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1.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分布、规模、结构和迁移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人口结构、人口迁移和人口
规模等。

2.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演变和功能分布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城市化过程、城市层级、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区划和城市
规划等。

3.农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的空间分布、发展和影响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农业类型、农作物分布、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现代化等。

4.工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研究工业的空间分布、产业发展和工业园
区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工业类型、工业分布、工业集聚和工业园区规
划等。

5.交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研究交通网络的建设、发展和对地域的影
响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和交通规划等。

6.商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研究商业活动的空间组织、商业网络和商
业中心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商业类型、商业中心、商业网络和商业布
局等。

7.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活动的地域分布、旅游资源和旅
游开发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旅游资源类型、旅游地区划分和旅游规划等。

8.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文化景观和文
化传承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文化传承、文化景观和文化地域差异等。

9.区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研究不同地域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空间组织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区域系统、区域差异、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规划等。

·南京师范大学 人文地理学(01~07)

·南京师范大学 人文地理学(01~07)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试题01-0701年人文试题一、名词解释1制度文化2人口比较密度3地理物象4地区优势5郊区化二、简答题1比较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

2简述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理论。

3实证主义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4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

5国家的领土形状类型及其政治地理意义。

三论述题1以实例分析行为因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2工业化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

3试评论距离衰减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

4当前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义是什么?对如何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你有什么建议。

5珠江三角洲与改革开发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人文背景。

02年人文试题一、名词解释1文化整合、2人口容量3、行为空间4、土地适宜性5、城市经济区6、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二、简答1、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2、比较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之间的差异3、影响个人产生旅游冬季的主要因素4、对人口转变模式作评价5、增长模式三、论述1人本主义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2 分析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动力3 以一个市(县)域为例,阐述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及研究意义4 试评价政策因素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提示:政策侧重于区域产业政策、组织政策、调控政策,区域发展重点以我国大地区的差异为主)2003年人文地理初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文化景观;2、文化决定论;3、迁移农业;4、经济全球化;5、原料指数;6、可进入性;7、门槛人口;8、;现代服务业9、环境认知;10普雷德行为矩阵模型;11、城市性质;12乘数原理二、简答题1、简述杜能环结构的形成机制2、比较人的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之间的差异3、分析政府行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4、简述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5、点轴式空间结构模式的主要内涵6、简要分析中国文化中心的迁移三、论述题Seraph0708 整理出品祝考研成功!~1、战后初期世界产业出现“临海型”布局趋势,七、八十年代以后又出现“临空型”区位类型,试从经济地理角度分析其产生的理论依据2、你认为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加强城乡规划的监督管理3、阐述中国经济战略的演变过程。

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试重点

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试重点

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试重点《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1、现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等。

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1、人文地理研究对象和内涵: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就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

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研究对象具有社会性: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社会性的人文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经济制度。

人文现象具有历史性。

(2)区域性:均质区域:二战前的研究对象结节区域(功能区域):D. Whittlesey提出区域性的体现: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的研究,它的分布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以及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图的编制等。

重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区划。

区域性:地理学研究的焦点就是地区差异、地域分异规律。

(3)综合性:表现在四个方面:人文环境本身是综合体;人文环境组成的多样性;需要借助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方法的多样性:观察方法和试验方法、描述解释方法、数学方法、行为方法。

三、地理学的四大传统1、空间(分析)传统:亦即区位分析的传统,尝试为事物空间分布的特性找到普遍的法则与解释的理论。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人文地理学考知识点

人文地理学考知识点

人文地理学考知识点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和特点。

在人文地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和了解。

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知识点。

1. 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和变动等问题。

在人文地理学的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1 人口数量与分布:了解全球人口数量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地区、国家和城市的人口分布特点。

例如,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等。

1.2 人口结构: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结构特点,如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职业结构等。

例如,发达国家的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结构则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1.3 人口变动:了解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等变动情况。

例如,中国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而国际移民对人口流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等问题,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在城市地理学的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2.1 城市发展: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包括城市的起源、演变和扩张等。

例如,城市的起源主要与农业生产和贸易活动的发展有关。

2.2 城市结构: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例如,城市中心一般设有商业中心、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等功能区域。

2.3 城市问题:了解城市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住房短缺等。

例如,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存在着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

3.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涉及到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文化地理学的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3.1 文化景观:了解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景观特点,如宗教建筑、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等。

例如,中国的故宫和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人文地理学期中考试复习要点(修订版)

人文地理学期中考试复习要点(修订版)

人文地理学期中考试复习要点(修订版)适用对象:作者本人,仅供理清思路之用第一章绪论 P11.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2.人文地理学研究三大主题:(1)人地关系的传统、(2)区域研究的传统、(3)空间分析的传统3.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着重说明什么样的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并探讨其形成过程,预测其发展趋势。

