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认识
浅谈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几点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70e4ac1459eef8c75fbfb395.png)
12 侧 移 成 为 设 计 的 控 制 指 标 _ 与低 层 或 多层 建 筑 不 同 ,结 构 侧 移 成 为 高 层 结 构 设 计 中的 关 键 因素 。 随着 建 筑 高 度 的增 加 , 水平 荷 载 下 结 构 的 侧 向 变形 迅 速 增 大 ,
进 、 济 合 理 、 保 质 量 的基 本 原 则 。 经 确 1 高 层 建 筑 结构 设计 的特 点
浅 谈 对 高 层 建 筑 结构 设 计 的几 点 认 识
赵 国 周伟 ( 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摘 要 : 合 本 人 在 实 际 建 筑 结 构 设计 中 对 高 层 建 筑 结 构 的 运 用 、 解 和 方 面 , 一 定 高 度 建 筑 来 说 , 向 荷 载 大 体 上 是 定 值 , 作 为水 平 荷 结 理 对 竖 而
不 断 的学 习 , 谈 了高 层 建 筑 结 构 的几 个 主 要 特 点 , 用 的框 架 结 构 , 力墙 载 的 风 荷 载 和 地 震作 用 ,其 数值 是 随着 结构 动 力 性 的 不 同而 有 较 大 浅 常 剪 结构及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三种结构体系的主要特点 , 以供 在 高 层 建 筑 结 构 设 的 变 化 。 计 中做 一 参 考 。 关键词 :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 框架结构 剪力墙结构 框架一剪 力 墙 结 构
( 接 第 2 1页 ) 上 1
边 跨 现 浇 段 施 工 流 程 如 下 :地 基 处 理 一 搭 设 支 架 一 铺 设 底 模 的 畅 通 。 其 余 预 应 力 束 及 管 道 安 装 同 箱 梁 悬 灌 梁段 。 板 一 加 载 预 压一 安 装 侧 模一 绑 扎 底 、 腹 板 钢 筋 及 安 装 预 应 力 筋一 装 243 合 拢锁定 合拢前 使悬臂 端与边跨 等高度 现浇段 临时连 .. 端 模 和 内板 模一 绑 扎 顶 钢 筋 及 安 装 预 应 力 筋一 浇 筑 砼一 养 生 凿 毛 。 接 , 可 能 保持 相 对 固定 , 尽 以防 止 合 拢 段 混凝 土 在 浇注 及 早 期硬 化 过 上 部 结 构 模 板 架 立 、 筋 绑 扎 、 道 预 留 、 应 力钢 筋 张 拉 、 钢 管 预 混凝 程 中发 生 明 显 的 体 积 改 变 , 定 时 间按 合 拢 段 锁 定 设 计 执 行 。 撑 劲 锁 支 土 施 工 的施 工 细 节 与 O 样块 施 工 细 节 相 同。 性 骨 架 采 用 “ 埋 槽 钢 +连 接 槽 钢 +预 埋 槽 钢 ” 段 式 结 构 , 断面 预 三 其 24 合 拢段 施 工 合 拢 的顺 序 是 先合 拢 两 边 孔 ,合 拢 完 毕 后 进 行 面 积 及 支 承 位 置 根 据 锁 定 设计 确 定 , 拢 时 , . 合 在两 预 埋 槽 钢 之 间设 置 主 墩 处 临 时 墩 梁 固 结 解 除 , 后 合 拢 主 孔 , 而 完成 主桥 的 合 拢 和 程 连 接 槽 钢 , 由联 结 钢 板 将 连 接 槽 钢 与 预 埋 槽 钢 焊 接 成 整 体 , 时注 然 从 并 同 序 转换 。除 中间合 拢 段 外 , 余 合拢 段 在 浇 筑 混凝 土 的过 程 中均 需 要 意 焊 缝 应 设 在 不 同截 面 处 。 时预 应 力 束按 设 计 布 置 , 拉 锚 固后 不 其 临 张 加 平衡 重 。 因边 跨现 浇 段搭 设长 度 已考虑 边 跨 合 拢 段 支 架 , 跨 合 拢 压 浆 , 拢 完 毕 后 拆 除。 边 合 段 直 接在 支 架 上 现 浇施 工 。 拢 前; 备 工 作 主 要包 括 安 装 钢筋 及 预 应 合 隹 244 浇 注 合 拢 段 混凝 土 合 拢 段 混凝 土 浇 注 过 程 中 , 新 浇 注 .. 按 力 管道 和 合 拢 段施 工 测 量 观 测。 清 除 箱梁 上 的不 必 要 的 施 工荷 载 , 其 混 凝 土 的 重 量 分 级 卸 去 平 衡 重 ( 分级 放 水 )保 证 平 衡 施 工 。 即 , 他 施 工荷 载 移 至 O #块 , T构上 的施 工荷 载 处 于平 衡 状 态 。 使 同时 要 对 245 预 应 力 施 工 合 拢 段 永 久 束 张 拉 前 , 取 覆 盖 箱 梁 悬 臂 并 .. 采 全 桥 的 桥 面 标 高 和桥 轴 线 进 行 联 测 ,观 测气 温 变 化 对 梁体 相 对标 高 洒 水 降 温 以减 小 箱 梁 悬 臂 的 日照 温 差 。 底板 预 应 力 束 管道 安 装 时要 ( 平及竖向 ) 水 的关 系 , 测 合 龙段 的长度 随温 度 变 化 而 变化 的情 况 。 采 取 措 施 保 证 管 道 畅 通 ,待 合 拢段 混凝 土达 到设 计 规 定 强 度 和 相 应 观
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认识
![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630ba5d8240c844769eaee7f.png)
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认识摘要: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物的详细构建,对建筑施工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建筑物的整体和细部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分类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类型,并对建筑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建设结构设计的发展方向进行探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原则;类型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建筑物的安全、舒适、具有人性化的结构,是每一个建筑结构设计最求的完美主题之一,对建筑物的构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筑结构的设计能够为建筑物的施工提供建立和指导,是建筑施工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对建筑物空间合理设计的前提条件。
一、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结构设计要以人的需求为主要原则,这种结构设计要以人们的审美观点为基础,具备经济、美观,能够与人进行和谐的相处,能够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体现出建筑、自然、人、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构建一个人性化的建筑结构设计,同时,建筑结构的设计要能够满足建筑物的施工顺利。
在建筑材料的设计上要能够做到刚柔并济,要具有抗震防震的能力,提升建筑物的柔性。
设计要注意建筑结构的整体规划性能,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联动性,设计需要剪力墙时,一定不能省去,要将整个结构整体的连接在一起,采用多种安全防线设计的方式,从结构上保证每个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二、建筑结构设计的类型建筑结构设计一般在建筑物的确定之后进行设计的,它受制于建筑结构的主要内容,也决定着建筑结构的设计方式,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不能超出结构设计的要求。
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包括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设计和部分结构的设计。
建筑设计的整体设计是对建筑物的整体部分进行设计,主要分为建筑物的主体和基础部分的设计。
建筑物的基础设计主要依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建筑的类型、高度以及建筑物的防震级别的要求,合理的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建筑物的主体设计有框架结构设计、框剪设计、剪力墙设计以及混合结构设计等结构设计,在对整体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建筑物的电气、供给水与排水的设计以及其他必要的设计。
浅谈对建筑结构设计及建筑材料的认识
![浅谈对建筑结构设计及建筑材料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0c3df7e1172ded630a1cb600.png)
有 帮助 的 。这 就 要 求 建筑 师 能 够从 分 体 系之 问 的 关 系去 构思
