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案
03
团队建设活动
团队拓展训练、定期团队建设 活动、团队内部沟通会议等。
04
解决团队冲突的方法
了解冲突来源、积极沟通协商 、寻求第三方协助、制定并执
行解决方案。
04
计划与决策管理
计划类型及编制方法
01
战略计划
长期、全面的发展计划,涉及 组织使命、愿景和目标的设定
。
中期计划,为实现战略计划而设 计的一系列行动方案。
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
方案制定
方案选择
根据收集的信息,制定多个可行的解 决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最优方案进行实 施。
方案评估
对每个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优 缺点和风险。
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
• 实施与监控:实施选定的方案,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 调整。
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 外部环境因素,以及组织内部的
持续改进的意义
适应变化、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制定改进计划
设定目标、制定时间表、分配资源。
评估改进效果
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确定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识别改进机会
分析现状、找出问题、确定改进领域。
实施改进措施
采取行动、监控进度、确保按计划进行。
持续改进循环
将改进过程纳入组织文化,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07
资源、能力和文化等因素。
信息因素
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等 对决策质量有重要影响。
个人因素
决策者的个人背景、经验、价值观 等也会对决策产生影响。
05
领导艺术与沟通技巧
领导风格类型分析
01
02
03
04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详解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
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之上的独立的应用科学,以它为基础派生的课程为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诸如市场营销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
管理学基础实训指导大纲(doc 43页)
管理学基础实训指导大纲(高职)2004年7月修订《管理学基础》课程建设小组编写目录第一部分实训目的与方式一、实训的目的与任务二、实训的主要方式与方法第二部分实训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管理系统第二章管理思想第三章计划第四章组织第五章领导第六章控制第七章企业管理与改革实践教学,特别是实训,是高职课程教学方式的生命线,而以应用性、权变性为特征的管理课程教学,重视实践教学更是具有突出的意义。
第一部分实训目的与方式一、实训的目的与任务㈠课程定位●管理学基础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
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
●管理学基础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构建体验式、仿真性和模拟教学的综合实训方法体系。
㈡实训目标本课程建立三级能力目标体系:●一级目标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二级目标为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信息处理能力;●三级目标为经进一步分解的十二项具体技能:通过教学与实训,培养学生们的具体管理技能。
按照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的总目标分解,主要培养下述能力:⑴培养现代管理理念与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的能力;⑵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管理能力;⑶培养观察环境,配置资源,制定计划的能力;⑷培养分析界定问题,科学决策的能力;⑸培养分析组织结构,协调职权关系,制定组织规范的能力;⑹培养招聘、应聘,管理与考核人的能力;⑺培养树立权威,有效指挥的能力;⑻培养有效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⑼培养协调关系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⑽培养对工作有效控制的能力;⑾培养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利用网上资源的能力;⑿总结与评价的能力。
㈢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进行各种以体验与加深管理理论的理解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二是各种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技能的实践活动。
对于具体实训项目,可根据专业需要与课时的多少,自主选择与组合训练项目。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1. 课程定位:《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的发展史及主流的理论和代表性观点等内容,重点讲述管理的六大基本职能决策、沟通、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理论和实施方案,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奠定良好的管理知识基础和通用管理能力基础。
2. 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管理学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管理技能为根本。
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活动,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工具和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实现基层管理人员管理素质的提高。
课程内容体系:管理学基础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教学方法:管理学基础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构建参与式、互动式和体验式的方法体系。
教材建设:以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管理学基础》(饶君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为主教材,构建工学结合、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方法的立体化教学系统。
二、课程内容选取依据(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掌握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连锁门店经营管理的基本技能,可胜任连锁企业标店店长、大卖场/总部业务主管等岗位,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岗位需求:①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群②知识要求掌握本专业所必需文化基础知识、经济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岗位工作流程,掌握连锁门店营运管理、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品类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门店开发与设计等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职业营销方向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政策观念。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基本情况表二、课程性质管理学基础是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学生通过这门课程了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掌握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更广泛、更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奠定坚定的基础。
