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解表剂
常用方剂—解表剂
![常用方剂—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27f6611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8.png)
常⽤⽅剂—解表剂A+医学百科 >> 解表剂解表剂(prescriptions for relieving Exterior Disorder),以⾟散轻扬的解表药为主组成的⽅剂的统称。
有发汗解肌、疏散表邪及解表透疹、解表消疮、宣肺通窍、疏风明⽬等作⽤。
主治各种表证以及表邪外束,⿇疹不透;疮疡初起,兼有表证;风热上攻,⽬⾚翳障等证。
⽬录1 分类和适应证2 使⽤注意事项3 常⽤解表剂4 参看分类和适应证根据表邪性质、传变及患者体质的不同和解表剂兼有的不同治疗作⽤,可分为⾟温解表剂、⾟凉解表剂、解表祛暑剂、解表润燥剂、和解少阳剂、表⾥双解剂、扶正解表剂、解表透疹剂、解表消疮剂、宣肺通窍剂、疏风明⽬剂11类。
主治风寒表证、风热表证、暑湿表证、外感燥证、少阳证、表⾥同病、虚⼈外感及表邪外束、⿇疹透发不畅、疹⾊紫暗、疮疡初起,并伴有恶寒、发热、⿐塞等表证,⿐渊和风热上攻,⽬⾚肿痛,翳膜障睛,落泪羞明等症。
使⽤注意事项使⽤解表剂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恰当掌握⽤量。
服药后宜避风寒或加⾐加被保暖助汗,以全⾝微汗出为佳,切不可⼤汗淋漓,以防耗伤⽓阴,甚则出现伤阴亡阳的危重证候。
服⽤解表剂时,饮⾷宜清淡素⾷为主。
⽤治疮疡初起、⿇疹不透时,忌⾷鱼、虾、蟹等腥膻发物。
解表药物⾟散质轻,不宜久煎。
常⽤解表剂⽅名来源组成功效主治⿇黄汤《伤寒论》⿇黄桂枝杏仁⽢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疼⾝痛,⽆汗⽽喘,苔薄⽩,脉浮紧的表实证桂枝汤《伤寒论》桂枝芍药⽣姜⽢草⼤枣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鸣⼲呕,苔⽩不渴,脉浮缓的表虚证;营卫不和,妊娠恶阻;⼩⼉暑温后期,营卫不和,风寒型瘾疹⿇黄桂枝各半汤《伤寒论》桂枝⽩芍⽣姜⼤枣⽢草⿇黄杏仁散风祛寒,调和营卫太阳病,外感风寒,多⽇不解,症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荨⿇疹表寒⽆汗者葛根汤《伤寒论》葛根⿇黄桂枝芍药⽢草⽣姜⼤枣发汗解肌外感风寒,项背强痛;太阳病,⾓⼸反张,发为刚痉;颈部扭伤兼有风寒乘袭者⽠蒌桂枝汤《⾦匮要略》⽠蒌根桂枝芍药⽢草⽣姜⼤枣调和营卫,柔润筋脉柔痉,感受风湿,⾝热汗出,颈项强急荆防败毒散《摄⽣众妙⽅》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防风荆芥桔梗川芎⽢草发汗解表,消疮⽌痛风寒感冒,寒重热轻,⽿内胀痛;疮疡初起,兼风寒表证;风寒型瘾疹;⾓膜炎见寒重热轻者⾹苏散《和剂局⽅》⾹附紫苏茎叶陈疏散风寒,理⽓外感风寒,内有⽓滞,发热⽪⽢草和中憎寒,头痛胸闷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羌活防风苍术细⾟川芎⽩芷⽣地黄黄芩⽢草发汗祛湿,兼清⾥热外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肌表⽆汗,肢体痛楚,头痛项强葱豉汤《肘后⽅》葱⽩⾖豉通阳发汗,⾟温开肺外感轻症,恶寒发热⽆汗,头痛⿐塞;风寒闭肺,⼩⼉喘嗽三拗汤《和剂局⽅》⿇黄杏仁⽢草疏散风邪,宣肺⽌咳感冒风邪,⿐塞声重,咳嗽痰多,胸闷⽓短⾦沸草散《南阳活⼈书》⾦沸草前胡荆芥细⾟半夏茯苓⽢草⽣姜⼤枣解表散寒,降⽓化痰感冒风寒,头痛⿐塞,咳嗽痰多⽓急华盖散《和剂局⽅》⿇黄杏仁⽢草桑⽩⽪紫苏⼦⾚茯苓陈⽪⾟温开肺,⽌咳平喘肺感风寒,咳嗽上⽓,痰⽓不利,风寒闭肺,⼩⼉肺炎咳嗽六味汤《喉科秘旨》桔梗⽢草薄荷荆芥防风僵蚕⾟温解表,疏风散寒,宣肺利咽风寒喉痹,咽喉淡红不肿,吞咽不顺,恶寒发热,⿐流清涕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羌活独活川芎蔓荆⼦⽢草防风藁本祛风胜湿外感风湿,肩脊强痛,头痛⾝重;风寒湿痹,关节疼痛;伤后风湿邪客,局部肿痛参看解表药中药学/解表药应⽤注意事项中药学/解表药出⾃A+医学百科 “解表剂”条⽬http://www.a-/w/%E8%A7%A3%E8%A1%A8%E5%89%82转载请保留此链接关于“解表剂”的留⾔:订阅讨论RSS⽬前暂⽆留⾔添加留⾔2个分类: 中医 | 中药。
方剂之【解表剂】
![方剂之【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71d4954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b.png)
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君药】方中麻黄辛温,主入肺经,为发汗之峻剂,即开腠理、透毛窍,发汗以祛在表之风寒;又开宣肺气,宣散肺经风寒而平喘,为君药【特殊记忆】桂枝与芍药用量比是1:1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组成】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君药】方中桂枝辛温,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寒,为君药【特殊记忆】1.用法:①微火煮取②药后啜粥③温覆微汗④中病即止⑤药后忌口(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2.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香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或浮紧【君药】方中羌活辛苦性温,气味雄烈,入太阳经,功擅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故为君药【特殊记忆】1.黄芩与生地的配伍意义: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助热伤津,亦为佐药2.体现了“分经论治”的配伍特点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组成】麻黄、白芍、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君药】方以辛温之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解表,且麻黄兼能开宣肺气以解喘咳之证,桂枝化气行水以利内饮之化,所以二者相须为君【方解】君——方以辛温之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解表,且麻黄兼能开宣肺气以解喘咳之证,桂枝化气行水以利内饮之化。
中医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中医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b30f025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b.png)
荆芥
总结词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详细描述
荆芥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其主要功效为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常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 等症。荆芥具有较好的透疹作用,可用于治疗麻疹初起、疹出不畅等症。
防风
总结词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详细描述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
总结词
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宣肺止咳
解表剂具有宣肺止咳的作用,能够缓解咳嗽、气喘等 症状。
清热解毒
解表剂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缓解热毒所致的疮 痈肿毒等症状。
02
解表剂的常用药物
麻黄
总结词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详细描述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其主要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常用于风寒 感冒、咳嗽气喘等症。麻黄发汗力强,宜用于风寒表实症,阴虚阳亢、肺燥阴伤者不宜使用。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目录
• 解表剂的基本概念 • 解表剂的常用药物 • 解表剂的常见方剂 • 解表剂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01