为
。综 合 关 联 度 记为 = 【 (一 ) , o 1 仅∈[ 1。 £ O】 ,
=
普 通 商 品 住 宅 的 潜 在 购 买 者 ; 对 供 给 方 补 贴 的绎 济 适 H房 针 1
o=0. 0 0. B0 1 50; ∞= 98; 3 5 B4 0. ; :=O.3。 =O.2; o= 51 80 5 5
0 1 6 ( =0.4; y 2 9 ∞ =0.5; =0.3;y4 8 ∞=0.7. 9 一 =0.0; o 9 . pl . 【 _ 57; o 0.7; o =0 92 9 D 3 73; o 0.6; 5 7 =0. p4 6 po = =O.5。
一
“
| 薯
蠢j
|
_ 薯
|
.
浅 谈 建 筑 结构 设 计及 建 筑材 料 的 认
刘 豪, 郭春 华
安阳师范学 院建筑工程学院(5 0 2 ' 50 ) 4
摘 要 : 据 建 筑 工 程 中结构 设 计 和 建 筑 材 料 的 关 系 , 述 了建 筑 结 构 设 计 的 过 程 和 对 建 筑材 料 的认 识 根 论 、 关键词 : 建筑 设 计 : 筑材 料 ; 建 阶段
磐∥ 曩薯 。 ∥ _ 曩。 _ 薹 誊≯ _ 曩
} ¨
河懿
蓦l 啦氍 孽尊 《
… 一 一
材I“睇 一 日 2) 1 o_ 期 _
譬 ||
0强 毽嚣 镑 | l
l l 一 … 一一 一一一…一一 一 一 一 一l一一一 一 ∥ 1一 一 一 一 。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 一 一
谈对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认识
![谈对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ab7e6c8ce53a580216fcfe74.png)
预 防性几方 面的基本原则 , 具体 内容 为: 1 ) 计算性原则 。由于框架 结 构设计 涉 及到 抗震设 防各种 数 据, 无论是楼盖 的布置 , 还是场地土 的改 善 , 都需 要对框 架结 构相
1 . 1 工程基 本概 况
案例工程 为 4层 的框架结构住 宅楼 , 工程拟设 计 的抗 震设 防 烈度 为 6度 , 其 中框架梁和框架柱 以 Q 2 3 5钢作 为主材料 , 楼屋 面 则 以钢板和现浇 混凝 土形成层 高 3 m、 平均跨 度 6 . 4 m 的组 织框 架结构 。据设 计 图纸 资料 显 示 , 该 建 筑框 架结 构 至 少能 够 承受 O . 5 k N / m 的风压和雪压 , 楼 层 结 构 的 活 荷 载 标 准 设 计 值 为 2 . 0 k N / m 。工程借助结构设 计软件 , 在平 面建模 基础上 , 计算 出 框 架结 构的强度计算 应力 、 平 面 内外 稳定应 力 、 上翼缘 受拉 时 截 面最大应力 、 下翼缘受拉 时截 面最 大应 力 、 剪应力等 。
架梁和框架柱 的时候 , 要根 据梁 截面 的大小 , 对相 应构 建 的配筋 率进行计算 。 3 ) 预 防性原则 。框架结 构设计 的 最终 目的是 提高结 构 的稳 定性 , 预防地震等对结构的破坏 , 为此在设计 框架结 构 的时候 , 要 考 虑各 种可能影 响结 构刚度的因素 , 譬 如 电梯梯 井设置 刚度较 大
要通过 配筋率加 大 、 架空层 铺设 等方式 , 做 出结 构预 防性 的合 理
离这些规范文件基本 要求 范 围, 并综 合工 程现场 的实 际条 件 , 结 布局 。 合现场情况展开设计工作 。2 ) 抗震条件 。框 架结构 的设 计 , 抗 震
读建筑结构学习心得
![读建筑结构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4b2ad34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1d.png)
读建筑结构学习心得作为一名建筑专业的学生, 学习建筑结构课程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建筑结构是建筑设计中的核心要素, 它关系到一座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在学习建筑结构的过程中, 我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还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我对建筑结构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 在学习建筑结构的过程中, 我深刻认识到了建筑结构的重要性。
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 它承担着传递荷载、抵抗地震和风吹草动的重要任务。
一座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依赖于其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因此, 作为一名建筑师, 我在设计建筑物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只有将建筑结构与其他设计要素有机结合, 才能达到满足功能需求、经济合理、结构稳定和美观大方的设计目标。
其次, 学习建筑结构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科学思维的锻炼。
在学习建筑结构的课程中, 我接触到了许多抽象的理论知识, 需要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际应用。
我学会了运用结构力学的知识, 分析和计算建筑物的荷载、应力和变形。
通过解决各种结构问题, 我培养了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这些科学思维的训练对我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非常有帮助, 使我能够快速理清问题的本质, 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另外, 学习建筑结构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除了掌握理论知识, 我还需要学会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 了解和熟悉相关的设计规范, 掌握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
通过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 我深入了解了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和工程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这些实践经验对于我理解和应用结构学的原理和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 通过实践, 我也意识到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从而更加注重细节和精确性。
此外, 学习建筑结构还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学习和解决结构问题的过程中, 往往需要多个人共同参与和合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 共同解决问题。
结构设计个人总结
![结构设计个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0fd496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1b.png)
结构设计个人总结在结构设计方面,我有以下个人总结:首先,结构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技术要求,确定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框架和各种构件的布置和尺寸,以及建筑物在力学条件下的稳定性、刚度和抗震性能。
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有着关键性影响。
其次,结构设计需考虑建筑物的功能需求。
不同的建筑物有不同的功能需求,比如住宅建筑需要提供居住空间,办公建筑需要提供办公空间,商业建筑需要提供商业空间等。
结构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确定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材料选择。
第三,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技术要求。
不同的建筑物对于结构的技术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其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桥梁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等。
结构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技术要求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