该课程的开设和讲授,对经济、管理各专业学习基本理论、奠定学科基础、建立学科框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1.能够增强工商企业管理职业意识,增强诚信观念,培养职业的能力;2.能够达到初级人力资源师应具有的业务水平的能力;3.能够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
(二)知识目标1.掌握管理的目标,管理工作的岗位设置和工作职责;2.掌握基层管理岗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3.掌握管理学的五大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作用和方法。
(三)技能目标1.具备熟练地掌握决策过程从而编制组织决策的能力;2.具备熟练的根据组织部门化的形式设计组织结构图的能力;3.具备能进行经营方式组合分析,能掌握预算的编制。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1.重视实训教学环节,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资源、视频、网站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等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通过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讲练结合,通过组织小组比赛、班级比赛等形式进行教学。
3.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六、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核方式实施“N+1+1”的过程考核制度,其中“N”是教学过程的考核次数,占总成绩的40%,分别是:作业20%、测试10%、课堂表现10%;第一个“1”是课堂笔记,占总成绩的10%,第二个“1”是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 054019A 课程学时: 72 学分: 4适用专业: 经济类及管理类本科专业开课时间: 二年级一开课单位: 管理系大纲执笔人: 胡高喜大纲审定人: 周旭一、课程性质、任务《管理学》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为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直接为培养本科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管理类各相关专业后续的各个相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讲述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全球的管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与管理相关的文化、社会责任、道德以及全球化等问题进行探讨,使学员了解管理学的历史和发展,对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真正领悟管理的真谛。
本课程既注意了工业经济时代成熟的企业管理理论,又注意管理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了知识经济等条件下的组织创新。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管理科学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提升科学的管理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1、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及其沿革,并通过管理职能这条主线,掌握基本管理职能的内涵和内容;2、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3、使学生能够利用管理学知识对国内外著名企业的相关案例进行简单分析,将管理学的思想以及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渗透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之中二、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共3.5学分,总课时为60学时。
.具体分配如下:1)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导论 11、管理与管理者 31.1 为什么需要管理了解1.2 什么是管理理解1.3 管理者做什么掌握2、管理思想的演进 6 2.1 早期的管理思想了解2.2 古典管理理论理解2.3 行为管理理论理解2.4 现代管理学派掌握2.5 当代管理思想了解3、管理环境 4 3.1 管理环境的定义与分类了解3.2 管理的外部环境掌握3.3 全球化环境中的管理理解4、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4 4.1管理者的管理道德了解4.2管理者的社会责任了解4.3 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掌握5、计划概述6 5.1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5.2 计划的表现形式与类型掌握5.3 计划编制过程与方法掌握6、目标与目标管理4 6.1 组织目标了解6.2 目标管理掌握7、战略性计划 4 7.1 战略的概念、作用及层次掌握7.2战略性计划的制定理解8、组织设计 6 8.1 组织结构了解8.2 职权关系掌握8.3 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掌握8.4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理解9、人力资源管理 4 9.1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了解9.2人员招聘与录用掌握9.3培训与考评了解9.4 薪酬管理了解10 组织文化 4 10.1 组织文化的概念及特征掌握10.2 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了解10.3 组织文化的功能掌握10.4 组织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掌握11 领导 6 11.1 领导的性质和作用及领导者素质了解11.2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理解11.3 领导的决策及权力掌握12、激励612.1 激励原理与内容型激励掌握12.2 过程型激励理论理解12.3 状态型激励理论理解12.4 综合型激励与激励方法理解13、沟通 413.1 沟通及其作用了解13.2人际沟通方式了解13.3 组织沟通掌握13.4 有效沟通的实现了解14、控制814.1 控制的内涵及作用了解14.2 控制过程掌握14.3控制类型掌握14.4控制方法掌握14.5信息化管理了解15、21世纪的管理理解2总学时:72学时2)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突出对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教学研究,目的是打下学习管理学的基础(2)对管理各项职能的教学,详细讲授每一项职能的内涵、相关理论和基本知识。
教学大纲_管理学基础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习大纲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是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综合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员开拓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新见解,处理好小学教育中理科教育和文科教育的关系,培养小学教师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本课程要求学员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理解人文社会科学在个人素养和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若干主干学科的发展概貌、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学习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提高初等教育中文科、理科互补互渗和开展综合性教育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学习内容按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学习大纲如下:导论教学要求了解: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及内涵,以及学习和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理解:人文社会科学为什么会有学科的分化和综合。
掌握:学习多学科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四个理由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第二节人文社会科学为什么会有学科的分化和综合第三节为什么要学习多学科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第四节学习和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是什么第一章哲学教学要求了解:哲学的概念及内涵,中西方哲学发展简史。
