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1、现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的

科学。

3、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

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

理学等。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1、人文地理研究对象和内涵: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

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

关系的学科,就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

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

分析的传统。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1)社会性:研究对象具有社会性: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

政治等社会性的人文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经济制度。人文现

象具有历史性。

(2)区域性:

均质区域:二战前的研究对象

结节区域(功能区域):D. Whittlesey提出

区域性的体现: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的研究,它的分布范围、界限、类型、

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以及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

方法的研究,以及地图的编制等。

重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区划。

区域性:地理学研究的焦点就是地区差异、地域分异规律。

(3)综合性:

表现在四个方面:人文环境本身是综合体;人文环境组成的多样性;需要

借助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方法的多样性:观察方法和试验

方法、描述解释方法、数学方法、行为方法。

三、地理学的四大传统

1、空间(分析)传统:亦即区位分析的传统,尝试为事物空间分布的特性找到普遍的法则

与解释的理论。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

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

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

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2、区域研究传统: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

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从作为一门区域科学的地理学的学科本质出

发,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

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是早期地理

学发展的核心,強调对一地区的整体性(holistic)了解。

3、人地关系传统:人与环境的关系式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

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

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

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4、地球科学传统:地球科学传统包括对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地球上的水体、地球周围

的大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联系等在内进行研究。

总结:从逻辑上看,地理学的四个传统式有区别的,但是它们是共同起作用的。地理学同时从事这四个传统的研究。用四个传统的不同组合,可以达到地理学领域的传统划分。

人文地理是有前三个传统应用于人类社会所组成的,自然地理学是在第一、二个传统的约束下,第四个传统所从事的领域。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1、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的总和;

从狭义上讲,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2、文化的结构:

物质文化: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制度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反映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文化区(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扩散(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

境的关系)、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和文化景观(文化现象综合体)成文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4、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一、文化区的类型及其区别

1、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具有

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特征: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

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通常的文化区实际上是指形式文化区,划分形式文化区的重要指标是语言

和宗教,并不是国界。文化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2、功能文化区:在形成上与形式文化区不同。它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

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彼此内部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

从而确定其分不清范围的文化区。

特征: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知道作

用的所在地。

功能文化区因其中心位置及边界的界限确切、中心的功能性作用、区内

的功能联系而与形式文化区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是相互重

叠、彼此有高度一致性的。

3、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

种自我意识除了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乡土

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相比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

化区相比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这种存在人们

思想感情上的文化,往往会在某种利益的活动中表现出来,有的则扎根

于当地的民俗中。

二、文化扩散的类型及其例证

1、扩展扩散

扩展扩散指的是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1)传染扩散:也称为接触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就自然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如电视机

的传播。特点是传播速度较快。

(2)等级扩散: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影响的人,在空间上或者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例如,在少数民族地区汉语的普及程度在聚落等级

及人员对外交往程度上存在一种等级现象;美国的购物中心这种商业形

式在传播上也呈等级现象,按城市规模大小和人口数量的等级往下传播。

(3)刺激扩散:这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再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这种受某种

文化现象的刺激作用,为适应当地情况,使改变后的该文化现象得以传

播称刺激扩散。例如俄罗斯西伯利亚土著人由狩猎转向放牧驯鹿为生。

2、迁移扩散

人是文化的载体。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某种文化下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特点是较扩展扩散快;易于保持该文化本身的特点;空间上与原文化区不连续。例如,我国饮食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宗教的扩散;汉族文化的扩展扩散。

三、人地关系论与人地相关论的区别与联系

人地关系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简称。而人地关系理论则是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论。人地关系式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关系,是人文地理研究的中心课题,也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地理学研究核心就是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