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讲-三角形的证明-学案
【数学八年级下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主备:审核:课型: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在回顾与思考中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复习有关定理的探索与证明,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尺规作图等.【教学重点】通过例题的讲解和课堂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是重点,【教学难点】是本章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对学生来讲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问题1:你能说说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吗?问题2:向你的同伴讲述一两个命题的证明思路和证明方法.问题3:你能说出一对互逆命题吗?它们的真假性如何?二、课内探究(一)预习导学本章所证明的命题大多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有关,主要包括哪些呢?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二)自主探究通过探索、猜测、计算、证明得到的定理:(1)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有关的结论: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互相相等.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3)与一般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在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不相等,它们所对的边也不相等(用反证法证明).(三)研讨交流命题的逆命题及其真假: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例如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四)达标测评例1.已知:如图,D 是△ABC 的BC 边上的中点,DE ⊥AC ,DF ⊥AB ,垂足分别是E 、F ,且DE=DF.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分析:要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可证∠B=∠C.例2.如图,在△ABC 中,AB=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E ,已知△BCE 的周长为8,AC -BC=2. 求AB 与BC 的长.分析:由已知AC -BC=2,即AB -BC=2,要求AB 和BC 的长,利用方程的思想,需找另一个AB 与BC 的关系.例1.若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线等于腰长的一半,则其顶角为 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例3.如图,在△ABC 中,∠BAD=∠DAC ,∠ABC=2∠C 求证:AB+BD=AC例4.如图,在△ABC 中,AB=AC,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已知△BCE 的周长为8,AC-BC=2,求AB 与BC 的长。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复习学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复习学案)学习准备: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º,腰长为4cm ,则其腰上的高为 cm .2.如果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为2和5,那么周长为_____。
3.在△ABC 中,∠A=∠B=21∠C ,则△ABC 是__________三角形. 4.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 ,并且每个角都等于 . 5.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长为12,则其底边上的高为( ) A.13; B.8; C.25; D.64.6.已知:如图,∠BAC=1200,AB=AC,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 则∠ADC= 。
第6题图7.在三角形内部,有一点P 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则点P 一定是( ) A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 、三角形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C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 D 、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
8.∠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M ,M 到OA 的距离为2CM ,则M 到OB 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9.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A 、三条中线的交点;B 、三条高的交点;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 、不能确定10.如图∠AOP=∠BOP=15o,PC ∥OA ,PD ⊥OA ,若PC=6,则PD 等于 。
学习提示:1.(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 判定:SSS 、 、ASA 、 、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 相等(等边对等角)判定:有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 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 度;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B C PO 第10题图 D A称轴。
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2.1 直角三角形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1.2.1 直角三角形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1、2、1直角三角形学习目标1、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识别互逆命题;知道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自学释疑根据线上提交的自学检测,生生、师生交流讨论,纠正共性问题、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问题:直角三角形两锐角有怎样的关系,说明理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理由:探究点二问题: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结论:理由:1、证明: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已知:如图,在△ABC中,∠C=90,BC=a,AC=b,AB=c、求证:a +b =c 、2、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已知:如图:在△ABC中,AB +AC =BC 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3、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它们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如果a是偶数,b是偶数,那么a+b是偶数、三、随堂检测1、如图,一张长方形纸片,剪去部分后得到一个三角形,则图中∠1+∠2的度数是( )A、30B、60C、90D、1202、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A=37,∠C=53B、∠A=34,∠B=56C、∠B=42,∠C=38D、∠A=72,∠B=183、如图,点D在△ABC的边AC上,将△ABC沿BD翻折后,点A恰好与点C重合、若BC=5,CD=3,则BD的长为( )A、1B、2C、3D、4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6,0),(0,8)、以点A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正半轴于点C,则点C的坐标为、5、下列命题中,其逆命题成立的是、(只填写序号)①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②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它们相等;③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④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c为最长边)满足a +b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2米,另一棵高6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米、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 =3,BC=4,CD=12,AD=13,AC⊥CD,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8、如图,在△ABC中,AB=15,BC=14,AC=13 ,求△ABC 