理解:哲学的方法特征和研究范式。
掌握:西方哲学的三次历史转向,当代哲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第一节哲学的起源、概念与内涵第二节哲学的方法特征与研究范式第三节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第四节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史第五节哲学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历史学教学要求了解:历史的概念与内涵。
理解:历史学的思维方式与问题意识,历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与流派。
掌握:历史学的内涵,历史学的发展趋势与启示。
教学内容第一节“历史”概念的嬗变与历史学的内涵第二节历史学的思维方式与问题意识第三节历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与流派生成第四节历史学的发展趋势第三章文学教学要求了解:“文学”概念的嬗变,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的发展趋势。
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对象: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本科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 了解管理学的理论发展历程。
- 熟悉管理职能和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工作。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组织、协调和沟通的能力。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领导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 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实践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管理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
2. 实践教学内容:- 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实地考察- 模拟经营管理- 团队合作与沟通- 创新与创业实践三、实践教学大纲1. 管理案例分析教学目的: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提高学生对管理理论的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管理案例。
- 分析案例中的管理问题,运用管理学理论进行解释。
- 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估。
教学方法:- 案例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2. 企业实地考察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企业运营现状,感受企业文化,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 考察内容包括企业组织结构、生产流程、市场营销等。
- 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企业管理和运营情况。
教学方法:- 实地考察法- 访谈法- 案例分析法3. 模拟经营管理教学目的:通过模拟企业经营管理,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教学内容:- 选择模拟企业,设定经营目标和约束条件。
- 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企业各部门的负责人。
- 进行模拟经营,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生产计划、营销策略等。
教学方法:- 模拟教学法- 小组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4. 团队合作与沟通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学时:64 学分:4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开课学期:第四学期开课单位:五年制高职学院大纲撰写人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后续课程:《财务管理》一、教学目标根据工商企业管理工作岗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是:(一)知识目标:理解管理的目标,掌握管理工作的岗位设置和工作职责,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掌握管理学的五大职能,掌握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作用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能熟练地掌握决策过程从而编制组织决策,能熟练的根据组织部门化的形式设计组织结构图,能掌握招聘的流程并编制人力资源计划,能进行经营方式组合分析,能掌握预算的编制。
(三)素质目标:增强工商企业管理职业意识,增强诚信观念,培养职业能力,达到管理专业营销师和初级人力资源师应具有的业务水平,形成良好的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一)内容的组织与安排1.依据在理论知识的选取中,贯彻高职院校的培养理念,结合学生的就业岗位,以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为原则,考虑后续课程开设的需要,考虑初级人力资源师考试的需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技能能力方面,以学生的就业岗位为载体,考虑管理岗位职责的需要;管理基本技能的需要来设置教学项目及任务。
在素质方面:考虑管理工作岗位的需要,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2.课程内容的解构与重构根据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商管理企业专业可以分为营销类、物流类、人力资源类三个初始就业岗位,其次,依据课程培养目标的需要,将管理岗位又具体细分为多个工作岗位,以工作岗位为载体,重构课程内容,以管理学五大职能为依据,来设计教学内容,分为六大模块,每一模块根据工作岗位任务,用项目教学法来组织教学内容。
由管理学分解出的六大模块,以及若干工作任务,由一个学期来完成。
主要阐述和训练的管理学的五大职能,决策的过程,计划地编制,组织设计,组织变革,人力资源的计划与编制,激励理论和实务,控制的过程和方法等。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与任务1.教学目标: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训,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2.教学任务:⑴进行管理基本理论与前沿观点的讲授与研讨,使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掌握管理的内在机制;⑵开展各种实训活动,特别是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四种核心管理技能和十一项实务管理技能。
二、教学内容结构强化互联网思维,构建管理职能、实务、技能三层架构的实用型管理学体系。
本课程内容创新目标是“下探”,即注重基层、注重实务、注重技能。
从而构建以能力训练单元为基础结构,以管理职能+管理实务+管理技能为纵向层次,包括“一个目标”、“十项实务”、“六大模块”的内容体系。
三、教学模式为适应重心下移和强化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创建以应用为导向,在管理中学管理的教学模式:生活渗透式课程模式。
所谓生活渗透式课程模式,是指基于长期养成观与“大培养系统观”,以专门课程为依托,以全方位、全过程渗透为机制,以生活化训练为重点,以网络资源集成系统为平台,将课堂教学向课内外实训、日常生活,乃至整个职业生涯辐射,实现多维渗透的课程模式。
1.管理情景全程化、系列化渗透。
2.以应用为导向,在管理中学管理。
本课程创造大量管理课程的实训模式或方法,而最重要的途径,则是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专门设立“身边的管理”实践栏目,寻找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管理元素或机遇,直接应用课程所学管理理论与技能,有意识地加以处理,实现生活化训练。
3.组建学生自培养团队,实现生活渗透的常态化。
4.构建主体全员化、横向全方位、纵向全过程、标准职业化的考核体系。
5. 建设纸质教材与网络资源高度融合的集成化平台。
四、教学媒体建设纸质教材与网络资源高度融合的集成化平台。
