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整理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我们需要先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归纳总结,总结内容涵盖了此学期数学中所有的重点难点知识点。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对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进行总结:一、数的认识1.自然数、零、正整数、负整数、正负数、数轴2.数的大小、数的比较3.数的分解、数的组合4.数的进位、退位、添零二、加减法1. 加减法的含义及需要注意的事项2. 加减法的定义和性质3. 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三、倍数1. 倍数的概念及性质2. 自然数的倍数、偶数和奇数3. 判定数的倍数四、除法1. 除法的意义和定义2. 余数和商的概念及性质3. 除法的步骤和技巧五、约数1. 约数的概念及性质2. 约数和倍数的关系3. 判定数的约数4.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性质六、分数1. 分数的概念及性质2. 分数的简化、化归3. 分数的大小比较、加减乘除4. 分数的应用七、乘法1. 乘法的概念及性质2. 乘法的运算规律3. 小数的乘法八、图形1. 数学图形的种类及分类标准2. 常见图形的性质和属性3. 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九、时间1. 时间的表示方式和单位2. 时间的加减法3. 时钟的构造和使用以上就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所有知识点的详细归纳总结,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需要我们认真的学习和理解。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掌握,我们才能够充分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自己的未来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除此之外,在学习数学三年级上册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熟练掌握加减乘除运算符号和优先级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需要熟悉加减乘除符号和它们的优先级,同时要注意计算的顺序和方向。
特别是在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多步运算时,需要注意计算顺序和优先级,避免出现错误。
2. 加强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的使用能力在今天这个数字化时代,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必备工具,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的使用能力,掌握其基本操作和实用技巧,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度。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数的认识:认识0-1000之间的整数,包括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读法和数的写法。
2.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认识加减法的特点,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3. 乘法的概念和计算:认识乘法的基本概念,进行乘法口算,乘法竖式计算,以及乘法表的记忆。
4. 除法的概念和计算:认识除法的基本概念,进行除法口算,除法竖式计算,理解商和余数的概念。
5. 数量关系的认识:掌握数的奇偶性,数的前后序关系,数的个位和十位的概念。
6. 图形的认识: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包括圆形、矩形、三角形和正方体等基本图形的特点和命名。
7. 时、分和秒的认识:认识小时、分钟和秒钟的概念,进行时间的读写和运算。
8. 简单的数据统计: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包括数的分类统计、图表的绘制和数据的分析等。
以上是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一、测量:1、测量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
2、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相邻两个质量单位的进率是1000。
二、万以内的加、减法:1、笔算加法要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②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③记得加上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要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②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③记得减去退位的“1”。
3、加数+加数=和验算方法: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看和是不是相同。
②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4、被减数-减数=差验算方法:①差+减数=被减数②被减数-差=减数三、四边形:1、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①有四条直的边。
②有四个角。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两组对边相等。
②两组对角相等。
“长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
②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特点:①四条边都相等。
②四个角都是直角。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易变形性)。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是“四边形”。
4、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
四、有余数的除法:1、商要对齐被除数的个位。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商×除数+余数=被除数五、时、分、秒1、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的两个时间单位的进率是60。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3、钟面上有三根针,最长的、走得最快的是秒针;最短的,走得最慢的是时针;剩下的那根是分针。
4、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一圈60秒,也就是1分。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
1. 数的认识
- 认识数字0-1000以内的整数。
- 掌握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 比较数字的大小。
2. 加减法运算
- 认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口算。
-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计量单位
- 认识长度、重量、容积等计量单位。
- 掌握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 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4. 分数
- 认识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
- 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5. 几何图形
- 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 分辨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
- 进行几何图形的分类和组合。
6. 数据统计
- 能够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
- 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 读取和分析统计图表。
7. 算式的列竖式
- 掌握加法、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 进行多位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8. 乘法运算
- 认识乘法的概念和符号。
- 掌握乘法口诀表。
- 进行乘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
9. 除法运算
- 认识除法的概念和符号。
- 掌握除法口算的方法。
- 进行除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
以上为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的要点,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掌握和复习这些内容,以便提高数学水平。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一、数与计算1. 整数的认识- 认识自然数和整数,了解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
- 掌握100以内的整数比较大小。
- 学习并运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进行100以内的加减运算。
2. 多位数的乘法- 学习乘法表,掌握1-9的乘法口诀。
-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 学习并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3. 除法的初步认识- 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认识除号和除法算式。
-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
- 理解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平均分配。
4. 四则运算的初步- 学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 掌握基本的四则运算顺序。