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作AD⊥BC于D,设BD=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D】【根据勾股定理,利用AD作为“桥梁”,建立方程模型求出x】【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计算三角形面积】参考答案探究点一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求证:∠A+∠B=90、∵在△ABC中,∠A+∠B+∠C=180又∵∠C=90(已知)∴∠A+∠B=90(等式的性质)∴∠A与∠B互余即: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探究点二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已知:在△ABC中,∠A+∠B=90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证明:∵ ∠A+∠B+∠C=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又∵∠A+∠B=90(已知),∴ ∠C=180-(∠A+∠B)=180-90=90(等式的性质)、∴ △ABC是直角三角形、即: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已知:如图,在△ABC中,∠C=90,BC=a,AC=b,AB=c、求证:a2+b2=c2、证明:延长CB至D,使BD=b,作∠EBD=∠A,并取BE=c,连接ED、AE(如图),则△ABC≌△BED、∴∠BDE=90,ED=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四边形ACDE是直角梯形、∴S梯形ACDE=(a+b)(a+b) = (a+b)2、∴∠ABE=180-(∠ABC+∠EBD)=180-90=90,AB=BE、∴S△ABE=c2∵S梯形ACDE=S△ABE+S△ABC+S△BED,∴(a+b)2= c2 + ab + ab, 即a2 + ab + b2=c2 + ab,∴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已知:如图:在△ABC中,AB2+AC2=BC2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证明:作Rt△A′B′C′,使∠A′=90,A′B′=AB,A′C′=AC(如图),则A′B′2+A′C′2= BC2 (勾股定理)、∵AB2+AC2=BC2,A′B′=AB,A′C′=AC∴BC =B′C′∴BC=B′C′∴△ABC≌△A′B′C′(SSS)∴∠A=∠A′=90(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因此,△ABC是直角三角形、即:在一个三角形中,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另一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3、解:(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真命题、(2)如果a+b是偶数,那么a是偶数,b是偶数、假命题、随堂检测:1、C2、C3、D4、(4,0)5、①④6、107、解:∵AC⊥CD,CD=12,AD=13,∴AC===5、又∵AB=3,BC=4,∴AB2+BC2=32+42=52=AC2、∴∠B=90 、∴S四边形ABCD=S△ABC+S△ACD=ABBC+ACCD=34+512=6+30=36、8、解:在△ABC中,AB=15,BC=14,AC=13,设BD=x,则CD=14-x、由勾股定理,得AD2=AB2-BD2=152-x2,AD2=AC2-CD2=132-(14-x)2,故152-x2=132-(14-x)2,解得x=9、∴AD===12、∴S△ABC=BCAD=1412=84、。
初中数学_三角形证明的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下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复习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复习课第一课时一、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本章学习并证明完成了全部8条基本事实,并学习了三类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通过对这三类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索与证明积累了一定的探索经验,并继续深入学习证明的方法和格式;多数学生已经了解证明的必要性,具备了证明命题是否成立的探索经验的基础.同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再将文字语言与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转换方面也有了很大提升。
八年级学生已有合情推理,慢慢的侧重于演绎推理,在经历了对八条基本事实时的探究,证明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的活动经验。
在学习了本章后,无论是对证明的必要性的体会,对证明严谨性以及证明思路的多样性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具备自己整理知识,进行知识梳理,逐渐将学习内容纳入知识体系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教科书要求教学活动中应注重让学生体会到证明是原有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根据观察、试验的结果,发现证明的思路.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有必要对有关知识进行回顾与思考,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并思考这些内容获得的过程,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知识体系,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在回顾与思考中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复习有关定理的探索与证明,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尺规作图等.2.能力目标: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提高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论证过程的能力.3.情感价值观要求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的证明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4.重点与难点重点:1.构建本章知识内容框架,发现其中关联2.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和课堂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难点:是本章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对学生来讲是难点。
(完整)新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导学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第一节等腰三角形(一)模块一预习反应( P2— P6)一.知识点1、两角及此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论证)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等边平等角)。
(论证)4、推论(三线合一):。
(论证)5、等边三角形性质定理:。
(论证)论证要求(绘图、写出已知、求证、证明过程)模块二基础训练1.如图,已知∠ D =∠C,∠ A =∠B,且 AE = BF。
求证: AD = BC。
DCAE F B2.如图,在△ ABC中, AB = AC,AD⊥AC∠ BAC = 100°。
A12求∠ 1、∠ 3、∠ B 的度数。
B 3C D3.如图,在△ ABC中, D为 AC上一点,而且 AB = AD,DB = DC,若∠ C = 29 °,求∠ A。
ADB C模块三能力提高1.填空:(1)如图,在△ ABC中, AB = AC,点 D 在 AC上,且 BD = BC =AD。
请找出全部的等腰三角形。
A(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50°,则它的底角为。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40°,则另两个角为。
(4)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而且每个角都等于60°。
DB C2.如图,在△ ABC中,AB = AC,D是BC边上的中点,且DE⊥AB, DF⊥AC。
求证:∠ 1 = ∠2。
A1E F12BD C模块四:课下练习☆能力提高1.△ ABC中, AB= AC,∠ A= 50°, P 是△ ABC 内一点,且∠ PBC=∠ ACP,求∠ BPC的度数_________ .2.已知:如图,在△ ABC中,AB=AC,BD,CE是△ ABC的角均分线.求证:BD=CE.AE D12B C3.如图, A、B、F、D 在同向来线上, AB=DF, AE=BC,且 AE∥ BC.求证:⑴△ AEF≌△ BCD,⑵ EF∥CD.E CA B F D第一节等腰三角形(二)模块一预习反应( P5 例 1—P9)一.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均分线相等;2、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相等;3、等腰三角形腰上的中线相等;24、推理论证:等腰三角形腰上的中线相等;(以上定理绘图、写出已知、求证、证明过程)5.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而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 。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证明复习导学案1(新版)北师大版
