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连接紧密的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框架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初中数学知识框架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初中数学的知识框架主要包括:1.数的概念与大小比较2.四则运算与带字的四则运算3.小数与分数4.代数与方程5.几何基础知识6.数据分析与统计数的概念与大小比较是数学的基础。
在这个部分,学生会学习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等数的概念,以及数之间的比较方法。
这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则运算与带字的四则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算术运算。
学生会学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将文字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进行运算的技巧。
这部分的知识点为后续代数和方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小数与分数是数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
学生会在这部分学习到小数的概念、小数的相互转化、小数运算等内容。
同时,学生还会学习到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化简与比较、分数的运算等内容。
这部分的知识点对于后续的代数和几何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代数与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
在这部分,学生会学习到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的计算等内容。
同时,学生还会学习到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等内容。
这部分的知识点为后续几何和数据分析的学习打开了大门。
几何基础知识包括点、线、面等基本概念,以及图形的性质及应用。
学生在这部分会学习到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相似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圆的性质等内容。
这部分的知识点为后续的几何学习提供了基础。
数据分析与统计是数学中重要的应用部分。
学生会学习到数据的统计、数据的分析、概率的概念及其计算等内容。
这部分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数学思维。
总之,初中数学知识框架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层次与关系,合理地组织和延伸数学学习内容。
掌握这一框架对于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果、拓宽数学思维、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初中数学知识框架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初中数学知识框架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初中数学六册书共29个章节,每个章节难度不同,在中考中占的分数值不同,在学校学习期间学习时间也不相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
(1)有理数,这个章节是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也是初中数学的开篇和基础部分,初中的一些数学基础概念和知识点都在这一章节中体现,这个章节考试一般只有5分左右,但是知识点和概念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非常的重要,比如,绝对值,幂运算,在以后的高中数学学习中扔然会有所涉及,高中不会详细讲解,初中打好基础是关键,学习好这一章节对后面整个数学的分类比较清晰,如果基础知识和基础的概念不到位,学习实数的时候还要重新回顾这一章节的内容,不但时间上不允许,还可能导致学习新知识的掉队。
(2)整式的加减,本章节对基础概念和计算的要求比较高,基础概念一定要搞明白什么是单项式,什么是多项式,什么是同类项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计算的时候要认真仔细,是初中第一次接触较为复杂的计算,为以后的计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以后解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因式分解都需要合并同类项。
(3)一元一次方程,本章节是方程的基础,以后要学习的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最终都要化简成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答,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定要熟练,不然会影响以后方程的学习,如果这章节的内容掌握的很熟练,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只需要掌握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即可(4)图形的认识,几何的基础,考试中一般不会直接体现,但是后面几何中一些角,线段,射线的概念正在本章中体现,这一章节主要是概念的训练,弄清楚各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几何的入门知识,对平行线和三角形问题有相当重要的帮助。
(5)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知识是几何的开端,这一章节教授一些几何的基本性质和几何的证明方法与步骤,是后面证明题书写的模板,也是关系到后面几何证明过程能不能得到满分的关键,要认真学习,一旦本章知识不过关,后面几何证明会出现对而不全,得不到满分。
初一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
(2)平面上任意两点间都有一定距离,它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学习此概念时,注意强调最后的两个字“长度”,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量,有大小,区别于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才是两点的距离.可以说画线段,但不能说画距离。
初一数学重点知识点梳理篇三:正方体(1)对于此类问题一般方法是用纸按图的样子折叠后可以解决,或是在对展开图理解的基础上直接想象.(2)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3)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情况,分析平面展开图的各种情况后再认真确定哪两个面的对面.篇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定义: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等式左右两边相等。