补充:研究对象(书):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4.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决定它的研究对象,显然人文地理属于社会科学,还表现其历史性。

(2)区域性:地理学的共同特征(区域差异、相似)(3)综合性:涉及面广,受制约因素多,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历史基础并利用技术科学先进程度。

5.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P18(1)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2)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3)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P231.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1)形式文化区: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中心区、外围区、边缘区,文化现象在自然状态下形成,不受外部的影响)(2)功能文化区: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的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报纸)(3)乡土文化区: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2.三种文化区区别、联系(1)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形成机制不同,在某些情况下两者会相互重叠,彼此具有高度一致性。

(2)乡土文化区无功能中心,也无明确的边界线;区域内缺乏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这种存在人们思想感情上的文化,往往会在某种活动中表现出来。

人文地理学复习(重点)

人文地理学复习(重点)

第1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以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心,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和传播及其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特点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学、区域性、综合性3、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古代: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德国的洪堡和李特尔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近代人文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近代:发展成为独立学科19世纪下半叶至二战前: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产生很多学派现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5、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五大主题)①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②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③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④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⑤文化景观6、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及其差别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功能文化区: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乡土文化区:是指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在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用一种符号作标志差别:形式文化区是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功能文化区不是自然形成的,都有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中心;乡土文化区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区内缺乏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

7、文化的扩散文化的扩散包括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的空间越来越大。

这种扩散具有空间连续性的特点。

即文化的新旧分布区相连。

扩展扩散分为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1)接触扩散,又称传染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人文地理统考点 (2)

人文地理统考点 (2)

1.人地系统:是由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两个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复杂开放的巨系统,其内部有一定结构和功能机制。

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相结合形成人地系统发展变化的机制。

2.人: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在一定的区域空间从事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即社会性的人。

3.地:是指在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

4.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以保持并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动态平衡为指导思想,模拟生态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物质的循环、转化和再生规律,以便尽可能地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集约型农业。

5.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

6.第四产业:以高新技术为最主要的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经济活动称之为“第四产业”又称信息产业或知识产业。

7.人口:指生活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一定生产方式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得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8.人口素质:又称人口质量,是人口总体所具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的条件和能力,主要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9.人口结构:指在人口整体中,具有不同自然的,社会经济的,地域特征或标志的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各特征的人口数在人口总数中的百分比,也称人口构成。

10.人口年龄结构:指一个地区总人口中不同年龄人口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人口发展的历史,涉及地区劳动人口的比例及其未来变动的趋势,影响到未来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发展。

11.人口移动: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改变。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主要形式】12.聚落:聚落作为人类生产,居住,休息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分为城市和村落两大类型。

从散村——集村——集镇——小城镇——城市,是聚落演变的发展反方式。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人类如何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并且探讨这种关系对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在人文地理学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必考的,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它们对人类的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它们决定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居住形态和交通运输方式等。

人文因素包括人口、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活动范围和方式。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会对地理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例如,人类的农业活动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人类的工业活动排放了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影响了空气和水质。

这些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化与乡村发展1.城市化的概念和特点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它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功能的扩展和城市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的特点包括人口集聚、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和交通便利等。

2.城市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城市化对乡村发展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一方面,城市化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城市化也会导致农村人口流失,农业劳动力减少,乡村经济衰退和农村社会问题的加剧。

三、区域发展与经济差距1.区域发展的概念和类型区域发展是指不同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差距。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区域发展划分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中间地区等。

2.经济差距的原因和影响经济差距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地理环境、资源禀赋、政策支持等。

经济差距的存在会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社会不公平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四、文化地理与地域文化差异1.文化地理的概念和研究内容文化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和地域文化差异的学科。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GIS遥感地理学全国考研中心,由GIS、遥感、地理学几个学长创办,专业为大家提供地学考研全套资料。

用我们的劳动节省你复习的时间,用我们的知识提高你专业课的复习,用我们的人脉提供给你最详实的资料,用我们的经历告诉你怎样走过考研全过程。

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淘宝:;拍拍:/771843105。

下为我们整理的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手册的目录。

目录序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料使用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重要版块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资料使用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资料接受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学长眼中的地理科学学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学院实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文地理学重点整理

人文地理学重点整理

人文地理学重点整理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1.人地关系: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球表层空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改造和适应等。

2.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

3.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空间的形成、功能和变化,包括城市居民的分布、经济活动等。

4.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土地利用、农业生产方式等。

5.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

6.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分布、迁移和组成等,包括人口数量、结构和空间分布等。

二、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1.空间分析:通过地图、图表等方式对地理空间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人类活动的地理规律。

2.地理信息系统(GIS):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定位信息对地理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呈现。

