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时吴楚七国
吴楚吴楚之乱,汉景帝前三年,爆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
吴楚-吴楚之乱,汉景帝前三年,爆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吴楚之乱。
吴楚之乱。
汉景帝前三年。
爆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国的叛乱。
史称吴楚之乱。
或“七国之乱”。
中文名,吴王刘濞。
吴楚七国之乱的发生。
既有远因。
也有近因。
高祖十二年。
刘邦立兄刘仲之子刘濞为吴王。
吴王刘濞开铜矿。
铸“半两”钱。
煮海盐。
设官市。
免赋税。
于是吴国经济迅速发展。
刘濞的政治野心也开始滋生。
文帝时。
吴太子入朝。
与皇太子刘启博弈。
因争棋路发生争执。
皇太子抓起棋盘将吴太子砸死。
汉文帝派人将尸体运回吴国。
吴王刘濞愤怒地说:“天下一宗。
死长安即葬长安。
何必来葬?”又将灵柩运回长安埋葬。
从此。
刘濞称疾不朝。
汉文帝干脆赐他几杖。
准许他不用朝请。
但吴王刘濞不但没有悔改。
反而更加骄横。
汉景帝即位后。
吴王刘濞日益骄横。
反迹也越发明显。
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
收归汉廷直接统治。
他给景帝上《削藩策》。
力主“削藩”。
指出:“今削之亦反。
不削亦反。
削之。
其反亟。
祸小。
不削。
其反迟。
祸大。
”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
于景帝前三年。
以各种罪名先后削去楚王戊的东海郡。
赵王遂的常山郡和胶西王的6个县。
景帝前三年正月。
汉朝廷削地的诏书送至吴国。
吴王濞立即诛杀了由朝廷派来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员。
以“清君侧。
诛晁错”为名。
遍告各诸侯国。
消息传来。
胶西王刘昂。
胶东王刘雄渠。
菑川王刘贤。
济南王刘辟光。
楚王刘戊。
赵王刘遂等。
也都起兵配合。
以吴。
吴楚楚为首的“七国之乱”。
终于爆发了。
刘濞发难后。
即率20万大军西渡淮水。
并与楚军会合后。
组成吴楚联军。
随即挥戈西向。
杀汉军数万人。
颇见军威。
梁王刘武派兵迎击。
结果梁军大败。
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后。
景帝立即派中尉周亚夫为太尉。
率36位将军迎击吴楚叛军。
派曲周侯郦寄击赵。
将军栾布率兵解齐之围。
并命窦婴为大将军。
驻荥阳督战。
景帝派周亚夫等迎击叛军的同时。
内心却摇摆不定。
这给了袁盎以可乘之机。
袁盎原为吴相。
与刘濞关系甚密。
袁盎对景帝说:“方今之计。
吴楚七国之乱
2.在战略上:七国采取分进合击,从南、东、北3方包围关中的策略,但由于吴楚兵阻梁地,齐地诸王久困齐国,赵王拥兵观望,使这一战略意图终成泡影。而且这一战略意图,忽视了迅速抢占雄据中原,西进关中的门户——洛阳、荥阳,无视这里的武库、敖仓和它们重要的地理位置,顿兵坚城之下,使汉军从容部署,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了战争主动权。难怪周亚夫称: 吾据荥阳,以东无足忧者。
5.领袖的气质:七国之乱始终未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战场指挥的权利中心,以汉楚为首的部队和以其他五国为首的部队未能形成夹攻之势,而汉朝庭中央随着后期平叛决心以及对以周勃之子周亚夫为太尉的部队坚决的执行了见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同时汉景帝顶住压力非常坚决的支持了周亚夫的战略。而相比之下无是吴王刘濞还是楚王刘戊都缺乏一个英明君主所必须的决断和放权的思想,刚愎自用的做法导致了七国之乱失败的最终结局。
3.战略执行上:吴王刘濞、楚王刘戊刚愎自用不愿意接纳其他将领的正确的建议,一意孤行,如同二战的希特勒,使得战略无法得到完全的执行。吴王起兵后,其大将军田禄伯建议道: 兵屯聚而西,无它奇道,难以立功。臣愿得五万人,别循江淮而上,收淮南、长沙,入武关,与大王会,此亦一奇也 。但吴太子坚决反对,称: 王以反为名,此兵(兵权)难以藉人,人亦且反王,奈何?且擅兵而别,多它利害,徒自损耳 。于是吴王拒绝了田禄伯分兵迂回入关攻汉的建议。吴青年将领桓将军又提出: 吴多步兵,步兵利险;汉多车骑,车骑利平地。愿大王所过城不下,直去,疾西据洛阳武库,食敖仓粟,阻山河(黄河)之险以令诸侯,虽无入关,天下固已定矣。大王徐行,留下(攻取)城邑,汉军车骑至,驰入梁楚之郊,事败矣 。但这一避短用长,直袭洛阳的正确建议,也被吴王否决。而相比之下,汉朝军队对周亚夫的战略则予以严格的执行,在牺牲梁国的情况下顶住各方的压力,汉景帝也在这方面充分的信任周亚夫给予了充分的权利,使得七国之乱得以迅速的覆灭。
西汉七国之乱
西汉七国之乱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参与叛乱的是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故又称七王之乱。
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错上疏《削藩策》,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建议,于次年冬天下诏削夺吴、楚等诸侯王的封地。
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于不满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力,以"清君侧"为名联兵反叛,后因战略失当,被汉朝和梁国联手平定,七大功臣为:汉朝方面周亚夫、窦婴、栾布、郦寄,梁国方面刘武、张羽、韩安国。
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诸侯王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加强。
背景郡国并行高祖时期楚汉相争阶段,刘邦迫于形势,分封了异姓王。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称帝后,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远远高于郡,诸侯国疆域广大,人口众多并位于经济发达地区。