第四,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力学条件下的稳定性、刚度和抗震性能。
结构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力学条件,合理设计结构的稳定性、刚度和抗震性能。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在自重、荷载和风荷载等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情况,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五,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结构设计也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建筑物的节能和环保技术应用。
结构设计师需要选择可再生材料,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建筑物的碳排放。
最后,结构设计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
结构设计师往往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比如建筑师、土木工程师等,共同完成建筑物的设计。
团队合作和沟通对于结构设计的成功非常重要,建筑师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密切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要求,协调各专业之间的关系,保证建筑物的整体设计效果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需求、技术要求、力学条件下的稳定性、刚度和抗震性能,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结构设计师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和沟通,共同完成建筑物的设计。
2024年建筑结构实习心得(2篇)
![2024年建筑结构实习心得(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d6c08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9.png)
2024年建筑结构实习心得实习对于我来说是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没有经历过实习,这是第一次实习,他将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学习、心理、身体、思想等等。
就像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
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中。
由于时间短暂,在那几个礼拜里就接触到这些东西,但是我很知足。
不实践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实践后才知道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像刚刚走出校门的实习生实践经验还很不丰富,但理论中的东西要是也什么都不会,那在实习过程中就吃不开了。
到了施工现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才体会到并不是课本中学的东西用不上,而是要看你会不会用,懂不懂得变通和举一反三的道理。
实习的内容:一开始到这工地的雏形还没有,只看见一个基坑。
我们被分到放线组,放线是建筑的基础,对于我们初学者是必要的。
在此期间,我对水准仪﹑经纬仪有了更好的了解,更熟悉的操作了测量仪器,更让我在工地上实践了仪器的观测,使我适应了在不同条件下操作仪器。
上夜班是一种让我们在更恶劣的条件下适应实地操作的技能,要适应最恶劣的环境才能更好的锻炼自己,让我们学到更多更坚实。
现在北方的夜晚是寒冷的,在困乏和寒冷的交加中,还要完成测量任务,这是一个对于我们刚实习的大学生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体现我们适应能力的考验。
伴随测量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做一些其他事情,充实我们的实习生活。
挖土、挖石子、搬砖……是锻炼我们的意志。
虽然我们对于这些锻炼效果不佳,但在此同时也磨练了我们,然我们体会到社会的味道,让我们知道工作的辛苦的,我们要慢慢适应工地生活。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一个月的生活总算是充实的,该做的也做过了,该经历的也在慢慢经历,相信今后还有更精彩的生活,我期待着。
2024年建筑结构实习心得(2)____年建筑结构实习心得____年,我有幸在一家知名建筑设计公司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建筑结构实习。
这段时间对于我来说是难忘且极具意义的经历。
关于建筑设计心得体会
![关于建筑设计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7b8e81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a.png)
关于建筑设计心得体会关于建筑设计心得体会篇1通过4天的认识性实习,我初步的的了解了房屋的构造组成、构造原理及构造方法。
进一步提高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下面就实习与理论知识结合及得到的收获做的总结报告:一、(1)结构形式当今的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或者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也采用但用的比较少。
我们所参观的两个施工工地都采用的是框架---剪力结构。
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
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2)构造柱砖混结构设计中,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使建筑物在地震中避免或减轻破坏,根据抗震规范,我们设置一定数量的圈梁和构造柱,来增强和提高建筑物的抗拉、抗裂性能构造柱的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规定无论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纵墙交界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
.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
上人屋面的女儿墙也应设置构造柱。
.跨度比较大的梁,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也应有构造柱。
而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为了加强砌块隔墙的整体性,应在砌块隔墙的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或圈梁,具体设置位置和砖混结构的一样。
二、施工缝、变形缝和后浇带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
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
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建筑构造心得体会
![建筑构造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2dca2c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6.png)
建筑构造心得体会建筑构造是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着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实用性。
在我参与的几个建筑项目中,我有幸亲身参与了建筑构造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不仅深刻体会到建筑构造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
首先,建筑构造必须符合结构设计的要求。
结构设计师会根据建筑的用途、功能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确定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施工人员必须按照设计图纸上的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和施工的工艺,以确保建筑的结构稳定和安全。
