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收支持续性失衡的实证分析
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调节政策分析
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调节政策分析【摘要】国际收支不仅是各国经济领域内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各国间结算债权、债务关系的主要依据。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否,是该国国际经济活动的直接反映。
本文将从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入手,并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指出应该理性看待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关键词】国际收支失衡中国经济一、引言——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这个概念,最初出现于17世纪初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国际收支状况对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当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巨额的经常账户逆差和迅速上升的净对外债务。
在这种格局中,美国似乎成了众矢之的。
亚洲国家在这一格局中则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同时也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通常情况下,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的各种经济交易的全部记录。
它不仅包括商品与劳务、资本项目等收支,而且把全部国际经济交易都包括在内而不论其是否具有外汇收支。
所谓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不必依靠调节性的交易而以自发性交易就能实现的平衡,因而也是真实的平衡。
如果必须以调节性交易维持平衡,就是国际收支失衡,因为这种平衡只不过是形式上的平衡,而不是真实的平衡。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外经济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国内经济与对外经济发展不均衡,国际收支顺差规模较大等问题。
目前,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去的外汇短缺转化为贸易顺差过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
这一转变,既显示了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竞争力逐步提高,也带来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贸易摩擦增多和国内资源更多流向国外等问题。
不仅如此,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进而导致国内资金过于充裕,刺激过度投资和资产价格膨胀,对物价稳定造成潜在压力,使货币政策调控面临难题,长期下去将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分析与对策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分析与对策发布时间:2022-10-17T06:11:50.861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6月11期作者:刘作均[导读] 国际收支平衡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刘作均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00摘要:国际收支平衡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保持中高速增长,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愈发显著,且呈现经常账户与资本金融账户双顺差的异常现象。
虽然国际收支顺差能够反映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表明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但是过多的国际收支顺差也会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因而,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进行调节愈发重要。
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一、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1.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对外商来华投资提供优惠的政策,同时廉价的劳动力符合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需求,因而大量外资涌入中国。
大量外资企业在华投资设厂,建立生产基地,使我国具备了较完善的工业体系,造成我国对国外需求品减弱。
在中国生产的加工贸易品流入母国,造成中国出口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一些发达国家限制对中国高端技术品的出口,造成中国进口减少,从而贸易顺差加剧,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形成。
2.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导致我国国内产能出现过剩。
同时,我国国内的低消费需求无法解决过剩产能。
为消化过剩产能,我国企业加大出口量,造成出口大于进口,出现国际收支失衡。
二、我国国际收支账户失衡原因(一)经常账户失衡原因1.储蓄大于投资。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高储蓄率导致低消费,造成国内消费不足,投资过度。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大量增加,但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大多选择现在储蓄将来消费,造成当下国民有效需求不足。
同时,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资涌入,投资迅猛发展,但由于我国居民的消费意愿较低,无法满足投资需求,同时国外发达国家需求旺盛,因而使大量产品出口,造成我国出口量持续大于进口,出现国际收支顺差。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中国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中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以净出口为主的经济结构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外需不稳定、投资过度、产业结构不合理和金融政策不当等方面。
针对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引导出口转型、推动消费升级、调整产业结构、采取适度紧缩的金融政策等。
首先,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是外需不稳定。
中国出口主要依赖于发达国家市场,而这些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如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都会影响中国的出口。
因此,政府应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高端产品的出口比重。
同时,开拓新的市场,加强与新兴经济体的经贸合作,减少对传统市场的依赖,以稳定出口方向。
其次,投资过度也是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过度依赖政府和企业投资带来的增长,长期以来导致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推动消费升级,鼓励居民消费,提高消费者购买力,并提供更多优质的消费品和服务。
此外,通过培育发展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鼓励企业对外投资,提高企业海外收益,平衡国际收支。
再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也是造成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中国传统产业过度发展,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与国际间产业分工和合作的趋势不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新兴产业,减少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加高端产品出口。