诸侯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在封国内独揽大权。
诸侯国拥有强大的武装,由诸侯王随意调遣。
此外,还自行征收赋税、铸造钱币,成为实际上的独立王国,最终成为中央集权的最大障碍。
汉初共有异姓王七人,刘邦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时,认为秦亡的原因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
因此,他一面消灭异姓诸侯王,一面又陆续分封了九个刘氏宗室子弟为诸侯王(同姓九王),并与群臣共立非刘姓不王的誓约。
汉初的同姓诸侯国,土地辽阔,户口众多,但由于同姓诸王与高祖血统亲近,效忠汉朝,起着拱卫中央的作用,所以干弱枝强的问题这时并不突出。
吕后时期高祖死后,当权的吕后违背誓约,立诸吕为王。
吕后对于受封为王的高祖诸子,控制很严。
齐王刘肥是高祖长子,地位尊贵,吕后对他早有猜疑,刘肥主动调整同吕后的关系,得以相安无事。
吕后专权以及分封诸吕为王,激起了刘姓诸王的强烈反对。
吕后死,诸吕聚兵,准备发动政变。
齐王刘肥的儿子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暗约野心勃勃的兄长齐哀王刘襄领兵入关,共灭诸吕,由刘襄继承帝位。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又称作七王之乱,发生于中国西汉初期的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
当时以被封为吴王的刘濞为中心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于不满国家削减他们的权力,所以兴兵引起之内乱,由窦婴、周亚夫所平定。
七王为: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赵王刘遂简史当时,由于天子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使刘姓宗室诸侯的势力日益壮大,于是骄纵起来,处处与朝廷对抗。
汉文帝时,获得大夫贾谊的建议,已感到同姓藩国的威胁,便开始了削弱诸侯势力的行动。
汉景帝初年,御史大夫晁错向汉景帝建议加强中央权力,实行削藩政策,景帝听从,引起那些早就想反叛的诸侯王们的不满,尤其是吴王刘濞。
因为汉景帝还是皇太子时,因细故纷争用棋盘击死了吴王的世子。
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首的七国藩王叛变,。
七国是指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菑川。
他们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欲夺景帝帝位,景帝在众臣的压迫下被迫腰斩了晁错,而七国之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吴王还自立为皇帝。
景帝无可奈何,只得派太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率军镇压,用了3个月的时间,终于平定了七国之乱。
而且汉景帝又借机削落诸侯国领土和把诸侯任免官吏的权利收回,自此,诸侯名义上是封君,但已失去政权了。
经过远因:奕棋事件汉文帝时,吴国世子刘贤入宫朝见皇上,并得到许可去见皇太子刘启(日后汉景帝)。
与皇太子启喝酒、下六博棋时,吴世子在棋桌上争胜,态度不恭,皇太子启愤而拿起棋盘重砸吴世子头颅,当场将他砸死。
汉文帝敕命尸体送回去埋葬,到了吴国,吴王刘濞大怒,说道:「天下都是刘家的,死在长安就埋在长安,何必送回吴国埋葬!」遂又把尸体送回长安埋葬。
儿子被太子刘启误杀后,吴王从此不遵守诸侯对天子的礼节,称病不朝。
朝廷知道他是因儿子被杀才如此,就拘押了吴国使者。
吴王惶恐不安,开始起了反叛之心。
后来,吴王派使者代他秋季朝觐,皇帝又问起吴王,使者回答说:「吴王实际上并没有生病,只是因为朝廷禁锢了好几个吴国使者,吴王害怕,所以才假装生病。
七国之乱对西汉政治的影响
晁错在汉文帝时期便步入仕途,而在当时却并没有成为中央权力中枢的参政者,但是文帝发现了他的才能和品行,文帝并没有立即重用他,而是把他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后来的景帝刘启,由是如此,晁错便成为了刘启的老师,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职业。晁错的表现很不错,他认真完成了对太子的教学任务,并且赢得了刘启的敬重,早在刘启登基以前,他就是朝野公认的“太子智囊”。在公元前168年,匈奴大举入侵汉朝的上谷渔阳和云中,最后虽然汉军意图反击,但结果差强人意,13万汉军只能在边界目送远去的匈奴人,这一切都被晁错看在眼里,一股子年头,也在这个年轻人身上越演越烈。其实就当是汉朝的实力而言,并非不能敌匈奴,就算野战的缺失不敌,至少依靠长城防守也是绰绰有余的,不过这层层大幕下实则掩盖了一个问题,实力强大,但政权臃肿。这里的臃肿指的不是政治机构的腐败,而是那个旧问题,藩王问题,早在上文就说了,汉初诸侯王的实力强大,然而这股力量,中央政权却不能很好很协调的为自己所用,就好比一个很健壮的人,他在和一个比斗的时候,他需要用胳膊去格挡对手的进攻,他的胳膊很健硕,但是问题就在于他并没有多少的力量可以很好的控制胳膊,这就是汉初的实力强大,却不能很好利用的问题,面对匈奴的进攻只能消极防御,求和。
又换个角度说,如果寓于一个政权而言,我不禁也发起对晁错的感叹,我不知道当年的他是否臆测了他推行削藩后的一切,他的父亲甚至因他的种种行为感到惧怕,自杀而死,晁错真的不知道么?他为景帝去殉道的时候他思考这些了么?我们后人不得而知,而我想说的是,每一个改革家都应该值得我们去敬佩,因为不论于公于私,他们都为这个国家抛洒下了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一股热血,一腔豪情,他们不止是国家政法的殉道者,换个角度说,他们也是历史的殉道者。
七国之乱是哪七国
七国之乱是哪七国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反映了当时社会强大的诸侯王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
