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游戏:我的家

合集下载

中班社会教案详案《我的家》4篇

中班社会教案详案《我的家》4篇

中班社会教案详案《我的家》中班社会教案详案《我的家》精选4篇(一)中班社会教案详案《我的家》目标:通过课程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家庭是什么,以及家庭成员的不同角色。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情感和归属感。

教材:《幼儿社会》或其他相关绘本、图片。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包括幼儿社会绘本、图片等。

2. 教学道具:家庭成员的玩具或图片,如爸爸、妈妈、姐姐、弟弟等。

3. 课堂环境设置:布置教室角落为“家庭中心”,包括家具、玩具、图片等。

教学步骤:引入:1. 与学生打招呼,引导他们回忆“家庭”这个词。

2. 提问:你们家有什么人?可以回答的问题有:你有几口人;你的家人有什么名字等。

讲授:1. 出示绘本或图片,介绍绘本或图片的内容,并重点介绍家庭成员,如“我的家有爸爸、妈妈、姐姐和我。

”2. 与学生互动:教师出示家庭成员的玩具或图片,让学生猜猜每个家庭成员是谁,并引导他们学会称呼每个家庭成员。

活动:1. 制作家庭成员面具:教师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让他们用颜色画出自己家里的成员,然后帮助他们剪下脸形。

2. 制作家庭板书:在黑板上或白板上画出一个家庭图,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剪下的家庭成员面具贴到家庭图中。

总结:1. 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

2. 问学生他们最喜欢家庭中的哪个成员,并请他们解释为什么。

拓展:1. 帮助学生绘制自己家的平面图,让他们了解家庭的空间布局。

2.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家庭成员的角色互相交流对话。

评估: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家庭和家庭成员的理解程度。

中班社会教案详案《我的家》精选4篇(二)教学目标:1. 掌握交通规则和安全常识,学会成为文明的小乘客。

2. 培养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安全乘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 交通规则和安全常识。

2. 文明乘车的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

教具准备:1. 交通标志、图片和道路的纸贴画。

幼儿园小班建构区这是我的家教案

幼儿园小班建构区这是我的家教案

幼儿园小班建构区这是我的家教案介绍在幼儿教育中,建构区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境,通过搭建适宜的建构区,可以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交技巧。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针对幼儿园小班的建构区家教案。

家教案内容目的通过家教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建构区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增强他们的物理、认知和社交发展。

资源准备•不同类型和形状的积木块•美工纸、剪刀和胶水•绳子、布匹和其他可用材料•图书馆或者互联网上的建构区相关书籍•包括问题解决和协作的活动卡片家教计划1.引入建构区概念(时间:15分钟)–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什么是建构区,以及它可以用来做什么。

–给孩子们展示一些关于建构区的图片和视频,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积木建构活动(时间:30分钟)–将一些不同类型和形状的积木块放置在建构区,让孩子们自由地使用这些积木来建造他们自己的创意结构。

–鼓励孩子们在建构过程中尝试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的积木,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3.创作美工作品(时间:30分钟)–提供美工纸、剪刀和胶水等材料,让孩子们使用积木构成的形状作为模板,制作出自己独特的美工作品。

–鼓励孩子们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和其他装饰材料。

4.团队合作游戏(时间:20分钟)–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不超过4人。

–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问题解决和协作的活动卡片,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合作解决。

–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协作和分享想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5.围绕建构区的图书阅读(时间:15分钟)–从图书馆或者互联网上选择一些和建构区相关的图书,给孩子们朗读或者自己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与孩子们讨论建构区的相关内容,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体验。

6.总结和反思(时间:10分钟)–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今天的家教活动,让他们谈谈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以及学到了什么。

–引导孩子们思考建构区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这些经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园建构游戏《我的家》

幼儿园建构游戏《我的家》
第四次:9月25日下午
情况反馈:
上节课中,都用能各种材料拼搭出自己喜欢的小汽车。而且能用圆形搭出车轮和方形搭出车身等其,整个作品很轮廓,有的小朋友还能让车轮转起来,但是在活动中幼儿的合作意识还不够,都是自己玩自己的,希望下节课可以让更多的幼儿互相合作互相帮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家长先观察小汽车的图片或者视频。
反思:
结构游戏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满足了孩子们的成就感。本次活动《我的家》,是他们最贴切的生活场所,幼儿对这些物品也很熟悉,所以在建构家具等物品时基本能很顺利地完成。但在合作意识方面,我班的幼儿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我发现幼儿在组织同伴时需要老师来引导他们怎么样通过交流达成共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多在这方面进行重点的讲解与指导。
T:让我们来一起试着拼一辆小汽车吧?(Let’s try it)
(一)介绍游戏材料,提出游戏要求:
1.拼搭时,要注意将汽车的四个轮子拼搭出来。
2.爱护玩具,轻拿轻放。
3.师鼓励幼儿大胆拼搭,指导能力教弱的幼儿。能力较好的幼儿引导他们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拼搭。
三、游戏评价。
师:宝贝们今天都拼搭的很认真,在老师的提议下很多小朋友都能和同伴共同努力拼搭,看看这几件很大气的作品,车轮它还可以转动。
指导要点:
一、开始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师:“小朋友们都见过什么样子的电冰箱?”
(三)出示不同造型电冰箱图片和幼儿共同讨论其基本构造。
1.师:“请小朋友看看,电冰箱是什么样子的?”
2.引导幼儿观察其造型,提醒幼儿用简单的方法建构。
二、过程指导。
(一)介绍游戏材料,提出游戏要求:
2.材料投放:各种插塑、花片。

