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试题: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含解析
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自测:22 祖国统一大业 含解析 精品

课后自测基础达标1.中国政府开始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A.B.C.D.解析:1979参考答案:A2.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A.B.C.D.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对于“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质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一国两制”是与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A、B、C三项是具体问题,D项才是总体目标。
参考答案:D3.我国的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A.B.C.D.解析:深圳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他参考答案:B4.时光如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国已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达周年了(A.9B.7C.5D.10解析:我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1997年7月1日,至2006年,已经9参考答案:A5.如果您有亲人在台湾,你们能当面相见,解除思念之苦的时间最早应是(A.1986B.1987C.1988D.1989解析: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
从此,参考答案:B6.台湾回归祖国后不能享有的权利是…(A.行政权B.C.保留军队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一国两制”概念的理解。
在国际外交中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参考答案:D能力提高7.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两岸关系的改善,表A.①②B.C.②③D.解析:本题是一道时事热点问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解题时要注意对题目意思的理解,首先排除②,然后根据近年来台湾与大陆关系发展的有关事参考答案:D8.A.重庆谈判B.C.两岸交流D.解析:如果您在学习过程中留意了教材中的重要图片,本图易于识别,应为“汪辜会谈”;另外,根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也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A、D两项与题干无关,C项表述模参考答案:B9.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练习: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即学即练随堂巩固 Word版含解析

1.(2019·聊城高一期中)下图中历史文件的发表,表明()A.对台政策转变为和平统一B.“一国两制”构想正式提出C.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D.“冷战”结束两岸关系缓和解析:选A。
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故A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故B项错误;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故C项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故D项错误。
2.(2018·广东学考)1992年,祖国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A.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D.和平方式统一中国解析:选B。
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B项正确。
3.(2018·江苏学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
”“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A.三民主义B.一个中国C.和平统一D.两岸三通解析:选B。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故B项正确;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故A项错误;“和平统一”方针是大陆对台政策,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故C项错误;“两岸三通”是两岸交流的方式,故D项错误。
4.(2019·天津红桥区高一检测)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这体现了()A.三权分立原则B.地方自治原则C.主权平等原则D.“一国两制”原则解析:选D。
三权分立原则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体现得十分明显,故A项错误;香港有高度的自治权,但需要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管辖,故B项错误;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体现了“一国两制”原则,故D项正确。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过关习题及答案

[过关习题](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强化训练本构想是( )A.武力统一B.“一国两制”.一边一国D.一中一台解析:从材料内容分析,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强化训练本构想是“一国两制”。
答案:B2.“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中国”是其前提和强化训练强化训练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解析:本题考查生对“一国两制”含义的解。
所谓“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但非完全自治,对外不能行使外交权,即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故选B。
答案:B3.1995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强调祖国和平统一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和前提是( ) A.荣辱与共B.一个中国.和平共处D.求同存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的识记能力。
“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强化训练强化训练是一个中国。
答案:B4为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而设计的宣传画突出了邓小平的形象,你认为作者的设计意图是( )A.突出邓小平为香港回归作出的巨大贡献B.对邓小平未能亲眼目睹香港的回归表示遗憾.回忆香港回归的艰难历程D.庆祝香港的回归,祝愿香港繁荣昌盛解析: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主张,为解决香港问题创造了条件。
答案:A5.2012年是“汪辜会谈”20周年。
“汪辜会谈”达成的“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
“九二共识”指的是( ) A.和平统一祖国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国两制”原则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解析:“九二共识”就是海峡两岸都承认一个中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一、选择题1.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邓小平这一提法是对下列哪一文件的阐述和发展()A. 《中美联合公报》B. 《告台湾同胞书》C.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D.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2.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A. 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B. 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C. 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D.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3.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A.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 海峡两岸实现“三通”D. 海峡两岸经济互利互补4.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
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
”对这段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谈判是国共两党平等会谈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身份会谈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5.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
”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A. “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B. “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C. “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D. “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6.我国政府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A.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 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的取得C. 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削弱D.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7.“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我现在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
