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重点
(完整版)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赖茂生)复习重点整理
信息资源管理第1章绪论小题1、信息: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3、依据信息源的层次及其加工和集约程度,信息源可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信息源,四次信息源。
4、依据信息源的内容类别,信息源可分为五类信息源:1. 自然信息源;2. 社会信息源;3. 经济信息源;4. 科技信息源;5. 控制信息源。
5、依据信息源的运动方式,信息源还可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两大类。
6、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 稀缺性3. 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7、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特殊性:1. 共享性2. 时效性3. 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4. 不同一性5. 驾驭性6. 累积性与再生性8、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9、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IRM),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0、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可以确定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1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可相应地划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
简答1、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从其性质来划分,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大类。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第三版)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1信息与信息资源1.1.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本体论层次的信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同时考虑语法,语义,语用的全信息1.1.2信息资源的内涵狭义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集合广义人类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1.1.3信息资源的特征作为经济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是经济资源最基本特征)、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与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比较:共享性、时效性、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驾驭性(信息资源的这一特征意义最为重要)、累积性和再生性1.1.4信息成为资源的背景和条件信息成为资源,既有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也是随意而来的人类认识演变和深化的结果1.2信息资源管理概述1.2.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目标不仅是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预期结果,而且是指导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行动纲领,所以首先确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十分重要总目标信息资源管理要达到最终目的和最根本的行动纲领,也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系统和被管理的客观系统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确保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一致,有条不絮得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分目标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中,子系统的独立和具体的目标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标信息资源利用分目标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任务制定信息资源的开发战略,规划,方针和政策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的责,权,利界限加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管理网络的建设1.2.2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与内容管理层次宏观效果(管理):战略管理,国家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中观效果(管理):各地区各行业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微观效果(管理):各级政府部门,信息机构和企业等基层组织1.2.3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手段技术手段(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信息系统成为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经济手段(调节功能/控制功能/核算功能/监督功能)法律手段行政手段1.3信息资源管理的沿革与发展1.3.1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1.3.2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1.3.3资源管理阶段将信息看作资源,对信息实施资源性管理1.3.4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观点及演进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2.1信息资源类型2.1.1概述方式和载体(口语信息资源,体语信息资源,实物信息资源和文献信息资源)载体划分印刷型信息资源缩微型信息资源声像型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资源加工深度划分零次信息成为文献前的信息存在状态,通常指有关何处或何人正在进行何种研究工作的信息“进行中的研究”一次信息以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或研制成果为依据撰写,制作和发布的信息“原始文件或第一手资料”二次信息信息工作者对一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和压缩之后得到的产物三次信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求,在大量利用有关的一,二次信息和其他三次信息的基础上,对有关信息和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提炼,重组,概括而成的产物。