《我的家》幼儿园小班精品课件

《我的家》幼儿园小班精品课件

《我的家》幼儿园小班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我的家》是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之一,主要围绕家庭生活展开。

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可爱的家》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称谓、家庭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庭的基本结构,知道家庭成员的称谓。

2. 培养幼儿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情感。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成员称谓的记忆和运用。

教学重点:了解家庭结构,学会尊敬和关爱家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庭结构图、家庭成员照片、家庭活动图片、挂图、卡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家庭成员的照片,引导幼儿介绍家庭成员。

(2)教师展示家庭结构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家庭成员的称谓。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挂图展示一个完整的家庭结构,讲解家庭成员的称谓。

(2)教师邀请幼儿模仿例题,用卡片拼出自己家庭的结构。

3. 随堂练习(1)分发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的家庭结构。

(2)幼儿互相展示作品,并分享家庭成员的特点和趣事。

(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家庭成员称谓。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关心和帮助家人,培养家庭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1. 家庭结构图2. 家庭成员称谓列表3. 家庭活动图片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家庭的温馨瞬间,并介绍家庭成员。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家庭实际情况完成作业,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家庭任务,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家庭成员称谓的记忆和运用。

2. 实践情景引入:家庭成员照片的分享和家庭结构图的观察。

3. 例题讲解:家庭结构图的展示和卡片拼图练习。

4. 作业设计:家庭温馨瞬间的绘画和介绍。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亲子活动的组织。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我的家教案(附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我的家教案(附教学反思)

写一篇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我的家教案(附教学反思)的
报告,600字
《我的家教案》
【活动目标】
1. 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 探究孩子是如何与家庭中的各个成员交流和相处的,从而培养孩子学习运用社交技能。

3. 让孩子了解到幼儿园里的小伙伴也有着不同的家庭结构,可以让孩子彼此进行沟通和交流。

【实施步骤】
1. 小班的老师先带领孩子们介绍自己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包括名字、职业等,让孩子们了解到别人家庭中的成员情况。

2. 在小班内,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制作家庭成员贴纸,让孩子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之后把这些贴纸贴在一张大图中,制作出一副家庭的画面。

3. 再让孩子们挑选一件自己最喜欢的家庭活动,像是爸爸妈妈教自己弹琴或者烤肉等,并用自己的想法制作出一份关于家庭活动的故事,从中增加孩子们对自己家庭以及其他伙伴家庭的了解。

4. 最后,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圈,用手指指着自己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用讲故事形式呈现出来,让孩子们更加熟悉自己家庭和别人家庭的情况,用来促进小伙伴之间的友好相处。

【教学反思】
本次家教活动,孩子们整体上表现出了良好的热情,仔细聆听老师的介绍,积极参与制作贴纸,并且主动去尝试执行老师设
计的家庭活动游戏,尤其是围成一圈倾诉自己家庭故事的这个活动更是让孩子们大展身手,不时的笑声和激动的表情都能清晰的看到他们的兴趣和欢乐。

可以说,本次家教活动是圆满成功的,让孩子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且加强了孩子们的社交能力。

