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三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原笔记#第二章 第三节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第三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p91认识世界,就是通过实践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知识,探索和掌握真理。
改造世界,就是人类按照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变事物的现存形式,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和生活方式。
二者的辩证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基本矛盾,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动力。
(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批判的革命的本质,就是创新。
创新的科学内涵:推陈出新、除旧布新、破旧立新,破除与客观事物进程不相符合的旧观念、旧理念、旧模式、旧做法,发现和运用事物的新联系、新属性、新规律,更有效地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二、从必然走向自由(一)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自由,指的是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主的状态。
必然性即规律性,指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自然和必然的辩证规律:只有认识必然才有自由的活动宿命论:完全抹杀人类自由的可能性唯意志论:自由毫无限制,可以为所欲为自由的条件:1.认识条件。
要有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最主要的是对客观事物运动发展规律性的正确认识2.实践条件。
就是能够将获得的规律性认识运用于指导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二)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一个历史过程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主观成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1
2、辨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 不同回答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规定了认识 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把辩证法应用于 反映论,科学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辨 证关系。
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
这种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特点: 摹写性和创造性。
6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马克思主义不但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 律,而且在批判继承前人的认识论成果的基础 上,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 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的产生发展的规律问 题,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
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 指导。
编辑ppt
8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 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 活动的人。
客体: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
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编辑ppt
9
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 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编辑ppt
33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即承认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即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
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又是 绝对的和相对的。 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 和相对性。
编辑ppt
13
邓小平:关于中国改革
中国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不发展 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大纲第二章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P55)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1、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2、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3、价值关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利益关系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1.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2. 实践主体作用于实践客体3. 反馈和调节(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A 物——感觉和思想(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反映论B 思想和感觉——物(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先验论A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反映论:坚持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认识论原则,亦即思想反映存在的理论。
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是反映论费尔巴哈马克思荀子先验论: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感觉经验、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无论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都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否认认识对象的客观实在性王守仁贝克莱(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旧唯物主义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能动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缺陷1、旧唯物主义脱离实践考察认识2、旧唯物主义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把实践引入认识论2、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3、同不可知论、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能动反映论被动反映论可知论不可知论反映论先验论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认识的两个阶段1.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认识的起点)感性认识:是指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感觉知觉表象特点直接具体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感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和特征的直接反映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知觉——对客观事物外部现象和外部联系的整体反映各种感觉的综合表象——主体对过去感觉与知觉到的客体的回忆和再现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表象是主体对过去感觉与知觉到的客体的回忆和再现2.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主体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特点间接抽象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概念——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本质的反映判断——运用概念揭示事物之间以及事物与属性之间的联系推理——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二)从认识到实践1. 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才能达到目的2. 实现从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用来指导实践的理论应当是正确的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要有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3.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认识发展的总规律)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深化和提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7
表象是知觉在人脑中的再现
知觉 表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8
表象是知觉的再 现。
事物
知觉是对事物表 面现象和外部联 系的综合反映。 感觉是客观事 物作用于人的 感官而引起的 一种最简单的 反映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鸭子是鸟类动物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6
C、理性认识的特点
一是间接性,在感性认识基础上, 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 反映。
二是抽象性,以概念、判断、推理 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7
• 唯物主义可知论
事物的属性 可以为人所 知,就如同空 气通过口、 鼻和毛孔钻 入人体一样 凡以知 ,人之 性也; 可以知 ,物之 理也。 荀子
费尔巴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8
不可知论则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康 德 代 表 人 物 : 休 谟 和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水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3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 定的思维形式。
苹果是水果
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4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 有判断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帝国主义是反动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 线
二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 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8Leabharlann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反映论
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 维的认识论路线,认为认 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
识活动的人。主体具有自然性、意识性、社会性 等特征。其本质特征在于社会性。主体的存在形 式包括个体主体、集体主体和类主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
实践和认识的客体
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7
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实践 关系和认识关系,在此基础上还渗透着它们 之间的价值关系、审美关系。
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 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对照检 验评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0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 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1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就是人们 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过程。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具备一些 基本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要掌握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 2、必须遵循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对所占有的 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推理是从已有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一 种思维形式。推理必须要有已知的前提判 断,有已知推出未知是其特点。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它 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事物的间 接认识,是以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感性认识 认识 理性认识
感觉 知觉 表象
知觉是各种感觉集合起来而形成的关于 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是对客观事物各种 特性的综合反映。其特点是综合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 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是以往感知过的 客观事物的形象在记忆中的再现。其特点 是带有一定的概括性。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直 接性、具体性。
在认识的辩证运动中,我们要重 视理性因素的作用,也要重视非理 性因素的作用。非理性因素指认识 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 信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它们对 于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有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 的飞跃,它比第一次能动飞跃具有更为重 要的意义。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是十分必要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一方 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另一方面理 性认识中也有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 认识的相互渗透表明,在人们的实际认识 中,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 理性认识,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而非绝 对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 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你要有知识,你 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 实践。你要知道梨子 的滋味,你就得变革 梨子,亲口尝一尝。