最后,金融政策不当也是导致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在过去,中国过度扩张信贷,引发了不良贷款问题,导致金融系统风险加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采取适度紧缩的金融政策,压缩信贷供给,控制流动性泛滥,加强金融监管,减少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同时,还应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融资的通道和效率,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分析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我国开始出现国际收支失衡现象,到近几年,这种失衡现象益发严重,主要表现在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与“资本与金融项目”连续“双顺差”,并且这种“双顺差”急剧增加,目前累计已达3万多亿美元,结果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空前增长,其总规模亦达3万多亿美元。
在美元不断贬值、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下,我国外汇储备损失的风险很大。
同时,仍在不断增长的“双顺差”也表明,中国长期施行的旨在鼓励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些政策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亟需作出调整和转变,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我们应该采取必要措施,以便尽早尽快地解决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问题。
一、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基本现状国际收支失衡是指国际收支的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或支出总额大于收入总额的情况。
前者称为国际收支顺差,后者称为国际收支逆差。
无论是顺差或逆差,均是国际收支失去平衡的表现。
在2000年之前,我国国际收支基本不存在失衡现象,如1994-2001年,这8年间我国“经常项目”与“资本与金融项目”“双顺差”仅为1931.79亿美元,平均年顺差241.47亿美元,总体上看基本平衡。
但从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国际收支开始进入了失衡时期,2002-2006年这5年“双顺差”累计余额达到9341.94亿美元,年均净顺差1868.39亿美元,总收入明显大于总支出。
从2007年开始,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空前发展,变得十分严重,至2011年年底止,这5年间“双顺羞”累计高达2.16万亿美元,年均净顺差4326.40亿美元。
如果将以上两个时期(2002-2006年和2007—2013年)我国“双顺差”外汇相加,在加上或减去净误差与遗漏,这10年间我国国际收支累计顺差3.10万亿美元,年均净顺差3097.39亿美元。
由于国家没有其他渠道消化过多顺差美元,近10年中央银行(人民银行)只能被动收购绝大部分“双顺差”美元,结果导致国家外汇储备不断增长。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研究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研究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研究一、引言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的经济增长。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收支也出现了一定的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风险和挑战,因此,研究其原因并找到平衡对策十分必要。
二、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表现中国国际收支的失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贸易顺差、资本流动和外汇储备。
首先,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持续保持着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
尽管在近年来,中国的贸易顺差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
这种贸易顺差意味着中国出口商品的价值远大于进口商品的价值,直接导致了国际收支的失衡。
其次,资本流动也是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资本流出一直持续增加,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年中。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对海外市场的投资增加以及个人资产的移出所致。
资本流出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现象。
最后,中国国际收支失衡还表现在外汇储备的增长上。
中国是世界上外汇储备规模最大的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国际收支的失衡。
高额的外汇储备对中国的经济运行带来了一定风险,如人民币升值压力和资本流出风险。
三、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以下是几个主要原因:首先,中国经济结构存在问题。
中国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导致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对外需求过度依赖。
这使得中国难以实现贸易平衡,进而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其次,中国存在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人民币的汇率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人民币的低估引发了大量的出口,导致贸易顺差。
中国政府为了保持人民币相对较低的汇率,采取了大量的外汇干预手段,从而增加了外汇储备。
此外,中国还存在结构性矛盾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中国的国内发展不平衡导致了资源配置的失调,使得产品的供求失衡。
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金融体系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也导致了国际收支的失衡。
四、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为了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首先,调整经济结构。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1. 什么是国际收支失衡?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国际收支失衡这个话题。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进进出出的钱不太平衡。
想象一下,你一个月收入一万块,结果花了两万,这可就尴尬了。
国际收支失衡也是如此,当一个国家进口的比出口的多,或者外资流出得比流入得快,最后就形成了收支失衡。
这背后有啥原因呢?咱们来一探究竟。
1.1 经济结构问题首先,经济结构问题是个大坑。
我国的某些产业发展得快,可有些却相对滞后。
这就像一个班里的同学,有的人数学特好,有的人连加减法都搞不明白。
我们依赖于某些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却在日常消费品上依赖进口,像是智能手机、奢侈品等。
这种“挑食”的经济结构,让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显得不那么“靠谱”。
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比如全球经济放缓,咱们的出口就受影响,导致国际收支更加失衡。
1.2 外部环境变化说到外部环境,真是变幻莫测。
你根本没办法预测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化。
比如,有时候美国一声“枪响”,整个国际市场都得抖三抖。
美元汇率波动、贸易变化,都是潜在的“定时炸弹”。
结果,我们进口成本上升,出口竞争力下降,这一来二去,就更加加重了收支失衡的压力。
就好比你准备去旅游,结果一场大雨把你的一切计划打乱,回家只能默默流泪。
2. 应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对策好吧,讲完原因,咱们也得想想对策。
