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柱钢筋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Lle):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a.柱基础内插筋长度=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搭接长度(Lle):如果考试时候题中说明为不考虑,不用计算弯折长度: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15db.柱净高长度:基础顶面——顶层梁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c.顶层锚固长度:①中柱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②边、角柱锚固长度:⑴内侧钢筋锚固长度同中柱⑵外侧钢筋锚固长度:1.5LaE(考试用)2.柱箍筋: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b.柱宽;h.柱高;c.柱保护层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④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钢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 00mm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梁钢筋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当hc-保护层<LaE时,弯锚,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当hc-保护层≥LaE时,直锚,锚固长度= max(LaE,0.5hc+5d)保护层:是柱保护层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在中支座中的锚固能直锚的时候直锚)3.上部端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第二排=1/4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6.箍筋单长(2肢箍)=(长-2保+宽-2保)*2+2* max(10d,75)根数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2*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一级抗震:max(2Hb,500)二级--三级抗震:max(1.5Hb,5 00)7.侧面纵向钢筋(腰筋)构造筋长度(G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15d抗扭筋长度(N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锚固长度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部钢筋8.拉筋: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计算工程量时用¢6.5来计算)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拉筋单长=梁宽-2*保+2* max(10d,75)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区间距*2)+1]*(腰筋根数/2)9.附加吊筋:吊筋单根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sin45°(sin60°)+2*20d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45度;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60度.备注:主次梁相交处,注意附件的箍筋10.屋面框架梁屋面梁上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梁高-保护层(保:为柱的保护层)板钢筋1.板底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左伸长度+右伸长度+弯钩长度*2板面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锚固长度*2板底受力筋根数=板面受力筋根数=分布范围/板筋间距+1伸出长度:端支座为梁、圈梁、剪力墙时,伸出长度= max(1/2支座宽,5d)端支座为砌体墙时,伸出长度=max(1/2墙厚,12 0,板厚)180°弯钩长度=6.25d(当钢筋为一级钢时,末端需加180°弯钩)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分布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2.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中间支座板负筋长度=左标注长度+右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注意标注的长度是否含支座宽)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板负筋间距+1锚入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保护层为板的保护层)布筋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3.分布筋单根长度=净跨(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搭接长度:分布筋与负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端支座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中间支座分布筋根数=(左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右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独立基础钢筋1.