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合集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结业论文-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历史教训

科学社会主义结业论文-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历史教训

科学社会主义结业论文-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历史教训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教训。

这些事件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困难和缺陷,提醒我们需要审视和改进这一社会制度。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中集权和官僚主义的问题。

在这些国家中,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过度控制导致了生产力的低效和资源的浪费。

同时,官僚体系的腐败和权力滥用也导致了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需要更加注重民主参与和有效的治理机制,以避免集权和官僚主义的弊端。

其次,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揭示了经济计划和市场机制之间的矛盾。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是经济计划的指导作用,然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计划往往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无法有效应对市场需求和变化。

相比之下,市场机制能够更好地反映供需关系和资源配置,激励个体创新和创造。

因此,未来的科学社会主义需要更好地结合计划和市场,发展一种包容和灵活的经济体制。

第三,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也提醒我们关注公民权利的保障和人权的尊重。

在这些国家中,政府过于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了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人们的声音和诉求被抑制和压制,这导致了社会的紧张和冲突。

未来的科学社会主义需要更加重视公民自由和人权的保护,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政治参与和表达的机会。

最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还提醒我们要避免意识形态的教条主义和僵化。

在过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制执行导致了思想的僵化和创新的抑制。

未来的科学社会主义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鼓励不同意见的交流和辩论,为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教训。

科学社会主义需要应对集权与官僚主义、经济计划与市场机制、公民权利与人权保护以及意识形态僵化等问题,以创造一个更加民主、适应性强、保护人权和促进创新的社会制度。

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影响和教训

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影响和教训

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影响和教训1991年苏联解体,对于当时的世界来说是一件震惊的大事。

苏联是一个拥有庞大经济和军事力量的超级大国,其解体对国际局势和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对于我国来说,苏联解体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训。

首先,苏联解体让我国认识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国家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加强体制机制的建设。

苏联的解体反映出它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和社会制度都存在着深刻的问题和矛盾。

苏联在解体前的几年中,不断地尝试进行改革,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和瓦解。

这表明,国家的改革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必须不断地进行改良和完善。

其次,苏联解体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苏联解体前,我国与苏联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非常紧密,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与苏联的市场息息相关。

苏联解体后,我国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和全球经济的变化,这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以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

最后,苏联解体对我国的政治和国际战略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苏联解体后,我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我国需要根据国家利益和现实情况,积极调整和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

此外,苏联解体后,国际社会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我国需要根据自身国家利益,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力。

总之,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影响和教训是很深刻的,让我们认识到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外部环境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我们应该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摘要: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举世震惊地在资本主义世界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影响所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朝气蓬勃的世界社会主义潮流。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辉煌,曾经拥有 1800 万党员,执政 74 年的苏联共产党,在短期内丧失政权、自行解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分崩离析。

苏共的消亡和苏联的解体是二十世纪人类历史发生的重大事件,它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今,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如何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如何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苏联解体距今已经二十年了,但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很多的启示。

一、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失民心者失天下1. 经济方面首先,经济发展并没有给人民带来生活水平上的相应的提高。

苏联经济曾取得举世注目的成就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苏联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速增长。

1928年—1975年,苏联年均经济增长率高于美国。

此后,苏联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减缓,但截止到1985年,苏联GDP年均增长速度依然不低于美国。

从工业化的成就看,1913年按苏联疆域计算,工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时美国的69%,而到1985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到美国的80%。

从经济实力看,这时的苏联已从革命胜利初期的世界第五位、欧洲第四位,跃居为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

然而,自斯大林开始的经济体制把主要精力集中发展重工业上,这在短期内促使苏联能够从工业实力上飞升,但是从长远来看,严重制约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反过来也制约了经济的良性发展。

斯大林的继任者们虽然进行多种改革尝试,但是关于重工业的偏重一直没有很好的转变。

经济改革的困境使得人民的生活情况恶化,人民群众逐渐消磨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其次,产权结构及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加深了人民对政府合法性的质疑。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1摘要自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东欧各国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短的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随着“八一九”事件的发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无可估量的损失。

但是,它也从反面教育了全世界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引起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深刻思考。

本文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入手,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总结出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启示2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原因2.1东欧剧变的原因东欧各国的剧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党内出现了反对派,它与党外的反对派相呼应。

