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4267中小学生学习辅导笔记
江苏自考29767基础教育概论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基础教育概论(29767适用江苏)速记宝典简答题命题来源:基础教育概论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及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答:(1)正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受到的教育,近来也用制度化教育的术语来指称。
(2)非正规教育:对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以外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统称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组织形态。
(3)二者的区别: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区别:第一,在制度化上,正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真正的“体制,至少它的所有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附的;而各种非正规教育活动一般是各自独立的,虽然它有时是某一发展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农业系统中的农民识字计划,但它们彼此之间缺乏严密的联系。
第二,在稳定性上,正规教育一般是在相对稳定的课程结构中全日制的、延续几年的连续性学习;而非正规教育更多的是部分时间的时间较短的、内容局限于特定学习者能很快使用的专门的实践类型的知识和技能,内容具有内在的灵活性。
第三,在管理体制上,正规教育具有集中的计划、管理和财政。
非正规教育在这些方面正好相反,它具有许多不同的发起者、管理者和资金来源,几乎包括所有政府部门和各类非政府机构。
考点2:教育术语、教育口号、教育隐喻的区别和联系答:一、区别教育术语:主要是以概念、范畴形式出现,是人们对教育现象的概括性反映(教育的理论工作者)。
教育口号:以人们的理性分析、判断为基础,但毕竟以一种情绪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多属于实践工作者)。
教育隐喻:介于两者之间。
二、联系(一)在于三者间的相互依存上。
04267学习心理与辅导【精品-doc】
课程名称:学习心理与辅导课程代码:04267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学习心理与辅导》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
是为培养心理咨询与辅导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性基础理论课程,它既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其他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又可直接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学习心理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领域,学习辅导则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宗旨在于以系统的学习理论为指导,帮助学习者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领域中,能够有效地实施学习心理辅导。
通过系统学习本课程,应考者应掌握一般学习的基本规律、学习困难者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心理辅导原理与操作,并且学会运用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知识与问题解决学习等理论分析学生学习心理特点与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既能为一般学习者提高支持,又能为特殊学习者提供帮助。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设置目的在于帮助考生在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学习心理学一般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小学生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原理、技术),认识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并且,以此为指导掌握基本的学习心理辅导的技能。
能够将学习的基本规律转化为学习辅导的应用实践,有效地应用于中小学学习心理辅导领域,包括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改进学习策略、培养学习能力、改善教学方法以及为特殊学习者提供学习辅导等。
本课程对于考生的基本要求如下:1、熟悉各种流派的学习理论,了解学习基本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2、掌握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问题解决与学科学习的基本规律,了解这些规律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3、了解学习困难生的类型、特点,掌握评估各种类型学习困难的方法。
4、运用学习的各种理论和规律去分析中小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有关心理现象及其特点、规律,掌握学习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解决中小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突破学习困难。
2020下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学霸笔记05 第二章 学生指导2
第二章学生指导第二节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和教育启示,选择题经常考*关键期:是指身体和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奥地利生物学家洛伦兹提出)新生儿和青春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一)小学神身体发展的特点1.骨骼:养成好习惯,防止驼背2.肌肉:避免用力和动作幅度较大的动作3.神经系统4.心脏和呼吸系统(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力、思维(认识发展)2.丰富性、稳定性、深刻性不断增强(情绪情感发展特点)3.个性与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三个阶段①生理自我:3岁左右②社会自我:小学阶段③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三、心理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认知发展的机制图式(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平衡2.认知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小学生处于这一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3.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生阶段:六七岁至十二岁,勤奋感对自卑感4.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教学时要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最近发展区”。
(较高的水平——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三节小学生学习指导一、学习概述概念: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二、学习理论*重点(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区分基本观点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经典实验——饿猫打开迷笼)试误说: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这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次较为完整的理论)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2.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1)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做了研究(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基本规律:强化(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掌握概念* 普雷马克原则(祖母法则):用喜欢的行为(高频)作为不喜欢行为的有效强化物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学习主要是观察学习(注意、保持、再现、动机四个子过程)强化的三种形式: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二)认知学习理论1.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发现学习的创始者,学习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观(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教学观4.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学校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应以接受学习为主)接受学习: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主张废除教师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心理学被视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创始人:皮亚杰教学启示:①探究学习;②支架式学习;③情景教学;④合作学习三、学习策略1.