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徐渭

合集下载

最新《题葡萄图》赏析

最新《题葡萄图》赏析

《题葡萄图》赏析作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一、徐渭其人徐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或署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

天资聪颖,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然而后来连应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于功名,“不得志与有司”。

青年时还充满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孜孜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之中,并一度style='LETTER-SPACING: 0px; LINE-HEIGHT: 26px'>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于嘉靖37年(1558年)招至任浙、闽总督幕僚军师,徐渭对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事务多有筹划,并参预过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

他在诗文中热情地歌颂了抗倭爱国的英雄,曾为胡宗宪草《献白鹿表》,得到明世宗的极大赏识。

本以为能施展抱负,但后来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自杀,徐渭深受刺激,一度发狂,精神失常,蓄意自杀,竟然先后九次自杀,自杀方式听之令人毛骨悚然,用利斧击破头颅,“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

还怀疑其继室张氏不贞,居然杀死张氏,因之下狱,度过七年牢狱生活。

后为好友张元忭(明翰林修撰)营救出狱。

出狱后已53岁,这时他才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开始著书立说,写诗作画。

晚年更是潦倒不堪,穷困交加。

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其中只在张元汴去世时,去张家吊唁以外,几乎闭门不出,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

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

命运的困蹇更激发了他的抑郁之气,加上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放浪曲蘖,恣情山水”,一泄自己内心的情感,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对权势不妩媚。

当官的来求画,连一个字也难以得到。

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

徐渭《墨葡萄图》赏析

徐渭《墨葡萄图》赏析

浅谈徐渭徐渭(1521—1593年‎),字文清,后更字文长‎,号天池,晚又号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明文学家、戏曲家、书画家。

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等。

徐渭的作品‎主要是水墨‎写意花卉,在继承沈周‎、陈淳写意技‎巧上,笔墨更为自‎由活泼,纵横驰骋,淋漓满纸、不受任何拘‎束,加上题句,以表达他心‎中的愤懑,对世态的讽‎刺,并真正发挥‎了中国画笔‎墨纸张特殊‎效果而创立‎了水墨大写‎意画法,因此被誉为‎中国大写意‎花鸟花派的‎创派始祖。

主要艺术特‎色表现在:内容上的文‎人画物质和‎形式上的水‎墨大写意技‎法。

文人画物质‎突出体现在‎作品的主体‎化和个性化‎方面,徐渭擅长绘‎文人所熟悉‎和喜爱的四‎君子、荷花、芭蕉等,尤喜以花木‎在凄风苦雨‎中的姿态,来象征他人‎生的苦痛。

牡丹属宝贵‎花,色彩绚烂,但他却常以‎水墨绘之,不着意刻画‎花卉的自然‎生趣,而是从主观‎出发,有意改其本‎性,从而借题发‎挥,直抒胸襟,抒写自己的‎怀才不遇。

横溢雄阔的‎才情、变幻莫测的‎意境、高旷脱俗的‎情趣。

诗书画的三‎结合也是其‎文人画的特‎质。

徐渭的水墨‎写意法,不仅将技巧‎升华到新的‎高度,还强化了文‎人画特色。

他笔下的形‎象,以寥寥几笔‎,倾倒墨汁的‎淋漓水墨,浑然天成地‎传达出物象‎的神韵,将写意法演‎变为大写意‎法,真正达到了‎“逸品”和文人画所‎标榜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此诗出自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墨葡萄图》的题画诗,作为徐渭的‎代表杰作,《墨葡萄图》成为研究徐‎渭不得不提‎的一幅重要‎作品。

徐渭把水墨‎花卉大写意‎推向颠峰并‎开宗立派。

从《墨葡萄图》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大师的艺术‎精神之所在‎。

《墨葡萄图》,纸本,水墨,纯以水墨写‎葡萄,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

徐渭《墨葡萄图》鉴赏

徐渭《墨葡萄图》鉴赏

徐渭《墨葡萄图》鉴赏1、作者介绍:徐渭(1521—1593年),字文长,号天池、青藤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书画家。

