孙守名:八月的乡村【附赏析文章】

合集下载

《八月的乡村》赏析

《八月的乡村》赏析

《八月的乡村》赏析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萧军小说《八月的乡村》一部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史诗——《八月的乡村》赏析《八月的乡村》不仅是萧军的代表作,也是“九·一八”事变后,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作品,开了抗日文学的先河。

作品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

主题:《八月的乡村》这部小说叙述了一支抗日游击队在血腥中艰难成长的历程,表现了东北人民誓死保卫家园的坚定决心。

与萧红的《生死场》一起,被鲁迅先生编入了奴隶丛书。

鲁迅先生评价说:“作者的心血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以致失去的茂草、高梁、蝈蝈、蚊子,搅成一团,鲜红的在读者眼前展开,显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和活路。

作品也分明留着前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支的《铁流》的影响”。

思想内容:《八月的乡村》从正面描写了一支抗日游击队伍的成长,刻画了陈柱司令、铁鹰队长、游击队员李三弟、崔长胜等新的农民形象。

而陈柱司令的刚毅沉着、铁鹰队长的英武、萧明的明白事理、富有感情、以及在战斗任务和个人恋爱之间的忧郁徘徊、丧魂落魄都刻画得极为鲜明,有声有色。

小说从知识分子出身的萧明,带领一支由农民、工匠、旧士兵、胡子组成的队伍,投奔了人民革命军写起,正面描绘了陈柱司令率领的人民武装与日伪军队血与火的搏斗。

铁鹰队长率领队伍伏击了日军运送给养的火车,夺得了大批火药,敌军闻讯袭击了革命军的根据地,大肆抢掠,进行围剿,在这期间革命军一边发动农民群众参军参战,一边决定撤退,留下萧明保护伤员,但萧明此时正与女秘书安娜恋爱,斗志涣散,关键时刻,是鞋匠出身的李三弟挺身而出,带领留守部队掩护了伤员转移。

小说的构思带有一点知识分子改造的意味,如知识分子萧明和鞋匠出身的李三弟的比较。

作品还使人感受到,每一个走向斗争行列的人,都在不断地摆脱困惑,超越自我,这不仅存在萧明,也存在李七嫂、唐老疙瘩、铁鹰队长等人的身上。

从而较深地挖掘了民族灵魂大冶炼的过程。

《八月的乡村》赏析

《八月的乡村》赏析

《八月的乡村》赏析引言概述:《八月的乡村》是一首描绘夏日乡村景色的诗歌,通过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充满生机和美丽的夏日乡村风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进行阐述,包括夏日的天空、大地、植物、动物和人们的生活,通过详细描绘每个大点下的小点,以及总结,全面赏析《八月的乡村》。

正文内容:1. 夏日的天空1.1 天空的蓝色:诗中描绘了湛蓝的天空,代表了夏日的明朗和晴朗。

1.2 白云的飘逸:诗人用“飘逸的白云”来形容夏日天空中的云朵,给人以轻盈和自由的感觉。

2. 大地的景色2.1 金黄的麦田:诗中描绘了成熟的麦田,金黄一片,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

2.2 绿色的草地:夏日乡村草地绿意盎然,给人一种清新和舒适的感觉。

2.3 清澈的小溪:诗中描绘了清澈的小溪,溪水缓缓流淌,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3. 繁茂的植物3.1 高大的树木:夏日乡村树木葱茏,给人一种繁茂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3.2 花朵的绚烂:夏日乡村花朵盛开,五彩斑斓,给人一种美丽和芬芳的感觉。

3.3 果实的丰盈:夏日乡村果实累累,给人一种丰收和喜悦的感觉。

4. 活泼的动物4.1 鸟儿的歌唱:夏日乡村鸟儿欢快地歌唱,给人一种活力和欢乐的感觉。

4.2 蝴蝶的翩跹:夏日乡村蝴蝶翩翩起舞,给人一种轻盈和优雅的感觉。

4.3 昆虫的嗡鸣:夏日乡村昆虫嗡嗡作响,给人一种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5. 人们的生活5.1 田间劳作:夏日乡村人们辛勤劳作,给人一种勤劳和奋斗的感觉。

5.2 田园生活:夏日乡村人们过着宁静而安详的田园生活,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5.3 乡村的欢乐:夏日乡村人们欢聚一堂,共同享受丰收的喜悦,给人一种欢乐和幸福的感觉。

总结:通过对《八月的乡村》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夏日乡村的美丽和生机。

从天空的蓝色和白云的飘逸,到大地的金黄麦田和绿色草地,再到繁茂的植物和活泼的动物,最后到人们勤劳劳作和快乐生活,诗中展现了夏日乡村的多样景色和生活场景。

这首诗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乡村生活的美好,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孙守名:八月的乡村【附赏析文章】

孙守名:八月的乡村【附赏析文章】

孙守名:八月的乡村【附赏析文章】孙守名:八月的乡村【附赏析文章】编辑:建老真人作者:孙守名忽拉拉一阵突出其来的骤雨,北方八月的乡村便又沉浸在清爽和温润之中。

北方,八月的乡村是燥热少雨的,农人挥汗如雨般在田间地头、院落厨房做着各种活计。

不过,早年些的乡村并非如此,雨水特别勤。

清晨起来,有些燠热湿潮,趁着毒辣的阳光还没有爬上树梢,沿着崎岖的田间小路,歪歪扭扭地走入比人还窜出半头的玉米地,还没来得及耨上几株草,漫卷的乌云已从遥远的西北方山呼海啸狂奔而来。

赶紧收拾些农具回家,只迈出三五步,豆大的雨点便哔里叭啦地砸向你。

肥硕的玉米叶啊,嫩绿鲜活的柳叶啊,还有那些还沉醉在梦乡中的杨叶啊,便在雨点声中抖颤着,承受着北方雨水的焰火般的洗礼。

八月的乡村,大大小小的池塘是最迷人的梦幻。

池塘,是乡村的岁月记忆。

一场雨过,满池盈盈,四周枝叶婆娑的柳树俯首向水,沉沉稳稳地汲取着甜滋滋的水份。

种类繁多的鱼儿飘浮在水面,唼喋嬉戏。

那些被夏季潮湿的空气憋闷已久的青蛙,鼓起腮颊,演奏出美妙的江北曲调,哇,哇哇,哇哇哇……一声,两声,众蛙和鸣,天地浑然,青草间,绿树下,瞬间全都成了音乐的海洋。

这时候最热闹的还要属于那些喜欢游水的孩子。

七八岁,年龄太小,大人一般是不放心你跳进汪洋般的池塘中的,你只有眼睁睁观看的份儿。

十八九岁,年龄过大,不宜脱得光光溜溜地跳水,那些隔壁的婆婆,邻家刚过门的媳妇,都会说你不害臊。

十四五岁的年龄,对于乡村的池塘,是再适宜不过了。

大雨一停,飞奔池塘,脱得一丝不挂,做些起跑动作,然后助力发跑,腾的一声,凌空飞起,随后,轻轻地,如惯水的鱼儿般落入大水中,三两分钟后,从离岸很远的水中钻出头来。

看看四周,池塘中早已是欢腾一片。

鱼儿最喜欢乡村的夏季。

草鱼啊,青草啊,鲤鱼啊,鲫鱼啊,还有鲶鱼,一旦到了雨季,大大小小的沟渠、方方正正的田地便成了它们快活的乐园。

漫天的大雨刚过,长满青草的沟沟渠渠里便流淌着从各处汇集而来的水流,那些不甘寂寞的鱼儿早已从池塘中悄悄跑出,不顾养鱼的主人家是否着急懊恼,先逃出来自由自在一番再说。

