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紫杉醇的合成研究进展

紫杉醇的合成研究进展

化工能源化 工 设 计 通 讯Chemical Energy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163·第47卷第1期2021年1月紫杉醇由于其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得到广大的关注,广泛应用于治疗乳腺癌、头颈癌、卵巢癌、肺癌等。

紫杉醇注射液、紫杉醇酯质体、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等产品不断更迭换代、提高疗效,将紫杉醇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紫杉醇结构化学名为5β,20-环氧-1,2α,4,7β,10β,13α-六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 ,3’S )-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紫杉醇结构式1 紫杉醇的全合成紫杉醇母核骨架为6-8-6碳环结构,其全合成自20世纪开始,全世界众多化学家致力于其合成路线的研究。

其全合成路线主要分为三个过程:紫杉醇母核骨架的合成;对骨架进行官能团反应,对其进行修饰;最后加上侧链苯基异丝氨酸完成全合成。

其全合成过程复杂、烦琐,耗时长,且效率低下。

Wender 合成是目前公开最短的紫杉醇全合成路线。

以化合物2为起点,经过系列反应得到化合物7,完成AB 环的合成。

经过C-3位反应和氧化反应得到10,经醇醛缩合得到12,完成C 环的建立。

然后经过C-5的溴取代,C-4、C-20臭氧化完成对含氧D 环的建立,得到13,再进一步得到巴卡亭Ⅲ(14),最后完成C-10乙酰化及侧链的加成得到紫杉醇。

其合成路线,如图2所示。

23OOOOHOH OTMSO OO O CHO45678OOO OOOOOOO OTBSTIPSOOTBSTIPSOCHOOH TIPSOTIPSOOBOMOHHO OBzOAcOTESO OO OOO 910TIPSOHO OH OHOH BrOTroeAcO AcOO OHO 1211OBzOBzHHOBOMTIPSOTIPSOHO HOHO 1314OCOPhOAcOBzH HHH O OOTES 1OO ONPhAcO AcOOHBzOTroe图2 Wender 合成路线2 紫杉醇的半合成紫杉醇的全合成烦琐且收率低,不适合大生产,于是应寻求更佳的合成方法。

紫杉醇

紫杉醇

紫杉醇的研究进展【摘要】:紫杉醇是存在于红豆杉树中的一种化学物质,其独特的抗癌疗效日益被人们重视,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的抗癌药三大成就之一。

作为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特别是紫杉醇的化学结构与其药理活性的构效关系获得了重要成果。

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紫杉醇的临床资料,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总结紫杉醇临床应用特点。

探讨紫杉醇的作用机理及其获得方法。

【关键词】:红豆杉紫杉醇抗癌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机理紫杉醇简介紫杉醇最早由太平洋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的树皮中分离提取的新型抗癌植物药,1992年12月29日,美国FDA批准紫杉醇上市,美国BMS公司,商品名Taxol,用于治疗卵巢癌。

紫杉醇的特点是广谱抗癌。

对肺癌、食管癌、膀胱癌、头颈部癌、黑色素瘤、结肠癌和HIV 引起的卡波济肉瘤也有效【1】。

紫杉醇(Paclitaxel,商品名为Tax01)分子式为C47H5lNOl4,是1963年美国化学家Wall等首先从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树皮中分离出来的具有独特抗癌活性的二萜类化合物,命名为紫杉醇,1971年利用X射线确定了它的结构,紫杉醇为针状结晶,具有高度的亲脂性,不溶于水(在水中溶解度为0.006 mg/mL) ,不溶于石油醚,可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

与糖结合成苷后的水溶性大大提高,紫杉醇分子中虽有含氮取代基,但氮原子处于酰胺状态,邻近又有吸电子基,故不显碱性而为中性化合物。

紫杉醇对酸相对稳定(pH4-8范围内),碱性条件很快分解【9】。

紫杉醇在植物体内的含量相当低,目前公认含量最高的短叶红豆杉树皮中也仅含0.069%,资源很匮乏。

由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对红豆杉立法保护,药源地转向了中国等国家。

在中国,80%的红豆杉集中在云南,而且云南红豆杉的紫杉醇含量最高。

从1992年到2001年,将近10年时间,云南红豆杉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分布在滇西横断山区中的300多万棵红豆杉,绝大部分被剥了皮(有调查数据认为是92.5%),已慢慢死去。

红豆杉细胞组织培养生产紫杉醇的综述

红豆杉细胞组织培养生产紫杉醇的综述
关键词: 红豆杉; 紫杉醇; 细胞培 养
1 . 简介 红豆杉又名紫杉 ,是世界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 植物 , 红豆杉 的提取物紫杉醇 , 因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 , 被认为 是人类同癌症抗争的最有利武器。 在全世界共有十一种 , 目前我 国共有四个种和一个变种 , 即云南红豆杉 、 西藏红 豆杉 、 东北红 豆杉 、 中国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 ( 变种) 红豆杉产生 的二萜类次 药物, 亢 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 , 因此红豆杉倍受关注『 。 2 ] 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 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 也 是目前所了解 的惟一一种可以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 的药物。同位素示踪表明, 紫杉醇只结合到聚合 的微管 上, 不与 未聚合的微管蛋 白二聚体反应。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 内 积累大量的微管 , 这些微管的积 累干扰了细胞 的各种功能, 特别 是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 , 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 。 通 过 Ⅱ一ⅢJ 研究, I 紫杉醇主要适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 , 对肺癌 、 大肠癌 、 黑色素瘤 、 头颈部癌 、 淋巴瘤 、 脑瘤也都有一定疗效 。 解决药源的问题的方法说来应该就两个大方面 ,即人工合 成和生物技术方法 ,也就是化学合成和利用相关生物技术解 决 紫杉醇 的药源 问题。但是 , 由于紫杉醇化学结构 的复杂眭 , 这就 意味着紫杉醇的化学合成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 :而且紫杉醇 的 半合成原料 , 例如从针叶红豆杉所分离得到的巴卡亭 Ⅲ, 也要从 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获得 【。这样看来 , 3 】 人工合成的方法 , 不论 是全化学合成还是 ̄4 &合成 , - g 其可行 艮 。 低 从生物技 术角度来看 , 人们主要从遗传转化 、 人工栽培 、 真 菌生产和植物细胞培养等几个方面尝 试解 决紫杉醇的药源 问 题 ,而其 中的细胞培养因具有众多优点而成为商业化生产 的首

