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第六章发酵过程控制

合集下载

【发酵工艺学总论】第六章-发酵经济学

【发酵工艺学总论】第六章-发酵经济学

(1)菌株选育对发酵成本的影响
▪ 一般来说,菌种选育约占生产成本的20%-60%,筛选 具有优良性能的菌株和对菌株进行改良是降低生产成 本的有效途径。
a 优良生产菌株的筛选
①提高筛选效率很重要 分离一支有价值的菌株并不容易,通常要花费 较长的时间和代价,甚至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仍一 无所获。
(1)菌株选育对发酵成本的影响
a 碳源(续)
▪ 在确定培养基配方时,不仅要比较它们的单耗成本,
而且还要考虑通风量与搅拌功率。 (黏度、溶氧)
▪ 工业废料的利用
▪ 优点:以此作为廉价C源,主要意义在其社会效益 显著,保护了环境 。
▪ 缺点:经济效益不如传统原料高。
(2)发酵培养基成本分析
b 矿物质(无机盐)
▪ 原材料中矿物质所占比重一般较小,其中较高的
本章内容
一、概述 二、影响发酵产品成本的主要因素的成本分析
(1)菌株选育 (2)发酵培养基 (3)无菌空气与通气搅拌 (4)动力费(加热、冷却) (5)培养方式 (6)发酵产品的分离纯化 (7)发酵规模 (8)市场经济信息分析及管理技术 三、发酵过程的经济学评价
一、概述
菌株 发酵工程原理 反应过程(代谢、工艺过程及控制)
搅拌转速亦会改变,应根据工艺要求设计,使整个运转费 最低。
(4)动力费(加热、冷却)成本分析
▪ 发酵生产中,需要加热与冷却的工序大体有: ▪ 培养基的加热灭菌(或者淀粉质原料的蒸煮糊化),
然后冷却到接种温度;
▪ 发酵罐及辅助设备的加热灭菌与冷却; ▪ 发酵热的冷却,发酵恒温; ▪ 产物提炼与纯化过程的蒸发、蒸馏、结晶、干燥等。 ▪ 节约冷却水用量的办法 ▪ 采用气升式发酵罐; ▪ 选育嗜热或耐热的生产菌株; ▪ 改变原料路线,少用烃类原料。

发酵工程发酵过程控制

发酵工程发酵过程控制

发酵工程发酵过程控制1. 引言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理代谢过程来生产有机化合物的一种工程技术。

而发酵过程控制则是在发酵工程中对发酵过程进行调控和监控,以确保发酵过程能够稳定进行,并获得高产率和良好的产品质量。

发酵过程控制通过对微生物与培养基、发酵设备和操作条件等方面进行控制,研究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代谢产物的生成规律,实现对发酵过程的调控,以实现最佳的发酵效果。

本文将介绍发酵工程发酵过程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 发酵过程控制的目标发酵过程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控:1.生物量的控制:调控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生物量,使其在适宜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下获得最佳生长,提高产酶或产物的产量;2.代谢产物的控制:调控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的关键反应步骤,实现选择性产物的生成,并提高产量;3.溶氧的控制:调控发酵过程中的溶氧浓度,提高氧传递效率,防止氧的限制性产物的堆积;4.pH的控制:调控发酵过程中的pH值,维持合适的酸碱环境,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5.温度的控制:调控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3. 发酵过程控制的方法发酵过程控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3.1 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一种基于对发酵过程变量的测量和反馈,通过调节控制器输出量,实现对发酵过程的调控。

常见的反馈控制方法包括:•温度控制:通过测量发酵容器内的温度,控制加热或降温设备的输出,以维持适宜的温度;•pH控制:通过测量发酵液的pH值,控制酸碱调节器的输出,以维持适宜的酸碱环境;•溶氧控制:通过测量发酵液中的溶氧浓度,控制气体供应设备的输出,以维持适宜的溶氧浓度。

3.2 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一种基于对发酵过程中外部输入变量的预测,通过调节控制器输出量,实现对发酵过程的调控。