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等。

2、作品特点:徐渭的作品主要是水墨写意花卉,在继承沈周、陈淳写意技巧上,笔墨更为自由活泼,纵横驰骋,淋漓满纸、不受任何拘束,加上题句,以表达他心中的愤懑,对世态的讽刺,并真正发挥了中国画笔墨纸张特殊效果而创立了水墨大写意画法,因此被誉为中国大写意花鸟花派的创派始祖。

主要艺术特色表现在:内容上的文人画物质和形式上的水墨大写意技法。

文人画物质突出体现在作品的主体化和个性化方面,徐渭擅长绘文人所熟悉和喜爱的四君子、荷花、芭蕉等,尤喜以花木在凄风苦雨中的姿态,来象征他人生的苦痛。

牡丹属宝贵花,色彩绚烂,但他却常以水墨绘之,不着意刻画花卉的自然生趣,而是从主观出发,有意改其本性,从而借题发挥,直抒胸襟,抒写自己的怀才不遇。

横溢雄阔的才情、变幻莫测的意境、高旷脱俗的情趣。

诗书画的三结合也是其文人画的特质。

徐渭的水墨写意法,不仅将技巧升华到新的高度,还强化了文人画特色。

他笔下的形象,以寥寥几笔,倾倒墨汁的淋漓水墨,浑然天成地传达出物象的神韵,将写意法演变为大写意法,真正达到了“逸品”和文人画所标榜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3、《墨葡萄图》鉴赏:(1)、常规范式:本图位从民间收集来的,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纸本,墨笔。

纵165.7厘米,横64.5厘米。

就总体审美来讲,本图以水墨画葡萄一枝,串串果实倒挂枝头,鲜嫩欲滴,晶莹透彻,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葡萄枝则用干墨勾勒,对比鲜明,,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但无处不神似,代表了徐渭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也是明代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

就技法来讲,构图奇特,信笔挥洒,藤条错落低垂,枝叶纷披,以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是典型的大写意花鸟画。

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露凝沙上雁声低,古木村南谢绝人。

寒腰缠雁雪,黄蘼妆台凤,晓烟疏带纱窗四。

酒斟影销思碧苔,语断黄泉百尺台。

千山晓为血溅狐颈斩,万木秋穿黄泉埋。

芦花净土官渡河畔,有冢皆无名。

赏析:
《天净沙秋思》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首辞章。

这首诗以天净沙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转中人事如梦的感慨,以及对战争带来的杀戮和无名英雄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凄美的秋天景色。

诗人以露凝沙上雁声低为入景,通过描写古木村南谢绝人,展现了天净沙的寂寥与荒凉。

诗中的寒腰缠雁雪、黄蘼妆台凤、晓烟疏带纱窗四等描写手法娴熟,气氛凄美。

接着,诗人以酒斟影销思碧苔、语断黄泉百尺台来表达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与思索。

通过这种寓言的手法,诗人运用比喻和象征,表达了
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对无法挽回的岁月流转的感慨之情。

黄泉、百尺台等象征性的词语,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最后几句,“千山晓为血溅狐颈斩,万木秋穿黄泉埋。

芦花净土官渡河畔,有冢皆无名。

”通过对战争和无名英雄的描写,使整首诗带有一种深沉的哲理与悲壮。

这些描述反映了作者对战乱和杀戮的痛心,以及对那些无名英雄的纪念和怀念之情。

总的来说,《天净沙秋思》通过对天净沙秋景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时光的流转、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战乱和无名英雄的纪念之情。

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情感真挚而深沉。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共鸣,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古诗题墨葡萄诗翻译赏析

古诗题墨葡萄诗翻译赏析

古诗题墨葡萄诗翻译赏析《题墨葡萄诗》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徐渭。

其古诗全文如下: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前言】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

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个中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来了。

【翻译】半生落魄已成翁,我这大半辈子潦倒失意,已然老朽(成了一个老头)独立书斋啸晚风。

常常独自站在书房里对着晚风长啸(抒发心中的不平之气)笔底明珠无处卖,我画了很多珍贵的明珠却没地方去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只有无聊的把这些明珠扔到(添加到)野藤蔓之中改成黑葡萄。