别担心,解决问题总比抱怨要实在多了。
首先,咱们得调整经济结构。
这就像给班里的同学补习,把弱项提高上去。
国家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降低对进口的依赖。
这样,咱们的出口就能变得更加多元,抗风险能力也会增强。
2.1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真不是说说而已。
这就像小孩学走路,要摔几跤才能站稳。
国家可以通过引导,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吸引高端人才。
比如,像阿里巴巴、华为这样的企业,通过不断创新,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等到大家都能自给自足时,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不少于1000字一、前言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不断增长,我国的国际收支逐渐呈现出一定的不平衡状态。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对于探讨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表现(一)货物贸易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逐年呈现出增长趋势,但由于我国进口增速明显高于出口增速,因此贸易顺差逐年减少。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0.5万亿人民币,其中货物贸易进口1.78万亿美元,相比于2017年上升15.8%,而出口增长率仅为9.9%,因此贸易顺差为3512.4亿美元,同比下降16.2%。
(二)服务贸易我国的服务贸易逐年增长,但由于服务进口增速高于服务出口增速,因此服务贸易逆差逐年加重。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旅游业来华旅游人次高达入境亿人次,在出境旅游方面,我国的出境旅游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因此,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规模逐年扩大。
(三)资本流动我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但由于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同时我国对外投资也在不断加强,因此资本流出和流入的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我国的直接投资逆差规模较为明显,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为1294.4亿美元,而外资对我国直接投资仅为139.3亿美元。
三、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一)外部原因1.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国际市场需求的不足,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一度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同时,国际市场对于我国进口商品需求过多,因此导致我国的贸易顺差不断缩小。
2.国际商品价格波动国际贸易中的商品价格波动对于我国的国际收支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我国能源和原材料的进口量大,且价格较高,因此导致我国的商品进口成本大幅度上升。
(二)内部原因1.产业结构调整不平衡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但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由于一些高附加值的行业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因此我国的出口产品大多是中低端制造业产品,这无疑给我国的贸易顺差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是指国际收支余额为负数的状况。
这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其中包括市场力量因素、政策性因素以及流动性以及国际条件等因素对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有重要影响。
首先,市场力量因素是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因为商品和服务的国内供需的不平衡会影响国际收支的平衡。
其次,政策性因素也是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因为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不合理操作容易导致收支失衡。
再次,国际市场的流动性因素也是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原因,因为国际资本、商品、服务等流动性因素受到国际市场及各国宏观审慎监管等重要影响,收支平衡可能严重失衡。
要缓解国际收支失衡,首先需要加强对国内需求的把控,制定科学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改善国内投资环境,提高投资者信心,扩大国内消费市场,提高消费品的质量和价格水平;其次,需要制定科学的贸易政策,改善国际贸易环境;再次,改善资本流动的形式,放宽外债的限制,建立完善的合法投资管道,加强国际投资管理;此外,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发挥经济实质效益,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国际收支的均衡。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作者:马文燕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5期摘要: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当中的影响力,以及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因此从一国的国际收支就能看出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持续较大的“双顺差”格局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主要表现形式为大规模、持续性的“双顺差”,这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阻碍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本文分析了我国“双顺差”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地在经常项目管理政策选择、资本项目管理选择、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和深化改革开放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一、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就象一面双刃剑,长期持续大规模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即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这其中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1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正面影响(1)促进国内经济増长和増加就业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NX,从需求侧来看,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主要表现为双顺差,即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
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源于货物贸易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主要来源于直接投资顺差。
1994-2014年,二者合计对GDP的贡献率每年平均为7.51%,最高的2007年曾达到12.98%。
1994-2014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是9.72%,按照二者对GDP7.51%的贡献率计算,每年货物贸易净额与直接投资净额合计拉动经济増长0.73%。
根据奥肯定律,GDP每増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