常见的前馈控制方法包括:•溶氧前馈控制:根据发酵微生物对溶氧需求的特性,通过对气体供应设备输出的调节,提前调整溶氧浓度,以满足微生物的需求;•pH前馈控制:根据发酵产物对酸碱环境的敏感性,通过对酸碱调节器输出的调节,提前调整pH值,以维持合适的酸碱环境。

发酵工程 第6章 发酵动力学

发酵工程 第6章 发酵动力学
模型的简化考虑一般采用均衡生长的非结构模型。
■将细胞作为与培养液分离的生物相处理所建立的模 型为分离化模型。在细胞浓度很高时采用。
如果把细胞和培养液视为一相,建立的模型为均一化 模型。
非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
最理想情况
确定论模型 不考虑细胞内部结构
各种细胞均一
均衡 细胞之间无差异, 生长 是均一的,细胞内
如果在考虑细胞组成变化的基础上建立的模型,称为结 构模型,一般选取RNA、DNA、糖类及蛋白含量做为过 程变量。
■菌体视为单组分的模型为非结构模型,通过物料平 衡建立超经验或半经验的关联模型。
如果细胞内的各种成分均以相同的比例增加,称为 均衡生长。
如果由于各组分的合成速率不同而使各组分增加比 例不同,称为非均衡生长。
(3)质量平衡法(质量守恒定律)
发酵系统中物 物质进入系统的速度+物质在系统生成的速度 =
质积累的速度 -物质排出系统的速度-物质在系统消耗的速度
研究发酵动力学的步骤
(1). 为了获得发酵过程变化的第一手资料,要尽 可能寻找能反映过程变化的各种理化参数。
(2). 将各种参数变化和现象与发酵代谢规律联系 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S ——基质量,mol;
t ——发酵时间,h
注:这里的“维持”是指活细胞群体没有净生长和产物没有净合成的生 命活动,所需能量有细胞物质氧化或降解产生,这种用于“维持”的物 质代谢称为维持代谢(内源代谢),代谢释放的能量叫维持能。
(2)得率系数(或产率,转化率,Y): 是指被消耗的物质和所合成产物之间的量的关系。包括生
基于关键生化反应限速步及其关键酶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一系列分子水平的方法?细胞层次代谢网络与细胞工厂基于细胞信号传导代谢网络细胞物质运输的系列关键生化反应的综合表现采用一系列细胞水平的方法包括细胞群体行为分析?反应器层次过程工程基于细胞群体生长及产物合成对外部环境综合响应采用一系列优化反应器发酵条件的方法主要针对微生物发酵的表观动力学通过研究微生物群体的生长代谢定量反映细胞群体酶促反应体系的宏观变化速率主要包括

发酵工程笔记

发酵工程笔记

第一章发酵工程1.发酵工程定义定义1: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细胞作为产品的工业生产过程。

定义2 :发酵工程是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在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技术。

2.发酵工程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传统(古老)发酵技术阶段(纯培养技术建立之前)○2近代发酵技术阶段(20世纪20年代—70年代)○3现代发酵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3.为什么能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微生物繁殖速度快,代谢能力强,易培养,容易改造代谢产物多样,能利用廉价的有机物、无机物。

4.发酵工程的特点(与化学工业相比)1 原料广泛2 生产安全、设备简单3 反应专一性强、副产物少4 代谢多样、应用广泛5 易受污染、无菌要求严格6 菌种的优劣影响较大。

第二章工业用微生物菌种1.工业用菌种的特点及要求:1具有稳定的遗传学特性2能利用低价的原材料3长条件易于满足4于细菌,具有抗Phage的能力5酵周期短,降低生产成本6谢产物无毒无害2.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从菌种的遗传学特征上可以把菌种分为:野生型和改良型从微生物分类学的角度分为:1细菌类2酵母菌3霉菌4放线菌3.菌种选育的目的:防止菌种退化,提高生产能力,简化生产工艺,开发新产品4.菌种选育方法:○1基因突变—自然选育,诱变育种○2基因重组—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5.自然选育:利用微生物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一般习惯称为菌种的分离纯化。