在我参与的建筑项目中,我学会了仔细阅读和理解施工图纸,与结构设计师沟通交流,确保自己对构造要求的准确理解并正确落实。
其次,建筑构造需要注重细节和精确度。
建筑施工中往往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比如连接处的处理、结构件的安装等。
这些细节的处理直接影响建筑的结构性能和外观效果。
在我参与的建筑项目中,我发现细节处理不当常常会导致整个建筑的质量问题。
因此,我在施工过程中始终保持专注和细心,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力求做到精确无误。
此外,建筑构造需要注重团队合作与沟通。
一个成功的建筑项目离不开各个施工单位之间的紧密配合与沟通。
在我参与的建筑项目中,我与结构设计师、施工队员、监理人员等密切合作,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商,解决了许多问题,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是保证建筑构造质量的基础。
总结起来,建筑构造是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建筑构造的重要性,并通过参与建筑项目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
我学会了仔细研读设计图纸、注重细节处理、与团队成员紧密配合等。
建筑构造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建筑构造能力,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认识
![我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55fa809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3.png)
我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认识一、提纲1.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概念2.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标准3.建筑结构设计的分类和应用4.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与创新5.建筑结构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二、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概念建筑结构设计是指建筑物的梁柱墙板、屋面、楼梯与走廊、屋架、拱形结构、框架结构等构件的设计。
其核心在于确定建筑物承重构件的类型、数量、形式和位置,以满足建筑物的受力要求,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和美观性。
建筑结构设计的目标是正确地应用力学和材料学原理,使建筑物的结构满足设计要求,且具备稳定性、刚度和耐久性。
三、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包括合理性原则、工程实践原则、可靠性原则、经济合理原则、美学原则等。
设计标准则包括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建筑设计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等。
设计时需遵循的几个步骤,包括建筑物的荷载估算、受力分析、结构选型、结构系统选型、构造设计、施工图设计和结构计算等。
四、建筑结构设计的分类和应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分类有以下几种:简单结构、悬挂结构、刚架结构、网格结构、桁架结构、拱形结构、筒壳结构、薄壳结构、索链结构、纤维结构。
应用方面,建筑结构设计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工业厂房、桥梁、地下隧道、地铁站房等。
五、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与创新优化设计是指在材料、建造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优化,以提高结构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降低成本。
创新设计则是指从结构形式、材料种类、结构拼装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实现新的结构形态和功能需求。
六、建筑结构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未来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
建筑结构的材料将更加环保,施工方式将更加绿色,结构设计与建筑功能将更加相匹配。
同时建筑设计也将会增强“智能化”,辅助设计、BIM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具备更高的智能化、数字化和个性化定制等特点。
七、案例分析1. 国家体育馆(雷曼克拉夫特事务所设计)2.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集团设计)3.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OMA事务所设计)4. 沙特阿拉伯吉达王国塔(英国博斯特、USA特雷勒合作设计)5. 埃菲尔铁塔(古斯塔夫·埃菲尔和莫里斯·科森设计)以上案例是建筑设计方面的代表性建筑物,它们的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了各式结构形态、以及新型建材的应用,为建筑结构设计领域开创了新的局面。
建筑结构实训心得体会
![建筑结构实训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8b9a5f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9.png)
建筑结构实训心得体会在参加建筑结构实训课程之前,我对于这门课没有任何经验和了解。
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渐渐地深入了解了建筑结构的真谛,并对这门课程有了深刻的感受和认识。
在这篇心得体会中,我将分享我的学习经历和感受,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
首先,我想用"感性认识建筑结构,理性思考实践中的问题"来表达我的中心思想。
学习建筑结构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实践中的思维与技能。
有时,对于同样的结构问题,不同的方法和思路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因此,在学习和实践中,理性思考与感性认识定会产生协同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掌握建筑结构实践。
其次,我应该突出重点,特别关注"..学习建筑结构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实践中的思维与技能"这一观点。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法,只有通过实践的磨砺,才能真正掌握建筑结构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建筑结构实训过程中,我们多次分组设计建筑,通过实践操作梁、柱、板等结构部件,深度掌握了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尤其是组内合作完成设计方案的过程,加强了与组员的沟通和协作意识,使得我逐渐成为一名出色的建筑结构设计师。
其次,在学习和实践建筑结构时,我们不能忘记思辨。
思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并有助于我们开拓思路,寻求新的问题解决方法。
在实训中,难免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这时需要积极思考和探讨,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直至找到最优解。
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工程实践,提高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
其次,我在写这篇心得体会时,遣词造句要准确、简练,表达清晰,符合语文规范,避免出现语病和错别字。
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保持准确与清晰,文章才能让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效果。