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X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X方向底板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S为X方向独立基础钢筋的分布间距Y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Y方向底板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S为X方向独立基础钢筋的分布间距2.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X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①外侧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外侧钢筋根数:2根②其余钢筋单根长度= X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1* X方向的基础边长其余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Y 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①外侧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外侧钢筋根数:2根②其余钢筋单根长度= Y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1* Y方向的基础边长其余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 S-1。
各类钢筋设计长度计算公式
各类钢筋设计长度计算公式L——构件长度b——保护层厚度d——钢筋直径x——设计图示锚固长度等H——构件高度B——构件宽度注:端部90度弯折的量度差值(1.75d)在预算中未减,是因为量小不重要。
1、直钢筋:(1)端部弯半圆钩:设计长度=L-2b+2*6.25d(2)端部斜钩:设计长度=L-2b+2*4.9d(3)端部直钩:设计长度=L-2b+2*3.5d(4)、端部弯折:设计长度=L-2b+2x2、弯起钢筋:(1)双弯起钢筋端部带半圆钩:设计长度=L-2b+2*(H-2b)*tg(α/2)+2*6.25d= L-2b+2*(H-2b)*tg(α/2)+12.5d(2)双弯起钢筋端部带弯折及半圆钩:设计长度=L-2b+2*(H-2b)*tg(α/2)+2*(x+6.25d)(3)双弯起钢筋端部带弯折:设计长度=L-2b+2*(H-2b)*tg(α/2)+2x(4)单弯起钢筋端部带半圆钩:设计长度=L-2b+(H-2b)*tg(α/2)+2*6.25d3、箍筋:(1)单箍方形或矩形:设计长度=2*(H+B)-8b+8d+2*6.9d-3*1.75d=2*(H+B)-8b+17d (无抗震要求)设计长度=2*(H+B)-8b+8d+2*11.9d-3*1.75d=2*(H+B)-8b+27d (有抗震要求)(2)双箍方形(多用于柱中):外箍设计长度=2*(H+B)-8b+8d+2*6.9d-3*1.75d=2*(H+B)-8b+17d (无抗震要求)外箍设计长度=2*(H+B)-8b+8d+2*11.9d-3*1.75d=2*(H+B)-8b+27d (有抗震要求)内箍设计长度=[(B-2b)* /2]*4+17d (无抗震要求)=[(B-2b)* /2]*4+27d (有抗震要求)(3)双箍矩形:每组(对)箍设计长度=(H-2b)*4+(B-2b+B`)*2+17d (无抗震要求)=(H-2b)*4+(B-2b+B`)*2+27d (有抗震要求) (4)三角箍(多用于有梁板):设计长度=(B-2b)+ +17d (无抗震要求)=(B-2b)+ +27d (有抗震要求)(5)S型箍(拉筋):设计长度=(B-2b)+17d (无抗震要求)=(B-2b)+27d (有抗震要求)(6)箍筋数量:n=(L-2b)/a+1a为箍筋间距,S箍间距为2a(7)螺旋箍:设计长度=N* +17d (无抗震要求)=N* +27d (有抗震要求)N——螺线圈数=(L-2b)/P,P——螺线间距,D——构件直径箍筋计算按照净跨算梁的支座不计算箍筋计算通长钢(贯通筋)的时候梁的一端有柱那还有一端是墙的话钢筋需要锚固锚固的长度与支座的宽度有关系,两端不一定长度相等箍筋计算按照净跨—50*2计算中间有柱时扣柱,计算方法同上一条结构各类构件的连接关系问题,也就是谁时谁的支座的问题基础是柱、墙的支座,柱是梁的支座,梁是板的支座、次梁以主梁为支座。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1、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钢筋理论重量表2、毎米钢筋的重量,可通过下列计算公式,适用于任何不同直径钢筋。
一、重量等于直径乘直径乘0.00617即0.00617 d²=XXX㎏/m二、1、W=πr²×L×ɡ÷1/10002、W=π×d²/4×L×ɡ×1/1000=πd²/4×L×ɡ×1/1000。
式中:W——重量;(单位:公斤)d——钢筋直径;(单位:毫米)π——圆周率:3.1416;r——钢筋半径;(单位:毫米)L——长度;(单位、米)ɡ——比重7.85(克/厘米³)【例】钢筋直径10mm,求其毎米理论重量?解:①W=0.00617 d²=0.00617×10×10=0.617(㎏/m)。
②W=πr²×L×ɡ÷1/1000=3.1416×5²×1×7.85×0.001=0.617(㎏/m)③W=π×D²/4×L×ɡ×1/1000=3.1416÷4×10²×1×7.85×0.001=0.7854×100×1×0.00785=0.616539(㎏/m)=0.617(㎏/m)钢筋Φ6 ;kg/m 0.222钢筋Φ8 ;kg/m 0.3950钢筋Φ10 ;kg/m 0.6169钢筋Φ12 ;kg/m 0.8880钢筋Φ14 ;kg/m 1.21钢筋Φ16 ;kg/m 1.5800钢筋Φ18 ;kg/m 2钢筋Φ20 ;kg/m 2.4700钢筋Φ22 ;kg/m 2.98钢筋Φ25 ;kg/m 3.8500钢筋Φ28 ;kg/m 4.8300钢筋Φ32 ;kg/m 6.3100钢筋Φ36 ;kg/m 7.9900钢筋Φ40 ;kg/m 9.8700钢筋Φ50 ;kg/m 15.42钢筋重量(kg)=0.00617*钢筋直径*钢筋直径*钢筋长度,钢筋直径用mm单位,长度用m 单位,算出来重量就是Kg。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重量计算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kg)。
