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当今国际关系和新中国外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两极格局(“冷战”)的形成 (二)形成过程:
美国的“冷战”
②政治: 杜鲁门主义
(1947.3)
苏联的反击
共产党和工人 党情报局成立 (1947.9) 经互会成立 (1949.1) 华约的成立 (1955)
①揭幕: (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
③经济: 马歇尔计划
(1947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6) ④军事: 北约的成立 (1949)
一、两极格局(“冷战”)的形成
(一)、背景及原因: 1、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⑴、概念: 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 苏等国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 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 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⑵、基础: 美苏均势
⑶、实质: 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 ⑷、作用: 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改变了
两极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一、两极格局(“冷战”)的形成
1、消极影响:
(一)、背景及原因:(二)、形成过程: (三)、两极对峙的影响(“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世界处于核战威胁下,世界局势 长期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 德国分裂(欧洲) 冷战 古巴导弹危机(美洲) 热战 朝鲜战争(亚洲) 越南战争(亚洲)
(3) 发展——和谐世界的目标 国际社会不和谐的最根本原因是发展不平衡、发展不迅速、发展不和谐。因此要 实现和谐世界,必须解决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没有发展 中国家的发展就不能实现世界的真正和平。 (4) 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是和谐世界的调节器 国际会议的召开,国际组织的建立和运行,是调解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必要手段, 也是缓和国际矛盾、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的平衡器。①国际会议,如联合国环境与 发展大会,呼吁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实现人类之 间的和平共处。召开国际会议解决有关的国际问题是化解国际争端、避免无谓战 争的有效途径之一。②国际组织,如世界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专门性的国 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 由贸易区;重要的国际同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华沙条约组织。国际组织和 同盟的建立对于协调内部各国的行动、强调合作,促进各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有时甚至会影响整个世界局势的变化。 (5)加强国际合作是实现和谐世界的重要途径 当代国际旧秩序具有明显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具有极大的不合理性,是 形成国际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建设和谐世界,就必须改 革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当今世界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 武器扩散、生态环境恶化、贫困化、人口爆炸、资源匮乏、有组织犯罪、贩毒走 私、严重传染性疾病、非法移民等问题突出严重。这些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世界和 平与稳定提出了新的严重挑战,只有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共同探求有效的应对之 策,才能为世界各国人民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园。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 关系,主要是由各国 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的 决定的。各个主权国家因其 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这必然对国际 社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原来的国家关系 发生相应的变化。
中美关系演变
追随英法侵略中国(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
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力量的对比
(1)资本主义: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 界霸主。 (2)社会主义:苏联实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 日益扩大。
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3、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根 本原因) 不同的社会制度:美国是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社会主义强 国。双方都因不同的制度对对方有敌意。 不同的国家利益:二战后两国的力量都空前壮大,各自成为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 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而且双方都认为对方是直接的最大威 胁。
所谓“雅尔塔体制”(体系),简言之就是美、英、 苏三国首脑主要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 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而两极格 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 对抗为特点的格局;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三者的关系为: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 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 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 在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 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 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何谓“格局”、“极”?
“格局”: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国际关 系结构,建立在世界主要大国实力对比均势的基础上。 “极”: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 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美苏争锋导致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二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兴力量的崛起,使两极格 局受到重大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 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战争不是主流,和平 交往、友好往来、互相学习,才是国际关系的主流。 当代中国坚持走和平崛起之路,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选择。 要实现和谐世界,必须解决发展的问题,尤其是 南北问题。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当今世界,只有世界 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只有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共 同探求有效的应对之策,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0 世 纪 世 界 格 局 的 三 次 重 大 变 化 和 认 识
第 一 次 第 二 次 第 三 次 认 识
世界格局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 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 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美苏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 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雅尔塔体制”。
1、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和 中国的振兴,这些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2、多极化趋势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不是一种成熟的 国际关系格局。 3、两极格局虽然受到多极化的冲击,在当时仍是国际关 系格局的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 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4、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但多极化的世界格 局也没有最终形成,直到今天,仍处于向多极化演变的过 程中。
有关和谐世界的问题
(1)战争是影响世界和谐发展的最大障碍 国际间战争是国际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有关各国争夺和维护各自 国家利益的举动。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战争手段不断丰 富,战争对人类造成的破坏愈加巨大。 (2)和平是和谐世界的前提和基础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战争不是主流,和平交往、友好往来、互相学 习才是国际关系的主流。 如中国古代明朝中期以前实行的都是对外友好交往的政策,甚至是开放式 的对外政策,不以掠夺为目的。这使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传到周边地区,形成 中华文化圈;传到世界各地,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中国也从对外交 往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丰富了中国各 族人民的生活。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50年代,提 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对构建平等和 谐的国际关系,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当代,中国坚持走 和平崛起之路,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 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国际形势
最大特点: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国家利益: 捍卫主权、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 国家性质: 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新兴力量的逐步崛起(多极化 趋势的出现)
世 界 主 要 政 治 力 量 的 发 展 变 化
欧洲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兴起 中国的振兴
当 今 国 际 关 系 和 新 中 国 外 交
四五十 年代
六七十 年代
80年代末 90年代
两极 格局
形成
冲击
瓦解
多极化 趋势
出现
加强
新中国 外交
1949至50年 代中期—— 奠基
20世纪70 年代—— 新局面
70年代末 以来—— 进一步完善
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
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 衰落。 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 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 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 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 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 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 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 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门户开放”(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背景
国家 利益 国家 性质 国际 环境
政策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 子 再请客”
成就
与苏联结盟 外 “和平共处五项原 交 则”的提出 成 就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独 立 自 主( 的基 本 和方 平针 外) 交 政 策
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
⑴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⑵社会主义阵营 (壮大) 有利形势: ⑶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不利形势: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对世界政治格局的认识
(1)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之 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 关系体系内部都充满各种矛盾,实际是一种不稳定的国际关系的暂 时状态。实力的消长,国家的兴衰不可避免,国际关系的格局和中 心舞台也就随之改变。 (2)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取决于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发展, 打破旧的力量对比,推动新的政治力量平衡的形成,同时主要取决 于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综合国力的对比,取决于主要国家或国家集 团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3)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认识:①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 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②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③世界政治 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对外政策的 调整。④世界政治格局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 变相联系。
2、积极影响:
A.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掩盖了一些地区冲突、 矛盾等; B.为了在两极格局中取得优势地位,双方都注重发展经济、科技, 都程度不同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进行改革,推 动了世界整体发展。 C.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 两极格局随之结束。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由于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争夺的持久性、妥协的暂 时性,任何格局都将发生变化;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 终极力量是大国间经济力量的对比;任何国际政治格 局都不可能真正缓和国际关系,只能暂时掩盖诸多矛 盾。
力量上升
美国 苏联
力量相对下降
世 界 多 极 化 趋 势 的 出 现
二、70年代外交出现新局面
•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原因、进程、意义) • 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在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这样50年代以来因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 交僵局被打破,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