二是执政党在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下,不断对反对派妥协退让,甚至放弃社会主义原则,实行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反对派得以扩大势力。

三是反对派向执政党夺权,通过不断制造动乱,施加压力,使执政党陷入困境,然后取得政权,个别国家甚至通过武装冲突,实现政权更迭。

东欧国家的剧变,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有:(1)历史原因。

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

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

(2)内部原因。

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

在政治上,由于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

(3)苏联因素。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东欧国家“松绑”,他的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的“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

(4)西方因素。

苏联解体带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训

苏联解体带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训
利、 世 界 上 出现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之 日起 , 他 们 一 直 把 消 灭 社 会 主 义 这 道 路 。我们 要顺 应 时代 的 发展 需求 , 不 断 完 善 和 创 新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项 工 作 视 为 己任 。 然 而 当 时 欧 洲 各 国 的武 装 干 涉 没 有 能 把 苏 维 埃 意 识 形 态 。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必 须 以正 确 的 意 识 形 态 来 指 导 。 在 当 今 经
政权扼杀在摇 篮之中 ,希特勒挟大半个 欧洲 的军事实力 的进 攻都 济迅速发展经济 全球化的背景下 , 我 国的经济体制 改革 体制改革 ,
没有打败 红色 的苏维埃 ,却在戈尔 巴乔夫等放 弃政 权的背叛 社会 必 须 坚 持 马 克 思 主 义 思 想 文 化 的 指 导 , 明确其主导地位 , 在 建 设 中 主义 的苏联官员的积极配合下 , 他们不费一兵一卒 , 就实现 了多年 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下不断鼓励群众 为了实现 中华 民族 伟大 的颠覆社会主义 的愿望 。 总结苏联解体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派别看法和态度截 然不 同。这是因为有关社会主义 和资本主义两
种制度斗争 的命运 问题 , 涉及 到各个 阶级的根本利益 , 从不 同的阶
二。 苏联解体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1 ,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我 党历来坚 持 以 级 立 场 出发 得 出的 结 论 不 同 , 这 是 十 分 自然 的事 。西 方 垄 断 资 产 阶 马 克 思 主 义 为指 导 , 我 们 伟 大 的各 届 领 导 者 从 中 国具 体 国 情 出发 , 级政治家 、 思想家对于 苏联 的演变无一不弹冠相庆 。从十月革命胜 经过长期 的艰辛探 索,走出 了一条具有 中国特色 适合 中国发 展的

苏联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联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联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对苏联模式的反思摘要: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效仿的对象。

伴随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呈现在世人面前,并引来纷纷质疑。

辩证分析并总结苏联模式的成功与失败,提取有价值的经验教训用以指导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启示苏联解体已有20年之久,但对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评价却是学术界长久以来争论不休的一大课题,且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密切关系,我国也一直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各方面的对比和反思。

在一段时期内,学术界充斥着这样两种声音:一种是全盘否定苏联历史,认为苏联模式早已失败,是一条死路;另一种是采取辩证分析的态度,既承认苏联模式曾经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指出其自身存在的严重弊端。

如若要对苏联模式进行准确的研究,我们必须秉承辩证的分析态度,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和了解,以寻求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为更好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宝贵的实践启示。

一、苏联模式苏联模式,通常指列宁、斯大林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道路,包括所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方面的具体方针策略,[1]是科学社会主义在苏联具体国情下的特定产物。

苏联模式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实践,即从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2]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高度集权制,贯穿于具体体制的方方面面。

经济上,苏联模式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各级党组予以执行,以国家工业化发展为既定目的,自上而下,高度集中地有计划地管理经济体制。

[3]苏联模式中,国家机关是经济管理的主体,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直接的经营管理者,依靠指令性计划来指挥,通过行政命令、行政干预等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管理和控制,忽视市场和经济规律的作用。

苏联解体对当代中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当代中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引言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最重要、最深远的政治事件之一。

这一历史转折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对于当代中国来说,苏联解体对其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维度探讨苏联解体给当前中国的发展带来的经验与启示。

一、经济发展的启示1.必须坚持自主创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等国家在经济领域陷入严重困境,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未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优势。

这给中国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意义: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加快科技发展步伐,努力成为全球创新的引领者。