解表剂的基本概念
解表剂的定义
解表剂是指具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 作用的方剂,常用于治疗外感表证, 如感冒、咳嗽等。
解表剂多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如麻黄、 桂枝、紫苏叶、荆芥等,具有发散解 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等作用。
表寒证
对于表寒证,如恶寒、无汗、苔白等症状,解表 剂可发挥其发汗解表的作用。
使用解表剂的注意事项
配伍得当
解表剂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需注意配伍得当,避免产生不良 反应。
禁忌症慎用
对于解表剂的禁忌症,如高热、 口渴、舌红等症状,需慎用或禁 用。
01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2118edc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1c.png)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一、解表剂的概述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的一类中药方剂。
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
解表剂一般选用性温、性凉而辛辣、微苦的中草药,能够促进人体的散发汗液,从而达到解表清凉的效果。
另外,解表剂还可以帮助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于预防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常用的解表剂1. 防风通圣防风通圣是一种很常见的解表剂。
它由当归、白芍、葛根、防风、桂枝、干姜、大枣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防风通圣的使用方法是将药材煎汤,一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50-200毫升。
2. 感冒清热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是一种常见的解表剂,它是由黄芩、连翘、板蓝根、荆芥、甘草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感冒清热颗粒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将药材倒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冲泡,每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袋。
3. 五福宁胶囊五福宁胶囊是一种成熟的中成药,它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石斛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的功效。
五福宁胶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一日3次,每次3粒。
三、解表剂的禁忌症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使用解表剂,特别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解表剂存在禁忌症。
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见的禁忌症:•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某些解表剂;•患有萎缩性鼻炎、慢性鼻炎等疾病的人需要谨慎使用;•患有胃病、肝病、肾病等身体虚弱状态的人需要谨慎使用;•儿童和老人需要根据年龄适当减量。
四、解表剂的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治疗作用。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前,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规定用量;•对于个体过敏和已知过敏的人应慎用解表剂;•使用解表剂时需要避免某些食物和药品,防止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停用解表剂。
五、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类中药方剂,它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等功效,能够有效地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
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
![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02f2d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8.png)
银翘散类方剂
组成
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 子
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症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 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等属温病初起者
桑菊饮类方剂
组成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 梗、甘草、苇根
03
调和营卫
部分解表剂还具有调和营卫的作 用,可用于治疗营卫不和所致的 病症,如自汗、盗汗等。
04
02
解表剂药理作用及机制
药理作用
发汗作用
解表剂通过刺激汗腺分泌,促进汗液排出, 达到发散表邪的目的。
抗炎作用
解表剂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解热作用
解表剂可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抗病毒作用
部分解表剂具有抗病毒活性,可抑制病毒复 制。
带下病
02
03
产后风
部分解表剂具有祛湿止带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带下病等湿热带下 症状。
解表剂可祛风散寒,对于产后风 等产后外感风寒症状有较好的治 疗效果。
06
解表剂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类型及表现
过敏反应
胃肠道反应
皮肤红斑、瘙痒、荨麻疹、呼吸急促等。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肝肾损伤
其他反应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解表剂,避免不必要的 用药。
解表剂多为短期用药,不宜长期使用,以免 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应谨 慎选择解表剂,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在使用解表剂的同时,应注意休息、保暖、 多饮水等辅助治疗措施,促进病情恢复。
中药方剂解表剂
![中药方剂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b708fdd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4.png)
中药方剂解表剂1.升麻葛根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升麻芍药甘草葛根【功用】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起。
疹发不出,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
加减变化麻疹其邪属热,初起治宜透邪外出为主,清热解毒为辅,本方清疏之力皆不强,临证时可选加薄荷、荆芥、蝉蜕、牛蒡子、银花等,以增强透疹清热之功。
若因风寒袭表不能透发,兼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苔薄白等症,宜加防风、荆芥、柽柳以发表透疹;麻疹未透,色深红者,宜加紫草、丹皮、大青叶以凉血解毒。
本方除用于麻疹治疗外,亦治带状疱疹、单纯性疱疹、水痘、腹泻、急还能滋阴;若见谵语,则其力不逮,故又加入石膏。
可知程氏方重在清里,陶氏方重在解肌,是两方同中之异。
性细菌性痢疾等病属邪郁肌表,肺胃有热者。
使用注意若麻疹已透,或疹毒内陷而见气急而粗,喘息抬肩,鼻翼煽动者,则当禁用。
