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1)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可以定义为正面的情绪或者具有正面向上价值的情绪。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
”由此可见,积极情绪就是经历了内在、外在的刺激,正确地解决了问题,达到某种成功与满意度,满足了个体的需求,感觉到个体的存在价值伴有随之而来的愉悦的心情与感受。
积极情绪并不是消极接受、坦然享受、乐不思蜀的感觉。
这些只是浅薄的感受,即时地享乐。
积极情绪拓展到更深的层面——从欣赏到热爱。
它并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真心喜欢、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欣喜。
“积极情绪”这个词,指向了重要的人性瞬间。
那些轻微而短暂的愉悦状态,其实要比你想象的强大得多。
作为人类,生来就能够体验到微弱短促却愉悦舒畅的积极情绪。
它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滋味。
回想一下,当感到与他人或与所爱的人心灵相通时;当感到有趣、有创意或忍俊不禁时;当感到自己的灵魂被蕴含在生命中的纯粹的美所打动时;或者当因一个新颖的主意或爱好而感到活力无限、兴致勃勃时,你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爱、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和激励这样的积极情绪,它们会打开你的心扉。
然而,无论是迷恋、欢笑还是爱,你由衷的积极情绪总是无法持续很长的时间。
良好的感觉来了又去,就如同好天气一样,这是人类的本性。
积极情绪会逐渐消退,如果它长盛不衰,人们会很难适应变化,无法觉察到好消息和坏消息之间的差异,或是邀请与冒犯之间的差异。
如果你想重塑生活,让它变得更美好,秘诀就是不要把积极情绪抓得太紧,也不要抗拒它稍纵即逝的本性,而是将它更多地植入生活——久而久之,你就会提高积极情绪的分量。
我们发现,在这一秘诀中最重要的是积极率,这是用来描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
广东省肇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肇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高三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壮游,指的是胸怀壮志的游历,包括旅游时间长、行程挑战性高、与人文社会互动深三个特质,所以特别强调经过规划、以高度意志彻底执行,以期达成用自己的筋骨去体验“不局限于自然、更深入民间”的世界之大的目的。
中国的壮游传统久远。
司马迁二十岁那年,父亲给他一辆马车,指导他有目标、有计划地到广阔社会中实地考察,接触壮丽河山和了解四方之民的生活习俗,并搜求历史传说与各种史料。
司马迁“读无字之书,禀山川豪气”,最终“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了《史记》。
后有高僧玄奘到天竺(印度)取经;徐霞客经30年考察,“达人之所未达,探人之所未知”,撰成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连诗圣杜甫都曾在苏州准备好船,差点东游到日本,他自传性的诗《壮游》中就写道:“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
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可惜的是,中国在郑和之后失掉了壮游的传统。
西方的壮游传统由17世纪的英国贵族子弟开启。
在17岁的时候,他们将由家里的一名管家陪同,用几年时间游历欧洲,参观博物馆,开阔眼界,直到成为真正的男子汉才回家继承祖业。
18 ~19世纪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和济慈都有这样的经历。
发展到今天,就是很多西方学生在大学入学前一年,或是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前一年要进行的深度游历:Gap Year(空档年)。
壮游的价值,在于对人的改变。
古今中外,有太多经历壮游而改变人生,甚至提升人类的文明水平的例子。
三四百年来,西方社会的壮游传统,已经沉淀到社会的最底层。
有报告认为:“空档年”可提高外语能力,提升个人竞争力(包括独立精神、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约束力、沟通能力等)。
更重要的是,许多人因此寻找到人生的方向,那是完成自我的最大动能。
在我们的教育里,太强调“书中自有黄金屋”,不鼓励年轻人在真实环境中超越自我。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题(答案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尝试着去重新激活那个被层层叠叠的知识及社会生活沉淀物所掩盖起来的知觉的世界时,我们常常诉诸绘画,因为绘画会径直将我们重新放回被知觉的世界。
在塞尚、布拉克及毕加索那里,我们会以不同的方式遭遇到这样一些物件:柠檬、曼陀铃、葡萄、烟盒……它们止住我们的目光,拷问我们的目光,这些我们“惯熟的”物件,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向我们的目光透露着它们的秘密本质以及它们的物性形式本身。
如此,绘画将我们带回到对物本身的观看。
通过检视知觉的世界,我们认识到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它的显现方式区分开。
诚然,当我像字典那样去定义桌子——三条或四条腿支撑起的一个平面,人们可以在上面吃饭、书写等等——的时候,我可能会觉得如此我就抓住了桌子的本质而完全不必在意桌腿的形状、纹饰的风格等等这般伴随性的偶然之处。
与此相反,当我在知觉一张桌子的时候,我不会不在意这桌子实现其作为桌子的功能的方式,而且,正是桌腿每一次承载起桌面的独特方式、正是那从桌脚到桌面抵抗重力的独特运动吸引着我,并使得每张桌子都卓然有别于其他的桌子。
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细节是无关紧要的,从木头的纤维、桌腿的形状、木头的色泽及年龄到印证着木头年龄的某些涂鸦或磨损,而且“桌子”这个意谓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为它是透过所有这些“细节”显现出来的,这些细节体现着它在场的样态。
一旦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因为艺术品也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在此总体中,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