2.坚持市场导向苏联解体后,许多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转向市场经济,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

这告诉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推动经济发展。

3.加强经济体制改革苏联解体揭示了经济体制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中国应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政治治理的启示1.加强法治建设苏联解体揭示了政治体制问题的重要性。

中国应加强法治建设,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强人权保护,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国家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

2.增强政府公信力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缺乏公信力,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增加。

中国政府应增强公信力,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能,加强民主监督,增进政府与人民的紧密联系。

3.坚决反腐倡廉苏联解体中腐败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中国应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强化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坚决整治腐败问题,保持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压态势。

三、社会建设的启示1.坚持社会稳定与改革并行苏联解体后,一些国家在改革过程中社会动荡、分裂较大,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中国要有效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坚持改革稳定并行,积极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确保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2.保障民众基本权益苏联解体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现象。

苏联解体对我国启示

苏联解体对我国启示

苏联解体对我们中国的启示,主要是四个方面:
一、政治方面,必须建设强有力的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为保持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就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二、经济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富强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符合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属性。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任务。

也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维持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固统治。

三、对外方面,坚定改革开放的同时,还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防范和平演变。

要认清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实质,警惕国际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对借口人权问题的挑衅活动要坚决回击.
四、对内方面,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坚决执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维护民族团结,避免民族矛盾。

而对借口民族宗教事务进行的分裂国家活动必须严厉打击。

课程论文-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课程论文-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摘要:作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成立与成长一度让社会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追捧和瞩目。

然而,这样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强大国家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夜之间宣布解体。

苏联的解体无疑是上个世纪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

这种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强大国家自我解体的现象,非常值得人们去探讨。

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到底是什么?美国对苏联进行战略遏制、经济封锁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而苏联执政党内部矛盾的凸显进而加剧苏联国内经济困难并引发一系列问题,是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

本文着重从经济的角度对苏联解体进行思考,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路径,总结苏联解体的教训,以期获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苏联解体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启示一、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探究1.基于政治角度的思考苏联解体原因历来有很多争论,比如存在“经济没有搞好说”、“民族矛盾决定说”、“军备竞赛拖垮说”、“外部因素决定说”等,而当前比较盛行的是把其归结为“斯大林模式”的失败即“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说”。

1“斯大林模式”,即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相当部分的学者认为,这种体制与联邦制国家结构以及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斯大林模式在战时取得快速建设国家基础设施和重工业的伟大成绩,并抵抗且击败了法西斯德国。

但是,这种僵化的模式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就显现出了极度僵化的缺陷,并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再加上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人教条主义式地照搬马克思主义,不认识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最后,叶利钦利用这些矛盾蛊惑人心,号召群众,拉拢帮派,大造声势,终于达到了搞垮苏共的目的,使苏联亡党亡国。

2.基于经济角度的思考政治的失败,很多时候有其经济根源。

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苏联工业化时期形成的。

当时苏联所处的军事、政治异常严峻的历史环境使得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隐藏着许多矛盾。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斯大林所创建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20世纪的人类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从总体上说来,它无论从正面还是反面,都为人类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它既在苏联大地上播种了社会主义,又在同一片土地上败坏了社会主义。

对于国际社会来说,它既创造了一度震撼人心、激越进步的雄伟事业,向全世界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打败反人类的德日法西斯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又使苏联人民付出了不必要的、空前惊人的牺牲。

苏联解体了,不只是在历史的篇章上留下了它的印痕,更多的是激发我们进行无穷的思考。

十几年来,中国依旧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所谓前车之鉴,研究苏联衰败的原因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从根本上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苏联解体乃是其制度性缺陷导致的。

苏联政治体系的上层处于一种麻痹僵化状态,它对苏联面临的深刻的社会问题置若罔闻,社会长期存在三个矛盾。

第一,过左的急于求成的路线使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过早建立的僵化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难以持久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尽快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亦难以提高。

第二,过度集权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和对外关系的体制同社会主义要求尽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自由的矛盾。

第三,党政军官僚特权集团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更是雪上加霜。

其次,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上逐渐堕入了教条主义。

在教条主义方面,苏联表现得尤为典型。

十月革命胜利之初,苏联曾经搞过短暂的直接民主的尝试,随后便建立起议行合一,高度集权的政体并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这种转变虽然确实与当时应对国外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匪叛乱有关,但主要还是基于全面贯彻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新社会的基本构想。