其基本公式为:W(重量,kg)=F(断面积mm2)×L(长度,m)×ρ(密度,g/cm3)×1/1000 钢的密度为:7.85g/cm3,螺纹钢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如下:W=0.00617×d2(kg/m)d=断面直径mm,如断面直径为12mm的螺纹钢,每米重量=0.00617×122=0.888kg重量表Φ6=0.222㎏Φ8=0.395㎏Φ10=0.617㎏Φ12= 0.888㎏Φ14= 1.21㎏Φ16=1.58㎏Φ18=2㎏Φ20=2.47㎏Φ22= 3㎏Φ25=3.86㎏(0.617为圆10钢筋每米重量,钢筋的重量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钢筋的重量=钢筋的直径*钢筋的直径*0.00617一般计算时Φ12以下和Φ28的钢筋取小数点后3位,Φ14到Φ25的钢筋取小数点后2位。
工程计算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35m计算。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表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表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表是指用来计算钢筋长度的公式和表格。
下面是常用的钢筋长度计算公式表:
1. 直线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直线钢筋长度计算公式为:L=πD/4+(L1+L2+L3+L4),其中L为钢筋长度,D 为直径,L1、L2、L3、L4分别为四段弯曲部分的长度。
2. 对角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对角钢筋长度计算公式为:L=√(L1²+L2²),其中L为钢筋长度,L1和L2分别为两段弯曲部分的长度。
3. 环形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环形钢筋长度计算公式为:L=π(D+d)/2+(N-1)πD,其中L为钢筋长度,D为圆环外径,d为圆环内径,N为圆环的数量。
4. 弯曲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弯曲钢筋长度计算公式为:L=L1+L2+L3+L4,其中L为钢筋长度,L1、L2、L3、L4分别为四段弯曲部分的长度。
以上是常用的钢筋长度计算公式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精度的控制,确保计算结果准确无误。
钢筋重要计算公式
钢筋重要计算公式在建筑领域,钢筋可是个“顶梁柱”般的存在,而要玩转钢筋,掌握那些重要的计算公式就是关键。
咱先来说说钢筋的重量计算公式。
这就好比你去买水果,知道一斤多少钱,然后算买了多少斤得花多少钱一个道理。
钢筋重量(kg)=钢筋长度(m)×钢筋每米重量(kg/m)。
那钢筋每米重量咋算呢?这里有个小窍门,记住“0.00617×钢筋直径²”这个公式就行。
比如说,一根直径 10mm 的钢筋,每米重量就是 0.00617×10² = 0.617kg 。
有一次,我去一个建筑工地溜达,正好看到工人们在计算钢筋用量。
他们拿着图纸,眉头紧锁,嘴里还念念有词。
我凑过去一看,原来是在算要用多少钢筋。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符号,脑袋都大了。
他跟旁边的师傅抱怨:“这钢筋计算也太麻烦了,一个不小心就出错。
”师傅笑着说:“别着急,慢慢来,把公式记清楚,多练几次就好了。
” 只见师傅熟练地运用公式,很快就算出了结果,那速度,简直让小伙子佩服得五体投地。
再说说钢筋的锚固长度计算公式。
这锚固长度可重要了,就像船要靠岸得有牢固的绳索拴住一样,钢筋在混凝土里也得有足够的锚固长度才能保证结构的稳固。
锚固长度跟钢筋的种类、直径、混凝土强度等级都有关系。
一般的计算公式是La = α×(fy/ft)×d 。
这里面的字母和符号可都有讲究,α是锚固钢筋的外形系数,fy 是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t 是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d 是钢筋的直径。
记得有一回,我帮朋友装修房子。
他想自己动手做个简单的钢筋架子,用来放杂物。
我俩跑到建材市场买钢筋,结果回来发现不知道该怎么截断才能保证锚固长度够。
没办法,只能上网查资料,现学现卖。
那过程真是手忙脚乱,一会儿量尺寸,一会儿算长度,折腾了半天,总算是弄好了。
虽然样子不太美观,但好歹能用,也算是有了点小成果。
还有钢筋的弯起长度计算公式。
钢筋工程量计算原理用公式表示
钢筋工程量计算原理用公式表示
钢筋工程量计算的原理可以用如下的公式表示:
工程量 = 钢筋数量 ×长度 ×钢筋单位重量
其中,钢筋数量是指需要使用的钢筋的数量,单位为根或根/米;长度是指钢筋的长度,单位为米;钢筋单位重量是指每单位长度的钢筋的重量,单位为千克/米。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工程量 = 钢筋数量 ×长度 ×钢筋单位重量
例如,如果需要使用100根长度为10米的钢筋,且钢筋单位重量为2千克/米,那么工程量计算可以表示为:
工程量 = 100根 × 10米 × 2千克/米 = 2000千克
因此,钢筋工程量为2000千克。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钢筋计算是建筑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和钢筋混凝土理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介绍钢筋计算中常用的一些公式。
一、截面受拉钢筋计算公式:1.钢筋截面面积计算公式:As=(π/4)*d²其中,As表示钢筋截面面积,d表示钢筋直径。
