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2020届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6月25日2时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

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21颗卫星,包括18颗M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颗G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以及2颗IGSO卫星,被北斗人称为“爱星”。

“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聚焦亚太地区跳8字舞。

此次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

(摘编自2019年6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材料二: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5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得到全方位展示。

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

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

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19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

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

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GEO/IGSO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青浦区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卷

青浦区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卷

青浦区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共1题;共18分)1. (18.0分) (2020高一上·梅河口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一直以来大多赞成唐弢先生的观点: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儿子,宁可断后?真是她要维护封建礼教、门阀制度?我们知道,汉代在武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对百姓并不怎么干涉管束。

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

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

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亲;接着又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

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百”,浩浩荡荡去迎亲,没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待。

可见当时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也不看重头婚二婚,看重的主要还是人品和相貌。

这一点恐怕比当代更开明开放。

连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真的会那么看重吗?焦母丧夫,儿子外出公干,女儿尚小,内心孤独郁闷却无处诉说,兰芝正好成了她发泄苦闷的对象。

所以在她眼里,兰芝的一切都是“无礼节”“自专由”。

兰芝的一句“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媳妇都难做,只是“君家”的儿媳才难为。

可见焦母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整个时代。

焦母是出于个人情感与私心在时时处处刁难儿媳。

这种刁难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在排解内心苦闷的近于变态的情绪。

所以我认为,纯粹是一个寡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活生生拆散了一对鸳鸯,导致了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三二模(4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三二模(4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三二模试题2024.04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人非生而知之者,?(韩愈《师说》)(1分)(2),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先进》)(2分)(3)曹操《短歌行》中的“,”两句,引用《诗经》中表现女子思念恋人的诗句来表达自己渴望得到人才的愿望。

(2分)2.按要求选择。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睽违两年的上海书城重装归来,在沪上吹起文化熏风。

媒体报道,当天距离书城开门还有一小时,福州路上就已经人头攒动,拍照打卡者、守候者无数。

上海书城,,,。

①重装后也更有现代精神②别有历史意义③低碳绿色的理念、人文雅正的审美流淌在空间布局中④沉淀着浦江两岸的文化记忆⑤有着一种向“实体书式生活”回归的社会心理也是其受到如此大欢迎的原因A.②③①④⑤B.③①④②⑤C.⑤①③④②D.②④①③⑤(2)以上语段摘自某期刊2024年第1期,下列栏目名称、文章标题与其最匹配的一项是()。

(3分)A.文学浪花《一场城市记忆复兴》B.生活随笔《论“实体书式生活”》C.时文阅读《“实体书式生活”正在回归》D.世相杂谈《做不改颜色的实体书守望者》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3-7题。

(16分)前两年,《人物》杂志刊出题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一篇非虚构报道曾刷屏朋友圈,激起议论无数。

其中不仅包括对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外卖从业者生存境况的真诚关注,也引发更多学者对平台资本主义及其算法统治的批判反思。

小明对当时的讨论产生了兴趣,决定查阅资料进行探究。

材料一:《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节选)被配送时间吓得手心出汗的朱大鹤,也出过事儿,为了躲避一辆自行车,他骑着超速的电动车摔在了非机动车道上,正在配送的那份麻辣香锅也飞了出去,当时,比身体的疼痛更早一步抵达他大脑的是,糟糕,要超时了。

为了避免超时与差评,他打电话给顾客请求对方取消订单,自己掏钱买下了那份麻辣香锅,太贵了,80多块,他说,但味道不错,吃撑了。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高考模测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一)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高考模测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一)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高考模测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一)本次上海市青浦区届高高考模测试语文试题卷从题型到难度都十分贴近真实的高考,共有选择题、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作文四个部分,涵盖了语文的各个方面。