分类2.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1)学生:年龄特征、原有的知识背景、学习动机、学习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2)教师:运用学习策略的水平、策略教学经验、教学策略方法四、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五、学习兴趣1.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1)事物本身的特征(2)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3)人们对事物产生的愉快情感体验2.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4)改进教学方法(5)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3.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1)直接兴趣到间接兴趣(2)兴趣广度逐渐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3)不稳定到稳定六、学习习惯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特点*简答题(1)学习习惯的广泛性(2)学习习惯的实践性(3)学习习惯的阶段性(4)学习习惯的模仿性第四节小学德育*必考章节一、德育的含义广义德育: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狭义德育:学校德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二、小学德育过程(本质上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1.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3.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三、品德的形成与发展1.品德的心理结构选择题2.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依从——认同——内化3.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四、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重点1.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五、小学德育原则*重要知识点六、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一)途径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2.课外、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6.班主任工作(二)方法*(小学德育的方法)七、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简答题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2.品德发展具有协调性3.品德发展具有过渡性4.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小学阶段,是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概出现在三年级下学期前后)第五节小学美育一、概述、内容1.美育又称审美教育。
广东心理健康教育自考《学习辅导与实践》复习资料
一1、联结派的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连接理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对条件刺激产生泛化、分化、消退的过程。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操作性和外部强化。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和外部及内部强化(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2、认知派的学习理论:1.格式塔学派的完形学习理论:知觉和认知重组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强调行为的整体性:S-O-R;目标-对象-手段。
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
4.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和有意义的学习。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对于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条件等提出的观点2.建构主义以对学习的理解为基础而提出的教学理论:随机通达教学、情境教学与自上而下的设计(抛锚学习)、支架式教学。
4、学习问题的表现:1.学习动力缺乏或不足2.学习策略与方法不对3.学习焦虑水平过高4.情绪波动明显5.行为习惯不良:多动、固执、拖拉与消极应付、疲劳战术、行为监控能力差,过分依赖家长、粗心大意。
5、学习问题的成因分析:1.学习心理问题的内部因:生理因素(身体因素)、遗传因素(智力遗传)、心理因素(认知与非认知因素)2.学习心理问题的外因:不良的社会、家庭环境影响、不利的学校因素影响。
6、学习辅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发展性、系统性、教育性、坚持性、个别化原则。
7、开展学习辅导的意义:1.开展学习辅导有助于改进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2.学习辅导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3.学习辅导有助于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二、1.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激起、调节和维持、停止的作用。
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启动、维持、监控作用2、学习动机的内部构成:1.认知的内驱力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3.附属的内驱力3、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1.社会性动机日益明显2.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向间接的远景性动机的转变3.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发展4.认识兴趣不断发展4、联结派的动机1、理论基本观点:学习行为是由驱力所激起的,而驱力则因生理上的需求而产生,个体表现出某一行为后予以需求上的满足,就会强化并保留该行为。
2023年10月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绝密 考试结束前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㊀㊀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㊁写在答题纸上㊂㊀㊀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㊁姓名㊁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㊂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㊀㊀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㊂不能答在试题卷上㊂一㊁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㊂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㊂1.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发生于美国的A. 社会效率运动B.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C. 科学主义运动D. 八年研究2.提出 教育即生产 的课程论专家是A.泰罗B.博比特C.查特斯D.泰勒3.提出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的教育著作是A.‘爱弥儿“B.‘大教学论“C.‘儿童与课程“D.‘教学的艺术“4.赫尔巴特认为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儿童的A. 基本能力B. 核心素养C. 多方面兴趣D. 基本知识5.杜威毕生倡导并实施的经验课程形态是A.主动作业B.探究学习C.选修课程D.研学活动6.被视为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是A.过程模式B.校本模式C.目标模式D.共享模式7.泰勒原理中提出要对教育目标进行两次筛选,即哲学的筛选和A.教育学的筛选B.心理学的筛选8.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属于A.社会发展取向模式B.人格发展取向模式C.认知发展取向模式D.行为控制取向模式9.下列不属于∙∙∙程序教学的设计原则的是A.主动探究原则B.积极反应原则C.小步子原则D.自定步调原则10.奥苏伯尔创立的 先行组织者 教学模式的心理学基础是A.行为主义心理学B.认知主义心理学C.人本主义心理学D.建构主义心理学11.在教育目标体系中,代表着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普遍的㊁总体的㊁终极的教育价值的是A.培养目标B.课程目标C.教学目标D.教育目的12.有关 格物㊁致知㊁诚意㊁正心㊁修身㊁齐家㊁平天下 的教育宗旨的描述,从课程与教学目标表述来看属于A. 生成性目标 取向B. 行为目标 取向C. 表现性目标 取向D. 普遍性目标 取向13.苏格拉底的 精神助产术 ,从教学方法来看属于A.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B.提示型教学方法C.自主型教学方法D.操作型教学方法14. 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在不同学习阶段予以重复 ,反映了课程组织的A.整合性B.序列性C.连续性D.