二、几何图形1. 平面图形-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基本平面图形。
- 学习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 空间与立体- 认识基本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长方体、球体和圆柱。
- 理解空间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前后。
三、量与计量1. 长度、质量、容量- 学习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 了解质量的概念,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 认识容量单位,学习使用量杯测量液体的容量。
2. 时间与日历- 学习读时钟和手表,了解时间的概念。
- 学习日期和日历的基本知识,能够计算日期。
四、应用题1.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解决与生活相关的简单数学问题。
- 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逻辑推理与解题技巧-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通过练习提高解题技巧和速度。
五、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活动,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的教学大纲和知识点应以当地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学校使用的教材为准。
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除法一、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笔算除法时,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表示几个十,所以商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
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二、除法的验算1.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
2.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全班的总人数÷组数=每组的人数5.玩具的总数-送出的数量=还剩的数量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以除数。
①书的总页数÷看的天数 = 每天看的页数②付出的钱数 - 找回的钱数 = 实际用的钱数实际用的钱数÷物品的个数=物品的单价③全班人数÷单打(2人)=单打的组数④全班人数÷双打(4人)=双打的组数⑤轮子的总个数÷每辆车的车轮数=车辆的数量⑥电池的总节数÷人数=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⑦老师的人数+学生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车辆的数量=每辆车坐的人数⑧玩具的总个数-送出的个数=还剩的个数还剩的个数÷班级数=每班分得的个数⑨一班的人数+二班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每组的人数=组数四、商末尾有0的除法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刚好整除,且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时,一定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
第二单元:认数一、认识整千数1.千位上是几,就表示几千,10个一千是一万。
2.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五)位是万位。
3.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二、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1.中间或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读数时,一个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论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三年级数学上册所有定义和概念汇总整理考试复习必备

三年级数学上册所有定义和概念汇总整理,考试复习必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定义1、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2、1分=(60)秒。
3、2时=(120)分。
想:1时是60分,2时是(2)个60分。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5、1厘米=10毫米。
6、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7、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8、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
9、1分米=10厘米。
10、1米=10分米。
1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1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13、1千米=1000米。
14、*“千米”也叫“公里”。
15、我们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千米除外)。
16、3千米=(3000)米。
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5000米=(5)千米。
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
1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18、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9、1吨=1000千克。
20、这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是1吨。
21、蓝鲸的体重用吨作单位。
22、我们学习过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3、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4、验算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25、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十。
26、验算减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加法验算,用差加上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27、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口算、笔算、估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难点及基本概念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三年级数学重点难点1.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的乘法。
连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一个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
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
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周长的含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三年级数学计算薄弱点(可老师、家长怎么抓1、填空题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估算的填空题,如黑板长4(),课本宽18(),一条大青鱼重2(),一辆卡车载重2(),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教学单位的观念,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认识。
2、凑整估算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
3、时间算法要清楚时跟时相加减,分跟分相加减,满60分进1时,不够时1小时作60分。
4、两位数加减法口诀个位减不过时,要从十位借,借一当十。
从十位借,要打借条,也就是退位点一定要标记。
十位上被借走了1,计算十位时一定要记得减去这个1。
三年级数学基本概念【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它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是无限的。
【整数】在小学阶段,整数通常指自然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括整数的认识与计算、较大数的认识与处理、面积的认识与计算等内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归纳整理。
1.整数的认识与计算:(1)认识整数的概念,知道正整数、负整数和零,会用带有正负号的数表示整数。
(2)能够用数轴表示整数,并进行数轴上的整数比较。
(3)掌握正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
(4)了解负整数的概念,掌握正整数与负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
2.较大数的认识与处理:(1)认识百位、千位及较大数的读法。
(2)学会用尺寸、磅秤等工具进行长度、容量和质量的测量。
(3)学会用毫米、厘米、分米和米等单位进行长度的换算,用毫升、升和立方米等单位进行容量的换算,用克和千克等单位进行质量的换算。
(4)掌握较大数的比较大小,并能进行大小比较。
(5)进行较大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
3.面积的认识与计算:(1)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进行面积的估算。
(2)认识平方米及其换算,能够进行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换算。
(3)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4.其他知识点:(1)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能够读写小时和分钟数。
(2)学会以小时为单位进行时间的换算。