那么七国之乱是哪七国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七国之乱详情,希望对你有用!七国之乱是哪七国叛乱的诸侯国分别是吴国、楚国、赵国、胶西国、胶东国、菑川国、济南国,那么为什么这六个诸侯国会叛乱呢?七国之乱详情诛晁错景帝三年(前154年),吴王刘濞起兵广陵(今江苏扬州),置粮仓于淮南的东阳,向西渡过淮河,与楚兵会合,并派遣间谍和游军深入肴渑地区活动。
吴楚联军渡过淮水,向西进攻,是叛乱的主力。
胶西等国叛军共攻齐王刘将闾据守的临淄,赵国则约匈奴联兵犯汉。
由于刘濞早有预谋,所以七国军队在叛乱之初进展顺利。
景帝闻知消息,和晁错商量出兵事宜。
晁错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
曾当过吴国丞相的袁盎向景帝献策诛杀晁错,满足叛军“清君侧”的要求以换取他们退兵,景帝采纳了袁盎之计,封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
袁盎献策十多天后,丞相陶青、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
景帝批准了这道奏章,腰斩晁错于东市。
晁错已死,七国联军并未因此撤兵,反而认为景帝软弱无能,于是刘濞自称东帝,与西汉政权分庭抗礼,拒见袁盎。
景帝这才下决心武力镇压叛乱,派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位领兵抵御吴楚联军,派曲周侯郦寄领兵攻打赵国、栾布攻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窦婴驻屯荥阳,监视齐、赵的动向。
败吴楚吴楚联军东进,行至梁国(治今河南商丘),遭到景帝之弟梁王刘武的顽强抵抗,吴楚联军并力攻城,攻下梁国南面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
梁王刘武向朝廷告急,周亚夫认为吴楚联军势大,正面决战难以取胜,献策用梁王军队拖住吴、楚主力,寻找时机切断对方补给,然后伺机击溃叛军,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
于是周亚夫绕道进军,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雒阳。
梁国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向周亚夫求援。
周亚夫却派军队向东,屯兵于梁国以北的昌邑(在今山东巨野西南),坚守不出。
平定七国之乱的是谁
平定七国之乱的是谁平定西汉“七国之乱”的将领是周亚夫。
公元前154年,即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东王刘印等七国发动叛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
景帝于是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
这时的叛乱军正在猛攻梁国,但周亚夫并不想直接救援,他向景帝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楚军素来剽悍,战斗力很强,如果正面决战,难以取胜。
我打算先暂时放弃梁国,从背后断其粮道,然后伺机再击溃叛军。
”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
于是周亚夫绕道进军。
到了灞上时,遇到一位名叫赵涉的士人,赵涉建议周亚夫再往右绕道进军,以免半路受到叛军的袭击。
周亚夫听从了赵涉的建议,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雒阳,搜索之后果然抓获了伏兵。
此时的梁国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向周亚夫求援。
周亚夫却派军队向东到达昌邑城在今山东巨野西南,坚守不出。
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亚夫还是不发救兵。
最后梁王写信给景帝,景帝又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还是不为所动。
但他却暗中派军截断了叛军的粮道,还派兵劫去叛军的粮食。
叛军只好先来攻打周亚夫,但几次挑战,周亚夫都不出战。
时间一长,周亚夫军中都有些军心不稳了。
一天晚上,营中突然发生混乱,嘈杂声连周亚夫的大帐里都能听见,但周亚夫始终躺在床上不动。
一会儿,混乱自然就平息了。
几天后,叛军大举进攻军营的东南,声势浩大,但周亚夫却让部下到西北去防御。
结果在西北遇到叛军主力的进攻,由于有了准备,所以很快击退了叛军。
叛军因为缺粮,最后只好退却,周亚夫趁机派精兵追击,取得胜利。
叛军头领刘濞的人头也被越国人割下送来。
这次叛乱经三个月就很快平定了,战争结束后,大家这才纷纷称赞周亚夫的用兵之道。
但梁王却因为周亚夫没有及时救援,和他结下了仇。
可惜一代名将最后却饿死狱中。
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西汉时期的军事家、丞相。
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
汉景帝对吴楚七国叛乱的平定,让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了现实
汉景帝对吴楚七国叛乱的平定,让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了现实在西汉初年,有两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分别是吕氏作乱和吴楚七国叛乱事件。
吕氏作乱事件,是权力交接过程中的一场政变,它的平息解决,成功的扼制住了西汉王朝中第一次外戚干政对未来政治的重大影响。
吴楚七国之乱事件,它是汉景帝在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过程中,因中央皇权与地方诸侯权力而引发的国内动荡,它的成功解决,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汉高祖分封子弟对中央集权所造成的潜在威胁,让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了现实。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以吴王濞为首吴楚七国,针对景帝强力削藩的动作,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对抗中央。