2. 钢筋抗拉强度计算公式:f=0.9 * fy * As其中,f表示钢筋抗拉强度,fy表示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As表示钢筋截面面积。
3.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计算公式:fy = fyk / γs其中,fyk表示钢筋抗拉强度特征值,γs表示抗拉强度的安全系数。
二、截面受压钢筋计算公式:1. 钢筋计算强度限值公式:f≤0.28 * fck其中,f表示钢筋受压强度,fck表示混凝土抗压强度。
2.面积配筋率计算公式:ρ=(As/b)*100其中,ρ表示配筋率,As表示钢筋截面面积,b表示截面宽度。
3. 面积配筋率限值计算公式:ρ≤ρmax其中,ρmax表示面积配筋率的限值。
三、钢筋的抗倾斜稳定计算公式:1. 钢筋抗倾斜稳定力计算公式:Pc=A * ftd其中,Pc表示钢筋抗倾斜稳定力,A表示钢筋的实际截面面积,ftd 表示钢筋的抗倾斜稳定力设计值。
2. 钢筋抗倾斜稳定力设计值计算公式:ftd=ftk / Γtd其中,ftk表示钢筋抗倾斜稳定力特征值,Γtd表示抗倾斜稳定力的安全系数。
四、悬臂梁的最大弯矩计算公式:1.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Mmax=(wl²) / 8其中,Mmax表示悬臂梁的最大弯矩,w表示悬臂梁的均布荷载,l表示悬臂梁的长度。
五、偏心受压构件设计公式:1. 核心筒受压构件计算公式:N=Rd⋅b⋅h + As⋅fy其中,N表示受压力的设计值,Rd表示钢筋的抗压能力,b表示构件的截面宽度,h表示构件的截面高度,As表示受拉钢筋截面面积,fy表示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以上就是钢筋计算中常用的一些公式,钢筋计算的具体方法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钢筋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它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易加工成型等优点,因此在建筑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进行钢筋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使用环境,进行合理的计算和选择。
下面将介绍钢筋计算中常用的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钢筋拉力计算公式。
钢筋在受拉力作用下,需要满足一定的强度要求。
根据材料力学原理,钢筋的拉力计算公式为:\[ N = A \times f_y \]其中,N为钢筋的拉力,A为钢筋的截面积,f_y为钢筋的屈服强度。
2. 钢筋抗弯计算公式。
在梁、板等结构中,钢筋需要承受弯矩的作用,因此需要进行抗弯计算。
钢筋的抗弯计算公式为:\[ M = W \times f_y \times z \]其中,M为钢筋的抗弯强度,W为截面模量,f_y为钢筋的屈服强度,z为钢筋的有效材料高度。
3. 钢筋截面尺寸计算公式。
在进行钢筋设计时,需要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和要求,确定钢筋的截面尺寸。
钢筋截面尺寸计算公式为:\[ A_s = \frac{M}{f_y \times z} \]其中,A_s为钢筋的截面积,M为受弯弯矩,f_y为钢筋的屈服强度,z为钢筋的有效材料高度。
4. 钢筋箍筋计算公式。
在柱、梁等结构中,为了保证钢筋的受压性能,需要设置箍筋。
钢筋箍筋的计算公式为:\[ n = \frac{N}{A_g \times f_y} \]其中,n为箍筋的数量,N为受拉钢筋的拉力,A_g为箍筋的截面积,f_y为箍筋的屈服强度。
5. 钢筋连接长度计算公式。
在钢筋连接的设计中,需要考虑钢筋的受力传递和连接强度。
钢筋连接长度的计算公式为:\[ L_s = \frac{T}{A_s \times f_y} \]其中,L_s为钢筋的连接长度,T为连接的拉力,A_s为钢筋的截面积,f_y为钢筋的屈服强度。
以上就是钢筋计算中常用的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要求,结合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合理的计算和设计,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钢筋重量计算公式一、螺纹钢重量计算公式公式:直径mm×直径mm××长度例如:螺纹钢20mm(直径)×12m(长度)计算:20×20××12=二、钢管重量计算公式公式:(外径—壁厚)×壁厚mm××长度m例如:钢管114mm(外径)×4mm(壁厚)×6m(长度)计算:(114—4)×4××6=三、圆钢重量计算公式公式:直径mm×直径mm××长度m例如:圆钢20mm(直径)×6m计算:20×20××6=四、方钢重量计算公式公式:边宽(mm)×边宽(mm)×长度(m)×例如:方钢50mm(边宽)×6m计算:50×50×6×=五、扁钢重量计算公式公式:边宽mm×厚度mm×长度m×例如:扁钢50mm(边宽)×(厚度)×长度m计算:50×5×6×=六、六角钢重量计算公式公式:对边直径mm×对边直径mm×长度m×例如:六角钢50mm直径×6m计算:50×50×6×=102kg七、钢板重量计算公式公式:长度m×宽度m×厚度mm×例如:钢板6m(长度)×(宽度)×(厚度)计算:6×××=八、扁通重量计算公式公式:(边长mm+边宽mm)×2×厚度mm×长度m×例如:扁通100mm×50mm×50mm(厚)×6m(长)计算:(100+50)×2×5×6×=九、方通重量计算公式公式:边宽mm×4×厚mm××长度m例如:方通50mm×5mm(厚)×6m(长度)计算:50×4×5××6=十、等边角钢重量计算公式公式:边宽mm×厚度mm××长度m(粗算)例如:角钢50mm×50mm×5mm(厚)×6m(长)计算:50×5××6=十一、不等边角钢重量计算公式公式:(边宽mm+边宽mm)×厚mm××长度m(粗算)例如:角钢100mm×80mm×8m(厚)×6m(长度)计算:(100+80)×8××6=十二、其它有色金属重量计算公式1、黄铜管重量计算公式公式:(外径mm-壁厚mm)×壁厚mm××长m例如:黄铜管20mm×厚×6m长计算:()×××6=2、紫铜管重量计算公式公式:(外径mm-壁厚mm)×壁厚mm××长m例如:紫铜管20mm×厚×6m长计算:()×××6=3、铝花板重量计算公式公式:长m×宽m×厚mm×例如:铝花板1m宽×3m长×计算:1×3××=4、黄铜板:比重紫铜板:比重锌板:比重铅板:比重计算方法:比重×厚度=每平方的重量。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1.钢筋截面面积计算:
钢筋截面面积=π*(直径/2)^2
2.钢筋长度计算:
钢筋长度=楼板或梁的长度-预留长度
3.钢筋质量计算:
钢筋质量=钢筋截面面积*钢筋长度*钢筋比重
4.钢筋间距计算:
钢筋间距=(楼板或梁的长度-2*预留长度)/(钢筋数量-1)
5.钢筋抗弯强度计算:
钢筋抗弯强度=(钢筋截面面积*钢筋抗拉强度)/距离轴心的距离6.钢筋抗剪强度计算:
钢筋抗剪强度=(钢筋截面面积*钢筋抗压强度)/距离轴心的距离7.钢筋承载力计算:
钢筋承载力=钢筋截面面积*钢筋抗拉强度
8.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性能计算:
-抗弯矩计算:
抗弯矩=钢筋设计抗拉强度*钢筋截面面积*(钢筋高度-钢筋纵距/2) -抗剪承载力计算:
抗剪承载力=0.5*钢筋抗剪强度*钢筋截面面积*钢筋纵距
-混凝土压杆承载力计算:
混凝土压杆承载力=0.85*混凝土抗压强度*面积-钢筋截面面积*钢筋设计抗拉强度
9.钢筋混凝土梁的挠度计算:
挠度=(5*荷载*悬臂长度^4)/(384*弹性模量*截面转动惯量)
10.钢筋混凝土柱的截面性能计算:
-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轴心受压承载力=混凝土截面面积*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截面面积*钢筋设计抗拉强度
-侧向承载能力计算:
侧向承载能力=钢筋抗剪强度*钢筋截面面积
-钢筋混凝土柱的稳定性计算,涉及更多的参数和公式,请参考相关规范。
在进行以上计算时,需要根据不同设计要求和规范提供相应的参数,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钢筋的抗拉强度等,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此外,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使用计算软件通常更为常见和方便,可以直接提供准确的计算结果。
钢筋换算公式表
钢筋换算公式表一、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1. 基本公式。
- 钢筋每米重量(kg/m)=0.00617×d²(d为钢筋直径,单位:mm)。
- 例如,计算直径为10mm的钢筋每米重量。
- 把d = 10代入公式,每米重量=0.00617×10² = 0.617kg/m。
2. 理论依据。
- 钢筋的密度为7850kg/m³。
我们把钢筋看成圆柱体,圆柱体体积公式为V = πr²h(r为半径,h为高,对于钢筋来说,h就是长度,这里取1m)。
- 因为r=d/2,所以V = π(d/2)²×1 = πd²/4(单位:m³)。
- 质量m=ρV(ρ为密度),则m = 7850×πd²/4。
- 化简后m = 0.00617d²(kg/m)。
二、钢筋代换公式。
1. 等强度代换。
- 当结构构件按强度控制时,可按强度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公式为:- n_2=frac{n_1× d_1^2× f_y1}{d_2^2× f_y2}- 其中,n_1、n_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根数和代换后钢筋根数;d_1、d_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直径和代换后钢筋直径(单位:mm);f_y1、f_y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和代换后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单位:N/mm²)。
- 例如,原设计采用4根直径为20mm的HRB400钢筋(f_y1 = 360N/mm²),现拟用HRB335钢筋(f_y2=300N/mm²)代换,代换后钢筋直径为22mm,求代换后钢筋根数n_2。
- n_1 = 4,d_1 = 20,d_2 = 22,f_y1=360,f_y2=300。
- 代入公式n_2=frac{n_1× d_1^2× f_y1}{d_2^2×f_y2}=frac{4×20^2×360}{22^2×300}- 先计算分子:4×20^2×360 = 4×400×360 = 576000。
最全钢筋基本算量计算公式
最全钢筋基本算量计算公式1.钢筋计算是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钢筋计算公式。
2.钢筋截面积计算公式:钢筋截面积=π*(钢筋直径/2)^23.钢筋量计算公式:钢筋量=钢筋截面积*钢筋长度*比例系数4.比例系数:根据钢筋的类型和使用要求,采用不同的比例系数来计算钢筋量。
一般来说,混凝土梁的比例系数为0.01,混凝土柱的比例系数为0.025.钢筋重量计算公式:钢筋重量=钢筋量*钢筋密度6.钢筋弯曲长度计算公式:钢筋弯曲长度=弯曲度*钢筋直径7.钢筋折算长度计算公式:钢筋折算长度=钢筋长度+钢筋弯曲长度8.钢筋弯曲长度和折算长度的计算公式中,弯曲度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参数。
9.钢筋弯曲长度和折算长度一般用于计算梁、柱等结构中的钢筋长度。
10.钢筋拉力计算公式:钢筋拉力=钢筋截面积*强度设计值11.钢筋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钢筋抗弯承载力=钢筋截面积*强度设计值*距离中和轴的距离12.钢筋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钢筋抗剪承载力=钢筋截面积*强度设计值*有效高度13.钢筋抗剪承载力一般用于计算梁、板等结构中的钢筋抗剪能力。
14.钢筋屈服强度计算公式:钢筋屈服强度=底面应力/强度设计值15.这些公式涵盖了钢筋基本的计算内容,可以针对不同结构的设计需求进行具体应用。
16.钢筋计算还需要考虑钢筋的受力性能、锚固长度、间距、连接方式等因素,这些因素也需要结合具体的设计要求进行计算。