13、解一元一次方程: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仅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针对方程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步骤都是为使方程逐渐向x=a形式转化。
2.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先观察方程的形式和特点,若有分母一般先去分母;若既有分母又有括号,且括号外的项在乘括号内各项后能消去分母,就先去括号。
3.在解类似于“ax+bx=c”的方程时,将方程左边,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为一项即(a+b)x=c。
使方程逐渐转化为ax=b的最简形式体现化归思想。
将ax=b系数化为1时,要准确计算,一弄清求x时,方程两边除以的是a还是b,尤其a为分数时;二要准确判断符号,a、b同号x为正,a、b异号x为负。
1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类型(1)探索规律型问题;(2)数字问题;(3)销售问题(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100%);(4)工程问题(①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②如果一件工作分几个阶段完成,那么各阶段的工作量的和=工作总量);(5)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6)等值变换问题;(7)和,差,倍,分问题;(8)分配问题;(9)比赛积分问题;(10)水流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2.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首先审题找出题中的未知量和所有的已知量,直接设要求的未知量或间接设一关键的未知量为x,然后用含x的式子表示相关的量,找出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作答,即设、列、解、答。
初中数形结合知识点
初中数形结合知识点
初中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轴上的数与点的对应关系: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这种对应关系是数形结合的基础。
通过在数轴上标注数字,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数字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与点的对应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
系中,每一个点都有一个唯一的坐标,这个坐标可以表示出该点在空间中的位置。
这种对应关系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
3. 函数图像与函数表达式的对应关系:函数图像是数形结合的
重要体现。
每一个函数表达式都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函数图像,通过观察函数图像可以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4. 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和四边形等图
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解和掌握。
例如,勾股定理可以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证明,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以通过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
5. 图形运动中的数形结合:图形运动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其中涉及到的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都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进
行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研究图形的旋转性质时,可以通过观察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来理解旋转的性质。
总之,数形结合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通过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数学问题。
初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衔接问题-PPT课件-图文
9.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改进学法,提升思维能力 (1)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 (2)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听课效率.高中课堂内容多,难度大,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以缓解教师授课速度快,课堂容量大,学生接受知识吃力等问题.. (3)在高初中衔接过程中,单凭教师的力量不能解决同学们的所有疑问,这就需要利用同学中的良好资源,开展探讨,互帮互助,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种形式.正如哲学家萧伯纳所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进行交换,每人可以有两种思想.” (4)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5)重视培养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6)数学是关于思维的科学,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数学思维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高一新生其思维习惯正由直觉形象型向抽象经验型过渡,因此,必须重视抓紧培养. 例如,在学习高一教材《函数》时,我们可借助于二次函数. 首先,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由图像观察函数的值域 ①y=x2-2x ②y=x2-2x,x∈[0,+∞) ③y=x2-2x,x∈(-∞,4) ④y=x2-2x,x∈[0,4) ⑤y=x2-2x,x∈[2,4] ⑥y=x2-2x,x∈[-1,0] ⑦y=x2-2x,x∈[a,a+1] ⑧y=(x-a)2-1,x∈[2,4] 这样不仅有助于函数概念和性质的学习,还有助于数形结合,化归转化等重要数学思想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思维方式方面 初中学习更多的是记忆与模仿,而高中学习更重要的是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高中强调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其中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高中数学中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反映得更充分. 例如解决ax2+4x+6>0这样简单的不等式时,首先要讨论a是否为零,如果不为零,还要讨论a是正数还是负数,这需要学生有分类讨论的思想意识(高一新生往往做不好).