(3)认识圆的基本概念,了解直径、半径和周长的概念。
(4)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和计算。
这些知识点是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整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较大数的认识与处理技巧,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基本的时间、几何和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老师和家长还需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一、数的认识与运算1. 整数的认识- 理解整数s的顺序,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 掌握100以内整数的读写方法。
- 学习比较整数的大小,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2. 四则运算- 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 学习乘法表,掌握2位数与1位数的乘法。
- 引入除法的初步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 应用题的解答- 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数学运算的应用。
- 学习如何列式解答简单的数学应用题。
二、几何图形的认识1. 平面图形-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 理解图形的边、角的概念。
- 学习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 空间图形- 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如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
- 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空间图形的特征。
三、量的比较与估计1. 长度的比较与估计- 使用直尺比较线段的长短。
- 学习估计日常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2. 重量的认识- 理解重量的基本概念。
- 使用天平比较物体的重量。
3. 时间的认识- 学习读钟表上的时间。
- 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如小时、分钟。
四、数据处理1. 简单统计- 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学习制作简单的表格和图表。
- 理解数据的分类和汇总。
2. 概率的初步概念- 通过游戏和实验,引入概率的概念。
- 理解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1. 分析问题- 学习如何分析和理解数学问题。
- 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策略选择- 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
- 学习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如添加页眉、页脚、目录、标题样式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同时,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或课程要求,对上述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整理

三年级上册概念整理1、测量物体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也叫公里)、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除了千米和米的进率是1000以外,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测量物体的质量单位有吨(t)、千克(kg)、克(g),每相邻两个质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3、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满10进1,退1当104、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5、加法的验算,除了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验算外,还可以用和减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进行验算。
6、减法的验算,可以用差加减数看等不等于被减数,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等不等于减数来验算。
7、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四边形有4条直边,4个角。
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8、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而且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而且平行,对角相等,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由于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都具有,所以说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9、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们的周长。
10、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或=长×2+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周长除以2是一组长与宽的和11、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边长=周长÷4计算图形的周长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先画图。
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需要先把它转化成规则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图形然后在计算。
12、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边长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长和宽不一定相等,但长和宽的和是相等的。
13、没有余数除法间各部分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14、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15、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时,如果有余数,有时要根据需要商要多加1,例如租车、装载等。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第一单元:时、分、秒1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 钟表滴等一声是1秒。
常用时间单位有:时、分、秒时>分>秒3 时间单位换算:1时=60分 1分=60秒 2分=120秒 3分=180秒4分=240秒 5分=300秒 6分=360秒 7分=420秒8分=480秒 9分=540秒 10分=600秒 600分=10时600分=10时 540分=9时 480分=8时 420分=7时360分=6时 300分=5时 240分=4时180分=3时 120分=2时 60分=1时4 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1小格时间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这时分针正好进1小格,是1分种。
5 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正好是1小时。
6 分针和秒针所走的时间=(后边的时刻-前面的时刻)×57 时针走1小格是12分钟,走1大格是1小时。
8 经过时间=结束时刻一开始时刻开始时刻=结束时刻一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1 加、减法的估算:在估算时可以把加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
钱够不够的问题:钱够时,需要估大,钱不够时,需要估小。
能不能的问题:能时,需要估小,不能时需要估大。
2 列加法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列减法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1”,当10,与本位上数相加后,继续减。
3 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第三单元:测量1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干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2 长度单位: 1毫米:约一枚硬币的厚度 1厘米:约一根手指甲的宽度1分米:约手指一乍的宽度 1米:约两臂张开的宽度1千米:400米操场跑2圈半,200米操场跑5圈3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米和分米,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加数+加数=和
和 - 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 Nhomakorabea-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验算135+48=183
①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交换加数的位置) ②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和-一个加数=另一个 加数)。 ③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和-一个加数=另一个 加数)。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2、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3、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1千米(公里)=1000米 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5、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正好是1 千米。 长江长约6200千米。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 2313千米。