抗癌药物紫杉醇化学合成进展

抗癌药物紫杉醇化学合成进展

抗癌药物紫杉醇化学合成进展杨晨1,张文成2(1.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安徽合肥230009;2.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摘要: 紫杉醇最初是从红豆杉属植物紫杉的树干、树皮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抗肿瘤药物。

自1967年被发现以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紫杉醇的理化性质认识越来越深刻,并进行了化学合成。

目前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癌症的临床治疗。

关键词: 紫杉醇;红豆杉;癌症治疗;化学合成英文标题,摘要,关键词0 引言紫杉醇( Paclitaxel,Taxol) 最初是从红豆杉属多种植物的树干、树皮中均可提取到的一种天然抗肿瘤药物,研究发现它对许多癌症有明显的疗效[1]。

因此,自其被发现并逐步被应用于肿瘤治疗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

迄今为止,紫杉醇及其半合成类似物多烯紫杉醇已成为历史上销量最大的抗癌药物[2],并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卵巢癌、乳腺癌、肺癌以及Kaposi’s肉瘤的治疗。

目前,紫杉醇已在60 多个国家获得临床应用批准,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抗癌药物之一[3]。

1 化学全合成伴随着地球环境的恶化,各种癌症威胁着人类健康,作为有效抗癌药物的紫杉醇需求量日益增多,而天然红杉和人工红杉紫杉醇的产量极低,这就造成了尖锐的供需矛盾。

为了满足供不应求的局面,进一步解决人类的健康,人们在紫杉醇的化学全合成、化学半合成、细胞培养以及内生真菌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

鉴于高度官能团化的[6+8+6]骨架结构,以及11个手性中心(其中母核占9个,侧链2个),使得紫杉醇的化学合成极为复杂,但紫杉醇合成研究却并未因此而停滞。

目前已报道的有5条路线,即1994年初由Holton等[4]和Nicolaou等[5]研究组几乎同时完成的两条路线,1995年Danishefsky 等[6]研究路线及1997年Wender研究组和Mukaiyama研究组的两条路线。

1.1 Holton路线Holton路线的起始物为倍半萜化合物pachioulene oxide,它具有与天然紫杉烷一致的C3和Me-19(19位甲基)的构型。

紫杉醇的提取工艺设计研究报告

紫杉醇的提取工艺设计研究报告

紫杉醇提取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紫杉醇是最早从红豆杉属植物中别离出来的三环二菇类化合物,是继阿霉素和顺铂之后最热点的抗癌新药。

紫杉醇具有复杂的化学构造,分子由3个主环构成二菇核,分子中有11个手性中心和多个取代基团,母环局部是一个复杂的四环体系,有许多功能基团和立体化学特征。

分子式C47H51NO14,分子量853.92。

同位素示踪说明, 紫杉醇只结合到聚合的微管上, 不与未聚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反响。

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这些微管的积累干扰了细胞的各种功能,特别是使细胞分裂停顿于有丝分裂期,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

通过Ⅱ-Ⅲ临床研究,紫杉醇主要适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对肺癌、大肠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也都有一定疗效。

紫杉醇属于有丝分裂抑制剂,它的独特机制在于可以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聚合,促进微管装配及阻止微管的生理解聚,由此抑制癌细胞纺锤体的形成,阻止有丝分裂的完成,使其停留在G2期和M期直至死亡,从而起到抗癌的作用。

迄今为止紫杉醇是唯一促进微管聚合的新型抗癌药。

这一新的发现引起了各国医药界的极大兴趣。

现在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十多个国家批准了紫杉醇类药物的正式生产。

目前有关紫杉醇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是:紫杉醇的提取;紫杉醇的人工合成;紫杉醇的临床应用(水不溶性问题的解决);紫杉醇的构效关系;紫杉醇的抗癌机理。

紫杉醇的抗癌机理1971年,Wani等报道了紫杉醇在一些实验体系中具有抗癌活性。

1978年,Schiff等发现紫杉醇在极低的浓度下(0.25μM)可以完全抑制Hela细胞的分裂,而且在对细胞4小时的培养过程中,对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没有明显影响。

Hela细胞在与紫杉醇共同温育20小时后被阻断在G2后期和M期。

1979年Schiff等用浊度法进展了研究,发现紫杉醇能缩短微管在体外的聚合时间,使平衡向微管聚合方向移动,从而减小微管聚合临界浓度。

在有GTP时,紫杉醇可以和PC-tubulin结合,计量比为1:1。

紫杉醇的生产

紫杉醇的生产
可以由 10%提高到 40%- 50%。 杉醇存在极大的产业前景[12]。 的生物反应器。 2.3 红豆杉属内生菌和工程菌的研究进展 太可能。
化和诱导因子选择等提高紫杉醇产量的综合措施方面也取得 突破性进展, 李干雄、 黄巧明等研究人员发现培养基的组分和
择时添加诱导因子对于细胞生长速率和紫杉醇产量有显著影 响。通过对该细胞株悬浮培养的研究发现, 同时添加 10g/L D- 果糖和 2mg/L 硫酸镧时,紫杉醇得率显著提高,比对照提高 127%。紫杉醇产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李干雄、 张京维、 骆雪兰等在研究中国红豆杉 Taxus chinenis 细胞悬浮培养时, 发现向培养基中添加促进剂的时间和浓度对于中国红豆杉 Taxus chinenis 的生长和紫杉醇的产生有显著的促进效果, 通 过优化设计试验确立了促进剂的添加方法, 使得紫杉醇产量大 幅度提高, 较初始工艺提高近 2000 倍[8- 11]。华中科技大学的梅 糖、 溶氧、 真菌制成的诱导物, 以及诱导子与金属离子等几种胁
紫杉醇 紫杉烷骨架
紫杉醇及其紫杉烷骨架化学结构示意图:
生成紫杉烷骨架。 紫杉醇合成的另一方法是以天然来源的 baccatin Ⅲ 或者 10- 去乙酰 baccatinⅢ为原料,通过 13 位酯化得到紫杉醇或 其它半合成衍生物[3- 5]。 不论是合成法或者半合成的化学方法获得紫杉醇, 大都存 在原料昂贵且需要经过及其复杂、严格和繁琐的化学步骤, 对 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成本投入存在巨大的挑战, 而且以此种 方法获得的紫杉醇价格势必难以为市场接受。 2.2 植物提取法 2.2.1 紫杉醇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状况 紫杉醇属于紫杉烷骨架及其类似化合物, 目前已对红豆杉 科的各属种及若干变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发现了大量具 有紫杉烷骨架及类似骨架的化合物, 但迄今为止, 还没有发现 抗癌活性强于紫杉醇的天然来源的紫杉烷类化合物。 在紫杉醇 引起人们的关注后, 研究人员对红豆杉科植物做了细致研究和 分析。 紫杉醇在植物体内含量较低, 目前研究报道紫杉醇含量最 高的植物原料为短叶红豆杉的树皮组织中, 含量也仅为 0.06% ~0.07%,紫杉各树种和树的不同部位平均含量约为 0.015%。 另外, 紫杉醇在植物体内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种类或 不同部位的紫杉醇含量相差几十上百倍。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1 ) 不同种的红豆杉科植物中紫杉醇的含量差别大。如短叶红