17.钢筋计算的结果是结构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依据,能够保证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8.钢筋计算还需要遵循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19.钢筋计算的准确性对结构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设计人员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0.钢筋计算是针对具体结构设计的特点而制定的,因此在进行钢筋计算时,应该综合考虑结构的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计算。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钢筋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它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因此在建筑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钢筋的计算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合理计算和选用合适的钢筋,才能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钢筋的计算公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钢筋截面积计算公式。
钢筋截面积的计算公式为,A=πd^2/4,其中A为钢筋截面积,π取3.14,d为钢筋直径。
在实际计算中,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承载力来确定钢筋的截面积,以确保其满足结构的强度要求。
2. 钢筋拉力计算公式。
钢筋在受拉力作用时,其受拉力的计算公式为,N=σA,其中N为钢筋受拉力,σ为钢筋的应力,A为钢筋的截面积。
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和设计要求来计算钢筋的拉力,以确保其能够承受相应的拉力而不发生破坏。
3. 钢筋抗压力计算公式。
钢筋在受压力作用时,其抗压力的计算公式为,N=σA,其中N为钢筋的抗压力,σ为钢筋的应力,A为钢筋的截面积。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和设计要求来计算钢筋的抗压力,以确保其能够承受相应的压力而不发生破坏。
4. 钢筋弯曲计算公式。
钢筋在受弯曲力作用时,其弯曲计算公式为,M=σW,其中M为钢筋的弯矩,σ为钢筋的应力,W为钢筋的截面模量。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和设计要求来计算钢筋的弯曲能力,以确保其能够承受相应的弯曲力而不发生破坏。
5. 钢筋屈服强度计算公式。
钢筋的屈服强度计算公式为,fy=σy,其中fy为钢筋的屈服强度,σy为钢筋的屈服应力。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钢筋的材料特性和设计要求来计算其屈服强度,以确保其在设计荷载下不会发生屈服破坏。
6. 钢筋延性计算公式。
钢筋的延性计算公式为,ε=ΔL/L,其中ε为钢筋的延性,ΔL为钢筋的变形量,L为钢筋的原始长度。
在实际设计和施工中,需要根据结构的延性要求和设计要求来计算钢筋的延性,以确保其在受力过程中能够有足够的延性和变形能力。
excel算钢筋公式表
excel算钢筋公式表
在Excel中,可以使用公式来计算钢筋的相关数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钢筋计算公式:
1. 钢筋截面积的计算公式:
钢筋截面积= π (钢筋直径/2)^2。
2. 钢筋长度的计算公式:
钢筋长度 = 总长度弯曲长度。
3. 钢筋弯矩的计算公式:
钢筋弯矩 = 弯曲力弯曲距离。
4. 钢筋拉伸应力的计算公式:
钢筋拉伸应力 = 拉力 / 钢筋截面积。
在Excel中,可以使用这些公式来计算钢筋相关的数值。
首先,在Excel中输入钢筋直径、总长度、弯曲长度、弯曲力、弯曲距离、拉力等数值。
然后,利用上述公式将这些数值进行计算,得出钢筋
截面积、钢筋长度、钢筋弯矩、钢筋拉伸应力等结果。
可以将这些
公式和计算结果整合在Excel表格中,以便进行钢筋相关数据的快
速计算和分析。
除了上述基本的钢筋计算公式外,实际工程中可能还涉及到更
复杂的钢筋计算,比如受力分析、受压区和受拉区的计算、截面性
能计算等。
针对不同的钢筋计算问题,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公式和
方法进行计算。
在Excel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钢筋计算需求,灵活
运用各种公式和函数,进行全面而准确的钢筋计算。
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计算公式钢筋计算公式钢筋抽样常用公式钢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结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黑色海滩回答采纳率:27.3% 2008-09-12 13:57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如下:
一、柱钢筋
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2、柱箍筋: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
二、梁钢筋
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3、上部端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
6、箍筋单长(2肢箍)=(长-2保+宽-2保)*2+2* max(10d,75)。
7、侧面纵向钢筋(腰筋)。
构造筋长度(G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N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锚固长度。
8、拉筋: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