信息资源管理教程重点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1)信息是反映事物运动状态的和方式,以文本,数值或多媒体等形式存在的数据,事实或见解。
2)信息资源管理采用的技术是信息技术。
3)信息资源的开发,时间,利用,管理的过程也是信息活动的过程。
4)时间出现的概率越大,相应的信息量越小。
5)计算机,1975 年后广泛应用,联机系统,首先在证券公司和银行出现。
6)信息资源管理不是独立学科,根植于三个独立学科。
7)按信息资源的运营机制分为政府,公益,商业信息资源。
8)信息资源管理五阶段论(1)文书管理阶段(2)自动化技术管理阶段(3)信息资源管理阶段(4)竞争情报分析阶段(5)战略情报管理阶段9)信息资源管理四阶段论(1)信息的物理控制阶段(2)自动化技术管理阶段(3)信息资源管理阶段(4)知识管理阶段考虑到政府机构一般不存在商业竞争问题,所以四阶段论更具有普遍性。
共同特点:较好的揭示了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规律性。
10)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信息及其载体。
信息资源管理的定义:信息资源是人类活动各个领域所产生和使用价值的信息集合。
11)载体的性质主要取决于信息的物理特征。
12)信息资源也是可再生资源。
13)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1- 国外学者的认识,不统一2- 我国的认识,更多等同于文献管理3- 整体上的理解,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组织,利用和控制的过程。
14)信息资源管理的性质: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哲学。
15)信息资源管理出现背景,起源和发展过程:信息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安全日益重要,文书记录和文献数量激增,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信息资源管理不仅起源于三个不同的学科,而且它成长和发展于两个不同的社会部门:私营部门的公司企业和公共部门的政府机构。
发展过程:数据库管理,记录管理和文献管理,数据处理管理,三者的融合。
起源:图书情报。
16)数据组织的基本单位是bit 。
17)企业信息支援管理人员包括信息主管,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各部门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局部绪论〔根本概念〕1、信息定义〔判断〕是用于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信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层次3、信息的性质〔选择,判断,案例分析,会用来分析问题〕1)普遍性2)客观性3)动态性4)可识别性5)可传递性6)可处理性〔变换性〕7)可度量性8)可共享性9)依附性10)时效性11)转化性12)可伪性13)无限性14)层次性15〕相对性16〕知识性17〕转移性4、知识定义:P287知识是经过人得思维整理过程的信息、数据、形象、意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5、知识的根本特征P287〔7+3增值性、非遗传性、依附性〕1〕隐含性2〕实体性3〕共享性4〕主观性5〕价值性6〕复杂性7〕变化性8〕增值性9〕非遗传性10〕依附性6、知识的分类〔按载体〕: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7、资源定义:窄派定义:自然资源,即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物质资源。
宽派定义: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
8、资源的分类〔分类准则很多〕从资源在人类社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划分〔1〕物质资源:向人类提供材料〔类比人的体质〕〔2〕能量资源:向人类提供动力〔类比人的体力〕〔3〕信息资源:向人类提供知识和智慧〔类比人的智力〕9、信息资源〔广义,简答〕一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社会文化信息、市场信息等。
二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的集合、信息生产者的集合、信息技术的集合。
10、信息资源的特征(3+6个)〔简答、选择〕P7-111〕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稀缺性3〕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4〕共享性5〕时效性6〕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7〕不同一性8〕驾驭型9〕累积性与再生性11、简述信息资源管理产生背景〔1〕信息经济的崛起〔2〕信息观念的转变〔3〕信息技术的开展〔4〕企业的根本转变12、信息资源管理〔概念P15〕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局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到达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展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
第一单元1.1GB=2的20次方KB=2的30次方B2.在信息资源丰裕度公式中,R1表示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信息资源生产能力,R2表示其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
3.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三个核心因素是技术、人、和组织管理。
4.信息对应的英文单词是information,在中国港台地区该单词常被译为资讯。
5.如果按用途划分,可将知识分为科学知识、技术知识、文化知识。
6.如果按状态划分,可将知识划分为存量知识、流量知识。
7.如果按载体划分,可将知识划分为隐性知识、显性知识。
8.如果从经济学角度划分,可将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9.信息化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国民经济信息化,二是社会经济。
10.中国有关部门以美国学者马克尤里波拉特的体系为基础,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将信息产业分为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
第二单元1.1997年,霍国庆博士发表论文《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与发展》,文中详细的介绍了西方学者对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观点,并将其归纳成:管理哲学说、系统方法说、管理过程说、资源活动说四个类型。
2.1993年,卢泰宏教授在《国家信息政策》一书中强调信息资源管理是管理对象,管理手段以及信息管理方式的集约化。
3.如果按实践领域划分,则信息资源管理主要起源于政府文书管理、企业信息管理、图书情报管理以及民间信息服务等领域。
4.目前,学术界对于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等同关系、从属关系和发展关系。
5.从适用域来看,信息资源管理包括宏观信息资源管理和微观信息资源管理两个层次。