2.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组成】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加减变化若无汗而恶寒甚者,可去黄芩,加麻黄增强发散表寒之力,值夏秋可以苏叶代之;热邪伤津而见口渴者,宜加天花粉、知母以清热生津;恶寒不明显而里热较甚,发热重,烦躁,舌质偏红,宜加银花、连翘,并重用石膏以加强清热之功。
本方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牙龈炎、急性结膜炎等属外感风寒,邪郁化热者。
使用注意若太阳表邪未入里者,不宜用本方,恐其引邪人里;若里热而见阳明腑实证(大便秘结不通)者,亦不宜用。
【附方】柴葛解肌汤(《医学心悟》)柴胡葛根黄芩赤芍甘草知母生地丹皮贝母心烦加淡竹叶;谵语加石膏。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热,里热亦盛证。
不恶寒而口渴,舌苔黄,脉浮散。
此方比陶氏柴葛解肌汤少羌、芷、桔,是因不恶寒无需多用升散发表之品,且羌、芷皆辛温香燥,见症已有口渴,故减去;再者,虽去石膏,但配人知、贝、丹、地,不仅清热,还能滋阴;若见谵语,则其力不逮,故又加入石膏。
中医(专长)-方剂学-解表剂
![中医(专长)-方剂学-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06e9a701a417866fb94a8e3c.png)
第二单元解表剂(一)概述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属“八法”中的“汗法”。
解表剂是为六淫外邪侵袭人体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而设。
此时邪未深入,病势轻浅,可用辛散轻宣的药物使外邪从肌表而出。
如果失时不治,或治不如法,病邪不从外解,必转深入,变生他证。
本类方剂主要用治表证,故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或有汗、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2.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由于表证有寒热之异,患者体质有强弱之别,故应酌情选用不同类型的解表剂。
若兼见气、血、阴、阳等不足者,还须结合补益法使用,以扶正祛邪。
(2)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组方,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3)在服法上一般宜温服,服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热粥,以助汗出;服解表剂的取汗程度以遍身持续微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则耗气伤津。
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
(4)服解表剂应注意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5)表邪未尽,而见里证者,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当表里双解。
若外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二)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伤寒论》【组成】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个甘草炙,一两【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配伍意义】本证由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腠理闭塞,经脉不通,肺气失宣所致。
治宜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中麻黄为君,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为臣,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发汗解表,又可畅行营阴以解诸痛。
杏仁为佐,降利肺气,与麻黄配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止咳平喘之功。
甘草为佐使,既可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以防麻、桂发汗太过而耗伤正气。
中医方剂学PPT 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PPT 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39db844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d.png)
结合其他疗法
进一步研究解表剂的药理作用机制,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探索解表剂与其他中医疗法的结合应 用,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开发新型解表剂
针对现代医学对于感冒、流感等疾病 的治疗需求,开发新型、高效、安全 的解表剂。
05
解表剂的注意事项
使用解表剂的禁忌人群
儿童
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年人不同, 解表剂的使用需要根据年龄和体 重进行调整,应在医生指导下使 用。
桂枝汤
总结词
辛温解表,解肌发表
详细描述
桂枝汤是中医方剂学中的另一经典解表剂,由桂枝、 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该方剂具有辛 温解表、解肌发表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所 致的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等症状。桂枝汤 中的桂枝能够发散风寒,温通经脉;芍药能够养血调 经,平肝止痛;生姜能够发表散寒,止呕降逆;大枣 能够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甘草能够调和药性,益气 和中。
身体虚弱者
身体虚弱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 ,应谨慎使用解表剂,必要时应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1
孕妇
解表剂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胎儿 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应避免 使用。
02
03
老年人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较弱,对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应 谨慎使用解表剂。
04
解表剂的用法用量
01
根据病情和年龄
解表剂的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 的病情和年龄进行调整,遵循 医生的建议。
解表剂的临床应用
01
02
03
感冒治疗
解表剂常用于感冒初期, 能够缓解发热、头痛、咳 嗽等症状,缩短病程。
鼻炎治疗
对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 炎等,解表剂能够改善鼻 塞、流涕等症状,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方剂:第一章解表剂
![方剂:第一章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660285f9aef8941ea76e0501.png)
第一章解表剂概述一、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属于“八法”中的“汗”法。
二、立法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其轻而扬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肌表犹如人身之藩篱,是抵御外邪之第一道屏障,所以外感六淫伤人,一般首先侵犯肌表,出现表证。
此时邪气轻浅,当适时而治之,如果失时不治,或治不如法,病邪不能及时外解,必转面深入,变生他证。
是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因此,汗法居“八法”之冠,是寓有深意的。
三、作用:发汗、解肌、透疹。