绘画的意义全部在于画布之外,全部在画作所意指的东西那里,就在画作的主题那里。
实际上,所有有价值的画作都正是在和这一看法的斗争中形成的,并且至少百年以来所有的画家都在非常有意识地和这种看法作着斗争。
河南省漯河五高高三语文12月份月考
河南省漯河五高高三12月份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一.(30分,共15题,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吮(shǔn)吸果实累累(1éi léi) 蒙(méng)骗心宽体胖(pán) B.拙劣(1iè) 长歌当(dàng)哭横(héng)财博闻强识(zhì) C.骁(xiāo) 勇积极参与(yù) 角(jué)色力能扛(gāng)鼎D.创(chuāng)伤酩酊(dǐng)大醉掣(zhì)肘一哄(hòng)而散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狩猎(shóu) 瓜熟蒂落(dì) 赡养(shàn) 虚与委蛇(yí)B.桎梏(gù) 戛然而止(jiá).角逐(jué) 提纲挈领(qiè)C.哺育(bǔ) 煞费苦心(shà) 粗犷(kuàng) 断壁残垣(yuán) D.面颊(jiá) 怙恶不悛(quān) 造诣(yì) 叱咤风云(chà)3.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其中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A.干劲/刚劲背诵/背黑锅精辟/复辟省亲/归省B.阅读/句读轴心/压轴子扁平/扁舟场合/场院C.宁静/宁愿奔波/奔头儿角色/角斗落色/落泊D.妥帖/字帖折价/折子戏弄堂/玩弄哥俩/伎俩4.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宿愿纷繁芜杂沮咒音容笑貌B.吝涩礼上往来孱头勃然大怒C.顷诉残羹冷灸自栩冠冕堂皇D.贮立临风殒泪凭吊豁然开朗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惊蛰涸泽而渔气喘吁吁天网恢恢,疏而不漏B.缱绻混为一谈欢呼雀跃风声鹤唳,草木皆兵C.脉搏期期艾艾无动于衷食不厌精,脍不厌细D.蜜饯摧人泪下恰如其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趋附炒鱿鱼杯盘狼藉和盘托出君子改过,小人饰非B.倾覆打园场原子辐射互相推诿螳螂捕蝉,黄鹊在后C.屈指挖墙角一笔勾销朋比为奸精诚所致,金石为开D.膺选绩优股通货膨涨劈头盖脸盛名之下,其实难符7.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近日经研究发现,利用天网同样可以知道哪台计算机中了“尼姆达病毒”,天网防火墙可以让蠕虫病毒现________。
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年级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显示,2018年我国约有194万人死于脑卒中。
脑卒中的发病人群正趋于年轻化,青年已成为脑卒中发病的罹患人群。
数据显示,发生脑卒中的人群中,35岁以下人群人数占总数的9.77%,45岁以下人群已超过10%,也就是说每10个脑卒中患者中就有1个年轻人。
而这群人正是家里的顶梁柱,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旦发病,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不可估量的损失。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受到脑卒中的“青睐”,青年人常见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有哪些?我们如何预防?一旦发现,如何才能将危害尽可能降到最低?我们先看看青年人受到脑卒中“青睐”的因素。
这要从青年人自我认知的现状,包括身体、生理、社会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综合分析。
青年人总以为自己很年轻,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自觉身体没有任何不适,不注重定期体检。
在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青年人无疑担负着重大的家庭和社会责任,于是他们大多数像陀螺一样在职场不停地旋转。
在烟雾缭绕中,手端着奶茶,嚼着高热量、高盐的快餐,一动不动地端坐在工位上,手指快速敲击着键盘,点灯熬油到深夜是常态。
好不容易有点时间,得赶紧躺平刷“某音”“某手”,体能活动时间被挤占,在忙忙碌碌中,殊不知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正在悄然走近……上述不良生活习惯,让青年人体重逐年攀升,随之而来的是夜里呼噜声越来越响,打呼噜间断还会被憋醒,而到了白天总感觉昏昏欲睡,周身疲惫。
久而久之,身体内的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经、体液信号传导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变化,但在外表没有任何表现;加之青年人对自己身体状况过分自信,不会常规去医院检查身体,因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血糖异常、代谢综合征,就悄悄地隐匿在我们的身体里,伺机而动。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思想“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影响。
“礼”的内涵丰富多元。
首先,“礼”强调等级秩序。
在中国古代社会,不同的阶层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而“礼”则是维护这种等级秩序的重要手段。
通过各种礼仪规范,人们明确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运行。
其次,“礼”注重道德规范。
“礼”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内在的道德要求。
它要求人们在行为上遵守礼仪,在思想上秉持道德,做到言行一致、内外兼修。
最后,“礼”倡导和谐共处。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以“礼”相待,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礼”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遵守“礼”的规范,就能够避免冲突和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另一方面,“礼”思想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教导人们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在当今时代,“礼”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尊重他人、遵守秩序、注重道德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弘扬“礼”的思想,倡导文明礼貌、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