《八月的乡村》赏析

《八月的乡村》赏析

《八月的乡村》赏析八月的乡村引言概述:八月的乡村,是一幅充满生机和美丽的画卷。

在这个季节里,乡村的大地上绿意盎然,田野里金黄的麦穗随风摇曳,成熟的果实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本文将从自然景观、农田生态、乡村文化、农民劳作和乡村旅游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八月的乡村的美丽与魅力。

一、自然景观1.1 丰富多样的植被:八月的乡村,植被生长旺盛,各种花卉、树木和灌木丛生。

郁郁葱葱的树木为乡村增添了一抹绿意,花海绽放的美丽景象令人陶醉。

1.2 清澈的溪流:乡村的溪流在夏日里显得格外清澈,流水潺潺,清凉宜人。

溪流旁的石头和树荫为游人提供了一个休憩的好地方。

1.3 壮丽的山峦:八月的乡村,山峦起伏,远处的山峰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一种壮丽的景象。

山脉之间的峡谷和峡谷中的瀑布更是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二、农田生态2.1 金黄的麦田:八月的乡村,麦田已经成熟,金黄的麦穗在夏风中摇曳生姿。

麦浪翻滚的景象令人陶醉,也预示着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

2.2 绿色的稻田:稻田里的稻谷已经长势喜人,一片绿油油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稻田中的蛙声和蝉鸣更是给人带来了乡村的宁静与祥和。

2.3 多样的果园:乡村的果园在八月里丰收的季节,各种水果成熟了。

苹果、梨子、葡萄等各种水果挂满枝头,香甜可口,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

三、乡村文化3.1 民俗活动:八月是乡村举办各种民俗活动的季节,如农民集市、乡村庙会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2 传统手工艺:乡村的传统手工艺在八月也得到了展示。

如编织、木雕、陶艺等,这些手工艺品展示了乡村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欣赏和购买。

3.3 乡村音乐舞蹈:乡村的音乐舞蹈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月的乡村,人们会举办各种音乐舞蹈比赛和晚会,展示乡村人民的艺术才华和生活情趣。

四、农民劳作4.1 丰收的季节:八月是农民们辛勤劳作的结果,也是他们期盼已久的丰收的季节。

农民们在这个季节里忙碌着收割庄稼,为明年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年高考语文考点复习训练:艺术技巧与效果

2025年高考语文考点复习训练:艺术技巧与效果

考点巩固卷11艺术技巧与效果建议用时:40分钟满分:20分实际得分:分一、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油布包张品成又是敲门声,很轻,但秦千起还是听到了。

那天他觉得娘突然从床上跃起,棉被被掀开一角,凉风贼似地蹿进被窝。

秦千起趴门缝看,看见爷了。

“噗”的一声,门缝那边昏暗的油灯忽的一下灭了。

娘回到床上躺下。

“爷回了。

”秦千起说。

娘吓了一跳:“哎呀!你没睡?”“娘,我看见爷了。

”“你做梦了,你梦到你爷了?”“娘,不是梦,是我看见你和爷在堂屋里说话。

爷给你一个油布包……”“没有的事。

”“娘,我听到爷说四个人四个角……爷说我们发誓,不反水……活到那一天,四个人把四片布拼了……人在旗在!”“没的事嘛!”娘有些急了。

“我从门缝里看到的,我碰倒了吹火筒,你和爷把灯吹灭了。

”“哦哦!伢仔,万万不能对人说。

就是梦也不能对人说,说了要被杀头的。

”秦千起真的常常梦见爷,梦见那个油布包。

他经常在屋里到处翻找,还是没找到那个油布包,但他坚信那包包一定在家里。

他想那油布包在爷就一定会回来。

有一天秦千起憋不住了,问娘:“爷去哪里了?”娘说:“去了该去的地方。

”娘抹着眼睛。

秦千起问娘:“你老抹眼睛干吗?”“松明子火燃了烟大。

”娘弄熄了松明火说,“睡哩!睡!”日子越发艰难,娘起早摸黑、披星戴月,秦千起小小年纪就下田劳作。

苦煎苦熬的日子又过了几年,娘病了。

娘躺在床上,每况愈下。

那天娘的气更虚了,游丝样从那灰白的两唇缝隙里进出。

娘费力地朝秦千起招着手,他就到了娘床边。

娘指了指屋梁。

秦千起搬来梯子,小心地爬上去。

他抠出石头,伸手摸到那油布包包了。

他取出来在手里掂了掂,感觉不像是银洋,更不是金银,是票子哩。

他想。

秦千起小心地把那包东西递到娘的面前。

娘说:“伢仔,你打开!”他小心地打开油布包,没银洋、金子,也没票子,是一块红布。

他对娘说:“是块红布。

”娘说:“那块红布,你爷说那是他命根子。

”“命根子?”娘说:“他们四个人,被仇人追杀。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概括类题型整合训练(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概括类题型整合训练(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概括类题型整合训练(含参考答案)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小题。

读韩愈(梁衡)①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

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

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

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

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②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

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

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

他的那篇《谏迎佛骨表》,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

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

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③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

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

他在过蓝关时写了这首著名的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④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

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

这里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

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

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

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名师讲题】萧军《八月的乡村(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名师讲题】萧军《八月的乡村(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八月的乡村(节选)萧军在茂草间,人可以听到诸多种的声音和谐地随伴着夜,广茫地爬行。

枪声在这个时候也渐渐喑哑下去。

小红脸摸出了小烟袋,可是很快地又掖在原来的地方。

他的小烟袋已经是一个整天没在他的嘴里出现过了。

平时小烟袋很少离开他的嘴。

当他的小烟袋咬在嘴上的时候,他快活、闲暇……他一只手还在摸索着烟口袋,同时开始在思想:为什么还不该停下歇歇,让他吃一袋烟呢?枪声不已经没有了吗?还是不如做农民时候自由多了!他可以随便什么时候吃一袋烟。