学习目标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掌握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2、进一步理解互逆命题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1、如图1所示,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C 上,且BD =BC =AD ,那么∠A等于()A .30°B .40°C .45°D .36°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在等腰△ABC 中,AB=AC,AD 是BC 边上的高,那么 BD=_________.3、如图2,在△ABC 中,∠BAC=108°,AB=AC,AD⊥B C,垂足为D,∠BAD=_________.知识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4、如图3,在等腰梯形 ABCD 中,∠ABC=2∠ACB,BD 平分∠ABC,AD∥图 12BC ,如下图,那么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 .1个 B .2个C .3个D .4个5、一个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顶角的度数自图3为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四: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6、在Rt △ABC 中,∠A=30°,AB=6,BC=_____________.导7、在Rt △ABC 中,∠C=90°,∠A=30°,AB+BC=12cm ,那么AB=_______________.学 知识点五:互逆命题8、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其逆命题是()A .不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不相等B .面积不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C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知识点六: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 9、如图,四边形ABCD 中,CD ⊥AD ,CB ⊥AB ,AB=AD,求证:CD=CB.1.以下命题的逆命题不正确的选项是( )A.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D. 对顶角相等2.如图,等腰三角形ABC,AB=AC,假设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腰AC于点E,那么以下结论一定正确的选项是( )A.AE=ECB.AE=BE C.∠EBC=∠BAC D.∠EBC=∠ABE巩 3.某城市几条道路的位置关系如右以下图所示,AB∥CD,AE与AB固的夹角为48°,假设CF与EF的长度相等,那么∠C的度数为()A.48°B.40°C.30°D.24°作4.如图,0是∠BAC内一点,且点0到AB,AC的距离OE=0F,那么业AE0≌△AF0的依据是5.在△ABC中,AB=AC,∠C=30°,AB⊥AD,AD=4cm,求BC的长.6.如图,在△ABC中,AB=AC,DE是过点A的直线,BD⊥DE于D,CE⊥DE于点E;假设B、C在DE的同侧〔如下图〕且AD=CE.求证:AB⊥AC.如图,M为△ABC边BC的中点,ME⊥AB于E,MF⊥AC于F.①当AB=AC时,求证:ME=MF②假设ME=MF,试判断AB与AC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八年级数学下册1三角形的证明导学案北师大版
三角形的证明(二)学习目标:1.在回顾与思考中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复习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尺规作图等.2.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论证过程的能力.(三)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课堂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是重点,难点:是本章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对学生来讲是难点。
(四)教学过程【导入环节】(约6分钟)前置诊断,导入新课(通过一组简单基础知识,引领学生回顾全章知识)1.在△ABC中,AB=AC,∠A=44°,则∠B=度.2.命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条件是,结论是.3.如图,AB=AD,只需添加一个条件,就可以判定△ABC≌△ADE.4.已知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分别是3和6,则它的周长等于.5.如图,在△ABC中,∠C=90°,D为BC上的一点,且DA=DB,DC=AC.则∠B=度.(第3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ABC中,∠ACB=90°,CD⊥AB于点D,∠A=30°,BD=1.5cm,则AB= cm.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师巡视指导,学生互相纠偏,并说出理由。
【目标出示】(约1分钟)1.回顾全章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对全章知识理解和认识。
2、复习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尺规作图等. 提高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论证过程的能力.【自学环节】1、自学指导(约1分钟)(1)回顾全章知识(2)构件知识体系,形成网络。
(3)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最终达到掌握并灵活应用的目的。
2.自主学习(约15分钟)(1)学生先看课本33页,思考回顾与思考的9个问题。
(2)小组合作构件知识体系,形成网络。
(3)做课本复习题1—9题。
【导学环节】(约5分钟)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拨,最后对答案。
【检测环节】(15分钟左右)A组:夯实基础题1.到△ABC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ABC的()A.三边中线的交点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三边上高的交点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2.如图所示,在△ABC中,∠B=90°,AB=3,AC=5,将△ABC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ABE 的周长为.3.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BE的是.B组:巩固技能题1.如图在两条交叉的公路L1与L2之间有两家工厂A.B,现在要修一个货物中转站,使它到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以及到两个工厂距离相等,你能帮助确定中转站的地址吗?请试试.2.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沿过B点的一条直线BE折叠这个三角形,使C点与AB边上的一点D重合.(1)当∠A=°时?点D恰为AB的中点? 并证明D为AB的中点;(2)在(1)的条件下,若DE=1,求△ABC的面积.(五)教学反思2019-2020学年初二下学期期末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一个事件的概率不可能是()A.1 B.0 C.12D.322.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DE平分∠ODA交OA于点E,若AB=4,则线段OE的长为()A.423B.4﹣22C.2D.2﹣23.如图,函数的图象经过点,与函数的图象交于点,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A.B.C.D.4.在中,,的中垂线交,于点,,的周长是8,,则的周长是()A.10 B.11 C.12 D.135.某中学在“一元钱捐助”献爱心捐款活动中,六个年级捐款如下(单位:元):888,868,688,886,868,668 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分别为()A .868,868,868B .868,868,811C .886,868,866D .868,886,8116.如图,在ABCD中,∠A=130°,则∠C-∠B 的度数为( )A .90°B .80°C .70°D .60°7.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P 是∠ABC 的平分线BD 上一点,PE ⊥AB 于点E ,线段BP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F ,垂足为点Q .若BF=2,则PE 的长为( )A .2B .2C .D .3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2,3A 在直线12y x b =-+与x 轴正半轴、y 轴正半轴围成的三角形内部,则b 的值可能是( )A .-3B .3C .4D .592x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2x >B .2x <C .2x ≥D .2x ≤10.如果三个数a 、b 、c 的中位数与众数都是5,平均数是4,那么b 的值为( ) A .2 B .4C .5D .5或2二、填空题11.如图,四边形ABCd 为边长是2的正方形,△BPC 为等边三角形,连接PD 、BD ,则△BDP 的面积是_____.12.如图,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ABC和△A′B′C′拼在一起,其中点A′与点A重合,点C′落在AB上,连接B′C,若∠ACB=∠AC′B′=90°,AC=BC=3,则B′C的长为____.13.当a=______时,211aa--的值为零.14.如图,在▱ABCD中,AD=8,点E、F分别是BD、CD的中点,则EF=_____.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2x+6,5x)在第四象限,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16.使分式41m-的值为整数的所有整数m的和是________.17.