1.主教材:《管理学基础》职业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修订版)、通高等教育国家级精品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配套教材:《管理学基础(第六版)实训教程》职业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修订版)、高等教育国家级精品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本课程作为首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获取资源登录五、考核实行全程化、全员化、职业化考核。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 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组织结构和权责关系2. 组织管理- 组织设计和变革- 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 人员招聘与选拔- 员工培训与发展- 绩效评估与激励3. 领导与团队管理- 领导者的特质与行为 - 领导风格与领导力开发 - 团队建设与管理- 冲突管理与协调4. 战略管理- 战略规划与目标设定 - 竞争分析与竞争优势 - 战略实施与执行- 战略评估与控制5. 决策与问题解决- 决策理论与模型- 决策方法与技巧- 创新与创业管理-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工具6. 经济与财务管理基础- 宏观经济环境与管理 - 财务报表及其分析- 投资与资本预算- 成本与管理会计7. 组织行为学基础- 个体行为与动机- 团队与团队效能-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 变革与组织发展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将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课堂讨论、小组项目和个人作业等。
期末考试将综合考查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参考教材1. 李书田,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 Daft R.L. 等,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3. 蔡桥生,现代管理学,重庆出版社六、参考文献1. 魏书生,管理学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Robbins S.P.,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 霍爱东等,管理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七、教学安排本课程为每周2学时,共16周。
每周的课程安排如下:第1-2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3-4周:组织管理第5-6周:领导与团队管理第7-8周:战略管理第9-10周:决策与问题解决第11-12周:经济与财务管理基础第13-14周:组织行为学基础第15-16周:复习与考试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经验丰富的管理学教师承担,他们将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辅导服务。
管理学基础大纲
管理学基础大纲【管理学基础大纲】一、导论管理学基础是学习管理学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旨在介绍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管理学基础。
本大纲将详细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2. 理解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3. 掌握管理学中常用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提升个人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1. 管理学概论1.1 管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2 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3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2. 组织与管理2.1 组织的概念与功能2.2 组织的结构与设计2.3 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2.4 组织变革与创新管理3. 领导与决策3.1 领导的基本理论与行为特征3.2 领导风格与领导力发展3.3 决策理论与决策过程3.4 决策与风险管理4. 经营与战略管理4.1 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4.2 经营战略的制定与实施4.3 经营绩效评估与提升4.4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五、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演示等形式,传授管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加深对管理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3.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管理案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4.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加强团队协作能力;5.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地参观、实习等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合作、作业完成情况等;2. 课堂测试:通过单项选择、问答等方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管理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管理学基础的论文,展示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七、参考教材1. 《管理学导论》(第三版),李明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2. 《现代管理学》(第五版),赵红兵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3. 《管理学原理》(第七版),裴富国等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年。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授课计划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必修计划学时:48计划学分:3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管理学基础》,何海军,齐绍琼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适用专业:本课程可作为普通高职管理学基础及相关课程,也可用于企业中基层管理者的系统培训,还可供有提升管理能力需求的人员自学使用。
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管理技能与满足新时代管理要求为目标,首先从工作场景中的管理入手介绍管理的基础知识,介绍古典与现代的管理思想,然后对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四大基本职能进行系统的介绍。
三、课程教学要求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或"1”。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六、学生学习建议(-)学习方法建议1 .依据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岗位技能职业标准,通过案例展开学习,将每个项目分成多个任务,系统化地学习。
2 .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增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等等。
(二)学生课外阅读叁考资料《管理学基础》,何海军,齐绍琼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1 .产教融合,立足实践,将管理理论知识与课程思政相结合。
2 .注重应用,兼顾基础,将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相结合。
3 .创新结构,优化内容,满足新时代对管理知识的新要求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
期末考试成绩占期末总评的50%。
教学日历。
管理学教学大纲