【鉴赏】徐渭是一个我看不懂的艺术家,不是因为他的书画,而是行为。

他的狂放让他的画充满了一股直冲霄汉的气势,也许是时代的因素,他并不得志,甚至是失意。

但他的诗书曲画却开创了一个新的空间,那是属于他自己的,在那里他是自由的。

第一,二句刻画了诗人晚年苍凉,孤苦伶仃,从“翁”“独立”“萧”可以看出。

“明珠”就是指葡萄,作者借葡萄画无处卖,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闲”字。

诗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

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各种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来了。

徐渭的这首《题墨葡萄诗》,是他自己的一幅自画像。

“独立书斋啸晚风”句,仿佛画出了一个一生怀才不遇、落魄失意的倔强老人,在面对命运的多次捉弄后,仍不失傲骨,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形象。

尽管已是白发苍苍,却仍要在书斋前,夕阳西下的晚风中,独立啸傲。

这一“啸”,是作者对自己多舛命运的无尽悲叹。

这一“啸”,也是作者对自己一生落寞命运的发抒。

这一“啸”,还减缓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冲突。

自古有才气的文人,大多心比天高,可命,却都如纸般薄。

李白如此,苏轼如此,徐渭也一样。

《徐文长传》赏析

《徐文长传》赏析

《徐文长传》赏析《徐文长传》赏析《徐文长传》从徐文长的诗文不得行于世写起,突出他怀才不遇、备受冷落的坎坷一生,同情之心溢于言表,景仰之情流注行间。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徐文长传》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徐文长传》作者:袁宏道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

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土之目。

然数奇,屡试辄蹶。

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

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土,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土无可当意者。

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摸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

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

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

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

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

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日: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

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徐渭生平及作品赏析潦倒的晚年

徐渭生平及作品赏析潦倒的晚年
徐渭生平及作品赏析
简介
•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 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 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 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 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 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 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 何捉弄官宦等。
画如其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对权势不妩媚,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 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若 赶在他囊中未缺钱,那么你就是给的再多,也难得一画——实在是一 位性情中人。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题墨葡萄诗》来概 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悲苦凄凉, 形影相吊,他将自己的悲愤和怀才不遇之感融注于笔端,创造了一幅 又一幅惊世骇俗的水墨名画。他笔下的墨竹,枝淡叶浓,,逸笔草草, 竹枝气势劲健,竹叶俯垂含情,虽属竹枝而高洁清爽之气不减。这正 是画家身处下层,怀才不遇,品格高洁,绝世独立人格的光辉写照。 他的泼墨牡丹,不拘于牡丹的富贵高雅特征,色彩绚烂,他却常常以 水墨绘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赋予牡丹清雅脱俗的格调和神 韵,所谓“从来国色无装点,空染胭脂媚俗人。” 作品流传至今 的较多,著作有:《四声猿》、《南词叙录》、《徐文长佚稿》、 《徐文长全集》等;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 鸟》册。
• 明清两代,出现过不少多才多艺的文人。不过象徐文长那样,在诗文、 戏剧、书画 徐渭全身像 • 等各方面都能独树一帜,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影响的,却也颇为难 得。他的诗,袁中郎尊之为明代第一,他的戏剧,受到汤显祖的极力 推崇,至于绘画,他更是我国艺术史上成就最为特出的人物之一。郑 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近代画 家齐白石曾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 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 而不去,亦快事故。”吴昌硕说:“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徐 渭在《书谢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中指出:“……画病,不病在墨轻 与重,在生动与不生动耳。” 然而,徐文长的一生却很不幸。他 虽然有着强烈的功名事业心和报国愿望,却连举人也不曾考取,中年 因发狂杀妻而下狱七载,晚年靠卖字画甚至卖书卖衣度日,终于潦倒 而死。老百姓倒是十分喜爱他的,至今在浙江还流传着许多徐文长的 故事。他在绍兴的故居——青藤书屋,历尽四百余年的人世沧桑,还 依然保存,维系着后人对这位富有平民气息的文学艺术家的长久怀念。