6.自然选育的目的:纯化菌种、复壮菌种、稳定生产、提高产量。

自然选育方法步骤:○1通过表观形态来淘汰不良菌株(初筛)○2通过目的代谢物产量考察(副筛)○3菌种纯度试验(纯度验证)○4传代稳定性试验(传代试验)。

7.各种生产菌适宜的保藏方法——酵母菌:定期移植斜面低温保藏法,石蜡油保藏法曲霉菌:砂土保藏法真菌(只长菌丝不长孢子的菌):采用液氮超低温冻结保藏,石蜡油保藏法细菌:斜面低温保藏法,冷冻干燥保藏法放线菌:砂土或冷冻保藏法8.菌种的退化:生产菌株遗传标记的丢失,导致生产能力下降,即负突变,称为菌种的退化9.菌种退化的原因:内因—基因突变,分离现象,质粒脱落;外因:保藏方法不当,营养条件不适,传代次数过多10.防治菌种退化的措施:从菌种选育方面考虑:控制传代次数,合理传代,采用不易衰退细胞传代,采用有效的保藏方法11.菌种衰退时应采取的提纯复壮措施:分离纯化,通过寄主体进行复壮,淘汰衰退的个体12.种子扩大培养:指将保存的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纯种的过程。

发酵工程教案(打印)

发酵工程教案(打印)

发酵工程教案(打印)第一章:发酵工程的概述1.1 发酵工程的定义发酵工程的概念发酵工程的组成1.2 发酵工程的应用领域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生物化工1.3 发酵工程的发展历程传统发酵技术现代发酵工程技术第二章:发酵过程的微生物学基础2.1 发酵微生物的分类与特性细菌真菌放线菌2.2 发酵微生物的培养与筛选培养基的选择与制备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2.3 发酵微生物的代谢调控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微生物的代谢途径第三章:发酵设备的类型与选择3.1 发酵设备的类型大型发酵罐生物反应器膜分离设备3.2 发酵设备的选择原则生产规模产品特性经济效益3.3 发酵设备的运行与维护设备的启动与停止设备的清洗与消毒设备的故障处理第四章:发酵过程的控制与管理4.1 发酵过程的控制参数温度pH值溶氧量营养物质4.2 发酵过程的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4.3 发酵过程的管理与优化生产计划的制定发酵条件的优化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第五章:发酵工程的案例分析5.1 乳酸菌发酵工程案例酸奶的生产泡菜的制作5.2 酵母菌发酵工程案例啤酒的生产葡萄酒的制作5.3 放线菌发酵工程案例抗生素的生产维生素的生产第六章:发酵工程的安全与环保6.1 发酵工程的安全问题微生物的危害生物安全措施发酵罐的安全操作6.2 发酵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污染的来源污染的检测与控制清洁生产技术6.3 发酵工程的环保问题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第七章:发酵工程的产业化应用7.1 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的应用面包酵母的生产乳酸菌的产业化7.2 发酵工程在制药工业的应用抗生素的产业化维生素的产业化7.3 发酵工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生物燃料的生产生物材料的产业化第八章:发酵工程的研发与创新8.1 发酵工程的新技术发展重组DNA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8.2 发酵工程的新设备开发高通量筛选设备生物反应器的设计自动化控制系统8.3 发酵工程的产业化挑战与机遇产业化过程中的问题产业化发展的趋势产业化政策的分析第九章:发酵工程的实例分析与评价9.1 发酵工程案例分析某乳酸菌产品的生产某抗生素的生产9.2 发酵工程项目的评价技术与经济评价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风险评价9.3 发酵工程的发展前景与建议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方向政策与支持措施第十章:发酵工程的实验操作10.1 发酵实验的基本操作菌种的制备与保藏发酵液的制备发酵过程的监控10.2 发酵实验的设计与优化实验设计方法发酵条件的优化实验结果的分析10.3 发酵实验的操作技能培养实验操作的安全规范实验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与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发酵微生物的分类与特性重点掌握不同类型发酵微生物的分类、特点及应用领域。