3.区位理论和中心-边缘理论:研究地理空间上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和地位,揭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4.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社会和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关注地理环境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5.地理心理学:研究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感知、态度和行为,揭示人地关系的心理机制。

6.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对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1.城市发展与规划:研究城市的起源、发展、布局和规划,关注城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化。

2.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农业生产、农村社会和农村经济的变化,关注农村地区的城乡差距和农民问题。

3.旅游与文化遗产:研究旅游业的发展和影响,关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及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利用。

4.人口与移民:研究人口的分布、数量和结构,关注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5.社会与文化地理:研究社会和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的表现和变化,关注地理环境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6.城乡差距与区域发展:研究不同地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差异,关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人文地理考试重点

人文地理考试重点

人文地理第一章绪论1、地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2、人文地理学研究三大主题:人地关系的传统。

区域研究的传统。

空间分析的传统。

3、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4、德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确立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

拉采尔,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

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创始人。

杜能,创立农业区位论。

韦伯,创立工业区位论。

克里斯泰勒,提出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学说。

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主题: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文化景观2、文化区: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3、功能文化区: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4、文化扩散分为两类:扩展扩散,迁移扩散5、扩展扩散: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6、环境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7、环境感知: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的,它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8、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对文明的起源提出的原则:“挑战与应战”,“逆境美德”,“中庸之道”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选择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收集和整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成果总结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传统模式:感知经验,杂乱的事物,定义、分类、量度,有条理的事物,归纳、概括,法则和理论的建立,解释3、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目的,基础资料、图件,技术路线,调查对象、方法、提纲、公文、人力、经费,实施,可行性分析,完成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世界人口发展总趋势:不断增长2、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1)人口死亡率下降(2)工业化早期,人口出生率上升;19世纪后半期开始,出生率下降(3)人口增长加速3、人口转变: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过渡。

人文地理学复习要点

人文地理学复习要点

人文地理学复习要点1.人地关系理论:人地关系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人地关系理论主要包括环境决定论、环境响应论和人地相互作用论。

环境决定论认为自然环境主导人类社会发展;环境响应论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地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关系。

2.人类聚落与城市化:人类聚落是指人们集中居住、从事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地区。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对人类聚落和地理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包括人口集中、土地利用变化、资源消耗等方面。

3.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的文化现象及其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传播。

文化地理学主要包括语言、宗教、习俗、艺术等方面的研究。

文化地理学的核心理念是地域性和空间扩散。

4.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空间结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

重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分异、社会空间结构等。

城市地理学对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5.农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资源利用等。

农业地理学对农村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6.工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研究工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重要研究内容包括工业区位选择、工业集群形成与发展、工业用地利用等。

工业地理学对工业布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7.交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研究交通运输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重要研究内容包括交通网络、交通流量、交通组织等方面。

交通地理学对交通规划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8.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重要研究内容包括旅游资源分布、旅游地开发与管理、旅游环境影响等。

旅游地理学对旅游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9.思想流派与学说: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思想流派和学说,如环境决定论、理性规划、地域科学等。

了解这些思想流派和学说对于理解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

《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

《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第一篇:《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一、单选题1、地理学代表人物。

2、扩散类型的应用。

3、种族分布。

4、古文明分布(文化特殊性)。

二、多选题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2、近代德国地理学流派的主要地理学家。

3、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4、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哲学方法论。

三、填空1、民族具有的共同特征。

(共同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2、民俗的特性。

(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社会性、相对稳定性、传统与变异性)四、名词解释1、文化2、形式文化区3、适度人口(要先解释人口容量的概念)五、判断题(主要以各个地理流派、地理学家经典理论论述为重点)六、简述题1、中国人文地理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2、在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中,提出过哪些主要理论。

(人地关系论的七个学说)3、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以课件上的内容为主)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5、世界人口分布的一半特征。

(10点)6、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七、论述题1、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论述尼罗河古文明形成的优越条件。

2、人地关系论的基本思想,举例说明人地关系。

3、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4、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稠密的原因。

(自然、经济、政治三方面)5、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重大意义。

(6点)6、民工流的成因、特点及利弊。

7、从狩猎到农耕的变化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伟大创新。

(7点)八、读图题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示意图,分析其特点与原因。

(分5阶段)2、世界人口增长趋势放缓图,分析原因。

(6个)3、建国后中国人口变化图。

(分6个阶段,分析其原因及特征)第二篇:《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全)109012009006第一章绪论第1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一)现代地理学1、地理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