初中知识点整理中的知识关联与延伸方法
初中知识点整理中的知识关联与延伸方法在初中学习阶段,面对众多的学科和知识点,学会整理并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以及进行有效的延伸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什么是知识关联。
简单来说,知识关联就是发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数学中,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就有着紧密的关联。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y = kx + b ,当 y = 0 时,就变成了二元一次方程 kx + b = 0 。
通过这种关联,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函数和方程的概念。
再比如,在物理学科中,压强、压力和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P =F/S ,与数学中的反比例函数有着相似之处。
当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例关系。
这种跨学科的知识关联,能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呢?这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多思考、多比较。
比如,当学习新的知识点时,主动去回忆以前学过的与之相关的内容,思考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引导我们进行知识关联,我们要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
另外,建立知识体系也是发现知识关联的重要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者知识框架图,将各个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整理。
比如,在学习历史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将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知识延伸。
知识延伸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探索与之相关的更广泛、更深入的内容。
比如,在学习语文的古诗词时,我们不仅要理解诗词的字面意思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还可以延伸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该作者的其他作品等。
以数学中的勾股定理为例,我们在掌握了基本的勾股定理 a²+ b²= c²之后,可以延伸思考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建筑物的高度、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等。
初中知识点的关联性和衔接性梳理
初中知识点的关联性和衔接性梳理初中阶段是学生知识体系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打下高中学习基础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陆续学习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门学科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和衔接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科的整体理解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初中知识点的关联性和衔接性进行梳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语文知识点的关联性和衔接性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
在初中阶段,学生系统学习了语文的语法、阅读、写作等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和衔接。
首先,语法是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词类、句子成分、语序等语法知识。
这些知识点是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文的基石。
同时,语法知识在阅读和写作环节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理解句子结构和使用正确句法写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
在初中阶段,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不同类型的文本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这些阅读材料涉及到语文中的各种知识点,如词汇、句法、修辞等,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而写作则是学生将所学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写作,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语文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和衔接性体现在语法与阅读、写作之间的紧密联系。
语法作为基础知识点,为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提供了理论基础,而阅读和写作则需要学生运用语法知识点以达到更好的表达和理解。
二、数学知识点的关联性和衔接性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了数学的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多个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和衔接。
首先,代数与几何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分支。
代数主要研究数字、变量和运算符号之间的关系,而几何则研究空间形状和位置关系。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了代数和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定理,这两个分支之间有很多相互渗透的地方。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6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2.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把握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由于数学是一门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正确掌握学过的每一个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在学习某一内容或解某一题时碰到了困难,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与其有关的、以前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好所造成的,因此要经常查缺补漏,找到问题并及时解决之,努力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及时解决一个问题。
只有基础扎实,解决问题才能得心应手,成绩才会提高。
二、初中数学知识重难点分析1.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经常出现在各阶段的考试中,也是考试中的难点,在填空、选择、解答题中均会出现,且知识点多,题型多变。
而且一道解答题一般会在试卷最后两题出现,二次函数的应用和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三角形、四边形综合题难度较大。
如果在这一环节掌握不好,将会直接影响代数的基础,会对考试的分数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2.应用题,在各阶段考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包括方程(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函数应用、解三角形应用、概率与统计应用几种题型。
一般会出现2~3道解答题(30分左右)及2~3道选择、填空题(10分~15分),占考试总分的30%左右。
现在数学考试对数学实际应用的考查会越来越多,数学与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应用题要求学生的理解辨别能力很强,能从问题中读出必要的数学信息,并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也是中学阶段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工具。
3.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
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科学记数法及分式化简等都是初中学习的重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知识,是我们进行数学运算的基础,其中因式分解及理解、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运算的关系、分式的运算是难点。
在考试中一般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但却是解答题完整解答的基础。