9、附加吊筋:吊筋单根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sin45°(sin60°)+2*20d。
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45度;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60度。
10、屋面框架梁屋面梁上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钢筋算量公式
钢筋算量公式一、基础1、独立基础:(1)长宽小于2500mm长度=总长—2c(保护层)根数=[总长—2×min(75,s/2)]÷间距+1(2)长宽大于等于2500mm长度=总长—c—0.1L(基础长宽)根数=[总长—min(75,s/2)—c] ÷间距+12、圆形独立基础:(1)正交配筋长度=2×根号下[R²-(R-h拱高)²]-2c根数=[D—2×min(75,s/2)] ÷间距+1(2)放射配筋径向钢筋长度=D—2c 根数=π(R—c)÷间距环行钢筋长度=π(R1—c)根数=[R—min(75,s/2)]÷间距其中R1依次减小3、条形基础:受力筋的长度=板底宽度—2c根数=(总长—2×s/2)÷间距+1分布筋长度=净长+2c+2×150根数=(底板宽度—2×s/2)÷间距+14、基础梁:底部贯通筋=总长+2×50—2c+2×15d顶部贯通筋=总长+2×50—2c+2×12d基础梁柱内有箍筋箍筋起始距离为50mm底部端部不贯通筋=轴间距÷3+伸至端部-c+15d底部中部不贯通筋=(轴间距÷3) ×2顶部端部不贯通筋=轴间距÷3+伸至端部-c+12d顶部中部不贯通筋=(轴间距÷3) ×2梁顶一平变截面的底部外伸贯通筋:伸至外伸尽端弯折12d,外伸段按斜长计算。
顶部伸至外伸尽端弯折12d。
梁底一平变截面的顶部外伸贯通筋:伸至外伸尽端弯折12d,外伸段按斜长计算。
底部伸至外伸尽端弯折12d。
梁底有高差的(高差小于梁高):底部—梁底高差坡度为45°,低部钢筋锚进高粱内la,高部钢筋伸进低梁la。
顶部—低位钢筋锚入lae,高位上排钢筋伸至住外边下弯至低位梁顶再加lae,高位下排钢筋总锚长lae。
钢筋计算量公式
钢筋计算量公式
钢筋计算量的公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 钢筋的长度:计算量与钢筋的长度成正比。
2. 钢筋的直径:计算量与钢筋的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即计算量∝直径²。
3. 钢筋的数量:计算量与钢筋的数量成正比。
综上所述,钢筋计算量的一般公式为:
计算量 = 钢筋长度 ×钢筋直径² ×钢筋数量
对于具体的钢筋计算量公式,在不同的设计规范和计算方法中会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常用的计算量公式:
1. 钢筋总长度计算量公式:
计算量 = 钢筋总长度
2. 截面钢筋计算量公式:
计算量 = 钢筋总长度 ×钢筋直径²
3. 柱子钢筋计算量公式:
计算量 = 钢筋截面积 ×柱子高度
4. 梁中钢筋计算量公式:
计算量 = 钢筋截面面积 ×梁的长度
请注意,在具体的工程设计计算中,需根据不同的设计规范和工程要求,结合受力分析等因素,进行详细的计算和设计。
因
此建议在具体项目中参考相应的设计规范和进行专业的工程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柱钢筋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Lle):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a.柱基础内插筋长度=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
搭接长度(Lle):如果考试时候题中说明为不考虑,不用计算弯折长度: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
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15d
b.柱净高长度:基础顶面——顶层梁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
c.顶层锚固长度:
①中柱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②边、角柱锚固长度:
⑴内侧钢筋锚固长度同中柱
⑵外侧钢筋锚固长度:1.5LaE(考试用)
2.柱箍筋:
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
b.柱宽;h.柱高;
c.柱保护层
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
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
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
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
④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钢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 00mm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梁钢筋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
当hc-保护层<LaE时,弯锚,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
当hc-保护层≥LaE时,直锚,锚固长度= max(LaE,0.5hc+5d)保护层:是柱保护层
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在中支座中的锚固能直锚的时候直锚)
3.上部端支座负筋:
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第二排=1/4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
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
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