不料,起兵仅三个月,就被平息,结果是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齐王将闾四人分别自杀,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东王雄渠、胶西王卬四人兵败被诛,主要诸侯封国被削藩取缔。
一是,诸侯国形成的原因。
当秦统一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让分封制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秦的郡县制没得到巩固,二世即亡了。
陈胜吴广起义让天下再次大乱,项羽在灭秦后没有继承秦制,而是大封诸侯为王,全面恢复了分封制。
迫于形势的汉高祖刘邦,为了拉拢各方势力,通过分封异姓诸侯王的方式最终取得了战争胜利,建立了西汉王朝。
刘邦集团认为,秦朝的短命是因为没有分封子弟的缘故,于是他又通过一系列手段,剿灭了几个异姓诸侯王,并将他们的封地分封给了自己的兄弟和子侄。
刘邦死后,因为吕后分封吕氏子弟为王,引起了刘氏诸王和拥刘大臣的不满。
吕后死后,在刘氏诸王及拥刘大臣的政变下,吕氏族人全部被诛,刘邦的儿子刘恒因为娘舅家的实力比较弱,侥幸的继位为汉文帝。
汉文帝依然默认了各诸侯国的存在。
二是,汉文帝时就已经开始实施削藩计划。
在文帝朝时,在贾谊、晁错等人的建议谋划下,朝廷就已经有计划的开始实施削藩的有关政策,在削弱诸侯国权力上,主要采用贾谊的方法,在采用拉拢安抚方法的同时,将大诸侯国变成小诸侯国,从而削弱它们的实力。
再加上一些重要诸侯王如齐王刘襄、城阳王刘章的英年早逝,淮南厉王刘长、济北王刘兴居的造反自杀,使得刘恒能够将部分诸侯国赐封给了自己的儿子们。
吴楚七国之乱的历史事件介绍
吴楚七国之乱的历史事件介绍吴楚七国之乱的简介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是以汉景帝意欲削弱汉初封下的诸侯国的实力为起因的一次。
七国以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为首,以吴楚两国的军队为主力西进逼犯长安,最后在梁国境内被周亚夫率领的汉军和梁国的军队合击打败了。
其实这次的的失败,离不开吴楚联军所做出的两次重大的战略失误。
第一就是在起兵之初,因为吴王父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错过了一次绝佳的机会。
吴军帐下的大将军田禄伯曾提建议,认为将所有大军联合成为一支庞大的军队会有两点劣势。
一是庞大的军队行军缓慢,不利于战事的发展,这样会让敌军有足够的时间增援。
二是倘若兵分两路,一路西进,另一路入武关在关中会师,能加大战争胜利的把握。
但是遭到反对,认为这样可能会有的危险。
如果吴王采纳了意见,那么另一支军队极有可能同周亚夫与会绕后的军队相遇,战事也极有可能改写。
第二个就是吴楚联军在梁国境内遇到顽强抵抗的时候,一位姓恒的将军建议扬长避短。
不在梁国浪费时间,而是率大军直取洛阳,稳定关中,即便不能拿下长安,也能定下天下大势。
然而众人认为恒将军年少无知,没有经验,所以也未采纳。
最后,他们在梁国僵持的时间里,周亚夫有了充足的时间绕后截断粮草,进而一举击败叛军。
吴楚七国之乱,虽然起初胜在了早先有所预谋和声势浩大的军队上,但是最后还是输在了没有长远的战略目光上。
吴楚七国之乱是谁平定的西汉景帝时期,以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为首的七国军队发生。
因为七国军队早先就有预谋,所以起初由东向西的进军很顺利,直到梁国碰到刘武的抵抗,进军才被挡下来。
但是七国的军队足有五十万,在叛军连续的攻打下,梁王刘武是接连向驻守在外的周亚夫求援。
但是周亚夫没有急于一时发兵,而是南下截断了叛军粮草后,以静制动,最后以少胜多击败了叛军。
在平定七国之乱中,无疑是周亚夫的功劳最大,因为他懂得制造机会,懂得等待正确的时机,所以才会有三月就平定了声势浩大的。
而这个周亚夫早先就不是一般人,他是西汉开国功臣周博的儿子。
吴楚七国之乱
吴楚七国之乱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却。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错父闻之,从颖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
”死十馀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
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史记卷一○一晁错传)吴王濞者,高帝兄刘仲之子也。
高帝已定天下七年,立刘仲为代王。
而凶奴攻代,刘仲不能坚守,弃国亡,间行走雒阳,自归天子。
天子为骨肉故,不忍致法,废以为鄧郃阳侯。
高帝十一年秋,进南王英布反,东井荆地,劫其国兵,西皮淮,击楚,高帝自将往诛之。
刘仲子沛侯濞年二十,有气力。
以骑将从破布军蕲西,会甀,有走。
荆王刘贾为布所杀,无后。
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壬,王三郡五十三城。
已拜受印,高帝召濞相之,谓曰:“若状有反相。
”心独悔,业已拜,因拊其背,告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子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濞顿首曰:“不敢。
”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
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益1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
汉景帝是如何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七国之乱的导火索是什么?
汉景帝是如何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七国之乱的导火索是什么?