初中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点
初中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有理数》①基本定义:有理数就是整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和分数(比如1/2、3/4这样的数)的统称。
简单说,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就是有理数。
②重要程度:有理数在初中数学里是特别基础的概念,基本上后面好多知识都会用到,像解方程、算函数之类的。
③前置知识:要先知道整数的概念,然后对简单的分数运算有点了解。
④应用价值:在生活里,比如算账,商品打个八折,就是按原价的4/5算,这里的4/5就是有理数。
《一元一次方程》①基本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像3x+5 = 14这样的。
②重要程度:这是初中代数里相当重要的一块,是解更复杂方程的基础。
③前置知识:知道有理数的运算,还有基本的等式性质。
④应用价值:比如说去买东西,知道单价和总价,求买的数量,就可能用到一元一次方程。
《三角形的内角和》①基本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的和,是180度。
②重要程度: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基石,在几何证明和计算里到处都用。
③前置知识:知道角的概念,度数的概念。
④应用价值:生活里做个三角形状的架子,就用到这个原理来保证结构稳定。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有理数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基础部分,一元一次方程也在代数体系里,三角形的内角和在几何部分的三角形知识板块里。
②关联知识:有理数和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系,方程里的系数很多都是有理数。
三角形内角和跟三角形的边、角的其他性质相互关联。
③重难点分析:- 对于有理数,难点在于有理数运算中符号的处理。
说实话我以前经常搞混正数和负数乘除时的符号。
- 一元一次方程的重点就是理解怎么去求解,移项变号这地方挺容易错的。
- 三角形内角和简单概念好懂,难的是在复杂的几何图形里找出包含内角和的三角形去证明或者计算。
④考点分析:- 有理数在考试里可能就单独出些运算的题,或者是作为综合题里数值的一部分。
(集合)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点
(集合)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点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点1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表为:x0)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1/a(a1);B.1/a中,aC.0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0时,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定义及表示:奇数:2n-1偶数:2n(n为自然数)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代数定义: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一、圆的定义1、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点组成的图形。
2、在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二、圆的各元素1、半径:圆上一点与圆心的连线段。
2、直径:连接圆上两点有经过圆心的线段。
3、弦:连接圆上两点线段(直径也是弦)。
4、弧:圆上两点之间的曲线部分。
半圆周也是弧。
(1)劣弧:小于半圆周的弧。
(2)优弧:大于半圆周的弧。
5、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半径为角的边。
6、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圆周角的两边是弦。
7、弦心距:圆心到弦的垂线段的长。
三、圆的基本性质1、圆的对称性(1)圆是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圆心。
(3)圆是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2)推论: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初中数学与连续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与连续知识点总结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又有趣的学科,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连续函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与连续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连续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应用。
首先,我们来回顾连续函数的定义。
在数学中,连续函数是指在其定义域内的任意一点上都满足极限的性质。
简而言之,一个函数在某一点连续意味着在这一点的极限与函数值相等。
例如,函数f(x)在点x=a处连续的条件是:lim(x→a) f(x) =f(a)。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研究连续函数的性质。
首先,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仍然保持连续。
也就是说,如果f(x)和g(x)都是在某个区间内的连续函数,那么f(x)+g(x)、f(x)-g(x)、f(x)×g(x)以及f(x)/g(x)(其中g(x) ≠ 0)也都是这个区间内的连续函数。
另外,连续函数的复合函数仍然是连续函数。
例如,如果f(x)是在区间A上的连续函数,g(x)是在区间B上的连续函数,而g(x)的值域包含在区间A上,则复合函数f(g(x))在区间B上也是连续的。
连续函数在数学中有许多应用。
其中之一是在函数的最值问题中。
对于一个在闭区间[a,b]上连续函数f(x),我们可以利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来求得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这一过程涉及到求导和极值的概念,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另一个关键的应用是连续函数在数据插值中的作用。
插值是指利用已知数据点的信息来推算出不在这些点上的数值。
连续函数可以通过已知数据点之间的连接来近似插值。
这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被广泛应用,如天气预报、股票走势预测等。
此外,连续函数还可以用来解决函数方程的问题。
函数方程指的是一个未知函数需要满足的方程条件。
通过利用连续函数的性质以及方程的特定条件,我们可以找到满足方程条件的函数解。
这种方法在数学建模以及物理问题的求解中有广泛的应用。
除了上述应用,连续函数还在微积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微积分是研究变化率和积分的数学学科。
初中数学学习中,哪些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最紧密?
初中数学学习中,哪些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最紧密?初中数学学习中,都有哪些内容与生活应用联系最密切?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有用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不仅是培养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以下例举初中数学学习中与生活应用直接联系最为密切的几个方面:一、代数领域:1.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例如,计算商品打折后的价格、算出当天来回行程、分析数据变化趋势等,都离不开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应用。
2.函数:函数是用来描述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
例如,函数可以用来分析物体的运动轨迹、预测人口增长趋势、算出利息等。
3.统计:统计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新闻报道中的数据分析到个人理财规划,都离不开统计知识的应用。
初中阶段要注意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简单的概率计算。
二、几何领域:1.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很多生活中的物体都包含着各种几何图形,比如房屋的墙壁、桌子的桌面、花瓶的形状等。
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日常的测量、计算和设计。
2.立体图形的性质和计算: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建筑物、包装盒、家具等。
学习立体图形的性质和计算,可以指导我们理解空间结构,进行空间想象和设计。
3.图形的变换:图形变换在设计、建筑、艺术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依靠平移、旋转、对称等变换,可以设计出更加美观、功能丰富的图案。