此外,这样做也是执政前革命作法的惯性延伸,更为共产党人熟悉和欢迎。

然而,来自前人书本上的理论原则和革命的惯常作法与现实的实践需要,特别是与苏联当时落后的社会条件所产生的实际生活需要毕竟存在较多矛盾和较大差距。

苏联解体对当代中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当代中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当代中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以苏联解体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为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

一、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立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党的领导和人民立场的丧失。

苏共的领导层出现了严重的腐败和内部斗争,导致党的权威受到严重削弱。

同时,苏联的改革措施没有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见,导致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丧失。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增强党的建设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确保党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

二、坚持经济改革和创新苏联解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改革的滞后。

苏联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没有及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没有解决好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苏联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有机结合,注重培育创新力量,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国家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三、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苏联解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民主法治建设。

苏联在政治体制改革中没有真正实现权力制约和人民参与的制度保障,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严重。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化,加强政府的监督和问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的合法权益。

四、注重民族团结和文化自信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矛盾和文化自信的丧失。

苏联在民族政策和文化建设中没有充分尊重各民族的平等和多样性,没有建立起真正团结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坚持民族平等和团结,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宗教政策,促进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要加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苏联解体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苏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这种模式,尽管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的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强国,但总的来说,它其实并没有真正弄清楚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991年12月25日,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4年之久的红旗落地了,苏共亡党丧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自行解体。

苏联解体近20年了,那么苏联的解体对我们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呢?一、斯大林模式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片面理解和扭曲在长期激烈残酷的党内斗争中,斯大林分别战胜了托洛茨基、布哈林和新反对派后,发动了高速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三大运动,完全改变了列宁开创的新经济政策道路,形成了苏联社会主义的斯大林模式。

(1)纵观苏联发展的历史,斯大林模式为苏联的迅速崛起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为苏联的最终解体埋下了永久的祸根,成为葬送苏联社会主义的终极原因。

我们可以从斯大林模式的几个特征和弊病来看:1. 政治上过度集权,缺少民主与法治。

突出表现为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人制,同时还包括消灭异己、监控干群、官僚特权、一党专制、以党代政、控制选举、干部任命。

具体表现在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低效的监督体制、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

(2)这种政治体制实质上是一种专制,完全背离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也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主张的无产阶级专政有很大的区别。

这种政治体制之下,必然造成最高决策层独断专行、权力滥用、践踏民主法治。

因此,这种带有高压甚至恐怖色彩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人民当家作主的背离,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扭曲——对敌人的专政变成了清除异己的工具。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专制统治都是一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而反动的体制是必然灭亡的,只是时间问题。

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启示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摘要: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举世震惊地在资本主义世界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影响所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朝气蓬勃的世界社会主义潮流。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辉煌,曾经拥有 1800 万党员,执政 74 年的苏联共产党,在短期内丧失政权、自行解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分崩离析。

苏共的消亡和苏联的解体是二十世纪人类历史发生的重大事件,它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今,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如何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如何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苏联解体距今已经二十年了,但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很多的启示。

一、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失民心者失天下1. 经济方面首先,经济发展并没有给人民带来生活水平上的相应的提高。

苏联经济曾取得举世注目的成就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苏联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速增长。

1928年—1975年,苏联年均经济增长率高于美国。

此后,苏联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减缓,但截止到1985年,苏联GDP年均增长速度依然不低于美国。

从工业化的成就看,1913年按苏联疆域计算,工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时美国的69%,而到1985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到美国的80%。

从经济实力看,这时的苏联已从革命胜利初期的世界第五位、欧洲第四位,跃居为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

然而,自斯大林开始的经济体制把主要精力集中发展重工业上,这在短期内促使苏联能够从工业实力上飞升,但是从长远来看,严重制约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反过来也制约了经济的良性发展。

斯大林的继任者们虽然进行多种改革尝试,但是关于重工业的偏重一直没有很好的转变。

经济改革的困境使得人民的生活情况恶化,人民群众逐渐消磨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其次,产权结构及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加深了人民对政府合法性的质疑。