题葡萄图(徐渭)全诗赏析,原文翻译

题葡萄图(徐渭)全诗赏析,原文翻译

题葡萄图(徐渭)全诗赏析,原文翻译题葡萄图(徐渭)原文及原文题葡萄图徐渭半生潦倒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写作背明朝嘉靖年间,官居别驾的雷鸣阳在净众寺后的南上,由下至顶建筑了三座十分雅致的山亭。

史称鸣阳三亭。

亭子建好后,还没有为亭子题名立匾。

想请一位博览群书的名士,依山景变换之状,题写三座亭名,雷鸣阳想到了会稽山阴才子徐渭。

徐渭不负厚望,上山观景拟名,劳苦一天,为鸣阳三亭题写了滴翠亭、怡心亭、观潮亭三块匾额,见彩霞吐彩,日色已晚,就借宿在净众寺中。

闲来无事,徐渭想与住持奕棋一局。

刚踏进住持室,迎面墙上挂着的一幅《墨葡萄图》吸引他。

他认真赏析,精心揣摸,感觉此图神形皆备,物似当今、绘声绘色,非能手难以绘就,不过这样精巧之图,为什么没有题字落款!徐渭感觉十分疑惑就向住持讨教。

住持解说道:这是先朝敝寺祖师智渊大师遗作。

因他一世喜欢自己种植的野藤葡萄,又善于绘画,留下此图,成为本寺历代传世之宝。

至于没有题字落款,先祖师曾有遗嘱,凡能看得中此画的人,必是饱学之士,务请题字落款,平凡之辇,不行与之涂鸦,省得污了此图。

所以多少年来,无人敢为此图题字落款。

噢,本来这样!徐渭豁然道。

住持又道:施主乃大明才子,贫僧早有耳闻。

今天有缘莅临敝寺,实在是荣幸之至,恳请施主为先祖师遗图添色,题既为敝寺增光,亦为先祖师遗图,请施主幸勿推辞。

徐渭见住持一片至诚,难以推委,只得从命。

赏析徐渭满腹文才,却似明珠复土无人识得,只落得怀才不遇,宦途失落,一世崎岖,现在年已五旬,还流浪失所想到这里,不由悲从中来。

这悲凉悲凉的诗句,徐渭从心底里发出了世道不公,壮志难酬的时代叹息!明珠就是指葡萄,作者借葡萄画无处卖,抒发了自己无人欣赏,壮志未酬的无穷感触和年迈力弱,举目无亲的悲凉之情。

徐渭诗词赏析5篇

徐渭诗词赏析5篇

徐渭诗词赏析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徐渭诗词赏析5篇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千里江山图赏析

千里江山图赏析

千里江山图赏析
千里江山图,出自徐渭的《清明上河图》,全幅共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小曲江图分为东西两部份,以小曲江、千门津市等为主体,描绘中原平原繁衍壮观之景;中部为平原内河图,以河网、渡口、码头、坝子、画舫等为主,景色迷离;下部为南湖图,描绘南塘慈
惠者的淳厚情怀,空间的延续,及安宁之景。

画面来看,作者堪称匠心独具,画景以精雕细琢之痕迹。

碧绿的河心,搭配彩虹般的渡口桥,一气呵成的河网及岸边的码头等,构成了众多的形象。

小曲江上的桥梁,余晖下的府邸,以青绿融合成一片宁静和谐的境界。

南湖图中又用洁白冰雪之冷暖,为大地披上盛装,把清净冷静融入自然之中,显得无比风韵。

把它比喻成一幅画,色彩丰富、内容丰满,融汇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老文化,浓缩成细节的
画面,千里江山图以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古老而令人永生难忘的安康景色,令人陶醉非常。

平湖秋月徐渭赏析

平湖秋月徐渭赏析

平湖秋月徐渭赏析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徐渭是一位备受推崇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散文被誉为“文风奇绝,才情冠世”。

其中,他的《平湖秋月》更是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深深地打动了后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析徐渭的《平湖秋月》,感受他的文学魅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平湖秋月》的诗意。