最后,我想强调真实和感人的表达。
在这篇体会中,我应该用最真实的情感、语言和笔墨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感触和体验,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受到我的学习过程、思考和体验。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我的体会和经验,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让大家不断提高自身的建筑结构学习和实践能力。
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几点认识
![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几点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5a8f603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6.png)
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几点认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震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合理的结构,使建筑物在地震时充分发挥抵抗震力的能力。
以下是我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几点认识:第一,抗震设计应始终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
所有的设计都应当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建筑物的其他要求都应当在此基础上得到满足。
第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地震是建筑物最严峻的考验之一,它会给建筑物带来巨大的振动、变形、应力和损坏。
因此,在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地震的破坏机理和波动特性,根据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动力响应,为结构设计合理的抗震参数。
第三,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和用途。
建筑物的重要性和用途决定了它所面临的地震风险和要求的抗震能力。
例如,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和重点工程需要在地震中保持稳定和完整,因此需要更加严格的抗震设计和技术。
第四,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材料和结构形式。
不同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在地震中承受的力和应力分布不同,不同的结构形式也存在不同的抗震性能。
因此,在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不同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对于地震响应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为建筑结构提供更好的抗震能力。
第五,抗震设计需要进行详尽的地震勘察和震害评估。
地震勘察和震害评估是抗震设计的基础,只有知道建筑所处的地震地带、地震波的特性和历史震灾情况,才能确定建筑物需要承受的地震荷载,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总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关键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地震、建筑、结构、材料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建筑结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建筑结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4cb3c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9.png)
建筑结构学习心得体会建筑结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1篇)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建筑结构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建筑结构学习心得体会篇1土木建筑结构实验是研究和发展结构计算理论的重要实践,从材料的力学性能到验证由各种材料构成不同类型结构和构件的基本计算方法,以及近年来发展的大量大跨、超高、复杂结构的计算理论,都离不开实验研究。
因此,土木建筑结构实验在土木建筑结构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与结构设计、施工及推动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土木建筑结构实验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与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地基基础和桥梁结构等课程直接有关,并涉及物理学、机械与电子测量技术、数理统计分析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我获得土木建筑结构实验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般建筑结构实验规划设计、结构实验、工程检测和鉴定的方法,以及根据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分析和结论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在理论上我学到许多关于结构实验的知识,建筑结构实验的量方法、程结构实验过程、可靠性鉴定等。
土木建筑结构实验中的实验荷载要与结构在实际中的受力情况相一致,实验时的荷载应使结构处于某一种实际可能的最不利的工作情况。
当采用等效荷载时,实验荷载的大小要根据相应的等效条件换算得到,同时要注意荷载图式的改变对结构的各种影响。
结构实验的加载制度要根据不同的结构按照相应的规范或标准的规定进行设计。
测量方法:机测法。
利用机械仪表测量所需的数据或参数,机测法适应性强、简便、可靠、经济,是结构实验中最常用的测量手段。
电测法。
通过传感元件把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或参数,转换为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或电流等电量参数,经放大器放大,然后进行测量,由指示记录设备记录和显示,这种转换和测量技术称为非电量电测技术,具有准确、快速测量、自动控制、连续记录和远距离操纵等优点。
建筑构造的认识
![建筑构造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c35fda8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2.png)
建筑构造的认识建筑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构造则是建筑物的骨架和基础。
它不仅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功能性。
本文将从建筑构造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加深对建筑构造的认识。
一、概念篇建筑构造是指建筑物在理论和实际上的结构组成和连接方式。
它包括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承重结构、装饰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构件和配件。
建筑构造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既要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又要考虑建筑物在不同环境和自然灾害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构造的基本原则包括承重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和连接性原则。
承重性原则要求建筑构造能够承受建筑物本身的重力和外部的荷载,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来分散和传递荷载。