四、适应范围:解表剂适用于外感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而引起的表证,因其能开泄腠理,宣畅肺气,通调气血,透达营卫,故又可用于治疗疮疡初起、痹证初起、水肿病初起、麻疹初起透发不畅等见有表证者。
外感表证以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身疼,咳嗽,舌苔薄,脉浮为主要表现特征。
五、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剂:外感六淫有寒热之别,人体有虚实之异,故解表剂可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
1.辛温解表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表寒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口不渴,无汗,或汗出仍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常用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苏叶等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香薷散等。
2.辛凉解表剂主治外感风热所致的表热证。
症见发热、有汗、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舌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等。
常用辛凉解表药为主组成方剂,如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等。
代表方剂如桑菊饮、银翘散、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等。
3.扶正解表剂适用于体质素虚,又感外邪而致的表证。
此时艰苦要解表,又要虑其阴阳气血之不足,汗源不充,虽用解表剂,但正虚无力驱邪外出,也是服药无效的原因之一。
所以虚人而有表证,当扶正解表。
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
![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6c92b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0f.png)
-
20
6、寒闭失音
赵守真医案:汪某以养鸭为业,某晚归时,感觉不适,饮 冷茶一大钟,午夜恶寒发热,咳嗽声嘶,既而语言失音。 曾煎服姜汤冲杉木炭末数钟,声亦不扬。晨间,其父伴来 就诊,代述失音原委。因知寒袭肺金,闭塞空窍,故咳嗽 声哑。按脉浮紧,舌上无苔,身疼无汗,乃太阳表实证。 其声暗者,非金破不鸣,是金实不鸣也。由于贼风外袭, 玄府阻闭,饮冷固邪,痰滞清道,治节失职之所致。治宜 开毛窍宣肺气,不必治其暗。表邪解,肺气和,声自扬也。 疏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杏仁各6克,甘草3克。
按:此例患者受严冬风雪之寒气侵袭,致肺失宣降、寒凝气滞、耳窍不 通而致耳聋,故用麻黄汤发散风寒。风寒祛、耳窍通,耳聋自愈。
-
22
8、胸痹
刘某,男,56岁,1980年12月诊。胸闷,气短,胸痛彻背, 动则尢甚,时常发作一年余。近月余发作频繁。刻诊:气 短声低,气急而咳,痰少色白,畏寒怯冷,面色白光 白, 四肢欠温,舌暗苔白,脉细数无力。西医诊断为冠心病、 心绞痛。此乃胸中阳气不振,不能贯通心脉,则胸闷胸痛; 不能达于四末则四肢欠温;不能温分血肉则畏寒怯冷,时 时恶风。宜麻黄汤主之:炙麻黄6g,桂枝15g,杏仁6g, 炙甘草30g,薤白6g,附子30g(另包先煎)。服药3剂, 诸症消失。
温
解
以辛温解表药为主,常配:
表
1、活血通脉药(桂枝、川芎)
剂
2、宣降肺气药(杏仁、桔梗)
-
3
麻黄汤《伤寒论》
学习 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
麻黄汤的典型性意义 基础方典型结构
-
4
主证病机分析:
外
感(
风太
寒
阳 伤
表 实
寒 )
证
卫阳被遏 营阴郁滞 肺气不宣
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
![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4959ed5731126edb6f1a10b3.png)
但表证并不全是感冒,如湿病的卫分证,解表后 病轻,并未痊愈,饮食不慎,病易反复,这就是 中医的“食复”,生冷的东西是不能吃的。
在临床中要注意社会及生活习惯的变化,才能更 好的满足临床的需要。
疮疡已破,无表证,或虽有表证,但已破,有一 种疮,很不起眼,容易先破头流水,如疹子,不 可枉加解表,疹子不发热,无汗是出不来的,疹 子出的很顺不必解表,天花更是如此,当然天花 现在不易见,斑不可解表。
方义讲述
本方与麻黄汤不同之处是,恶寒重,发热重,更 不见汗出而烦躁。
这就说明外面的风寒越甚,毛窍越闭塞,里的卫 气不外达,郁于里而发热愈高,发热重而烦躁, 就伤耗津液,发热、烦躁。
津伤在这里并不是主要的,相反地当注意汗不出 并不是津伤,而是因为外寒重,毛窍闭塞,在此 情况下需用大量的辛温发汗,在当时(汉)可选 择的药物有限,故用麻桂,但麻桂的分量,麻加 倍,桂枝不变。
由于表证有多种,归纳起来有表寒、表热、 有寒热虚实之分,解表剂也就应分为几类, 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证,用不同的解表剂。
凡属表寒者用辛温,属表热者就用辛凉, 正虚者当适当加补益药,这里主要讲气虚 阳微。
因为阴虚,血虚的人体内多热,外感后也 常易变为表热证,因寒郁易化热,内有阴 血虚,产生内热,受外感就从热化,感受 风热就更不用说。
方义讲述
风寒所伤,主要伤人阳气,这里加麻黄,桂枝不 变,桂温通经脉,也能解肌发表,麻配桂能发汗 走于一营一卫,营还是气,血中之气,营不是血, 通过行营气而温通血脉。
皮毛的闭塞,肺气的不能宣发,还重用麻黄,这 里已有热,可看出桂枝的辛甘温与麻黄的苦辛温, 还是不同的,作用特点有区别,它是入血脉,通 营卫,这就比卫气深了一层,所以加重解卫的药, 鼓舞阳气,振奋卫气,开皮毛,不象桂枝直接影 响血分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9851819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3.png)
05
解表剂的注意事项
慎用人群
01
02
03
孕妇
解表剂中的某些药物成分 可能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 良影响,应谨慎使用。
儿童
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疾病状 况与成人不同,解表剂的 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调整。
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 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 较弱,应谨慎使用解表剂 。
药物配伍禁忌
解表剂不宜与滋补类药物同时使用,因为滋补类药物会抑制机体正常的排邪反应 ,影响解表剂的疗效。
治疗感冒
01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解表剂常用于治疗感冒初期,通 过发汗、解表、宣肺等方式缓解 感冒症状。
02
解表剂如麻黄汤、桂枝汤等,能 够发散体内寒气,缓解头痛、发 热等症状,对于风寒感冒尤其有 效。
治疗发热
解表剂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具有解热作 用,能够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如银翘散、桑菊饮等解表剂,常用于 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疗效显著 。
治疗咳嗽
咳嗽是感冒常见的症状之一,解表剂通过发散体内寒气、宣 肺等作用,能够缓解咳嗽症状。
如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等解表剂,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咳 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头痛
解表剂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具有止痛作用,能够缓解头痛症 状。
如九味羌活汤、川芎茶调散等解表剂,对于感冒引起的头 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桂枝汤
总结词
辛温解表,解肌发表
VS
详细描述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 枣组成,是中医方剂学中典型的辛温解表 方剂。桂枝汤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发 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等症状。其中,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为君药;芍药 敛阴止汗,为臣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方剂学—解表剂