幼儿园中班建构游戏《我的家》

幼儿园中班建构游戏《我的家》
游戏准 备
经验准备:幼儿初步掌握拼插、叠高等技能。
材料准备:师生共同设计“家”的平面图,幼儿园具的积塑、大中小积木、城堡砖等材料。
游戏指导
第二次游戏
活动指导:
1.以家里的一些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2.组织幼儿讨论:
(1)家里面都有什么
(2)绘制家庭建构图。
(3)我们该选择什么材料来建构呢?
(4)幼儿分组讨论,学习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
小三班建构游戏阶段预期计划
游戏名称:《我的家》
游戏主题由来
“我的家”这个建构主题的产生来自于本学期幼儿刚入园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家,再加上刚好小班特有的区角就是娃娃家、生活区,孩子们对于家的氛围以及事物都是熟悉的。又很经常的听到他们跟好伙伴炫耀自己的家里面有什么好玩的玩具啊、物品之类,鉴于孩子的兴趣所在,我们开展了该活动。
(2)教师根据幼儿选择建构材料进行建构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不足之处,
提出下一次游戏的要求,结束。
_________建构_____游戏活动计划表
时间::11月21下午
游戏名称:《我的家》
游戏观察分析
当老师的小朋友还比较胆小妞妞捏捏的不能放的开,还处于被动的状态。幼儿在一起建设家这个游戏中增进了不少同伴之间的关系。但在活动开展中还是会发现孩子吗、们很经常就是在各自玩各自的材料,甚至偶尔出现抢玩具的现象。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初步掌握拼插、叠高等技能。
材料准备:师生共同设计“幼儿园”的平面图,幼儿园具的积塑、大中小积木、城堡砖等材料。
游戏指导
第五次游戏
活动指导:
1.以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2.组织幼儿讨论:
3.幼儿分组,自由选择玩伴,自行选择建构材料。

小班建构游戏:我的家

小班建构游戏:我的家

小班建构游戏:我的家一、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家的结构特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用围合、拼接、堆高、等技能建构“家”。

2.认知结构材料的特征,能够熟识材料的操作方法。

3.能积极参与建构活动,在建构中体验建构乐趣,感受乐意助人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工作小木偶一个、幼儿事先拼搭的一些桌子、椅子等,软泡若干筐、辅助材料(易拉罐、牙膏盒等)三、活动过程一、出示小木偶,激发幼儿建构“我的家”的积极性。

大家不好!我就是大白,今天我必须至小朋友家里回去做客,你们高兴吗?(高兴)。

小红说道:“我存有一个建议,就是必须看一看哪个小朋友的家最可爱,我就至他们家里回去做客,我除了礼物赠送给她们哦!二、介绍玩法,提出建构要求1)这里老师为你们准备工作了图片、大小相同的软泡玩具,和一些辅助材料。

你们就用这些软泡玩具去乘还俗的主要结构,必须忘记家必须存有一个可爱的门,四面还要存有一个围墙,围墙可以尝试用相同的和不同的软泡围合。

也可以自由选择一些辅助材料按意愿自由建构围墙。

2)游戏时必须爱惜玩具,掉下来至地上必须及时捡起来,不要把别人构建的家翻倒。

3)要正确收放材料(轻拿轻放、归类摆放)三、幼儿民主自由结伴分组比拼乘我的家。

教师参予指导。

1)能按不同材料,用不同搭建方法,分工合作建构我的家。

2)对构建能力高的幼儿,可以鼓励其恶搞展开建构。

四、欣赏作品1)相互参观,说道说道哪个家乘的最为可爱?为什么真的它可爱?五.评价总结1)我们今天乘了什么?你还可以乘哪些。

2)表扬能大胆建构、大胆创造的幼儿。

六、自然完结。

结构游戏我的家

结构游戏我的家

结构游戏我的家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结构游戏:我的家活动目的:1.积极主动地参与“我的家”主题建构活动。

2.根据生活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并运用围合、镶嵌、对称、排序等技能建构不同布局的家。

3.感知材料的特性,根据小组讨论的构思学习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并合理地利用替代、自制的游戏材料。

4.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或同伴的建构成果。

.活动准备:1.大、中型积木、各类插塑等。

2.“我的家”空间布局图第一次:活动目标:根据生活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并运用围合、镶嵌、对称、排序等技能建构不同布局的家。

指导要点:1.出示空间布局图,以“到小朋友家做客”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空间布局图的主要内容:房间的分布、功能。

2.组织谈话:你的家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从房间方位、用途等方面展开谈话。

启发幼儿提出分组设计建构“我的家”。

3.幼儿按意愿分组讨论。

(1)引导幼儿根据本组讨论的结果设计“我的家”空间布局图。

(2)指导幼儿合作制定建构计划:用什么材料谁负责什么工作4.展示各组的设计图,幼儿间相互介绍交流。

5.让幼儿根据同伴的建议改进设计图。

观察记录及反思:活动原本想让幼儿小组讨论画出设计图,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让全班的幼儿搭建一个家,不画设计图,分6组进行讨论搭建睡房、客厅、浴室、书房、厨房、宝宝房等,在幼儿搭建中发现能力强的小组他们的分工十分明确,而且搭出来的效果很好,而能力较弱的一组,孩子们重复在搭建、拆的过程,结果搭得成品很少。