徐渭在诗中写道,“平湖秋月,波上寒生。

”这一句诗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秋夜平湖上的明月和波光粼粼的湖水。

在这句诗中,徐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美的追求。

接着,他又写道,“山寺钟鸣,灯火人稀。

”这一句诗通过对山寺钟声和灯火璀璨的描绘,表现了秋夜中的宁静和寂寥。

徐渭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幽深的秋夜之中,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平湖秋月》的意境。

徐渭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宁静、幽深的意境。

在这个意境中,读者仿佛置身于平湖秋夜之中,感受到了月光的清辉、湖水的波澜和山寺的钟声。

这种意境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让人在心灵上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感受。

徐渭通过对意境的营造,让读者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片刻的宁静和慰藉,这也是他诗歌魅力的所在。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平湖秋月》对后人的影响。

徐渭的《平湖秋月》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深深地打动了后人。

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徐渭的《平湖秋月》常常被引用和致敬。

同时,徐渭的写作手法和意境营造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很多文学家在创作中都受到了徐渭的启发,他们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了许多优美的意境,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徐渭的《平湖秋月》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深深地打动了后人。

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徐渭的文学魅力,更可以了解到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美的追求。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平湖秋月》对后人的影响,它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渭的七绝诗词《墨葡萄图》赏析

徐渭的七绝诗词《墨葡萄图》赏析

【导语】《墨葡萄图》是绘画杰出的佳作,据说是智渊⼤师的遗作。

图中全是葡萄之影,枝叶密连,叶⼦不勾经脉,葡萄果实只画下垂的⼀串圆点。

画⾯构图奇特新颖,给⼈以⼗分强烈的震撼⼒。

⽽这⾸诗则是题写在此图上的⼀⾸七绝。

下⾯⽆忧考就给⼤家介绍下徐渭的诗词《墨葡萄图》,欢迎阅读! 《墨葡萄图》 明•徐渭 半⽣落魄已成翁,独⽴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赏析】 徐渭天才卓异,但⼀⽣坎坷,仕途失意。

曾蓄意⾃杀,击破⾃⼰头颅,不死;后⼜⽤锤⼦击碎⾃⼰的肾囊,仍不死。

如此⾃我摧残,他的精神状态已近疯狂,最后终因失⼿打死继室⽽下狱。

出狱后贫病交加,数千卷书籍变卖殆尽,七⼗三⽽卒。

因此,《墨葡萄图》上的这⾸题诗,正是徐渭满腹才情却不得施展,⾝世坎坷历经劫难,⼼中愤懑不平⽽发的悲鸣! “半⽣落魄已成翁,独⽴书斋啸晚风”两句,先画出⼀位狂放不羁、怅然落魄的⽂⼈形象。

如今,他经历了半世的坎坷与磨难,已然成了⼀个⽩发苍苍的⽼⼈。

然⽽,他的倔强性格并没有因此⽽消减,他反⽽变得更加狂放——“独⽴书斋啸晚风。

”这两句下笔很轻,看似轻描淡写,却隐含了作者悲凉凄切的情感。

特别是⼀个“啸”字,极写其恃才傲物的狂傲性格,同时也表现了他晚年⽣活的孤独⽆助。

“笔底明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两句,进⼀步发出了对世道不公,有志不得伸展的感叹。

扩展阅读:⽂学成就 徐渭的⽂艺创作所涉及的领域很⼴,但它们共同的特征是:艺术上绝不依傍他⼈,喜好独创⼀格,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豪迈⽽放逸,⽽且常常表现出对民间⽂学的爱好。

明代的诗坛,由于前七⼦与后七⼦的提倡,出现了⼀股拟古的风潮。

这种拟古的风⽓,在⼀定意义上有碍于诗歌艺术的发展。

徐渭对此深致不满,并作了尖锐的批评。

他说:“鸟学⼈⾔,本性还是鸟;写诗如果⼀意模拟前⼈,学得再像,也不过是鸟学⼈⾔⽽已,毫⽆真实的价值。

”徐渭⾃⼰的诗歌创作,注重表达个⼈对社会⽣活的实际情感,风格略近李贺,问学盛唐,并杂取南朝,出⼊宋元,⽽终不失其为⾃我。

徐渭《题墨葡萄诗》古诗词赏析

徐渭《题墨葡萄诗》古诗词赏析

徐渭《题墨葡萄诗》古诗词赏析
阅读诗歌
题墨葡萄诗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

他性情纵放,少年屡试不第。

他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答案】
比喻、反复,“明珠”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墨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肚子的才识。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