选择题部分共20题,每题1分,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和语言使用的掌握。

其中,有一道比较难的“杏花春雨开,车马去闲山”出自哪一篇古代诗歌的题目,要求考生不仅要对该诗歌的作者和诗歌内容有所了解,还要对这句话的含义和语言运用进行推敲。

阅读理解部分分为两篇,每篇有5个问题,每个问题2分。

第一篇是关于动物保护的文章,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动物以及动物保护的重要性;第二篇是一篇社论,讨论如何有效防止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通过这两篇文章的阅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也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了考查。

完形填空部分共有15个题目,每题2分,考查了孩子们对语言运用的熟练度。

该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词语、短语、句子在篇章中的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其中两篇故事中,考生不仅需要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和判断力来理解故事情节,还需要识别和应用词语的含义和语言的暗示,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作文部分最为重要,为本次考试的最后一部分。

共有两道选题,分别考察了情感类和议论类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有独立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作文需要具有完整的结构和清晰的思路,同时还要体现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高考模测试语文试题卷相对于平时的考试更为综合和有难度。

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阅读能力,还需要在写作上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想法和个性魅力。

这样的考试形式不仅是对学生自身能力的一种检验,也是对教学质量的一种衡量和考量,希望各位学生能够认真备考,迎接挑战,展现出自己的风采。

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依稀荷塘李建臣①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让我神往多年。

②当我跨入清华校门时,第一个愿望便是尽快一睹荷塘的风采。

③记得当时班上有个同学,带了一台海鸥相机来为大家拍照,成了全班焦点。

七嘴八舌之后,几个拍摄点便确定下来。

一是工字厅,建于乾隆年间,雕梁画栋如翚斯飞,门楣高悬咸丰御匾;二是清华学堂,德国古典建筑范式,青砖红瓦廊柱白墙,清华教育发端之地;三是水木清华,山林环拢一泓碧水,玉阶朱阁古韵流芳;四是融会古希腊和拜占庭艺术风格的大礼堂……④见此情形,我真没有勇气提议荷塘了。

⑤不久开展义务劳动,我们被带到校园西北角的荒岛挖土清淤。

偶然间我探询一句荷塘在哪儿。

不料老师的回答令我目瞪口呆:此刻正在清淤的这片壕沟便是荷塘!⑥真是造化弄人。

面对眼前的荒芜萧飒、满目狼藉,我怅然若失。

这便是我魂牵梦萦、寤寐以求的荷塘么?蓦然间,脑海中闪过一句“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⑦秋风瑟瑟,暮雨潇潇。

眼见得绿色渐次褪去,黄叶倏然飘落,心中那莫名的挂念却未曾消匿。

除了晨练,间或也会带上笛箫,于荒岛僻静处吹上一曲《汉宫秋月》,思绪便随着袅袅余音,游弋于空山幽谷冷雨寒窗、荒野孤雁大漠残阳。

若偶得燕雀应和,则有喜遇知音、对影三人的感觉了。

⑧所谓荒岛,乃十亩大小的土丘。

岛上三面土山,高丈余,南向平阔,远看犹如一张坐北朝南的龙椅。

周围壕池环绕,宛若玉带。

南侧玉带之外有土山横亘,恰如影壁;岛内兔葵燕麦虬枝盘曲,碎瓦朽木残垣依稀。

西北有汉白玉拱桥凌卧沟池之上,隐约寻履胜境;东南有木栈折桥与对岸相连,仿佛曲径通幽。

整体形貌虽苍凉残败,然构局中规,同条共贯意蕴不凡。

⑨翌年春天,岛上矗起一块石碑,上书“近春园遗址”。

碑铭揭开了荒岛身世。

⑩原来康熙年间,皇家大兴土木,从各处广征奇石异木,于北京城西北修建三山五园。

2019-2020学年上海市青浦区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上海市青浦区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上海市青浦区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个小女孩的礼物伊丽莎白·斯塔·希尔夜间,雪静悄悄地绵绵而降。