在参观新家进行讨论时孩子们一致认为在下次的搭建时可用红木搭建睡房和宝宝房,而其他有颜色的胶粒可以搭建客厅,白板的胶粒用来搭浴室比较合适。

在下次的搭建中,我也将有意识地给幼儿分组,这样强弱尽量不要差太多。

第二次:活动目标:1.能根据结构图进行建构。

2.能根据提供材料的材质进行建构。

《我的家》大班教案精选

《我的家》大班教案精选

《我的家》大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主题活动《我的家》,教材为《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家庭与社会”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家庭结构,认识家庭成员及其关系;通过观察、描述、绘画等方式表达对家的认识和情感;培养幼儿关爱家人、珍惜家庭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的基本结构,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 能够用语言、绘画等形式表达对家的认识和情感。

3. 培养幼儿关爱家人、珍惜家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用绘画表达对家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家庭结构,认识家庭成员,培养关爱家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成员图片、家庭结构图、画纸、画笔。

学具:家庭照片、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家庭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家庭成员。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家庭照片,介绍家庭成员。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家庭结构图,讲解家庭结构及成员之间的关系。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家庭结构图,帮助幼儿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家庭成员图片,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家庭成员的外貌、性格等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家庭结构图,用画笔描绘自己的家庭。

(2)幼儿相互分享绘画作品,用语言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家庭结构图2. 例题:描述家庭成员的外貌、性格等特点3. 随堂练习:绘画家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画自己的家庭,并用语言描述家庭成员。

答案示例: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教师,我是一名聪明可爱的小学生。

我们一家人相亲相爱,共同度过美好时光。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完成)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1. 开展“我心中的家”主题绘画活动,鼓励幼儿用画笔表达对家的情感。

小班健康教案详案《我的家》

小班健康教案详案《我的家》

小班健康教案详案《我的家》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卫生知识及健康生活习惯;2、通过亲身体验,掌握身体卫生、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知识;3、通过对“家”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家庭卫生知识和健康生活习惯;2、难点:让幼儿体会和理解“健康”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孩子们谈论“家”的话题,指导孩子们通过讲述自己家庭的情况来了解家是什么,家的重要性。

例如:“家是什么?”,“有哪些人都住在家里?”,“在家里我们做什么?”等等。

2、讲授与体验(15分钟)a. 讲授家庭卫生知识和健康生活习惯教师向幼儿讲述房间的清洁方法,如每天擦地、换洗被褥的重要性,并教育孩子们保持洁净的习惯可以预防感染疾病。

同时,通过讲述饮食习惯和运动的必要性来引导幼儿建立健康生活习惯,如晚上吃饭少吃油腻的食物、多运动等。

b. 身体卫生的自我体验教师准备一些任务或游戏,让幼儿们亲身体验身体卫生的重要性,例如:- 在桌子上放置一些卫生纸和湿纸巾,要求幼儿在做完每个活动之后用纸巾擦手;-放置铅笔盒、魔术纸塑料盒等“垃圾桶”,让幼儿在使用前明确垃圾的分类,并在使用后将垃圾放入相应的桶中。

c. 家庭运动指导孩子与家人一起参加户外锻炼活动,如走路、跑步、骑单车等。

3、练习(15分钟)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身体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简单的活动,例如:走路或跑步比赛,或通过比较垃圾桶中垃圾的数量来检查家的卫生状况。

4、总结(5分钟)通过教学活动的整合,教师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回顾幼儿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与孩子们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付诸行动。

5、延伸(5分钟)教师发放宣传卡片或小礼物,提醒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家庭卫生和健康生活习惯的建立,为家庭幸福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教学评价1、通过幼儿的言行表现,检查幼儿是否能掌握一些卫生、健康方面的知识。

2、通过幼儿的口头表达和行动,检查幼儿是否能体会到健康等方面的重要性,是否能愿意从小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幼儿园小班结构游戏《花篮、美丽的花园、路和围墙、我的家》

幼儿园小班结构游戏《花篮、美丽的花园、路和围墙、我的家》

幼儿园小班结构游戏小班幼儿刚离开家庭到幼儿园,初步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大部分幼儿对动手操作活动有畏难情绪,这与小班幼儿小手肌肉动作发展较慢有关,有的幼儿手指力量不够,无法拼插成形。

他们对花片、积塑、积木等结构玩具非常热衷,但幼儿对颜色的搭配还不了解,建构经验贫乏,而且能力差异较大。

因此,应着重从培养幼儿对玩具和建构活动的兴趣入手。

9月份《花篮、美丽的花园、路和围墙、我的家》游戏目标:1.培养幼儿对建构游戏感兴趣,发展幼儿的建构能力。

2.继续学会用延长、接插、围合、垒高的技能拼一些对称的物体。

3.在教师的鼓励下,能按自己的意愿大胆建构自己的作品4.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建构不同的作品。