这样计算二者直接拉动经济増长0.73%,可以使得中国的失业率大约下降0.37%,因此,可说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起到了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作用。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我国目前国际收支状况及其影响据中国海关的最新统计,2006年1-5月,中国累计贸易顺差达467.9亿美元,同比增长41%,其中5月当月实现贸易顺差13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从进、出口月度增长额看,今年进口一度呈加快之势,并于3月份创下峰值达668.5亿美元,但随后下降至5月份的601.1亿美元,而出口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
分国别看,目前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5个月中欧双边贸易总额达983.3亿美元,增长20.2%;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前5个月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973.7亿美元,增幅达25.4%,其中1-4月我国对美实现了贸易顺差393.2亿美元。
今年的国际收支顺差高速增长已成定局。
不可否认,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时期,国内外都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但外部表现强劲。
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能力,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誉,提高海内外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利于发挥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提升中国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
此外,外汇储备是优质的国际金融资产,可以带来一定的投资收益。
尽管在内需降温的情况下巨额顺差发挥了拉动国内经济的积极作用,净出口一跃成为今年GDP增长的主力军。
但毫无疑问,巨大的贸易顺差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少隐忧:一是跨境资本流动形成冲击。
尽管由于实行资本管制,国际意义上的纯粹投机资本大量流入我国还不大可能。
但是,资本的趋利性很可能在未来本外币利差、汇率预期等有所变化时,资金又转为较为集中的大规模流出。
正如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资本大进大出很可能引发货币金融危机,进而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损害。
二是外部均衡对内部均衡的影响。
首先购买外汇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
过分宽余的货币供给,如果集中在商品市场,就是通货膨胀;集中在资产市场,就可能形成泡沫经济。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象研究
一、引言“建设资金以吸收外资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推行更为优惠的外资政策”在很长时间以来是全国范围内各级政府竞相实施的政策。
这种创造了中国经济三十余年高速增长神话的发展模式固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但是也使中国经济陷入了一种发展不平衡的范式。
这种不平衡在国际收支上体现得尤为严重。
经常账户的常年顺差使得中国由一个资本稀缺国家逐渐成长为拥有一定资本存量的国家。
然而与一般发展规律不同的是,中国并未随着经常账户顺差的经年积累成为资本输出国。
自2003年第三季度起至2013年第三季度为止,中国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保持顺差。
尽管近五年来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顺差与逆差呈现交替状态出现,但是前期的大量积累已经使中国外汇储备达到惊人的数量级。
在国内实行外汇管制政策,汇率市场未完全开放的前提下,外汇储备对稳定人民币汇率固然有着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
但是,外汇储备的连续多年单方向增加则是一种反常态的现象。
外汇储备的无限量增加也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余永定(2010)认为,在开放经济的语境中,国内企业、政府部门和国外企业间的资金流量平衡依赖于部门的存量/流量比率的可持续性,当外汇储备单方面快速增长时,其余部门的增长会受到严重的冲击。
而且中国国际收支格局的发展不符合Samuelson(1952)与Crowther (1957)提出的国际收支演变格局假说,即中国未经过年轻债务国阶段便直接进入到年轻债权国阶段,其结果是中国成为了一个拥有净债权的“债务国”。
如果中国不能实现投资收益的大量顺差,中国的经济将因资源跨代配置失败而陷入困境。
因此,理清中国国际收支不均衡的根本原因并找出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现状的方法,对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平稳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国际收支不平衡现象一直是国际与国内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不同学者对于这种失衡现象的研究切入点不尽相同。
Mau-rice Obstfeld (2010)从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来解释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现象。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跨境贸易、资金流动等经济活动中出现的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收支、资本和金融汇率差额收支和其他转移支付收支等项的总和。
收支平衡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失衡则可能导致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也在不断加剧,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双重需求驱动下,进口依赖度高导致贸易顺差缩小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带来的内需增加是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缩小的重要原因。
同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需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中国公司通过本地化和品牌化的方式增加了对外贸易的投入,从而促进进口的增长。
进口的增加导致了减少了出口的比例,顺差缩小。
因此,政策建议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
政府可以通过促进创新科技、创新金融、深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等手段,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在外贸领域稳步增长,提高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调整进口出口结构,加强本土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增强整体贸易信誉度。
二、汇率制度改革逐渐深入,汇率波动率加大从2005年起,中国开始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逐步向市场化的方向靠近。
随着人民币汇率逐渐对外市场形成一定的市场定价能力,外汇流动性逐渐提高,市场保持着一定的波动性。
因此,汇率制度改革影响了中国国际收支的表现。
人民币的逐渐增值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十分显著,一方面,由于汇率的升值,中国对外压力增强,进口成本下降;另一方面,中国出口受到有力竞争的打压,企业盈利受挤压,整个外贸经济需要突破重围。
政策建议是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逐步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同时,对人民币贬值进行适度干预和引导,确保社会稳定和发展。
三、外资流入激增,国际收支存在结构性不平衡自1992年至今,外资在中国的投资规模从几十亿美元增长到万亿级别。
起初,外资主要是以劳务性的形式进入中国,但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放和外国企业的认可,外资的涉及层面不断拓宽,不仅包括电脑、光纤等IT行业,还涉及汽车、银行、保险、金融等各种领域。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测度与评价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测度与评价本文选择贸易差额与综合差额作为衡量现阶段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指标。