B.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秩序完全依靠“礼”来维护。
C.“礼”思想既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又对个人修身养性有重要意义。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①因为儒家政治构想的最高目标是旨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人与人之间伦理认同即是根本和逻辑起点。
这种伦理的内涵,有着更为普遍和更为基础的对天下之“人”的论述。
先秦时期的中国,以最为根本性的孝、仁来建构人与人的认同,来建构自己与“他者”共在的联系,即天下。
②周朝的天下,以宗法制为联结,宗法制的伦理根基是“孝”。
家庭共同体有了孝的概念,孝的延伸就是天下共同体之“仁”。
仁不是与他者的对立,而是与他者的共生共通。
“仁”即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概念,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逻辑上首先要处理与亲人的关系。
只有实现家庭内部的“亲亲”,才能实现向外的“爱人”。
人与家庭共生,通过“仁”的概念转向了人与天下共生。
因此理想的天下就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天下大同,是仁孝概念的逻辑必然,也是伦理化天下的根本内涵。
换句话说,天下其实就是人类的伦理共同体,因此在这个共同体之内,就不可能有民族歧视。
③天下为一家,意味着“他者”的取消,即不以政体或民族区分敌我,而是在伦理关系中确证对方的独立性,并与对方共生共在。
天下一家的秩序展现在现实中,就是以伦理关系为核心的礼制。
凡天下之人,皆需仁孝,而仁孝就要服从礼制,服从礼制就要服从天子。
因此,家与天下就在政治秩序层面实现了同构。
随着大一统的实现,天下之内没有了其他的国,国家秩序也就成了天下秩序。
这种伦理化的天下秩序不断将边缘的地域和人民纳入天下中来,荀子说:“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
”④后世的中国人,往往不是以民族或者国家来定义中国,而是以文化或文明定义中国。
正是因为中国概念的文明内涵,才导致中国可以消弭地理边界,逐渐与天下趋同。
⑤这种伦理的、文化的天下观念在宋朝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挑战。
河南省濮阳市建业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月考卷语文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小说因地位卑下,作者常攀附经史等强势文体以自高,并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以示博学,提高小说的品位,因此,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
钱钟书先生早就注意到这一现象,他在《读拉奥孔》一文中说:“把它们演绎出来,对文艺理论很有贡献。
”可惜一直未受到学界重视。
谈文论艺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诗文曲赋、小说戏曲、书画篆刻等无不应有尽有,或由作者直接介入发表,或借小说中的人物代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艺理论和艺术两个方面。
文艺理论价值可从三个方面去认识:其一,发表文学艺术创作观点,如小说的虚实问题,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叙》中有过精彩论述,指出小说中的“事”真假不重要,关键在于“理”是否“真”。
其二,品评作家、作品。
如《孽海花》第三十五回对李慈铭、黄遵宪、袁昶等近代诗人进行简评,如认为黄公度(黄遵宪)的《人境庐》“纵然气象万千,然辞语太没范围,不免鱼龙曼衍”。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盛行,但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红楼梦》第一回借石头和空空道人的对话,斥责“历来野史”和才子佳人小说内容“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千部共出一套”;又指出“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追趣闲文者特多”;宣称《石头记》乃“实录其事”。
这段对话涉及小说创作、小说批评和小说接受等诸多问题。
作者还借贾母之口,剖析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心态:“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
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
”斥责作者缺乏生活体验,胡编乱造,其实是为了获得某种心理补偿。
其三,传述创作技巧。
如《儒林外史》中多次论及八股技法,马二先生称“(八股)文章既不可带注疏气,尤不可带词赋气”。
从时代背景而言,八股是士子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必须全力以赴,无暇顾及其他。
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一)(含答案)
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一)(含答案)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学中的对称对称既然在人类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非常基本的地位,哲学家和科学家很自然会想广泛地加以运用。
1595年的时候,天文学家开普勒就曾经想用一些几何的对称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直径的比例。
他希望在一个球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三角体,希望用这些正多面体的大小比例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大小比例。
我们知道许多早期用到科学上的对称原理,并没有很大的成果,可是它们说明了科学家很早就对对称发生兴趣了。