“闲”字反复,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明珠”表面上是比喻“墨葡萄”,实际作者借葡萄画无处卖,来喻指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

“闲抛闲掷”,诗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

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各种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来了。

笔走龙蛇原文赏析

笔走龙蛇原文赏析

笔走龙蛇原文赏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位才子名叫徐渭。

他是明代文学家,擅长文辞犀利,旷达风趣,因此被誉为"笔走龙蛇"。

徐渭的诗文作品富有生动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感情色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对徐渭的作品进行赏析。

无论是从字面意义上还是从形象表达上看,“笔走龙蛇”这个词语都十分形象生动。

这个词语源自于徐渭的名句:“笔走龙蛇之间,雄浑潇洒喜正义”。

从字面上看,“笔走龙蛇”形容了徐渭丰富多样的文学表达能力。

而从形象上看,龙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它们寓意着力量和智慧。

因此,“笔走龙蛇”更是表达了徐渭在创作中所展现的深厚才华和丰富情感。

徐渭的作品以犀利的辞章和开放的思想见长。

在《赠傅宜之文》一文中,徐渭以豪爽的笔触讲述了自己对知交好友的赞美之情。

他用形象的比喻,将傅宜之视为知音,赋予他崇高的地位。

“我与此君相见,如雨遇春花,如河注大海,如奔马骏驰,如啸声山谷,如鬣声达箕。

”同时,徐渭的作品又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

在《临岐初见纪》中,他描绘了自己离别故土、远行至他乡的情感。

“两水隔启秧小屋,千山吞出曙篁香。

丝丝白日春归程,离臆惊愁自会长。

”这一段描述了离别的伤感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徐渭借运自然景色,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使作品更加真实感人。

此外,徐渭的作品还经常彰显正义情怀。

在《赠张居正传》中,他用饱含深情的辞章称赞了张居正的忠诚和勇气。

他用“昔日皆琴瑟,今朝却难襟”的表达形容张居正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遵己保公道,容人宽有恩。

”这句话更是准确地道出了张居正治理国家的原则和作风。

通过这些描写,徐渭不仅赞颂了张居正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正义和公道的坚持。

总之,徐渭作为一位文学家,以他丰富多样的文学表达方式、开放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色彩,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的作品在字面意义和形象传达上都表现出了浓厚的艺术感染力,让人感受到了他"笔走龙蛇"的才华。

通过对徐渭作品的赏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文学创作,也能在现代文学创作中汲取新的灵感和思考。

浅析徐渭《墨葡萄图》

浅析徐渭《墨葡萄图》

一、古来贤俊多坎坷——徐渭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后改字为文长,晚年号青藤,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氏。

徐渭是明代著名戏剧、书法家、书法家、诗人。

徐渭出生于名门望族,父母早逝,寄人篱下。

自幼就才气过人,八岁能做八股,十六岁可仿杨雄“解嘲”作“辞毁”,但八次科举无一中举。

嘉靖三十六年,倭寇进犯我国东南沿海,徐渭因熟读兵法入胡宗宪幕府,得到了胡宗宪的礼遇和皇帝的称赞,不久后胡氏因事被弹劾牵连入狱,徐渭恐受牵起初装疯卖傻以求自保,但之后精神状态开始失常。