汉景帝刘启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时候,他和一个藩王的儿子下棋对弈,那个人就是吴王的太子刘贤,刘贤是太子,刘启也是太子,况且刘贤在吴国的时候尊贵无比,受到父王吴王刘濞的宠爱的重视,这几年吴国国力越来越强大,他们已经有些不把天子放在眼里了。
刘贤在棋桌上争强好胜,出言不逊,刘启也是一位意气风发的少
换做是谁的心里都不会好过。
他内心的愤怒已经到达了顶点,但是还是有一定的理智,没有立刻就发兵造反。
吴王刘濞的心里对儿子的死感到难过,也对皇帝有怨气,认为他包庇刘启,任由刘启杀害刘贤,当使者将刘贤的尸体送到刘濞面前时,刘濞面无表情的说:这整个天下都是刘家的天下,我儿子既然是在长安死的,那就把他埋在长安就好了,干嘛还要送回来给我!说完就再也不理会那使者了。
使者在吴王
恒的心里也来了气,是你儿子无礼在先,有此报应也是应该,刘贤最后在长安埋葬。
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被刘启误杀了之后,就开始不再朝见西汉皇帝,借口说自己有病,不能长途跋涉。
刘恒当然会以为这其实是刘濞的借口,他还在怪自己儿子杀了他儿子,刘恒怀疑刘濞已经有了造反之心,于是暗中派人调查吴王是否真的得
了,
奏章刚好给了他一个机会和计划。
在汉景帝连番的削弱藩王实力的行动中,诸位藩王们岌岌可危,这时候吴王他们的造反准备已经十分充足,于是发起了反叛。
叛军起兵的理由是清君侧,汉景帝就杀了他们口中的奸臣晁错,但是他们依然不投降,最后汉景帝派大将军周亚夫还有亲弟弟梁王出征,叛乱被镇压。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原文及翻译导语:《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原文及翻译。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魏其侯窦婴①者,孝文后从兄子也。
父世观津人。
喜宾客。
孝文②时,婴为吴相,病免。
孝景初即位,为詹事③。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
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
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
”太后欢。
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
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
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
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
太后亦惭。
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
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④取为用,金无入家者。
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
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
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
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⑤、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注】①魏其(jī)侯窦婴(~前131):观津人,字王孙。
历仕汉文、景、武三朝。
②孝文:即汉文帝。
③詹事:掌管皇后、太子宫中事物的官。
④门籍:古代悬挂在宫殿门前的记名牌。
⑤财:通“裁”,酌量,裁度。
⑥条侯:即周亚夫。
译文:魏其侯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
他的父辈以上世世代代是观津人。
他喜欢宾客。
汉文帝时,窦婴任吴国国相,困病免职。
汉景帝刚刚即位时,他任詹事。
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弟弟,他的母亲窦太后很疼爱他。
有一次梁孝王入朝,汉景帝以兄弟的身份与他一起宴饮,这时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
酒兴正浓时,汉景帝随便地说:“我死之后把帝位传给梁王。
”窦太后听了非常高兴。
这时窦婴端起一杯酒献给皇上,说道:“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帝位应当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立下的制度规定,皇上凭什么要擅自传给梁王!”窦太后因此憎恨窦婴。
西汉七国之乱:“清君侧,诛晁错”以吴王刘濞为首七王起兵叛乱
西汉七国之乱:“清君侧,诛晁错”以吴王刘濞为首七王起兵叛乱西汉七国之乱是发生于公元前155年(汉景帝二年),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一起起兵叛乱,故又称之为“七王之乱”。
战争的起因:说起来这“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要从汉文帝时期说起。
当然七王发动叛乱的原因是因为晁错上了一个《削藩策》,于是七王就以“清君侧,诛晁错”的名义起兵造反了。
但是这晁错只能算是导火索,真正的原因还得从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期间与吴王刘濞的吴国太子刘贤的一次对弈下棋。
在下棋期间吴王太子在棋桌上争胜,态度不恭,汉景帝就拿起棋盘砸在了吴王太子的头上,当场就给砸死了。
当然吴王太子之所以有资格去长安入宫陪伴汉景帝,也是因为吴王刘濞的吴地豫章郡产铜,因而吴王刘濞利用手握资源,招致天下众多的亡命之徒,盗铸铜钱。
同时,吴地滨海地区产盐,吴王又煮海水为盐,贩卖到全国各地,获利颇丰。
这吴地钱币也流通全国,吴地非常富足,百姓也很支持吴王刘濞,吴国日渐强大起来了。
吴王太子刘贤被汉景帝砸死了,汉文帝敕命尸体送回去埋葬,到了吴国,吴王刘濞大怒,说道:"天下都是刘家的,死在长安就埋在长安,何必送回吴国埋葬!"遂又把尸体送回长安埋葬。
吴王刘濞白发人送黑发人,心怀怨恨遂从此刻起不遵守诸侯对天子的礼节,称病不朝。
当朝廷都以为吴王刘濞是因为承受不了丧子之痛才生病了,可是后经朝廷调查吴王没有生病,于是就扣押了吴国的使者。
吴王刘濞听闻使者被扣,也是惶恐不安。
就派使者前往长安代他秋季朝觐,汉文帝又问起吴王,使者回答说:"吴王实际上并没有生病,只是因为朝廷禁锢了好几个吴国使者,吴王害怕,所以才假装生病。
请陛下捐弃前嫌,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于是汉文帝就赦免了吴国使者,又赐给吴王几案和手杖,体谅他年老,可以不再朝觐。
书生个人觉得这汉文帝是真的体谅其失子之殇,并且看其年老,才做出这些决定,也算是一种补偿,可惜吴王刘濞没领情,反而以为汉文帝和朝廷特别软弱,从而更加激发了其野心。
西汉七国之乱的历史事件介绍
西汉七国之乱的历史事件介绍西汉七国之乱的简介七国之乱就是西汉景帝时期,七个诸侯国联合发动的一场针对中央王朝的。
由于领导七国之乱的是当时被分封在七国的诸侯王,所以也叫做七王之乱。
汉景帝作为被反的对象,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派大将军周亚夫率领中央的汉军同据守在梁国的刘武的军队,运用正确的战术一举消灭了五十万叛军。
引起的主要原因是汉景帝二年,中央开始实行削弱各个诸侯国实力的政策。
在一年内,中央就抓住诸侯王所犯的每一个错误,然后以此为理由剥夺他们的领地,以示惩戒。
但是诸侯王并不傻,他们清楚这是中央对羽翼丰满的他们进行打压了。
与其坐在这里被他慢慢剥削完,不如奋起反击。
所以吴王刘濞就带头挑起了事端,唆使了其他六个诸侯王一同起兵造反,主力军队是实力强大的吴楚两国。