就是在手里提着犁杖柄手,也是一样哪,也可以使小烟袋很安全地咬在嘴里呢!那样的日子不会有了!他遥遥看着那边的田野在叹息,小烟袋又凄默地捏在手里,抵近嘴巴边:“我们该歇一歇了吧?”小红脸不大的声音提议着。

“小红脸同志说得对——我们全该赞成他。

”这是谁的声音呢?人们没有工夫去察看。

什么“同志”,什么“赞成”……他们觉得谁能说出这样几个字眼,那真是太进步的家伙!“弟兄们,我们就在这块石头上歇一歇吧。

我到对面那个小山上去担任警戒,明天一早晨,我们也必得赶到王家堡子……”谁也不注意萧明说完了话,怎样自己提了步枪,走下谷底,跨过小河,努力地躬下身子爬向对面的小山上去……他默然地数着,日间他们和敌人接过仗的每个山头。

隐约还可以看见那个独立而不甚高大的山峰——在那里被击死了两个弟兄!“这又是牺牲了两个弟兄!”萧明的眼睛有点朦胧——悲伤和疲乏攻打着他。

从这一面石头上,他看出那是旧军队出身的刘大个子,腿拉长地睡着了。

别的几个人,蹲伏着身子,有的像青蛙一般饮着水,浇着头发,小红脸吸烟时候的火光,很急速地在闪动。

蛙声更是显得响亮了。

晚云发展得非常迅速。

“弟兄们起来,我们马上就走吧!天是不可靠,怕是要下雨——”在对面小山上守望的萧明回来了。

又开始出发了,沿着这无边际的桦林,探索着无边际的夜,踏了蛙的声音和虫子的声音……老年的崔长胜说:“我呢!只要一看到萧同志说过的‘新世界’,只要看到,只要看一眼……我就甘心啦!——萧同志,你说的那样好的世界,什么时候才能来呢?把日本兵全赶跑了就成吗?”在阴夜里,萧明走在六个人的前头。

【现代文阅读】高考语文:孙守名《八月的乡村》阅读题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高考语文:孙守名《八月的乡村》阅读题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高考语文:孙守名《八月的乡村》阅读题及答案八月的乡村孙寿明①八月的乡村,大大小小的池塘是一枚又一枚迷人的图章。

一场雨过,满池盈盈,四周枝叶婆娑的柳树俯首向水,沉沉稳稳地汲取着甘甜。

鱼儿飘浮在水面,唼喋嬉戏。

那些被夏季空气憋闷已久的青蛙,鼓起腮颊,装点在池塘各个角落,演奏出美妙的江北曲调,呱,呱呱,呱呱呱……一声,两声,众蛙和鸣,天地浑然。

青草间,绿树下,瞬间全都成了音乐的海洋。

② 此时,最活跃的孩子是那些喜欢游泳的孩子。

七八岁,还年轻,成年人不相信你会跳进大海般的池塘,只会站在池塘边嫉妒。

十八岁或九岁时,你已经太老了,不能赤身裸体地起飞和潜水。

隔壁的婆婆和隔壁的儿媳会说你不感到羞耻。

十二岁或十三岁是完美的年龄。

大雨一停,他就赤身裸体地跑到池塘边,做了一些起步动作,然后帮助开始跑步。

他像一条游动的鱼一样,在空中腾空而起,像一条游动的鱼一样掉进了浩瀚的池子里;三两分钟后,他将头从远离海岸的水中钻出。

这时,池塘里已经充满了欢乐。

③八月的乡村,柳荫匝地,槐叶沁香,绿意盎然,是避暑的胜地。

吃过午饭,拿张凉席,找个僻静去处,寻个枝叶繁茂的树下,铺开席子,往上面一躺,饮点酒微醺最佳,这样就可以悠哉游哉地沉入甜美的梦乡。

当然,只要你心情好,还可以读点富有诗情画意的书籍,还可以听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枝间、草窠中传出的蝉鸣。

蝉是北方夏季最具特色的音乐师,比起那些高堂庙会上演奏的曲子,蝉鸣会让你产生无限的遐想和思乡的情怀。

④ 乡村的夏夜是一个浪漫多情的季节。

天一黑,你就得早早摆好长凳,跑到村子里宽敞的院子里,那里有一场电影或戏剧要表演。

占据一个地方听歌剧是早期的乡村习俗。

北方农村有很多种戏曲,包括梆子、柳琴和豫剧。

这些讲故事的人很早就登上舞台,开启了锣鼓三通。

他们放开嗓门,以一种破铜烂铁的声调表演了各种各样的戏剧。

他们可以从天上摘星星,从地上捉海龟和螃蟹。

岳飞、包公和杨家江是他们的特产。

当讲故事的人故意推销故事时,已经是午夜了,在最重要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

高考语文复习: 精准辨析修辞,赏析句式效果

高考语文复习: 精准辨析修辞,赏析句式效果
5.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D.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这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的声音,如金声玉振,又如黄钟大吕,又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头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秋虫的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根本没有秋虫。啊,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
5.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设问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水影响了山,风吹动了水,风景便形成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1.拟人能将事物人格化,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花开了,栀子花香弥漫整条巷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八月的乡村》赏析

《八月的乡村》赏析

《八月的乡村》赏析八月的乡村引言概述:八月,是一个充满丰收和丰盛的季节,尤其是在乡村。

乡村的八月,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丰盛的果实,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慷慨和生机盎然。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赏析八月的乡村之美。

一、丰收的果实1.1 金黄的稻田:八月的乡村,稻田里金黄的稻谷随风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

1.2 红彤彤的果园:果园里各种水果红彤彤的挂满枝头,香甜诱人,让人垂涎欲滴。

1.3 绿色的菜园:菜园里各种蔬菜长势喜人,绿叶嫩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人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气息。

二、和谐的田园生活2.1 农民劳作:八月的乡村,农民们在田间劳作,忙碌而又充实,他们的汗水浇灌着丰收的希望。

2.2 田园风光:田园里的风景如画,远处的青山碧水与近处的金黄稻田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2.3 乡村生活:乡村里的生活节奏缓慢而又充实,清晨的鸡鸣犬吠,傍晚的落日余晖,让人感受到一种平和与安宁。

三、丰富的乡村文化3.1 乡村节庆:八月的乡村,各种传统节庆如丰收节、中元节等活动丰富多彩,吸引着游客和游人前来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

3.2 乡村手工艺:乡村里传承着丰富的手工艺文化,如编织、木工等,这些传统工艺代代相传,展现着乡村人的智慧和技艺。

3.3 乡村美食:乡村的美食丰富多样,各种地道的乡村美食让人垂涎欲滴,传统的烹饪技艺更是让人大饱口福。

四、清新的乡村空气4.1 绿树成荫:乡村里绿树成荫,清新的空气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呵护和慷慨。