通过实证得出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国际收支失衡贸易差额综合差额内部均衡当前我国外部经济失衡的表现形式贸易摩擦的加剧。
近年来,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上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从总量来看,贸易摩擦的绝对规模在增加。
我国已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连续3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
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
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开始显现。
2003年6月中旬,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表示,美国支持我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在此之前,欧洲央行行长德伊森贝赫曾认为我国的汇率制度是个“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建议我国政府考虑允许人民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更具灵活性。
2005年7月,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启动并进入新一轮上升轨道,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在政策层面显现出来,对美元汇率开始了大幅度的升值。
外汇储备的超额累积。
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快速增长。
从绝对规模看,我国从2006年起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2008年起我国外汇储备额超过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G7的外汇储备总和。
从外汇储备与GDP的比值看,2009年我国该比率高达48.8%。
然而,大量文献研究发现,一方面,我国外汇储备远远超过了适度规模,大大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另一方面,高额的外汇储备带来了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和对冲困境,弱化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我国外部经济失衡在国际收支差额中的体现(一)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是贸易摩擦产生重要原因宏观贸易摩擦理论认为贸易顺差是贸易摩擦的起因。
其中,源自凯恩斯的贸易顺差理论认为贸易摩擦是由贸易一方巨额顺差或逆差引发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摩擦引起;来自戈莫里和鲍莫尔(2003)的理论认为产业存在规模经济或高启动成本,一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会导致另一国贸易状况恶化,这是造成贸易摩擦的根源。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综述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一国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经济出现了需要调整的情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持续处于失衡状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200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
在2007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指出,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是当前金融领域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因此,了解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产生的根源,积极寻求对策,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一、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及其对国内经济影响的评述从现有文献看,众多学者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及其对国内经济产生的影响众说纷纭,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评述:一是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
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除1993年以外,我国经常项目始终保持顺差并呈逐渐上升趋势。
1990~2006年经常项目累计实现顺差亿美元,年均顺差亿美元,其中2006年全年实现经常项目贸易顺差为1780亿美元,是近17年来平均值的4倍还多。
资本和金融帐户除1998年因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小额逆差外,其他年份也一直保持顺差。
1990~2005年累计实现亿美元顺差,创历史新高。
而2005年亿美元顺差较2004年虽有大幅下降,但也还是达到15年平均值的两倍以上。
2007年的l~2月,同组数据仍保持增长态势。
与过去两年同期相比,贸易顺差大大提高。
总体来看,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影响了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冲击了经济的正常增长。
二是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升值步伐持续平缓。
卢锋(2006)认为,和其他国家相比,最近10年来,中国可贸易商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量化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实际汇率被低估了。
中国产业结构失衡下国际收支失衡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
中国产业结构失衡下国际收支失衡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宋晓东 *(深圳行政学院,深圳 518000内容摘要 :1994年“双重汇率制”并轨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 失衡状况显著。
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 我国产业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有着深刻影响。
因此, 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来纠正国际收支失衡是一条有效路径。
关键词:产业结构;国际收支;失衡;优化调整国际收支失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国际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
20世纪 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技术进步和经济一体化进程推进,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日益加剧。
2008年 9月,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并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本次金融危机是在全球经济失衡加剧的背景下产生的, 它是全球经济深层次矛盾积累的集中反映。
由于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各国国际收支失衡,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集中表现为美国庞大的贸易赤字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大量贸易盈余。
1994年“双重汇率制”并轨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记录全部为顺差,除 1998年出现了数额不大的逆差之外,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也全部为顺差, 国际收支出现了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同时存在的结构失衡特征。