”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B.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C. 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D. 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8.香港人有一种说法,回归后的香港“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复习检测】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法制建设成就有()①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颁布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③加强了公民人身权利保障④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A.①④B.②④C.③④D.①③【目标展示】1.“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的时间、内涵、意义是什么?2.香港、澳门的回归的时间是什么?3.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史实是什么?4.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自主学习1】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1)1949年以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2)为早日解决,实现祖国统一。
2.过程(1)1979年元旦,发表《》,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
3.内涵(1)前提:一个中国,即。
(2)内容:大陆实行制度,香港、台湾实行制度。
4.地位:“”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巩固练习1】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我国宣布采用“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最早出现在()A.《中美联合公报》B.《告台湾同胞书》C.“一国两制”构想D.“九二共识”2.“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
……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
据材料信息,这应出自()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B.1992年“九二共识”C.1995年江泽民关于祖国统一大业谈话D.2005年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告【自主学习2】二、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1)条件①“”构想的提出。
②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
(2)过程①1982年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
②1984年12月,中英双方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意义①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
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原因和意义。
3、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史实,认识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的重大兴历史意义。
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重点难点及突破【教学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教学难点】认识台湾统一问题上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重点难点解析】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途径,区别:港澳问题是中国和外国殖民者之间的问题,属于主权问题;而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
途径: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失去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时机;另一方面,现在如果武力解决,将会给岛内人民带来一定的损失,也会延缓我国经济建设步伐,而且会影响港澳台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武力解决最终不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
正是鉴于此,党和政府决定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一国两制”内涵:所谓“一国两制”,就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一国两制”的前提与基础是:“一国”。
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主权不能分割。
(2)“一国两制”的“两种制度”是指: 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一国两制”的主体是: 社会主义制度(4)“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 祖国统一香港回归原因:(1)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前提)(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关键)(3)香港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群众基础)(4)中英《联合声明》(法律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两岸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有哪些?1、不利因素:(1)台湾岛内“台独”势力(2)国际反华势力:美国(不统不独政策)日本等国家支持台独势力2、有利因素:(1)人心所向: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2)历史依据: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3)国际法依据:二战期间,《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日本归还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我国宣布采用“和平统一”方式解决某某问题最早出现在 ()A.《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中B.《中华人民某某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C.《告某某同胞书》中D.《反分裂国家法》中答案:C2.“一国两制”构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解决某某问题而提出B.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确定的方针C.首次运用是成功解决了澳门问题D.已得到某某各界的广泛赞同答案:B3.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的办法。
”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A.国家统一问题B.所有制问题C.民族关系问题D.党派间的关系问题答案:A4.1984年2月,指出:“统一后,某某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这个观点表明()A.统一的前提是社会主义B.某某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某某D.一定要实现祖国统一答案:B5.“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
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
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
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
”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胜利B.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C.某某回归祖国D.澳门回归祖国解析:根据题干“米字旗降落”“五星红旗升起”分析,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应当是某某回归祖国。
答案:C6.“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和避干戈。
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
”这首诗表明()A.“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B.稳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条件C.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D.实现祖国的统一不能采取非和平方式答案:C7.2008年12月15日,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变成了现实。
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A.《告某某同胞书》发表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C.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D.“九二共识”达成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22祖国统一大业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二)(限时20分钟)[合格基础练]1.“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 )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C.始终奉行和平共处原则D.贯彻了民主平等的原则B [“一国两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方针政策,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2.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
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这一主张( )A.蕴含了“一国两制”的精髓B.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D.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A[从材料信息分析,国家实现统一后,中央对台湾的管理具有很大的宽松政策,“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即大陆实行一种制度,台湾可实行另一种制度,孕育着“一国两制”的精髓。
]3.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这一规定说明“一国两制”()A.构想首次公开提出B.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C.有了宪法保障D.构想得到了成功实践C [材料中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可实行性,可见“一国两制”方针有了宪法保障,故选C项。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首次公开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故D项错误。