4.2 鲜花盛开:乡村的田间地头,各种鲜花盛开,芬芳四溢,让人沉浸在花海之中,心旷神怡。

4.3 晨雾弥漫:清晨的乡村,晨雾弥漫,宛如仙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美妙。

五、和谐的人文环境5.1 乡村人情:乡村人情淳朴,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

5.2 乡村风情:乡村的风情独特而又韵味十足,民俗文化、传统习俗等让人感受到一种淳朴的乡村风情。

5.3 乡村建筑:乡村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传统的木质房屋、青瓦白墙,展现着乡村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八月的乡村》赏析

《八月的乡村》赏析

《八月的乡村》赏析八月的乡村赏析引言概述:八月的乡村,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漂亮的季节。

在这个时候,大自然呈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欣赏。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别介绍八月的乡村的漂亮之处。

一、丰收的景色1.1 金黄的稻田:八月是稻谷成熟的季节,田野里一片金黄,稻穗沉甸甸地垂下,给人一种丰收的欢跃感。

1.2 绿意盎然的果园:夏天是各种水果成熟的季节,八月的乡村果园里,各种水果挂满枝头,绿叶掩映下更显得诱人。

1.3 蔬菜丰收的季节:八月的乡村,农田里的蔬菜也迎来了丰收的时刻,各种瓜果蔬菜争相展示,给人一种丰富多彩的感觉。

二、丰富多彩的农事活动2.1 农民的辛勤劳作:八月的乡村,农民们忙碌于田间地头,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耕耘着土地,为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希翼。

2.2 采摘的乐趣:八月是采摘的季节,游客们可以亲手采摘各种水果,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享受到农田的乐趣。

2.3 农耕文化的传承:在八月的乡村,我们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到农耕文化,了解农耕的历史和传统,感受到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清新的空气和漂亮的风景3.1 远离城市的喧嚣:八月的乡村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空气清新宜人,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3.2 漂亮的田园体面:八月的乡村,田野里的各种花卉竞相绽放,山水之间的景色如诗如画,给人一种漂亮的享受。

3.3 清澈的溪流和湖泊:八月的乡村,溪流和湖泊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四、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4.1 乡村民俗活动:八月的乡村,各种传统的民俗活动如农民舞、农具展示等举办,游客们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到乡村的文化底蕴。

4.2 乡村美食的享受:八月的乡村,各种农家菜肴和特色美食满目琳琅,游客们可以品尝到地道的乡村美食,感受到乡村的独特滋味。

4.3 乡村艺术表演:八月的乡村,各种艺术表演如农民歌唱、乡村戏剧等举办,游客们可以欣赏到乡村艺术的精彩表演。

五、人文和自然的和谐共生5.1 农田与村庄的融合:八月的乡村,农田与村庄相互融合,形成为了一幅和谐漂亮的画卷,给人一种宜居的感觉。

《八月的乡村》赏析

《八月的乡村》赏析

《八月的乡村》赏析引言概述:八月的乡村,是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画面,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大自然的美丽。

在这个季节里,乡村的景色变得格外迷人,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欣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赏析八月的乡村之美。

一、丰收的季节1.1 金黄的稻田八月是稻谷成熟的季节,田野上金黄一片,随风摇曳,仿佛是大地的金色地毯。

这些丰收的稻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给人一种温暖和满足的感觉。

1.2 丰收的果园除了稻田,乡村的果园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桃子、苹果、梨子等各种水果在这个季节里成熟,挂满枝头,香甜可口。

游客可以在果园里体验采摘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慷慨。

1.3 忙碌的农民八月是农民们最忙碌的季节,他们忙着收割庄稼、晒谷子、晾晒果实,为即将到来的秋冬季节做准备。

他们的汗水浸透了这片土地,也浸润了乡村的生机。

二、大自然的美丽2.1 蓝天白云八月的天空格外湛蓝,洁白的云朵在空中飘浮,像是一幅优美的画卷。

蓝天白云下,乡村的景色显得格外清新明亮。

2.2 翠绿的田野大自然的色彩在八月里格外丰富,田野上翠绿的稻苗和果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微风吹过,田野泛起一层绿波,令人心旷神怡。

2.3 多彩的花海在乡村的角落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如蔷薇、向日葵、牵牛花等。

这些花朵绽放着生机和活力,吸引着蝴蝶和蜜蜂前来觅食,构成了一幅多彩的花海。

三、清晨的乡村3.1 晨雾弥漫清晨的乡村,弥漫着一层薄薄的晨雾,宛如仙境一般。

太阳初升,透过薄雾,照耀在田野上,显得格外温暖和祥和。

3.2 鸟语花香清晨是乡村最美好的时刻,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花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

这种宁静和美好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3.3 农民的劳作清晨,农民们早早起床开始劳作,他们挥舞着镰刀、锄头,忙碌地在田野里劳作。

他们的劳作是乡村生活中最美的画面之一,展现了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和敬畏。

四、夕阳下的乡村4.1 落日余晖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田野上,金黄的光芒洒满大地,照亮了整个乡村。

《八月的乡村》赏析

《八月的乡村》赏析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萧军小说《八月的乡村》一部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史诗——《八月的乡村》赏析《八月的乡村》不仅是萧军的代表作,也是“九·一八”事变后,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作品,开了抗日文学的先河。

作品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

主题:《八月的乡村》这部小说叙述了一支抗日游击队在血腥中艰难成长的历程,表现了东北人民誓死保卫家园的坚定决心。

与萧红的《生死场》一起,被鲁迅先生编入了奴隶丛书。

鲁迅先生评价说:“作者的心血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以致失去的茂草、高梁、蝈蝈、蚊子,搅成一团,鲜红的在读者眼前展开,显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和活路。

作品也分明留着前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支的《铁流》的影响”。

思想内容:《八月的乡村》从正面描写了一支抗日游击队伍的成长,刻画了陈柱司令、铁鹰队长、游击队员李三弟、崔长胜等新的农民形象。

而陈柱司令的刚毅沉着、铁鹰队长的英武、萧明的明白事理、富有感情、以及在战斗任务和个人恋爱之间的忧郁徘徊、丧魂落魄都刻画得极为鲜明,有声有色。

小说从知识分子出身的萧明,带领一支由农民、工匠、旧士兵、胡子组成的队伍,投奔了人民革命军写起,正面描绘了陈柱司令率领的人民武装与日伪军队血与火的搏斗。

铁鹰队长率领队伍伏击了日军运送给养的火车,夺得了大批火药,敌军闻讯袭击了革命军的根据地,大肆抢掠,进行围剿,在这期间革命军一边发动农民群众参军参战,一边决定撤退,留下萧明保护伤员,但萧明此时正与女秘书安娜恋爱,斗志涣散,关键时刻,是鞋匠出身的李三弟挺身而出,带领留守部队掩护了伤员转移。