从经济理论和国际经验的事实来看,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十多年基本保持“ 双顺差” 的格局, 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
国际社会一直注重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 并从多角度对失衡成因进行阐释。
在此基础上笔者着重探讨产业结构失衡与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在关联机制, 把国际收支结构与整个产业结构系统有机的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探寻国际收支失衡调整路径。
一、文献综述传统国际经济理论对产业结构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研究成果颇多。
亚当·斯密(Adam Smith 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产业结构决定贸易结构,一国专业分工出口生产成本低于它国的产品换取生产成本高于它国的产品;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 在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他认为一国应该重点发展本国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参与国际分工,获得比较利益;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Friedrch List认为政府应加强对新兴产业的保护,当新兴产业成长起来,在国际贸易中可以获利时,方可参与国际竞争;伊利·赫克歇尔 (Fli Filip Heckscher 和贝蒂尔·俄林 (Berth Gotthard Ohlin 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素察赋理论, 他们指出一国相关产业的要素供给充分, 必然具有形成该产业比较优势的良好条件, 在参与贸易中, 遵循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贸易, 必然使产业结*作者简介:宋晓东(1972- ,男,吉林人,深圳行政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国际收支失衡是指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其收入和支出不平衡的情况。
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下,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本文将从原因和对策两方面来分析和探讨该问题。
一、原因1.国家经济结构不合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不同,导致贸易商品的需求量、成本以及价格的差异。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出现不合理经济结构的情况下,没有能力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而且还存在不良习惯和消费导向,这使得那些发展中或者发达国家在贸易中占据优势。
2.汇率问题在国际贸易中,各国货币汇率的不同也对国际收支失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一些国家人民币升值的速度较慢,导致其他国家在从中获利,出现一些贸易逆差的问题。
3.政策原因有些国家采取贸易壁垒政策以保护本国企业,这也给国际经济贸易带来了不平衡的问题。
如果一个国家想让自己的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优势地位,就需要有比其他国家更高的低关税政策。
二、对策1. 加强贸易调整和管理国际贸易中的收支失衡问题是由于各国的经济状况、产业分布和资源禀赋等因素所导致的,加强贸易调整和管理,缩小甚至消除贸易逆差,需要国家之间完善贸易机制,加强对贸易的管理和调整。
2. 多元化发展经济扩大贸易如果过于依赖单一贸易,也容易引起国际收支失衡,因此,只有实现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才可以提高国家的生产能力,改善经济结构,从而提高贸易竞争力,实现平衡收支。
3. 改革汇率制度商业文化和贸易习惯的差异是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个重要因素是汇率呈现的不平等。
改变弱势国家汇率走高的走势,能以极大程度上改善国际贸易失衡。
4. 开放双边贸易双边贸易有助于各国之间贸易成本的降低,对于减少国际收支失衡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双边贸易需要共同推动、打破贸易障碍、建立更加开放的贸易环境,从而实现贸易的互惠共赢。
总结:国际收支失衡已经成为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的一个严重问题,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不容忽视。
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着手,通过制定合理政策,加强国际协调和合作来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研究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研究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研究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与经济发展的长期稳定性相比,中国的国际收支却一直处于失衡状态。
这种失衡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亟需寻找合适的方法来恢复平衡。
本文将探讨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适当的对策。
二、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1.出口导向型政策的副作用中国长期以来实施出口导向型政策,致使国内对外需求疏于关注。
这种政策导致中国外贸的发展偏重于低附加值产品,制约了中国实业的转型升级和提高产品附加值。
同时,高度依赖外需导致中国对外需求变化高度敏感,国际市场波动容易影响中国经济稳定。
2.经济结构调整不完善中国的经济结构仍然以制造业为主导,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市场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国内经济。
由于中国制造业出口量巨大,一旦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出口受到冲击。
同时,中国继续依赖低端制造业,难以满足国际市场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制约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深度。
3.外汇储备的过度积累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中国通过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来控制汇率波动。
这种干预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积累速度远超过国际上认可的安全储备水平。
过度积累的外汇储备不仅增加了资本流出的风险,还导致了资本的浪费和低效应用。
三、平衡对策1.实施内外需并重的政策应加强国内市场建设,提高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政府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等措施来扩大内需。
同时,要加强对外经济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培养高技术产业,以增加出口的竞争力。
2.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要实施以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要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养和吸引高端人才,推动科技与产业的紧密结合。
发展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对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
3.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要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增加国际货币的使用率。
浅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和解决办法介绍