稳定性原则要求建筑构造具有足够的抗倾覆和抗震能力,确保建筑物在各种外力作用下都能保持平衡和稳定。
连接性原则要求建筑构造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能够承受各种力的作用。
二、分类篇根据建筑结构的组成和特点,建筑构造可以分为木结构、砖石结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等几种类型。
1. 木结构:木结构是最早被人类采用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
它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通过搭接、拼接和钉连接等方式形成各种形状的结构体系。
木结构具有质轻、施工方便和环保等优点,但受限于木材材料本身的缺点,其承重能力和抗震性相对较弱。
2. 砖石结构:砖石结构以砖块和石材为主要材料,通过砌筑、粘结和砌锚等方式形成各种结构形态。
砖石结构具有耐久、隔热和抗火等特点,适用于建造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物,但相对于其他结构形式,砖石结构在抗震性能方面稍显不足。
3. 钢结构:钢结构以钢材为主要材料,通过焊接、螺栓连接和预应力等方式形成各种形式的结构系统。
钢结构具有高强度、大跨度和轻量化等优势,可以应用于各种建筑形式,尤其适用于大跨度的建筑物和高层建筑。
然而,钢结构需要进行防腐处理和防火措施,且价格较高。
4. 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通过浇筑、浇注和钢筋混凝土等方式形成各种结构形态。
建筑结构学习心得(2篇)
![建筑结构学习心得(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d9620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6.png)
建筑结构学习心得建筑结构学是建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建筑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通过学习建筑结构学,我深刻认识到建筑结构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下面是我在学习建筑结构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建筑结构学是建筑学的基础。
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它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学习建筑结构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建筑物的力学原理和结构设计方法,从而更好地设计和施工建筑物。
其次,建筑结构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建筑结构学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力学、力学、材料学、电气工程等。
在学习建筑结构学的过程中,我需要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与建筑结构相关的问题。
因此,学习建筑结构学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并且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另外,建筑结构学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
在实际工程中,建筑结构的设计和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关乎到建筑物的安全和可靠性。
学习建筑结构学可以让我掌握建筑物的受力原理和结构设计方法,能够进行结构计算和设计,从而设计出更加稳定和安全的建筑物。
在学习建筑结构学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
首先,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建筑结构学虽然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但实践是理论的验证和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会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实例的应用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其次,我注重学习基础知识。
建筑结构学是一门渐进式的学科,后续内容往往依赖于前面的知识。
所以我会先打好基础,理解并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原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后续的内容。
此外,我还注重实践操作。
建筑结构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操作来学习和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我会进行一些结构计算和设计的练习,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容易犯的错误和注意事项。
首先,我发现在学习建筑结构学中应注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尤其是与数学和物理学科的交叉,建筑结构学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数学和物理概念,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基础。
浅谈对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认识
![浅谈对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49739e5dad02de80d4d84043.png)
以说是 目前各类工 程项 目中都必须 面临和应对 的一种热点话题。 尤其 是 自汶川地震 以来 . 地震造成 的社 会影响与人 员伤亡触 目惊 心 . 使得 社会 各界人 士在工程建设 中对 于房屋抗震设计都提 出了新 的要求 因 此来说 . 在 目前 的设计工作 中. 做好相关 的抗震设计就 十分必 要 . 这对 于确保建筑结构整体安全性 十分有效 。同时对 于雨棚 在设 计 中. 需要 进行 系统全 面的处理与 总结 . 要能够确保各种工程项 目在设计 工作中 都 能够发挥 出其应有效能 . 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 2 - 2 设计措施 2 . 2 . 1 基础宽度 和面积 的计算 在计算 基础 宽度和面积时 . 往往 由于力学模 型不明确或考虑 问题 不周详 . 导致 基础宽度或面积不足 如墙体 上作 用有较大集中力 的情 况. 当墙体上有较 大的集 中力作 用时 , 通过墙体 和基础可将 集中力 向 地基 扩散 . 但 这种扩 散是有一定范 围的, 且基底 土反 力并不均匀分布 。 若设计 时用该集 中力除以墙段长度得到 的平均线荷 来确定基础宽度 . 则 导致局部基础宽度不足 。因此 . 必须加大基础 宽度以满足地基承载 力 的要求 通常采 用局部调整 系数调整基础 宽度的方法解 决此类问 题。 目前 常用的框架结构空 间分析计算软件都是 以整幢楼 的梁 、 柱整 体参 加工作进行计算分 析的 . 对部 分梁而言 . 尽 管相交梁截 面尺寸不 同, 相互之间却不存在 主 、 次梁关 系 . 设计人员 在绘制施工 图时 , 应注 意配筋形式 与受力分析相 匹配 。 同时建筑师要求结构工程师在 当前施 工 和设计中将这个 模式和分析 情况作为综合 的设计心理 和设 计模式 进行 管理 与控制 结合 当前社会发 展措施对框架 结构进行严格 与分 析. 异性框架加工形式 已成为 当前建筑结构设计 中广受人们欢迎 的形 式之一 。 框架 梁的抗剪配筋 施工图绘制 时 . 往往为 省事 . 而不查 阅构件配
建筑结构选型学习心得(优秀4篇)
![建筑结构选型学习心得(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1d120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e.png)
建筑结构选型学习心得(优秀4篇)建筑结构选型学习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建筑结构选型学习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建筑结构选型学习心得(优秀4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建筑结构选型学习心得篇1建筑结构选型学习心得自从我踏入建筑学领域以来,我对建筑结构选型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理解。