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启示:
1.政治制度稳定性的重要性:苏联解体表明,政治体制的不稳定可能导致国家的解体。

我国应当高度重视保持政治制度的稳定,确保国家长期的政治安宁。

2.经济体制改革的谨慎性:苏联解体的一个原因是其急功近利的经济改革,未能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时需要谨慎行事,保持经济的平稳过渡。

3.加强党的领导力量:苏联解体时,共产党的领导力量出现了削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家的动荡。

我国应当继续加强共产党的领导,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4.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苏联解体过程中,民族矛盾激化成为导致国家瓦解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要注重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5.注重制度建设:苏联解体显示出一个强有力的制度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6.维护公平正义:苏联解体时社会出现的不公平现象也对国家稳定构成了威胁。

我国应当保持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关注,防止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不公等问题的出现。

7.注重国际合作:苏联解体也涉及到国际因素。

我国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

总体而言,苏联解体对我国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警示和启示,我
们需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浅谈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

浅谈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作业)封面(2011 至2012学年度第 1 学期)题目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科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姓名马良专业社会工作入学年月2011年9月浅谈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内容摘要】20年前,印有五角星和镰刀锤头的红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悄然滑落,这一最具悲剧色彩的事件深深地影响和改变了整个世界,尤其是中国。

让我们再次踏入历史的长河中重新思考我们的出路。

【关键字】苏联解体影响启示20 年前,雄踞世界第二强国地位的社会主义苏联,在没有抗争和挣扎的情况下,一夜之间颓然倒塌,顷刻瓦解。

20 年来,对于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应当肯定,苏亡党亡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国内的和国外的各种因素的作用。

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中央推行一条自我否定、自我丑化的机会主义路线,是苏共党内特权阶层在西方反共势力左右下主宰了这场历史剧变。

正确地总结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影响苏联解体20年了,对中国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随着时间推移,可以看得越来越清晰。

以下我简单总结了五点:(一)敲响了警钟苏联演变促使中国增强忧患意识。

首先是增强党的自身建设与执政能力的意识。

苏联共产党是国家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支柱,是各加盟共和国的联系纽带。

党垮,国家必然垮,苏联解体乃是苏共垮台带来的直接后果。

苏联的信仰危机首先是从党内出现并泛滥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人应引以为戒,从思想建党、组织建党、作风建党和形象建党等各方面加强党的建设。

其次是增强防范和应对外部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意识。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尽管内因是主要的,但外因也不可低估。

西方为促成苏联和平演变,花了几十年工夫。

针对苏联东欧剧变,邓小平审时度势,站在战略高度,先后形成“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28字方针,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浅谈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浅谈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浅谈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一九九一年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无可估量的损失。

但是这次剧变从反面教育了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革命人民,引起其他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深刻思考。

苏联解体的原因1. 苏联模式带来的弊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特征就是高度的集权,这个特征表现为高度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严密的社会舆论控制。

苏联成立之前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小农经济明显占主体地位,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采取的单一的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管理权经营权统一,指令性计划经济造成的结果就是社会矛盾的爆发。

2. 领导人的错误路线和政策苏联的解体,毫无疑问戈尔巴乔夫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改革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社会发展方向,推行的路线和政策造成了苏联社会的动荡与混乱。

3. 苏共薄弱的党组织建设这也是苏共失败的重要原因。

党组织建设薄弱,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队伍质量低下,不能发挥先锋作用,使苏联共产党失去了保卫自己、推进事业的组织力量。

4. 错误估计民族关系发展状况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苏联对实现社会主义和解决民族关系问题的前景过于乐观。

苏联领导人坚持认为社会主义建立后国内已经消灭了阶级对抗和民族对抗。

实际上苏联民族众多,民族关系更是复杂。

5.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从苏联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对社会主义苏联进行了持续的和平演变。

通过各种手段笼络苏联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导致苏共内部分裂出亲英美派。

同时苏联对人民简单的宣传资本主义一切都不好反倒使一部分人感到实际和宣传的不一样,对苏共的做法产生了怀疑。

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苏联解体的教训是惨痛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打击更是沉重的。