6.如果按技术手段划分,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领域包括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处理管理。
7.1988年,在荷兰召开了国际第一届国际信息资源管理学术会议,有14个国家约100名代表参加。
8.霍顿被称作是“IRM理论的奠基人”,她的理论著作很多,被引用率也很高。
9.ISO的中文全称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EC的中文全称是国际电工委员会。
信息资源管理要点
第一章1,信息的定义:香农认为“使人们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称之为信息”。
2,信息的主要特征:可传输性,可存储性,可加工性,共享性,时滞性。
3,狭义的信息资源:信息及其载体4,广义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及其载体;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的各类硬件和软件;制造上述硬件,软件的关键设施;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利用的各种方法,技术,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政策,法规;从事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存储与利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
5,信息化水平的侧度:信息化指数法P10。
6,信息产业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带头产业,且逐渐成为主导产业。
7,信息产业的结构与分类:P22---23。
8,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航天技术等高技术为手段,通过生产知识密集型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主导经济增长,社会产出和劳动力结构的经济形态。
9,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通过人们的计划,组织,协调等活动,实现对信息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0,面向组织的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信息系统的管理,包括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于维护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等。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标准、规范、法律、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信息产品与服务的管理。
●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11,设置信息主管的意义:◆充分显示了信息管理工作的价值。
◆赋予了信息管理新的内涵。
◆突出了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层次。
◆有助于实施组织管理模式的转变。
◆进一步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进程。
◆改变了信息人才的知识结构。
12,知识产传的定义:指法律赋予知识产品所有人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一种专有的权利。
13,知识产权通常分为两大部分:工业产权和版权。
14,信息政策的制定原则:1)促进发展原则。
2)完整配套原则。
3)国际通行准则。
4)层次针对原则。
5)动态灵活原则。
15,练习题11、试述信息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为人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使信息资源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得以确立并实现信息资源的价值。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整理.doc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社会33(8 题)3. 信息社会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哪些?4. 衡量信息社会的标准是什么?5. 什么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是什么?6. 社会信息化指数法的优劣是什么?/ 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本体论层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
3. 信息社会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哪些?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5. 什么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是什么?信息量每百人每日报纸发行数每万人书籍销售网点数每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每百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信息系数个人消费支出中除去衣食住外杂费所占比例这种方法从影响社会信息化的诸多因素中选出了11 项要素共 4 大类指标,计算出一个日本的曼荼罗(Mandala) 计划(EIS)计划3. 什么是信息资源管理?不同阶段的信息资源管理有什么特点?4. 信息资源管理手段有哪些?(4)共享性(5)时效性(6)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7)不同一性(8)驾驭性(9)累积性、再生性3. 什么是信息资源管理?不同阶段的信息资源管理有什么特点?第三章信息产业53(11 题)3. 为什么说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4. 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5. 波拉特对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研究有什么贡献?6. 信息产业近20 年的发展特点是什么?7. 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差距与优势是什么?8. 信息产业测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1. 什么是内容产业?内容产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7. 我国信息产业的差距:1 信息产业的产值低。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重点整理
信息资源管理第1章绪论小题1、信息: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3、依据信息源的层次及其加工和集约程度,信息源可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信息源,四次信息源。
4、依据信息源的内容类别,信息源可分为五类信息源:1. 自然信息源;2. 社会信息源;3. 经济信息源;4. 科技信息源;5. 控制信息源。
5、依据信息源的运动方式,信息源还可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两大类。