紫三醇

紫三醇

影响紫杉醇生产的因素和提高产量的方法姓名:赵玉学号:090913058摘要:概述了利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发根农杆菌转化的发根培养,产紫杉醇真菌养及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生产抗癌新药紫杉醇的研究现状,并对各种途径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紫杉醇细胞培养发根培养产紫杉醇真菌11,概述紫杉醇(taxol)是从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xusspp.)植物树皮、针叶中分离,出的一种四环二萜酰胺类化合物,它能有效地治疗晚期卵巢癌,乳腺癌和其它癌症,被称为是过去几十年中发现的最好的抗癌药物。

1992年12月29日,美国FDA正式批准紫杉醇作为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新抗癌药物(商品名为Pacli-taxel)。

由于紫杉醇在植物体中的含量相当低,大约从3~6棵60~100年生大树的树皮中才能提取到1g紫杉醇,可治疗一个癌症患者。

目前全球每年200kg紫杉醇的消耗量意味着要砍伐100万棵红豆杉大树,随着紫杉醇应用范围的扩大,其需求量必然会逐年增加,而红豆杉树生长速度相当慢,直径20cm的树需生长100年!因此,伐树生产紫杉醇的方法不仅会严重破坏该树的长期生存和分布,也根本无法满足人们对紫杉醇的需求。

尖锐的供需矛盾在医学、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中引起了一场非同寻常的广泛研究,以增加这种化合物的来源。

本文概述国内外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2利用细胞大量培养技术生产紫杉醇利用红豆杉细胞大量培养技术生产紫杉醇及其合成前体是扩大紫杉醇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具有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受自然条件限制等优点。

目前国内外几十家实验室已对红豆杉属的10个种或变种进行过细胞培养研究,自克里森(Christen A.A.)于1991年5月在美国申请了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紫杉醇的专利以来,国内外至少已批准了9个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的专利。

也有许多公开的研究报目前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与培养技术已经成熟,诱导愈伤组织的基本培养基,激素种类和浓度,外植体类型,培养条件等因素和培养程序都已经确定。

紫杉醇论文药理作用论文:紫杉醇的药理作用与研究进展

紫杉醇论文药理作用论文:紫杉醇的药理作用与研究进展

紫杉醇论文药理作用论文:紫杉醇的药理作用与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随着肿瘤疾病的高发,肿瘤药物的研制也有了创新性突破,其中,紫杉醇是近年来发现的具独特抗肿瘤作用的天然药物,与传统的药物抗肿瘤机理不同,紫杉醇主要是通过与细胞内微管蛋白结合,抑制正常微管的生理性解聚,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微管装配,从而达到阻止癌细胞分裂增殖的目的。

现将紫杉醇的药理作用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紫杉醇肿瘤药理作用20世纪60年代,美国化学家瓦尼等从红豆杉的树皮中分离出一种紫杉醇的粗提物,发现紫杉醇粗提物对离体培养的鼠肿瘤细胞有很高活性,并开始分离这种活性成份紫杉醇。

紫杉醇具有独特的二萜类结构成分,由于其独特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近年来在抗肿瘤药物中受到广泛重视,为了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更好的了解这一药物,现就紫杉醇的药理作用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理化特性紫杉醇分子式为c47h51no14,分子量为853.9,白色结晶体粉末。

无臭,无味。

不溶于水,碱性条件下很快分解。

2 药理作用chiff等[1]证实了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机制,是新型抗微管药物,微管是真核细胞的一种细胞内成分,正常情况下,微管蛋白二聚体之间存在动态平衡。

紫杉醇可使其失去动态平衡,紫杉醇作用于细胞微管,通过促进诱导和稳定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其解聚,使维管束难与微管组织中心相互连接,导致细胞在有丝分裂时不能形成纺锤体和纺锤丝,将细胞周期阻断于g2和m期,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使癌细胞无法继续分裂而死亡[2]。

体外实验证明紫杉醇具有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使细胞中止于对放疗敏感的g2和m期。

紫杉醇除作用于微管系统外,实验证明紫杉醇还作用于酶系统,调节的凋亡信号传递。

紫杉醇可诱导bcl-2磷酸化,使肿瘤细胞失去抗凋亡能力。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紫杉醇还可通过作用于巨噬细胞,导致癌坏死因子,进而调节体内的免疫功能。

3 紫杉醇的临床研究与应用紫杉醇可广泛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头颈癌等肿瘤的治疗。