隆庆元年,徐渭多次自杀无果,在《无声诗史韵石斋笔谈》中写道:“及宗宪被逮,渭虑祸及,遂发狂,引巨锥剚耳,深数寸,流血几殆。

又以椎击肾囊碎之,不死”[1]。

在精神错乱中,误将自己的妻子张氏杀害,入狱七年,直至万历元年才获释出狱。

短短十余年光景中,徐渭历经坎坷,“古来贤俊多坎坷,道与世违胡足诧”。

晚年,穷困落魄的徐渭将生活寄情于诗书画。

此时他虽已年逾半百,但在艺术方面却显现了惊人的才华。

二、粗服蓬发,不掩天国姿色——《墨葡萄图》赏析《墨葡萄图》是徐渭的代表作之一,现存于故宫博物院。

此画创作于徐渭出狱后的晚年,以奇异狂放的笔法追求神韵,推进了水墨大写意画的进程。

徐渭在前人的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加以创作和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因他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造就了桀骜不驯的性格特征,在艺术创作上独树一帜,影响了后世的许多大写意风格画家。

画中全是葡萄之影,老藤错落低垂,串串葡萄倒挂枝头,晶莹欲滴。

茂叶以大块水墨点成,信笔挥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

画面诗画相结合,成为画面的点睛之笔,将自己的思想融入画中,把写意画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从绘画技法上看,徐渭在继承沈周、陈淳写意技巧之上,画面中笔墨更加自由活泼,酣畅淋漓。

以阔笔写意的来表现他的潇洒放纵,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

画中的葡萄藤叶不拘形似,仅略得其意,在“似与不似之间”着眼于生韵的体现,真正达到“舍形而影悦”之意。

墨葡萄赏析

墨葡萄赏析

墨葡萄赏析一、引言《墨葡萄》是明代画家徐渭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了中国画坛的一颗璀璨明珠。

徐渭用他那举世无双的笔法,将葡萄与山水融为一体,展现出了自然与生命的真实与美好。

本文将从画作的时代背景、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赏析。

二、时代背景徐渭生活的明代,是一个文化艺术繁荣的时代。

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深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

在这个时期,文学和艺术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这为徐渭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艺术特色1.笔法独特:徐渭的笔法犹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

他运用泼墨、狂草等笔法,将葡萄与山水融为一体,展现出了自然的美感和生命的活力。

2.意境深远:徐渭的画作常常表现出深远的意境。

在《墨葡萄》中,他通过葡萄与山水的结合,表现出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令人感受到一种顽强向上的精神力量。

3.诗画合一:徐渭在画作中常常题诗,使得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达到了诗画合一的境界。

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使得他的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四、文化内涵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徐渭在画作中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他将葡萄与山水融为一体,展现出了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

2.个性解放:徐渭的作品表现出了个性解放的思想。

他用独特的笔法表现出了自我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展现出了个性解放的精神风貌。

3.民族精神:徐渭的作品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

他的画作中表现出的顽强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结论《墨葡萄》是徐渭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了中国画坛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赏析这幅画作,我们可以感受到明代文化的繁荣和艺术的辉煌成就。

同时,徐渭的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视角,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自然与生命的美好与真实。

徐渭豁然堂记原文及译文赏析赏析

徐渭豁然堂记原文及译文赏析赏析

徐渭豁然堂记原文及译文赏析赏析豁然堂记(明)徐渭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

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

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

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

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

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畊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

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

或至游舫冶尊,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

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

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

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

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

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

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

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

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疎,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

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

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或至游舫冶尊治尊:饮酒B.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名:名字C.及其所障既彻彻:撤除D.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婴:萦绕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B.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不犹向之湖山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D.而直为一湖山也哉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记,是古代一种文体,一般指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物或某事有所感受,然后记下来的一种文体。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原文及译文赏析徐渭,字文长,山阴人。

十余岁仿扬雄《解嘲》作《释毁》,长,师同里季本。

为诸生,有盛名。

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与歙余寅、鄞沈明臣同管书记。

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

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

宗宪尝宴将吏于烂柯山,酒酣乐作,明臣作《铙歌》十章,中有云“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

宗宪起,捋其须曰:“何物沈生,雄快乃尔!”即命刻于石,宠礼与渭埒①。

督府势严重,将吏莫敢仰视。

渭角巾布衣,长揖纵谈。

幕中有急需,夜深开戟门以待。

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

藉宗宪势,颇横。

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②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