2、三个不同的阶段:1)古代地理学,从地理思想的萌芽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2)近代地理学,从世界上设置大学地理讲座或地理系开始(德国1874年设置地理讲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现代地理学,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更加深化。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第一章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打“√”1、对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学之间关系的正确阐述是A.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唯一课题B.人地关系的所有方面都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C.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D.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次要部分2、从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分析;人文地理学是一门A.横断科学 B.理论科学 C.社会科学 D.应用科学3、首创地理学Geography一词的西文学者是A.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B.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C.古罗马的斯特拉波 D.古希腊的柏拉图4、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人文地理学性质的着作士A.山经 B.禹贡 C.史记 D.汉书5、持地理环境论观点的学者有:A.亚里士多德B.李特尔C.洪堡D.梁启超6、对地理学持二元论观点的学者是A.巴朗斯基 B.李希霍芬 C.佩舍尔 D.拉采尔7、“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属于的观点..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地相关论 C.二元论 D.生产关系决定论8、“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思想的萌芽..A.人地协调论 B.人地相关论 C.生态论 D.适应论二、填充题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其 ..2、人地关系理论流派中的环境决定论、决定和决定论..3、在我国研究比较成熟的人文地理问题有经济地理问题、人口地理问题、地理问题和地理问题..4、人地关系协调的有序性包括协调各要素比例、和空间布局..5地理环境包括和 ..6、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 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7、认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由人类选择利用什么、如何利用;属于人地关系论思想流派中的论..8、现代国外人文地理研究的新方法包括“计量革命”和“革命”..9、我国建国初期人文地理学是学一枝独秀阶段..10、人文地理学具有性、性和性..三、名词解释1.现代地理学 2.二元论 3.人地关系适应论4.人文地理学 5.人地关系 6.人地相关论7.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 8.人地关系的动态变化性9.人地关系的多样性10.现代人文地理学中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四、问答题1、详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3、试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5、什么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6、正确阐述人地协调的基本观点..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8、如何理解广义的地理环境9、试述人文地理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10、正确分析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研究之间的关系..五、分析题1、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2、试析地理环境决定论与生产关系决定论的异同..3、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第二章一、填空题1、文化组成中的物质文化具有三个特点;即、、 ..2、文化有三部分组成;即、、 ..3、文化景观具有三个特点;即、、 ..4、文化景观的构成包括、、和四个部分..5、汤因比对文明的起源提出的原则有、和 ..6、文化的扩展扩散分为、和三种类型..二、解释题1、文化景观2、文化地理学3、形态文化区4、功能文化区5、文化6、物质文化7、制度文化8、精神文化9、文化整合三、问答题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5、阐述文化扩散的主要形式..6、任意写出我国4个综合文化圈及其风俗文化特点..四、分析题1、以我国三个地区的民居建筑为例;说明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2、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3、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4、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第三章一、填空题1、人口分布是一种社会现象; 因素特别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2、人口在国家内部的空间移动包括、、和 ..3、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指向、指向和指向..4、计算人口经济密度时可以采用、、等经济指标..5、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和来实现的..二、解释题1、人口分布2、人口迁移3、胡焕庸线4、人口算术密度5、比较密度6、国际人口迁移三、问答题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四、分析题1、从中国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出发;谈谈其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2、以周围一定区域范围为基础;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并通过实际调查;分析该区域人口空间流动的原因..第四章一、填充题1、人口增长是否过快;应比较人口增长的速度与自然资源的速度、环境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2、人口的自然构成主要包括和 ..3、人口的社会构成主要包括、、、、和等..4、适度人口有和两种..5、人口因素的两重性是指人既是 ;又是二、名词解释1、适度人口2、人口转变3、人口构成4、人口年龄构成5、人口性别构成三、问答题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四、分析题1、以具体的区域为例;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讨适度人口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意义..第五章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打“√”1、土地荒漠化包括A.草场退化 B.土壤肥力下降 C. 土地沙漠化 D.森林锐减2、对我国人口问题的不正确阐述是A.人口基数庞大;劳动力就业压力大B.人力资源投资不足;人口素质不高C.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D.老年人口数量近年内迅速达到高峰;对社会福利保障带来巨大压力3、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是属于问题A.水污染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资源浪费D.资源供需空间的分布不平衡4、温室效应合全球变暖是属问题..A.臭氧空洞B.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C.光化学烟雾D.热污染5、我国的“北煤南运”是为了解决问题..A.后备资源不足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资源供需的空间分布不平衡D.资源消耗的迅速增长6、人口迅速增加给许多国家带来的社会问题包括A.资源短缺B.人地矛盾尖锐C.人口素质下降D.营养不良二、填空题1、自然资源是指的、的物质和能量..2、环境问题包括和 ..3、从人类时空关系来定义;持续发展是且的发展..4、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中最重大的是人口问题、问题和问题..5、资源供需不平衡包括资源供需不平衡和资源供需不平衡..6、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是指环境系统本身的能力降低; 增多..二、解释题1、持续发展2、人口问题3、环境问题4、土地荒漠化5、自然资源:三、问答题1、如何理解资源问题2、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及形成原因是什么3、从不同角度分析自然资源的类型..4、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5、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共识主要有哪些6、资源危机论和资源无限论各自观点如何两者有何共识四、分析题1、试以你所熟悉的某一区域为例;针对区域的自然、经济、人文特点分析其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的关系..