6、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 稀缺性3. 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7、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特殊性:1. 共享性2. 时效性3. 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4. 不同一性5. 驾驭性6. 累积性与再生性8、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9、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IRM),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0、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可以确定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1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可相应地划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
简答1、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从其性质来划分,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大类。
信息资源管理期末总结重点
24、文献的增长规律是指新出版的文献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长的规律
25、文献的老化是指文献随其年龄的增长逐渐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越来越少地被用户利用的过程。老化规律的影响因素:文献增长、学科特点不同、学科发展阶段不同、情报需求与情报环境。规律的作用:指导阅读、文献的组织管理以及文献的剔旧工作
16、管理理论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关系:信息资源管理是以信息资源为对象的管理活动,管理理论和思想的主要发源地在于企业,而企业管理又是信息资源管理源起之一。随着环境的变化,企业管理领域中衍生出了信息资源管理。其背景因素为:a全球经济和市场的影响;b竞争态势的形成;c组织机构扁平化的发展趋势;d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
34、信息组织分类组织法:分类组织法是从信息主题内容的角度组织和揭示信息,其语言基础是分类语言,具体表现形式是分类表。分类法包括:体系分类法(按学科、专业集中信息,提供从学科分类检索信息的途径)、组配分类法(基本思想是整个分类表全由复分表组成,只给出一些基本概念的划分标准,而不给出实际使用的概念子项。可分为分面组配分类法、组配-体系分类法、体系-组配分类法三种)
6、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条件:信息经济的崛起,社会经济的发展转向更多地依靠信息的投入,无形的信息变成了重要的经济资源;信息观念的转变,信息被看作与能源资本劳动力同等重要的经济资源,信息需要管理成为信息活动中的共识;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浓缩了空间和时间,信息系统给组织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处理工具和手段;企业的根本转变。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赖茂生)复习重点整理讲解学习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赖茂生)复习重点整理信息资源管理第1章绪论小题1、信息: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3、依据信息源的层次及其加工和集约程度,信息源可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信息源,四次信息源。
4、依据信息源的内容类别,信息源可分为五类信息源: 1. 自然信息源;2. 社会信息源;3. 经济信息源;4. 科技信息源;5. 控制信息源。
5、依据信息源的运动方式,信息源还可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两大类。
6、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 稀缺性3. 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7、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特殊性:1. 共享性2. 时效性3. 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4. 不同一性5. 驾驭性6. 累积性与再生性8、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9、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IRM),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0、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可以确定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1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可相应地划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
简答1、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从其性质来划分,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大类。
信息资源管理考试重点
信息资源管理考试重点信息资源管理的考试范围1.信息资源的定义狭义的: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并大量积累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社会发展信息等,都是信息资源的重要构成要素。
广义的: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2.信息资源管理定义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等)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经济活动中的利用规律,组织、规划、协调、利用信息资源的活动,根据这些法律分配和控制信息资源。
3.信息和数据、知识和智力的比较数据是客观存在事物的属性值。
信息是具有一定含义的数据。
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总结。
情报是激活的知识。
数据》信息》知识》情报4.信息资源的类型1.记录型信息资源。
2.物理信息资源。
3.智能信息资源。
4.零序信息资源(指人们通过各种渠道口头传递的信息的新概念,对应于记录的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
)5.信息资源的特点1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
2稀缺性,最基本特征。
3.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6.信息的性质:共享性。
时效性。
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
不同一性。
驾驭性。
7.信息资源管理阶段分为三个阶段:传统管理阶段、信息管理阶段和信息资源管理阶段。
8.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宏观、中观和微观。