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塞,善李成梁诸子。

入京师,主元忭。

元忭导以礼法,渭不能从,久之怒而去。

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

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

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

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

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残帙以示祭酒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选自《二十五史精华.明史精华.文苑》)注:①埒,音liè,等同,相等。

②剚,音zì,刺,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献诸朝,令渭草表草稿B.藉宗宪势,颇横凭借,借助C.善李成梁诸子与……交好D.工写花草竹石长于,善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宗宪顾善之②久之怒而去B.①宗宪以是益重渭②夜深开戟门以待。

C.①即命刻于石②宗宪尝宴将吏于烂柯山D.①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②宗宪起,捋其须曰3.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徐渭“才华出众”的一组是①仿扬雄《解嘲》作《释毁》②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③作《铙歌》十章④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⑤将吏莫敢仰视⑥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A.③④⑤B.①②⑥C.①③⑥D.②④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A.徐渭曾拜同乡季本为老师,后成为生员,颇有名气,总督胡宗宪将他招到幕府,与其他几个人一起做管理文书之类的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徐渭“笔底珍珠无出卖,闲抛闲掷荒野中”
-行知11绘画新媒体魏茹茹11203435
网页中一搜索“徐渭”,立刻出现,一位落魄潦倒但又放荡不羁的诗人。

悲剧性的天才艺术家。

看来,徐渭一生的不幸与其艺术成就的卓越是所有人的共识。

在他的晚年绘画作品《墨葡萄》中,画的是山野间的野葡萄,以饱含水分的泼墨法,随意挥洒,点染出藤条和葡萄。

藤条错落低垂、葡萄晶莹欲滴。

好几幅葡萄图中诗人题了相同的词“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表面上比喻所画的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的才识。

诗人用珍珠喻己。

“明珠”却无处可卖,蕴含着诗人激愤、苦痛、狂傲的情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字里行间道出他有才能而不能施展的心境,叹息自己纵有才华却不能被人赏识。

只能像野葡萄那样在荒野中自生自灭,那串串“闲抛闲掷”的野葡萄正是徐渭的化身。

徐渭是晚明时期的代表画家,其庶出的社会地位,饱经磨难的身世命运,怀才不遇的人生经历,畸变的心理冲突以及晚明世风日下的风气,使其长久压抑的情感以绘画的形式得到宣泄,开创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

徐渭作为明清大写意画派的开山大师,他的绘画艺术是我国文人画发展到明代的一个新的突破。

超然物外,寄情山水,借物抒情乃是文人画产生的思想基础。

文人画的“以形写神”、“气韵生动”和“怡悦情性”的理论,被唐代张彦远肯定并加以宣扬之后,经五代荆浩、到北宋得到进一步发挥。

此际文人名流辈出,对宋代和后世文人画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凡诗、书、画,皆以尚意为高,强调主观心意的重要性,使绘画艺术从重在表现客观而转向表现主观心灵。

这是明朝嘉靖时徐渭写的一首诗,徐渭工于诗、文、书法,又是戏曲专家,同时被尊为泼墨大写意画派的开山鼻祖。

但他一辈子不曾及第做官,仅沦落官员下潦,中年还因精神受到打击而一度疯癫,亲手用锥子刺聋了双耳,用槌子击碎了睾丸,然而终于不死,相反的,活到七十有三。

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很少着色,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

他又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书与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徐渭的书法和画法都极为娴熟,功底深厚,他的题字,如他的泼墨写意画,纵横不羁,洋洋洒洒;他的泼墨写意画,融合了精熟的笔法,意趣横生,极富韵味。

徐渭生性狂放,性格恣肆,但他在书画、诗文、戏曲等方面均获得较大成功。

明代多狂人,可真正如荷兰的梵高那样发疯,生时寂寞,死后并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大家实在不多。

徐渭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人物。

郑板桥推崇他的绘画.甘愿为“青藤门下走狗”。

近代的吴昌硕题徐渭的书画册亦说:“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

”齐白石对徐渭更是倾慕备至。

他曾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极服之。

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

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