我们一家人——丈夫拉斯,女儿,儿子和我,站在窗口惊喜地朝外望去,多美的景色啊!现在,我们的城镇似乎已披上了圣诞节的盛装。

房子围着白绒般的头巾。

前天还是光秃枯黄的树木,现在已换上了闪闪发光的冰上衣。

甚至连电线杆也戴上了一顶斑白的帽子。

呼啸的风声中,人们能听到圣诞节的歌声。

安德烈娅今年15岁,有时既美丽又年轻,有时却笨拙;有时既温和又懂事,有时却像天气那样变幻莫测,像冰雹那样任性。

早餐做好时,我抬头看到安德烈娅还站在窗边。

“你怎么啦?”我问道。

她惊跳了一下:“我在想,学校里的圣诞音乐会上,我决定不了到底穿红羊毛衣,还是绿羊毛衣。

”“两件都不错。

”我告诉她。

安德列娅在学校里的乐队中是吹长笛的。

乐队总是在圣诞节前举行节日音乐会。

今天我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早上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包扎礼物上。

在我上楼去拿上衣经过安德烈娅的房间时,惊讶地发现她的房间简直是一团糟,甚至连床也没有铺好。

在她的衣橱里是一些没包扎好的礼物,这些礼物远不如我所知道的她计划中要送的礼物多。

“她在哪儿?难道她真的不知道圣诞节前有许多事要做吗?”几分钟后,她上楼来了。

“我……我在隔壁玛格丽特家练长笛。

”她环顾了一下房间说,“天啊,这地方需要好好整理一下,是吗?”“确是要整理一下。

”我说,“我似乎觉得你还需要再多买一些礼物。

”“你怕我不送你礼物吗,妈妈?”她顽皮地说,“请放心吧,我日夜在计划着,我的心充满着圣诞节的节日气氛。

”圣诞节的日子越来越近,我感到越来越疲劳,越来越忙碌,似乎觉得简直无法在圣诞节前把所有要做的事及时做好。

然而,安德烈娅并不分担我的忧虑。

我想责任感对她来说等于零。

中午,有客人过来吃午饭,我东奔西跑地把厨房整理好,打开洗碟机想把脏盘子和盆子放进去洗!我眼里噙着泪水,突然感觉忍无可忍:一大堆脏盘子,东奔西跑的忙碌,安德烈娅一点也不帮我做家务……。

上海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18分)①“城镇化”或者准确地说是“新型城镇化”,无疑是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又一曲雄浑交响。

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而言,也必定是一道亟待回应和破解的时代难题。

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城镇化进程中保护“非遗”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维护非遗所以承续发展的“文脉”不被切断,如何保障非遗所以形成和传续的各种必需的生态要素不被破坏。

传承和保护非遗,说到底,无非是使不同的非遗类型上合天时,下接地气,左右逢源,持续发展。

③学术层面,最早使用“城镇化”这一概念的,是西班牙工程师A.Serda。

他在1867年出版的著作《城镇化基本理论》中用这一概念来描述乡村向城市演变的过程。

到了20世纪,这一名词被世界范围的多数学者所使用;7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学术界并被接受。

④现阶段我国政策层面的“城镇化”概念,是2014年3月17日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其中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到2020年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并在“指导思想”中明确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文化传承,彰显特色”,即“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为此强调: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

这就为城镇化过程中的文化建设尤其是“非遗”保护,确立了准则,指明了方向。

⑤曲艺作为“以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所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植被依托或者说文化基础,乃是各地的方言。

不同曲种“说唱”表演的特殊美感包括语言叙述和唱腔曲调,都是从形成地及流布地的方言土语中提炼升华、创造生成的。

上海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5分)无争议陷阱余秋雨①在我们的心理习惯当中,与创新意识最有抵触的是什么呢?是“无争议陷阱”。