9.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手段:技术、经济、法律、行政。
方法:技术手段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信息加工法。
经济手段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的利益诱导作用,促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从经济利益上关心自己的活动。
法律手段运用法律手段处理经济关系,经济矛盾,解决纠纷等。
行政手段凭借国家政权的权威,采取命令,指示等形式来直接控制管理信息资源及其相关活动。
10.信息资源配置的定义:在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条件下,对信息产业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安排。
11.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类型:市场配置机制、政府配置机制和产权配置机制。
信息资源管理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信息需要:就是指人们在从事各项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为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产生的对信息的不足感和求足感。
2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个体信息传递的复向过程3信息环境:影响人类信息活动的所有因素称为信息环境。
4信息产业:信息产业就是从事信息技术设备制造及信息产品生产开发与流通服务的新兴产业群体。
5内容分析法:是对信息交流媒体的内容进行系统、客观、定量分析的一种专门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从公开的信息资料中萃取隐蔽的信息。
1超文本: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
2系统: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个元素有机集合而成的,能够执行特定功能的综合体。
3知识: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类发现、发明与创造的成果。
4语用信息:语用信息是指认识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相对于某种目的所具有的效用。
对用户服务有意义。
但也最难测量。
5信息分析:信息分析是指以社会用户的特定需求为依托,以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为手段,通过对社会信息的收集、整理、鉴别、评价、分析、综合等系列化的加工过程,形成新的、增值的信息产品,最终为不同层次的科学决策服务的一项具有科研性质的智能活动。
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就是指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的总称。
2信息市场:是面向社会信息需求,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内容,运用信息劳动价值规律进行交易的场所,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多形态的市场体系。
3信息服务:广义的信息服务泛指以产品或劳务形式向用户提供和传播信息的各种信息劳动,即信息服务产业范围内的所有活动,包括信息产品的生产开发、报道分配、传播流通以及信息技术服务和信息提供服务等行业。
狭义的信息服务是指专职信息服务机构针对用户的信息需要,及时地将开发加工好的信息产品以用户方便的形式准确传递给特定用户的活动,亦称信息提供服务。
4信息整序:狭义的信息整序主要是指专业信息管理部门在一次整序的基础上进行的二、三次整序活动。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绪论1、IRM的发展历程三阶段说与四阶段说三阶段说中山大学卢泰宏教授认为,IRM经历了传统管理时期、技术管理时期、资源管理时期。
安徽大学的谢阳群博士认为,IRM 经历了文献管理阶段、数据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
武汉大学马费成教授依据IRM 历史沿革划分为传统管理、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三个中国科学院的霍国庆博士提出IRM 的萌芽阶段, IRM 形成阶段和IRM 的发展三个阶段。
四阶段说美国的信息资源管理专家马钱德和克雷斯莱以及中国南开大学的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四阶段说。
马钱德和克雷斯莱--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90年代,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大约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末期—20世纪50年代末期):信息的物理控制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信息资源管理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南开大学的钟守真等认为信息资源管理历史演变经历了传统管理阶段、系统管理阶段和资源管理阶段,目前正步入知识管理阶段。
2、IRM的概念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
3、IRM的分类信息资源的类型可以根据多种标准来划分。
以开发程度为依据,信息资源可划分为潜在的信息资源与现实的信息资源两大类型。
潜在的信息资源是指个人在认知和创造事物的过程中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资源。
一方面它可能会随着个人大脑的忘却过程而消失,另一方面又无法为他人直接利用,因此它是一种有限再生的信息资源。
这种信息资源必须通过交流和表述,使其具有一定的公用性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现实的信息资源是指潜在的信息资源在经过个人表述和与他人进行交流之后,能够为他人所利用的信息资源。
最主要的特征是它具有社会性、公益性和公用性,通过特定的符号表述和传递,可以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广泛地、连续往返地为社会公众所利用。
信息资源管理要点
信息概念的三个要点:1、一个独立的科学概念。
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是,而是一个与物质和能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2、不仅关心主体感知或者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本身(其外在方式),而且关心这种状态、方式的逻辑含义及其运用。
一定要分清信息概念的层次,不能笼统视之。
3、有为主体消除或减少某种不确定性的作用知识定义: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意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提出OECD的知识分类方法:知识对经济的作用:1、知识和人力资本是新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核心内容。
2、生产过程中的知识产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资源: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能够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达到一定量的客观存在形态。