如图,在▱ABCD中,E是BC边的中点,F是对角线AC的中点,若EF=5,则DC的长为_____.三、解答题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4,3)、B(﹣3,1)、C (﹣1,3).(1)请按下列要求画图:①将△ABC 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A 1B 1C 1,画出△A 1B 1C 1; ②△A 1B 1C 1与△ABC 关于原点O 成中心对称,画出△A 1B 1C 1.(1)在(1)中所得的△A 1B 1C 1和△A 1B 1C 1关于点M 成中心对称,请直接写出对称中心M 点的坐标. 19.(6分)先化简再求值:22622193m m m m m -+-+÷-+,其中m 是不等式()()253312m m m +≥--的一个负整数解.20.(6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3,1),B (-1,3),C (0,1).(1)将△ABC 以点C 为旋转中心旋转180°,画出旋转后的△A 1B 1C ;(2)平移△ABC ,若点A 的对应点A 2的坐标为(-5,-3),画出平移后的△A 2B 2C 2; (3)若△A 2B 2C 2和△A 1B 1C 关于点P 中心对称,请直接写出旋转中心P 的坐标.21.(6分)我市劲威乡A 、B 两村盛产柑橘,A 村有柑橘200吨,B 村有柑橘300吨,现将这些柑橘运到C 、D 两个冷藏仓库,已知C 仓库可储存240吨,D 仓库可储存260吨,从A 村运往C 、D 两处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 村运往C 、D 两处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18元.设从A 村运往C 仓库的柑橘重量为x 吨,设 A 、B 两村运往两仓库的柑橘运输费用分别为y A 元和y B 元. (1)请填写下表(2)求出y A 、y B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3)试讨论A 、B 两村中,哪个村的运费最少;(4)考虑B 村的经济承受能力,B 村的柑橘运费不得超过4830元,在这种情况下,请问怎样调运才能使两村运费之和最小?求出这个最小值.22.(8分)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CD 上的点.若BE =30,CE =10,求正方形ABCD 的面积和对角线长.23.(8分)甲、乙两名射击选示在10次射击训练中的成绩统计图(部分)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请解答下面的问题; 选手 A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甲 a 8 8 c 乙7.5b6和92.65(1)补全甲选手10次成绩频数分布图. (2)a = ,b = ,c = .(3)教练根据两名选手手的10次成绩,决定选甲选手参加射击比赛,教练的理由是什么?(至少从两个不同角度说明理由).24.(10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D 为一条对角线,//DE BC 且DE BC =,90ABD ∠=,E 为AD 的中点,连接BE .(1)求证:四边形BCDE 为菱形;(2)连接AC ,若AC 平分BAD ∠,1BC =,求AC 的长.25.(10分)某县为了了解2018年初中毕业生毕业后的去向,对部分九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就九年级学生的四种去向(A .读普通高中;B .读职业高中;C .直接进入社会就业;D .其他)进行数据统计,并绘制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①②)请问:(1)本次共调查了_ 名初中毕业生;(2)请计算出本次抽样调查中,读职业高中的人数和所占百分比,并将两幅统计图中不完整的部分补充完整;(3)若该县2018年九年级毕业生共有10000人,请估计该县今年九年级毕业生读职业高中的学生人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1.D 【解析】 【分析】根据概率的意义解答即可.【详解】解:∵32>1,且任何事件的概率不能大于1小于0,∴一个事件的概率不可能是32,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概率的意义,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即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即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1.2.B【解析】如图,过E作EH⊥AD于H,则△AE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4,△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2,∵DE平分∠ODA,EO⊥DO,EH⊥DH,∴O E=HE,设OE=x,则EH=AH=x,2-x,∵Rt△AEH中,AH2+EH2=AE2,∴x2+x2=(2-x)2,解得2(负值已舍去),∴线段OE的长为2.故选:B.【点睛】考查正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方程进行计算.3.C【解析】先利用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确定A点坐标,再利用函数图象找出直线y=kx+b在x轴上方且在直线y=1x上方所对应的自变量的范围即可.【详解】当y=1时,1x=1,解得x=1,则A(1,1),当x<1时,kx+b>0;当x≥1时,kx+b≤1x,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1.故选:C.【点睛】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kx+b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kx+b在x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4.D【解析】【分析】根据中垂线定理得出AE=BE,根据三角形周长求出AB,即可得出答案.【详解】∵DE是AB的中垂线∴AE=BE∵△BCE的周长为8∴AB+BC=8∵AB =5∴BC=3∵AB=AC∴AC=5∴△ABC的周长是:AC+AB+BC=5+5+3=1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垂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中垂线定理得出AE=BE。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复习(有答案)导学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复习课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一.本章重要知识回顾: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是图形.(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简称;(4)等腰三角形的相等;相等;相等;(5)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简称.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等边三角形是图形,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2)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等于。
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三边都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角都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等于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5.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3)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4)如果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 .6.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有一个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平分和等于第三条的平方,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7.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SA,AAS,SSS,SAS,HL8.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的距离相等。
(2)到一条线段两个距离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并且这点到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上的点到的距离相等。
(5)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上。
(6)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并且这点到的距离相等。
第一章三角形证明导学案
D
C
A D B
A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2 页~3 的内容,并完成教材 4 页的随堂练习 (4)预习过程中请注意:⑴不懂的地方要用红笔标记符号;⑵完成你力所能及的随堂练习和习题; ⑶数学小组长认真检查,做好记录,上课前把本组的预习情况向老师汇报。 2.预习交流:能用所学知识进行规范证明 (1)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画图、写出已知、求证、证明过程) (等边对等角) ;
A
模块三 形成提升 1、 如图,在△ABC 中,AB = AC,DE∥BC,求证:△ADE 是等腰三角形。
E B
D
D A
E
C
B
C
第一节 等腰三角形(四)
2.已知五个正数的和等于 1,用反证法证明:这五个数中至少有一个大于或等于 1/5. 模块四 小结反思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思想方法?