顺序性15.中国古代的六艺(礼㊁乐㊁射㊁御㊁书㊁数),从课程类型来看,属于A.经验课程B.综合课程C.学科课程D.核心课程16.提出 学生者是能动的创造性存在的 的课程理论是A.经验课程理论B.学科课程理论C.综合课程理论D.自主课程理论17.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是A.必修课程B.选修课程C.综合课程D.显性课程18.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其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㊂这种课程是19.学校教育中有计划㊁有组织地实施的课程是A.隐性课程B.显性课程C.核心课程D.经验课程20.下列不属于∙∙∙隐性课程特点的是A.官方性B.弥散性C.持久性D.普遍性21.17世纪上半叶,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捷克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斯宾塞22.以下不属于∙∙∙班级授课组织基本特征的是A.学生被分配于各自固定的班级㊂B.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㊂C.教学一般分学科进行㊂D.注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㊂23.在本质上支配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的是A.技术理性B.解放理性C.过程理性D.实践理性24.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是A.起始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25.以测验或测量的方式测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或某项特征,这种评价属于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26.儿童的 实际发展水平 与 潜在发展水平 之间的区域被称为A.自主发展区B.潜能发展区C.主动发展区D.最近发展区27.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要素包括情境㊁协作㊁会话和A.探究B.讨论C.目标评估D.意义建构28.下列关于 国家课程 表述错误∙∙的是A.国家课程是政府为保证国民的基础学力而开发的课程㊂B.校长㊁教师㊁学生应是国家课程开发的主体㊂C.国家课程是强调国家在课程改革中的主导作用㊂D.许多国家都把建设强有力的 国家课程 作为迎接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㊂29.把课程视为 学校材料 的课程研究取向是A.课程规划范式B.课程开发范式30.学生已经掌握了 三角形 的概念和面积计算公式,再学习 等腰三角形 的概念与面积计算公式㊂这种学习属于A.有效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㊀㊀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㊂二㊁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㊂31.简述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点㊂32.简述泰勒原理中确定教育目标的三个来源㊂33.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要求㊂34.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㊂35.简述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三种典型模式㊂三㊁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㊂36.请结合实际分析教学研究的一般趋势㊂37.有人认为, 提示型教学方法 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㊂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㊂四㊁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㊂38.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㊂㊀㊀材料: 我将运用这一假设,即发现,不论是在校儿童凭自己的力量所作出的发现,还是科学家努力于日趋尖端的研究领域所做出的发现,按其性质来说,都不过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㊁使人能超越现象再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而已㊂(1)此材料反映了哪种学习理论?其内涵是怎样的?(2)请分析该学习理论的基本特征,以及优势与局限㊂绝密 启用前202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㊀00467)一㊁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㊂1.A2.B3.B4.C5.A6.C7.B8.C9.A10.B11.D12.D13.A14.C15.C16.A17.A18.B19.B20.A21.C22.D23.A24.B25.A26.D27.D28.B29.B30.C二㊁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㊂31.(1)学术性(2分)(2)专门性(2分)(3)结构性(2分)32.(1)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㊂(2分)(2)对当代生活的研究㊂(2分)(3)学科专家的建议㊂(2分)33.(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㊂(2分)(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特定课程内容㊂(2分)(3)选择的教学方法要形成内在统一的体系或结构㊂(2分)34.(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㊂(2分)(2)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㊂(2分)(3)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㊂(2分)35.(1)情境教学(抛锚式教学)(2分)(2)随机访问教学(2分)(3)支架式教学(2分)三㊁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㊂36.(1)在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㊂(3分)(2)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㊂(3分)(3)在基础层面,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置于多学科的基础之上㊂(3分)(4)根据具体论述情况,酌情再加0-3分㊂37.提示型教学方法具有内在的教育价值,在一定条件下它具有其它教学方法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㊂主要表现为:(1)提示型教学方法能够使人们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接受大量文化知识,适应了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需求㊂(2分)(2)提示型教学方法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㊂教师对特定知识领域的理解程度㊁教师的语言能力㊁教师的教育艺术可以在提示型教学方法的运用中获得充分的展露㊂(2分)(3)在提示型教学方法中学生也可以充分调动其理智与情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㊂(2分)提示型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㊂主要表现为:(1)提示型教学方法不利于人的操作能力的发展㊂(2分)(2)提示型教学方法会限制人的发现探究能力的发展㊂(2分)(3)过于强化提示型教学方法,很有可能导致 注入主义 ,导致学生的机械被动学习㊂(2分)四㊁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㊂38.(1)反映了布鲁纳所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㊂(2分)发现学习是指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㊁组合㊁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㊂(2分)(2)该学习理论具有以下特征:①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㊂(1分)②注重直觉思维㊂(1分)③注重内部动机㊂(1分)④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㊂(1分)(3)该学习理论的优势在于:①一切真知都是自己发现的㊂(1分)②发现行为有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㊂(1分)③发现行为有助于引起学习的内部动机和自信心㊂(1分)④发现行为有助于记忆的保持㊂(1分)(4)该学习理论的局限在于:①过于强调学生自己的探究,而忽视了教师作用㊂(2分)②过于强调 发现 ,而忽视了其它学习形式的价值㊂(2分)。
教师资格证:小教速记第2章学生指导
第二章学生指导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简答和材料分析的形式进行考查。
主要考查学生指导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小学生学习、品德发展和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相关知识。
需要重点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小学生德育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能够根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考点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
其中认识过程是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考题预测精选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参考答案】D。