三、其他:1.数论: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的学科,它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公倍数、公约数、质数等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严谨的思考和判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运用逻辑推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初三数学重要的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重要的知识点归纳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假如两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离,相离分为外离和内含两种。
假如两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切,相切分为外切和内切两种。
假如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交。
2、圆心距两圆圆心的距离叫做两圆的圆心距。
3、圆和圆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那么两圆外离 dR+r两圆外切 d=R+r两圆相交 R-r两圆内切 d=R-r(Rr)两圆内含 dr)4、两圆相切、相交的重要性质假如两圆相切,那么切点肯定在连心线上,它们是轴对称***形,对称轴是两圆的连心线;相交的两个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三角形的内切圆1、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
2、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与正多边形有关的概念1、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
2、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半径。
3、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的中心到正多边形一边的距离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4、中心角正多边形的每一边所对的外接圆的圆心角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正多边形和圆1、正多边形的定义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2、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只要把一个圆分成相等的一些弧,就可以做出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就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
正多边形的对称性1、正多边形的轴对称性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形。
一个正n边形共有n条对称轴,每条对称轴都通过正n边形的中心。
2、正多边形的中心对称性边数为偶数的正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形,它的对称中心是正多边形的中心。
3、正多边形的画法先用量角器或尺规等分圆,再做正多边形。
弧长和扇形面积1、弧长公式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的计算公式为2、扇形面积公式其中n是扇形的圆心角度数,R是扇形的半径,l是扇形的弧长。
初中数学连接方式总结教案
教案:初中数学连接方式总结教学目标:1. 掌握初中数学中常见的连接方式,包括线段连接、两点间连线、三角形连接等。
2. 学会运用连接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线段连接:介绍线段的性质,掌握线段的长度和中点的概念。
2. 两点间连线:介绍两点间连线的概念,掌握两点间连线的性质。
3. 三角形连接:介绍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2. 讲解:讲解线段连接、两点间连线和三角形连接的定义和性质。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供解答和解析。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连接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解答和解析。
5. 总结:总结所学的连接方式,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连接方式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资源:1. 教材和教辅:提供相关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
2. 练习题: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连接方式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的解答和解析,让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
3. 问题解决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计划:1. 第一周:线段连接的性质和应用。
2. 第二周:两点间连线的性质和应用。
3. 第三周:三角形连接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连接方式。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考数学知识点联系
中考数学知识点联系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初中数学基本知识
1. 数与代数
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数轴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工具,它是一条水平直线,原点表示0,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在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变量与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函数解析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如需了解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教师。
初中数学及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知识点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连接密切的知识点1绝对值:⑴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a0)⑵正数的绝对值是他自己,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0,即a0( a0)a(a0)⑶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⑷两个绝对值不等式: | x |a(a0)a x a ; | x | a( a 0)x a 或 x a2 乘法公式:⑴平方差公式:a2b2(a b)(a b)⑵立方差公式:a3b3(a b)( a2ab b2 )⑶立方和公式:a3b3(a b)(a2ab b2 )⑷完整平方公式:(a b) 2a22ab b2,⑸完整立方公式:(a b) 3a33a2 b3ab 2b33分解因式:⑴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类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⑵方法:①提公因式法,②运用公式法,③分组分解法,④十字相乘法。
4一元一次方程:⑴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归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⑶对于方程 ax b 解的议论①当 a 0 时,方程有独一解x b;a②当③当a0 , b 0 时,方程无解a 0 ,b 0时,方程有无数解;此时任一实数都是方程的解。
5二元一次方程组:(1)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2)合适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
6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不等式:①用符不等号( >、≠、 <)连结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许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连接紧密的知识点初中各年级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展开与折叠 3.截一个几何体 4.从不同方向看 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整个初中和高中数学的计算基础,比如说负数比较大小,数的开方) 1.数怎么不够用了 2.数轴 3.绝对值(0)0(0)(0)a a a a a a >⎧⎪==⎨⎪-<⎩4.有理数的加法5.有理数的减法 (加入了负数的减法要变号) 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7.水位的变化 8.有理数的乘法 9.有理数的除法 10.有理数的乘方 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2.计算器的使用第三章字母表示数(为后面解二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甚至方程组和不等式方程组计算打好基础基础)1.字母能表示什么2.代数式3.代数式求值4.合并同类项5.去括号(中学学习计算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去括号变号的规律)6.探索规律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1.线段、射线、直线2.比较线段的长短3.角的度量与表示4.角的比较5.平行6.垂直7.有趣的七巧板8.图案设计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把方程带入解决实际问题中间,这个知识点是学期的考试重点。