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决策和控制)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组织文化第一篇基础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3课时)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4课时)第三章管理与环境(2课时)第二篇计划篇第五章目标与决策(3课时)第五章计划及其制定(2课时)第三篇组织篇第六章组织结构的设计(3课时)第七章人员的配备与权力分配(3课时)第四篇领导篇第八章领导理论(4课时)第九章沟通方法(3课时)第十章激励原理(4课时)第五篇控制篇第十一章控制与控制方法(3课时)《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传媒管理系吴红一、课程的描述«管理学基础»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学概论(概念、原理、组织文化等)、管理学的发展史及主流的理论和代表性观点,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决策和控制)等内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组织文化二、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工具和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培养管理者的素质,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进行管理实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运营基层管理人”打好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一个原点、三个维度的管理学场”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一个原点:管理学的公理性概念。
包括:管理定义、管理角色、管理决策、组织环境和管理伦理、组织文化。
通过公理性概念的导入,使学生建立起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成为学习的基点。
三个维度:时间维度:从管理史严格的视角展开管理学的学习,从泰罗制一直到学习型组织理论,沿着时间轨迹鉴赏百年来现代管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流派的观点、内容,产生的背景和现实意义,使学生建立起“管理学的时间隧道”。
职能维度:从管理职能和管理活动内容的视角,建立起管理学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的空间体系框架,使学生掌握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具体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大纲
一、实训目的与任务
(一)课程定位与实训目标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
实训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
具体管理技能包括:
1.培养扫描环境,配置资源,制定计划的能力;
2.培养分析界定问题,科学决策的能力;
3.培养分析组织结构,协调职权关系,制定组织规范的能力;
4.培养树立权威,有效指挥的能力;
5.培养有效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
6.培养协调关系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7.培养对工作有效控制的能力;
8.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管理能力;
9.培养现代管理理念与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的能力
10.培养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利用网上资源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进行各种以体验与加深管理理论的理解为目的的实践活动;
二是各种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技能的实践活动。
对于具体实训项目,可根据专业需要与课时的多少,自主选择与组合训练项目。
二、实训方式与方法
(一)实践与训练的基本方式
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践与训练的基本方式主要有:
1.通过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构筑课堂内实践教学体系。
在本门课程中,至少拿出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参与式、交互式教学。
这是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与式、互动式课堂教学是指结合课堂上教师讲授,发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上台发言、管理游戏、自我评估、学生模拟等形式。
2.校内课外模拟实践活动。
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进程,通过一系列的实训活动,系统模拟一家公司从组建到营运的全过程,以使学生对实际管理过程有更深的体验。
3.深入企业的管理调研与岗位见习。
组织学生到有先进管理理念、企业绩效显著的知名企业进行参观访问,聘请企业的管理者为本门课程的客座教师,为学生做专题演讲。
到专业实训基地企业参加岗位见习等。
(二)实训的具体方法
1.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管理学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应引起教师高度重视。
本课程所选案例,均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
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
集中形式。
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
教师的指导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
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2.专题研讨。
这是针对管理课程的特点而尝试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
一般是针对一个特定的管理问题,事先进行较为充分的准备;然后,由学生们集聚在一起,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畅谈,相互启发,也可以争论,形成相同或不同的思路;并于事后形成文字材料。
3.角色扮演。
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可轮流扮演),设身处地地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4.情景剧。
由师生共同选择案例,并编写脚本;由学生们进行排练与演出。
演出分为两部分:一是所要解决的管理关系与矛盾的展示,即情景的表演;二是由角色扮演者现场处理所要解决的问题。
演出结束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分析各扮演者处理是否得当,并提出更好的建议。
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全班集中组织。
这种方法可提供更有价值的仿真环境,并且使学生对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管理问题进行动态的分析与决策,对于训练学生的管理意识与实际管理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5.模拟公司系列实训。
结合着课程的进程,经过组建模拟公司、制定企业规范与计划、组织实施专题活动、控制与总结等阶段,模拟企业的一个管理循环,使学生对实际管理过程有更深的体验。
6.调查与访问。
配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对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
有条件时,直接访问企业家。
7.岗位见习。
有计划的安排学生轮流到共建企业的生产现场担任助理,在管理者的直接指导下亲自体验并处理管理工作。
8.自我评估:课程内容结束后,可在课尾或课下,由学生进行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自我测试或评估。
自我评估(心理测试)是针对所学内容列出几条选择项,供学生自我评估检测。
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9.管理游戏。
游戏围绕着对技能的学习和使用而展开,它帮助参与者思考、反应、操作,更重要的是会有很多启迪,通过一个完整的游戏过程,让他们在非正式的、非紧迫的情景下学会技巧与思考。
10.校园体验。
通过所学的管理知识,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把发生在身边的现象用管理知识参加以分析与解决。
11.网络冲浪。
现代教学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对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特殊的接触实际的窗口。
根据教学进度需要,引导学生登陆有关网站,了解现实企业状况,搜集最新信息,学习最新管理知识,思考与分析现实管理问题。
三、实训具体内容与时间安排
四、说明
1.对于具体实训项目,可根据专业需要与课时的多少,自主选择与组合训练项目。
2.校内课外模拟实践活动、课后管理游戏、课后自我测试、校园体验等实践教学在课程辅导教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