考点2认知过程☆☆☆(一)感觉1.感觉适应:感觉器官因接受持续刺激而引起感受性改变的现象叫做感觉适应。
去游泳时,刚接触泳池的水感觉很凉,游一会儿就不觉得凉了,这就是冷觉适应;古人云:“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就是嗅觉适应;我们刚进电影院,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过一会儿才能看见周围的人和椅子;出电影院的时候,感觉外面刺眼,需要一些时间适应外面的光线,这就是视觉的暗适应和明适应。
2.感觉对比:指两种刺激并列或相继出现时,每一种感觉都变得更为明显的现象。
3.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像,也叫做感觉后效。
4.感觉的相互补偿: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如盲人失去视觉后,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灵敏。
5.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如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
(二)知觉1.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2)对比性;(3)整体性;(4)恒常性;(5)组织性。
(三)记忆1.记忆的种类(1)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划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又叫做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学习笔记
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学习笔记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学习笔记篇1一、指导思想随着中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一个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学校心理健康成长项目应达到以下标准1、要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班级工作计划。
2、要有课时计划(含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班团队会活动等)。
3、要设有心理咨询室及相关设施,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坚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团辅与个辅相结合、面对面辅导与通讯工具辅导相结合)。
4、要以能力建设为导向,通过逐步完善青爱小屋的“十个一”功能,实现青爱教育的总体目标。
5、要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生命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提升生命质量。
6、要有专项经费,要有专人负责,并配备一定比例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及德育干部等有系统的培训和进修计划。
7、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考评方法。
三、学校心理健康成长项目的组织领导学校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德育工作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做为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突破口。
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符合本校的发展规划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成长项目指导组,研讨、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有分管领导,有专兼职辅导教师。
四、学校心理健康成长项目的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成长项目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了解心理异常现象,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并初步掌握一些心理保健常识和心理调节技巧等。
根据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心理健康成长项目指导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好以下教育重点:1、学习心理。
随班就读学生个别辅导记录4精选全文
附件3:随班就读学生个别辅导记录
时间
地点
教室
辅导老师
个别辅学生
辅导目的
与其谈心,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帮助其分析优缺点,鼓励其发奋学习,纠正其学习态度。
辅导内容
1、进行课前辅导,指导完成预习作业,促使养成预习习惯。
2、进行复习辅导,指导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教给复习方法。3、帮助记忆生字词等基础知识,讲解该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难题。
效果
1、该生能认真接受教育,表示认真学习。
2、基本上能按照老师教给的复习、预习的方法,但所花时间甚多。
3、刚复习过的生字、新词容易遗忘。
家长反馈
表示支持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有了一定的转变,成绩虽然还是欠佳,但能下功夫进行补漏,有很大的进步。
改进措施
今后加强学习目的的指导,多面改,多个别辅导,利用互助学习小组使她尽快找回自信,投入学习。
自考教育学重点笔记:第11章
自考教育学重点笔记:第11章第十一章学校咨询与辅导[单选]现代的学校咨询与辅导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
[单选]帕特森和威廉森于1938年出版的《学生指导技术》,初步总结了对学生进行指导的理论与实践。
[单选]对于极少数长期处于恶劣环境下已经积累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的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矫正。
[单选]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提供心理咨询办事最主要的是面对面的咨询。
[单选]预防和发展性指导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课程辅导方式进行。
[单选]在可能的问题发生之前,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工作,提高学生应付将来问题的能力是指问题预防。
[单选]使来访学生愿意继续参加咨询并进而产生积极改变的根本前提是让来访学生感受到咨询者的关怀和信任。
[单选]学生对咨询和咨询者产生信任的基础是保密。
[单选]贯彻咨询会谈始终的是建立咨访关系。
[单选]可以说咨询会谈的灵魂是倾听。
[单选]在咨询中,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咨询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
[单选]由于小学生通过语言分析和表达本身心理感受的能力还比力有限,因而为达到咨询的目的更为有效的方法是游戏。
[名解]学校咨询是指学校咨询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帮忙学生克服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
[名解]缺陷矫正是指对于极少数长期处于恶劣环境下已经积累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的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矫正。
[名解]早期干预是面向少数学生进行的,他们可能已经出现某种程度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忙,就可能演变为严重的障碍。
[名解]问题预防就是指在可能的问题发生之前,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工作,提高学生应付将来问题的能力。
[简答]学校咨询应当遵循的原则:(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咨询者要切实地、敏锐地从来访学生身上发掘积极的、值得必定的、有价值的地方,并对学生在咨询过程中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学生对咨询过程的主动参与是咨询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
最新自考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学习笔记 重点掌握
自考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学习笔记 重点掌握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1.[单选]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 般认为 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2.[单选]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 20 世纪初美国发 生的“社 会效率运动”。
3.[单选]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总称为“活动分析”。
4.[简答]博比特认为课程开发的过程。
博比特认为课程开发的具 体过程包括如下5个步骤: 第一,人类经验的分析。
第二,具体活动 或具体工作的分析。
第三,课程目标的获得。
第四,课程目标的选择。
第五,教育计划的制定。
5.[简答]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的区别。
尽管查特斯的 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的极其相似,但二者还是存在一些细微 区别: (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