对称在科学界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始于19世纪。
发展到近代,我们已经知道这个观念是晶体学、分子学、原子学、原子核物理学、化学、粒子物理学等现代科学的中心观念。
近年来,对称更变成了决定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中心思想。
(所谓相互作用,是物理学的一个术语,意思就是力量,质点跟质点之间的力量。
)我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是对称观念对20世纪物理学的作用。
我准备分下列几节来讨论:①、②、“群"与对称、守恒定律与对称、宇称守恒与左右对称、规范对称。
最后,我想跟大家谈一下未来的发展。
①1871年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题为《物理量的数学分类》的文章。
麦克斯韦以及比他更早的一个数学家兼物理学家哈密顿,了解到物理里面所讲的量不止一种,有的叫作标量,有的叫作向量。
标量没有方向,向量除了大小外,还有方向。
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因为今天物理学常用的一些观念,这篇文章已经非常清楚地用一些几何图像表示了出来。
比如麦克斯韦称为“内向”的观念,今天我们常把这个量叫作“散度"(即向外发散的程度),这是一个重要观念。
另一个重要的观念叫作“旋度”。
这些观念的引进都有赖哈密顿跟麦克斯韦的努力。
在另外一篇文章里,麦克斯韦把电学跟磁学的基本公式写了下来。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邢台一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年级语文试题命题人李爱芬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1年12月,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教授注意到,作为城市化过程中衍生的一种新现象,“断亲”似乎越来越多地发生在青年人身上。
“断亲”指的是基于血缘联结的亲戚关系逐渐淡化,一些“90后”“00后”越来越疏于与亲戚产生情感联系的一种现象。
“断亲”主要表现为“基本不走亲戚”,而非正式断绝亲戚关系。
相关调查显示,越是年纪大的人,与亲戚之间的联系越频繁,关系越密切;越是年轻人,“断亲”现象也就越普遍。
那么“断亲”背后,中国家庭亲缘关系究竟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过去中国社会以扩大家庭为主,亲缘关系较为紧密。
由于交通信息相对闭塞,人们的社会活动空间相对有限,生产生活及情感所需的信任关系和互助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依托各种亲戚关系,因而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戚是最可靠和稳定的社会关系。
进入现代化、开放性、高流动性的社会后,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发生较大变化,以学缘而非血缘的同学关系、校友关系逐渐占据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
再加上现代社会中血缘亲朋因拆迁、借贷、财产继承、家庭攀比等造成的心态失衡,亲缘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超越“利益链接”的比重。
因此,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重大变迁中,亲戚关系式微成为一种客观社会事实。
“内卷”环境加剧。
00后的独生子女常年游走于各种课堂之中,他们从小在内卷化的教育体系内生长生活。
特别是大城市中的青少年学生,几乎从小就周旋于各类培训班,休闲生活被极大压缩,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戚形态的交往更少。
久而久之,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亲戚“不在场”或被同学所替代,致使“断亲”成为必然。
城市化与社会流动造成居住地分离。
中国开启加速城镇化进程后,有超6亿人口陆续从乡村迁移到城市,其中超过2亿人口实现跨省市居住流动。
远距离流动造成兄弟姐妹分别居住在不同城市。
2024届河北省高三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河北省高三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1023年的时候,宋朝的穷人家会教小孩如何种稻或织布,有钱人家则是教男孩读经写字、骑马射箭,教女孩三从四德。
毫无疑问,这些技能到了1060年还是很重要。
相较之下,对于中国或世界其他地方到2060年会是什么样子,现在的我们却一无所知,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一切都会改变,但到那个时候,现在孩子学的各种技能,绝大多数可能没有什么用了。
随着改变的步伐加速,除了经济会改变,就连“作为一个人”的意义也可能不同。
想跟上2060年的世界,我们该教什么呢?被大量信息淹没的21世纪,老师最不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更多的信息。
学生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信息、判断信息重要性,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点滴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的世界观。
尤其是要能够随机应变,学习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环境里仍然保持心智平衡。
人类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
你在第一阶段累积各种信息、发展各种技能、建构起自己世界观的同时,也建立起稳定的身份认同。
人生的第二阶段,你依靠累积下来的技能闯荡世界,谋取生计,贡献社会。
但到2060年,由于改变速度的加快、人的寿命延长,这种传统模式将无以为继。
人一生之中的各个接缝处可能出现裂痕,不同时期的人生也不再紧紧相连。
“我是谁”会变成一个比以往更加紧迫也更加复杂的问题。
而这很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压力,因为改变总是会造成压力。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胶州一中高三级部12月份月考语文试题2021.12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良渚社会用玉制度表现出强烈的一致性,一方面反映出整个社会具有高度一致的“一神”化崇拜的早期信仰体系,而这种集体认同表现在物质层面上就产生了良渚玉器这样独特又统一的“文化符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社会权力的高度集中,唯此才可以集聚或整合全社会的力量来完成这些“文化符号”的制作和流通。
