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 地基沉降量计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下表。
例题4-1计算表格1
z (m)
z B/2
Ks
σz (kPa)
σsz (kPa)
σz/σsz (%)
zn (m)
0
0
0.250 0
201
39
1
0.8
0.199 9
160.7
58.5
2
1.6
0.112 3
90.29
78.5
3
2.4
0.064 2
51.62
98.8
4
3.2
0.040 1
32.24
值有可能较大,不能不予考 虑。目前在生产中主要使用下 述半经验方法估算土层的次固 结沉降。
图4-9为室内压缩试验得
出的变形S与时间对数lgt的
关系曲线,取曲线反弯点前
后两段曲线的切线的交点m作为主固结段与次固结段的分
界点;设相当于分界点的时间为t1,次固结段(基本上是 一条直线)的斜率反映土的次固结变形速率,一般用Cs表 示,称为土的次固结指数。知道Cs也就可以按下式计算土 层的次固结沉降Ss:
次固结沉降是指主固结过程(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过 程)结束后,在有效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土的骨架仍随 时间继续发生变形。这种变形的速率取决于土骨架本身 的蠕变性质。
(一)瞬时沉降计算 瞬时沉降没有体积变形,可认为是弹性变形,因此一
般按弹性理论计算,按式(4-17)求解。
式中:ω--沉降系数; p0--基底附加应力; μ--泊松比,这时是在不排水条件下没有体积变形所产 生的变形量,所以应取μ=0.5; Eu--不排水变形模量(弹性模量),常根据不排水抗剪强 度Cu和Eu的经验关系式(4-18)求得。
当z=0m,σsD=19.5×2=39(kPa) z=1m,σsz1=39+19.5×1=58.5(kPa) z=2m,σsz1=58.5+20×1=78.5(kPa) z=3m,σsz1=78.5+20×1=98.5(kPa) z=4m,σsz1=98.5+20×1=118.5(kPa) z=5m,σsz1=118.5+20×1=138.5(kPa) z=6m,σsz1=138.5+18.5×1=157(kPa) z=7m,σsz1=157+18.5×1=175.5(kPa)
问题。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可用室内压缩试验确定的参数(ei、 Es、a)进行计算,根据式(4-1)有:
变换后得:
或
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 e1--地基受荷前(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 e2--地基受荷(自重与附加应力作用下)沉降稳定后的
孔隙比;
H--土层的厚度。
计算沉降量时,在地基可能受荷变形的压缩层范围内, 根据土的特性、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位进行分层。然后
118.5 138.5 157 175.5
108.5 128.5 147.8 166.25
150.43 155.48 165.62 179.96
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推荐的沉降计算法(自学)
这种方法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所推荐的,简称 《规范》推荐法,也叫应力面积法。
(一)计算原理
规范推荐法一般按地基土的天然分层面划分计算土层, 引入土层平均附加应力的概念,通过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第二节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压缩在其表面形成的垂直变形量称为建筑物的沉降量。
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被压缩达到稳定时基础底面的沉 降量称为地基最终沉降量。
一、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分层总和法和 规范推荐法。
(一)基本原理
该方法只考虑地基的垂向变形,没有考虑侧向变形,地基 的变形同室内侧限压缩试验中的情况基本一致,属一维压缩
降Sc。以轴对称课题为例,分层总和法计算的沉降量为S,Sc
可用下式求解:
其中,αu为Sc与S之间的比例系数,有:
αu与土的性质密切相关,另外,还与基础形状及土层厚 度H与基础宽度B之比有关。
(三)次固结沉降的计算
对一般粘性土来说,次固结沉降数值Ss不大,但如果是 塑性指数较大的、正常固结的软粘土,尤其是有机土,Ss
式中:H和e1分别为土层的厚度和初始孔隙比; t1对应于主固结完成的时间;
t2为欲求次固结沉降量的那个时间。
第二章作业
1.如图,矩形基础尺寸2m×4m,上部结构荷载为 500kN,基础埋深1.2m,地下水位在基底面以下0.6m, 地基土层室内压缩试验成果见e、p数据表,试用分层总 和法计算基础中心点的沉降量。( 参照图中分层;e、p 数据表查用时可以线性内插)
确定沉降计算深度zn:
(四)关于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ES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即假 定地基为均匀地基,当压缩模量为ES时,地基的计算沉 降量与ES各不相同的分层土计算的沉降量相等。即:
【例题4-2】已知柱下单独方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 2.5×2.5m,埋深2m,作用于基础上(设计地面标高处)的
按式(4-9)或(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i。最后将各
分层的沉降量总和起来即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二)假设条件
1. 地基土的为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空间弹 性体;
2. 地基沉降量计算的部位取基础底面中心点处; 3. 地基土在完全侧限条件下发生变形(可用侧限压缩
试验指标);
4. 沉降计算深度为一有限深度。
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i
8)按公式(4-11)计算总沉降量S。
【例题4-1】已知柱下单独方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 2.5×2.5m,埋深2m,作用于基础上(设计地面标高处)的轴
向荷载N=1250kN,有关地基勘察资料与基础剖面详见下图。
试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基础中点的最终沉降量。
解:按分层总和法计算
(1)计算地基土的自重应力。z自基底标高起算。
4418
2.0
1.6
0.193 9
0.387 8
0.1532
6861
3.0
2.4
0.157 8
0.473 4
0.0856
7749
4.0
3.2
0.131 0
0.524 0
0.0506
6848
5.0
4.0
0.111 4
0.557 0
0.033
4393
6.0
4.8
百度文库
0.096 7
0.580 2
0.0232
3147
118.5
27.21
5
4.0
0.027 0
21.71
138.5
15.68
6
4.8
0.019 3
15.52
157
9.88
7
5.6
0.014 8
11.90
175.5
7.6
按7m计
σzi=4Ksi·p0
(6)计算基础中点最终沉降量。利用勘察资料中的e-p 曲线,求 按分层总和法公式
计算结果见下表。
例题4-1计算表格2
上式中的低值适用于较软的、高塑性有机土,高值适用 于一般较硬的粘性土。
(二)固结沉降计算
固结沉降是粘性土地基沉降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可用 分层总和法计算。但是分层总和法采用的是一维课题(有 侧限)的假设,这与一般基础荷载(有限分布面积)作用 下的地基实际性状不尽相符。
司开普顿(Skempton,A·W.)和贝伦(Birrum,L.)建议 根据有侧向变形条件下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计算固结沉
(三)地基受压层计算深度的确定
计算深度zn可按下述方法确定:
1)存在相邻荷载影响的情况下,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Sn′--在深度 zn处,向上取计算厚 度为△z的计算变形值; △z查P92表5-4;
△Si′--在深度zn范围 内,第i层土的计算变
形量。
2)对无相邻荷载的独立基础,可按下列简化的经验公式
(2)基底压力计算。基础底面以上,基础与填土的混合 容重取γ0=20kN/m3。
(3)基底附加压力计算。
(4)基础中点下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计算。
用角点法计算,L/B=1,σzi=4Ksi·p0,查附加应力系数 表得Ksi。 (5)确定沉降计算深度zn 考虑第③层土压缩性比第②层土大,经计算后确定zn=7m,
将基底中心以下地基中zi-1-zi深度范围的附加应力按等面积
原则化为相同深度范围内矩形分布时的分布应力大小,再 按矩形分布应力情况计算土层的压缩量,各土层压缩量的 总和即为地基的计算沉降量。基础的平均沉降量可表示为:
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 n--地基压缩层(即受压层)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p0--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kPa); Esi--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MPa); zi、zi-1--分别为基础底面至第i层和第i-1层底面的距离(m); αi、αi-1--分别为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i层和第i-1层底面范围内
轴向荷载N=1250kN,有关地基勘察资料与基础剖面详见下
图。试用《规范》法计算基础中点最终沉降量。
解: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计算,采用下式,计算结果 详见下表。
例题4-2 计算表格
z (m)
L/B
z/B
Esi (kPa)
0
0
0.250 0
0
1.0
0.8
0.234 6
0.234 6
0.2346
的沉降量为0.03cm,满足要求。
查P90表5-2得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1.17。那么,最终沉降
量为:
三、按粘性土的沉降机理计算沉降 根据对粘性土地基在局部(基础)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变
形特征的观察和分析,粘性土地基的沉降S可以认为是由 机理不同的三部分沉降组成(图4-8),亦即:
式中:Sd--瞬时沉降
(亦称初始沉降);
Sc--固结沉降(亦称主
固结沉降);
Ss--次固结沉降(亦
称蠕变沉降)。
瞬时沉降是指加载后地基瞬时发生的沉降。由于基础 加载面积为有限尺寸,加载后地基中会有剪应变产生, 剪应变会引起侧向变形而造成瞬时沉降。
固结沉降是指饱和与接近饱和的粘性土在基础荷载作 用下,随着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土骨架产生变形所 造成的沉降(固结压密)。固结沉降速率取决于孔隙水 的排出速率。
下限;
对于软土则应满足:σz=0.1σsz
对一般建筑物无相邻荷 载时,可按下式计算:
zn=B(2.5-0.4lnB)
5)计算各分层加载前 后的平均垂直应力
p1=σsz; p2=σsz+σz
6)按各分层的p1和p2在e-p曲线上查取相应的孔隙比或确 定a、Es等其它压缩性指标
7)根据不同的压缩性指标, 选用公式(4-9)、(4-10)
(三)计算步骤 1)划分土层
如图4-7所示,各天然 土层界面和地下水位必须 作为分层界面;各分层厚
度必须满足Hi≤0.4B(B
为基底宽度)。
2)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
中心荷载: 偏心荷载:
附加应力
3)计算各分层界面
的自重应力σsz和附加 应力σz;并绘制应力
分布曲线。
4)确定压缩层厚度
一般满足σz=0.2σsz的深度点可作为压缩层的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可查P91表5-3。
(二)《规范》推荐公式及公式推导 1. 《规范》推荐公式
由(4-12)式乘以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即为《规范》
推荐的沉降计算公式:
式中:ψ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应根据同类地区已有房屋
和构筑物实测最终沉降量与计算沉降量对比确定,一般采 用P90表5-2的数值;
7.0
5.6
0.085 2
0.596 4
0.0162
2304
7.6
6.08
0.080 4
0.611 0
0.0146
35000
(cm)
4.27 1.80 0.89 0.59 0.60 0.59 0.57 0.03
(cm)
4.27 6.07 6.96 7.55 8.15 8.74 9.31 9.34
按规范确定受压层下限,zn=2.5(2.5-0.4ln2.5)=5.3m;由于 下面土层仍软弱,在③层粘土底面以下取Δz厚度计算,根 据P92表5-4的要求,取Δz=0.6m,则zn=7.6m,计算得厚度Δz
例题4-1计算表格1
z (m)
z B/2
Ks
σz (kPa)
σsz (kPa)
σz/σsz (%)
zn (m)
0
0
0.250 0
201
39
1
0.8
0.199 9
160.7
58.5
2
1.6
0.112 3
90.29
78.5
3
2.4
0.064 2
51.62
98.8
4
3.2
0.040 1
32.24
值有可能较大,不能不予考 虑。目前在生产中主要使用下 述半经验方法估算土层的次固 结沉降。
图4-9为室内压缩试验得
出的变形S与时间对数lgt的
关系曲线,取曲线反弯点前
后两段曲线的切线的交点m作为主固结段与次固结段的分
界点;设相当于分界点的时间为t1,次固结段(基本上是 一条直线)的斜率反映土的次固结变形速率,一般用Cs表 示,称为土的次固结指数。知道Cs也就可以按下式计算土 层的次固结沉降Ss:
次固结沉降是指主固结过程(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过 程)结束后,在有效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土的骨架仍随 时间继续发生变形。这种变形的速率取决于土骨架本身 的蠕变性质。
(一)瞬时沉降计算 瞬时沉降没有体积变形,可认为是弹性变形,因此一
般按弹性理论计算,按式(4-17)求解。
式中:ω--沉降系数; p0--基底附加应力; μ--泊松比,这时是在不排水条件下没有体积变形所产 生的变形量,所以应取μ=0.5; Eu--不排水变形模量(弹性模量),常根据不排水抗剪强 度Cu和Eu的经验关系式(4-18)求得。
当z=0m,σsD=19.5×2=39(kPa) z=1m,σsz1=39+19.5×1=58.5(kPa) z=2m,σsz1=58.5+20×1=78.5(kPa) z=3m,σsz1=78.5+20×1=98.5(kPa) z=4m,σsz1=98.5+20×1=118.5(kPa) z=5m,σsz1=118.5+20×1=138.5(kPa) z=6m,σsz1=138.5+18.5×1=157(kPa) z=7m,σsz1=157+18.5×1=175.5(kPa)
问题。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可用室内压缩试验确定的参数(ei、 Es、a)进行计算,根据式(4-1)有:
变换后得:
或
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 e1--地基受荷前(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 e2--地基受荷(自重与附加应力作用下)沉降稳定后的
孔隙比;
H--土层的厚度。