3
3、如图,在 Rt ABC 中,∠B = 30°,BD = AD,BD = 12,求 DC 的长。
A
30¡ ã
B
D
C
3) 有一个角等于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 求证: 证明:
模块三 形成提升 1、 填空: (1)如图 1,BC = AC,若 ,则△ABC 是等边三角形。 (2)如图 2,AB = AC,BC⊥AD,BD = 4,若 AB = ,则△ABC 是等边三角形。 (3)如图 3,在 Rt ABC 中,∠B = 30°,AC = 6cm,则 AB = ;若 AB = 7,则 AC =
(5)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 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6)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 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模块二 合作探究 1、如图,BA⊥DA 于 A,AD = 12,DC = 9,CA = 15,求证:BA∥DC。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1.4 等腰三角形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
等腰三角形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及其证明.2、掌握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其证明,并能解决相关问题.学习重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学习难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一、自学释疑根据线上提交的自学检测,生生、师生交流讨论,纠正共性问题.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等边三角形的判定问题1: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便成为等边三角形?请你说明理由.结论:证明:问题2: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便成为等边三角形?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结论:证明:探究点二: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直角边与斜边有什么关系问题1:用两个全等含30°角的三角板,你能拼出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问题2:根据操作,思考,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直角边与斜边有什么关系?并试着证明.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º,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证明过程:探究点三:求证: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º,那么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已知:如图:求证:证明:强化训练1.已知:如图,∠CAE是△ABC的外角,AD∥BC且∠1=∠2.求证:AB=AC.2.已知:如图,∠ABC ,∠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F ,过F 作DE ∥BC ,交AB 于D ,交AC 于E.(1)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2)BD ,CE ,DE 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3)证明以上的结论三、随堂检测1.等腰三角形补充下列条件后,任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的是( ) A .有一个内角是60º B.有一个外角是120º C .有两个角相等 D .腰与底边相等2.如图,在△ABC 中,∠A=45 º,∠B=30 º,CD ⊥AB ,垂足为D ,CD=1,则AB 的长为( )A .2B .23C .133+ D .13+3.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的角平分线分别垂直与对边,则这个三角形是()A .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AC,∠B=60º,BC=2 cm,则AC的长.5.如图,在△ABC中,∠C=90º,∠B=60º,BD平分∠ABC,若AD=6,则CD= .º,腰上的高为6,则腰长为.7.如图,在△ABC中,∠ACB=120º,CE平分∠ACB,AD∥EC,交BC的延长线于点D.(1)求∠BCE的度;(2)找出图的等边三角形,并说明理由.我的收获本节课有什么收获与困惑,写出了与同伴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合作探究:探究点一问题1.结论: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已知:如图,在△ABC中,∠A=∠B=∠C.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证明:在△ABC中,∵∠A=∠B,∠B=∠C,∴BC=AC,AC=AB,∴AB=AC=BC.∴△ABC是等边三角形.问题2. 结论:有一个角等于60º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B=AC,∠ABC=60º 或∠BAC=60º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证明:∵AB=AC,∴∠ABC=∠ACB由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得到∠ABC+∠ACB+∠BCA=180°所以2×∠ABC+∠BAC=180°当∠ABC=60°,则∠BCA=∠ABC=∠ACB=60°当∠BAC=60°,则∠ABC=∠ACB=∠BCA=60°所以△ABC 为等边三角形 探究点二: 问题2,斜边的一半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AC=30°. 求证:BC=12AB.证明:△ABC 中,∠ACB=90°,∠BAC=30° ∴∠B=60°. 延长BC 至D ,使CD=BC ,连接AD ∵∠ACB=90°∴∠ACB=90° ∵AC=AC ,∴△ABC ≌△ADC(SAS). ∴AB=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BD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BC=12 BD=12AB探究点三:已知:如图,在△ABC 中,已知AB =AC ,∠ABC =15°,CD 是腰AB 上的高, 求证:CD=12AC证明:如图,在等腰△ABC 中,∠ABC=∠ACB=15° ∠CAD 为△ABC 的外角 ∴∠CAD=∠ABC+∠ACB=30° 又:CD ⊥AD∴△ACD 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边是斜边的一半 ∴CD=12AC ,得证. 强化训练1.∵AD//BC,∴∠1=∠B(同位角相等),∠2=∠C(内错角相等),又∵∠1=∠2,∴∠B=∠C,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两条腰相等:AB=AC2.解:(1)等腰△BDF,等腰△CEF.(2)BD+CE=DE.(3)证明:(1)∵DE∥BC,∴∠FBC=∠DFB,又∵BF是∠ABC的角平分线,∴∠DBF=∠FBC,∴∠DBF=∠DFB,∴△BDF是等腰三角形;(2)∵△BDF是等腰三角形,∴DB=DF,同理:△EFC是等腰三角形,∴EF=EC,∴BD+EC=DF+EF=DE.随堂检测:1.C2.D3.C5.37.解:(1)∵∠ACB=120°,CE平分∠ACB,∴∠BCE=12∠ABC=60°,(2)△ACD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ACB=120 º,CE平分∠ACB ∴∠BCE=60°又∵∠BCE=60°,AD∥EC,∴∠BCE=∠D=60°,∵∠ACB=120 º∴∠ACD=60°,∴△ACD是等边三角形.。
初二-第01讲-三角形的证明(培优)-教案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年级:八年级(下) 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授课主题第01讲-三角形的证明授课类型T同步课堂P实战演练S归纳总结教学目标①掌握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②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定理;③掌握各种思想的运用。
授课日期及时段T(Textbook-Based)——同步课堂一、知识梳理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
即三线合一。
(4)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体系搭建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即等角对等边。
(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6、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7、逆命题、逆定理互逆命题: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互逆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命题。
8、斜边、直角边定理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述为“斜边、直角边定理”或“HL”定理。
9、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角形证明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利用模型或工具来直观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过程。
-通过对比不同判定方法,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形成直观认识。
-利用动画或实物模型,展示全等三角形在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元素,加深学生对判定方法的理解。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体会各个判定方法的应用场景,增强实践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情况?”比如,在拼接图形或设计图案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三角形证明的奥秘。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探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如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等于底边一半等。
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学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如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一半等。