良渚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在于,没有直接证据显示它仅凭借基本生计资源(即农产品的交换和分配)获取社会权力,并达到区域内的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
整个长江下游高度统一的物质文化更多体现在了玉器上。
因此,很大程度上,良渚的社会权力来源于对玉石资源的掌控,以及对玉器所承载的信仰体系的建设和实践。
长江下游自给自足的淡水资源和水稻技术是这个社会得以复杂化的基础条件,却非社会权力赖以集中的基础。
良渚贵族集团和高等级社会网络均是基于稀缺资源以及相配套的专门化技术所产生的。
无论是玉器、象牙器还是漆器,它们都是复合技术体系下产生的非实用产品。
这就意味着,若要获取它们,必须有能力去集合各类资源与技术。
背靠着庞大的资源与技术体系,这些产品的价值得以体现。
这样的手工业经济及其承载的信仰体系,既是良渚社会权力的来源,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传统社会权力来源的主要表现。
(摘编自秦岭《良渚的故事》)材料二:良渚文化墓葬中大量玉器的发现,证明了良渚时期社会财富的流向,以及建立与维护这种财富流向的社会权力的存在。
良渚文化大墓的主人,拥有代表神权的琮、象征军事统帅权的钺和体现财富的璧,他们凭借神的力量来建立和加强自己的权势和威严,支配人世间的生杀予夺和财富的聚敛。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说明: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现文学、杂文、随笔等分别独立。
“抒情散文”成为散文的核心部分,并得到了散文创作者及研究者的广泛认可。
散文和诗歌被等同视为抒情文学品类,情感性成为散文首要的审美要素。
但是,过分倚重抒情也受到了质疑。
作家汪曾祺曾经写道:“二三十年来的散文的一个特点,是过分重视抒情。
似乎散文可以分为两大类:抒情散文和非抒情散文。
即使是非抒情散文中,也多少要有点抒情成分,似乎非如此即不足以称散文。
散文的天地本来很广阔,因为强调抒情,反而把散文的范围弄得狭窄。
”这个观点富有代表性,即散文世界欠缺进一步开掘,需要在通过写人记事、写景咏物表现情感、情趣、意境之外,获得更开阔的空间。
情感是散文的根本性要素,可是个体对于世界的经历、体验仅仅依存于抒情表达,难以得到更深入的开掘。
一些散文理论家从纵深方向探讨散文的可能。
刘锡庆将散文中的自我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现实生活层”“情感层”“性灵层”“心灵层”“生命体验层”等。
楼肇明则提出“复调散文”理论,认为散文表现的维度应该更丰富、复杂。
新时期至今,散文创作总体上逐步摆脱过度抒情的弊病,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与艺术技巧的运用上不断拓展,经历了“独语体”散文重现、文化散文繁荣,还出现“新散文”“在场主义散文”“非虚构文学”等或长或短的创作潮流。
不过,散文终究还是散文,与小说、诗歌、戏剧有别,缺少个性情感精神透视的文化历史属于学术专著,读者期待的仍然是从传统出发的散文精品,优秀的散文还需要建立在精神深度与艺术妥帖上。
与虚构文学不同,散文来自作者对日常生活的审美体验,作为自我的精神产品,打动读者的不是求新、猎奇,而是内在的生命意蕴,即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生活诗意的准确把握。
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为何经典?就在于作家在对自我生活细节进行全方位展示过程中,贯穿着完整的生态主义理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积累了非常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继续传承发展。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经典性成果,非常突出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生成路径和文艺意识形态论的阐释路线。
首先,这篇讲话的结论部分开篇就强调说:“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
不是从定义出发。
如果我们按照教科书,找到什么是文学、什么是艺术的定义,然后按照它们来规定今天文艺运动的方针,来评判今天所发生的各种见解和争论,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
”他在这里显然不是说不需要研究文学艺术的定义和艺术规律,而是说在当前民族革命、民主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和社会实践中,应当首先着力回答和解决文艺实践中的现实问题。
这篇讲话中所提出讨论的一系列文艺问题,如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文艺方向问题、学习问题等,无一不是当时社会实践和文艺实践当中的突出问题。
其次,这篇讲话贯穿始终的核心文艺观念,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意识形态论观念,讲话明确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因此,革命文艺或人民文艺就应当为人民大众服务,在推动社会革命、人民解放和历史前进的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正是文艺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形式的根本特性与价值功能。
安徽合肥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合肥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俗语说,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正说出了性格的千差万别。
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一个独特的系统,这个系统非常复杂,由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和排列而成,因此也表现出复杂性和差异性。
刘再复认为“任何一个人,不管性格多么复杂,都是相反两极所构成的”。
这种两极包括动物性和社会性,肯定性和否定性,有善有恶,有真有假,有美有丑,有悲有喜,有刚有柔,有粗有细……任何性格或心理状态都是两极性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的表现。