1、验算200-183=17 ①用200-17,看得数是不是183。(被减数-差=减数) ②用17+183,看得数是不是200.(差+减数=被减数) 2、910比一个数多398,这个数是多少? 列式:910-398=512 3、甲数是365,比乙数少168,乙数是多少? 列式:365+168=533 4、京广大厦高20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中 央电视塔有多高? 列式:209+196=405(米) 答:中央电视塔高405米。
1、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 吨。 2头牛大约重1吨;2匹马和1头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 2、笔算加法: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笔算减法: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
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全集

第一单元:时、分、秒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时间单位: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1、开始时刻+时间=结束时刻2、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3、结束时刻—时间=开始时刻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5 〕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60 〕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
时针走一圈是〔12时〕,走两圈是〔24时〕,正好是〔一日〕。
3、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1大格是〔5分〕。
分针走一圈是〔60分〕,也是〔1小时〕。
4、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大格是〔5秒〕。
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是〔1分钟〕。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加法法那么: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笔算多位数减法法那么: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减起;3、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加法的验算方法:加数+加数=和〔1〕和-加数=另一个加数〔2〕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减法的验算方法:被减数-减数=差(1)差+减数=被减数〔2〕被减数-差=减数0加任何数都等于任何数。
第三单元:测量(一)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00毫米量比拟短的物体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拟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作单位。
计量比拟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一拃〔zha〕长大约是1分米,一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一枚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正好是1千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数与计算1. 认识千以内的数- 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 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
- 学习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2. 四则运算- 加法: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
- 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减法。
- 乘法表的熟练掌握,特别是1-9的乘法。
- 除法的初步认识,了解除法的意义。
3. 应用题- 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间计算等。
- 学习列式计算,理解等量关系。
二、几何图形1. 平面图形-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基本图形。
- 理解图形的对称性。
- 学习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 空间与立体- 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等。
- 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如面、边、角。
三、量与计量1. 长度单位- 掌握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 学习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 重量单位- 了解克和千克,掌握基本的重量换算。
- 学习使用天平秤测量物体的重量。
3. 时间与金钱- 学习时钟的读法,理解小时、分钟的概念。
- 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学习简单的货币计算。
四、数据处理1. 统计与概率- 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 制作简单的条形图和表格。
- 初步了解概率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概率实验。
2. 逻辑推理- 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 解决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
五、综合应用1. 解决问题-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数学游戏- 参与数学游戏和竞赛,提高学习兴趣。
- 通过游戏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六、学习策略1. 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主动提问等。
- 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 自我评价- 学会自我检查作业,发现并纠正错误。
- 定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学习方法和进步空间。
结语: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数学成绩的提高需要平时不断地积累,而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是积累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 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 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 秒针最长)2.计量很短的时间, 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 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 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 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30分=半时7、分针走一圈, 时针走一大格, 是1小时。
秒针走一圈, 分针走一小格, 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 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 量比较短的物品, 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 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 通常1圈是400米, 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 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 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 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 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 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10、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 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各类公式:
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的长= 面积÷宽长方形的宽= 面积÷长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 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 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分米、米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4、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面积较大。
5、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面朝东南,背后是西北;面朝西南,背后是东北。
6、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1时=60分1分=60秒
7、物体的影子与时刻有关,越接近中午,影子越短。
早晚的时候影子较长。
8、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子大的分数反而小。
10、笔算除法时要从高位除起,笔算乘法时要从低位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