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分析比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类型..3、什么是持续发展持续发展的现实背景是什么在持续发展研究中;如何发挥地理学的优势4、导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国的资源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综合福建自然、人文、经济的发展特点;试述21世纪福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和措施..人文地理的一些习题人文地理学试卷考研提高部分1. 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1地理学的特性主要是、;1.2 文化由、 |和三个层次组成..1.3 第一产业指;第二产业指;第三产业指 ..1.4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指1.5 原始宗教主要指 ;民族宗教主要有 ; 世界三大宗教是 ..2. 解释下列术语:每个2分;共10分2.1 文化 2.2 拉采尔 2.3 人口容量人口承载力 2.4 综合国力2.5 领土3.辨析下列术语指出相互区别;每个2分;共18分3.1 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与乡土文化区3.2地理环境决定论、文化决定论;可能论3.3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3.4种族、民族、国民 3.5旅游的客源地与目的地 3.6文化景观与文化区3.7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3.8环境、资源、能源 3.9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4. 辨析题每个2分;共11分4.1指出下列问题研究基本属于那种研究方法;为什么1中国的地方志;传统的区域地理学2中心地理论、区位论;3一批激进地理学家研究认为城乡地域差别是资本主义本身造成的;4行为地理研究;文化地理研究、历史地理研究5利用数理模型说明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6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偏好;探讨生产力布局特点7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的不同4.2 指出下列现象属于那种扩散;说明原因1传染病的扩散2巴黎、罗马发布新时装的流行趋势;之后在香港、东京、上海开始流行;在以后在各省会大城市开始流行;最后在中小城市乃至农村流行..3在没有现代媒介以前;新生产技术新生产工艺的流行..4中国饮食文化在欧美、东南亚的流行..5. 论述下列各题88分5.1 利用文化整合的思想论证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6分5.2利用人口地理理论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后人口“孔雀东南飞”的现象的原因;对中西部发展的影响..谈谈你对解决西部人才匮乏的办法12分..5.3 我国为什么南方的方言比北方的方言多..5.4分析中东地区和欧洲巴尔干地域冲突的潜在宗教影响因素..8分5.5分析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地理优势..10分5.6试论保护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12分5.7为什么说种族、民族没有优劣之分为什么各种族、民族之间经济发展状况、文明程度又有很大差别 12分5.8全球化将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反全球化的社会动因是什么 12分5.9分析西部大开发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意义..10分7、我国七大方言的分布状况如何8、语言的传播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第六章宗教地理学1、宗教的本质是什么2、宗教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3、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有哪些第七章聚落地理学1、城市的概念2、城市体系有着怎样的等级规律3、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4、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原则5、简述城市内部地域的有关理论3个模型..6、简要分析村落呈集聚现象的原因..第八章旅游地理学1、旅游作为一个系统;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2、什么是旅游决策;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什么条件4、到2003年止;我国已有4A以上景区愈千家..请你列举10个以上你所在省4A景区的名称;并把它们按旅游地的开发类型进行分类..5、结合你所在地的一个旅游景点的开发;谈谈该旅游景点开发对本区域的影响..6、什么是旅游“示范效应”你对旅游“示范效应”有什么看法..第九章政治地理学1、政治地理要素有哪些组成2、如何理解政治地理过程3、国家政治地理哪些特征;如何体现4、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实力5、论述当代全球政治格局的形成过程;并阐述当代的全球政治格局对我国的影响..6、论述现代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第十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1、人口的过快增长给人类带来什么问题2、可持续发展是怎么样提出来的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4、世纪之交的政治格局有哪些表现5、新的政治地理的有哪些特点6、政治格局与人地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7、什么是文化景观 8、简述当前文化景观研究进展..9、当前文化景观建设表现在哪些方面 10、结合实例;分析某个地方的文化景观建设情况..1答案要点一、1 C; 2 A;C; 3 B; 4 B; 5 A;B; 6 B;C;7 D; 8 A;二、填充题1、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神的意志生产关系3、文化政治4、对立统一5、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地理环境6、人地关系研究人地关系论7、人地相关论 8、行为革命 9、经济地理 10、区域性综合性社会性三、名词解释1.现代地理学:地理学系统;三大子系统;五大圈层;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2.二元论:自然地理二元论:地理学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不包括研究人文现象的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二元论:经济地理研究应从经济部门为出发点;抛弃自然地理空间基础..3.人地关系适应论:人地关系的本质是适应;即人对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的适应性..4.人文地理学: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形成原因的科学..5.人地关系:人与地理环境之间以物质流、能量流为纽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6.人地相关论:人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是积极因素;人地互为因果..7.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人文现象是社会现象;人文现象时间发展即变化..8.人地关系的动态变化性:人类利用环境的范围和强度不断扩大;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能力不断加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不断加强..9.人地关系的多样性:人地关系包括人与自然地理环境、人与人文地理环境的关系;内含多种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10.现代人文地理学中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新的科学理论:和谐论、人地共创论新的方法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协调论、耗散结构..四、问答题1、详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地表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形成演化过程及产生原因..包括1空间分析2时间序列分析3人地关系分析主要内容:1基本理论:元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人文地理学方法论;2应用理论:区域人文地理学、部门人文地理学3应用学科:综合人文地理学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全面夸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认为人的意志可以决定一切;时代背景1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3、试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人地相关论人地协调论相同1人地相关2人地关系中人是主要因素差异1人地互为因果2 或自然论因果观 1人地相互作用和影响;人是最关键因素..2人地对立统一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拉采尔地理决定论1直接生理影响2心理影响3对社会组织和经济的影响4对人类迁移和最后分配的影响评价:1进步意义:反种权;促进人地关系研究;现实意义2消极方面:否定人地相关;否定的能动性;人地关系的直线化.. 