文学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性格既有美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缺陷,难以界定好坏,无法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殆尽。
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两极性的元素简单相加,而是“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
这种两极性的元素并不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中互相融合、不断转化,组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人的性格并不是静态性的,而是通过两极性的元素不断斗争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仅仅存在一组两极性的内容,而是存在一组或多组由具体的性格元素构成的对立统一的内容。
由于排列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会形成千差万别的二重组合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各组性格元素互相依存、互相交织、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并形成自己的结构层次,使性格呈现出复杂而有序的运动状态。
不管如何组合,性格中都有一个决定其运动方向的主导因素。
说到性格二重组合原理,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指每个人的性格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美有丑,有善有恶,不可能完全单一。
然而这只是表层的、狭隘的理解,只能简单揭示性格中存在两重内容。
这种表层意义上的二重组合很容易被庸俗化,或作为一种公式照搬套用。
而二重组合的深层意义,则是指性格内部深层结构中,即人的内心世界中的矛盾搏斗,以及这种拼搏引起的不安、动荡、痛苦等复杂情感,强调多种性格元素在性格内部世界中的复杂动态过程。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卷(一)语文试题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得分: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看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
19世纪以降,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
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
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领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指引。
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
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
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频频袭来之际。
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也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
诸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
“人无信不少”,何尝不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规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
青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青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融入主观精神而带有情意的艺术形象。
意象是我们民族诗歌领域的一个概念,从《楚辞》《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有着多姿多彩的意象。
意象赋予了我国诗歌强大的生命力。
后来,随着叙事作品对诗意的追求,意象也进入叙事作品中,成为我们民族文学传统中重要的叙事形式。
《红楼梦》是意象叙事的集大成者。
《红楼梦》的某些象征意义就是靠大量的意象来实现的,太虚幻境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意象空间,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和十二支词曲则是人物命运意象化的体现,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林黛玉的花谢花飞,都是象征人物命运、性情的意象。
《红楼梦》意象运用的成功经验,启发了莫言的艺术灵感。
任何物象与意义的对应与融合都可以构成意象。
作者对意与象进行选择和加工,使之成为富有意义的审美载体,使之承载独特的人文精神。
莫言在小说中运用最多的是自然意象。
有植物,如红萝卜、红高粱、白棉花、红树林等;有动物,如红马驹、牛、驴、猪、狗等;还有人体意象,如红耳朵、脚蹼、丰乳肥臀等。
这些意象或增强了小说的诗意,或丰富了哲理的意蕴,或成为叙事过程的焦点,在小说叙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有些自然意象并不是孤立的自然存在,往往包含着一些神话因素,如洪水意象。
洪水是“高密东北乡”创建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秋水》中,“我爷爷”和“我奶奶”逃到高密东北乡这一蛮荒之地。
暴雨成灾,洪水淹没了周围的一切,只有小土山成为生命的避难场所,由此衍生出高密东北乡内在的丰富和神奇。
在中外神话故事中,洪水是最为常见的模式和意象,它是远古的洪水灾害给先民心灵留下的历史印记。
洪水承载了人类的原罪意识,意味着惩罚和灾难,但又提供了社会秩序得以重新组合的契机,也增强了人类生存的本领和创造的智慧。
《秋水》中的洪水虽然不能说是上天对“爷爷”杀人放火的惩罚,但也带有创世神话原型的意味,是自然现象与神话原型相融合的独特的审美意象。
辽宁省名校联盟(东北三省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12月合考试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个厨的文学完成16题。