紫杉醇的制备

紫杉醇的制备
21 年第2 期 01 6
科技 疆向导
◇ 职业教育◇
紫杉醇的制备
齐 艳 荣 ( 天津药科中等 专业学校 中国 天津
3 00 ) 0 4 0
【 要】 摘 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 目 也是 前所了解的惟一一种可以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的药物。 位素 同
示踪表明, 紫杉醇只结合到聚合的微管上, 不与未聚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反应。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 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 这些微管的积累干扰 了 细胞的各种功能, 特别是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 , 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 通过 Ⅱ一 Ⅲ临床研 究 , 紫杉醇主要适 用于卵巢癌 和乳腺 癌 , 对 肺癌 、 大肠癌、 黑色素瘤、 头颈部 癌、 巴瘤、 瘤也都有一 定疗效 。 淋 脑 【 关键 词】 紫杉醇; 大肠癌; 癌; 管 抗 微 分 裂时不能形成纺锤体 和纺锤丝 . 制了细胞分 裂和增殖 . 而发挥 抑 从 抗肿瘤作用。 体外研究 表明 , 醇浓度依赖性地 、 紫杉 可逆性地结合到微 管上 , 尤其是结合到 N端微管蛋白的 B 亚单位上 . 一 这一作用降低 了聚 合所需要微管蛋 白的浓度 . 使动态平衡 向着微管 装配的方向移动 . 增 加聚合的速率和产量。 另外 紫杉醇抑制有丝 分裂所必需 的微管 网的正 常动态再生 . 防止正常 的有 丝分裂纺锤体 的形成 . 会 导致 染色体断裂 并抑制细胞复制和移行 紫杉醇改变了细胞 的有 丝分裂过程 . 使有丝 分裂持续时问从 O5 . h增加 到 1h 并抑制细胞质分裂 5. 体内实验中 ,紫杉醇对动物移植性肿瘤 B 6 ws 11 i e 、肺癌 、3 8 P 8 和 C8 3 等都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 对 K B细胞和 1 1 细胞集落形成 1 0 2 的抑制强度超过长春新碱和秋水 仙碱 在 1 4名患急性髓性或淋 巴细 胞 白血病的病人 中, 紫杉醇治疗剂量 ≤15 2 0 ( m) m 前后 , 自然死亡 的带 有 D A链断裂特征 的单核 细胞的 比例 .从 治疗 前的 0 %~ 6 N . 1%增加 4 豆 杉 及 南 方 红 豆 杉 , 4 % 4 对于不同植物来源的组织培养细胞 中的紫杉醇含量 . 经过大 量研 到治疗后的 3 %-5 Ma te nhy等认 为紫杉醇 的抗癌 作用 除稳 定微 管而 阻止细胞 分裂 究表明 . 愈伤组织 中的紫杉醇含量以云南红豆杉为最高 。其 次为欧洲 尚有 明显 的细胞周期非依 赖性 作用 . 他们 发现紫杉醇 与细菌性脂 红豆杉 . 次为红豆杉 : 再 而悬 浮培养细胞 中的紫杉醇 含量 从高到低 一 外 , 次为云南红豆杉 、 洲红豆杉 、 豆杉。 欧 红 多糖(P ) L S一样 , 可激活 鼠巨噬细胞杀灭肿 瘤的作用 。1 外 . 6 此 l 他们还发 y 一 LS 红豆杉植 物样 品经过预处 理 . 再用有 机溶剂提取 、 然后用液液 萃 现在正常 鼠的巨噬细胞中 . 干扰素 、P 、或紫杉 醇单用仅可诱导出 然而紫 取法 、 固相萃取法 、 O 超临界流体萃灭法等方法进行萃取。 C2 再经过 柱 低度或中度浓度的一氧化氮合成 酶基 因表达及一 氧化氮分泌 . P 干扰素合用则一氧化 氮合成 酶基 因表达及一氧化氮 层析法 、 薄层色谱法 、 沉淀法 、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 、 膜分离法 、 树脂 杉醇或 L S与 一 并 吸附 分离法 、 高速逆 流色谱法 、 化学 反应法 、 药理作用 靶点法 分离 纯 分泌量均明显增加。一氧化氮分泌量 与肿瘤细胞 杀灭量呈正相关 . 且紫杉醇在有一氧化氮合成酶竞争性抑制剂 N 一 6 甲基一 一 L 精氨酸存在 化。 下, 经紫杉醇抑制的巨噬细胞不 能杀灭肿瘤靶细胞 。 a t v M n e 等的研究 h 1 . 2紫杉醇的全合成 尚有激 活巨噬细胞介导的抗肿 有机合 成紫杉 醇分子 结构复杂 , 具有 特殊 的三 环f+ + 1 6 8 6碳架 和 表明紫杉醇除有抗有丝分裂的作 用外 . 桥头双键以及众多的含氧取代基。 其全合成引起国内外许 多有机化 学 瘤作用。 紫杉醇是一种新型抗微管药物。 微管 网的重组对细胞生命周期和 家的兴趣。 先后共有 3 O多个研究组参与研究 , 实属罕见。 2 经 O多年的 努力 .于 1 9 9 4年才 由美 国的 RAHo 0 _. h n与 KCNclo 个研究 组 细胞分裂都具有重 要作用 , ..i au两 o 紫杉醇可促进微管 聚合 . 而后通 过防止去 聚合过程而使微管稳定化 . 此种稳定化作用可抑制微 管网正常动力学 同时完成紫杉醇的全合成 重组 , 人们利用 这一独 特机制对 癌症及某些其他疾病进行治疗 l - 3紫杉醇的半合成 半合成法 指的是经过 某些化学反应 将红豆杉属植 物 中所含 的紫 3 临床 应 用 . 杉醇类似物转化为紫杉醇 31紫杉醇 治疗卵巢癌 . 为 了保护紫杉树珍贵的资源 , 避免大量采集紫杉树树皮造成资 源 国内孙燕 等用紫杉醇 10 15l 5 ~ 7 ( m 静滴 3 5 , 3 4 重复 I l ~h每 — 周 破坏 , 应将 目 瞄向了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行 紫杉醇的生产 。19 年 . 治疗 l 标 94 5例卵巢癌 , 有效率为 4 %。Matn 等用紫杉 醇联合 卡铂 治疗 0 r i o 美国 H l ( 教授 以 1 一 eet — act n ot o) n 0 d a y b ca 0 Ⅲ为原料半合成 了紫杉醇 3 el i 3例 卵巢癌 . 紫杉 醇 15 2 5mgm) 2~ 2( C  ̄ 静滴 3 h后 加卡铂 20 4 0mg 5~0 ( / 紫杉醇半合成 前体 1 一 ectlb cai Ⅲ是从 欧洲红豆杉针叶 中分 m 静滴 05 有效率为 7 %。An ra 用紫杉 醇联 合顺 铂治疗卵巢 癌 0 daey— act n o , . h, 1 des 离出来的 . 可达到 01 . %。 由于针 叶再生很 容易 . 紫杉醇半合成可有 较 4 4例 , 紫杉醇 15m /z 3 (gm) 静滴 3 . h 顺铂 7 ( gm)每 3 重复治疗 共 6 5m / ̄. 周 丰富的原料 所以 , 经美国 B MS公司计划在获得 美国 F A批 准后 . D 于 周期 . 效率为 7 % 有 5 19 年底便停止从树皮 中萃取 紫杉醇生产 他们成 功地 利用紫杉树 4 9 3 . 2紫杉醇 治疗乳腺癌 的细枝 、 叶等可再 生材料 , 提取初 级原料 , 人工半合成 生产紫杉醇 。 再 G l o K等用紫杉醇单药治疗 4 4名乳腺癌患者 . 3 em n 5 每 周一 次用 从此 . 紫杉树不再被破坏性采集 [ 4 1 紫杉醇 15m / z 7(g ) m 静滴 2 h 有效率 为 2 %。 4, 9 国内孙燕f 等用紫杉醇单 8 】 6 紫杉醇 10 15 1 m 静 滴 3 , 3 4 5 ~ 7 ( I 1 h 每 - 此外 . 还有多种方法制备紫杉醇嘲 织培养 和细胞培养进展很快 , 药治疗晚期乳腺癌病人 1 例 , 但无法达 到商业要求 .所 以 目前只是扩 大药源的潜在方 法 :基 因工 周为一次 ,~ 2 3周期 为一疗程 . 有效率为 6 .% 用紫杉醇 15mgm) 25 3( / ̄ 程——虽然利用基因工程提高细胞中紫杉醇生 物合成的具体途径 . 但 静滴 . 阿霉素 4 (g  ̄ 滴联 合 治疗乳 腺 癌病 人 1 0m / ) m静 4例 . 效 率 为 有 是 由于紫杉醇合成可能需要多个基因( 或一组基 因 ) 与 , 以还有待 5 . 杨俊兰 参 所 71 %。 用紫杉醇联合 阿霉素 、一 u治疗常规化疗 失败 的乳腺 5F 于进一 步研 究 : 通过杂交方法 培育生长快 紫杉醇含量 高的红豆杉新 癌病人 , 总有效 率为 3 . %(/8 33 611 3 33紫杉醇治疗食道癌 - 品种 . 以其 为原料提取分离紫杉醇 Kl n e e 等对 4 名晚期食道癌患者进行评价 .其 中原发 部位 和转 s 2 2紫杉醇 的药理作用机制 . 2 2 . 9 腺癌和磷状上皮 细胞癌 患者根据组织亚 微 管是真核细 胞的一种组 成成份 . 它是 由两 条类似 多肽( Ⅱ和 B 移部位缓解者有 1 名f %1 ) [ 9 1 0 9 0, / 5 3 2 中位 应 /) 亚单位构成 的微管蛋 白二 聚体形成 的 正常情况下 , 微管 和微管 蛋白 型而定 的应答率相 似 ,前 者为 3 %( 3 )后者为 2态平衡 , 导 答持续时间为 9 诱 34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性肺癌( S L ) . N C C ( 下转第 1 9页 ) 5 和促进 微管蛋 白聚合 防止解聚 , 稳定 微管 , 这些作用 导致细胞在 有丝