那么在沉痛的打击之下,其他坚持下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中国应该吸收什么样的教训呢?怎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呢?简单的说,从苏联解体中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启示:1. 国家统一是最高原则1991年3月17日苏联就联盟前途举行全民公决,全苏1.86亿选民中80%以上参加了投票,投票者赞成保留苏联的占76.4%。

中国特色论文-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中国特色论文-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AC,SZU摘要 1991 年,苏联解体、苏共垮台,曾经占世界1/3领土的联盟分裂为15个加盟共和国。

这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严重的历史事件之一。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因素;既有外部诱因,更有内部根源。

总结和反思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字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建设;启示1991年12月8日,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签订了“明斯克协议”,宣布成立独联体,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正式解体,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黯淡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这给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蒙上了厚重的阴影。

具有近70余年历史的苏联,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的短短数年就在政治剧变和独立浪潮中宣告解体。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深刻总结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教训,对于认识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具有重要启示和深远意义。

1.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有各种原因,有内因、有外因;有长期的原因,也有短期的原因;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有国际的原因,也有文化的原因。

1.1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应该对苏联的解体负首要责任,他对资本主义制度充满向往并对“欧洲文明”的价值取向顶礼膜拜。

他曾经坦言,生活的目的就是消灭共产主义。

在这种思维的指引下,苏联党和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国家解体和联盟分崩离析的边缘。

叶利钦是改革的激进派代表,他利用“8·19事件”,迅速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并争取了民意,在“明斯克协议”的签署过程中,他又一直处于幕后指挥者的位置。

最终使得戈尔巴乔夫不得不吞下他曾经放弃的权力所种下的恶果: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戈尔巴乔夫不得不在总统辞职书上签字。

虽然说叶利钦无疑是苏共和苏联垮台的罪魁祸首,但戈尔巴乔夫也难辞其咎,他作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和苏联总统对于苏共灭亡和苏联的解体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摘要]苏联解体是20世纪国际政治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国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也给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留下了无可挽回的沉痛教训。

认真分析研究苏联解体原因,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无疑是有着直接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苏联;解体;原因;教训;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且是一个有70多年社会主义历史的超级大国在20世纪末突然地四分五裂,由社会主义迅速蜕变为资本主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由高潮跌入低潮。

认真分析研究苏联解体原因,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无疑是有着直接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是多方面的。

这种剧变不是偶然的,它是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内因、有外因;有长期的原因,也有短期的原因;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但其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是体制僵化、经济衰退。

第一,政治制度过分集权和僵化。

“苏联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过度集权的体制。

这种体制在革命和战争的特殊年代曾经起过积极作用它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解决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科技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的和平时期它就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了。

从70年代开始苏联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就降了下来进入80年代便出现了停滞和危机。

苏联经济上不去人民生活搞不好是苏联解体的深层次的终极原因。

第二,戈尔巴乔夫的错误领导。

苏联是在戈尔巴乔夫任期内解体的,作为当时苏联党政最高领导人他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戈尔巴乔夫对国内的改革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坚定信念,导致改革在战略和策略上的严重失误。

戈尔巴乔夫引进西方自由民主和多元意识进行所谓的政治改革,其实质就是在政治上实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制,在意识形态上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课程考试)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使整个世界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亚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

各社会主义国家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辉煌业绩,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生命力。

这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凯歌前进、蓬勃发展的时期。

然而,在1991年12月8日, 伴随着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签署“明斯克协议”宣布成立独联体, 标志着苏联事实上解体。

至此, 曾经尽领超级大国风骚的占世界1/3领土的联盟分裂为15个加盟共和国。

具有近70余年历史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短短几年就在政治剧变和独立浪潮中于1991年宣告解体, 作为国家实体不复存在, 曾经领导俄国人民开启伟大十月革命的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苏共在执政中逐渐丧失了先进性,这是其亡党的重要原因。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表明: 共产党具有先进性,但并不等于它能够永远自然而然地保持先进性。

什么时候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 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顺利, 就发展; 什么时候偏离甚至丢弃党的先进性, 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遇到挫折, 就停滞不前。

苏共丧失其先进性主要表现在:理论上的教条和思想上的僵化,丧失了思想上的先进性;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和党群关系恶化,丧失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意识形态领域背离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丧失了理论上的先进性;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失去了前进方向上的先进性;在改革过程中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搞多党制,失去了组织上的先进性。