![方剂学—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efc2f93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f.png)
连翘(佐药)透邪解毒
芦根(佐药)清热解毒
甘草(使药)调和诸药
助
解表
助
理肺
(草根桔翘和饮杏桑羞)
桑菊饮
银翘散
共性
①作用:辛凉解表②适应证:温病初起卫分证③药物:连翘、桔梗、薄荷、芦根、甘草
区别
辛凉轻剂、肃肺止咳
辛凉平剂、解表清热
麻黄(君药)宣肺平喘解表散邪
石膏(君药)清泻肺热辛散透邪
表寒
里热
杏仁 (臣药)降利肺气
甘草(佐使药)益气和中
清肃协同
调和麻杏之宣降
调和麻石之寒温
甘寒生津
宣降肺气
外感风热+上呼吸道=银翘散外感风热+肺络=桑菊饮外感风热+喘=麻杏石甘汤
扶正解表剂
羌活 独活(君药)发散风寒湿止痛
桔梗 枳壳(佐药)宣降肺气宽胸化痰
生姜 薄荷(佐药)解散表邪
前胡(佐药)化痰止咳
茯苓(佐药)渗湿消痰
人参(佐药)扶助元气
甘草(佐使药)调和药性
益气
和中
柴胡 (臣药)解肌透邪
川芎 (臣药)活血行气祛风
助
解表
助
宣痹止痛
引:薄荷、生姜
(独熊身伏草梗,二虎只可强攻)
感谢聆听
辛凉解表剂
银花 连翘(君药)疏散风热清热解毒辟秽化浊
薄荷 牛蒡子(臣药)疏风清热清利头目解毒利咽
荆芥穗 淡豆豉(臣药)辛散解表
芦根 竹叶(佐药)清热生津
桔梗(佐药)宣肺止咳
甘草(佐使药)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助君解表
助辛凉以透表
(草根桔翘拔花牛叶经淡)
桑叶 菊花(君药)疏散风热清宣肺热清利头目
方剂学解表剂的名词解释
![方剂学解表剂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8a0172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1.png)
方剂学解表剂的名词解释方剂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药方的组成、性能、用法和用量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而“解表剂”是方剂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治疗表邪外袭引起的症状和疾病。
解表剂的名词解释是解释解表剂的定义、功效、适应症等相关内容。
一、解表剂的定义解表剂是中医方剂学中用于解表散寒、疏风发汗的药物组合,主要用于治疗由外邪侵袭引起的感冒、感冒引发的发热、头痛、身痛等疾病。
解表剂可以通过香港理工大学与香港中医学院的合作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组成药材进行分析和药效学研究,提高其临床疗效。
二、解表剂的功效1. 解表发汗:解表剂中的药物成分可以快速排出体内的湿气和寒邪,促进毛孔张开,使体内的热气和湿气通过汗液排出体外,以达到解表作用。
2. 疏风散寒:解表剂中部分药物能够舒展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筋骨疼痛,缓解风寒症状。
3. 抗炎镇痛:有些解表剂含有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成分,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
三、解表剂的适应症1.感冒症状:感冒是由风寒、风热入侵引起的常见病,解表剂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流鼻涕、咳嗽等症状。
2. 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外邪侵袭引起的发热、咽喉红肿、鼻塞流涕等症状,解表剂中的一些药物可以疏风清热,缓解发热症状。
3.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由风寒入侵引起的恶寒、头痛、鼻塞等症状,解表剂中的一些药物可以散寒解表,缓解寒症。
四、解表剂的经典方剂1. 麻黄汤:本方剂由麻黄、桂枝等药物组成,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
2. 葛根汤:本方剂由葛根、麻黄等药物组成,适用于外邪入侵引起的发热、身痛、咳嗽等症状。
3. 三拗汤:本方剂由防风、葱白等药物组成,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鼻塞、咳嗽等。
五、解表剂的潜在风险尽管解表剂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首先,解表剂一般通过发汗来排除体内湿气和寒邪,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出汗过多,引起脱水等问题。
实用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
![实用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d57444cc76eeaeaad1f330ad.png)
实用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实用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目录第一节辛温解表剂麻黄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三拗汤新加三拗汤华盖散)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葛根汤麻桂各半汤葱豉汤(杏前葱豉汤活人葱豉汤葱豉桔梗汤六味葱豉汤)苏羌达表汤第二节辛凉解表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新加麻杏甘石汤荷杏石甘汤桑杏石甘汤) 银翘散(加减银翘散银翘透疹汤)桑菊饮祛风涤痰汤五叶菰根汤防风解毒汤加减普济消毒饮竹叶柳蒡汤解肌透痧汤第三节扶正达邪剂一、益气发汗剂参苏饮人参败毒散(仓廪汤荆防败毒散)二、滋阴发汗剂加减葳蕤汤(葳蕤汤)黑膏汤(加减黑膏汤)青蒿鳖甲汤三、养血发汗剂葱白等七味饮四、助阳发汗剂麻黄附子细辛汤第二章涌吐剂第一节实证涌吐剂瓜蒂散救急稀涎散第二节虚证涌吐剂参芦饮第三节探吐法盐汤探吐法第三章通下剂第一节寒下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解毒承气汤犀连承气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陷胸汤十全苦寒救补汤陈氏四虎饮清凉攻毒汤第二节温下剂附子泻心汤温脾汤三物备急丸半硫丸第三节逐水剂控涎丹舟车丸己椒苈黄丸疏凿饮子三花神佑丸十枣汤神芎导水丸第四节润下剂麻仁丸通幽汤陆氏润字丸千金地黄煎济川煎第五节攻补兼施剂陶氏黄龙汤增液承气汤承气养荣汤益血润肠丸苁蓉润肠丸三仁丸苁蓉润肠汤第四章双解剂第一节解表清里剂栀子豉汤(栀豉芩葛汤)大青龙汤(越婢汤)柴葛解肌汤葛根芩连汤三黄石膏汤(增损三黄石膏汤)六神通解散白虎加桂枝汤葱豉白虎汤缪氏竹叶石膏汤双解加葱豉汤石膏大青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第二节发表攻里剂大柴胡汤(加味大柴胡汤)大青消毒汤《删繁》香豉汤凉膈散(加减凉膈散)防风通圣散双解散(增损双解散)大黄饮子第三节解表化痰剂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射干麻黄汤定喘汤许氏麻黄等十味丸第五章清热剂第一节清泄气热剂一、轻清气热剂新加栀豉汤六花苇茎汤陈氏清肺饮二、辛寒清气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新加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石膏汤)三、苦寒清热剂黄芩汤黄连汤《古今录验》青木香汤白头翁汤(秦皮汤)犀角大青汤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第二节清热凉营剂一、清营泄卫剂犀地透营汤犀地桑丹汤羚地清营汤凉血解毒汤二、清透营热剂犀角地黄汤清宫汤(加味清宫汤)犀羚救焚汤犀羚三汁饮加减服蛮煎神犀透络汤拔萃犀角地黄加金汁、元明粉三、凉血散血剂凉血散瘀汤清热行血汤第三节清气凉营剂犀羚白虎汤化斑汤(人参化斑汤)陈氏四虎饮陈氏夺命饮清瘟败毒饮第四节清热解毒剂三黄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消毒活血汤第五节滋清虚热剂葳蕤等五味饮白薇等十味丸青蒿鳖甲煎(黄芪鳖甲煎)秦艽鳖甲散清骨散三甲白薇汤洒沥汤两地汤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汤地骨皮饮四逆散合白薇汤第六节甘寒清热剂一、清养气液剂生芦根八味饮子麦门冬汤参燕麦冬汤三参冬燕汤新定五汁饮二、清养血液剂千金生地黄煎竹叶地黄汤顾氏八汁饮第