当时周亚夫并没有按照常理,带兵直奔战场梁国,而是让梁王拖住敌军,他率军绕到了叛军的后方。
梁王在庞大的叛军连番攻势下,几次向周亚夫求援。
但是周亚夫清楚战机并没有到,必须避开叛军锋芒,所以暗中派人截断了叛军的粮草。
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七国的军队持续不了多久,这时候周亚夫才出战迎敌,终于以少胜多大败叛军。
七国之乱最后以吴王刘濞被东越王斩首,上献给汉朝,其他六国的诸侯王在造反失败的压力下陆陆续续自杀身亡为结果。
在这场地方对中央发动的战争中,中央取得了巨大胜利,从而得以顺利推行之前的削藩政策,取消了各诸侯的广大政治、经济以及军事权力,极大加强了中央的集权。
西汉七国之乱的地图七国之乱指的是在西汉时期,由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联合。
那么七国之乱是怎么样的呢?从七国之乱地图中,就能非常清晰地看出当时的战况:的诸侯国分别是吴国、楚国、赵国、胶西国、胶东国、菑川国、济南国,那么为什么这六个诸侯国会呢?原来是因为汉景帝在位的时候,当时身为御史大夫的晁错向汉景帝上奏了一本《削藩策》,主要的内容便是要将诸侯王的势力削弱以进一步地加强中央集权。
而汉景帝也采纳了晁错的这个建议,将楚国、赵国等诸侯国的封地收回。
吴楚七国之乱中的赵王刘遂
第28卷第1期邯郸学院学报2018年3月Vol.28No.1Journal of Handan University Mar.2018吴楚七国之乱中的赵王刘遂杨怡,刘鹏(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7)————————————————————————————————————————————摘要:西汉景帝三年爆发的吴楚七国之乱,赵王刘遂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
先前汉廷对赵国封域的不断蚕食,令刘遂的怨念乃至反叛之心日益加剧。
而赵国在飞狐口屯兵以防范匈奴侵袭,正好为其暗自连和匈奴提供了可能。
叛乱前夕汉廷削除赵之常山郡一事,则为促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提供了契机。
在其它叛乱势力皆被平定后,刘遂还独守邯郸七月之久,最主要原因还是其对匈奴履约前来救援抱有极大期望。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赵王刘遂是西汉历史上封建制与郡县制博弈下的牺牲品,值得今人研究和反思。
关键词:七国之乱;汉初;赵国;赵王;诸侯王国中图分类号:K2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030(2018)01-0023-06收稿日期:2017-08-10作者简介:杨怡(1994—),女,河南鹤壁人,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秦汉史。
刘鹏(1989—),男,湖北孝感人,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先秦秦汉史。
汉景帝三年(前154)正月,西汉历史上爆发了规模最大的一次王国叛乱。
叛乱由吴王刘濞首倡,并得到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的响应和参与,史称“七国之乱”。
其中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均由汉初悼惠王刘肥之齐国析置,与城阳、济北以及当时所存之齐国并称“七齐”。
对于参与叛乱的四齐国,除胶西王刘卬史籍着墨较多外,胶东、菑川、济南均相对不显。
且胶西等国因围攻齐国受到极大牵制,以致始终都未能给予吴楚以有效支援。
是年三月吴楚兵败,四齐国亦旋即覆灭。
而赵国却坚守邯郸、直接对抗汉廷达十月之久,是最后一支被平定的叛乱势力。
①换言之,当叛乱发起者和其他参与者三月内被迅速平定后,作为响应者之一的赵国还独自坚守长达七个月。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原文及翻译导语:《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原文及翻译。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魏其侯窦婴①者,孝文后从兄子也。
父世观津人。
喜宾客。
孝文②时,婴为吴相,病免。
孝景初即位,为詹事③。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
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
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
”太后欢。
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
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
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
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
太后亦惭。
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
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④取为用,金无入家者。
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
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
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
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⑤、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注】①魏其(jī)侯窦婴(~前131):观津人,字王孙。
历仕汉文、景、武三朝。
②孝文:即汉文帝。
③詹事:掌管皇后、太子宫中事物的官。
④门籍:古代悬挂在宫殿门前的记名牌。
⑤财:通“裁”,酌量,裁度。
⑥条侯:即周亚夫。
译文:魏其侯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
他的父辈以上世世代代是观津人。
他喜欢宾客。
汉文帝时,窦婴任吴国国相,困病免职。
汉景帝刚刚即位时,他任詹事。
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弟弟,他的母亲窦太后很疼爱他。
有一次梁孝王入朝,汉景帝以兄弟的身份与他一起宴饮,这时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
酒兴正浓时,汉景帝随便地说:“我死之后把帝位传给梁王。
”窦太后听了非常高兴。
这时窦婴端起一杯酒献给皇上,说道:“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帝位应当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立下的制度规定,皇上凭什么要擅自传给梁王!”窦太后因此憎恨窦婴。
《史记-吴王濞列传七国反书闻天子》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吴王濞列传七国反书闻天子》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吴王濞列传七国反书闻天子》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遣曲周侯郦寄击赵[3];将军栾布击齐[4];大将军窦婴屯荥阳[5],监齐、赵兵[6]。