5.培养幼儿爱护、不乱扔、不损坏,收拾玩具及轻声进行建构的好习惯。

游戏准备:1.物质准备:花片、聪明棒、其他积塑;可乐瓶、小型积木及玩沙工具如小铲子、小水桶、小动物、小树等2.知识准备:认识新的结构特征及操作方法。

参观花园等游戏指导第一次指导:模拟构建“花篮”1.出示实物花篮,激发幼儿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花篮的形状特点。

3.师示范拼插花篮并进行讲解引导认真观看。

4.出示材料让幼儿进行拼插,师指导。

5.小结。

反思:幼儿的围合技巧掌握还不是很好,所以导致于圆形的围合不是很牢固。

花篮提的这个都没插紧。

大部分孩子的搭色还是很随意。

所以再下次的活动中,就多给予指导。

第二次指导:模拟构建“花篮”1.展示上次个别幼儿拼插的花篮引入。

2.提出要求:(1)花篮上的圆圈要拼插牢固。

(2)可以自己配合两种颜色进行拼插。

(3)拼好的作品要放在展览区,回原位不到处乱逛。

3.幼儿拼插,师指导。

4.展示幼儿的作品并组织幼儿参观评价。

结束活动。

反思: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很认真。

对于上次出现的情况也在慢慢的改善。

只是个别幼儿常规不是很好,因为自己的小心所以牵扯到别人身上了,破坏了同伴的作品。

在收拾的环节还是得加强训练,幼儿收拾玩具的速度慢而且有点乱。

第三次指导:模拟构建“美丽的花园”1.以为蝴蝶、蜜蜂等动物建花园引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碳化积木游戏活动案例我的家

碳化积木游戏活动案例我的家

碳化积木游戏活动案例我的家
炭烧积木由各种形状的木块组成,经过孩子的智慧会摇身一变成为一件作品。

它是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开始,是孩子了解世界的开始。

孩子们在摆弄过程中,可以感知积木不同的形状、比例、大小、粗细、高矮、长短等等。

是孩子想象力腾飞的天空,积木玩具对儿童的想象力,结构思维,造型能力是很好的锻炼,而且可发展孩子们的空间知觉,创造力,发挥儿童组织力和理解力,增强耐力及对建筑科学的兴趣。

所以,积木能为孩子提供想象的广阔天地,有力地促进孩子创造思维发展,培养孩子创造能力。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的家》(精选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的家》(精选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的家》(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我的家》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家庭结构,了解家庭成员及其相互关系;学会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培养幼儿对家庭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庭的基本结构,知道家庭成员及其相互关系。

2. 培养幼儿表达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3. 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懂得为家庭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家庭责任,学会为家庭分担事务。

重点:认识家庭结构,了解家庭成员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幼儿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庭成员图片、家庭关系图、爱心卡片、家庭场景布置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家庭成员图片,讲解家庭结构,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及其相互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的家庭结构,并标注家庭成员。

4. 爱心表达(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制作爱心卡片,鼓励幼儿向家人表达爱意。

5. 家庭责任感培养(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家庭责任,并学会为家庭分担事务。

六、板书设计1. 家庭结构图2. 家庭成员关系图3. 爱心卡片展示区4. 家庭责任感培养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自己的家庭结构,标注家庭成员。

(2)制作一张爱心卡片,向家人表达爱意。

2. 答案:(1)见幼儿作业完成情况。

(2)见幼儿作业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关系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组织家庭活动,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家庭温暖,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2)开展家庭责任感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为家庭分担事务,培养责任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具体操作3. 家庭责任感培养的方法4. 作业设计的实施与评价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在本教案中,教学难点是让幼儿理解家庭责任,学会为家庭分担事务。

结构游戏我的家范文

结构游戏我的家范文

结构游戏我的家范文我的家是一个结构游戏。

它被设计成了一个宏伟而现代的住宅,拥有多个楼层和各种设施。

这个游戏中,我可以自由地设计和建造我的家,打造一个完美的梦想居所。

首先,我的家有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厅,拥有高高的天花板和巨大的落地窗。

大厅的地板铺设着高质量的大理石,墙壁则采用了柔和的米色调。

大厅中央是一座华丽的双曲楼梯,通向楼上的卧室和休息区。

在一楼,我还有一个宽敞的客厅,里面有一套豪华的家具。

客厅的沙发和椅子都是柔软而舒适的,墙上挂着一些精美的艺术品。

此外,还有一块大型电视屏幕,来观赏最新的电影或者播放游戏。

向楼上走,我有一间宽敞明亮的主卧室。

这个房间有一张巨大而柔软的床,让我可以在累了一天后舒舒服服的休息。

窗外是一个漂亮的花园,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给房间带来一丝温暖。

除了主卧室,我还有两个设备齐全的卧室,供家人或客人居住。

这些房间都配备了舒适的床和储物空间,还有一个小型办公区域,方便需要工作的人使用。

我还有一间宽敞的厨房,里面拥有最先进的烹饪设备和大理石台面。

这个厨房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食材和厨具,并有一个小型用餐区域,方便我和我的家人享受美食。