小说的构思带有一点知识分子改造的意味,如知识分子萧明和鞋匠出身的李三弟的比较。

作品还使人感受到,每一个走向斗争行列的人,都在不断地摆脱困惑,超越自我,这不仅存在萧明,也存在李七嫂、唐老疙瘩、铁鹰队长等人的身上。

从而较深地挖掘了民族灵魂大冶炼的过程。

在陈柱司令、铁鹰队长、萧明、李七嫂等人身上,看到了民族的正气,反抗的烈火。

《八月的乡村》赏析

《八月的乡村》赏析

《八月的乡村》赏析八月的乡村赏析引言概述:八月的乡村,是一个充满生机和美丽的季节。

在这个时候,大自然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田野里金黄的稻谷、丰满的果实和翠绿的树木,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八月的乡村进行赏析,分别是丰收的田野、丰盛的果实、翠绿的树木、欢乐的孩童和宁静的夜晚。

一、丰收的田野1.1 金黄的稻谷:八月的乡村里,稻谷已经长势喜人,一片金黄,随风摇曳。

稻谷的丰收不仅是农民的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大自然的馈赠。

当稻谷成熟的时候,农民们会欢呼雀跃,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将有丰足的收成。

1.2 绿油油的麦田:八月的乡村,麦田里的麦穗也已经长满了田野,呈现出一片绿油油的景象。

麦田的丰收是农民们辛勤耕耘的结果,也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为农民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1.3 丰满的菜园:八月的乡村里,菜园里的蔬菜已经长势喜人,丰满的果实挂满了枝头。

农民们通过精心的耕种和照料,让菜园里的蔬菜长势良好,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的食材。

二、丰盛的果实2.1 红彤彤的苹果:八月的乡村里,苹果树上的果实已经成熟,红彤彤的苹果挂满了枝头。

人们可以品尝到甜蜜多汁的苹果,感受到大自然的慷慨和丰饶。

2.2 香甜的葡萄:八月的乡村里,葡萄藤上的葡萄已经饱满而甜美。

人们可以品尝到新鲜的葡萄,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和美好。

2.3 饱满的梨子:八月的乡村里,梨树上的梨子已经饱满而多汁。

人们可以品尝到梨子的清脆和甘甜,享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和丰盈。

三、翠绿的树木3.1 茂密的树林:八月的乡村里,树林里的树木长得茂密而翠绿。

树木的繁茂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还为乡村增添了一抹绿意,使整个乡村更加美丽。

3.2 翠绿的果树:八月的乡村里,果树的叶子也呈现出翠绿的色彩。

果树的翠绿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也预示着果实的丰收。

3.3 高大的松柏:八月的乡村里,松柏树高大挺拔,树冠茂密。

松柏树的翠绿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使人们心情愉悦。

舌尖上的乡村-孙守名阅读训练及答案

舌尖上的乡村-孙守名阅读训练及答案

舌尖上的乡村-孙守名阅读训练及答案语文阅读理解题考察的是学生语言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运用能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舌尖上的乡村-孙守名阅读练习及答案,供大家分享。

舌尖上的乡村-孙守名阅读原文①乡村的冬夜是一首粗犷、豪放的宋词,呼啸的北风漫卷飞舞的雪花,凄厉的寒气浸淫着村庄的角角落落,天地间昏黄黯淡,低矮的房舍抖抖瑟瑟地站立在冰天雪地间,做着春天的美梦。

②筑一座泥炉,烧三五段木炭,温一壶陈年老酒,捧读一两卷古书,那是乡村冬夜的极致。

然若非文人墨客,这种宁静致远的雅趣是断断享受不到的。

不过,独自享受的乐趣还是有的。

仍是那座泥炉,还是那三五段木炭,随手找一两块地瓜,或一小捧黄豆,再或一小把玉米粒,那香喷喷诱人的味道立马就氤氲于整座房间。

狂风也好,大雪也好,寒气逼人也好,都抵不过这种撩人的香味。

在乡村,冬夜烤地瓜、爆玉米花或黄豆,你要是从未享受过,那真是一段缺憾的人生经历。

③一袭柔媚的春风飘过,自是冬去春来。

草长莺飞,桃红柳绿,大地一派生机盎然。

溪头的荠菜花,用清水洗净,热水一过,生拌凉调,或做成精巧别致花样繁多的水饺,味道清新爽口,真是人间的一道美味佳肴。

在北方,一场春雨,各种野菜星星点点地从苏醒的泥土中钻出来,灰灰菜,纯菜,苦苦菜,鱼腥草……这些菜啊,对于吃腻了鱼肉的都市人来说,简直就是人间仙品。

萌动不久的柳芽,刚刚吐须的毛毛虫,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走上大众餐桌。

其实啊,乡村的春天,春天的乡村,就是一道清新可口的菜蔬。

④暑气一到,三五场大雨骤降,乡村的池塘就会满满荡荡,这正是鱼肥蟹黄的时节。

随便走出家门,去池塘边,水渠旁,甚或田地里,都可以捕捉到各种类型的鱼儿。

草鱼啊,青鱼啊,鲫鱼啊,鲶鱼啊,鲤鱼啊,泥鳅啊,大蟹啊……应有尽有,大点儿的带回家,小一些的尽可放生。

这时候的鱼味道鲜美,最好的吃法并不需要太多的工序,洗净,放入水中,加些常用的佐料即可,吃得就是那个鲜啊!在北国的乡村,夏天的美味远不止这些,各种瓜类更是让你魂不守舍。

八月的乡村阅读答案 什么的乡村清晨阅读答案

八月的乡村阅读答案 什么的乡村清晨阅读答案

八月的乡村阅读答案什么的乡村清晨阅读答案乡村戏台代连华阅读答案篇一:乡村戏台代连华阅读答案戏台在乡村,有一种特殊的标志。

有戏台的村子是热闹的。

小时候,被父母寄放在奶奶家。

奶奶家门前,就有一座长宽见方的戏台。

戏台用青砖砌成,有半人高,戏台上面围着木栅栏,两张已经看不清颜色的木椅子,一直摆在戏台中央。

因为年代久远,戏台已经斑驳不堪,有的地方青砖已经缺失,于是就用黄泥填充着。

那时的戏班,不是很正规,多是各村闲人或者是没有耕地的外乡人,他们组成戏班子,一年四季奔波在村庄甚至田间地头,挣些收入用以养家。

村里人会将戏台上下打扫干净,还要洒些水以压住灰尘。

小孩子们等不及,早早就拿了小板凳去占地。

因为离得近,我常常要用几个小板凳,为家里人占地。

戏台后面,用破布拉起一块地方,是供唱戏人换衣服的。

小孩子们好奇,常常掀起布帘向里望,结果招来责骂。

小小的戏台,让村庄变得沸腾,欢笑声传出很远。

开戏的锣鼓敲起,戏台周围安静下来,脸上涂着浓浓色彩的演员依次出场。

那时唱得多是《白蛇传》等,小孩子们不喜欢。

如果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则喜欢看孙悟空在戏台上不停地翻跟头。

因为戏台年久失修,孙悟空蹦得尘土飞扬,真有腾云驾雾之势。

夜深人散,戏台终于安静下来。

喧闹过后,却是无尽的孤独与寂寞。

后来,村里有了电视机,戏台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有人会在戏台上抽出几块青砖自用,戏台逐渐垮塌下来。