中国民众长期以来愿意接受一种“无争议”的成果,一有“争议”,就皱眉存疑。

这一点,正好与创新意识水火不容。

大家知道任何创新,必然是对既有成果的挑战,必然是对过往信条的否定,必然是对公众公认秩序的撼动,也必然是对原定规则的触犯。

因此,也必然会引来一大堆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形成包围,构成围猎或者围啄。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争议的创新不叫创新,如果一种创新一旦现身就远近都接受,那一定是利用了权势,不可能是真正的创新。

②中国文化把这个“无争议的陷阱”挖得很大,要求一项创新不仅在专业领域里边无争论,而且最好在民众中也无争议。

这种从众的惰性对创新而言是一种更险恶的陷阱。

历史上哪有一项真正的社会改革方案或者学术研究成果,一出来就广受民众拥护的?我也是民众的一员,我发现,如果以民众的身份来考虑一项不是我们专业的成果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标准一定是陈旧的、世俗的、平庸的。

这不能怪民众,因为民众面对一种陌生的创新总会缺少精神扶手,总会惊慌失措,以他们的标准,就很少有创新空间。

比如我们现在对城市建筑就是这样,新的建筑出来民众一定否定。

有一些低劣的媒体,有一些小人,却让创新者成为一个“争议人物”。

当不争议创新项目的时候,大家就去争议这个人,使他的创新无法进行。

可见,“无争议陷阱”真正是中国文化产生创新空间的最重要的障碍。

③在一个健康发展的时代,“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贬义词。

理由显而易见,就是一切创新都在争议中实现。

④当成果缺少争议的时候,社会上有一些小人总是从人格上把创新者变得充满争议。

这个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

⑤据我所见,多数创新即使不被人家争议,创新者本身在待人接物上也确实有很多缺陷。

上海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默写按要求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______________《劝学》)(2)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二、选择题按要求选择。

(1)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____)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B. 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C. 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D. 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在注重乐教化的中国文化里,尊师重教是_________的价值基因。

《礼记》有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荀子》有言,国将兴,贵师而重傅。

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民间教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 ___________,第一次将“教育公平” ________在人类的价值图谱上。

今天,教师更是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

A. 薪火相传理论铭刻B. 薪火相传理念镌刻C. 衣钵相传理念镌刻D. 衣钵相传理论铭刻三、现代文阅读1.(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画家画天空,背后有科学①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中,天空充满了红色的颜料,它们像一大块黏糊糊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沉重,似乎即将冲压下来。

这夸张的色彩也许不是画家的随意泼墨,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物理学家唐纳德·奥尔森在《天空和望远镜》杂志中指出,蒙克画中的红色天空,也许是一种自然现象。

高三语文月部分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月部分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月部分考试题及答案-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ﻭA.偌大/诺言酗酒/抚恤供给/提供B./狙击栖息/蹊径艾草/怨艾C.峥嵘/诤言嗜好/谥号殷实/殷红D.飞镖/剽悍塑料/追溯角落/角色ﻭ【答案解析】B(A、ruò/nuòxùɡōnɡB、zǔ/jūī/xīài/yìC、zhēnɡ/zhènɡshìyīn/yānD、biāo/piāosùjiǎo/jué)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ﻭ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受“从众"心理影响,二是即使被抓,处罚也轻,罚不当罪,从而不顾及安全.闯红灯在很多国家为人所不齿.“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式过马路”谈不上劣根性,但肯定是一种通病。

但全民讨论并且对此忧心忡忡,也是过度解读的表现.ﻭA.调侃B。

罚不当罪C.不齿 D.忧心忡忡【答案解析】B(罚不当罪: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多指处罚过重)ﻭ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ﻭA。

专家认为,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意之都,就要围绕创意不断做深、做细、做实,通过积极整合**方**,丰富创意内涵,成为与会人员的共识.ﻭB.市高考“考试指导语"(2):请考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无误后将条形码横贴在单页码答题卡右上角的“条形码粘贴处"栏框内,粘贴时注意不能超出框外。