吉林财经大学毕业论文浅析我国国际进出失衡的原由及对策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专业班级国际金融 1133班学生姓名兰天鹏学号1802113344指导教师王丽颖职称副教授二○一五年四月毕业论文原创性申明自己郑重申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自己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获得的成就。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余人或集体已经发布或撰写过的作品成就。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
自己完整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结果由自己肩负。
论文作者署名:年4月8日摘要自从 20 世纪 90 年月以来,中国的国际进出在常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两个账户上一直体现“双顺差”的状态,中国国家统计局和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从二十一世纪起,我国的“双顺差”状态更为显然,且“双顺差”的差额也在不停增添。
我国在长期间的内外作用下产生的国际进出的“双顺差”的状态很难经过采纳必定的举措在短期内被除去,而且,这类状态对我国经济的连续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我国国际进出长久连续严重不均衡的状态,已经致使了我外国汇贮备大批增添,对国内市场的通货膨胀和现此刻人民币对外增值也产生了雨大的内在压力,不只削弱了我国政府为调理经济所采纳的钱币政策,也给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带来了众多摩擦。
所以,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现阶段我国国际进出不均衡的严重性,采纳踊跃对策,除去不良影响。
【重点词】国际进出双顺差常常项目账户资本和金融项目账户AbstractSince the 1990s,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on current account,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s are always two "twin surplus" in the state, the data show that since 2005, China's "double surplus" situation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and its scale is still growing trend.Our country for 16 years, "double surplus" pattern, in the history of the global economy is very rare.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of long-term,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double surplus" pattern is difficult to disappear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time, obviously, the term "double surplus" state of our economy more harm than good.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of long-term sustained serious state of imbalance, has led to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nflation on the domestic market and is now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foreign rain also produced internal pressure,not only weaken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regulate the economy adopted monetary policy, but also to China Foreign Economic and Tradehas brought numerous fric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eriousness of the present stage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to take positive measures to eliminate adverse effects.Keywords :Balance of payments Double surplus Current account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目录12 333 “” 44“” 5566“” 67“”78 (9)一、我国国际进出现状贸易全世界化的不停进行带来的是世界各个经济贸易体之间的联系越加紧密,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体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际收支持续性失衡的实证分析
作者:李蓉蓉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3期
[摘要]基于对国际收支失衡的理论研究,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利用ADF检验和协整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宏观经济因素作探索性的计量实证分析。
实证研究认为,劳动生产率和开放度是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主要因素,而政府财政支出比例、资本回报率、贸易条件等因素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国际收支实证分析
一、引言
一般说来,持续顺差反映出该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及该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
但持续的国际收支失衡盈余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也是一国经济内部失衡的表现。
持续十多年的贸易和资本双顺差使得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矛盾不断积累,在强制结售汇的制度安排下外汇储备过快增长,货币政策实施的难度加大;央行被迫投放过多基础货币导致流动性过剩,从而容易引发固定资产投资高企、国内资产价格持续攀升出现泡沫等一系列问题。
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当前国家宏观调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研究文献综述
国际收支失衡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热点问题,也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难题。
国内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很多,取得颇多研究成果,但大都是从定性的角度研究,定量研究比较少。
关于中国为什么会长期保持经常项目盈余,余永定(2006)认为原因有四,即:储蓄投资缺口、国内与国际经济周期综合影响、政府的出口导向政策和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特别是国际生产网络中的特殊地位。
毛红燕(2006)研究表明,产业部门发展的失调、投资与消费的增长比例失当、生产要素价格的失真是造成我国外部经济失衡的内在原因。
樊纲(2006)认为,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的格局是我们经济发展特点决定的,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决定了我国特殊的贸易结构,生产效率的改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来到中国投资;要消除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外部失衡,实现基本的国际收支的平衡,显然不是一个部门、采取一方面的措施所能够实现的。
它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在体制和政策上进行综合的调整,才能实现。
成力为等(2006)以1980~2004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从内外均衡的视角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国际收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得出进口、出口、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外汇储备与中国经济增长有长期稳定的均衡