6.箍筋
单长(2肢箍)=(长-2保+宽-2保)*2+2* max(10d,75)根数
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
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2*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
一级抗震:max(2Hb,500)二级--三级抗震:max(1.5Hb,500)7.侧面纵向钢筋(腰筋)
构造筋长度(G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N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部钢筋
8.拉筋: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计算工程量时用¢6.5来计算)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
拉筋单长=梁宽-2*保+2* max(10d,75)
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区间距*2)+1]*(腰筋根数/2)9.附加吊筋:
吊筋单根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sin45°(sin60°)+2 *20d
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45度;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60度.
备注:主次梁相交处,注意附件的箍筋
10.屋面框架梁
屋面梁上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左(右)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梁高-保护层(保:为柱的保护层)板钢筋1.板底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左伸长度+右伸长度+弯钩长度*2板面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锚固长度*2
板底受力筋根数=板面受力筋根数=分布范围/板筋间距+1
伸出长度:端支座为梁、圈梁、剪力墙时,伸出长度= max(1/2支座宽,5d)端支座为砌体墙时,伸出长度=max(1/2墙厚,120,板厚)
180°弯钩长度=6.25d(当钢筋为一级钢时,末端需加180°弯钩)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
分布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
2.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中间支座板负筋长度=左标注长度+右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注意标注的长度是否含支座宽)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板负筋间距+1
锚入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
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
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保护层为板的保护层)
布筋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
3.分布筋单根长度=净跨(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 2搭接长度:分布筋与负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
端支座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
中间支座分布筋根数=(左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右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
独立基础钢筋1.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
X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
X方向底板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 +1S为X方向独立基础钢筋的分布间距
Y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
Y方向底板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 +1
S为X方向独立基础钢筋的分布间距
2.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X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
①外侧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外侧钢筋根数:2根
②其余钢筋单根长度= X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1* X方向的基础边长
其余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Y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
①外侧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外侧钢筋根数:2根
②其余钢筋单根长度= Y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1* Y方向的基础边长其余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