发酵工程第六章

发酵工程第六章

发酵工程
第二节 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

了解生产菌种在具有合适的培养基、pH、温
度和通气搅拌等环境条件下对基质的利用、细胞
的生长以及产物合成的代谢变化,有利于人们对
生产的控制。
发酵工程
一、发酵过程操作方式 发酵过程操作方式:
A.分批发酵 B.补料分批发酵 C.连续发酵
发酵工程
1. 分批发酵 分批发酵是指在一封闭培养系统内含
发酵工程
控制方法: (1)培养基注意适当的配比 (2)通过中间补料,控制起始浓度不要太高
发酵工程
第四节 基质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一、碳源种类 速效碳源:较迅速的被利用,有利于菌体的生
长,如葡萄糖 迟效碳源:被菌体缓慢利用,有利于代谢产物
的合成,如乳糖等
发酵工程
培养基中不同糖对大肠杆菌生长速度的影响 1.单独加入葡萄糖时,菌体生长几乎没有延迟期; 单独加入乳糖时,菌体生长有明显的延迟期;2. 同 时加入葡萄糖和乳糖时,菌体呈二次生长
3)培养后期,产生热量不多,温度变化不大,且逐 渐减弱。
发酵工程
2、搅拌热Q搅拌
在机械搅拌通气发酵罐中,由于机械 搅拌带动发酵液作机械运动,造成液 体之间,液体与搅拌器等设备之间的 摩擦,产生可观的热量。
发酵工程
3、蒸发热Q蒸发
通气时,引起发酵液的水分蒸发,水分 蒸发所需的热量叫蒸发热。 此外,排气也会带走部分热量叫显热Q显 热,显热很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发酵工程
4、辐射热Q辐射
发酵罐内温度与环境温度不同,发酵液中有 部分热通过罐体向外辐射。辐射热的大小取 决于罐温与环境的温差。冬天大一些,夏天 小一些,一般不超过发酵热的5%。
发酵工程
第六节 发酵过程的pH控制

发酵工程思考题含答案

发酵工程思考题含答案

发酵工程课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发酵及发酵工程定义?答:它是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展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效劳的一门科学。

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所以又称为微生物工程。

2、发酵工程根本组成局部?答:从广义上讲分为三局部: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3、发酵工业产业化应抓好哪三个环节?答:发酵工程产业化就是将有关应用微生物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发酵产品,并投向市场的过程。

三个环节:投产试验、规模化生产和市场营销。

①投产试验:涉及到〞上、中、下三游〞工作,即研究成果的验证、小试、中试和扩大试验。

②规模化生产:值得注意的是产品质量问题,其检测必须符合相应产品标准。

③市场营销:市场开拓对技术本身影响不大,但参与市场竞争却是产业化成败的决定因素。

4、当前发酵工业面临三大问题是什么?答:菌种问题纯种,遗传稳定性,平安,周期短、转化率高产率高抗污染能力强:噬菌体、蛭弧菌;适宜的反响器生产规模化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节能,构造多样化、操作制动化,节劳力。

基质的选择价廉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易被利用、副产物少,满足工艺要求。

5、我国发酵工业应该走什么样的产业化道路?发酵过程的组成局部?答第一步为技术积累阶段、第二步为产业崛起阶段、第三步为持续开展阶段典型的发酵过程可划分成六个根本组成局部:〔1〕繁殖种子和发酵生产所用的培养基组份设定;〔2〕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灭菌;〔3〕培养出有活性、适量的纯种,接种入生产容器中;〔4〕微生物在最适合于产物生长的条件下,在发酵罐中生长;〔5〕产物别离和精制;〔6〕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的处理。

第二章菌种的来源(1)1、自然界别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答:标本采集,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别离〔初筛,复筛〕,发酵性能鉴定,菌种保藏2、从环境中别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展富集?答: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发酵工程六PPT课件