C。

近年来,我国**地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的广泛关注,灰霾天气不仅给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ﻭD。

包装和炒作,在市场经济中,是一种物质和精神产品的必备手段,可这要有一个限度,过了就成了,成了,就会把善良的人拖进泥淖。

2021年上海市青浦区环城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2021年上海市青浦区环城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2021年上海市青浦区环城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935年的羊徐建宏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

冬天的阳光把曹老师的脸照得暖洋洋的。

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到镇上卖了弄点钱。

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娃一狗娃二也在中间。

等学生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哆哆嗦嗦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布包。

大概是午后的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汗。

老旺说:“曹老师你看看这里面写的啥?”曹老师疑惑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

由于年深月久,纸条已经清黄不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

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借条兹借到瓦村邢元富家羊20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

此据。

红军指挥员叶××1935年10月25日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老旺,这东西你从哪儿找到的?”“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

”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邢元富是你家什么人?”“俺爷爷哪。

”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

“老旺,恭喜你啊,”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你家发财了。

”消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人,没有谁对老旺怀里的40只羊持怀疑态度。

整个瓦村似乎隐隐听到了从1935年传来的羊叫声。

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

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瓦村昔日的荣光,应该说,这张借条对老旺的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范围,老旺一家六口人,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一狗娃二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叫的羊养家糊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1935年的羊叫声弥漫了整个瓦村。

2021届上海市青浦区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1届上海市青浦区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1届上海市青浦区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第一个上级(节选)马烽①去年夏天,我在省水利学校毕业以后,被暂时安排到防汛指挥部去协助工作,农建局田局长是我们的领导。

这个人面色苍白,走路总是低着头,背着手,慢吞吞地迈着八字步,讲话也是少气无力,好像什么事都不能使他激动。

②一天夜里,山洪暴发了。

我接到电话,一口气跑到农建局,撞开田副局长的房门:“老田,永安河发洪水!安乐庄决口了!”他一只手支起半个身子问道:“安乐庄什么地方决口了?”我说:“汽车路东。

”他听完,竟又躺下了,不紧不慢地说:“没甚要紧。

”我又急又气:“你知道有多么大流量?一百多个!”“那更没办法!反正堵也堵不住,任由它流吧。

”③正在这时,办公室小秦慌慌急急跑进门,大声说道:“三岔河也发洪了!”他的话音刚落,老田就像中了电似地“呼”一下坐了起来回道:“多大流量?”小秦说:“水漫到龙王庙背后了。

”老田说:“那至少有九十个。

”他一面急忙穿衣服,一面说:“赶快通知海口村、田家庄,全体上堤。

快!”④我刚跑回办公室,老田就大踏步跑进来,一手拿着件雨衣,精神抖擞,满面红光。

他把雨衣一扔,抓起耳机就开始给各村打电话。

“马上接杜村,上舍……听着,把三支渠的闸拔开一孔……什么?已经全拔开了?我就怕你们来这么一手,马上闸住两孔……”他放下这个耳机,马上又抓起另一个,详细地指示:要防守哪段河堤,开哪个支渠闸,闭哪个支渠闸……我忙把河流渠道图铺在他面前的桌子上,他根本没看一眼,继续讲他的。

⑤老田打完电话,回头对我说:“咱俩到海门去,恐怕那里南堤要出问题。

”在车上,我问他,为什么安乐庄决了口,他一点都不着急;而三岔河只有九十多个流量,他就急成那个样子?他说:“永安河坡度大,洪水来源少。

别看来势猛,顶多四个钟头水就退了;再说,汽车路东种的都是高秆作物,过一下水也淹不死。

三岔河不一样,洪水来源多,同时愈往下游坡度愈小。

2021届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是承继文化的重要方式;书店,是传播文化的重要空间。