5.三角形证明的应用: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三角形证明,提高学生的几何证明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三角形的一般性质,形成数学概念,提高数学抽象素养。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完成证明题目,增强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导学案
【学案】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第一节等腰三角形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述为:等边对等角)例1.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AD=BD,AB=AC=CD,求∠BAC的度数。
例2.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
求证:BD=CE.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三线合一”,即在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线,三条线互相重合例1.如图,D.E 在BC 上,AB=AC 且,AD=AE,求证:BD=CE.例2.如图,在△ABC 中,BC=AC,∠ACB=090,D 是AC 上一点,AE⊥BD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E,且AE=21BD,求证: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述为:等角对等边)例1.已知:如图,AB=DC,BD=CA.求证:△AED是等腰三角形.例2.如图,△ABC中,AB=AC,E是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BE=CF,若EF与BC相交于D,求证:DE=DF.第二节等边三角形一.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60(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03.等边三角形的的推论:030.060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030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1.如图△ABC 中,∠ACB=90∘,CD 是高,∠A=30∘,求证:BD=41AB.例2.在Rt△EBC 中,点D 是EC 上的一点,以DC.BC 为边作长方形ABCD,连接AE。
已知∠EAD=030.∠EBC=060,EC=20,求AB 的长例3.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直线AB上一点,延长CB到点E,使BE=AD,连接DE,DC,求证:DE=DC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一.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定理二.有一个角等于0例1.如图所示,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N、MC交于点E,BM、CN相交于点F.(1)求证:AN=BM;(2)求证:△CEF为等边三角形;第三节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特殊数量关系例1.如图,△AC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BCE=90∘,AE交CD于点F,BD分别交CE、AE于点G、H.试猜测线段AE和BD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八下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学案
1.1等腰三角形(1)教师寄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目标: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步骤和书写格式。
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定理。
3、通过探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懈的探究精神和良好的说理方法。
学习过程:一、前置准备:1、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证明的基本步骤。
2、列举我们已知道的公理:、(1)公理:同位角,两直线平行。
(2)公理:两直线,同位角。
(3)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公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注: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都可以看作公理。
二、自主学习:利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证明:“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合作交流;议一议:(1)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2)你能利用已有的公理及定理证明这些结论吗?四、归纳总结:1、我的收获?2、我不明白的问题?五、例题解析: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DE⊥AB, DF⊥AC,试猜想EF与AD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六、当堂训练:1、下列各组几何图形中,一定全等的是()A、各有一个角是55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两个等边三角形;C、腰长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D、各有一个角是500,腰长都为6cm的两个等腰三角形.2、如图,已知:AB∥CD,AB=CD,若要使△ABE≌△CDF,仍需添加一个条件,下列条件中,哪一个不能使△ABE≌△CDF的是()A、∠A=∠B ;B、BF=CE;C、AE∥DF;D、AE=DF.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500则其余两角的度数为。
4、(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5,则它的周长为。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5、△ABC中, AB=AC, 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
新北师大版八下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教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分析】本章是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的继续,在“平等线的证明”一章中,我们给出了8条基本事实,并从其中的几条基本事实出发证明了有关平行线的一些结论。
运用这些基本事实和已经学习过的定理,我们还可以证明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结论。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图形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探索的同时也经历过一些简单的推理过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树立了初步的推理意识,从而为本章进一步严格证明三角形有关定理打下了基础。
【单元目标】1.知识与技能(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2.过程与方法(1)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相关问题;(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由情景引出问题,探索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再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2)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和中国传统数学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
【单元重点】在证明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证明过程,掌握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够借助数学符号语言利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单元难点】明确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否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等。
【教学思路】1.对于已有命题的证明,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过去的探索、说理过程,从中获取严格证明的思路;对于新增命题,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探索、证明过程,关注该命题与其他已有命题之间的关系;对于整章的命题,注意关注将这些命题纳入一个命题系统,关注命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对相关图形整体的认识。
2.对于证明的方法,除了注重启发和回忆,还应注意关注证明方法的多样性,力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获得多样的证明方法,并在比较中选择适当的方法。
3.证明过程中注意揭示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归纳、类比等。
4.作为初中阶段几何证明的最后阶段,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掌握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命题的基本要求,掌握规范的证明表述过程,达成课程标准对证明表述的要求。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教学设计
(3)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师生互动,增进师生情感,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尺、自行车三角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三角形的特点和作用。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三角形为什么在生活中如此常见,它具有哪些独特的性质?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释这些性质?