发酵工程六PPT课件

.
24
二、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手段
(一)生物合成途径的遗传控制
代谢调节控制育种通过特定突变型的选育,达到改变代谢 通路、降低支路代谢总产物的产生或切断代谢途径及提高 细胞膜的透性,使代谢流向目的产物积累方向进行。
1、代谢缺陷型菌株
2、利用抗代谢类似物的突变积累氨基酸
3、产物降解酶缺失突变株
4、细胞膜组分的缺失突变
.
30
生物素是丙酮酸羧化酶的辅酶,生物素在低于亚适浓度之
前有,利例增于加谷1:生氨谷物酸氨素的酸有合棒利成杆于;菌丙(酮生酸物的素羧缺化陷产型生)草生酰产乙谷酸氨,酸进而
生物素是催化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初始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 辅酶,该酶催化乙酰辅酶A羧化生成丙二酸单酰辅酶A,再 经一系列转化合成脂肪酸,而脂肪酸又是构成细胞膜磷脂 的主P要EP成分,因P此y生r 物素可间A接cC地o影A 响细胞膜的透性。
真核微生物细胞里,各种酶系被细胞器隔离分布,使
其代谢活动只能在特定的部位上进行,如与呼吸产能有 关的酶系集中于线粒体内膜上,DNA合成的某些酶位于 细胞核里。
.
5
(二)代谢流向的调控
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可以通过控制各代谢途径中某个酶促反应的速 率来控制代谢物的流向,从而保持机体代谢的平衡。
1、由一个关键酶控制的可逆反应
第六章 发酵机制及发酵动力学
第一节 发酵工程微生物的基本代谢及产物代谢 第二节 微生物代谢调节机制 第三节 糖代谢产物的发酵机制 第四节 氨基酸和核苷酸发酵机制 第五节 抗生素发酵机制 第六节 微生物发酵动力学
.
1
本章要求
掌握初级与次级代谢的产物 掌握微生物代谢调节的方式 掌握酶活性被抑制的方式 了解发酵产物的发酵机制及发酵动力学抑制来自抑制DE

简述发酵工程的基本过程

简述发酵工程的基本过程

简述发酵工程的基本过程
发酵工程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发酵微生物:根据工艺要求和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发酵微生物(如细菌、酵母、真菌等)作为发酵的生物体。

2. 培养种子:用适当的培养基和条件,培养发酵微生物的种子菌株,使其达到一定的生长状态。

3. 发酵罐设计:设计合适的发酵罐,包括容量、搅拌、通气、温度和pH控制等,以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

4. 发酵培养基准备: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配制合适的发酵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其他必要的添加剂。

5. 接种发酵:将培养好的种子菌株接种到发酵罐中的发酵培养基中,使其开始生长和繁殖。

6. 发酵过程控制:通过监测和调控发酵罐中的温度、pH、搅
拌速度、通气速率等参数,控制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学反应,以实现最佳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7. 产物收集和分离:在发酵结束后,收集发酵液中的目标产品,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离、提纯和处理。

第六章 发酵工程 PPT课件

第六章 发酵工程 PPT课件

生物下游一般过程
§6-5 生化反应器
生化反应器类型 通用式发酵罐 气升式发酵罐 其他生物反应器形式
生化反应器类型
• 酶反应器:单相式、多相式 • 发酵反应器器:液态、固态
通用式发酵罐
通气 搅拌:传质
传热
气升式发酵罐
气升式发酵罐的优点 是能耗低,液体中的 煎切作用小,结构简 单。在同样的能耗下, 其氧传递能力比机械 搅拌式通气发酵罐要 高得多。
发酵的基本过程
发酵过程形式
• 批式发酵
• 补料发酵→带放(半连续发酵)
• 连续发酵→多级连续发酵
• 发酵-分离耦合 • ……
连续发酵
连续发酵是指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 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 使发酵罐内的液量维持恒定的发酵过程。
优点 ① 可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产量; ② 发酵中各参数趋于恒值,便于自动控制; ③ 易于分期控制。可以在不同的罐中控制不同的条件。
• 初级、次级代谢产物 • 生物大分子(酶、多糖) • 菌体 • 利用微生物发酵进行转化反应
§6-2 工业微生物
常见种类 菌种选育与保藏
常见工业微生物种类
• 细菌 • 放线菌 • 酵母菌 • 霉菌
细菌的形态(单细胞)
• 球菌 • 杆菌 • 螺旋菌