天然药物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生物制药与研究2018·01168Chenmical Intermediate当代化工研究天然药物紫杉醇的研究进展*王俊松(大连市第十一中学 辽宁 116031)摘要:紫杉醇作为天然植物化学抗癌药物,被称为“晚期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

目前紫杉醇的研究合成工作已经取得较大进展,生物合成、真菌发酵、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

它复杂的化学结构,显著的生物活性,独特的作用机理,匮乏的自然资源等受到了各个研究行业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紫杉醇;天然药物;抗癌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of Natural Medicine PaclitaxelWang Junsong(No.11 Middle School of Dalian City, Liaoning, 116031)Abstract :As a natural phytochemical anticancer drug, paclitaxel is called as "the last line of defense for advanced cancer". At present,paclitaxel research and synthesis work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iosynthesis, fungal fermentation, plant tissue cell culture and other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have gradually entered the public field of vision. Its complex chemical structure, remarkable biological activity, unique mechanism of action, scarce natural resources have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various research industries.Key words :paclitaxel ;natural medicine ;anticancer1.紫杉醇的结构特点紫杉醇(taxol),又称作红豆杉醇,泰素,紫素,特素,是从红豆杉的树皮、树根和枝叶中提取出的一种化合物,是第一个获得FDA批准的第一个天然植物化学药物,被认为是已发现的功效最显著的天然抗癌药物。

紫杉醇发酵研究进展

紫杉醇发酵研究进展

由 于市 场 需 求量 大 , 用 微 生 物 发 酵 生产 紫杉 醇是 解 决 药 源 问题 的 有 效 途 径 , 时 有 利 于 对 红 豆 杉 这 种 珍 贵 利 同 树 种 的 保 护 。笔 者 对 微 生物 发 酵 生 产 紫 杉 醇 的 最 新 研 究进 行 了 全 面 综 述 。
萜类衍 生 物 , 当前 公认 的广谱 、 是 活性 强 的抗癌 药 物 之一 。紫杉 醇 主 要用 于治 疗 卵 巢 癌 和 乳 腺 癌 、 对肺 癌 、 肠 癌 、 色 素瘤 、 颈 部 癌 、 巴 瘤 、 大 黑 头 淋 脑 瘤 也 都有 一 定疗 效 。紫杉 醇 最早 是 Wa i 1于 n 等r ]
关键词 : 杉醇; 酵 ; 紫 发 内生 真 菌 ; 量 产
紫 杉 醇 ( al a e , 品 名 Ta o) 一 种 二 p c tx l商 i x 1是
孢 属 ( e tlt p i mi o p r ) 树 状 多 节 孢 P saoi s c s o a 、 o s r
( d z p r m yvfr ) 镰 刀 菌 属 ( u ai No ui o i s li me 、 s u o F sr —
万 k g红 豆杉 树 皮才 能 提 取 1k g紫 杉醇 原 料 药 ,
而 且最 大 问 题 是 这 种 做 法 会 毁 灭 大量 红 豆 杉 树 木, 并破 坏环 境 , 以 , 护红 豆杉 资源 , 所 保 寻找 新 的
ml发 酵 周 期 1 。筛 选 出最 佳 碳 源 为 葡 萄 糖 , , 2d 最佳 氮源 为 硝 酸铵 。在上 述 条 件 下 发 酵 , 杉 醇 紫

西




紫 杉 醇 发 酵 研 究 进 展

东北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调控研究Ⅱ—交互作用对东北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影响分析