3.引入新课: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三角形的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介绍三角形的概念、分类、性质(如内角和、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2)新知:讲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全等和相似性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证明方法。
(3)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拓展:介绍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3.教学评价: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全等和相似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运用。
2.难点:
(1)三角形证明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方法。
(2)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三角函数的计算和应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现象,引出本章节的学习内容。
2.学生在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或思路不清晰的情况。
3.部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能力较弱,可能难以发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导学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复习导学案)
知识梳理
等腰三角形
性质
判定
等边三角形
性质
判定
直角三角形
性质
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判定
角平分线
性质
判定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80°,则其余的两个角度数分别是
2.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和8,则它的周长为;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6,则它的周长为。
3.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两条边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为
4. 已知:△ABC中,D为AC上一点,且AB=AC,AD=BD=BC.
求△A度数。
5.△ABC中AB=AC,D和E都是BC边上的点,且AD=AE.求证:BD=CE.
7.已知:如图,△A=△D=90°,AC=DB. 求证:OA=OD.。
三角形的证明教案
三角形的证明教案教案标题:三角形的证明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定理和公式进行三角形的证明。
3. 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和几何知识解决与三角形证明相关的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包括三边和三角形内角的关系。
- 提问学生,你们对三角形有什么了解?它有哪些性质?2. 探究(15分钟)- 教师给出一个三角形的图形,并提出一个证明问题,如证明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这个问题,鼓励他们用逻辑推理和几何知识来解决。
- 学生分组或个人进行讨论,尝试找到证明方法。
3. 指导(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三角形证明定理和公式,如勾股定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等。
- 通过示例和练习,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定理和公式来解决三角形的证明问题。
- 强调证明过程的逻辑性和准确性,鼓励学生进行严谨的推理和演算。
4. 实践(15分钟)- 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实践活动,选择一个三角形的证明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证明。
-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
5. 总结(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在三角形证明方面的收获和困惑。
-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他们的努力和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和解决与三角形证明相关的问题。
教学资源:1. 三角形的图形和相关定理的示意图。
2. 练习题和实践活动的材料。
3. 教师提供的解答和指导材料。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探究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过程、证明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实践活动,评估他们对三角形证明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鼓励他们分享和讨论自己的证明思路和策略。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三角形证明的相关问题,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1讲 三角形的证明温故知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三角形全等条件1:三条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注意:①在运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必须同时满足三边对应相等,只有一边或两边对应相等是不能得到全等的。
②“SSS ”判定全等只适用于三角形,不能适用其他图形。
符号语言:已知△ABC 与△DEF 的三条边对应相等。
在△ABC 与△DEF 中,⎪⎩⎪⎨⎧===DF AC EF BC DE AB∴△ABC ≌△DEF (SSS )(2)三角形全等条件2: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注意:①用“ASA”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一定要说明两个角及夹边对应相等②在书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时,一般把夹边相等写在中间的位置。
符号语言:已知∠D=∠E ,AD =AE ,∠BAD =∠CAE .求证:△ABD ≌△ACE .证明:在△ABD 和△ACE 中,∠D=∠EAD=AE∠BAD =∠CAE∴△ABD ≌△ACE (ASA )(3)三角形全等条件3: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角”或“AAS”。
符号语言:如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DC=EB,∠C=∠B .求证:△ACD ≌△ABE证明:在△ACD 和△ABE 中.∠C=∠B∠A=∠ADC=EB∴△ACD ≌△ABE (AAS ).注意:“AAS”中的“S”是有限制条件的,必须是两组对应等角中一组等角的对边。
(4)三角形全等条件4: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符号语言:在△ABC 与△DEF 中,AB DE B E BC EF =⎧⎪∠=∠⎨⎪=⎩∴△ABC ≌△DEF (SAS ).注意:①应用“SAS ”时,必须满足相等的角是对应相等两边的夹角,即“两边夹一角”。
(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符号语言:在Rt △ABC 与Rt △DEF 中,∠ABC=∠DEF=90°, AB DE BC EF AC DF ==⎧⎨=⎩或 ∴Rt △ABC ≌Rt △DEF (HL ).注意:①应用“HL”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书写时,两个三角形符号前要加上“Rt”②“HL ”是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前面学过的判定方法在直角三角形中仍然适用。
课堂导入知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
即三线合一。
(4)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即等角对等边。