七节清泄脏腑剂导赤散(导赤合犀连汤导赤清心汤加味导赤散导赤合加味虎杖散导赤散冲四汁饮)加减导赤泻心汤(导赤泻心汤)清心莲子饮泻青丸当归龙荟丸龙胆泻肝汤泻黄散清胃散玉女煎(新加玉女煎)泻白散(黄芩泻白散加减泻白散)陶氏逍遥散救阴滋任汤加味白头翁汤养阴清肝汤玉屑无忧散玉雪救苦丹第六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加减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第二节调和肝胃剂黄连汤(进退黄连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崔氏疗胃反方第三节调协肝脾剂逍遥散(丹栀逍遥散黑逍遥散清肝达郁汤)四逆散芍药甘草汤痛泻要方第四节透达暮原剂达原饮(加减达原饮柴胡达原饮)清脾汤柴胡桂姜汤第五节截疟理疟剂常山饮截疟七宝剂首乌鳖甲汤陈氏四獸饮何人饮第七章祛暑剂第一节轻宣暑邪剂薷杏汤青蒿饮雷氏清宣金脏法五叶芦根汤清络饮第二节祛暑散邪剂香薷饮新加香薷饮黄连香薷饮(加味黄连香薷饮)《广济》扁豆汤第三节清暑利湿剂三石汤甘露消毒丹桂芩甘露饮六一散(鸡苏散碧玉散)雷氏清凉涤暑法第四节清暑化湿剂苍术白虎汤藿朴胃芩汤(胃苓汤藿朴夏苓汤)加减六和汤(六和汤)清暑辟秽汤雷氏芳香化浊法第五节清暑益气剂王氏清暑益气汤(东垣清暑益气汤)薛氏参麦茯神汤雷氏却暑调元法第六节清暑敛津剂吴氏连梅汤人参乌梅汤第八章治风剂第一节疏散外风剂一、疏散风邪剂小续命汤川芎茶调散川芎散防风散侯氏黑散风引汤防已地黄汤二、搜风通络剂牵正散苍耳散止痉散正舌散玉真散五虎追风散大活络丹小活络丹第二节平熄内风剂一、熄风和阳剂镇肝熄风汤羚角钩藤汤千金排风汤钩藤饮钩藤汤撮风散二、滋液熄风剂加减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阿胶鸡子黄汤大定风珠三、养血祛风剂大秦艽汤地黄饮子羚羊角散秦艽散第九章开窍剂第一节凉开剂紫雪丹(碧雪绛雪)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犀珀至宝丹)牛黄清心丸(万氏牛黄清心丸)神犀丹飞龙夺命丹玉枢丹犀黄宣窍汤炼雄丹行军散第二节温开剂苏和香丸妙香丸飞马金丹第三节豁痰开窍剂白金丸集成太极丸抱龙丸小儿回春丹涤痰汤菖蒲郁金汤沈氏六神汤玳瑁郁金汤第四节宣郁开窍剂苏合香丸第十章祛寒剂第一节温经散寒剂乌头汤乌头赤石脂丸当归四逆散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第二节温中祛寒剂理中汤(理中加附子汤延年增损理中丸治中汤)附子粳米汤白术附子汤(近效白术附子汤)茵陈附子干姜汤大建中汤吴茱萸汤厚朴温中汤大顺散来复丹冷香饮子第三节回阳救逆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回阳救急汤参附汤(参附龙牡汤)真武汤附子汤黑锡丹(二味黑锡丹)三生饮第十一章却湿剂第一节宣散湿浊剂恙活胜湿汤鸡鸣散豆卷藿香荷叶汤苏叶黄连汤神术散第二节温化寒湿剂平胃散(香砂平胃散加味平胃散加减平胃散)藿香正气散(太乙神术散)藿香正气汤醉香玉屑丸芩桂术甘汤实脾饮第三节清利湿热剂三仁汤(黄芩滑石汤)藿香左金汤(蚕矢汤)连朴饮(燃照汤)昌阳泻心汤清热渗湿汤二妙散(加味二妙散三妙丸)第四节利水渗湿剂一、利水通淋剂八正散萆薢分清饮五淋汤石苇散神效琥珀散瞿麦汤海金砂散火府丹小便饮子童便四草汤红白散二、利水消肿剂禹余粮丸五苓散猪苓汤五皮饮防已黄芪汤(防已茯苓汤)千金鲤鱼汤天仙藤散香附散全生白术散第五节祛风胜湿剂巴戟天汤地龙汤防己汤蠲痹汤秦艽散三痹汤四斤丸第十二章祛痰剂第一节燥湿化痰剂二陈汤(加味二陈汤藿朴二陈汤)导痰汤(加味导痰汤)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温胆汤(黄连温胆汤加味温胆汤)指迷茯苓丸第二节润燥化痰剂润肺饮降痰奔马丸金水六君汤百花汤雪梨膏第三节清化热痰剂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柴胡陷胸汤加味小陷胸汤)节斋化痰丸滚痰丸雪羹第四节温化寒痰剂理中化痰丸(理中降痰丸)珍珠滚痰丸紫金丹第五节蠲化风痰青州白丸子三生丸半夏白术天麻丸金栗丹竹沥五汁饮第六节止咳化痰剂杏仁煎延年贝母煎延年疗气嗽煎方紫菀饮延年紫苏饮止嗽散三子养亲汤金沸草散紫苑汤降气化痰汤第七节化痰软坚剂内消瘰疬丸海藻昆布玉壶汤第十三章润燥剂第一节轻宣外燥剂一、苦温平燥剂杏前葱豉汤杏苏散二、辛凉甘润剂桑杏汤(沙参杏仁汤)萎薤六仁汤清燥救肺汤润燥渗湿汤第二节滋润内燥剂一、清润肺胃剂麦门冬汤(加减麦门冬汤广济麦门冬汤宣明麦门冬饮子)五汁饮韭汁牛乳饮叶氏养胃汤(益胃汤)甘露饮(小甘露饮)桑白皮等十味煎消渴方(延年天门冬煎黄芪汤千金茯神汤)地黄引子百合固金汤琼玉膏(张氏医通琼玉膏)沙参麦冬汤二、滋养肝肾剂集灵膏滋燥养荣汤(清燥养营汤)润肺饮雪梨膏第十四章理气剂第一节行气剂越鞠丸半夏厚朴汤(四七汤)桔姜薤白半夏汤(桔姜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良附丸(橘核丸)天台乌药散(三层茴香丸暖肝煎)金铃子散启膈散五香散正气天香散瘦胎饮解肝煎十香丸紫苏饮延胡索汤槟榔汤第二节降气剂旋复代赭汤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竹茹汤丁香散)四磨汤(五磨饮)橘皮竹茹汤苏子降气汤(沉香降气散)茴香散第十五章理血剂第一节祛瘀活血剂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大活血丹回生丹失笑散生化汤抵当汤抵当丸桃核承气汤桃仁承气汤大黄蛰虫丸下瘀血汤当归芍药散清热行血汤宣郁通经汤温经汤桂枝茯苓丸丹参饮旋覆花汤泽兰汤四乌贼骨一藘茹丸紫苏饮三甲散增损三甲散三虫二甲汤七厘散清经散第二节止血剂十灰散四生丸槐花散咳血方小蓟饮子黄土汤胶艾汤温经摄血汤小牛角腮散平肝开郁止血汤第十六章补益剂第一节益气剂一、益气固脱剂独参汤人参蛤蚧散二、益气摄血剂归脾汤炙甘草汤举元煎三、益气健脾剂四君子汤(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参术膏参燕异功散慎柔养真汤资生丸四、益气升陷剂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保元汤七珍散第二节养血剂四物汤(四乌汤过期饮地骨皮饮桃红四物汤艾附暖宫丸)圣愈汤补气解晕汤小营煎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八珍汤)泰山磐石散当归补血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天真丸)第三节滋阴剂一、滋养肺肾剂人参固本丸保阴煎补肺阿胶汤(月华丸)两仪膏二、滋养肝肾剂石斛夜光丸一贯煎滋水清肝饮七宝美髯丹二至丸桑麻丸三、滋养肾阴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都气丸八仙长寿丸杞菊地黄丸耳聋左慈丸左归丸新加六味汤)左归饮吉祥丸虎潜丸(大补阴丸滋任通阴煎通关丸)三才封髓丹滋阴大补丸无比山药丸大造丸龟鹿二仙膏第四节壮阳剂一、温煦肾阳剂肾气丸(右归丸十补丸)右归饮鹿茸散巴戟天酒二、温柔濡润剂还少丹赞化血余丹斑龙丸异类有情丸内补丸元武豆三、温补脾肾剂四神丸脾肾双补丸生脉散(全真一气汤)第十七章消导剂第一节消导化滞剂保和丸(大安丸)廓清饮大和中饮(小和中饮)枳实导滞丸(木香导滞丸)枳术丸(香砂枳术丸橘半枳术丸曲麦枳术丸)健脾丸(啟脾散)第二节消痞磨积剂枳实消痞丸葛花解醒汤蟾砂散枳实丸鳖甲煎丸耆婆万病丸化瘀回生丹第十八章固涩剂第一节固表敛汗剂牡蛎散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第二节敛肺止咳剂九仙散第三节涩肠固脱剂桃花汤(赤石脂禹余粮汤)訶子散(訶子丸)真人养脏汤地榆丸刘松石猪肝丸第四节涩精止遗剂治浊固本丸秘元煎(苓术菟丝丸水陆二仙丹)固阴煎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缩泉丸补脬饮巩隄丸第五节固崩止带剂固经丸惜红煎完带汤鹿角菟丝丸侧柏樗皮丸第十九章安神剂第一节重镇安神剂朱砂安神丸生铁落饮珍珠母丸磁朱丸第二节宁心安神剂半夏秫米汤酸枣仁汤定志丸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丹平补镇心丹)孔圣枕中丹黄连阿胶汤交泰丸琥珀多寐丸甘麦大枣汤第二十章痈疡剂第一节外疡一、内服丸散汤饮(一)阳证诸方仙方活命饮真人活命饮五味消毒饮连翘金贝煎会脓散醒消丸内补黄芪汤透脓散(心悟透脓散代刀散)消瘰丸六神丸蟾酥丸(二)阴证诸方阳和汤小金丹二、外用膏、丹、散剂如意金黄散回阳玉龙膏红升丹(白降丹八将丹)生肌玉红膏(八宝生肌散)第二节内痈苇茎汤桔梗杏仁煎古今录验桔梗汤大黄牡丹皮汤锦红汤(锦红片锦红新片)清肠饮红藤煎肠痈秘方薏苡附子败散阑尾化瘀汤阑尾清化汤阑尾清解汤第二十一章治虫剂乌梅丸槟黄丸下虫丸理中安蛔汤化虫丸使君子丸万应丸(下虫万应丸)追虫丸前言尝读《灵枢·逆顺肥瘦篇》言“圣人之为道也,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度检押乃后传言。
方剂-解表剂
![方剂-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d45d4dfc04a1b0717fd5ddb6.png)
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邪
益气扶正祛邪 散邪解表
生姜 薄荷
人参、甘草
气虚痰湿内阻
羌独活、川芎、柴胡↑ 枳壳↓ 、桔梗↑ 前胡↓ 、茯苓
化痰止咳
临床应用沿革
成人正虚外感