东北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调控研究Ⅱ—交互作用对东北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影响分析

tf fT x s ue o a u
cs iae. 1 f v s o o i m c tt upd t . he e e t fs d u a e ae× s du p r v t S × CCC .s du a e ae × S o im y u ae. A o im c tt A.  ̄ i m c tt xt u a e e× a CC C, GA,× CCC "e td e n d tis T e rs lss o d. s b tn i/ hfi o i r s id i e l . h e u t h we qe u a u sa t n i t n w ie i b e w e h o . a ,i n vt l h n t e c n a c n r t n ft e a dtv s i h n ea to r e o d a c ran lv 1 e tai so h d i e n t e itrein we b y n e ti e e . o i e K e r s:a o ;c l s s e so y wo d tx l el u p n in; sn l-a tre p rme t ne a t n ig ef co x e i n ;i tr ci o
Re u a i n o xo o y t e i n g l to fTa lBi s n h ss i
Ce u p n in Cut r fT x sc s iaa H l S s e so l e o a u upd t u
— —
T e Itr cin Su y O1 a o i sate i n h ne a t t d I T x lB o )ah ss i o
( n it o hr ao g dTx d g ,Aae yo 1Iste fP am cl ya oi oy cdm t u o n c f 2 0 . 0 矿 &ic n ee d n a Meil c re e n 08 0 C & : d a Siw ,Bi g 105 . h a c e i f 4 07 , ue. hn 30 4 H biC i a) ,Hu hn 't s tzog Ut rto e ̄ dT hd g .  ̄ re i f&/t a e n o) i y r n  ̄ e