(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典例分析例1、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则另两个角分别是()A.30°,60°B.45°,45°C.45°,90°D.20°,70°例2、如图在等腰△ABC中,其中AB=AC,∠A=40°,P是△ABC内一点,且∠1=∠2,则∠BPC等于()A.110°B.120°C.130°D.140°例3、如图,在△PAB中,PA=PB,M,N,K分别是PA,PB,AB上的点,且AM=BK,BN=AK,若∠MKN=44°,则∠P的度数为()A.44°B.66°C.88°D.92°例4、如图,在△ABC中,AB=AC=6,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交BC于点D,连接AD,若AD=4,则DC=.举一反三1、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35°,则∠C的度数为.2、在等腰△ABC中,AB=AC,AC腰上的中线BD将三角形周长分为15和21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3、如图,锐角三角形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且OB=OC.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知识要点二直角三角形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4、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逆命题、逆定理互逆命题: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互逆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命题。
6、斜边、直角边定理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述为“斜边、直角边定理”或“HL”定理。
典例分析例1、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如果∠A=50°,则∠DCB=()A.50° B.45°C.40° D.25°例2、具备下列条件的△ABC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B=∠C B.∠A﹣∠B=∠CC.∠A:∠B:∠C=1:2:3 D.∠A=∠B=3∠C例3、如图,已知在△ABC中,∠ACB=90°,CD为高,且CD,CE三等分∠ACB.(1)求∠B的度数;(2)求证:CE是AB边上的中线,且CE=AB.例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M、N分别是AC、BD的中点,试说明:(1)MD=MB;(2)MN⊥BD.举一反三1.如图,在△ABC中,∠C=90°,点E是AC上的点,且∠1=∠2,DE垂直平分AB,垂足是D,如果EC=3cm,则AE等于()A.3cm B.4cm C.6cm D.9cm2.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H是AF的中点,那么CH的长是()A.2.5 B. C. D.23.如图,∠AOP=∠BOP=15°,PC∥OA,PD⊥OA,若PC=4,则PD的长为.4.在△ABC中,AB边上的中线CD=3,AB=6,BC+AC=8,则△ABC的面积为.5.如图,等腰△ABC中,AB=AC=10,∠B=15°,则S△ABC= .6.如图,在△ACB中,∠ACB=90゜,CD⊥AB于D.(1)求证:∠ACD=∠B;(2)若AF平分∠CAB分别交CD、BC于E、F,求证:∠CEF=∠CFE.知识要点三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判定定理)定理: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定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5、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判定定理):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6、三角形三内角的角平分线性质: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典例分析例1、如图,△ABC中,AB=5,AC=6,BC=4,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则△BDC的周长是()A.8 B.9C.10 D.11例2、如图,△ABC中,BD平分∠ABC,BC的中垂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CF.若∠A=60°,∠ABD=24°,则∠ACF的度数为()A.48° B.36°C.30° D.24°例3、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 于点D,交AB于点E.(1)求证:△ABD是等腰三角形;(2)若∠A=40°,求∠DBC的度数;(3)若AE=6,△CBD的周长为20,求△ABC的周长.例4、如图,△ABC中,∠ACB=90°,AD平分∠BAC,DE⊥AB于E.求证:直线AD是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举一反三1.已知P为△AB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且∠BAC=40°,则∠BPC=()A .70°B .80°C .120°D .110°2.如图,在△ABC 中,∠B=55°,∠C=30°,分别以点A 和点C 为圆心,大于AC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BC 于点D ,连接AD ,则∠BAD 的度数为( )A .65°B .60°C .55°D .45°3.如图,AD 是△ABC 中∠BAC 的角平分线,DE ⊥AB 于点E ,DE=2,AC=3,则△ADC 的面积是( )A .3B .4C .5D .64.如图,O 是Rt △ABC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D ∥AC ,AC=5,BC=12,OD 等于( )A .2B .3C .1D .15.如图所示,△ABC 中,∠A=90°,BD 是角平分线,DE ⊥BC ,垂足是E ,AC=10cm ,CD=6cm ,则DE 的长为 cm.6.如图,在△ABC中,∠C=90°,AC=BC,AB=4,BD是角平分线,则BC+CD= .7.在△ABC中,∠B=22.5°,∠C=30°,AB的垂直平分线OD交BC边于点D,连结AD (1)求∠DAC的度数;(2)若AC=4cm,求△ABC的面积(结果保留根号)课堂闯关初出茅庐1、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AD=BD B.BD=CDC.∠1=∠2 D.∠B=∠C2、如图,Rt△ABC中,∠ACB=90°,∠A=55°,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A.40° B.30° C.20° D.10°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长为3和4,则第三边长为5B.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边为a,b,c则满足a2﹣b2=c2C.以三个连续自然数为三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D.△ABC中,若∠A:∠B:∠C=1:5:6,则△ABC是直角三角形4、如图,△ABC中,∠ACB=90°,沿CD折叠△CBD,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5°,则∠BDC等于()A.44° B.60° C.67° D.70°5、Rt△ABC中,∠C=90°,∠B=54°,则∠A的度数是()A.66° B.36° C.56 D.46°6、如图,AB∥CE,BF交CE于点D,DE=DF,∠F=20°,则∠B的度数为.7、如图,在△ABC中,已知△BAC=90°,AD⊥BC,AD与∠ABC的平分线交于点E,试说明△AEF是等腰三角形的理由.优学学霸8、如图:已知AB=AE,BC=ED,∠B=∠E,AF⊥CD,F为垂足,求证:①AC=AD;②CF=DF.9、如图,AD平分∠BAC,BD⊥AD,DE∥AC,求证:△BDE是等腰三角形.10.如图,在△ABC中,AC=BC=2,∠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AD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则△DEF的面积为多少?考场直播1、如图,在△ABC中,∠ABC=∠ACB=72°,BD、CE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它们的交点为F,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个.2、如图,已知:AD平分∠CAE,AD∥BC.(1)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2)当∠CAE等于多少度时△ABC是等边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自我挑战1、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则它的周长为()A.12 B.9 C.12或9 D.9或72、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若∠E=35°,则∠BAC的度数为()A.40° B.45° C.60° D.70°3、如图,△ABC中,点D是边BC上一点,已知AB=AC=BD,AD=CD,则∠B=()A.30° B.36° C.45° D.50°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边分别是1,,3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④三个角之比为3: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A.1个B.2个C.3个D.4个5、如图,点D为线段AB与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A=35°,则∠D等于()A.50° B.65°C.55° D.70°6、如图所示,在△ABC中,DE是AC的中垂线,AE=3cm,△ABD的周长为13cm,则△ABC的周长是cm.7、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PE⊥AB于点E.若PE=3,则点P到AD的距离为.8、如图,AC∥BD,AB与CD相交于点O,若AO=AC,∠A=48°,∠D= .9、如图,将△ABC沿BD对折,使点C落在AB上的点C′处,且∠C=2∠CBD,已知∠A=36°.(1)求∠BDC的度数;(2)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不用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