很多人的知识启蒙和思想共鸣,通常会与一两本书有关,往往从家门口的书店开始。

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读书方式、阅读习惯有了很大改变,实体书店的发展受到不小冲击。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数字化阅读呈快速发展趋势,纸质阅读呈放缓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老牌实体书店纷纷走上了转型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与源泉,裹足不前就会被市场淘汰。

实体书店或引进时尚的设计理念与元素,打造“高颜值”书店,成为“打卡圣地”;或在原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通过“书店+”等方式打造复合式文化平台;或积极进军社区、乡镇等薄弱地带。

在拥抱新技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实体书店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变革与创新贯穿始终,当前,中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持续增加。

“碎片化”的网络阅读不可能满足所有公众的需求,文化氛围的熏陶是实体书店的独特优势。

《2018-2019中国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图书销售网点同比增长4.3%,从业人员同比增长5.5%。

一大批特色书店在各大城市兴起,规模不减反增。

值得注意的是,书店的核心是书籍,对象是读者。

在书店转型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吸睛”“圈粉”“人气”,而忽略图书质量和服务,可谓本末倒置。

那会导致能读的书越来越少,杂货商品越来越多;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游玩的人越来越多;读书活动越来越少,商业性活动越来越多。

(摘编自史志鹏《实体书店转型要“面子”也要“里子”》)材料二:越来越多“最美”“高颜值”“豪华”实体书店在全国涌现,其中有书店甚至成了网红景点和打卡地标。

“网红效应”对于书店是把双刃剑,若不够红,书店客流与业绩会受到影响;但若是过于网红,又往往被火爆所累,造成客流过剩,有丧失专业性的风险。

2023年上海青浦区高三语文4月第二次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上海青浦区高三语文4月第二次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上海青浦区高三语文4月第二次模拟试卷2023年4月(完成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1分)(2),破灭之道也。

(苏洵《》)(2分)(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由对大自然雄奇景象的赞叹,引出英雄豪杰的事迹。

(2分)2.按要求选择。

(5分)(1)以下是青浦某中学高一学生阅读完《乡土中国》后归纳的阅读这类著作的策略,不适合的一项是()(2分)A.关照全篇来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逻辑。

B.分析日常生活描写,领悟作品社会意义。

C.抓住核心概念,以找出概念之间的联系。

D.梳理出作者所形成结论的相关研究思路。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3分)元宇宙是一个以众多用户为中心的无限世界,,,,,它是一个源于科幻小说的概念,首创于1992年的小说《雪崩》。

作品描写了现实与虚拟这两个既关联又分离的平行世界,现实中的人通过虚拟现实设备,以虚拟化身的形态投射在虚拟世界中。

①也有被现实化的虚拟想象②而人们可以通过现实世界中的入口进入其中③一个与互联网紧密相连的多维数字时空④里面既有基于实用目的被增强的现实A.②④①③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③④①②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材料一:①罗兰·巴特在《文之悦》里说:“文即织物。

”对中国人来说,这很容易理解。

《说文》释“文”的本义即“错画”。

所以在中文里,文章被视为一种经纬交错之物,也就与别的文章有千丝万缕的牵连。

根据互文性理论,任何文本都是由诸多前/潜文本中引出而重编的新的织品。

②巴特所见的“织文”,何尝不就是王安石所讥议的“编事”?但是李商隐的高妙之处在于,他总是做得到“用旧合机”“用人若己”。

他以一个统一的意思,让不同的文本像橘瓣一样聚焦,以己意与原典相发明,“化堆垛为云烟”。

这两相发明的效用,在于作者互文的拼贴物,将其原有的更为丰富的内容带进了新的场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浦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者:叶孟贤一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6分)草堂·诗魂①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②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

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③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

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

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

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

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

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④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

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

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

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

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⑤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

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

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

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

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

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⑥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

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

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

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

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⑦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