再后来,回到故乡,戏台已经不复存在。

有一个夜晚逛到一小镇的河边,却见一座戏台高高矗立着,戏台是那种木制的,极坚固。

有几位演员穿着华丽的戏服,咿咿呀呀地唱着,古老的戏台瞬间唤起尘封的记忆。

那些与戏台有关的往事次第涌上心头,直逼出我的眼泪来。

原来故乡的戏台,从不曾拆除,一直深镌于内心深处,成为永恒的记忆。

篇二:乡村戏台代连华阅读答案村口,就是村子的入口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如果是都市,那么入眼即是繁华;如果是乡村,那么入眼即是村口。

当你风尘仆仆归来,远远地就能望见炊烟笼罩的村口,那么的熟悉而亲切,所有的疲惫瞬间消失。

《八月的乡村》赏析

《八月的乡村》赏析

《八月的乡村》赏析八月的乡村赏析引言概述:八月的乡村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间的宁静与和谐。

在这个季节里,大地上的一切都变得丰盛而生机勃勃。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八月乡村的魅力。

一、大自然的盛宴1.1 丰收的季节:八月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麦田金黄一片,稻谷如同翠绿的海洋,果树上的果实沉甸甸。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馈赠,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丰盈。

1.2 花团锦簇:八月的乡村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朵,如牵牛花、向日葵、玫瑰等。

花朵的绚丽色彩和芬芳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给人们带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1.3 纷繁的昆虫:八月是昆虫的繁殖季节,各种昆虫在乡村中纷飞纷舞。

蜜蜂、蝴蝶、蜻蜓等成为了乡村的常客,它们的存在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份生动和活力。

二、宁静与和谐2.1 田园风光:八月的乡村是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田园风光。

田野上的牛羊悠闲地吃着青草,农民忙碌的身影在田间来回穿梭。

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和谐共处的画面。

2.2 清晨的宁静:八月的清晨,阳光温暖而柔和,大自然仿佛沉浸在宁静之中。

清晨的乡村,鸟儿的歌声和清脆的蝉鸣交织在一起,给人们带来一份宁静和平静。

2.3 夜晚的宁静:夜晚的乡村,星空璀璨,月光洒在大地上。

远离城市的喧嚣,乡村的夜晚宁静而祥和,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宁静的美好。

三、乡村生活的情趣3.1 农民的辛勤:八月是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季节,他们忙碌着收割庄稼,为丰收努力奋斗。

农民的辛勤工作是乡村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3.2 乡村美食:八月的乡村,各种新鲜的农产品丰富多样。

新鲜的水果、蔬菜和农家特色美食让人们品尝到大自然的馈赠,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3.3 乡村文化:乡村是传统文化的宝库,八月的乡村举办各种各样的庆典和活动,如农民画展、乡村音乐会等,让人们感受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休闲与放松4.1 乡村度假:八月的乡村是度假的好去处,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乡村的宁静和清新空气。

在乡村度假,人们可以放松身心,远离压力和繁忙的生活。

八月的乡村云悠悠

八月的乡村云悠悠

八月的乡村云悠悠岁月可以洗去凡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却难以磨灭名人名家的历史陈迹。

提起文坛名家萧军和他的名著《八月的乡村》无人不晓。

萧军作为鲁迅之后的知名作家,确实没给家乡故里留下太多的纪念物,但是他的名言:“读书击剑两无成,空抱韶华误请缨。

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厚自一身轻。

”却镌刻在他家乡自己的墓碑上,供后人凭吊。

在辽西走廊的咽喉地带坐落着一座素有“渤海明珠”之美誉的小城,这就是辽宁省的凌海市,小城市中心有一座凌河公园,公园一角的苍松翠柏中有一座墓碑,这就是萧军墓。

萧军墓旁就是著名的萧军纪念馆,馆藏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文物4000多件。

2022年5月23日,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4周年,我参加了市文联组织的萧军故里行。

1907年5月23日,萧军出生在辽宁省现凌海市沈家台镇下碾盘沟村一个农户人家,他的原名叫刘鸿霖。

又名刘吟飞、刘蔚林。

笔名除萧军外,还有三郎、田军等。

是中国知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参谋。

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由于年深日久,萧军出生时的老屋早已不复存在了,现在原址上是一排辽西特有的平房,平房的主人也不姓刘了。

平房的东侧是一条小胡同,当地老人讲,只有靠胡同一侧的院墙和门前的半截石柱是过去的遗迹,那段年代久远的院墙也留下半截,上面也是修复过的。

萧军父亲刘清廉年轻时开过木匠铺,萧军出生七个月时,母亲故去,父亲再婚,并给萧军请了个乳娘郝氏,乳娘当时三十多岁,对萧军十分疼爱,当萧军长到三岁时,不再吃奶,郝氏被解雇。

刘清廉的前三个妻子都相继故去,他的第四个妻子嫁给刘清廉时,刘家的木匠铺已经破产,只好躲债度日,后带十岁的萧军同去长春,萧军18岁离开学校去当骑兵。

可以看出萧军年幼时是在社会与家庭双层动乱不安的环境中长大的,给他以后的人生之路打下深深的烙印。

1925年萧军考入张学良在沈阳办的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七期,学习法律和军事。

1922年在哈尔滨化名“三郎”在各报纸上投稿为生。

半景画《八月的乡村》创绘散记

半景画《八月的乡村》创绘散记

半景画《八月的乡村》创绘散记
杨永民
【期刊名称】《美术大观》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半景画与全景画如出一辙,大同小异,都是大型室内壁画。

它们多以油
画为主,可供半周或四周欣赏,从不同侧面反复强调同一主题。

与主题有关的模型陈列于画面之前,在剧院式灯光照射下与画面重叠交错,作为一种辅助表现手段使观众获取身临其境的真实而特殊的感受。

这种绘画形式被许多博物馆、纪念馆采用。

【总页数】1页(P75)
【作者】杨永民
【作者单位】辽宁省锦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
【相关文献】
1.中国全景画与半景画的创作与发展 [J], 夏书绅
2.绘就"佳郊"美丽乡村幸福景佳木斯市郊区建设美丽乡村纪实 [J], 杨文龙
3.画里建乡村景中谋发展——潢川县仁和镇连岗村美丽乡村建设侧记 [J], 杨郑(文/图);赵云鹏(文/图)
4.物业管理进乡村城乡融合绘美景——南岸区首家乡村物业管理服务公司诞生记[J], 战博
5.徐渭写意花鸟画“四时花卉同绘一景”现象研究 [J], 韩雨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故乡的槐树》阅读题答案