细 菌 细 胞 结 构 模 式 图
放线菌

固态发酵罐
课外书籍资料
• 微生物与发酵基础教程,宋超先,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7
• 发酵工艺,孙俊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 生物反应工程原理,贾士儒,科学出版社,2008 •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姚汝华,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 生化工程,伦世仪,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 • 生化反应工程,山根恒夫,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 • 发酵工艺学原理,(英)P·F·斯坦伯里,中国医药科技

发酵工程第六章 发酵条件及过程控制

发酵工程第六章  发酵条件及过程控制

3、菌体浓度对产物的影响
♦ 在适当的比生长速率下,发酵产物的产率与菌浓成正比 关系,即
式中, P ——发酵产物的产率(产物最大生成速率或生率),g/(L· h); QPm ——产物最大比生成速率,h-1; ♦初级代谢产物的产率与菌体浓度成正比; c(X) ——菌体浓度,g/L.
P=QPmc(X)
♦次级代谢产物的生产中,控制菌体的比生长速率μ比μ临略高 一点的水平,即c(X) ≤c(X)临时,菌体浓度越大,产物的产量 才越大。 ♦c(X)过高,摄氧率增加,溶氧成为限制因素,使产量降低。
(三)磷酸盐浓度的影响及控制
☺ 磷是构成蛋白质、核酸和ATP的必要元素,是微生物 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成分,合成产物所必需的营养。 控制方式: ☺ 在基础培养基中采用适量的浓度给予控制,以保证菌 体的正常生长所需;
代谢缓慢:补加磷酸盐。举例:在四环素发酵中,间歇,微量添加磷
酸二氢钾,有利于提高四环素的产量。
(二)氮源
2、不同种类氮源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 培养基中某些氮源的添加有利于该发酵过程中产物的积累, 这些主要是培养基中的有机氮源作为菌体生长繁殖的营养 外,还有作为产物的前体。 如:缬氨酸、半胱氨酸和ɑ-氨基己二酸等是合成青霉素和头 孢霉素的主要前体。
☺ 无机氮源利用会快于有机氮源,但是常会引pH值的变化, 这必须注意随时调整。如:
(三)磷酸盐浓度的影响及控制
☺ 微生物生长良好时,所允许的磷酸盐浓度为0.32~ 300mmol/L,但次级代谢产物合成良好时所允许的磷 酸盐最高水平浓度仅为1mmol/L。 ☺ 因此,在许多抗生素,如链霉素、新霉素、四环素、 土霉素、金霉素和万古霉素等的合成中要以亚适量添 加。
举例:四环素发酵:菌体生长最适的磷浓度为65~70

《发酵工程》第6章 发酵动力学

《发酵工程》第6章 发酵动力学

在厌气条件下,厌氧微生物进行的是基质水平磷酸化。 以同型乳酸发酵为例:
所以,厌气发酵时,基质水平磷酸化所产生的ATP要比 当发酵过程充分供氧时氧化磷酸化产生的ATP少的多.
3.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的氧平衡
有机物完全氧化最终会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单一碳 源培养基内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基质和产物完全氧化的需氧量, 可建立下列平衡式:
QGO:即QO2微生物生长(无非细胞产物生成)时的比耗氧率(g 或molO2·-1菌体·-l): g h 氧的消耗比速(见P134式8-10)
对于特定的菌株和特定的基质,纯生长得率是一常数,故又称 为生长得率常数。为区别于纯生长得率,可以把生长得率称为毛生 长得率。和各种培养条件下的毛生长得率相比,纯生长得率为生长 得率中的最大值,故也称为最大生长得率。这是一种理论生长得率, 是生长得率的极限值。
维持因数的大小代表细胞能量代谢效率的高低:维持因 数越大,表示能量效率越低;维持因数越小,则能量效率越 高。
对于特定的微生物菌株,在一定的培养条件和营养基质下, 维持因数是一个常数,它不因基质浓度、细胞浓度、细胞生长 速率和产物合成速率的不同而变化,
维持因数多种表示法:
基质维持因数mS:以基质消耗为基准 氧维持因数mO:以耗氧为基准 能量维持因数mkcal:以分解代谢热表示 ATP维持因数mATP:以ATP消耗表示。
S= (S)G+ (S)m+ (S)P+…
设:
YG:表示用于菌体生长的碳源对菌体的得率常数, m:表示微生物的碳源维持常数, Ym:表示碳源对代谢产物的得率常数。
则:
在以生产细胞物质为目的的发酵过程中(如面包酵母生产和 SCP),代谢产物的积累可以忽略不计,上式可简化为:

发酵工程第6章 发酵动力学

发酵工程第6章 发酵动力学

则表明通风不足,有部分电子没有传递给
氧,氧化不彻底。
第三节 细胞反应本征动力学
➢反应动力学:研究反应速度变化规律
(反应速度影响因素)的学科。包括:
➢本征动力学(反映生物催化剂内在性
能):又称微观动力学,指没有传递等
工程因素影响时,生化固有的速率。
➢宏观动力学(反映反应器特性):又称
反应器动力学,指在一定反应器内所测
葡萄糖
微生物细胞
(1)试确定计量系数a、b、c、d、e;
(2)试计算其细胞对底物的得率YX / S ;
(3)试计算呼吸商RQ。
解:(1)细胞反应的方程式系数的计算
1mol葡萄糖所含有的C元素为72g,根据题
意1mol葡萄糖转化为微生物细胞的C元素为:
g
72 2 / 3 48
则有:
48
c
(2)细胞反应的比速率:单位时间内单位
菌体消耗基质或形成产物(菌体)的量称为比速
率,是生物反应中用于描述反应速度的常用概念
(不同反应间的对比,消除细胞量的效应)在细
胞反应中主要的反应的比速率有:
① 细胞的比生长速率
1 dC X


CX
dt
(1/h)
② 底物的比消耗速率
1 dC S
qS

0.909
4.4 12
转化为CO2的C元素为:
72 48 24 g
则:
24 12e
e2

对N元素平衡,有:
a 0.86c 0.782
对H元素平衡,有:

12 3a 7.3c 2d
12 3a 7.3c
d
2
12 3 0.782 7.3 0.909

发酵工程教学大纲

发酵工程教学大纲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学时数:50 学分数:2.5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生物化工方向的专业限选课。

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工业发酵调控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能够运用该知识阐述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发酵规律,解释影响发酵过程的各种因素,提高分析工业发酵过程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 发酵的概念与函盖范围。

2. 工业发酵的主要类别与目的。

3. 发酵的渊源与工业史。

4. 工业发酵过程的主要环节及其内容。

难点: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发酵过程第二章微生物的生长(6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 微生物生长的形式与测量。

2.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3. 细胞生长的周期规律及其研究方法。

4. 生长得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5. 微生物的生长与分化过程及其调节。

6. 代谢物与溶质的运输过程。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7. 呼吸效率的概念。

8. 维持能的概念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9. 生长速率对细胞的影响。

10. 测定生长效率需注意的问题。

难点:细胞群体的生长周期,染色体复制与细胞分裂之间的时间分配,得率系数,载体。

第三章工业微生物的分离、保存与改良(2课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 微生物的筛选分离方法。

2. 微生物的保存方法。

3. 工业微生物的改良方法。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4. 基因工程菌的培养与表达。

难点:筛选,反馈抑制第四章微生物的基础代谢(8课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 微生物能量代谢原理。

2. 葡萄糖分解代谢的途径。

3. 微生物组成代谢过程。

4. 代谢工程的概念。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4. 代谢的热力学。

5. 细胞主要成分的代谢过程。

6. 代谢流的概念。

难点:代谢的生物化学过程,代谢物流分析,代谢控制分析第五章工业发酵用的培养基(2课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 工业发酵用培养基的要求。