计算沉降量时,在地基可能受荷变形的压缩层范围内, 根据土的特性、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位进行分层。然后
118.5 138.5 157 175.5
108.5 128.5 147.8 166.25
150.43 155.48 165.62 179.96
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推荐的沉降计算法(自学)
这种方法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所推荐的,简称 《规范》推荐法,也叫应力面积法。
(一)计算原理
规范推荐法一般按地基土的天然分层面划分计算土层, 引入土层平均附加应力的概念,通过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第二节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压缩在其表面形成的垂直变形量称为建筑物的沉降量。
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被压缩达到稳定时基础底面的沉 降量称为地基最终沉降量。
一、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分层总和法和 规范推荐法。
(一)基本原理
该方法只考虑地基的垂向变形,没有考虑侧向变形,地基 的变形同室内侧限压缩试验中的情况基本一致,属一维压缩
降Sc。以轴对称课题为例,分层总和法计算的沉降量为S,Sc
可用下式求解:
其中,αu为Sc与S之间的比例系数,有:
αu与土的性质密切相关,另外,还与基础形状及土层厚 度H与基础宽度B之比有关。
(三)次固结沉降的计算
对一般粘性土来说,次固结沉降数值Ss不大,但如果是 塑性指数较大的、正常固结的软粘土,尤其是有机土,Ss
式中:H和e1分别为土层的厚度和初始孔隙比; t1对应于主固结完成的时间;
t2为欲求次固结沉降量的那个时间。
第二章作业
1.如图,矩形基础尺寸2m×4m,上部结构荷载为 500kN,基础埋深1.2m,地下水位在基底面以下0.6m, 地基土层室内压缩试验成果见e、p数据表,试用分层总 和法计算基础中心点的沉降量。( 参照图中分层;e、p 数据表查用时可以线性内插)
确定沉降计算深度zn:
(四)关于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ES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即假 定地基为均匀地基,当压缩模量为ES时,地基的计算沉 降量与ES各不相同的分层土计算的沉降量相等。即:
【例题4-2】已知柱下单独方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 2.5×2.5m,埋深2m,作用于基础上(设计地面标高处)的
按式(4-9)或(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i。最后将各
分层的沉降量总和起来即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二)假设条件
1. 地基土的为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空间弹 性体;
2. 地基沉降量计算的部位取基础底面中心点处; 3. 地基土在完全侧限条件下发生变形(可用侧限压缩
试验指标);
4. 沉降计算深度为一有限深度。
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i
8)按公式(4-11)计算总沉降量S。
【例题4-1】已知柱下单独方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 2.5×2.5m,埋深2m,作用于基础上(设计地面标高处)的轴
向荷载N=1250kN,有关地基勘察资料与基础剖面详见下图。
试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基础中点的最终沉降量。
解:按分层总和法计算
(1)计算地基土的自重应力。z自基底标高起算。
4418
2.0
1.6
0.193 9
0.387 8
0.1532
6861
3.0
2.4
0.157 8
0.473 4
0.0856
7749
4.0
3.2
0.131 0
0.524 0
0.0506
6848
5.0
4.0
0.111 4
0.557 0
0.033
4393
6.0
4.8
百度文库
0.096 7
0.580 2
0.0232
3147
118.5
27.21
5
4.0
0.027 0
21.71
138.5
15.68
6
4.8
0.019 3
15.52
157
9.88
7
5.6
0.014 8
11.90
175.5
7.6
按7m计
σzi=4Ksi·p0
(6)计算基础中点最终沉降量。利用勘察资料中的e-p 曲线,求 按分层总和法公式
计算结果见下表。
例题4-1计算表格2
上式中的低值适用于较软的、高塑性有机土,高值适用 于一般较硬的粘性土。
(二)固结沉降计算
固结沉降是粘性土地基沉降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可用 分层总和法计算。但是分层总和法采用的是一维课题(有 侧限)的假设,这与一般基础荷载(有限分布面积)作用 下的地基实际性状不尽相符。
司开普顿(Skempton,A·W.)和贝伦(Birrum,L.)建议 根据有侧向变形条件下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计算固结沉