信息资源:狭义定义:狭义信息资源视之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广义定义:广义信息资源一般有三部分构成:一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二是为了某种目的而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的集合;三是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集合。
信息资源的经济学特征:需求性、稀缺性、可选择性信息资源的独有特征:共享性、不可分性、不同一性、驾驭性(不论是物质资源还是能源资源,其开发和利用都依赖于信息资源的支持)、动态性信息化:人们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增长以至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信息化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①信息化是继工业化之后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②信息化把工业化形成的社会生产力推向更高阶段;③信息能力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标志。
信息化的不同发展模式:2、信息化科技发展模式:高科技园区模式+跨国公司开发创新模式+国家保护制度模式+开放-竞争模式+军事高科技模式+欧盟协作发展模式+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信息产业:是指从事信息资源的研究、开发、应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产品生产、提供信息服务的行业,是一个行业多、领域宽、涉及面广的不断发展壮大的现代产业群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信息交流:又称信息传播,是指通过特定的符号系统,利用一定的信息通道,使信息跨越空间和时间实现的信息发送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传输和交换行为。
也是一个双向、非对称循环的过程。
2人机共生律:用机器广泛的适应范围弥补人的不足,用人的智慧来补偿机器智能的缺陷。
3信息资源:广义上,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狭义上,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用用信息的集合。
4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信息资源涵盖了软件、数据和信息、用户、演示程序以及相关硬件设备,环境,人员,资金等要素,而狭义的网络信息资源则指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再现出来的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
5网络信息安全是指组成网络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受到妥善保护,系统中的信息资源不因自然和人为因素遭到破坏、更改或泄漏,网络信息系统能连续正常运行。
6信息化是向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社会—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它反映了由可触摸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难以捉摸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性改变。
7准时生产系统JIT(Just In Time)是由日本制造商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生产出由恰当的零部件、产成品,把生产中出现的存储和等待时间及残次品等均祝为一种浪费。
8知识产权是公民或法人对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积累的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权利,也可称为智力成果权。
知识产权存在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知识产权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的理解包括一切人类智力创作的成果。
狭义的知识产权指的是文学产权和工业产权。
文学产权包括著作、期刊、绘画、雕塑、摄影、电影、唱片、电视广播等。
9工业产权是指人们在工业领域通过脑力劳动所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一种专有权主要包括:1.创造成果权:如专利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2.识别性标记权,如商品权、产地标记权等。
10数据挖掘也是一种常用于知识获取的工具。
数据挖掘:也是称为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DD,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出可信、新颖、有效并能被人理解的模式的高级处理过程。
11辅人律:在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技术能够帮助人类克服困难,不断地获取更多的自由和解放。
12拟人律: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技术能够帮助人类克服困难,不断地获得更多的自由与解放。
13企业信息化:就是通过利用最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使生产的组织、管理和控制实现自动化。
14产业信息化:是指以信息技术改造原产业,使其成为生产自动化、机器智能化和办公自动化的信息产业,以及构造以信息带动其他因素流动的产业关系。
15社会信息化:就是通过早国民经济和社会体系内,系统全面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推动经济运行规则、社会组织形式和人民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转折的过程。
二、选择填空1、通信系统有六部分组成:信源、编码器、信道、噪声源、译码器、信宿2、与四种信息器官对应,信息技术包括分别用于辅助这四类信息器官的“信息技术四基元”即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
对应感觉器官、思维器官、神经器官、效应器官。
3、信息技术的技术特性: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化;智能化;个人化4、企业的管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作业层、管理控制层和战略决策层5、信息技术发展主要三个基本科学技术规律的影响和制约:辅人律;拟人律;人机共生律6、食物信息源具有其他信息源所不具备的有点:1直观性。
事物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提供直观、生动全面、形象的信息2客观性。
实物信息源是客观存在着的实物,信息可以直达信宿3综合性。
一件实物可承载多种信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考察提取信息4实用性。
实物是现实的物品5零散性。
实物信息源的时空分布十分广泛、散落,很难进行收集、加工。
7、1)电子信息源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数据库、网络等2广播作为信息源的优点是:及时性;不受空间的限制;雅俗共赏3广播作为信息源也有缺点:广播节目都有一个整体的规则,具体每一个时间段播放不同的节目,听众没办法自由选择;广播是实时进行的,中间不会有大的停顿,听众只能追随播报内容,难以停下来思考,从而影响听众接收信息的质量4电视作为电子信息源具有下列的特点:视听兼备;兼容性强;感染力强;现场纪实性强;收视随意性8、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认识,包括:来源的真实性;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形式的特殊性;不可否认性;秘密性;有效性。