5、什么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1新的科学理论何方法论2新的研究方法何手段..3新的研究内容何方向..6、正确阐述人地协调的基本观点..人类活动必须遵循环境自身的演变规律;人与环境协调发展;人必须约束自身的行为;以取得人地协调;人地之间不是简单的因素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的..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三个阶段:包括地理繁荣阶段;否定人文地理阶段;人文地理的复兴..8、如何理解广义的地理环境古地理环境地质时期、纯自然环境现代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9、试述人文地理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三个层次的综合:1人文地理与全球问题 2区域综合研究 3特定社会现象和问题研究.. 10、正确分析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研究之间的关系..1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研究的中心之一;也是重要的发展方面之一.. 2人地关系研究不是人文地理研究的唯一课题..3并非人地关系的所有方面都是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五、分析题1、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1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2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的中心课题3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人地关系的相对性、多样性、动态发展三大特征..2、试析地理环境决定论与生产关系决定论的异同..地理环境决定论生产关系决定论相同 1否定人地关系 2人地之间是因果关系差异 1地理环境为因了人类社会为果2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 1人的意志为因;环境发展为果2否认地理环境的自然基础3、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如何利用取决于人的选择能力;人地关系是一种或多些的关系..白吕纳的观点:1人可以能动地改造环境2人地相互作用形成的人生地理事实分为三纲六目..3心理因素是地理事实的源泉..评价:1较为完善和正确的人地观:认为人地相关;而人是积极的因素.. 2全面强调心理因素的作用..3或然论的因果观..2答案要点一、填空题1、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2、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3、功能性空间性时代性4、自然地理背景具象材料非具象材料氛围5、战和应战逆境美德中庸之道6、触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二、解释题1、文化景观:附着在自然景观之上人类活动的烙印..2、文化地理学:研究不同类型的文化空间组织的特征;形成及发展规律..3、形态文化区:具体某种或多种文化特征的人群所分布的地理范围..4、功能文化区:根据政治、经济或社会上的某种机能机制而组织起来的地区..5、文化: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6、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7、制度文化:亦称社会文化;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8、精神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9、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体系中;各文化综合体;各综合体的文化特征在功能上形成协调三、问答题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附着在自然景观上人类活动的烙印四个组成要素1自然地理背景2界象材料3非界象材料4氛围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五个方面:文化景观、文化生态、文化起源和传播;文化区、文化综合..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自然景观是文化景观的底色;同一自然景观可以产生不同的文化景观..纯粹的自然景观几乎不存在..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不同地域文化景观5、阐述文化扩散的主要形式..扩展扩散: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迁移扩散..6、任意写出我国4个综合文化圈及其风俗文化特点.. 略四、分析题1、以我国三个地区的民居建筑为例;说明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略2、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形式文化区的特点核心区:位于该文化区的中部或接近几何中心部位..相对来说是该文化特征表现较为典型的地方..外围区:在核心区周围;该文化的典型性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边缘区:文化上的过渡带;在外围区向外的边缘开始出现另一种文化特征;形成两种化相混现象..功能文化区的特点中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位置是明确..功能联系:该区内部因某种功能活动而相互联系..3、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由于受环境及文化的影响;在头脑中必然形成一种对环境的印象..这种由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印象;就是环境感知..环境感知是文化地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分析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环境感知为该环境中共同文化集团内所有成员共有..人们一旦形成某种环境感知以后;他对现实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就必然受已存在的环境感知的影响;就不可能十分准确地理解现实环境..其对该环境做出的反应和决策必然是以其不全面的理解为依据..4、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居民从源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就越来越大..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位于新的分布区内..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由于拥有这种文化的人、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遂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速度快而且易于保持这种文化的本身特点..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的不连续..3答案要点一、1、社会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2、地区间迁移城乡间迁移城市间迁移3、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平原指向4、国内生产总值收入商品零售额5、气温雨量二、解释题1、人口分布: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2、人口迁移: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变动..3、胡焕庸线:从黑龙江瑷珲到云南腾冲;是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4、人口算术密度: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用每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表示..5、比较密度:单位面积农用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数..6、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越国界改变住所并达到一定时间的迁移活动..三、问答题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五大资源;气候、地形、土壤、水体、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历史和政治因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分布特征:极不平衡一般规律:四大人口密集区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亚、欧洲、北美洲东部;四类人口稀疏区;高纬、高海拔、湿热、干旱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东西差异:胡焕庸线;瑷珲-腾冲线沿海与内地的差异。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1、试以某种文化要素为例说明文化传播与扩散。