此外,还有一间餐厅,可以容纳更多的客人。

在游戏中,我还可以自由定制我家的外观。

我可以选择不同的外墙颜色,调整窗户和门的位置,以及种植美丽的花园和运动场。

我还可以在后院建造一个室外游泳池和休闲区,供我和我的家人放松和娱乐。

总的来说,我的家是一个豪华又实用的住宅,拥有各种现代设施和舒适的生活空间。

在这个结构游戏中,我可以自由地设计和建造我的梦想住所,满足我对理想家居的所有幻想和憧憬。

幼儿园大上结构游戏

幼儿园大上结构游戏
一、结构游戏:天安门城楼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活动准备:1.挂图。2.各种积木、积塑及各种辅助材料
三、指导要点: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看,说说自己的天安门城楼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什么样的?
2.讨论如何设计?
3.幼儿自由的组合,相互商量分工布局然后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建构。
4、幼儿进行建构有些教师进行全面巡视指导。
1、各种建构材料及辅助材料。
2、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
三、指导要点:
1、谈话引入:你喜欢我们的幼儿园吗?我们的幼儿园什么地方最美?什么地方还需要改变?你希望我们的幼儿园还能有什么新的玩具或环境?
2、幼儿自由的商量和设计。
3、讨论建构的分工和场地的安排。
4、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教师进行全面巡视并给以适当的指导。
5.请各组的一个幼儿代表向全班幼儿介绍自己所设计的家。
6.教师对幼儿的活动给以评价。肯定幼儿活动的成绩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方法及措施。
观察与
反思
教育活动计划表
第 周月日星期 下午
预设计划
结构游戏:节日的街道
活动准备:1.事先请幼儿观察节日的街景。2.各种结构材料和辅助材料。
游戏过程:
5.谈话引入。指导语:你最喜欢节日的什么?
观察与
反思
教育活动计划表
第 周月日星期 下午
预设计划
结构游戏:“港口、码头”
游戏准备:
1、丰富幼儿关于港口、码头的经验。
2、提供不同的图片、实物,供幼儿观赏。
指导要点:
1、指导幼儿根据所需,正确运用建构材料,合理利用辅助材料。
2、启发幼儿共同合作,事先商量好建构的整体方案和顺序(建什么、怎么建,等等),然后分工合作,共同使用建构材料,共同进行建构。

2024年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我的家》

2024年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我的家》

2024年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我的家》一、教案背景在幼儿园中班社会课程中,通过教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其对家庭的情感与责任感,使孩子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的家庭,形成积极向上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自己的家庭成员,并知道每个家庭成员的作用;2.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和功能,认识家庭的重要性;3.培养孩子们对家庭的留恋情感,进一步巩固家庭观念。

三、教学内容与方式1.家庭成员:–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家庭成员有哪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家庭成员的情况;–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展示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作用。

2.家庭构成:–通过图片、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观看相关视频,理解家庭的功能和重要性;–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中的互动场景。

3.家庭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进行小组活动,让孩子们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及关系;–善用故事、歌曲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温馨与和谐。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以亲子照片展示为导入,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家庭成员。

2.新知学习:–通过互动讨论、故事阅读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家庭的构成和重要性。

3.实践操作:–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家庭树”,说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不同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

4.拓展延伸:–家庭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度过愉快的家庭时光;–家庭摄影展:让孩子们分享家庭欢乐时刻的照片。

五、教学评估1.观察评估:–教师观察学生是否能准确说出家庭成员名称,理解家庭的构成和重要性;–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是否能模拟出家庭中的互动场景。

2.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制作的“家庭树”是否清晰传达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是否表现出对家庭成员角色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反思与改进,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建构游戏:家

建构游戏:家

建构游戏:家情况分析:经过上学期的建构活动,我班的幼儿多数乐于参与建构游戏,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按要求运用搭高、围合等技能进行建构单个物体。