他指出:“课程是由理想和活 动 这两者构成的。
”理想不能从现实的人类活动中直接分析出来,理想 是对现实的 超越。
而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2) 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
查特斯认为学习者应认识到知识对生活的意义 而追求知识,他主张通过对人类生 活的分析以确定学科的哪些要素是 最重要的,并将这些要素纳入课程之中。
博比 特则更强调人类从事活 动所需的经验与能力。
(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 “工作分 析”。
“工作分析”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不过 “工作分 析”主要是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要 来得宽泛,它不仅包括 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
6.[单选]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 化课程开发 理论的集大成者。
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 代课程理论之父”。
7.[单选]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 的圣经”8.[单选]泰勒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指出,“泰勒原理”“是作为 特定环境 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并且是为了给处理这类情境提供一 种可靠而井然的程 序”。
中小学继续教育类读书笔记3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教育类读书笔记爱的奉献——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有感寒假期间,我读了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礼。
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所打动,深深地被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大师的教育实践所吸引。
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
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
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
”这一点,对于我们音乐教师尤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以张空白的试卷。
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未来的答案.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事实上,当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
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
身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得到熏陶。
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教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我想作为一个教师,要想得到更多孩子们的爱戴,就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心,这应该是对所有孩子而言的。
对一个腼腆的孩子、对一个木讷的孩子、对一个经常是表现平平的孩子,教师往往一句不经意的称赞的话语,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小动作,就会温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给他们信心,同时也亮丽了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自考小知识点总结
自考小知识点总结自考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科目。
在备考过程中,需要细心总结,不断巩固提高。
以下是一些自考小知识点的总结。
语文语文是自考考生必须掌握的科目之一。
要想在自考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对语文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首先,要熟悉中国汉字的构成和发展,掌握汉字的读音和意义,能够用规范的汉字书写。
同时,要了解汉字的结构,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
其次,对于汉字的造字原则和字形结构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还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用法,了解词语的组合和句子的结构。
在修辞法、文学常识和阅读能力方面也要有所了解。
数学数学是自考考生需要掌握的另一个科目。
数学知识点繁多,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逐一梳理,建立数学知识体系。
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包括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等。
其次,需要了解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数学知识点。
在代数方面,考生需要掌握因式分解、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点。
在几何方面,需要掌握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
在概率与统计方面,需要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统计学的相关知识。
此外,数学还涉及到函数、数列、极限、微积分等内容,需要考生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掌握。
外语外语是自考考生必不可少的一门科目。
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掌握外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基本技能。
首先,需要掌握外语的基本语音和语调,以及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其次,需要加强外语的听说能力,在不同场合下进行口语练习,提高听力水平。
在阅读和写作方面,需要拓展词汇量,掌握基本的句型和语法规则,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历史历史是自考考生需要掌握的一门科目。
在备考过程中,需要熟悉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轨迹,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了解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影响。
首先,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夏商周三代的基本情况,了解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
中小学教育管理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中小学教育管理1.1.管理 1.2.教育管理 1.3.教育管理学2.1.教育管理的重要特点 2.2.教育管理的主体性 2.3.教育的主要任务 2.4.教育成功的关键 2.5.教育管理的主要矛盾3.1.目标是 3.2.管理目标 3.3.教育管理目标 3.4.目标管理4.1.管理过程理论 4.2.教育管理过程 4.3.教育管理职能5.1.质量 5.2.效益 5.3.质量管理 5.4.教育质量管理6.1.科学研究 6.2.科学方法论 6.3.系统方法 6.4.反馈原理 6.5、有序原理 6.6.有序 6.7.无序 6.8,整体原理 6.9.描述性调查 6.10.相关性调查 6.11.比较性调查 6.12.预测性调查 7.1.教育行政机关 7.2.中央教育行政机关 7.3.地方教育行政机关 7.4.教育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 7.5.职位分类 7.6.录用 7.7.考核 7.8.回避 7.9.调任7.10.国家公务员申诉 7.11.国家公务员控告 8.1.体制8.2.中小学内部领导体制 8.3.教育管理体制 8.4.学校管理体制8.5,校长负责制 9.1.“战略” 9.2.教育发展战略 9.3.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9.4.中小学教育规划 10.1.教育行政执法 10.2.教育行政措施 10.3.教育行政处罚 10.4.教育行政强制执行 11.1.教育经费 11.2.教育事业费 11.3.基本建设费11.4.国家对教育事业的财政拨款 11.5.税收 11.6.收费 12.1.教育评价 12.2.相对评价 12.3.绝对评价 12.4.诊断性评价 12.5.形成性评价 12.6.总结性评价 12.7.定性评价 12.8.定量评价 13.1.教育督导 13.2.参谋和反馈 13.3.监督和指导 13.4.视察和评估 13.5.督学 13.6.督政和督学 13.7.宏观督导和微观督导 13.8.分区督导 13.9.驻区督导 13.10.巡视式督导 13.11.蹲点式督导 13.12.跟踪式督导 13.13.定时式督导 13.14.不定时式督导 13.15.专职督导 13.16.集体督导 13.17。
2017年自考《中小学教育管理》串讲笔记
2017年自考《中小学教育管理》串讲笔记2017年自考《中小学教育管理》串讲笔记—2016鲍传友版单选部分1、由于效益是通过价值体现的,因此效益观具体体现为“最大最小”的价值原则。
2、教育质量管理在制订质量标准后,要开始进行(质量检查)。
3、(合理确定教育行政体制和职能)是合理设置教育行政机关和机构的前提。
4、我国教育行政机关机构改革的关键在于(合理转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
5、(学校内部领导体制)是学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和基础。