这一部分的设计决定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影响了其使用性能和美学价值。
因此,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并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我首先学习了建筑结构的基础知识,包括混凝土、钢筋、砖和木材等常见的建筑结构材料。
我明白了每种材料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以及如何根据建筑物的需求和预算来选择最合适的材料。
接着,我深入学习了结构选型的原则和方法。
我明白了结构选型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建筑规范和法规等因素来选择最佳的结构设计。
此外,我也学习了如何进行结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项目中,我应用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成功地完成了多个建筑结构选型的设计工作。
这些经验使我对建筑结构选型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增强了我的设计能力和自信心。
总的来说,建筑结构选型的学习过程使我深刻理解了建筑学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设计建筑结构,也学会了如何评估和优化设计。
我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深化我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
建筑结构选型学习心得篇2建筑结构选型学习心得学习建筑结构选型的过程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富有乐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
首先,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建筑结构选型的重要性。
在建筑设计中,结构选型直接决定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对不同结构选型的比较和分析,我意识到结构选型的巧妙对整个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建筑结构课程总结3000字(通用范文4篇)
![建筑结构课程总结3000字(通用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c355f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8.png)
建筑结构课程总结3000字(通用范文4篇) 关于建筑结构课程总结3000字,精选5篇通用范文,字数为3000字。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参加了一门关于建筑结构的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我对建筑结构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下我在这门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建筑结构课程总结(通用范文):1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参加了一门关于建筑结构的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我对建筑结构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下我在这门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首先,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我们学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结构,例如桁架结构、悬臂结构和拱桥结构等。
通过对这些结构的分析和比较,我了解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使用力的平衡原理和受力分析方法,来计算和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课程的实践部分让我有机会亲自参与到建筑结构的设计和分析过程中。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项目,如制作模型、计算结构的荷载和应力等。
这些实践活动帮助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共同解决问题并取得成功。
最后,这门课程给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建筑结构行业的机会。
我们参观了一些现实中的建筑项目,并与一些行业专家进行了交流。
这些经历让我对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也了解到了建筑结构工程师的职责和职业发展机会,这对于我未来的职业规划和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这门建筑结构的课程,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一些重要的能力和素质。
首先,我学会了系统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的结构问题。
其次,我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能够设计和制作出符合要求的结构模型。
最后,我也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项目。
总而言之,这门建筑结构的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浅谈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认识
![浅谈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4c4e0d9351e79b8968022647.png)
方法计算 , 虽然既省事又 保证 安全 , 却增加 了造价 。 序有一个弊端 就是计算过程 的屏 蔽。 使用者只 管输入数据和 会看结 结构设计一般在建筑设计 之后 ,受制” “ 于建筑设计 , 但又 “ 反制” 果 , 对计 算过程 一无所知 , 不知 道计 算是建立在什 么基 础上 , 不知道 建 筑 设计 。 构 设计 不 能破 坏 建筑 设 计 , 结 建筑 设 计 不能 超 出结 构 设 计 适用范围 , 这是潜在的危险。 一个优秀的结构计 算程序还应该提供程 的能 力 范 围 。结 构 设 计 决 定 建 筑 设计 能 否 实 现 , 这 个 意 义 上 , 构 序采用 的计算理论 的详细说 明 , 明其采 用的计 算模型、 算假 设、 在 结 说 计 设 计 显 得 更 为 重 要。 一 栋标 志 性 建筑 建 成 后 , 往 建 筑 师便 成 为 了 适 用 范 围 等 , 外 应 允 许 使 用 者 干预 计 算 过 程 , 但 往 另 充分 发 挥 设 计 者 的 主 人 们 心 目中 的 建造 者 ,为 了实 现 该 建筑 设计 而付 出辛 勤 劳 动 一 丝 不 观 能 动 性 和 创 造 力 。 苟 的结 构 师并 不 为人 们 所 知 。 但 无 论 如 何 , 计 一 个 适 用 、 全 、 设 安 经 结 构 计 算 理 论 经 历 了经 验 估 算 , 许 应 力 法 , 损 阶 段 计 算 , 容 破 极 济、 美观 、 于 施 工 的结 构 设 计 方案 是 结 构 设计 人 员 的责 任 。 便 限状态计算 , 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极 限状态理论等阶段。 到 概率极 限 根 据 我 对 建筑 结 构 的理 解 ,建 筑 结 构 设 计 可 分 为 整体 设 计 和 部 状 态 设 计 法 更 科 学 、 更合 理 。作 用 效 应 S小 于 等 于 结 构抗 力 R是 结
浅谈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几点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b99bd862b84ae45c3b358c9c.png)
规范》 确 定 建 筑 在 抗 震 设 防 方 面 的规 定 和要 求 . 在 荷 载 的取 值 时
结 构 设 计 的 阶段 大 体 可 以分 为 三个 阶段 . 结构方案阶段 . 结 构计 算 阶段 和 施 工 图设 计 阶段 。方 案 阶 段 的 内容 为 : 根据建筑 的