[发酵工艺学总论]第六章_发酵经济学

[发酵工艺学总论]第六章_发酵经济学
为磷酸盐,且要求是食用级的而不是肥料级的。
培养基用的钾、镁、锌、铁盐,应采用它们的硫
酸盐而不是氯化物 。
(3)无菌空气与通气搅拌成本分析
a无菌空气
加热直接灭菌空气:耗能太大,不适合工业应用。 利用压缩热进行空气的热灭菌,其最经济的无菌空气
生产规模为50~150m3/min。
单级压缩后再经空气过滤器的最经济的生产规模为
(1)菌株选育对发酵成本的影响
一般来说,菌种选育约占生产成本的2径。
a 优良生产菌株的筛选
①提高筛选效率很重要 分离一支有价值的菌株并不容易,通常要花费 较长的时间和代价,甚至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仍一 无所获。
(1)菌株选育对发酵成本的影响
搅拌转速亦会改变,应根据工艺要求设计,使整个运转费 最低。
(4)动力费(加热、冷却)成本分析
发酵生产中,需要加热与冷却的工序大体有: 培养基的加热灭菌(或者淀粉质原料的蒸煮糊化),
然后冷却到接种温度;
发酵罐及辅助设备的加热灭菌与冷却; 发酵热的冷却,发酵恒温; 产物提炼与纯化过程的蒸发、蒸馏、结晶、干燥等。 节约冷却水用量的办法 采用气升式发酵罐; 选育嗜热或耐热的生产菌株; 改变原料路线,少用烃类原料。
a 优良生产菌株的筛选
② 除了注意高产外,还应考虑提高发酵过程 经济效益的其他性能因素。
例1
耐热性:在筛选菌体蛋白生产株时,国外曾选定了耐 热放线菌,这是由于:
此菌可在55℃生长,所以可节约冷却水; 该菌体蛋白富含甲硫氨酸,可用作强化蛋白添加剂; 该菌菌体系由菌丝构成,简单的过滤技术即可获得产品。
厂房规划及设计:建筑利用率高,要考虑发展余地; 清洁(洁净)生产: 排放物的数量和浓度应小,这样

发酵过程控制

发酵过程控制

发酵过程控制和优化技术的有关知识发酵的生产水平高低除了取决于生产菌种本身的性能外,还要受到发酵条件、工艺的影响。

只有深入了解生产菌种在生长和合成产物的过程中的代谢和调控机制以及可能的代谢途径,弄清生产菌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菌种在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规律,有效控制各种工艺条件和参数,使生产菌种始终处于生长和产物合成的优化环境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菌种的生产能力,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发酵过程进行优化控制的意义随着生物和基因工程技术在各工业行业中的应用,发酵产品生产规模和品种不断增加,对发酵过程进行控制和优化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发酵中游技术的发酵过程控制和优化技术,既关系到能否发挥菌种的最大生产能力,又会影响到下游处理的难易程度,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是一项承上启下的关键技术。

与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不同,生物过程的反应速率比较慢,目的产物的浓度、生产强度、反应物质(底物或基质)向目的产物的转化率也比较底。

工业微生物学从两个方面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通过菌种选育和改良获得高产的发酵菌种;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培养条件使微生物最大限度地生产目标产物。

相对来讲,通过发酵过程控制和优化,将生物过程准确地控制在最优的环境或操作条件下,是提高整体生产水平的一个捷径或者说是一种更容易的方法,其重要性也绝不亚于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进行菌种改良的方法。

二.生化过程的特征与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相比,生化反应过程有以下不同特征:①动力学模型高度非线性;②动力学模型参数的时变性;③除简单的物理和化学状态变量(温度、pH、压力、气体分压、DO 外,绝大多数生物状态变量(生物量、营养物浓度、代谢产物浓度、生物活性等)很难在线测量;④过程参数的滞后性,一个生物过程可能涉及成千上万个小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其相互间的作用和影响造成了生物过程的响应速率慢。

生物过程的控制和优化还具有以下特点:①不需要太高的控制精度;②各状态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连带关系;③由于没有合适的定量的数学模型可循,其控制与优化操作还必须完全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来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