6、(中小学内部领导体制)是学校管理的根本制度。
7、(中小学内部领导体制)是学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和基础。
8、(中小学内部领导体制)是发挥校长领导效能的重要保证。
9、(中小学内部领导体制)决定着学校党政关系的正确解决。
10、(全局性)是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特点。
10、(社会需求法)是把教育的社会需求,作为制定教育发展战略的参照条件。
11、(人力需求预测法)是以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的各种人才的培养与提供为目标值,来制定教育发展战略的方法。
12、(教育的投资效益分析法)是从单纯经济观点来考虑教育的发展。
13、(国际比较法)是将发展阶段接近的国家分为若干组,找有自我管理的能力。
27、中小学学生的常规管理,即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的管理,它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8、(教育思想)是常规管理的理论基础。
29、常规管理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实践性)30、(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3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
32、(班级干部)是班集体的组织核心,它是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
33、学校领导者要想管理好教学工作,自身必须(加强教学研究)。
34、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求学校领导制订出方向正确、符合实际、具体明确的学校教学工作的(总计划)。
35、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制订,由(教研组长)负责。
36、(有很高的效能)是教导处组织建设的根本目的。
小学教育自考知识点总结
小学教育自考知识点总结一、儿童发展心理学1. 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是指儿童在认知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巩固的各种认知能力,如观察、注意、记忆、思维、联想、比较、归纳、判断、解决问题等。
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1)渐进性:儿童的认知能力是逐渐发展的,具有渐进性和顺序性。
(2)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儿童在认知发展上存在着差异。
(3)环境的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受到环境的影响很大,环境的影响可以促进或妨碍儿童的认知发展。
儿童的认知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包括感觉期、运动期、操作期和形象期等阶段。
2. 儿童情感发展儿童的情感发展是指儿童在情感上逐渐形成并巩固各种情感体验、情感倾向、情感态度和情感反应的过程。
儿童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1)渐进性:儿童的情感发展是逐渐发展的,具有渐进性和顺序性。
(2)形成的适应性:儿童的情感发展对其后续行为和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情感的发展适应性较好,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3)家庭与社会的影响:儿童的情感发展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很大,家庭和社会的环境与氛围对儿童情感的培养和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3. 儿童社会性发展3.1自我认识的建立自我认识是儿童认识自我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感觉和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以及千变万化的自我能力体验。
自我认识的建立是指儿童通过对自身能力和特点的感受和认识,逐渐发展出自我意识、自我价值和自我控制能力。
3.2他人意识的建立他人意识是指儿童逐渐从自我认识中认识到他人的存在、作用和意义,逐渐形成对他人的感情、态度和行为的认识。
3.3 角色意识的建立角色意识是指儿童在社会生活中逐渐认识到他人与自身的关系,形成对他人扮演角色的认识和对自己扮演角色的认识。
二、小学生学习发展1. 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习行为的精神力量。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包括:好奇心强、好玩、自我驱动、好胜、自我调节、追求成就。
2. 小学生认知能力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发展,主要表现在观察、注意、思维和记忆等方面。
自考 04267《学习心理与辅导》知识点
第一章引论一、终身教育的理念(一)识记:终身教育理念的内容终身教育的兴起,预示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在这个社会里,学习贯穿人的一生,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既是为了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又是为了不断丰富人生的经验,提升人的境界,从而使人日臻完善。
(二)领会:终身教育的意义1、终身教育可以满足人生各个阶段的需要。
2、终身教育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3、终身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的变革。
二、人生发展的四大支柱(一)识记:人生发展的四大支柱内容1、学会求知2、学会做事3、学会共同生活4、学会生存(二)领会:人生发展四大支柱内容的意义1、学会求知可以从终身教育提供的种种机会中受益。
2、学会做事,可以促进儿童、青少年发展各种能力。
3、学会共同生活可以使学生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问题的认识,培养合作能力。
4、学会生存在于帮助青少年实现全面发展,过有尊严的生活。
三、学生学习心理的主要问题(一)识记:学生学习心理的主要问题1、厌学问题2、学业失败3、注意力障碍4、学习过度焦虑5、恐学症(二)学习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厌学的原因:(1)家长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2)教育的供需矛盾异常尖锐(3)考试、竞争的无形压力2、学生失败的原因应试教育的特征3、注意力障碍的原因多动、精力剩、性情躁动不安等4、学习过度焦虑的原因学习压力与升学竞争5、恐学症的原因身心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四、学习定义与学习辅导的主要任务1、识记:学习的定义与学习辅导的主要任务(1)学习的定义学习是因经验而使行为或行为潜能产生持久变化的过程(2)学习辅导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A、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发展其创造力B、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C、正确对待学业的成败,树立自信心D、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E、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各种心理困惑2、领会:学习定义的要点意义学习的定义有三个要点第一、学习的变化可以是外显行为,也可以是内隐行为第二、学习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第三、学习产生于经验,而不是来自成熟第二章学习理论(上)一、学习理论的哲学基础(一)识记:经验主义的基本概念,理性主义基本概念及代表人物1、经验主义(1)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洛克、(2)基本概念以经验、观念联想来解释人类学习知识的历程,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特别重视感觉经验。
中小学教师物理继续教育自考学习笔记
第一章:物理教育——物理学的一门子学科第一节从物理教学到物理教育P11.物理学的含义:不同层次上的结构特征、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2.物理教学:(广义)重新组织和系统归纳而形成的一门学科教学.(狭义)是传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一个育人的过程。
3.物理教育的含义:以物理学基本内容和物理学基础知识为主体的一门学科教育。
是处于物理学和教育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第二节物理教育正在成为物理学的子学科P24.物理教育基础性的新内涵:科学素质上:需要物理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学会认识世界的模式和科学方法,开拓前人没有涉及的知识领域。