抗癌药物-紫杉醇合成和应用研究进展

抗癌药物-紫杉醇合成和应用研究进展
科 技 论 坛
・ 1 2 9 ・
抗癌药物 一紫杉醇 合成 和应用研究进 展
于 海 涛 ( 哈 药集 团技 术 中心 , 黑龙 江 哈 尔: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 中所提得 , 是 红豆杉属植物 中的一种 复杂的次生代谢 产物 ,也是 目前所 了解的惟一一种 可以促进微 管聚 合 和稳 定 已聚合微管的药物 , 已成为 目前全球 销售量排 名第一的抗肿瘤药物。对紫杉醇合成和应 用研 究进展进 行 了比较详尽 的综述 , 分 以下几个部 分 : 紫杉醇的发现历 史、 紫杉 醇的合成 、 紫杉 醇的应 用。
关键词 : 紫杉 醇 ; 合 成; 应 用 研 究
紫杉醇 是一种从红 豆杉的枝 、 皮、 叶提取 出来 的一种 有效 的植 的合 成 , 首先 , d一苯丙 氨酸( d— p h e n y l a l a n i n e )在 苯丙 氨酸氨 基变 p h e n y l a l a n i n e a mi n o mu t a s e , P A M)的作用下异构化 为 B苯丙 物抗癌药 , 目前是世界 上唯一从枝 、 皮、 叶、 果 内提取出来物质 。 通 过 位酶 ( Ⅱ一 Ⅲ临床研 究 ,它对肿瘤 细胞 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如乳腺 氨酸 ( p— p h e n y l a l a n i n e ) ,再 与 乙酰辅酶 A结合生 成 B— p h e n y — 癌、 肺癌 和卵巢癌等 。 紫 杉醇对乳腺癌 细胞进行杀伤 , 通 过抑制肿瘤 l a l a n y l C o A; 紫杉醇 的形成 , 苯基 异丝氨酸侧链 与紫杉烷母核 的 C 。 , 细胞的迁移 , 诱导 细胞抗凋亡分 子失 活 , 抑制癌基 因的表达 , 激活免 位通过酰化反应 , 在苯基异丝氨酸侧链 C : 。 位和 C ’ 位分别被羟化和 疫细胞对肿瘤细胞 的杀伤 , 调控 微管动力学稳定等 。紫杉醇被普遍 苯 甲酰化 , 最终合成紫杉醇 。 3紫杉醇的应用 认为是人类近年来最有效的抗癌药物之一。 四大植物 中提取 的抗肿瘤药物 紫杉 醇 、 长 春花 碱 、 喜 树碱 、 秋 水 1紫杉醇 的发现研究 紫杉醇 , 英文名称 P a c l i t a x e l , 别 名红豆杉 醇 , 泰素 , 紫素 , 特素, 仙素 , 紫杉醇催化微管蛋 白迅速合成微管并结合 到微管 上起 稳定 和 化学名 称 5 I S, 2 0 一环 氧 一 1 , 2 O t , 4 , 7 B, 1 0 B, 1 3 O t 一六 羟基紫 杉烷 防止微管解聚的作用 , 与其它三个纺锤体毒物 如阻止微 管聚集的作 1 1 一烯 一 9 一酮 I 4 , 1 0 一二 乙酸酯 一 2 一苯 甲酸酯 一 1 3 [ ( 2 ’ R, 3 ’ S ) 一 N 一 用正好相反。 苯 甲酰 一 3 一苯基异丝氨酸酯1 ,分子量 8 5 3 . 9 2 ,分子式 C H N O H 。 紫杉醇 的活性就表 现在两个 方面 : 第一 , 对于迅 速分裂 的肿瘤 1 9 6 3年 美 国化 学家 瓦尼 ( M. C . Wa n i ) 和沃 尔 ( M o n r e E .Wa l 1 ) 第 一 细胞 , 紫杉醇“ 冻结 ” 有丝分裂纺锤体 。 从而使肿瘤细胞停止在 G 2 期 次从 一种叫做太平洋杉的树皮和木材 中提取到 了紫杉醇 的粗提 物 , 和 M期 , 直至死亡I ; 第二 , 紫杉醇也作用于 巨噬细胞上的肿瘤坏死 在随后 的的筛选实验 中 , Wa n i 和 wa J 1 研究 发现紫杉醇 的粗 提物对 因子( T N F ) 受体 , 促使释放 白细胞介 素( I L ) 一 1 、 ( T N F ) 一 2 、 ( I L ) 一 6 、 干扰 素 肿 瘤细胞有很强的活性 , 于是开始分 离紫杉醇的粗提物 。通过不断 ( I F N ) 一 1 , ( I F N ) 一 1因子对肿瘤 细胞起杀 伤或抑制肿 瘤细胞迁 移作用 的研究 以及技术 的发展 , 终于在 1 9 7 1 年, 在杜克( D u k e ) 大学的化学 紫杉醇对于肿瘤细胞或株系是否有作用取决于细胞是否具有敏 教授姆 克法尔 ( A n d r e T .Mc P h a i l ) 的配合下 , 用X 一射线分析 确定 了 感性 ,与 细胞膜上是 否存在磷 酸化 的 1 3 5 一 K D糖蛋 白有密 切的联 敏感 细胞一般都有关 , 而非敏 感细胞 , 1 3 5 一 K D膜蛋 白起 一种将 该 活性成份 的化学结构 为一 种三环二萜化 合物 ,并 命名为紫杉 醇 系 , 紫杉醇泵 出胞外 的作用目 。研 究表 明紫杉 醇治疗卵巢 癌 , 有 效率为 ( t a x o 1 ) 。 2 紫杉醇的合成 3 6 %, 治疗后 可以从事 工作 , 治疗乳腺癌 , 有效率为 6 5 %, 治疗 肝癌 , 2 . 1 紫杉醇的天然提取 有效 率为 4 2 %,有人认 为紫杉醇 的第 一适 应症 是转移性卵巢 癌, 而 目前 市场上销售 的紫杉醇类 药品大部 分是从天 然或者栽培 红 第二适应症是难治性的转移性乳腺癌。 另外临床医学界陆续发现结 豆 杉的树皮或枝 叶 中直接提 取得到 , 主要采取 的提 取方法有 : 有 机 肠癌 、 直肠癌 、 膀胱癌和乳癌都可以应用 紫杉醇 。 人类 于 1 9 6 7年发现紫杉醇 , 对于他 的研究就 一刻没停止过 , 涉 溶剂 提取法 、 组织膜渗 透法 、 液相提取法 、 超 临界 流体提取法 , 采 取 柱层析法 、 薄层 色谱法 、 沉淀法 、 树脂 吸附分离法进行精制 。 及到化学 、 生物、 食品及药品等。 一直 到今天 它的研究热潮没有丝毫 2 . 2紫杉醇的细胞培养 减退 , 每年都会涌现 出很多新颖 的高水平 的研究成果 。其 中很多研 根据细 胞全能化 的观点 ,通过 细胞培养方 式可大量 生产紫杉 究成果都 显示 出很高 的学术 造诣 , 各种 串联反应 的应 用 、 转化合 成 醇 。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与培养技术 已经成熟 , 诱导愈伤组织 的基 和不对称催化等 , 同时结构修饰和活性研究在 紫杉 醇的研究 中也不 本培养基 , 激素种类 和浓 度 , 外植体类型 , 培养条件等 因素和培养程 断 出新 , 开发 的新 型紫杉醇类似物 日益增多 , 我们有理 由相信紫 杉 序都已经确定 , 目前 细胞培养是解决 紫杉醇来源的一条非常有效 的 醇在未来的药物治疗 、 化学研究和生物制药领域必将继续 占据着举 途 径。同时细胞培养具有方式速度快 、 培养条件易于优化 、 培养过程 足轻重的地位。 易于人工控 制 、 不受时 间地 域等 因素 的限制 的特点 , 被 国内外 厂商 参 考 文 献 普 遍采用 , 并且利用此法 生产 的紫杉醇原料药产量 已达 1 0公斤级。 [ 1 】 刘 可夫 . 合 成 生物 学在 紫 杉醇 合成 中的应 用『 J ] . 生命 科 学仪 器, 2 . 3紫杉醇 的微生物合成 2 0 1 3 , 1 1  ̄) : 2 6 - 2 9 . 从红豆杉韧皮部分离 得到一种寄生真菌 , 在 特定 的培养基中产 [ 2 】唐培 ,王锋鹏 .近年 来紫杉 醇的合成研 究进 展 叽 有机 化 学, 生紫杉醇及其相关络 合物 , 由于真菌生长速度快 、 来源广 的特点 , 可 2 0 1 3 , 3 3 ( 3 ) : 4 5 8 — 4 6 8 . 以通过发酵 大规模生产 。 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和应用重组 D N A技术 , 【 3 】 黄 淑娟 . 抗肿 瘤 药紫杉醇 的临床应 用及不 良反应 分析 [ J 】 . 当代 医 可望提 高紫 杉醇 的产量 。红豆杉的根也含有大量紫杉醇 , 可以采用 学, 2 0 1 6 。 2 2 ( 3 2 ) : 1 4 6 — 1 4 7 . 根农杆菌侵染红 豆杉植物外植体诱 导生根 , 通过此 培养系统生产紫 【 4 ] 梁华丽. 紫杉醇纳米颗粒制备和应 用『 J ] . 亚太传统 医药, 2 0 1 6 , 1 2 ( 7 ) : — 5 3 . 杉醇 , 可 以大量生产紫 杉醇 , 具 有需外援激 素 、 发根 生产迅速 、 遗传 52 性 状 稳 定 的特 点 。 [ 5 ] 匡雪君, 王彩 霞, 邹 丽秋 等. 紫杉醇 生物合 成途径及 合成 生物学研 2 . 4紫杉醇的人工合成 究进展 『 J 1 . 中国中药杂志, 2 0 1 6 , 4 1 ( 2 2 ) : 4 1 4 4 — 4 1 4 9 . 紫杉醇分子结构 比较复杂 , 由三环 c 6 _c 一c 架 和桥 头双键 以 【 6 】 鲁 治 文, 钱 章君 . 紫杉 醇脂质 体 临床应 用进 展 f J 1 . 亚 太传统 医药, 及众多的含氧取代基构成 。它 的合成一般分 为 3个阶段 : 紫杉烷 环 2 0 1 2 , 8 ( 1 2 ) : 2 2 9 — 2 3 2 . 母核结 构的合成 , 此过程 首先进行三环二 萜骨架 的形 成 , 然后在骨 架上进行 官能 团反应 , 最终 合成生成 巴卡亭 Ⅲ; 苯基异丝 氨酸侧链

利用红豆杉的愈伤组织提取紫杉醇

利用红豆杉的愈伤组织提取紫杉醇

利用红豆杉的愈伤组织提取紫杉醇1. 引言紫杉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化合物,具有抗癌和抗病毒的特性。

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性药物,紫杉醇在肿瘤学和药理学研究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虽然紫杉醇可以合成,但其生产成本较高,这使得寻找更有效的生产方法变得迫切。