正是由于苏共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摘要:作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成立与成长一度让社会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追捧和瞩目。

然而,这样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强大国家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夜之间宣布解体。

苏联的解体无疑是上个世纪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

这种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强大国家自我解体的现象,非常值得人们去探讨。

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到底是什么?美国对苏联进行战略遏制、经济封锁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而苏联执政党内部矛盾的凸显进而加剧苏联国内经济困难并引发一系列问题,是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

本文着重从经济的角度对苏联解体进行思考,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路径,总结苏联解体的教训,以期获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苏联解体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启示一、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探究1.基于政治角度的思考苏联解体原因历来有很多争论,比如存在“经济没有搞好说”、“民族矛盾决定说”、“军备竞赛拖垮说”、“外部因素决定说”等,而当前比较盛行的是把其归结为“斯大林模式”的失败即“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说”。

1“斯大林模式”,即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相当部分的学者认为,这种体制与联邦制国家结构以及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斯大林模式在战时取得快速建设国家基础设施和重工业的伟大成绩,并抵抗且击败了法西斯德国。

但是,这种僵化的模式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就显现出了极度僵化的缺陷,并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再加上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人教条主义式地照搬马克思主义,不认识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最后,叶利钦利用这些矛盾蛊惑人心,号召群众,拉拢帮派,大造声势,终于达到了搞垮苏共的目的,使苏联亡党亡国。

2.基于经济角度的思考政治的失败,很多时候有其经济根源。

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苏联工业化时期形成的。

当时苏联所处的军事、政治异常严峻的历史环境使得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隐藏着许多矛盾。

首先,国家通过强制性手段建立了国家所有制, 又人为地加速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的转化。

用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作为管理和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排斥市场竞争,忽略商品价值和货币关系, 而把完成国家计划规定的产量任务作为企业生产的经营活动的根本目标和衡量其工作结果的尺度。

计划一经制定, 就成为1参见李慎明《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科学社会主义2011 第4期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计划经济体制的另一个特点是:忽视物质利益原则, 靠行政手段和思想维护做动力驱动机制。

这在战争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还是相当有效的, 但是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 上述驱动机制的作用不断衰退, 加上苏联后期在分配和劳动工资制度方面平均主义、大锅饭问题越来越严重, 伤害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

由此可见, 随着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不断强化, 苏联经济的推动力日益枯竭, 经济体制越来越运转不灵, 国民经济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最终导致了经济的败退,为苏联解体埋下了祸根。

2二、苏联解体与中国的改革苏联的解体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灾难。

而就在苏联发生着如此政治巨变的同时,作为当时世界上第二大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同样在经历着一场变革——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相继离世,邓小平作为第二代领导人面临的局面是:国际社会两大阵营的冷战对抗还在持续,国内文革十年导致经济发展停滞。

这样一种情况下,改变和发展生产力成为了当务之急。

同时期的苏联同样进行着经济改革,这从侧面证明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改革的必要性,然而苏联的改革方案却以苏联解体这种形式宣告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能顶住改革的风险,成功平稳的度过了改革开放初期。

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两条:第一是对于社会主义的坚持。

文革之后,邓小平复出主持国家工作,首要任务是解决文革的历史遗留问题。

党内在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不少同志认为,毛泽东思想是错误的,不应当再被坚持和发展。

然而邓小平认为,《决议》的中心是两个问题,一是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还是错误是第一位?第二,建国三十二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前十年,成绩是主要的,还是错误是主要的?是漆黑一团,还是光明是主要的?并且指出:“决议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党内党外、国内国外需要我们对这一问题加以论证,加以阐述,加以概括。

”3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党内很快统一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毛泽东思想的总路线。

这与赫鲁晓夫时期对斯大林的彻底批判不同的是,后者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而前者为中国改革开放铺平了道路。

第二是对于我国具体国情的正确认识以及经济的平稳改革。

戈尔巴乔夫上台两年后,苏联社会思想舆论彻底转向,苏共在改革模式、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上迅速“右倾”,先是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后又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倡导“西欧共产主义”思想。

在改革“模式”和道路的选择上,苏共先是学习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经验,转而提倡北欧国家模式。