]4.邓小平说,在香港驻军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而且,“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也不管”。
邓小平在此强调了( ) A.香港应作为中央管理下的行政地区B.驻军应该适当参与特区行政事务C.“一国两制”是因香港问题提出的D.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是回归的前提A [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在这里强调的就是香港并不是完全的自治,而是“一国两制”之下的地方特别行政区,故A项正确。
2020最新高中历史 第6单元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课时分层作业(限时20分钟)[学业达标练]1.“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 )【导学号:84162152】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C.始终奉行和平共处原则D.贯彻了民主平等的原则B[“一国两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方针政策,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2.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
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说明( )【导学号:84162153】A.两党都支持国家统一B.国民党是台独的主要力量之一C.“一个中国”原则是国共两党的主要分歧D.国共两党矛盾不可调和A[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根据材料可知无论武力统一,还是和平统一,都强调两岸一家,国家统一,故A项正确;国民党支持两岸统一,故B项错误;国共两党都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区别在于统一的主体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故C项错误;两党在一个中国原则上有共识,故D项错误。
]3.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
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 )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B.中国的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B[A项错误,1999年澳门回归标志着外国占领的结束;C项与香港回归无关;香港一直对推动改革开放具有重要作用,无所谓“新的发展时期”,D项错误;B项正确体现了其回归意义。
] 4.台湾学者鲁凡之在《论中国——神州巨变》中指出:“先进”而力量微弱的香港与“落后”而力量强大的大陆之间互相牵制,遂使“一国两制”实行。
对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他认为是( )A.社会制度的优越B.叶落归根的观念C.祖国大陆国力的增强D.香港经济的疲软C[由材料中的信息“‘先进’而力量微弱的香港与‘落后’而力量强大的大陆”可知,学者强调祖国大陆国力的增强对香港的吸引作用,故本题应选C项。
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1历史习题:第二十二课 祖国统一大业+随堂达标训练+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高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一、单选题1.20世纪90年头,海峡两岸关系取得的进展是()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②实现了两岸干脆“三通”③建立两岸间对话机制④达成“一个中国”共识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2019年4~7月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访问大陆,三位均表示赞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
这表明()①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心愿②“一个中国”原则符合两岸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③“台独”缺乏历史依据和政治基础④国民党、亲民党、新党访问大陆为两岸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同等对话树立了典范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④D ②③3.前国家总理温家宝曾引用诗句“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来答记者问,该回答主要是针对()A. 台湾问题B. 香港问题C. 中美关系问题D. 中日关系问题4.1972年8月,周恩来在谈到台湾问题时说:“过去23年,只是向金门、马祖打炮、广播,号召官兵起义,事实上我们对台湾的工作做得很差。
”1973年6月,他指示新华社:《参考资料》每天要登一篇有关台湾的消息和言论,骂街的不要。
这反映出20世纪70年头初()A. 海峡两岸的沟通主要在民间B. 中国外交手段呈多样化特征C. 中国处理台河问题的方式有所调整D. 中美关系改善推动了两岸关系缓和5.香港、澳门能够回来的根本缘由是()A、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B、港澳同胞心向祖国C、符合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D、中国共产党的努力6.之所以说“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于()A.“一国两制”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B.是邓小平首先提出的C.体现了和平统一的构想,有利于维护稳定统一D.符合中国的国情7.据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确定东海舰队“干脆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
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
历史人教版高一必修1练习:第22课_祖国统一大业_word版含解析

第六单元第22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吉林高一检测)从1979年开始,祖国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了重大发展,“重大发展”的含义是导学号89910691()A.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B.不再提统一台湾的问题C.呼吁尽快实现统一D.从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解析:1979年之前,我国对台湾的政策是武力统一;之后则立足于和平统一,但也不排除使用武力,故选D项。
答案:D2.(2016·聊城高一期末)“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
”由此可见,“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主要是为了解决导学号89910692()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国际问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可以直接推断出“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而提出的。
答案:B3.(2016·铜陵高一检测)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中说:“我只想把香港留在英国的治下。
……但这不可能。
于是我想到了邓先生的‘一国两制’,这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提供了机会。
”材料中“香港的独特性”是指导学号89910693()A.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B.保留英国对香港的治权C.自由港和世界金融中心D.保持香港既有的社会制度解析:材料信息“一国两制”“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提供了机会”,由此判断,“香港的独特性”是指香港保持既有的社会制度不变,故应选D项。
答案:D4.(2016·广西学业水平测试)根据“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国首先成功解决了导学号89910694()A.南海诸岛问题B.香港问题C.台湾问题D.澳门问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1997年香港回归,“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答案:B5.(2016·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一联考)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实现香港顺利回归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测试题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一、选择题1.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
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2.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
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3.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这体现了()A.三权分立原则B.地方自治原则C.主权平等原则D.一国两制原则4.“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D.中国国力的强大5.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
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
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
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6.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
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这一潮流促成了()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B.“九二共识”的达成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7.“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