初三的解一元二次方程中,需要变换成解二个一元一次方程,所以这章的学习会影响到后面只是的学习) 1.你今年几岁了 2.解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⑴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⑶关于方程ax b =解的讨论 ①当0a ≠时,方程有唯一解b x a =; ②当0a =,0b ≠时,方程无解③当0a =,0b =时,方程有无数解;此时任一实数都是方程的解。
###################################################### 3.日历中的方程 4.我变胖了 5.打折销售 6.“希望工程”义演 7.能追上小明吗 8.教育储蓄 第六章 生活中的数据1.100万有多大2.科学记数法3.扇形统计图4.月球上有水吗5.统计图的选择第七章可能性1.一定摸到红球吗2.转盘游戏3.谁转出的四位数大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运算(这些公式很多都是在整个初中甚至高中都要用到。
是中考的重要考点)1.整式2.整式的加减3.同底数幂的乘法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5.同底数幂的除法6.整式的乘法7.平方差公式################################################# ##############################⑴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8.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222±=±+a b a ab b()22222++=+++++a b c a b c ab ac bc()222################################################# ##############################9.整流器式的除法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为后面章节和初二上期几何证明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提供理论依据)1.台球桌面上的角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证平行)3.平行线的特征(平行后的特征,)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1.认识百万分之一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3.世界新生儿图第四章概率1.游戏公平吗2.摸到红球的概率3.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第五章三角形(考试重点,注意和后面三角形相似的不同点和判断方法)1.认识三角形2.图形的全等3.图案设计4.全等三角形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作三角形7.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8.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1.小车下滑的时间2.变化中的三角形3.温度的变化4.速度的变化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1.轴对称现象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5.镜子改变了什么6.镶边与剪纸################################################# #############################(1)轴对称图形:①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②轴对称图形上关于对称轴对称的两点确定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中心对称图形:①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度,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他的对称中心。
②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的图形中,重要性质)1.探索勾股定理2.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由此判断直角三角形)3.蚂蚁怎样走最近拼图与勾股定理第二章实数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2.平方根(为初三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正负两种情况提供理论依据)3.立方根4.公园有多宽5.用计算器开方6.实数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生活中的平移2.简单的平移作图3.生活中的旋转4.简单的旋转作图5.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6.简单的图案设计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考试重点)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3.菱形4.矩形、正方形5.梯形6.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7.平面图形的密铺8.中心对称图形第五章位置的确定(坐标的引入,为后面一次函数,和初三的反比例函数来确定函数解析式的知识做基础)1.确定位置2.平面直角坐标系 3.变化的鱼##############################################################################(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叫做x 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 轴或纵轴,x 轴与y 轴统称坐标轴,他们的公共原点O 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对称点:设11(,)M x y ,22(,)M x y '是直角坐标系内的两点,①若M 和'M 关于y 轴对称,则有1212x xy y=-⎧⎨=⎩。
②若M 和'M 关于x 轴对称,则有1212x xy y=⎧⎨=-⎩。
③若M 和'M 关于原点对称,则有1212x x y y =-⎧⎨=-⎩。
④若M 和'M 关于直线y x =对称,则有1212x yy x=⎧⎨=⎩。
⑤若M 和'M 关于直线x a =对称,则有12122x a x y y =-⎧⎨=⎩或21122x a x y y =-⎧⎨=⎩。
###################################################### 第六章 一次函数 (考试重点) 1.函数 2.一次函数 3.一次函数的图象4.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5.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y,x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y kx b函数。
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②正比例函数y=k 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当k<0,b<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3象限。
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高中还要学习解二元一次不等式,所以先需要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谁的包裹多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鸡免同笼4.增收节支5.里程碑上的数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1)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2)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1.平均数2.中位数与众数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初次接触不等式方程组,高中要继续学习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关系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第二章相似图形(和前面三角形全等对比学习理解)1.线段的比2.黄金分割3.形状相同的图形4.相似多边形5.相似三角形6.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7.测量旗杆的高度8.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和面积比9.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第三章分解因式(初三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要运用到分解因式的知识)1.分解因式2.提公因式法3.运用公式法###########################################⑴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