积极地、 能动地反映 和接受外界 对象
离开实践 考察认识 问题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 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2015年真题)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并推动认识的发展
确定季节、了解气候以及航海的需 要 产生 天文学
丈量土地、衡量容积和计算的需要
产生
数学 产生
建筑工程、手工业和战争的需要
唯物主义 认识论
2
辩证唯物主 义的认识论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 同回答
唯物主义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认识是主体对 客体的反映 唯物主义反映论是可知论 唯心主义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认识是先于物质和 实践经验的东西
反映论
先验论
反映论:
是指确认认识 的本质是人脑对客 观世界的反映的认 识论原则,坚持从 “物到感觉和思想 ”的认识路线。
荀子曾说:“ 不登高山,不 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 知地之厚也。 ”
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 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 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 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A.实践是人类知识的基础和来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节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二、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首先,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制约的。 其次,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
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就必须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一切科学真理,既反对绝对 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
第三节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当然是一种正确的认识,问题在于根据什么来断定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即检验真理的 标准是什么。
实践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所谓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人的认识是否同客观实在相符合。
实践决定认识和认识指导实践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主体总是在实践中认识,又在认识指导下实践。认识 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和接受检验的过程,同时就是它 指导实践、发挥认识功能的过程。正确地认识和把握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我们坚持理论3 和发展真理
第三节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
认识世界是指人类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探索和掌握真 理。改造世界是指人类为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变事物的现存形式,创造自己的理 想世界和生活方式。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只有在正确认 识世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即实践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才能获得成功。另一 方面,认识世界只能实现于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并且最终服务于改造世界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_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权威标准
宋朝宰相赵普自诩:
“半部论语治天下。”
孔子
毛泽东
华国锋提出: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 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 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众人标准
实用标准
美国实用主义思想 家詹姆士宣称:
“有用即真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 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决定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 桥梁——社会实践,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决定了实践能够成为检验 真理的标准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能动的革命的反 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继承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
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 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
方面的特点:
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
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
创造性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
F=GM1M2/R2
(2)理性认识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概 念
鱼
鸟
判 断
鱼是用腮呼吸 的水生动物 鸟是长羽毛的 动物
鸟是长羽毛的动物 鸭子长羽毛
推 理
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 鲸用肺进行呼吸
鲸不是鱼类动物
鸭子是鸟类动物
(3)理性认识的特点
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 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 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
孟子主张有“不虑而 知”、“不学而能” 的“良知”、“良 能”。
柏拉图认为“知 识就是回忆”。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 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
(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必须正确的理解实践 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准确把握实践检验真理的辩证 发展过程。 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决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 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 真理性的标准的条件性;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要看到实践标准的确 定性,防止和反对否认真理标准问题的唯心主义、怀疑主 义和相对主义,又要看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防止和反 对教条主义和独断论错误。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有的有价值,有的无价值, 有的价值大,有的价值小。因此,主体必须对客体可 能具有的价值进行科学的评价,只有这样,认识向实 践的转化才可靠和有成效。
所谓评价,就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认识 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 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所进行的评判。
谢
谢
大
家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价值及其特性 1、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 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 的意义。 2、价值的特性 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 价值关系的突 出特点是具有人的主体性。 首先,主体性表现为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 ,而是物 趋近人。 其次,价值的主体性还通过价值关系中主体的创造性得 到鲜明的体现。
1、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
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 裴斯泰洛齐 2、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 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三章)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 )A .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 .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 .科学实践 D. 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 实践的主体是( B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的客体是( 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体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 实践的中介( A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D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 .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D.科学实践是科学的目的7.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B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 .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句强调的是(A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二章_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 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 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 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 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现实生活中,要不断地进行实 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 基本活动。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 的在于改造的,相互 制约的,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第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 的改造世界。 第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 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马克思主义 理论与具体相结合,是达到正确认识世界 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 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 体现。 从实际出发,关键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 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 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 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 目的服务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 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 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 由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 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 求是”四个大字。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2015修订版
三种真理观
3、真理的实用论:接受一条陈述或一种信念为真 的理由之一,就是它是否能让我们更好地行动, 是否能为未来提供富有成效的出路
实用主义真理观强调了真理对于行动的价值,而 非仅仅依赖真理的逻辑自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哲学史上关于实践概念 的合理因素,阐明了实践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实 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
马克思在这本书中阐 明了实践是感性的、 对象性的物质活动, 认为:“全部社会生 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的”,强调哲学的重 要性使命在于指导实 践改造世界。
2、唯心主义认识论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 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人的实践经验的东西。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 不同回答 二者都坚持反映论,但是又有本质的区别。 1、旧唯物主义是以感性直观为基础,把人的认识 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所 以又称为直观的、消极的反映论。它离开了实践 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 2、辩证唯物主义继承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合理 前提,同时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它把实践的观 点引入认识论,作为整个认识论的基础,同时把 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一切思想,凡是引导我 们与不断发生的可感觉的 具体经验发生有利的相互 作用的,就都是真的,不 管它们事先摹写这些具体 经验与否。”“它是真的, 因为它是有用的。”“它 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 ——威廉· 詹姆士
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客观性、绝对性 和相对性)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概述
工业实践
农业实践
科研实践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 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 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 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进入实践领域、为主体实 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 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
客体的形式: 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中介(手段)是指将主体(实践主体、 认识主体)和客体现实地连接起来的 各种工具系统及其操作、控制的程序 和方法。
就认识活动自身的内在层次性来说,它是 以主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基础,以人所特
有的精神活动为本质内容的反映过程。
蛇!