文化的传播是指文化的地域移动。

拉采尔的弟子富劳宾尼奥斯提出了文化发展与传播的三种心态;如果保持原来的文化没有从外部传来其他文化称为基本形态;如果有外来的文化传入,则称为接触形态;将外来文化吸收并与原来文化混合起来则称为混合形态。

扩散和吸收就是改变原有文化和吸收外界文化的重要途径。

扩散传播分为两大类: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以基督教文化为例)扩展扩散:新文化通过人群,像滚雪球一样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区,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后被罗马帝国利用,其影响逐渐扩大到整个南北欧地区。

迁移扩散:某种思想和文化靠和人群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去,而造成的新思想,新文化的扩散地。

欧洲居民迁移到美洲地区,美洲的基督教就是通过此方式传入的。

扩展扩散又可分为:①等级扩散:某种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有一种等级现象。

基督教由最初的巴勒斯坦地区发展到目前的梵蒂冈,君士坦丁堡就是等级扩散的结果。

②接触扩散(传染扩散):这种思想和文化像传染病一样,不论等级和地区接触即可扩散。

生活在古罗马地区的人民受到基督教教义影响很深,对新迁入该地区的人们或新出生的孩子来说就自然地接收到这种扩散的影响。

③刺激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区存在,不得不将原有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得在当地存在并得以传播。

如基督教最初传入我国时曾经遭到抵制,但其忍耐顺从说和来世的思想逐渐被我国人民接受,最终传入我国。

文化传播与扩散有时也遇到障碍,包括明显的距离,如在未发现新大陆之前,由于海洋的阻隔,基督教根本无法传入到美洲,另外,传统文化与障碍也阻碍新文化的传播与扩散,基督教最初传入我国时就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抵制。

2、西方国家的主要人地关系论。

①环境决定论:核心是认为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因素决定人类生理和心理特征,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1、现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等。

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1、人文地理研究对象和内涵: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就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

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研究对象具有社会性: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社会性的人文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经济制度。

人文现象具有历史性。

(2)区域性:均质区域:二战前的研究对象结节区域(功能区域):D. Whittlesey提出区域性的体现: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的研究,它的分布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以及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图的编制等。

重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区划。

区域性:地理学研究的焦点就是地区差异、地域分异规律。

(3)综合性:表现在四个方面:人文环境本身是综合体;人文环境组成的多样性;需要借助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方法的多样性:观察方法和试验方法、描述解释方法、数学方法、行为方法。

三、地理学的四大传统1、空间(分析)传统:亦即区位分析的传统,尝试为事物空间分布的特性找到普遍的法则与解释的理论。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2、区域研究传统: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

从作为一门区域科学的地理学的学科本质出发,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是早期地理学发展的核心,強调对一地区的整体性(holistic)了解。

3、人地关系传统:人与环境的关系式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4、地球科学传统:地球科学传统包括对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地球上的水体、地球周围的大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联系等在内进行研究。

总结:从逻辑上看,地理学的四个传统式有区别的,但是它们是共同起作用的。

地理学同时从事这四个传统的研究。

用四个传统的不同组合,可以达到地理学领域的传统划分。

人文地理是有前三个传统应用于人类社会所组成的,自然地理学是在第一、二个传统的约束下,第四个传统所从事的领域。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2、文化的结构:物质文化: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制度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

