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发展史(二)学校产生的条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学校的产生

1、学校产生的条件

2、人类最早的学校

(1)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

产劳动过程而专门从事教育活动。(即生产力的发展使脑体分工成为可能)(2)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日益复杂。使原来那种融于劳动之中的,以口耳相授为主

要方式的,自发的教育不能满足人类社会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需要,学校的产生便成为必要。

1、学校产生的条件

(3)文字的出现。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的楔形文字,它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可能,使知识有了载体,使师生之间的传授有了依托。

现在一般认为专门的学校教育是进入奴隶社会以后才出现的。如我国早在夏代(前21—16C)就出现了学校的雏形“庠”。《孟子·公孙丑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2、人类最早的学校

而世界最早的学校则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的宫廷学校。我国最早的正式学校的产生是在商朝。

结论: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而学校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农业社会的教育

(二)工业社会的教育

(三)信息社会的教育

特点:

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一)农业社会的教育

(1)奴隶社会:

夏:“庠、序、校”

孔子:“有教无类”

教育内容:“六艺”是基本

教育目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中国

(2)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出现了“士”阶层,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统一局面。

秦: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

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我国古代教育中的独尊地位。

在选仕制度上,采用“察举制”,始设太学,官学体制比较完善。

两晋:佛、道、儒并立。

南北朝:延续,儒学地位提高。

隋:儒学地位进一步提高,开始实行科举取士(607年开始,至1902年废除,在

中国历史上延续1300年之久)。

唐:儒学地位得到巩固,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出现了书院,官学发达。六学二馆:国子学(三品)、太学(五品)、四门学(七品)、律学、书学、算学(八品);崇文馆、弘文馆(宰相大臣、皇亲国戚)。

教育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

科举考试:抓住教育的主导权。

学成文武艺,售于帝王家。

人生四大喜: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雨。范进中举。宋:书院发展达到高峰,最后书院也渐渐被纳入科举的行列。

元、明、清:延续前朝,明代“八股文”取士,科举制进一步模式化

中国农业社会教育特征

①鲜明的阶级性;(原因:唯官有书,而民无书;唯官有器,而民无器;唯官有学,而民无学。)

②官学、私学并存;

③教育内容主要是“治人之术”(奴隶社会的“六艺”,封建社会的“四书五经”);

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西方:

奴隶社会:

公园前七至六世纪,斯巴达体系和雅典体系。

斯巴达:军事教育,注重军事。国家教育

雅典:和谐教育,注重智育和美育。私立教育

封建社会

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一切。黑暗的中世纪,文化上的灾难。由于教士仇恨所谓的异教思想,因此故意破坏古典时期的各种书籍。僧侣们用刀刮去羊皮纸手稿上的字

迹,篡改经文和神学教义,罗马时代的公私藏书,从5世纪以后逐渐消失。

学校由教会和寺院合办,讲课用拉丁语,教学内容是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天文和音乐。文法是为了理解教义,修辞是为了培养讲经布道的辩才,逻辑是为了提供论证神学命题和驳斥异端的形式逻辑方法,音乐的内容是礼拜圣诗。

14、15世纪文艺复兴:反抗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出世思想,提倡回归人性,提

倡对健康、积极、乐天的人的崇拜。代表人物,意大利的维多里诺、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等等。提出了一些先进的教育主张。

例:卜伽丘的《十日谈》。绿鹅

西方农业社会教育的特征

(1)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

(2)扩大教育对象;

(3)创建了新形式的学校;

(4)采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班级授课制度,自然科学)

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阶级性与公共性并存,公共性日益突出。

4、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

用越来越大。

(二)工业社会的教育特点:

英国(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教育管理体制:中央和地方教育当局保持伙伴关系。

教育制度:严格的筛选制度。11岁进行分流(现已经取消)。中学分为三种——文法

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二战后综合中学迅速发展。

高等教育规模较小、继续教育非常发达。开放大学世界有名。英国比较教育专家埃德蒙•金称英国是一个“自相矛盾的王国”。

法国(18世纪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教育管理体制:中央集权制。

教育内容:注重优秀的古典文化,重视个性以及个人的文化修养。

美国:

教育管理体制:地方分权

地方开办大量的免费学校、公立学校,普及教育程度高。

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

强调个性,开设大量选修课。

重视职业技术性课程。

涌现了杜威、桑代克、克伯屈等世界级教育家。从做中学,学校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信息社会(机器—智能)的教育特征:

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化。

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3、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5、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6、教育的超前化

1、学校的变化

学校存在的目的:从生存需要到存在需要。

学校的类型多样化。全日制、业余等等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校教育网络建立。

学校与市场的联系紧密。

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并存。

2、教育的功能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