《故乡的槐树》阅读题答案

故乡的槐树孙守名再过几个月,煦暖的春日就会蹒跚而至。

站在逼仄的庭院中,留恋地打量着这棵虬劲苍然的古槐,一片茫然;我决计在冬末春初开解她。

古槐移栽至此已有百年历史,沧海桑田,犹然春萌夏华,枝叶丰茂。

槐根盘根错节,破土兀立,穿屋基而出。

枝干侧仰,右侧有碗大空洞;枝条旁逸斜出,贴墙而上。

槐体枯干葱茏,枯干处,树洞存贮清水斗许,澄澈可鉴,至冬日而不枯;葱茏处郁郁苍苍,参天而立,槐叶随风飘逸可人,花朵串串,清香四逸,满园春色。

秋风萧瑟处,遍地秋叶秋蕊,脚踏上去,松软沁骨,心神俱静,秋的韵致便清清爽爽地驶入眼底。

这时,泡一壶酽茶,夜坐槐树下,听秋风穿墙而过,听槐蕊落地有声,听秋虫鸣唱心曲,仿佛进入一个通灵的天地。

关于这棵槐树,据说,祖父曾游华砚山慧觉寺,得道高僧看中他慧根超凡,意欲引度出家为僧。

怎奈祖父尚未窥破红尘,并无普渡众生之意。

高僧万般无奈,只得授意弟子从寺院中移槐苗一棵相赠,并告知祖父待尘缘已了,自当赴寺修行。

祖父回家,掘坎培土,将槐苗栽于屋门右侧,嘱祖母日日以琼浆玉液浇溉。

翌日,随大军南下,一去二十余载。

冬去春来,夏归秋至,祖母望眼欲穿,苦守着那棵渐长渐高的槐树,看她春意萌动,看她繁花似锦,看她秋日落蕊……待到祖父风尘仆仆,荣归故里,槐树已消融了青春的三分之一零头。

庭院暗狭,前后被大伯、二伯两家院墙夹堵,拘谨而急促。

父亲几欲搬迁,但又对老屋恋恋不舍,安土重迁。

后来家中人口渐次增多,院落更显得捉襟见肘。

最后,家人反复磋商,决定伐掉古槐,挪开一片天地,备兄弟姐妹舒腰展足。

不过,父亲后来还是改变了初衷。

父亲讲,就在当晚,一位布衣布袍、手拄龙头木拐的老者进入他的梦乡。

老人神情黯然,面容憔悴,自言身为槐神,历陈功过是非,只说得父亲心酸凄怆,欷歔不已,难以自持。

飒然惊觉,竟是南柯一梦。

父亲披衣出户,但见月色如洗,清幽苍凉,古槐枯叶,飘落满地。

自此,父亲打消了开解它的念头。

古槐屡遭困厄祸灾,想来令人凄悲。

日军入村,各家搜寻,凡能值钱的物品尽被掠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守名:八月的乡村【附赏析文章】
孙守名:八月的乡村【附赏析文章】
编辑:建老真人作者:孙守名忽拉拉一阵突出其来的骤雨,北方八月的乡村便又沉浸在清爽和温润之中。

北方,八月的乡村是燥热少雨的,农人挥汗如雨般在田间地头、院落厨房做着各种活计。

不过,早年些的乡村并非如此,雨水特别勤。

清晨起来,有些燠热湿潮,趁着毒辣的阳光还没有爬上树梢,沿着崎岖的田间小路,歪歪扭扭地走入比人还窜出半头的玉米地,还没来得及耨上几株草,漫卷的乌云已从遥远的西北方山呼海啸狂奔而来。

赶紧收拾些农具回家,只迈出三五步,豆大的雨点便哔里叭啦地砸向你。

肥硕的玉米叶啊,嫩绿鲜活的柳叶啊,还有那些还沉醉在梦乡中的杨叶啊,便在雨点声中抖颤着,承受着北方雨水的焰火般的洗礼。

八月的乡村,大大小小的池塘是最迷人的梦幻。

池塘,是乡村的岁月记忆。

一场雨过,满池盈盈,四周枝叶婆娑的柳树俯首向水,沉沉稳稳地汲取着甜滋滋的水份。

种类繁多的鱼儿飘浮在水面,唼喋嬉戏。

那些被夏季潮湿的空气憋闷已久的青蛙,鼓起腮颊,演奏出美妙的江北曲调,哇,哇哇,哇哇哇……一声,两声,众蛙和鸣,天地浑然,青草间,绿树下,瞬间全都成了音乐的海洋。

这时候最热闹的还要属于那些喜欢游水的孩子。

七八岁,年龄太小,大人一般是不
放心你跳进汪洋般的池塘中的,你只有眼睁睁观看的份儿。

十八九岁,年龄过大,不宜脱得光光溜溜地跳水,那些隔壁的婆婆,邻家刚过门的媳妇,都会说你不害臊。

十四五岁的年龄,对于乡村的池塘,是再适宜不过了。

大雨一停,飞奔池塘,脱得一丝不挂,做些起跑动作,然后助力发跑,腾的一声,凌空飞起,随后,轻轻地,如惯水的鱼儿般落入大水中,三两分钟后,从离岸很远的水中钻出头来。

看看四周,池塘中早已是欢腾一片。

鱼儿最喜欢乡村的夏季。

草鱼啊,青草啊,鲤鱼啊,鲫鱼啊,还有鲶鱼,一旦到了雨季,大大小小的沟渠、方方正正的田地便成了它们快活的乐园。

漫天的大雨刚过,长满青草的沟沟渠渠里便流淌着从各处汇集而来的水流,那些不甘寂寞的鱼儿早已从池塘中悄悄跑出,不顾养鱼的主人家是否着急懊恼,先逃出来自由自在一番再说。

这些已经没主的鱼儿,是谁都可以捉的。

所以啊,你看吧,这时的沟渠中,玉米地、红薯地、豆地间,好些地方都有孩子们的身影。

他们拿着式样繁多的网兜,追逐着活蹦乱跳的鱼儿,雨后的乡村,处处都是欢声笑语。

八月的乡村,柳阴匝地,槐叶沁香,绿意盎然,是避暑的胜地。

吃过午饭,拿张凉席,找个僻静去处,寻个枝叶繁茂的树下,铺开席子,往上面一躺,饮点酒微醺最佳,这样就可以悠哉游哉地沉入甜甜的梦乡。

当然,只要你心情好,还可以读点这样或那样的书籍,还可以听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枝间、
草窠上传出的蝉鸣声。