材料一:曾几何时,红楼IP[互联网界的“IP”可以理解为所有成名文创(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等)作品的统称]的开发与传播出现了影视改编、电视讲坛、图画动漫、网络空间、消费物品等多样化传播形式。
现在我们不得不思考经典IP《红楼梦》如何转化为当下“现象级”IP,这游需要红楼IP影视开发者转变观念,注重年轻化、时尚化、商业化。
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移中,我们经历了消解严肃、快餐文化、读图时代等一系列时代现象,《红楼梦》的传播方式和审美批评理念不再适用于当下新兴的大众需要。
尽管学院派红学依然沉浸在文字文本里,但精英红学与大众红学的区别在于,精英红学体验的是经典的厚重与高贵,而大众红学需要的是普适与通俗,需要的是娱乐与快感。
新近发展起来的大众媒介传播技术,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在强势地巩固着经典文学作品的经典地位。
对于文学经典而言,大众传媒的市场力量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使经典地位更牢固,用得不好,却会把“经典”变得畅销却“庸俗”,甚至“恶俗”。
确实,媒介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利用其动机却有好有坏,而正是这“有好有坏”的动机,会使得搭乘媒介技术这一便利之车的文学经典驶向两个完全相反的境地。
(摘编自刘继保《红楼IP影视开发为何越来越冷》)材料二:①一部经典首先只有被阅读,然后才会产生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哲学价值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实验中学一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卷)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Ⅰ卷的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图1—3),见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图4—6),行用于其他各时期。
孙诒让《契文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藏龟》以武丁卜辞最多,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
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此字。
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金文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是“王”字;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字”,“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
②“王”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
但是这个字的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字学家们。
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
如此等等,其说不一。
直到1936年,吴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金文很多“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③从字形看,“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
从甲骨文、金文(图7—9)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直的“一”,而是具有弧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金属斧钺阑。
“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
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王曾封周族首领姬昌为西伯,“赐弓矢斧钺”,授予他对周围小国的征伐之权。
④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横置的斧钺呢?这也是由它产生的时代决定的。
横置是斧钺实施砍杀功能的状态,而最早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
荷马时代的希腊人领袖握有的权力不大,亚里士多德说:“假如阿伽门农王获得在战场上杀死逃兵的权力,那么在战后的评议会上却只能忍受责骂。
”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因。
⑤但这一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说文解字》“王”字下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这显然是后人的臆测了。
(摘编自罗琨《甲骨文解谜》)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于“王”字的形体构造有种种说法,最后吴其昌提出“王”是斧钺的象形,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B.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所以人们采用像斧钺之形的“王”字来表示军事首领。
C.在甲骨文中,所谓“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王”字,是指“王”字最上面有没有一横。
D.罗振玉通过比较《说文解字》的古文“王”字和金文“王”字,释读出了甲骨文的“王”字。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是说“王”字释读出来以后,含有“王”字的句子可以读通了,没有不顺畅的。
B.许慎《说文解字》根据后代的字形,误解了“王”字的结构,以为其中三横代表了天、地、人三者。
C.亚里士多德的话是说,荷马时代希腊阿伽门农王的权利仅限于战场上,离开了战场,这种权力就不复存在。
D.斧钺作为随葬品的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它始终可以被置放在军事首领和最高统治者的墓葬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诒让之所以未能释出“王”字,一个原因是刘鹗的《铁云藏龟》中所收“王”字字形单一,难以进行比较研究。
B.在罗振玉之前,由于未能释出甲骨文的“王”字,所以人们无法证实卜辞是三千年前殷王室的遗物。
