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阿尔班《威尼斯狂欢节幻想变奏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阿尔班《威尼斯狂欢节幻想变奏曲》

摘要:《威尼斯狂欢节》是十九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地区一首广为流行的民歌。曾被

许多著名作曲家如帕格尼尼、舒尔霍夫、赫尔兹及贝尔迪克特等采用。贝尔迪克特是英国的男爵,他为花腔女高音写的一组声乐变奏曲《威尼斯狂欢节》颇为流行。李斯特也曾将这个曲调用作狂想曲第九首《布达佩斯狂欢节》中的主题。其中,由法国作曲家阿尔班改编的小号版本《威尼斯狂欢节》中的高难的技巧举世公认,成了每个小号高手必须经过的考验,也因此成为现代小号演奏家们必演的曲目之一。

本文通过对《威尼斯狂欢节》的背景介绍,曲式分析,技巧分析,等等方面的介绍,希望对以后的演奏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阿尔班小号分析演奏

1作者简介

1.1阿尔班生平介绍

威尼斯狂欢节的作者约瑟夫·让·巴蒂斯特·洛朗·阿尔班,是以为声名卓著的音乐家,是法国著名的小号演奏家,指挥家,当代小号学派的奠基人。

于1825年2月28日生于法国里昂,16岁进入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多维涅学习小号,五年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以后便开始了他辉煌的演奏家的生涯,32岁开始从事小号教学工作,先后任陆军学校和巴黎音乐学院教授,与此同时,他还但仍乐队以及歌剧的指挥,1837年,他去俄国圣彼得堡担任指挥并以出色的工作获得俄国十字勋章爵士的头衔,1880年,他重新回到巴黎执教。

阿尔班具有卓越的演奏才能,他那优美的音色,娴熟的技巧以及深厚的音

乐修养,使得他在欧洲各国的演出大获成功,他的演奏赋予了小号神奇的生命力,使小号成为了一件极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并为越来越多得人所喜爱,在小号艺术的发展史上阿尔班的贡献是划时代的。

1.2对小号演奏法的规范和总结

19 世纪的欧洲,小号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小号演奏技术的进步,很多小号演奏家凭借着高超的演奏技术被人们所认识并获肯定。在演奏技巧方面有些人舌头灵敏吐音清楚、速度极快。有的演奏者嘴部肌肉的耐力极佳,有的人高音很高,可以吹出小号音域以外的音高,但是却极少有各种技术都具备的演奏家。在阿尔班著的《小号- 短号教程》中我们能了解到,教材从乐器构造、音域、初学者的发音、气息等基础知识以外,教程中吹奏技术的练习被分成八个章节,每个章节知识点的文字解说都简明扼要,内容涵盖了小号演奏技巧的各个方面。教材由浅入深地对各种小号的演奏技术从理论化、系统化,对各种技术要点、难点逐一的做了详细的说明和讲解,并附以许多针对性的练习曲,根据学习者在练习中自己的需要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注重了教学的实用性和普及性,充分地表述了自己在小号教学上的理念和构想。

以现在的眼光历史的看待阿尔班提出的方法,在小号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阿尔班先生所提出的一些方法被后来的方法所代替,比如:在阿尔班先生所写的教程中,对于小号好嘴的位置,阿尔班先生主张上少下多,但是这种号嘴的位置已经不被大多数人所使用,况且人种不同,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的嘴唇结构以及肌肉弹性都有较大差异,现在的小号演奏要比当时所需要的力量更大,所以具体什么样的号嘴位置很难要求一致。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的小号演奏艺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回头看这本教材,仍旧有很高的价值,目前阿尔班先生所著的教程仍被公认为小号演奏者的必读之物,我们应当历史的看待不同时期音乐家门的作品,阿尔班先生为我们留下的教程对于今天的演奏者的演奏打下良好的演奏基础任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3小号独奏作品的创作

在阿尔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小号曲目和在教学中以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技术方面的要求,有针对的从音乐风格、技术、体裁等方面创作出了如《幻想变奏曲》、《威尼斯狂欢节变奏》、《灿烂的幻想曲》、等作品,这些作品在阿尔班随后的音乐生涯中声名远播,让世界上许多小号演奏者受益匪浅,作品中都有对演奏技术要求甚高的困难乐段,对现在的

小号学习者来说演奏这些作品依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其中一首《威尼斯狂欢节变奏》更是被许多小号演奏家演绎出不同的版本,对小号日后的演奏发展和风格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乐曲背景

威尼斯(Venicn)是意大利著名的的旅游胜地,亚得利亚海西北部重要贸易港口,世界著名的艺术城。艺术家们都喜欢到美丽的威尼斯城游览、作画、开音乐会,参加狂欢节活动。威尼斯一年一度的狂欢节以圣马可广场为中心辐射全城,男女老少身着各色民族服装,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威尼斯狂欢节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狂欢节之一欧洲的狂欢

节据说都起源于古代的神农节。每年的冬去春来之际,人们自动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欢庆新的一年的农事活动开始。而威尼斯狂欢节的起源则还有一

说:公元12世纪,古老的威尼斯城邦共和国日渐强盛,1162年的初春,它战胜附近的阿奎莱亚封建城邦国,称霸一方。为庆祝这一胜利,威尼斯人走上街头高歌欢舞,时到1296年,这个尊崇天主教的城邦国根据宗教节日的安排,正式把一年一度的欢庆活动时间固定下来,即从2月初到3月初之间到来的四旬斋的前一天开始,延续大约两周时间。

《威尼斯狂欢节》是十九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的一首极为流行的曲调。曾被许多著名作曲家如帕格尼尼、舒尔霍夫、赫尔兹及贝尔迪克特等采用。贝尔迪克特是英国的男爵,他为花腔女高音写的一组声乐变奏曲《威尼斯狂欢节》颇为流行。李斯特也曾将这个曲调用作狂想曲第九首《布达佩斯狂欢节》中的主题。

但是阿尔班先生所写的《威尼斯狂欢节幻想变奏曲》不同于赞美大自然的温情和抒发感伤情绪的浪漫派乐曲,而是以热烈而奔放的音乐形象,反映了意大利人民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出作曲家乐观自信、热情豪迈的思想品格。

3曲式分析

《威尼斯狂欢节变奏曲》全曲为,F 大调,6/8 拍,是一首典型的主题变奏曲。引子、主题、四个变奏及结尾七段音乐组成。

1.1前奏

前奏(1——17 小节)在大乐队的演奏下旋律富有幻想性和浪漫主义色彩,强烈的力度使整个前奏显得气势宏伟壮观。

1.2引子

引子(18——49 小节)小快板(allegretto),由小号演奏第一主题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