(反映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文化区(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扩散(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和文化景观(文化现象综合体)成文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4、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一、文化区的类型及其区别1、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特征: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通常的文化区实际上是指形式文化区,划分形式文化区的重要指标是语言和宗教,并不是国界。

文化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2、功能文化区:在形成上与形式文化区不同。

它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彼此内部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不清范围的文化区。

特征: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知道作用的所在地。

功能文化区因其中心位置及边界的界限确切、中心的功能性作用、区内的功能联系而与形式文化区有显著的差异。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是相互重叠、彼此有高度一致性的。

3、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这种自我意识除了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

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相比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相比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

这种存在人们思想感情上的文化,往往会在某种利益的活动中表现出来,有的则扎根于当地的民俗中。

二、文化扩散的类型及其例证1、扩展扩散扩展扩散指的是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1)传染扩散:也称为接触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就自然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如电视机的传播。

特点是传播速度较快。

(2)等级扩散: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影响的人,在空间上或者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例如,在少数民族地区汉语的普及程度在聚落等级及人员对外交往程度上存在一种等级现象;美国的购物中心这种商业形式在传播上也呈等级现象,按城市规模大小和人口数量的等级往下传播。

(3)刺激扩散:这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再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

这种受某种文化现象的刺激作用,为适应当地情况,使改变后的该文化现象得以传播称刺激扩散。

例如俄罗斯西伯利亚土著人由狩猎转向放牧驯鹿为生。

2、迁移扩散人是文化的载体。

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

某种文化下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

特点是较扩展扩散快;易于保持该文化本身的特点;空间上与原文化区不连续。

例如,我国饮食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宗教的扩散;汉族文化的扩展扩散。

三、人地关系论与人地相关论的区别与联系人地关系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简称。

而人地关系理论则是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论。

人地关系式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关系,是人文地理研究的中心课题,也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地理学研究核心就是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

人地关系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不同的人地观,由最初的天命论到环境决定论、可能论(或然论、人地相关理论)到生态论等。

其中,人地相关论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占据过主导地位的人地关系理论。

人地相关理论的观点认为,在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环境包含着许多可能性,至于哪种可能性能变成现实则取决于人的选择能力。

这种选择受到人类文化传统的主导。

该理论不是强调环境与人的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四、人地关系论的具体理论(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环境感知论,代表人物、理论要点和重要著作)1、地理环境决定论:基本理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人类活动的性质受其所在自然界状况控制。

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

代表人物及其重要著作: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认为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影响个别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扩展到不同气候的特殊性对各民族生理、心理、气质、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的决定性作用。

黑格尔《历史哲学》拉采尔《人类地理学》认为地理环境从多方面控制人类,对人类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组织和经济发达状况均有影响,并决定着人类迁移和分布。

E.C.森普尔《地理环境之影响》认为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特定自然环境造成的。

评价:积极:是一种机械唯物论,比神学解释进了一步不足:简单化,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2、可能论(或然论、人地相关论)基本理论:指在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环境包含着许多可能性,至于哪种可能性能变成现实则取决于人的选择能力。

这种选择受到人类文化传统的主导。

代表人物及其重要著作:维达尔•白兰士主张研究人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同样的生活环境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生活方式是决定某特定人群将会选择那种可能性的基本因素白吕纳心理因素是人类与自然的媒介和一切行为的指导者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变化文明水平越高,则供其选择的可能性就越多,自然环境的影响与限制就越小。

评价:积极:基本上较客观地反映了人地关系的实质,纠正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把地理学的重心从自然转移到人这个积极的因素上来。

不足:可能论并非完美无缺。

3、环境感知论基本理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的,它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即环境感知。

环境感知指外界环境在人脑中产生的映像,这种映像更多在决定了人类对环境提供的可能的选择。

同一文化内的人对周围环境产生大致相同的感知。

典型现象:对于自然灾害的感知问题。

对于人口流动和移民的分析。

对待自然的方式。

4、其他:适应论、生态论、文化决定论、和谐论。

五、在人文地理学中,文化景观研究为什么重要?1、文化景观:人文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了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2、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对象。

文化地理学者通过观察、研究某地的文化景观,可以获得关于该地区人类集团的许多有用信息。

文化景观较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即衣食住行娱乐。

文化景观也反映了人类集团改造世界的态度。

此外,文化景观还包含着有关文化起源、文化传播、文化发展诸方面有价值的证据。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有的地理学者把文化景观研究看成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的中心课题;国内有人把文化景观研究看成是人文地理学的三大支柱之一。

文化景观除了上述的空间变化外,还有时间上的变化。

从遗留下来的片段的文化景观与其遗迹中可以追溯出过去某一时期的文化景观和发展过程,这成为了人文地理学中一种体术的研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