要按照《 建筑结构荷 载规范》 来确定 , 这 是 建 筑 总 体 需 要 运 用 的 规 范 。 在 工 程 的具 体 设 计 方 面 . 涉及 到砌 体 部 分 的 要 遵 循 《 砌 体 的 规定 : 涉 及 到 混凝 土部 分 的要 遵 循 《 混 凝 土 结 构 重要性 , 建 筑 所 在 地 的 抗 震 设 防烈 度 , 工 程地质勘查报 告 , 建 筑 结 构 设计 规 池 》 的规定; 涉 及 到 钢 筋 部 分 的要 遵循 《 钢 筋 焊 接 及 验 收 规 场地 的类 别 及 建 筑 的 高度 和层 数 来 确 定 建 筑 的 结 构 形 式 f 例如 . 设计规范》 砖混结构 , 框架结 构 。 框 剪结构 , 剪力墙结构 , 筒体结构 , 混 合 结 程 》 和《 钢筋机 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的规定; 在 基 础 部 分 的设 计 建筑地 基基础设计规范》 的规 定 最 后 在 结 构 构 等 等 以及 由这 些 结 构 来 组 合 而成 的结 构 形 式 1 确 定 了结 构 的 时 需 要 遵 循 的 是 《 形 式 之 后 就 要 根 据 不 同 结 构 形 式 的 特 点 和 要 求 来 布 置 结 构 的 承 绘 图 时 则 要符 合 《 建筑 结 构 制 图 标 准 》 的 要 求
赫 麟
鲻
赵 万 年
蠢 ; j
浅 谈 对 于 建 筑 结 构 设 计 的 几 点 认 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认识
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便于施工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
这五个方面各有所重,又互为矛盾,一个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往往是这五个方面的最佳结合。
往往设计人员注意到适用、安全、经济、美观,而忽略了便于施工。
有时设计人员为图方便,用偏于安全的简化方法计算,虽然既省事又保证安全,却增加了造价。
结构设计一般在建筑设计之后,“受制”于建筑设计,但又“反制”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不能破坏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不能超出结构设计的能力范围。
结构设计决定建筑设计能否实现,在这个意义上,结构设计显得更为重要。
但一棟标志性建筑建成后,往往建筑师便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建造者,为了实现该建筑设计而付出辛勤劳动一丝不苟的结构师并不为人们所知。
但无论如何,设计一个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便于施工的结构设计方案是结构设计人员的责任。
根据我对建筑结构的理解,建筑结构设计可分为整体设计和部件设计两部分。
整体设计包括结构体系的选择,柱网的布置,梁的布置,剪力墙的分布,基础的选型等。
整体设计一般分主体和基础两部分进行。
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高度、重要程度、当地的抗震设防列度、风
力情况等条件来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是采用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框支结构、筒体,还是巨型框架……选定结构体系后,就要具体决定柱、梁、墙的分布和尺寸等。
在进行主体结构内力计算后,主体结构底截面的内力成了基础选型和计算的重要依据。
内力计算一般尽量简化为平面体系来计算,但有时必须采用空间受力体系来计算。
无论怎样,内力计算最终是对柱、梁、板、墙和块体这五种部件的计算。
也就是说,进行整体设计后,就要进行部件设计。
梁和柱一般可看作细长杆件,内力情况与计算体系相符合。
单向板可简化为单位宽度的梁来计算,双向板的计算理论也较成熟,异型板的计算就较为复杂,应尽量避免。
对于单片的剪力墙,一般把它视作薄壁柱来近似计算,有时要考虑翼缘的作用;对于筒体结构中的剪力墙则要用空间力学的方法来计算。
块体不同于梁、柱、板、墙,它在空间三个方向的尺寸都比较大,难以视作细长杆件或简化为平面体系来计算。
如单独基础,桩的承台,深梁都是块体,受力情况很复杂,难以精确分析,所以在计算中往往加大安全系数,以策安全。
目前国内结构设计所用的设计方法是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作用效应S必须小于等于结构抗力R,结构要满足强度条件和位移条件。
内力计算采用的力学模型一般是弹性模型,要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时,往往是把利用弹性模型
计算所得的内力乘以一个调整系数。
手算和计算机算所采用的计算方法、理论、计算模型是有差别的。
结构计算的工作量是很大的,采用手算时要在工作量和计算精度之间折衷。
手算为降低工作量,受力体系尽量简化为平面力系,计算中作一些假设,利用经验值和查用图表。
但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结构越来越复杂,抗震要求越来越高,手算的工作量和计算精度难以满足要求,计算机已被大量利用到结构计算中来。
计算机的工作量和速度非人所及,机算采用更科学、精度更高的计算方法,机算的能力远远超出了手算。
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进行合理的结构内力计算,需要优秀的结构计算程序。
这些程序一般以空间力系作计算模型,以有限元的方法计算。
例如著名的TBSA的计算模型是空间杆件体系。
要编写优秀的结构计算程序,开发人员除了必须具备编程技巧外,还要掌握科学的先进的结构计算方法。
作为结构设计人员也应学习计算机所用的计算理论,不应只停留在会用结构计算程序,而不知所以然。
结构设计程序的出现并没有降低对设计人员的要求,相反,它要求设计人员学习更先进的计算理论。
目前结构计算程序有一个弊端:就是计算过程的屏蔽。
使用者只管输入数据和会看结果,对计算过程一无所知,不知道计算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不知道适用范围,这是潜在的危险。
一个优秀的结构计算程序还应该提供程序采用的计算理论
的详细说明,说明其采用的计算模型、计算假设、适用范围等,另外应允许使用者干预计算过程,充分发挥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结构计算理论经历了经验估算,容许应力法,破损阶段计算,极限状态计算,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理论等阶段。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更科学、更合理。
作用效应S小于等于结构抗力R是结构计算的普遍适用公式。
目前结构计算理论的研究和结构设计似乎只关注如何提高结构抗力R,以至混凝土的等级越用越高,配筋量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
我把提高抗力R的设计方法称之为被动设计法。
以抗震设计为例,一般是根据初定的尺寸、砼等级算出结构的刚度,再由结构刚度算出地震力,然后算配筋。
但是大家知道,结构刚度越大,地震作用效应越大,配筋越多,刚度越大,地震力就越强。
这样便会出现为抵御地震而配的钢筋,因为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反而使地震作用效应增强的情况。
其实,为什么不考虑降低作用效应S呢?我把降低作用效应S的设计方法称之为主动设计法。
国外在抗震设计中,已有在基础与主体之间设一弹性层,以降低地震作用效应的设计;有的在建筑物顶部装一个“反摆”,地震时它的位移方向与建筑物顶部的位移相反,从而对建筑物的振动产生阻尼作用,减少建筑物的位移,降低地震作用效应。
国内的设计以被动设计为
主,当然也有主动设计,如设置“塑性铰” .我认为结构设计应该被动设计与主动设计相结合,但要实现主动设计需要先进理论和高科技的支持。
随着社会的需求,计算理论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新型建材的研究与应用,建筑结构设计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最后,我想大胆的预测今后结构设计的方向——概念设计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概念设计是指正确的解决总体方案、材料使用和细部构造,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概念设计是根据抗震设计的复杂性,难以精确计算而提出来的一种从宏观上实现合理抗震,避免无必要的繁琐计算,同时为抗震计算创造有利条件,使计算分析结果更能反映地震时结构反应的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法。
采用先进的计算理论。
空间受力分析,非弹性变形分析,塑性内力分析,由加载到破坏的全过程受力分析,时程分析,最优化设计,方案优化等先进科学的设计方法、设计理论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今后的设计除了提高结构抗力,还应考虑尽可能的降低作用效应。
因为降低作用效应,对增加结构安全性,降低造价,节约国家投资意义重大。
使用具有高强、轻质、环保等特点的新型建材。
建筑物的自重在结构计算中占很大的比重,使用轻质、高强的建材,将使建筑结构设计发生革命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