《死灰复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死灰复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死灰复燃》出自于《史记·韩长儒列传》的成语词汇,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死灰复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死灰复燃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
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
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燃)乎?’田甲曰:‘然即溺之。
’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
注释1、韩安国:字长孺,西汉梁国成安县人。
汉景帝时出任梁孝王之中大夫,武帝时为御史大夫。
2、事:侍奉,为……做事3、坐法抵罪:因过错而犯法获罪;抵罪,依犯罪的轻重,负其相当的罪责。
4、蒙狱吏田甲:蒙,梁国县名,汉代梁国蒙县在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蒙县故城;田甲,蒙县治理狱政之官。
5、持重:稳重、慎重6、辱:侮辱7、然:通燃。
燃的本字。
8、溺:小便,这里指用小便浇灭9、梁内史缺:梁,西汉封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国都睢阳,[1]内史汉代官职名。
10、起徒中为二千石:把(韩安国)从囚徒中选拔出来,任命为俸禄二千石的官。
(石dàn),古代容量单位,十斗(粮食)为一石。
11、使:任命12、走:逃译文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侍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
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
吴楚被打败后,韩安国和张羽的名声从此显扬。
……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蒙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蒙县故城)的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
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说:“要是再燃烧就浇灭它。
”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从囚徒中起家担任二千石级的官员。
田甲弃官逃跑了。
成语启示死灰复燃这个故事的原意本来指一个人被打进了暗无天日的大牢,外人看来毫无生机了,又重新奋发重新回到官场的情形,引申义是即使很没有希望的人与事,也可能卷土重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 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 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名称 时间 地点 参与方
七国之乱 前154年 西汉帝国东南部 西汉中央政府与吴楚等七国
结果
中央军队胜利,叛乱被平定
伤亡情况 斩首10多万级
主要指挥官 周亚夫、刘濞
影响
● 汉文帝时, 在和皇太子玩博戏的时候,吴太子在棋桌上争胜,态度不恭,太子刘启愤而拿起棋盘重砸吴太子 头颅,当场将他砸死。
● 儿子被太子刘启误杀后,吴王从此不遵守诸侯对天子的礼节,称病不朝。 朝廷以为他是因为失去儿子的缘故,但经过查实,确证吴王并没有什么病, 就拘押了吴国使者。吴王惶恐不安,开始起了反叛之心。
● 后来,吴王派使者代他秋季朝觐,皇帝又问起吴王,使者回答说:“吴王 实际上并没有生病,只是因为朝廷禁锢了好几个吴国使者,吴王害怕,所 以才假装生病。请陛下捐弃前嫌,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于是汉文 帝就赦免了吴国使者,又赐给吴王几案和手杖,体谅他年老,可以不再朝 觐。吴王以为朝廷软弱,愈发骄横。
弈棋事件
● 吴国始受封于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吴王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次兄刘仲之子,在淮南王英布 叛乱之时,汉高祖亲征平叛。刘濞当时年仅二十,以骑将的身份跟随刘邦在蕲县之西一举击破英 布的军队。英布逃亡被杀。当时荆王刘贾被英布所杀,没有继承人。高祖认为东南之地与汉廷悬 隔,非猛壮的藩王难以统治,而此时刘邦自己的儿子还都年幼,承担不起这个重任,于是就立刘 濞为吴王,统辖三郡五十三城。
● 在汉惠帝、吕太后时期,天下初定,郡国的诸侯各自安抚辖区内的老百姓。吴地豫章郡产铜,这 吴王刘濞利用手握资源,招致天下众多的亡命之徒,盗铸铜钱。同时,吴地滨海地区产盐,吴王 又煮海水为盐,贩卖到全国各地,获利颇丰。吴国所铸钱流通于整个西汉境内。吴国由于经济富 足,实力和资本日渐强大,境内不征赋钱,卒践更者一律给予佣值,因而得到人民的支持。
● 济北王刘兴居于文帝三年(前177年)乘文帝亲自击匈奴之机,起兵叛乱,欲袭荥阳, 事败自杀,济北国被除。文帝六年(前174年),淮南王刘长谋反,事发被贬至蜀地, 死于道中。这些事件预示着王国与中央政权的矛盾正在加深,是更大的叛乱的先兆。
● 汉文帝为了加强自己的地位,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其一是使列侯前往封地,功臣如绛 侯周勃也不例外,目的是控制首都局势,避免掣肘。其二是封诸皇子为王,皇子刘武是 汉景帝的同母弟,先封为代王,于梁王刘揖死后徒封梁王。梁国是拥有四十余城的大国, 地理上居于牵制东方诸国、屏蔽朝廷的关键位置。其三是采用贾谊提出的“众建诸侯而 少其力”的策略,把一些大国析为几个小国,例如析齐国为齐、城阳、济北、济南、淄 川、胶西、胶东七国,以已故的齐王刘肥的诸子为王。这样,齐国旧地虽仍在齐王刘肥 诸子之手,但是每个王国的地域和力量都已缩小,而且难于一致行动。
● 吴王与其麾下壮士数千人乘夜逃走,渡过淮河逃至丹徒(今江苏镇江), 退守东越,并派人招集残兵。汉廷派人以利引诱东越,东越王骗吴王出去 慰劳军队,用矛戟刺死吴王,献其头于汉朝。吴军溃散后,楚王刘戊自杀 而死。
平定叛乱
● 在齐地,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围攻齐都临淄,三月不下。汉将栾布率军进逼,三王 便退兵回到封国。胶西王回国后,其子刘德建议袭击汉军,不成则逃到海上,胶西王不 听。到汉营请罪,韩颓当斥责他阴谋叛乱,宣读诏书,胶西王自杀而死。胶东王、菑川 王、济南王也都伏法被诛。
吴楚七国之乱
吴楚七国之乱形势图
汉景帝刘启
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
● 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 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 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 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 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 个月内被平定。
● 梁国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却派军队向东,屯兵于梁国 以北的昌邑(在今山东巨野西南),坚守不出。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亚夫还 是不发救兵。最后梁王写信给汉景帝,景帝又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 还是不为所动,梁王于是任命韩安国与张羽为将军,拼死抵御,与吴楚联军僵 持。