近年来,利用红豆杉的愈伤组织提取紫杉醇的方法逐渐受到关注,因为红豆杉愈伤组织具有高产紫杉醇的能力。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利用红豆杉的愈伤组织提取紫杉醇的相关研究和应用。

2. 红豆杉与紫杉醇的关系红豆杉是一种针叶树,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和越南等地。

该植物以其含有丰富紫杉醇的皮层而闻名。

紫杉醇是一种二萜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分裂的作用。

由于紫杉醇的治疗效果显著,因此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癌药物之一。

然而,由于紫杉醇的提取成本高昂,寻找更有效的提取方法成为迫切的需求。

3. 红豆杉愈伤组织的形成与紫杉醇产量愈伤组织是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分化和生长的结构,具有再生能力。

红豆杉的愈伤组织可以通过外源激素的处理形成,而且以其高产紫杉醇的能力而著名。

提取紫杉醇的方法通常涉及采集红豆杉树皮或叶片,但这种方法会对植物造成伤害,并且采集量有限。

相比之下,红豆杉愈伤组织是一种更可持续的提取紫杉醇的方法。

4. 利用红豆杉愈伤组织提取紫杉醇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研究致力于利用红豆杉愈伤组织提取紫杉醇。

通过优化培养基成分、激素浓度、液体培养和其他条件,研究人员不断寻求提高红豆杉愈伤组织紫杉醇产量的方法。

其中一些研究表明,通过调节激素浓度和光照条件,可以显著增加红豆杉愈伤组织的紫杉醇产量。

一些研究还尝试通过诱导基因表达,进一步提高红豆杉愈伤组织产量和紫杉醇含量。

5. 红豆杉愈伤组织提取紫杉醇的应用利用红豆杉愈伤组织提取紫杉醇不仅在科研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在医疗和药物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红豆杉愈伤组织提取的紫杉醇被广泛用于临床试验和治疗。

对红豆杉愈伤组织提取紫杉醇的研究还发现,红豆杉愈伤组织产生的紫杉醇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进行进一步的改造,以合成更多高效的抗癌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晓光, 李晓楼
作者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629000
刊名: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2007,17(2)
1.夏洪平癌症的克星--植物抗癌药紫杉醇[期刊论文]-食品与药品 2005(7A)
2.傅结暾;袁杰;黄雄伟植物抗癌药紫杉醇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6(03)
3.张骁;束梅英;张韬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2006(04)
4.翁开敏;贺全山紫杉醇研究概况[期刊论文]-海峡药学 2002(02)
5.甘烦远;郑光植;彭丽萍云南红豆杉细胞的悬浮培养 1997(01)
6.李伯林;赵群华;卢山红豆杉植物愈伤组织的培养及其紫杉醇形成的初探 1995(03)
7.刘丽萍;张立莹;贾景明东北红豆杉组织培养的研究 1998(04)
8.陈永勤;朱蔚华;吴蕴祺不同种类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紫杉醇含量的差异[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0(03)
9.苏应娟;王艇;杨礼香南方红豆杉芽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1(07)
10.张宗勤;杨建英;吴耀武南方红豆杉组织培养及紫杉醇的产生 1998(04)
11.陈永勤;朱蔚华;吴蕴祺组培条件对云南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和形成紫杉醇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2000(05)
12.盛长忠;王淑芳;王勇pH对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PAL活性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1(10)
13.Goleniowski M E Cell lines of Taxus species as source of the anticancer drug taxol 2000(02)
14.李家儒;唐晓红;黄鲲红豆杉单细胞克隆的建立[期刊论文]-生物技术 1996(03)
15.罗建平;姜绍通;潘丽军根癌农杆菌对云南红豆杉原生质体的转化[期刊论文]-世界科学技术 2003(03)
16.梅兴国;董妍玲;潘学武红豆杉抗苯丙氨酸细胞系的筛选及悬浮培养特性[期刊论文]-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05)
17.张长平;李春;元英进真菌诱导子对悬浮培养南方红豆杉细胞态势及紫杉醇合成的影响[期刊论文]-生物工程学报 2001(04)
18.兰文智;余龙江;吴元喜水杨酸对真菌诱导子诱导红豆杉悬浮细胞膜脂过氧化和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期刊论文]-西北植物学报 2002(01)
19.苗志奇;未作君;元英进水杨酸在紫杉醇生物合成中诱导作用的研究[期刊论文]-生物工程学报 2000(04)
20.梅兴国;张舟宁;苏湘鄂水杨酸对红豆杉细胞的诱导作用[期刊论文]-生物技术 2000(06)
21.苗志奇;未作君;元英进花生四烯酸在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上作用位点的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0(06)
22.葛志强;李景川;元英进Ce4+对悬浮培养南方红豆杉细胞DNA含量和PAL活性的影响[期刊论文]-稀土 2000(05)
23.臧新;梅兴国;周忠强钒酸钠对悬浮培养红豆杉细胞合成紫杉醇的影响[期刊论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2(02)
24.陈永勤;朱蔚华;吴蕴祺前体物质和化学诱导子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和产生紫杉醇的影响[期刊论文]-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1)
25.周忠强;梅兴国;吴奇君东北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调控研究[期刊论文]-生命科学研究 2001(03)
26.马玺;马英;刘威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期刊论文]-药物生物技术 2004(06)
28.李云;粱庆丰;曹孜义红豆杉体外培养生产紫杉醇研究[期刊论文]-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3(01)
1.仇燕.王刚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研究现状[期刊论文]-中药材2001,24(10)
2.鲁旭东.刘华英细胞培养及基因工程生产红豆杉紫杉醇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物学教学2004,29(11)
3.杨海霞.朱祥瑞.陆洪省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研究[期刊论文]-世界农业2002(5)
4.杨宝灵.王艳颖.陈瑞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6(1)
5.邓寒霜.李筱玲.DENG Han-shuang.LI Xiao-ling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紫杉醇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0(2)
6.余龙江.蔡永君.兰文智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产量稳定性的探讨[期刊论文]-广西植物2002,22(1)
7.马玺.马英.刘威.周东坡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期刊论文]-药物生物技术2004,11(6)
8.庄晓蕾.张秀清.于树宏.王刚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草药2000,31(10)
9.陈旭峰.赵惠琴二氢茉莉酮酸甲酯——植物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促进剂[会议论文]-1999
10.周忠强.梅兴国.吴奇君前体、诱导子及抑制剂对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调节作用[期刊论文]-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14(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czyjsxyxb200702041.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