9、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征:高知识含量;技术多样性;市场竞争性;信息竞争;技术竞争;10、企业信息化的内涵:1第一层是办公自动化、信息化2第二层是成产过程信息化3第三层是数据处理的信息化4第四层是管理和办公的信息化5第五层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6第六层是企业信息化从内部扩延到外部的过程11、电子政务的分类,主要包括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2C)。
12、我国《著作权法》第21条规定,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对其作品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50年;13、专利权期限、终止及无效。
专利权的期限指专利权从生效到失效的合法期限,我国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为10年,均自由申请日起计算。
14、将“知识”归纳为四种类型:“知道是什么”即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这类知识通常近似地称为信息;“知道为什么”即记载自然和社会的原理与规律方面的理论,通常是由专门科研机构创造的;“知道怎样做”指某类工作的实际技巧和经验;和“知道是谁”或人力知识,指知道所有需要的知识,这类知识更具隐蔽性增加了“知识适用的场合”和“知识适用的时机”两类15数据挖掘所能发现的知识有如下几种:广义型知识—反映同类事物共同性质的知识;特征型知识—反映事物各方面的特征知识;差异型知识—反映不同事物之间属性差别的知识;关联型知识—反映事物之间依赖或关联的知识;预测型知识—根据历史的和当前的数据推测未来数据;偏离型知识—揭示事物偏离常规异常现象。
三、简答1、耗散机构,形成并维持系统的耗散机构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系统必须是个开放的系统,只有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够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并维持下去2系统必须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根据非平衡是有序之源的原理,系统只有远离平衡状态才可能形成有序结构3系统各要素之间必须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4涨落导致有序,当系统处于部稳定的临界状态,涨落不但不会才、衰减,反而放大成巨涨落,从而使系统从不稳定状态跃迁到一个有序状态2、梅奥的人际关系论其内容要点可归纳如下:1包括工人在内的所有企业成员都是“社会人”影响他们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了物质以外,还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如情感、安全感、归属感、受人尊敬等等2士气和精神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正式组织中实际上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4企业应采用新的领导方法3、信息交流过程中涉及的因素主要有:信息传递者、信息接收者、信息渠道、噪音和反馈1)信息传递者在信息交流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交流活动始于信息传递者,另一方面是由雨信息交流的内容也取决于传递者,所以传递者对信息交流的范围及形式都具有控制权利2信息接收者,即是在信息交流活动中接受信息的一方3信息渠道是指信息交流的通道4噪音是指妨碍人们准确接收、理解他人所传递的信息的因素5反馈是指信息接收者在对接收到的信息的理解的基础上的反映,并将这种反应传递给信息传递者,正是通过信息的反馈,才能够保证信息交流的有效进行。
4、信息技术划分为基础技术、支撑技术、主体技术和应用技术等四个基本的层次1)基础技术层次主要是指新材料和新能量技术2支撑技术层次主要是指机械技术、电子与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和生物技术等3主题层次主要是指信息技术的四基元,其中通倍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感测技术和控制技术则是核心部分与外界联系的接口4应用技术层次是针对各种实用目的由信息技术四基元衍生出来的具体技术群。
5、辅人律与拟人律的区别:辅人律与拟人律是技术发展的两条基本规律,辅人律规定了技术的功能和本质,拟人律则揭示了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路线;辅人是目的,拟人是手段,即通过拟人的手段达到辅人的目的6、作业层信息系统、管理曾信息系统和战略层信息系统,不同层面的特点1)作业层信息系统是指支持、帮助,甚至取代企业基层业务人员工作的信息系统2管理层信息系统主要是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和控制提供支持的信息系统3战略层信息系统主要是为高层管理者战略决策提供信息和决策支持的信息系统。
7、按信息的加工程度,信息源可以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信息源和四次信息源。
一次信息源是最根本的信息源,所有的物质都是信息的发生源,也是一次信息源,信息资源产生者的主要任务就是从一次信息源中提取信息,形成知识;二次信息源也称为感知信息源,它是人的大脑中所存储的潜在的信息资源,其开发利用的最终结果就形成三次信息源。
三次信息源又称为再生信息源,主要包括口语信息源、文献信息源、体语信息源、实物信息源四大类型;四次信息源也称为集约型信息源,是文献信息源和实物信息源的集约化,如图书馆、档案馆、数据库、博物馆等,它们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信息源。
8、根据信息的载体形式,信息源可以分为个人信息源、印刷型信息源、微缩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信息源等1个人信息源包括上述的感知信息源和口头信息源2印刷型信息源主要是指纸质文献3微缩型信息源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4电子信息源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起来的5实物信息源主要提供实物信息。
9、调查方法根据其实施的具体过程可以分为问卷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问卷设计2选取样本3实施调查4结果统计。
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调查问卷要力求简明,要让被调查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思考问题上,而不是把时间消耗在理解复杂的调查问卷上,以便于回答;二是问题要具有针对性,调查活动的组织者要紧紧围绕调查目的,提出的问题要针对实际的信息需求;三是提问要集中并有层次,调查问题要集中,不能过分分散,按等级展开的内容,逐个选择合适的提问,先总和后局部,同类问题中,先简单后复杂,这样由浅入深,有层次的展开;四是问题的数量要适当,问题数目过多会导致被调查者分散注意力,难以认真的回答每一个问题,问题过多时,组织者应该认真分析,抓住重点;五是不应该介入组织者的观点,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从被调查者身上获得信息,而不是让他们确认组织者的观点,因此不应在调查问卷中介入组织者的观点或出现诱导性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