● 梁国城池防守严密,吴兵无法西进,转而奔向周亚夫的军队。周亚夫坚守 壁垒,不肯与战,私下却趁机轻兵南下,夺取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江苏洪 泽境),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吴军断粮,士兵饥饿,几次挑战未果,于是 夜里袭击周亚夫军营,佯攻东南面,周亚夫命令于西北面守备。吴兵果然 从西北强攻,未能攻破,吴兵大败,士兵多半饿死或投降走散,周亚夫率 军追击,大破吴、楚联军。
● 在赵地,郦寄领兵进攻赵国,赵王刘遂坚守邯郸,郦寄久攻不下。匈奴得知吴楚兵败, 也不肯出兵相助。栾布平定齐地诸国后,还军与郦寄会师,水淹邯郸城,邯郸城破,赵 王刘遂自杀。
● 济北王刘志被胁迫参与叛乱,后坚守不发兵,所以赦而未杀。
● 齐王刘将闾为朝廷守城有功,但是他曾拟夺取帝位,后来还参预过七国之乱的策划,特 别是在被围困时又与胶西王等通谋,因此不能见容于汉,被迫自杀。
●不久,汉景帝降诏削夺吴王刘濞的豫章郡、会稽郡。诏令传到吴 国,吴王刘濞立即谋杀了吴国境内汉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联合 串通好的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 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六王公开反叛。刘濞征募了封国内14 岁以上,60岁以下的全部男子入伍,聚众30余万人,又派人与 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以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的名 义,举兵西向,从而开始了西汉历史上的吴楚七国之乱。
经过
● 诛杀晁错 ●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吴王刘濞起兵广陵(今江苏扬州),置粮仓于淮南的东阳,向西
渡过淮河,与楚兵会合,并派遣间谍和游军深入肴渑地区活动。吴楚联军渡过淮水,向西进攻, 是叛乱的主力。胶西等国叛军共攻齐王刘将闾据守的临淄,赵国则约匈奴联兵犯汉。由于刘濞早 有预谋,所以七国军队在叛乱之初进展顺利。 ● 汉景帝闻知消息,和晁错商量出兵事宜。晁错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曾当过吴国 丞相的袁盎向景帝献策诛杀晁错,满足叛军“清君侧”的要求以换取他们退兵,景帝采纳了袁盎 之计,封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袁盎献策十多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 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景帝批准了这道奏章,腰斩晁错于东市。
● 于是刘邦采取断然手段,消灭了异姓诸王。可是在消灭了异姓诸王后,汉高祖无力直接 控制全国;同时,他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时,认为秦亡的原因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 王。因此,他在异姓诸王的旧土上又陆续分封了九个刘氏宗室子弟为诸侯王,史称“同 姓九王”,并与群臣共立”非刘姓不王“的誓约。汉初的同姓诸侯国,土地辽阔,户口 众多,但由于同姓诸王与高祖血统亲近,效忠汉朝,起着拱卫中央的作用,所以这时中 央政权与地方诸侯国的矛盾并不突出。
●但杀死晁错并没有让七国军队停下进攻的步伐,七国联 军反而认为景帝软弱无能,于是刘濞自称东帝,与西汉 政权分庭抗礼,拒见袁盎。汉景帝这才下决心武力镇压 叛乱,派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位将军领兵抵御吴楚联军, 派曲周侯郦寄领兵攻打赵国、栾布攻击齐地诸叛国,并 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视齐、赵的动向。
击败吴楚
● 吴楚联军东进,行至梁国(治今河南商丘),遭到景帝之弟梁王刘武的顽强抵 抗,吴楚联军并力攻城,攻下梁国南面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梁王刘武 向朝廷告急,周亚夫认为吴楚联军势大,正面决战难以取胜,献策用梁王军队 拖住吴、楚主力,寻找时机切断对方补给,然后伺机击溃叛军,景帝同意了周 亚夫的计划。于是周亚夫绕道进军,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雒阳。
● 汉高祖死后,当权的吕后违背”非刘姓不王“的誓约,立诸吕为王。吕后 对于受封为王的汉高祖诸子,控制很严。齐王刘肥是汉高祖长子,地位尊 贵,吕后对他早有猜疑。刘肥主动调整同吕后的关系,才得以相安无事。
● 吕后专权以及分封诸吕为王,激起了刘姓诸王的强烈反对。吕后死后,诸 吕聚兵,准备发动政变。齐王刘肥的儿子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暗约 其兄齐哀王刘襄领兵入关,共灭诸吕,由刘襄继承帝位。刘襄应约起兵, 杀死了反对他起兵的齐相召平,诈夺琅琊王刘泽兵,兼并琅琊国以壮大实 力,又进攻故济南郡(时为济川国)。长安方面派遣大将军灌婴屯兵于荥 阳防备,待机共伐诸吕。此时,刘章在长安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协力 消灭了诸吕势力。群臣为防止类似外戚事件发生,立代王刘恒为帝,即汉 文帝。刘襄失去起兵的口实,在朝廷的安抚下只好退兵。
西汉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背景----郡国并行
● 楚汉相争阶段,刘邦迫于形势,分封了异姓诸侯王。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称 帝后,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远远高于郡。
● 诸侯国疆域广大,人口众多并位于经济发达地区,且拥有强大的武装,由诸侯王随意调 遣。诸侯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在封国内独揽大权。这些异姓诸王拥兵自重,专制一方。 此外,还自行征收赋税、铸造钱币,成为实际上的独立王国,最终成为中央集权的最大 障碍。
● 汉文帝以汉高祖庶子继统,地位本来不很巩固,而汉初所封诸侯王,已经历了两三代的 更迭,与汉文帝的血统关系逐渐疏远,政治上已不那么可靠,因而一再发生叛乱。朱虚 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虽有反吕之功,但他们曾有拥戴齐王为帝的打算,所以文帝对他 们没有以大国作为封赏,只是让他们各自分割齐国一郡,封为城阳王和济北王。城阳王 刘章不久死去。
起因
● 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诸侯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御 史大夫晁错开始与汉景帝谋划削藩。景帝二年(前155年),晁错向景帝 上《削藩策》,再次上陈诸侯的罪过,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等到楚 王来朝,晁错借机说楚王刘戊为薄太后服丧时偷偷淫乱,请求诛杀他。
● 汉景帝下诏赦免死罪,改为削减东海郡作为惩罚;两年前赵王刘遂有罪, 削去其河间郡;胶西王刘昂因为售卖爵位时舞弊,削减其六个县;随之景 帝又与群臣商议削夺吴王刘濞的封地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