杯弓蛇影
鬼从何来?
2、反映、选择与建构
在认识的本质中,反映的、摹写 的方面与能动的、创造的方面是不可 分割的。建构或重构是认识过程中主 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突出表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科学规定
就认识活动中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机制
来说,认识是模写、选择、建构和创造的
统一。
模写
主体
选择
客体 认识
建构
创造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 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实 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2、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德谟克里特的“影像说”:
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认为,事 物都在空间中投出各自由原子所构成的影像,这 些流射出来的影像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才产生了 感觉。他认为:从事物流射出来的影像与流射影 像的事物是一致的、相似的,这样人的感觉与事 物本身也是一致的。
2015年修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设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2015年修订)一、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类别:必修学时:54 (课堂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课时)学分: 3二、课程目的、任务和要求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其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是从整体上来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要求学生要掌握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实际问题,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三、本课程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本门课程任课教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始终做到“三个结合”:第一,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第二,结合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最新理论成就进行教学;第三,结合学生的学科和专业特点,组织教学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可信度。
在具体的教学中,主要是运用到以下的十种教学方法:第一、讲授法;第二,互动式教学法;第三问题教学法;第四,讨论式教学;第五,案例教学法;第六,情感教学法;第七,专题教学法;第八,研究式教学法;第九,多媒体教学法;第十,心理咨询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1-3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1-3节)主题: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1-3节)学习时间:2016年5月9日-5月15日内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第二章,第1-3节的相关内容。
希望通过下面的内容能使同学们加深行政管理相关知识的理解。
一、学习要求1.掌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2.掌握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二、主要内容(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
主体的这种认识、改造客体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
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打破客体的限制,超越现实客体,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同时也使客体得到进一步改造、发展和完善。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二是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先认识世界,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
比如,在古代,为了确定季节、了解气候以及后来航海的需要产生了天文学;为了丈量土地、衡量容积和其他计算上的需要产生了数学。
在近代,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对新动力的需要发明了蒸汽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从必然走向自由
(一)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 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认 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过程。
(二)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一个历史过程
• 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 向自由王国的过程。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 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 状态。马克思在谈到“必然王国”与“自由王 国”时曾经写道:自由王国只是在必要性和外 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 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 产领域的彼岸。必然王国是人受物支配的社会, 自由王国是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 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 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 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 究。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 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 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 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邓小平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 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要亡党 亡国。 ——邓小平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 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江泽民
改造主观世界,提 高自身素质
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
马克思主义批判的革命的本质,就是创新。
创新就是破除与客观事物进程不相符的旧 观念,发现和运用事物的新联系,更有效 地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 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四个 特性。尽量不要和教材上的例子雷 同。相关内容参见教材P85-86。
第三节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
辩证统一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 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达到正确 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 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第一节
第二节
认识与实践
真理和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斯多德为友, 更重要的, 以真理为友。 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le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哈佛大学校训
能只 做有 到解 实放 事思 求想 是才
是只 真有 正实 想的 事 解求 放是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跟上 思才
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做 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前提
解放思想
基础
实事求是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现实意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 国,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们 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只有符 合这个实际,才能不断地把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 大事业推向前进。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 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 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 要求和具体体现。
(二)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实 事求是,在实践中检 验和发展真理。
解放思想的含义
是指从落后的传统观念 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 放出来。
我们讲解放思想, 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 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 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 况,解决新问题。
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
相互依存 互为前提 有机联系 辩证统一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冲破 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 缚,使思想符合实际,主 观符合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