关系,中国经济增长是出口、进口、进出口、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及外汇储备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较之出口、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明显。
本文试图在众多定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一个宏观的角度,采用ADF检验、协整分析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影响国际收支的一些基本经济因素。
以1982~2006年年度数据为样本。
三、变量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通常认为,影响一国外部均衡的主要经济因素有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贸易条件、开放度等。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选取以下的指标作为模型的初选变量。
(一)国际收支差额(BOF):本文所指国际收支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差错和遗漏项不计入。
国际收支差额综合反映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状况,也反映了一国经济内外的均衡情况。
BOF数据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得到。
(二)贸易条件(TOT):定义为一个国家出口品的价格指数与进口品的价格指数之比。
可以从总体上反映一个国家面临的外部环境和贸易竞争态势。
TOT数据来自世界银行网上数据库/。
(三)开放度(OPEN):用贸易依存度表示,即进出口贸易总额/GDP,综合反映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和贸易限制与交易控制程度,也反映了一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
2006年之前数据根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得到,2006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四)财政支出比例(GN):用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表示。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认为政府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两个渠道来影响国际收支,分别称为收入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或称为替代效应)。
2006年以前GN数据来自《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数据来自国家财政部。
(五)资本回报率(CR):以全国工业企业净资产回报率表示。
资本回报率的提高倾向于增加产出,增加出口,减少资本流出,吸引外资流入,与BOF同方向变动。
CR数据来自参考文献。
(六)劳动生产率(PRO):以劳均GDP表示,即用可比价格的GDP与当年经济活动人口的比值计算出劳均GDP 水平。
劳动生产率提高有利于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PRO数据来自《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
四、单根检验和协整分析
在实证分析之前,我们先对收集到的我国国际收支差额、贸易条件、开放度、财政支出比例、资本回报率、劳动生产率以1995年为基期(基数为100)进行指数化,分别表示为LBOF、LTOT、LOPEN、 LGN、LCR、LPRO。
接下来对各变量进行ADF(Augmented Dikey-Fuller)检验。
为谨慎起见,我们在检验时首先采用最为一般的数据生成过程和估计模型:即带有时间趋势项,又带有常数项。
趋势项显著的则保留趋势项(如表1中的LBOF),趋势项不显著的进一步检验常数项是否显著。
常数项显著的保留常数项,常数项不显著的则检验既无趋势项又无常数项的模型(如表1中的LPRO)。
检验结果表明,上述的6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系列(见表1),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表1 变量序列的ADF检验结果
注:C和t分别表示带有常数项和趋势项,星号*表示所采用的滞后阶数。
由于数据为年度数据,因此利用Engle-Granger两步法对LBOF与LTOT、LCR、LGN、LPRO、LOPEN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可能效果更好。
第一步作静态分析,以LBOF为被解释变量,LTOT、LCR、LGN、LPRO为解释变量作最小二乘回归,结果显示除了LGN外,回归方程中各变量的系数都较为显著(见表2),但是我们发现,回归模型的D.W.值仅为
1.165,模型存在明显的序列相关性,可能会由此导致估计参数的t检验失效。
为消除序列相关,模型中加入LBOF的一阶滞项作为解释变量再次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在5%水平下,LTOT、LCR、LGN、LPRO、LOPEN五个变量中只有LPRO与LOPEN的系数显著不为零(见表2),D.W.值为
2.130,说明滞后项很好地消除了序列相关性,可决系数R2为
0.971321,F统计量为101.6059,回归模型较为显著。
为此,我们忽略不显著的解释变量,只留下LPRO、LOPEN和滞后项进行回归,得到结果是各解释变量都很好的通过了显著性检验,R2为0.968779(如表2),模型的解释能力良好。
第二步,对最后确定的模型静态回归残差RESID作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统计量为-4.074960,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为-2.9969,检验结果表明,残差项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的序列。
综合两步分析结果可以得到,变量LBOF与LTOT、LCR、LGN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而LPRO和LOPEN分别与LBOF协整,协整方程为:
表2 静态回归结果
** 代表在5%的检验水平下显著
五、结论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一)协整方程(1)表示国际收支差额与其影响基本经济因素的长期均衡关系,这些基本因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与定性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从中长期来看,开放度和劳动生产率是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两大主要因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开放度的不断提升,对国际收支总额具有长期的、正向的影响,是造成我国国际收支长期以来持续顺差的主要原因。
从影响程度上看,开放度和劳动生产率的弹性系数分别为3.374064和4.826471,劳动生产率对国际收支顺差的贡献略大于开放度。
(二)虽然我们在定性分析时认为财政支出比例、资本回报率和贸易条件可能对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影响,但实证检验并没有得出支持此观点的结果,表明从中长期来看,政府财政支出比例、资本回报率和贸易条件的变化对国际收支差额的影响并不显著。
(三)实证分析结果认为劳动生产率和开放度是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主要因素,多年来国际收支持续盈余,特别是近些年来迅速攀升,经常项目盈余比例不断提高,一定程度上是我国科技进步加快、经济环境改善、生产效率提高和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成果,是经济成长和进步的表现。
因此,长期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的,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这样的顺差具有长期性、强惯性的特点。
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需要有全局的眼光、战略的思维和一揽子的政策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余永定,中国的双顺差,根源及对策,中国金融[J],2006,(19)
[2]沈晖,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经济论坛[J],2006,(02)
[3]成力为、赵越,中国国际收支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 2006,(05)
[4]毛红燕,外部经济失衡的内在原因分析及协调对策,经济论坛[J],2006,(16)
[5] CCER“中国经济”研究组,我国资本回报率估测(1978-2006),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