细雨依然。

1、第④⑥段中加点的两个“此”字指代的内容分别是:(2分)。

2、根据文意,分析“细雨”一词在以下三段中的作用。

(3分)第①段“细雨蒙蒙,落叶飘飘”:第④段“细雨迷蒙,黄叶铺地”:第⑦段“细雨依然”:3、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 (2分)4、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

试举一例,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3分)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A、杜甫出身奉儒守官世家,少有用世之心,但肃宗即位后,难有作为,大志落空,于是他的诗歌充满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在《天末怀李白》中就写到:“文章憎命达”。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

(22分)秋谒圆明园⑴季节大约是在秋末,同窗约我去圆明园,我答应了。

那一夜,隔着绕着爬山虎的窗子,望着徘徊在云间的明月,我怎么也不能入睡。

⑵对于圆明园,我从不敢说游。

尽管它仍然叫“园”,也仍然保持着园的地位和声名,但它已经没有了园的姿色。

世界上无论哪个园,所保存与呈现的差不多都是人类的文明,唯独圆明园让人所见的是人类的野蛮、残忍和耻辱。

到圆明园不是游览,不是欣赏,也不是消闲,既不是乘兴而去,也不是兴尽而还。

去任何一个园归来,心情都是一种愉悦,一种尽日的繁杂与劳顿散释后的轻松,而去圆明园却仅有一种无法摆脱的沉重。

⑶像去朝拜我梦中的圣殿,到圆明园我的情绪就陡然变了。

一步步行进,像是走向一处荒芜的墓地。

那墓地埋葬的不是别人,似乎正是我的父母兄长,即使过了许多年,那心情还是异样地沉重。

想写点什么,又一直没敢写。

我感觉他伤得太重,我不想轻易地碰他的伤痕。

我怕他疼。

⑷然而等我决心要写一写他的时候,岁月却已经遗落了十数春秋。

路怎么走,水怎么绕,桥怎么过,差不多都已经淡忘了。

不过,也有忘不了的,就是那路旁的大杨树与湖畔的小花草。

已经是秋末天气了,湖畔却还开放着那么多的小花草,紫色的最多,间忽也有红的,蓝的,虽不像春天的花儿大朵大朵地开,却也是毕其全力。

还有,就是那秋色斑斓的杨树叶子,在惨淡的秋云下瑟瑟地响,仿佛在低声地唱歌或是吟诗。

像是悲歌,也像颂歌;说是赞美诗,也像是挽诗。

为了谁呢?悲怆为了谁?欢欣又为了谁呢?⑸其实,最使我忘不了的是那些石头。

直立着的,横躺着的。

仰卧着的,斜依着的,像一块块骨头,像一条条脊骨,依然散着凛然的豪气,散着千古不息的光芒。

穿行在那一块块石头之间,或依在那一条条脊骨旁边,我总能听到一种声音。

不是箫声,也非天籁,但却是那么地动人心魄。

像石头与石头在撞击,像骨关节在活动时发出咯吧咯吧的声响。

多种声音汇在一起,像江河滔滔,像风走松林。

在那声音的洪流中,我十分细心又十分小心地分辨过,我想听听哪一种是母亲低声的哀怨与叹息。

然而竟没有。

完全是母亲随了我的父兄,挥着拳头,在奔走,在呼号,在呐喊。

轰然而响的像是雷声,像是春天的雷声沿着大地在迅急地滚过。

历史走过了一百年,那声音就足足地回响了一百年。

那是母亲与父兄的声音汇在一起,是皇天与厚土的声音汇在一起,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声音汇在一起……那才是真正的同仇敌忾!那才是真正的气壮山河!⑹不管放火的人有多么残忍,烧得了圆明园,他却烧不了中华民族的骨头!可以掳掠走我们的财富,却掳掠不了中国人民那一腔豪气。

只要有骨头在,只要有那一腔豪气在,我们就不会倒下,我们就还可以创造——我们这个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民族啊!⑺多少年来,我总是魂绕梦断圆明园。