小儿外感
痢疾(逆流挽舟)
(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 银翘败毒散) (银翘败毒散)
体实外感
人参败毒草苓芎, 羌独柴前枳桔同, 生姜薄荷煎汤服, 散寒祛湿功效宏。
使:炙甘草—配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 配白芍“酸甘化阴”以和营; 调和药性。
调卫
解肌发表 和营卫
1桂枝 辛甘化阳 生姜 炙甘草 1芍药 大枣 酸甘化阴
和营
调和营卫 调补脾胃
主症: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 病机:1.风寒袭表,营卫失和。 2.病后、产后因阴阳失调而见上症。
“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 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 桂枝汤 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 徐彬) 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徐彬)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太阳中风证)。
头痛发热 汗出恶风 苔薄白 脉浮缓或浮弱 或鼻鸣干呕
外感风寒 营卫失和
立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君:1桂枝—发表解肌,温经通阳→散在表之风邪。 臣:1芍药—敛阴和营 →固外泄之营阴。 调补脾胃 调和营卫 佐:生姜—助桂枝发表,兼能和胃止呕 大枣—助芍药和营,益气滋脾生津
风寒外束 水饮内停
立法:解表散寒 麻黄 桂枝 (君) 芍药
温肺化饮 干姜 细辛 (臣)
+
五味子 半夏
(佐制) (佐助)
炙甘草
(使)
小青龙汤桂芍麻, 干姜辛夏草味加, 外束风寒内停饮, 散寒蠲饮效堪夸。
第二节 辛凉解表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7a4c26e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5.png)
解
分述·辛温解表
表
剂
桂枝汤
(《伤寒论》)
解
辛温解表·桂枝汤
表
剂
组 成:
桂枝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炙甘草二两(6g) 生姜三两(9g) 大枣十二枚(3g) 方 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趣味速记:大勺炒姜汁(大枣 芍药 甘草 生姜 桂枝)
解
辛温解表·桂枝汤
解
辛温解表·桂枝汤
表
剂
使用注意:
a. 微火煮取;药后啜热稀粥以助酿汗; 温覆以助汗出
b. 桂、芍用量相等
(桂、芍1:1,意在平调营卫或平调阴阳)
c. 表实无汗、表寒里热而无汗烦躁者,以及 温病初起或中焦湿热禁用;
d. 忌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解
辛温解表·桂枝汤
表
剂
❖本方证中已有汗出,
为何还用桂枝汤发汗?
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宜服之。
趣味速记:麻黄汤--干妈贵姓 (炙甘草 麻黄 桂枝 杏仁)
解
辛温解表·麻黄汤
表
剂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风寒重证)
解
辛温解表·麻黄汤
表
剂
主证病机分析:
外
感 风
( 太
寒阳
表 实
伤 寒 )
证
卫阳被遏 营阴郁滞 肺气不宣
恶寒发热,无汗,脉 浮 头身疼痛,脉紧
概述·使用注意
表
剂
(1)表里同病者, 或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
(2)不宜久煎; (3)温覆;全身微汗出为佳; (4)温服,避风寒; (5)表邪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
方剂解表剂
![方剂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f1e3ec5bd1f34693daef3efb.png)
九味羌活汤(张元素方、录自《此事 难知》)
[组成] 羌活9、防风9、苍术9、细辛3、 川芎6、白芷6、生地6、黄芩6、甘草6
[功用]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寒
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 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方解(配伍意义)]
郁遏卫阳
理① 风寒湿邪束于肌表 闭塞腠理
各论
第六章 解 表 剂
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 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 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 统称为解表剂。
立法依据:《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 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因其轻而扬之”。
适应症:风寒所伤、温病初起,及麻 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之时, 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或 有汗,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等表证者。
分类: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
表。
应用注意事项:
①不宜久煎。
②正确的取汗:遍身、漐漐(持续)、微 汗。
③禁食生冷、油腻。
④正确、适时使用解表剂:表邪未尽又 出现里证应先表后里;表里俱急当表里 双解;表邪已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 溃,虚证水肿,吐泻伤津均不宜用。
⑤药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既助法——治当发汗祛邪,兼清里热
(方、药:②药物配伍分析)
全方——寓清热于辛散之中,解表(散 寒祛风、除湿)为主,表里两解。
[运用]1、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3、 现代运用;4、使用注意
(注意:辛温发散药与清热药的结合; “分经论治” )
小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 麻黄9,芍药9、细辛6、干姜6、 炙甘草6、桂枝9、半夏9、五味子6
[方解(配伍意义)] 卫气郁而不得外达
理①风寒伤人肌表 营气涩而不畅 (寒邪为重) 毛窍闭塞 肺气不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辛散温通,味辛能散,性温祛寒 2、辛凉解表剂:
特点:辛凉轻清,轻宣透散 3、扶正解表剂:
特点: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三、注意事项: 1、不宜久煎: 2、服法及护理方法:①②③④⑤ 3、因时因地而用方: 4、治疗原则: 5、禁忌:
第一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伤寒论》
二、区别(作用、主治)
1、解表力小—桑、菊、翘、薄—用药质轻
桑
量轻—辛凉轻剂
2、宣肺效好—杏、桔、桑、菊。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1、解表力强—银、翘、薄、蒡、豉、
银 荆—药多量重
2、长于清热解毒—(银、翘、薄、蒡)、 竹、芦、桔、草—辛凉平剂。
桑—外感风热表证之轻证(风温初起)
1、病机:邪在肺卫,清肃无权。 2、主症:发热恶寒轻微短暂,口微渴,咳
A 、阳证外感咽痛的基础方 B、阳证疮痈初起之要方 C、肺痈荷 桔梗 豆豉 荆芥 牛蒡子 连翘 芦根 竹叶银花
甘草
桑叶 菊花 杏仁
辛凉解
清热解毒
辛凉平剂
表热证
宣肺止咳
辛凉轻剂
重证:发热, 口渴,咽痛。
轻证:身微热, 口微渴,但咳。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一、组成
1、主要配伍 2、麻石用量
小青龙汤 《伤寒论》 一、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二、方名: 三、主治:外寒内饮证 ①外感风寒②水饮内停 病机:风寒袭表、引动内饮、肺失宣降 症状:(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 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辨证要点:
四、方解:
麻黄、桂枝 (细辛) 风寒表实(外散)
问题:有汗为何还要发汗?