(三)地基受压层计算深度的确定
计算深度zn可按下述方法确定:
1)存在相邻荷载影响的情况下,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Sn′--在深度 zn处,向上取计算厚 度为△z的计算变形值; △z查P92表5-4;
△Si′--在深度zn范围 内,第i层土的计算变
形量。
2)对无相邻荷载的独立基础,可按下列简化的经验公式
(2)基底压力计算。基础底面以上,基础与填土的混合 容重取γ0=20kN/m3。
(3)基底附加压力计算。
(4)基础中点下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计算。
用角点法计算,L/B=1,σzi=4Ksi·p0,查附加应力系数 表得Ksi。 (5)确定沉降计算深度zn 考虑第③层土压缩性比第②层土大,经计算后确定zn=7m,
将基底中心以下地基中zi-1-zi深度范围的附加应力按等面积
原则化为相同深度范围内矩形分布时的分布应力大小,再 按矩形分布应力情况计算土层的压缩量,各土层压缩量的 总和即为地基的计算沉降量。基础的平均沉降量可表示为:
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 n--地基压缩层(即受压层)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p0--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kPa); Esi--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MPa); zi、zi-1--分别为基础底面至第i层和第i-1层底面的距离(m); αi、αi-1--分别为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i层和第i-1层底面范围内
轴向荷载N=1250kN,有关地基勘察资料与基础剖面详见下
图。试用《规范》法计算基础中点最终沉降量。
解: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计算,采用下式,计算结果 详见下表。
例题4-2 计算表格
z (m)
L/B
z/B
Esi (kPa)
0
0
0.250 0
0
1.0
0.8
0.234 6
0.234 6
0.2346
的沉降量为0.03cm,满足要求。
查P90表5-2得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1.17。那么,最终沉降
量为:
三、按粘性土的沉降机理计算沉降 根据对粘性土地基在局部(基础)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变
形特征的观察和分析,粘性土地基的沉降S可以认为是由 机理不同的三部分沉降组成(图4-8),亦即:
式中:Sd--瞬时沉降
(亦称初始沉降);
Sc--固结沉降(亦称主
固结沉降);
Ss--次固结沉降(亦
称蠕变沉降)。
瞬时沉降是指加载后地基瞬时发生的沉降。由于基础 加载面积为有限尺寸,加载后地基中会有剪应变产生, 剪应变会引起侧向变形而造成瞬时沉降。
固结沉降是指饱和与接近饱和的粘性土在基础荷载作 用下,随着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土骨架产生变形所 造成的沉降(固结压密)。固结沉降速率取决于孔隙水 的排出速率。
下限;
对于软土则应满足:σz=0.1σsz
对一般建筑物无相邻荷 载时,可按下式计算:
zn=B(2.5-0.4lnB)
5)计算各分层加载前 后的平均垂直应力
p1=σsz; p2=σsz+σz
6)按各分层的p1和p2在e-p曲线上查取相应的孔隙比或确 定a、Es等其它压缩性指标
7)根据不同的压缩性指标, 选用公式(4-9)、(4-10)
(三)计算步骤 1)划分土层
如图4-7所示,各天然 土层界面和地下水位必须 作为分层界面;各分层厚
度必须满足Hi≤0.4B(B
为基底宽度)。
2)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
中心荷载: 偏心荷载:
附加应力
3)计算各分层界面
的自重应力σsz和附加 应力σz;并绘制应力
分布曲线。
4)确定压缩层厚度
一般满足σz=0.2σsz的深度点可作为压缩层的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可查P91表5-3。
(二)《规范》推荐公式及公式推导 1. 《规范》推荐公式
由(4-12)式乘以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即为《规范》
推荐的沉降计算公式:
式中:ψ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应根据同类地区已有房屋
和构筑物实测最终沉降量与计算沉降量对比确定,一般采 用P90表5-2的数值;
7.0
5.6
0.085 2
0.596 4
0.0162
2304
7.6
6.08
0.080 4
0.611 0
0.0146
35000
(cm)
4.27 1.80 0.89 0.59 0.60 0.59 0.57 0.03
(cm)
4.27 6.07 6.96 7.55 8.15 8.74 9.31 9.34
按规范确定受压层下限,zn=2.5(2.5-0.4ln2.5)=5.3m;由于 下面土层仍软弱,在③层粘土底面以下取Δz厚度计算,根 据P92表5-4的要求,取Δz=0.6m,则zn=7.6m,计算得厚度Δ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