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22 祖国统一大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课时作业22 祖国统一大业一、选择题1.1979年1月29日,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某某’这个提法了,只要某某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一主X( ) A.是对《告某某同胞书》的发展B.放弃以武力解决某某问题的政策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解析:中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某某问题”,故B项错误;“九二共识”是1992年提出的,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方针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故D项错误。
《告某某同胞书》发表于1979年1月1日,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故A项正确。
答案:A2.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
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告某某同胞书》的发表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C.两岸三通的实现 D.“九二共识”的达成解析:题中图片反映的是某某政权交接仪式,故与“一国两制”构想相关。
A、C、D三项皆与某某问题有关,故排除。
答案:B3.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某某市南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横琴岛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
这意味着横琴岛的一部分将成为实行“一国两制”的新区域。
这表明( )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B.“一国两制”保证了澳门的繁荣稳定C.“一国两制”适合中国任何地区D.“一国两制”是解决某某问题的唯一途径解析:从材料中“授权”“新区域”等信息可知,澳门的管辖X围进一步扩大,“一国两制”构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故选A项。
C、D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A4.1982年9月,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次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某某问题的方案。
该方案的提出( )①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②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③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④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一国两制”是针对某某问题提出的,在某某问题上成功实践,它解决了某某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了港澳回归,但不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①错误;“一国两制”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故②正确;“一国两制”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故③正确;“一国两制”为国际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高一历史必修1达标训练:22 祖国统一大业 含解析 精品

更上一层楼基础·巩固·达标1.中国政府开始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A.《告台湾同胞书》中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中C.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D.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解析: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在《告台湾同胞书》中首次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答案:A2.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B.“两制”是指两种管理制度C.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一国两制”重要概念的理解。
“两种制度”是指两种社会制度。
答案:B3.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其总体目标是()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析:“一国两制”是与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A、B、C三项是具体问题,D项才是总体目标。
答案:D4.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央政治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C.外国资本不动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要认识港澳问题是恢复行使主权,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是和平统一问题,因而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答案:D5.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是()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C.“一国两制”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D.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解析: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
香港、澳门能通过外交手段收回,最根本的前提就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答案:D6.我国的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D.各自权限不同解析:深圳在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编者选题表
题号
知识点
易中“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2 3 香港、澳门的回归 4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5
综合 6
一、选择题
1.(2017·河南郑州期中)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
”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
A.国家统一
B.所有制问题
C.民族关系
D.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
解析:A 材料表明可以采用和平方式解决国家内部问题,结合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形势,海峡两岸关系有所缓和,这是“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之一,故A项正确。
2.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
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
邓小平的智慧是提出( )
A.四项基本原则
B.“一国两制”
C.恢复高考
D.改革开放
解析:B 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主要是处理西方殖民者与中国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一国两制”上,B项正确。
其他选项与“恩
怨情仇”无关。
3.(2017·山西太原期末)“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上述文献最有可能出自于( )
A.《告台湾同胞书》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汪辜会谈
D.九二共识
解析:A 据材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可知当时双方还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改变这种状态的是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故A正确。
4.下面两幅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
它践行的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九二共识”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解析:D 题中两幅图片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体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践行的是“一国两制”构想。
5.(2017·吉林长春期末)2016年11月30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基础是坚持“九二共识”,台湾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双方就不可能进行良性互动。
材料表明坚持“九二共识”( )
A.有利于实现“一国两制”
B.能够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C.能张化两岸的文化认同
D.有利于两岸的和谐发展
解析:D “九二共识”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题意强调的是“九二共识”对两岸良性互动的影响,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
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三2008年11月6日,马英九会见海协会会长陈云林。
2008年12月15日,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正式启动。
(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一国两制”有何体现?
(2)材料二中“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哪一原则?
(3)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最后一句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香港、澳门于20世纪90年代顺利回归。
第(2)问,“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国家内部事务的原则。
第(3)问,仔细阅读材料,对材料所蕴涵的历史信息进
行归纳概括,同时要结合时事热点分析问题。
答案:(1)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体现: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施。
(2)不允许别国干涉我国内政,独立自主解决内部事务的原则。
(3)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海峡两岸关系缓和并呈现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两岸已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