风雨之中,明月之下,或踏着青霜,或披着白露,我的心,我的魂灵,时时在那石头之间穿行。

面对那高高的云板,那长长的廊脚,不是检阅,而是感受;不是感受那份容易让人萌生的孤独,而是感受一块块石头所蕴含的那种灵性,那种品质,感受那一条条脊骨所禀赋的那种气概,那种精神。

目睹那一块块石头,我才真正感到,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留给我们民族的不仅仅是屈辱,也不仅仅是悲愤。

只有在那一块块石头之间走一走,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人世间的崇高与神圣,我才真正懂得什么是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坚韧,我才深深地懂得,一个民族的顽强与坚韧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峰。

⑻这就是圆明园。

中国的圆明园。

我心中的圆明园。

⑼冷风凄凄,微雨打湿了石头却更加晶润。

涓涓细流绕着廊脚,在披拂的枯草中流淌。

在那石头与石头之间,雨水积成的小泊池像一面面小镜子,在反看天空中阴云徘徊。

委于泥地上的花草有水珠儿在滴滴下垂,我不知那是那些花儿在秋风中为谁饮泣?当我俯首下去看时,却见那些饮泣的花花草草原来并不是在为他人伤怀,它们对谁也没有点情分,它们只是在自怨自艾,慨叹自己的红颜薄命。

那些表面看上去五颜六色的花花草草,像花,却是恶之花;像肉,却是糜烂之肉。

腐朽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到一阵阵恶心。

不管别人的感觉如何,它们似乎还在高兴,在淫笑,在庆幸自己是与圆明园那一块块石头一起倒下去的。

然而,它们错了,它们竟然不明白,它们是可以糜烂的,它们已经完全腐臭了。

⑽难怪呀,难怪那大杨树,那小花草,在唱着悲歌,在吟挽诗呢……⑾而那些石头却是永远也不会腐烂的。

不管风雨怎样地剥蚀,不管世事怎样地变迁,不管几经艰险几经劫难,那石头与那石头上的龙凤纹章,只会愈来愈光华夺目。

⑿这就是大杨树为什么要唱颂歌的缘故,这就是那些小花草为什么要吟赞美诗的缘故。

⒀没有别的,就只有这么一条条烧不断压不弯的脊骨,就只有那种骨气,那种品质,那种精神!⒁那直立着的,斜依着的,仰卧着的;那仿佛掮着锄头的,横着大刀的,扛着枪炮的,握着如椽大笔的……在他们身上,都有龙凤纹饰做标记。

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从日边走来,从云域走来,从乡间的黄土地上走来。

在那有着龙凤纹饰的大石柱下面,那正是精英的集合,那是伟大灵魂的聚会!⒂圆明园,民族的精神家园!人类的精神家园!⒃依着那岿然直立的石柱,我照了一张相。

人说我穿的衣服和我的肤色与那石头没有多少区别,简直分不清哪儿是石头哪是我。

说我整个就是一块石头。

我听了,激动得泪水差不多都要涌出来了。

6、本文题为“秋谒……”,作者不用“秋访”、“秋游”,其用意何在?(2分)7、作者写去圆明园“仅有一种无法摆脱的沉重”,是因为(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8、纵观全文,本文写“秋谒圆明园”有实写,有虚写。

请指出文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4分)实写,如虚写,如9、文中对圆明园大杨树、小花草的描写,主要是为了(2分)A、点缀圆明园的秋景,增添色彩。

B、使荒芜的圆明园有一些生气,表现仅有的有生命力的事物。

C、与圆明园中的石头作衬托与对比。

D、突出圆明园的石头最使我忘不了。

10、第五、七、十四自然段都抒写了由圆明园的石头产生的感受,试比较这三段抒写的角度有什么不同?(6分)11、从全文构思的特点看,贯穿全文、体现主旨的语句应该是(2分)A、这就是圆明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