但幼儿的建构活动还不稳定,主题不够明确,建构的技能也较差。

对集体建构缺乏合作意识,往往喜欢独自或平行游戏。

对材料的收拾方面做得不够好,需要教师给以帮助。

针对这些情况本月选择开展结构游戏“我的家”。

继续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进一步加强幼儿建构活动的目的性、坚持性以及仔细、认真的态度,提高幼儿的建构水平。

活动前我让幼儿回家去认真观察家中的物品,如电器、家具等,通过让幼儿用延长、搭高、对称、重合等简单的建构技能,发展幼儿的感知、思维和创造等能力。

培养幼儿细心、耐心、独立性、坚持性、与伙伴合作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本周由于刚刚开学,孩子还处于稳定情绪的状态,因此我主要安排一些意愿性的建构活动,让幼儿通过较自由的建构活动来巩固已有的建构经验,学习遵守基本的建构游戏常规。

游戏目的:1.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能认真观察家中的各种物品,如电器、家具等。

2.对结构游戏感兴趣,在教师的鼓励下,愿意动手尝试。

3.在观察、模仿的基础上,学习连接、延长、围合等技能,反映出物体的主要特征。

4.在建构活动中巩固加深幼儿对物体外形特征的认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游戏准备:材料准备:各种家用电器、家具的图片、范例及各种大小积木、圆形积塑、中型花片纸盒、纸箱等。

经验准备:(1)事先认识中型花片特征。

(2)已初步认识冰箱、电视、微波炉、桌子、椅子、床、衣柜、等外形特征。

(3)带幼儿观察中、大班的建构活动。

游戏过程:意愿建构(2020.6.3.周三)游戏目的:1.对参与建构游戏感兴趣,具有初步的建构能力。

2.能运用已有的建构经验搭建自己喜欢的物品。

游戏准备:各种大小积塑、积木、雪花片等。

游戏过程:出示各种建构材料,引导幼儿认识,激发幼儿建构的兴趣。

二、启发幼儿回忆,上学期曾经学过搭建的物品,如桌子、椅子、花朵、手枪、飞机等。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的家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的家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的家【篇一:结构游戏:我的家】结构游戏:我的家活动目的:1.积极主动地参与“我的家”主题建构活动。

2.根据生活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并运用围合、镶嵌、对称、排序等技能建构不同布局的家。

3.感知材料的特性,根据小组讨论的构思学习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并合理地利用替代、自制的游戏材料。

4.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或同伴的建构成果。

.活动准备:1.大、中型积木、各类插塑等。

2.“我的家”空间布局图第一次:活动目标:根据生活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并运用围合、镶嵌、对称、排序等技能建构不同布局的家。

指导要点:1.出示空间布局图,以“到小朋友家做客”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空间布局图的主要内容:房间的分布、功能。

2.组织谈话:你的家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从房间方位、用途等方面展开谈话。

启发幼儿提出分组设计建构“我的家”。

3.幼儿按意愿分组讨论。

(1)引导幼儿根据本组讨论的结果设计“我的家”空间布局图。

(2)指导幼儿合作制定建构计划:用什么材料?谁负责什么工作?4.展示各组的设计图,幼儿间相互介绍交流。

5.让幼儿根据同伴的建议改进设计图。

观察记录及反思:第二次:活动目标:1.能根据结构图进行建构。

2.能根据提供材料的材质进行建构。

指导要点:1.展示幼儿“我的家”设计图,激发幼儿搭建“家”的愿望。

2.组织幼儿商议搭建的规则要求。

3.幼儿建构(1)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分工,每组参与讨论的人员成一组。

(2)引导幼儿按照空间布局图确定各房间范围。

4.分享:请组长谈谈自己一组的搭建情况。

成员是否配合?合作如何?请孩子们说说在建构中还需要得到哪些帮助。

观察记录及反思:这次搭建我有意识地让在分组上每组请一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在组织搭建,发现在搭建时由于有小组长的“领导”,孩子们的分工较有意识,有目的性,在上次小结时孩子们商量用红木搭建睡房,用白板搭建浴室,用彩色的胶粒来搭建客厅等,这次的色调区分的较好,但是在布局中显得较不合理,在搭建时由于孩子们的目的性较强,因此全班搭建一个家显得太少些,因此,在下次的搭建中我们可让幼儿分两大组进行搭建,引导幼儿合理布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游戏:我的家
结构游戏:我的家
活动目的:
1.积极主动地参与“我的家”主题建构活动。

2.根据生活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并运用围合、镶嵌、
对称、排序等技能建构不同布局的家。

3.感知材料的特性,根据小组讨论的构思学习正确选择和使用
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并合理地利用替代、自制的游戏材料。

4.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或同伴的建构成果。

.
活动准备:
1.大、中型积木、各类插塑等。

2.“我的家”空间布局图
第一次:
活动目标:
根据生活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并运用围合、镶嵌、对称、排序等技能建构不同布局的家。