七、临床应用: 1、外感风寒表虚证:
A、辨证要点: B、加减 2、 用于内伤杂病(以营卫、阴阳、气血失调的病理状 态为主) A、妇女产后发热。 B、多汗证:加五味子,浮小麦,黄芪 C、妊娠恶阻:加砂仁,姜夏
D风湿痹证:加威灵仙,桑枝 E手足麻木:加黄芪,当归 F不孕证:紫石英 G夜游证,本方加龙骨、牡蛎。 卫气昼行于阳则寤,夜行于阴则寐,行阴行 阳,营卫谐和,则昼精而夜瞑.
二、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喘咳证
1、病机:表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宣降失司
2、主症:喘咳、气急甚鼻煽、身热口渴、苔黄、脉浮数
3、关于有汗无汗
有汗而喘:肌表无邪,已全入里—肺热较重—热壅于肺 无汗而喘:肌表有邪,未全入里—肺热较轻—热闭于肺
三、方解 1、治法: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2、配伍:
麻黄——辛苦温、宣肺散风
佐药
为什么说麻黄汤是发汗的峻剂
六、临床应用 1、 适应证: A、 辨证要点: B、本方为峻汗之剂,在南方相对应用较少。 C、本方既是风寒表实的要方,又是治喘的基础方。 2、使用注意: A、 脉证合参,尺脉微、迟禁用。 B、注意病史:“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 禁用 C、体质:表虚自汗者禁用。
桂枝汤 《伤寒论》
三、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病因:
病位:
病机:
主症:
与麻黄汤证的区别是什么?
四、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五、组成: ①主要配伍 ②用量
六、方解: 桂枝:解肌发表,治卫强。 弱 芍药:益阴敛营,治营弱。 寓意 伍
一、组成:①主要配伍 ②药量 二、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三、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病因: 病位: 病机: 主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 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四、治法: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因其轻而扬之”
五、方解: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君 药 桂枝:解肌发表,温经散寒 臣药 杏仁 :下气平喘,与麻黄配伍,复肺气之宣降 炙甘草:兼佐药使之用。
①卫强营 ②二药配
生姜:助桂枝以解表,和胃止成呕。 补脾③和相胃制相 大枣:助白芍以和营,补脾生津。 调和营卫
炙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益阴助阳)
配伍特点:散中有收,邪正兼顾,汗和共施,阴阳并调。 配伍药对:桂枝配白芍: 白芍配桂枝 : 生姜配桂枝: 大枣配白芍: 生姜配大枣: 桂枝配甘草: 白芍配甘草 :
嗽、苔薄黄,脉浮数。
银—外感风热表证之重证(温病初起)
1、病机:温热袭表、热毒内传
2、主症: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口渴.舌
尖红、脉浮数。
三、说明 1、桑菊饮
①主要配伍
②何谓风温?
③为何称之辛凉轻剂? ④剂型 ⑤外感目疾初起之要方(急性结膜炎、
急性角膜炎)
2、银翘散
①主要配伍
②用法
③何谓温病?
④为何称之辛凉平剂? ⑤剂型 ⑥临床应用三个要点
一、组成 原方无用量,现代用量酌情使用。
外散—散风寒湿
二、作用
内清—清解里热
重表兼里 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
三、配伍
羌活:辛温解表,散风寒湿邪—君
苍术
防风 祛风除湿,助羌活之功—臣
白芷
细辛 川芎
行气血止疼痛、兼祛邪—佐
黄芩
生地 清里, 防辛燥伤津(佐制)
甘草:调和药性 ---------- 使
四、主治—外感风寒湿兼里热之证
石膏—辛甘大寒、清肺泄热
相制为用—君
3、加减:
风寒表实的要方—邪实体壮。
治咳平喘的基础方(肺、实)
①风寒表实之喘—原方。
②风寒闭肺之喘—去桂,如三拗汤。 ③风寒痰气咳喘—去桂加苏子、陈皮,
如华盖散。
④风热犯肺咳喘—去桂加石膏,如麻杏石甘汤。
一、重要性: 二、用法: 1、药后啜粥法 2、温覆微汗法 3、中病即止法 4、守方继服法 5、药后忌口法
1、病机:风寒湿邪郁表,经络气血不利、
蕴热传里
2、主症: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
酸楚重痛,口苦而渴,脉浮紧。
如何体现分经论治?
桑菊饮 银翘散
一、共性
1、来源:《温病条辨·上焦篇》 2、组方:薄荷、连翘、芦根、桔梗、甘 3、作用:辛凉解表,疏散风热 4、主治:风热表证:发热恶寒、口渴、 苔薄黄、脉浮数
干姜 温肺化饮
细辛
里饮(内温)
半夏 寒饮停肺
五味子 酸收敛气 ,收敛肺气
白芍
养血和营 以防伤阴。
甘草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1 、小青龙汤为什么用五味子收敛肺气?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 、白芍和甘草的配伍意义? 五、应用: 1、掌握原方主治标准:表寒,肺饮。 2、灵活变通,知常达变,扩大治疗范围。 3、现代医学: 4、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