蝉是北方夏季最具特色的音乐师,比起那些高堂舞会上演奏的曲子,蝉鸣会让你产生无数的梦幻和思乡的情怀。

其实,远还不只这些。

只要你喜欢,午饭后,还可以渡步到池塘边的槐树下。

那儿早已聚集了好多棋艺爱好者,不是高雅的围棋,普普通通的一盘象棋,或许破破烂烂些更好。

围好一圈儿人,两人对弈,十人指挥,众说纷纭,执棋者左顾右盼,另一方神清气定。

一会山崩地坼,狂呼海啸;一会风平浪静,天下太平:这一场棋只下得妙趣横生,天真烂漫。

池塘中,有些活蹦乱跳的孩子早已爬上水牛的脊背,打着唿哨炫耀着自己的水技呢!乡村的夏夜,是浪漫多情的季节。

天一擦黑,你就得早早地掇条板凳奔向村中宽敞的场院,那儿正有一场电影或一出戏要上演。

占个地方听戏,这是早年乡村的习俗。

戏种,在北方的乡村各式各样,梆子,柳琴,豫剧,什么都有。

还有些说书的,一上阴影,锣声三通后,说书的便敞开嗓门,用破锣般的调子,说出五花八门的戏来,上天可摘星辰,下海可捉鳖蟹。

岳飞,杨家将,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听书是件美妙的事儿,兴趣会让你欲罢不能。

说着说着,已是鼓打三更,那说书人故意卖个破绽,在最紧要处戛然而止。

听书人就不愿意,非要再来一段不行,再来一段再如此,看看天色渐晓,说书人和听书人实在无奈,便只好悻悻离场,把希望和美妙留待明天晚上。

而今想来,那真是其乐也融融啊!二胡和唢呐是北方乡
村最为悲情的两种乐器,而演奏者又往往是那些身世坎坷的江湖艺人。

他们把自己的悲怆阅历和对生活的无奈融入到曲调中,因此,那些演奏出来的曲子既悠扬凄楚,又充满了强烈的震撼力。

一场戏下来,演奏者荡气回肠,呜呜咽咽;听曲者悲悲凄凄,泪水涟涟;特别是村中的大闺女小媳妇,感怀怆然,顿生恋情。

演戏者前脚刚走,她便后脚跟跑,遂了自己爱恋的心愿,此后,也许成就一对恩爱夫妻,但大都以悲剧收场。

早些时候,乡村无以为乐,听戏或看电影成了最富诗意的生活节奏。

小孩子们图个快乐,找上一群小伙伴,十里八乡窜着看同一部电影也不觉得无趣。

其实,那乐趣一半在电影,另一半无非在夏夜能玩个痛快。

老人呢?只愿看那些与戏有关的电影,有时也会看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一部《穆桂英挂帅》,会在几个村庄同时上演,看到天明,还是没有人离去,这时老人也会笑呵呵地称自己也上了瘾。

最为奇妙的是那些半大小伙子和俊俏的姑娘,趁着这个节骨眼,以看电影或听戏为名,跑去谈情说爱。

场院的草垛边,村外的小径上,池塘边的僻静处,全是他们的足迹。

夏季已过,婚事将成,两家找个中间人一说合。

嘻,乡村的婚姻爱情也就这样完成了,你说美妙不美妙?八月的乡村,尤其是北方,是永远唱不完的一首歌。

八月,是个醉梦的时节;乡村,是一场岁月的回味。

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乡村的记忆永远是一场心的恋曲。

附:大地与灵魂之间的诗意
飞翔——孙守名《八月的乡村》赏析作者:黄峰《八月的乡村》是一篇表现乡土生活的诗意浓郁的抒情散文。

作者以清新的笔调,用一幅幅充满动感的画面,组成一幅八月北方乡村的生活情趣图。

它勾起了我们对童年的乡土回忆,激活了沉淀在岁月深处的那首恋曲。

诗意的生活首先需要有一个诗意的心灵去感受。

乡村一方面是人们诗意栖居的家园,另一方面是贫穷劳碌的代名词。

乡村的八月正是劳作与丰收的季节,作者几乎没有写辛苦劳作的场景,而是集中笔墨表现乡村的娱乐活动和休闲的情趣。

突如其来的雨、梦幻的池塘、乡间的说书和看戏等等。

字里行间透露出从容、自得和惬意。

而这一切,从结尾段可以看出,都是以回忆的笔触写出。

各种富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使得北方这片土地浓郁的地域特色尽情呈现,而最美好的还是童年时光的天真烂漫:“光溜溜地跳水”、“追逐活蹦乱跳的鱼儿”、“打着唿哨爬上水牛的脊背”、“十里八乡结伴窜电影”……显然,作者也是属于乡土的“精灵”。

在这些琐碎平常的世俗生活中,体现了作家崇尚自然、崇尚民间、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审美追求,蕴藉着厚重的生命价值。

在这里,乡村生活的图景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本真状态的流溢,也是作者一种生活哲学的选择,即望乡之人精神家园的回归。

普鲁斯特认为人的生活只有在回忆中才形成“真实的生活”,“回忆中的生活比当时当地的现实生活更为现实”;安得烈·莫罗亚认为
“唯一真实的乐园是人们失去的乐园”,而“幸福的岁月是失去的岁月。

”黑格尔也说“诗是内心情绪的流露。

”这种情绪,经过岁月的沉淀,表象和经验、想像、知识会融为一炉。

经过回忆的反刍,这些场景具有鲜活的画面感,在脑海里出现清晰的形象。

作者对乡村生活是极为熟稔的,也是极其欣赏的,正是这种态度才使他津津乐道在槐荫下的避暑、露天的电影、说书与听戏、乡间的爱恋,并对这些对象进行传神的描绘。

从结构上来看,本文借鉴了诗歌的意象结构方法。

作者随意挥洒,看似不着意。

其实仍有内在的线索可寻,即从人在乡村中的外在动作逐步转到人的情感和精神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写乡材的生活大多是在室外,大自然本就是一个居所,在这个居所里,少了文明的伪饰,多了率真任性。

孙守名先生是一位有灵性的作家,他有一颗淳朴而广大、敏锐而深刻的心,有浓醇的乡土情结。

在平实如水的叙述中又不乏诗的箴言。

乡村世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总是渗透着古朴的道德美感。

散文清词淡句,文采朴实,处处流溢着清丽和质朴。

此外,他对方言的运用也炉火纯青,从而使得他的散文散发出泥土的芳香。

作者行走在乡村大地,在土地上获取灵感,在文字中释放自己的情怀,用文字构筑一片精神的家园,在大地与灵魂之间诗意飞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