5.让学生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教师需要做到:9点(1、知识与教育学结合、2、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3、列为中心内容、4、提供充分的机会、5、应用知识的机会、6、按层次把学物理放首位、7、鼓励学生推理、8、超认识策略、9、形成性评价)6、课程和教材改革原则:(扎实的基础,明显的现代性、适应社会需求,尊重学生选择、必要的系统性并致力于学生的创新性)7、最基本的科学基础知识包括:8、物理教育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9、物理教育培养以下三个方面的人才:(有创造性的后备人才队伍、高素质人才大军、物理学科师资)10、物理学科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严密的学科,其表现在:(学科体系的结构上;在定律和定理的表述上;在科学的方法上)11、未来我国物理教育改革面临两个“最优化”的发展趋势是:(教育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一种最优化状态;学生接受传统的物理思维方法与进行物理创新思维和实践活动这间达到一种最优化状态)第二章重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第一节进行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教育是物理教育的重要功能P3第二节物理教育要贯串对“时空”和“物质”的基本认识P3-412、物理学的时空观:P313、物理学的物质观:P4第三节物理教育要突出“科学发现”和“科学创新”的基本方法P4-814、物理学方法论是科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P415、牛顿和他的科学发现论:P4 (1.发现方法论的四大原则:简单性、因果性、普遍性、正确性原则;2.实验哲学的含义:;3.牛顿把实验哲学对发现总是的认识过程分为: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4.牛顿“实验哲学”的分析方法要点:实验—归纳—演绎相结合,旨在发现定律;5.牛顿“实验哲学”的综合方法:)16、爱因斯坦和他的科学概念方法论:P5 (1.两个特点:关于物理概念和经验的关系;关于数学和经验的关系;2.爱因斯坦的科学概念方法实现了以推理为工具到以概念为工具的方法论的转变;3.概念的形式和发展有两条途径:一是有意识的方面即通过逻辑上思维的自由创造,二是无意训方面,通过非逻辑的直觉和想象)17、科学发现不仅是一种理性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表现在:P5(信念、直觉、形象思维、想象、科学美、内心自由)18、物理教育要体现以“综合性”和“复杂性”为特征的现代系统科学方法P5-8(1.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2.系统科学的形成;3.系统科学的三个基本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体原理;4.信息论和信息科学方法;5.系统论和系统科学方法;6.控制论和控制论方法;7.确定论的线性思维方法和不确定论的非线性的思维方法)19、关于信息(摘录):P6(含义:两次不确定性之差。
2023年大自考小学教育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笔记
教育心理学串讲资料课程代码:02111第一章绪论一、研究对象、范围、意义: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旳基本心理学规律旳科学。
理解四个要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旳学科。
(2)研究旳是学校情境中旳学与教。
(而非所有旳学与教)(3)研究内容:知识、技能旳学与教及伴随旳能力发展,品德形成、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旳学习。
(4)以学生旳学习过程为关键,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非教与学。
2.研究范围3.学习教育心理学旳意义(简答题):(1)增长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旳理解。
(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旳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旳理论和措施基础。
二、教育心理学旳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1.1923年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标志着这门独立学科旳形成。
2.发展阶段(初创期→过渡期→发展期)3.发展时期,美国著名旳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教育目旳分类、掌握学习;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加涅:研究学习分类旳权威;奥苏贝尔:故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同步代苏联旳加里培林、赞可夫)现代学校教育心理学发展有几种明显旳特点三、研究措施:(简答或名词解释)1.观测法:在学校教育过程直接观测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旳客观体现,从而理解被观测者旳一种研究措施。
(优:以便易行,符合实际;缺:不能对心理活动旳进行施加影响以更深入地理解它旳过程)2.调查法:通过有关材料间接理解被试旳心理活动。
(优:利于从不一样旳场所多方面发现心理学问题,以验证研究旳成果;缺:不易排除外来原因)3.教育经验总结法:有目旳地整顿来自实践中旳教育经验,并从中提炼心理学规律旳一种研究措施。
(优:常能保证它自身旳实践效用,是此法高于其他措施之处;缺:记录不够全面,过程控制不够严密)4.※自然试验法:是在学校教育旳实际状况下按照研究旳目旳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测被试心理活动旳研究措施。
(优:有积极性和严密性,是学校教育心理学最常用和最合用旳一种措施)5.试验室试验法:在心理学试验室内按照研究目旳,严格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测被试者心理活动旳研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第1节学习概述1.广义的学习,包括了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理解时注意3个方面:1)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无论低级动物还是高级动物乃至人类,在其整个生活中都贯穿着学习;2)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行为经验的过程。
A.通过物种的进化过程;B.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
3)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这一特征将学习的结果与其他非学习过程的结果区分开来。
2.人类的学习人与动物的区别:1)从内容上,动物的学习仅仅是掌握个体经验,而人不仅如此,还要掌握社会经验;2)从方式上,动物的学习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的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而实现的。
3)从方式上看,人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动物是消极被动地适应其生存环境。
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
(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就是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运用过程就是一个概括过程。
就是认识从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科学知识为任务的。
3)学生的学习具胡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4.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意义:1)学生学习活动反映了社会的要求;2)学生学习体现了教学的要求;3)学生学习活动反映了集体的要求。
第2节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1.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联结派的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连接理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S——R联结联结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而不是通过推理而顿悟的过程。
学习要遵循的学习原则: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当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练习律(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景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景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2)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对条件刺激产生泛化、分化、消退的过程。
把学习看成是S——R的联结的观点推向极端的人是美国行为主义代表华生。
华生的反应分两类,即习得的和先天的、外显的和内隐的。
他运用频因律(练习的次数在习惯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和近因律(最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强化理论。
斯金纳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
他所有的行为都可分为应答性行为(由已知的刺激引起)和操作性行为(由有机体自身发现的)。
把条件反射也分为应答性条件反射和反应型条件反射。
斯金纳操作性学习理论中最重要部分和基础是强化理论(即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就给一个强化,该操作强度就会增强)。
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强化来源为一级强化、二级强化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关于个体如何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社会行为,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的理论。
班杜拉特别强调间接学习,即观察学习的重要性。
①首先,此理论强调人的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的产物;②其次,强调人有使用抽象性符号和预见结果的能力;③再次,强调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④最后,强调人的社会行为和思想、情感不仅爱直接经验的影响,更多的受观察学习的影响。