4这种激进式的改革最终导致了苏共的灭亡。

与此不同的是,中国在邓小平的领导下,进行了循序渐进的改革方案:1978年安徽小岗村的土地承包到户,先从农业改革开始;1979年划分4个经济特区,以实验区的形式逐步探索;80年代中期,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才逐步开始启动;9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开始实行股份制改革……一系列的举措证明了,逐步有序的改革方案,是我们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

三、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1.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过程中要采取先经济后政治、循序渐进式的改革,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贪功冒进,贸然做出违背生产力发展客观规律的事来。

苏联的解体与苏联当时领导者片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僵化理解其思想有很大关系。

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不仅要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要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2参见赵冰梅《论苏联解体的经济根源》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 第21卷第1期3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4参见《戈尔巴乔夫改革》百度文库网址/link?url=p2qxsMvSnq04qeEenlz7fX4z5cijtlgHyEL0JVD0BgJFhY1NyvOECJGg03iT7_Ip的根本方法,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而不是僵化理解。

实践证明,苏联解体的实质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失败,只能算是一种社会主义实践或者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不成功。

其次,改革过程中要始终以稳定为大局,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刻防止国外的和平演变战略。

苏联解体的历史事实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警醒。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要始终有居安思危的思想,要时刻清楚自己处于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中心。

要时刻从思想意识形态上防止西方实施“颜色革命”,在大力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知难而上,争取各方面的主动权,以多种形式主动占领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

特别是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的今天,我们应深刻意识到:越是推进改革开放,就越要牢牢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52.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在建国之后一段时间,照搬苏联经济发展的经验,推行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

这种被称为“赶超战略”的经济体制在“三位一体”的体制下得以实施。

“三位一体”即是宏观上扭曲价格信号,行政上计划配置资源、围观上剥夺企业自主权。

这样的“赶超战略”让我们在建国初期得到了很好的国家资本积累。

6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资本积累率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又面临着城市就业困难,农业生产技术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严重环境破坏严重等等问题。

我认为,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有以下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是坚持市场的主导功能,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

苏联改革的失败,其原因是计划经济与国家体制的冲突,换言之是没能利用和发挥市场的力量。

抛弃市场的政府,最后也被市场抛弃了。

中国改革开放后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证明了市场的重要作用。

当前改革逐步进入了深水区,如何去坚持市场的主导功能,又如何去完善市场经济,是我们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是围绕“以人为本”的思想。

有关数据显示,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三年内生产下降了1/2,投资减少了3/4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了2/3。

社会分化加剧破坏了社会的整体性。

国家及其结构和制度极为衰弱。

贪污之风盛行。

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从1990 年约占6 %(苏联约占9 %) 下降到2004 年的0. 7 %。

工艺技术、工艺复杂的生产以及整个科学学派的丧失使俄罗斯失去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可能性。

文化水平受到影响,教育体系和卫生体系遭到破坏。

可以说“现代俄罗斯国家的建立经过了一个戏剧性的、极痛苦的、复杂的过程。

”7可见苏联改革的失败给苏联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苏联党政以改革委目的的改革,忽略人民的福祉,最后导致了失败。

作为经济改革的中国,应该警觉。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因此收入分配改革又是改革新时期的重要方向。

5参见孙大为等《以史为鉴:苏联解体原因与启示的再思考》兰州学刊2009 第3期6参见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7参见Б. Н. 米罗诺夫《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后果》西伯利亚研究2006 第33卷第3期参考文献[1]李慎明. 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J]. 科学社会主义. 2011 第4期[2]赵冰梅. 论苏联解体的经济根源[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1 第21卷第1期[3]邓小平文选.人民网/GB/69112/69113/69684/69695/4949705.html[4]戈尔巴乔夫改革. 百度文库/link?url=p2qxsMvSnq04qeEenlz7fX4z5cijtlgHyEL0JVD0BgJFhY1 NyvOECJGg03iT7_Ip[5]孙大为等. 以史为鉴:苏联解体原因与启示的再思考[J]. 兰州学刊. 2009 第3期[6]林毅夫. 中国经济专题[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7月版[7]Б. Н. 米罗诺夫.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后果[J]. 西伯利亚研究. 2006 第33卷第3期[8]陆轶之. 苏联解体原因再思考[J].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0 第35卷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