指导要点:
1.出示空间布局图,以“到小朋友家做客”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空间布局图的主要内容:房间的分布、功能。

2.组织谈话:你的家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儿从房间方位、用途等方面展开谈话。

启发幼儿提出分
组设计建构“我的家” 。

3 •幼儿按意愿分组讨论。

(1)引导幼儿根据本组讨论的结果设计“我的家”空间布局图。

(2)指导幼儿合作制定建构计划:用什么材料?谁负责什么工作?
4•展示各组的设计图,幼儿间相互介绍交流。

观察记录及反思:
活动原本想让幼儿小组讨论画出设计图,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让全班的幼儿搭建一个家,不画设计图,分6组进行讨论搭建睡房、客厅、浴室、书房、厨房、宝宝房等,在幼儿搭建中发现能力强的小组他们的分工十分明确,而且搭出来的效果很好,而能力较弱的一组,孩子们重复在搭建、拆的过程,结果搭得成品很少。

在参观新家进行讨论时孩子们一致认为在下次的搭建时可用红木搭建睡房和宝宝房,而其他有颜色的胶粒可以搭〕客厅,白板的胶粒用来搭浴室比较合适。

在下次的搭建中,我也将有意识地给幼儿分组,这样强弱尽量不要差太多。

第二次: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结构图进行建构。

2•能根据提供材料的材质进行建构。

指导要点:
1.展示幼儿“我的家”设计图,激发幼儿搭建“家”的愿望。

2.组织幼儿商议搭建的规则要求。

3.幼儿建构(1)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分工,每组参与讨论的人员成一组。

(2)引导幼儿按照空间布局图确定各房间范围。

4.分享:请组长谈谈自己一组的搭建情况。

成员是否配合?合作如何?请孩子们说说在建构中还需要得到哪些帮助。

观察记录及反思:这次搭建我有意识地让在分组上每组请一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在组织搭建,发现在搭建时由于有小组长的“领导” ,孩子们的分工较有意识,有目的性,在上次小结时孩子们商量用红木搭建睡房,用白板搭建浴室,用彩色的胶粒来搭建客厅等,这次的色调区分的较好,但是在布局中显得较不合理,在搭建时由于孩子们的目的性较强,因此全班搭建一个家显得太少些,因此,在下次的搭建中我们可让幼儿分两大组进行搭建,引导幼儿合理布局。

第三次:
活动目标:
1. 熟悉建构目标,能按功能进行建构。

2.感知材料的特性,根据小组讨论的构思学习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并合理地利用替代、自制的游戏材料。

指导要点:
1.幼儿介绍准备的新材料,提出游戏主题。

2.让幼儿分两大组,合理布局、分工搭建。

3.幼儿游戏。

(1)引导每组幼儿细化搭建每个部分的内容,提醒其注意各家具物件大小、摆设的位置是否合理,布局是否得当。

(2)鼓励幼儿对自己搭建的部分进行精装修。

4.以“验收工程师”的身份带领队员(幼儿)对房子进行验收,并提出改进意见。

观察记录及反思:这次活动我们重点让幼儿讨论如何合理布局,发现在讨论中孩子们说的不是很清楚,但是在搭建成果的展示中孩子们能自主地进行合理的摆放,这次由于是分两大组进行搭建,因此孩子们搭建的家具比较多,由于人员的分散,人数较少,两组的孩子们搭建时产生相互比赛的情况,不时中也提高了各组幼儿搭建的积极性,这次孩子们搭建的效果较好。

第四次:
活动目标:
1.能较完整合理地进行建构,,在建构中能体现各区域的功能特征。

2. 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或同伴的建构成果
指导要点:
1.回忆上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2.让幼儿分两大组,合理布局、分工搭建。

3.幼儿游戏。

(1)引导幼儿注意整体布局的完整性,注意各个区之间的贯通。

(2)提醒幼儿注意所搭部分的细节,注意各家具物件大小、摆设的位置是否合理,布局是否得当。

(3)鼓励幼儿对自己搭建的部分进行精装修。

4.以“验收工程师”的身份带领队员(幼儿)对房子进行验收,并提出改进意见。

观察记录及反思:
这次让幼儿按组搭建各个主题,由于每组的的孩子能力都有强弱之分,因此,在分组前我有意识的让小组长在分组中较好地发挥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带领能力较弱的幼儿有效地进行活动。

在这样的组合中,我有意识地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向同组能力较强的幼儿学习,同时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积极和其他幼儿合作搭建,通过合作让每个参与者体验到成功。

在展示成果时,发现这次幼儿的强弱搭配搭建的效果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