观察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个体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
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班杜拉还对强化作了新的解释,即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2.认知派的学习理论1)格式塔学派的完形学习理论(又称顿悟说):学习就是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
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而不是盲目的、被动的过程。
强调整体观和知觉经验的作用,关注知觉和认知的过程。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强调行为的整体性,认为行为是一种整体现象,他客观的证明了整体性行为具有目的性和认知性:该理论的出发点是:所有行为都是指向某种目的,即有机体都要获得某种目标。
手托尔曼首次提出了中介变量。
S-O-R;目标-对象-手段。
另外,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学习。
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内部认知过程和老师如何组织课堂以促进学生“发现”知识的问题上。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的形成认知认知结构。
他认为学习每门学科都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评价过程。
4)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认知结构(指学生已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主要是由学生所掌握的事实、概念、命题等构成)和有意义的学习。
基本的意义学习分3种: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3.折中派的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加涅,试图把联结派和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结合起来。
①加涅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反映人的心理倾向和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结于生长过程。
最典型的学习模式是信息加工模式,这个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期望事项(反映学习期望达到的目标)与执行控制(即认知策略)。
②加涅提出学习的8个层次: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链索(指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组成一连串的行为)、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分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规则学习、问题解决。
③学习过程的8个阶段:动机阶段、领悟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此理论认为学习结果是围绕着关键概念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的知识。
1)建构主义对于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条件等提出的观点2)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育者有明确的知识目标,指导和协助学习者按自己的情况对新知识进行建构活动,最后建构起关于知识的意义。
以此观点为基础,提出3种教学方法:随机通达教学;情境教学与自上而下的设计(抛锚学习);支架式教学。
第3节学习问题的表现与成因1. 学习问题的表现1)学习动力缺乏或不足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学习目的性、成就动机、交往动机。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直接学习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兴趣的四种品质:兴趣的倾向性、兴趣的广度、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效能。
2)学习策略与方法不对学习策略是指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以提高活动操作水平的技能。
学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①首先,他们不知道运用一定的策略来学习和复习;②其次,他们不会制定学习计划;③再次,缺乏基本的技能去运用策略;④最后,表现出学习问题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和调节。
3)学习焦虑水平过高焦虑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变量之一。
焦虑包括三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生理成分、行为成分。
4)情绪波动明显5)行为习惯不良:多动、固执、拖拉与消极应付、疲劳战术、行为监控能力差,过分依赖家长、粗心大意。
2.学习问题的成因分析1)学习心理问题的内部因素:生理因素(身体因素),遗传因素(智力遗传),心理因素(认知与非认知因素)非认知因素包括学习方法不当;自我认识与评价不准;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消极归因方式;不良个性特征;不良学习习惯;情感情绪与意志因素。
2)学习心理问题的外因:不良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影响;不利的学校因素影响。
第4节学习辅导概述1.学习辅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发展性;系统性;教育性;坚持性;个别化原则。
2.学习辅导的主要内容可分为: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人格因素。
3. 学习辅导的主要方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4.开展学习辅导的意义1)开展学习辅导有助于改进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2)学习辅导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3)学习辅导有助于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第2章学习动机辅导第1节学习动机概述1.学习动机的分类中国传统的分为:1)依学习意义分为正确的或高尚的学习动机和错误的或低下的学习动机;2)依起作用时间长短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3)依起作用大小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
西方心理学界分类:1)依需要的来源分为生理动机和心理动机;2)依诱因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2.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1)对学习行为的启动作用;2)对学习行为的维持作用;3)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3.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1)总体而言,学习动机越强,有机体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从而学习效果越佳,起着促进作用。
2)对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3.学习动机的内部构成(奥苏伯尔):1)认知的内驱力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的那种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需要)3)附属的内驱力(指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先放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4.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1)社会性动机日益明显(一方面交往动机向成就动机过渡;一方面学习动机越来越多地与社会要求相联系)2)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向间接的远景性动机的转变3)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发展4)认识兴趣不断发展第2节国外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1.联结派的动机理论(代表人物:桑代克、华生、巴甫洛夫、斯金纳、格里斯、赫尔)1)联结派理论基本观点:学习行为是由驱力所激起的,而驱力则因生理上的需求而产生,个体表现出某一行为后予以需求上的满足,就会强化并保留该行为。
2)斯金纳的强化论(诱因论):外部刺激和外部强化共同作用,正负强化。
联结派动机理论对学习动机辅导的启示意义:①首先,当学生表现出良好学习行为时,老师应及时给以强化;②其次,老师提供的强化物尽可能是学生最想急于获得的;③第三,要提供给学生模仿的对象,老师、家长或者是学习优秀的学生等都可以作为榜样。
2.认知派的动机理论基本观点:学习动机是介于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一个中介过程。
包括: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班杜拉的自我交通论、韦纳的归因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论。
1)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当各种认知因素不协调,就会产生心理压力,使个人去改变有关的态度或观念,从而改变行为,来减少或避免这种不协调。
(认知因素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相互冲突和不协调、无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