C.甲骨文、金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不然的话,许慎是可以释读出甲骨文的“王”字,并正确解释它的字形结构的。
D.从甲骨文、金文看,最早时候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不但荷马时代的希腊如此,中国也是如此。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①贺逢圣,字克繇,江夏人。
与熊廷弼少同里闬,而不相能。
为诸生..,同受知于督学熊尚文。
尚文并奇二生,曰:“熊生,干将、莫邪也;贺生,夏瑚、商琏也。
”举于乡。
家贫,就应城教谕。
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二人,授翰林编修。
②天启间,为洗马。
当是时,廷弼已再起经略辽东矣。
广宁之败,同乡官将揭白廷弼之冤,意逢圣且沮之。
逢圣作色曰:“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即具草上之。
湖广建魏忠贤生祠,忠贤闻上梁文出逢圣手,大喜,即日诣逢圣。
逢圣曰:“误,借衔陋习耳。
”忠贤怫然去。
翌日削逢圣籍。
③庄烈帝即位,复官,连进秩。
九年六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
十一年致政..。
十四年再入阁。
明年再致政。
④逢圣为人廉静,束修砥行。
帝颇事操切,逢圣终无所匡言。
其再与周延儒同召,帝待之不如延儒。
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⑤是时,湖广贼大扰。
明年春,张献忠连陷蕲、黄,逼江夏。
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
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忧我。
”如翁去。
五月壬戌晦,贼陷武昌,执逢圣。
叱曰:“我朝廷大臣,若曹敢无礼!”贼麾使去,遂投墩子湖死也。
贼来自夏,去以秋云。
大吏望衍而祭,有神梦于湖之人,“我守贺相殊苦,汝受而视之,有黑子在其左手,其征是。
”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
以冬十一月壬子..殓,大吏挥泪而葬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B.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C.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D.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诸生”是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C.“致政”,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
意同“致仕”或“致事”。
古代官员一般在70岁时退休,有疾患则可提前退休。
D.“壬子”是干支纪日法。
古人用干支依次、循环地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
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贺逢圣饱有文才。
做生员时就受到督学熊尚文的赏识,殿试考中第二名,后来湖广建造的魏忠贤生祠的上梁文竞误传出自他手。
B.贺逢圣刚正不阿。
广宁战役失败之后,他不计前嫌,起草奏章为熊廷弼鸣冤;权臣魏忠贤登门拜访,他据实言明,绝不趋炎附势。
C.贺逢圣清廉沉静。
门生尹如翁远道送来衣帽,他坚决拒收,原物奉还;皇上虽然对待他和周延儒有厚薄之别,但他始终没有进言纠正。
D.贺逢圣临难不屈。
在武昌被贼寇逮捕,他毫不畏惧,义正词严,呵斥贼寇无礼,贼寇没有杀他,而驱使他离开,他毅然投墩子湖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逢圣作色曰:“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2)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晚望(清)郑珍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8.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锤炼之功。
颔联哪两个字以浅为深,以俗为雅,用得很特别?请简要赏析这两个字的妙处。
(5分)9.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①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自己的命运时,希望与神仙和明月同在的两句是“,”。
②荀子《劝学》中“,”两句强调只要不停地雕刻,即使是金属和玉石也能在上面刻出图案。
③辛弃疾在《破阵子》中直接表达希望收复中原,从而取得世代相传之美名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25分)莲荷图张晓林黄庭坚路过江陵,去承天寺谒见住持智珠禅师。
智珠禅师拈须微笑,说:“山谷果然来了。
”黄庭坚也笑。
“偿债而来。
”二人都还记着那件事。
绍圣二年,黄庭坚被贬谪黔州,途经江陵,就寄居在承天寺,也是那个时候,二人结成知音。
那天清早,花香把黄庭坚醺醒,他披衣起床,去找智珠禅师说禅。
这天早晨的阳光灿烂无比,他见禅师站在院子里,正拈着佛珠让人把一座旧塔拆去。
黄庭坚走过去站在智珠禅师的身边。
禅师说:“我要建七级浮屠。
”稍停,又说:“塔建好,你可得为塔作篇文章。
”黄庭坚笑起来。
“文章不难作,只怕塔不好建。
”智珠往山寺外望去。
山道崎岖,山雾缭绕,空中有飞鸟盘旋。
他弯下腰,捡起一片瓦砾,拂去灰尘,装进口袋。
六年过去。
黄庭坚再次走进承天寺,七级浮屠已然建好,在霏霏的江南细雨中有说不出的壮严。
智珠禅师绕塔三匝,从衣袋里掏出当年的那片瓦砾,那片瓦砾看上去竟然温润如玉。
他把瓦砾递给黄庭坚,说:“难者已经成功,接下来看不难的了。
”黄庭坚看着瓦砾,似乎想从中看出点什么来。
智珠禅师让黄庭坚先在山寺住下。
他说:“清净两晚,再说为塔作记之事。
”过两天,智珠禅师在塔下摆下案子,备了纸墨和茶水,喊来两个小沙弥,侍候黄庭坚为寺塔泼墨作记。
事也凑巧,江陵知府马瑊听说黄庭坚住在承天寺,这一天率同僚陈举、林虞等来拜访他。
碰上这等雅事,他们都很高兴。
陈举是个掏钱买来的官,喝的墨水不多,但他最好雅聚。
黄庭坚这一天灵感涌动,他让小沙弥并排铺下十余张宣纸,饱醮浓墨,文不加点,落纸云烟,一篇《承天院塔记》转瞬完成了。
文辞典雅,书法墨气豪迈,大家齐击掌。
《天院塔记》因要刻碑勒石,黄庭坚在文章的后边将智珠、马瑊等人的名字都写了进去,唯独把陈举的名字给落下了。
陈举的脸色很难看。
他走上前,朝黄庭坚一揖手,恳求道:“黄公添上陈某的名字,也好传之子孙。
”黄庭坚没说话,笔交给小沙弥,朝寺院后边的茅厕走去。
陈举脸色愈发的难看,他走到无人处,抽出佩刀,将一棵树上的三根枝条一刀斩断。
崇宁元年,黄庭坚改任领太平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