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材分析报告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5-大自然的语言》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5-大自然的语言》一. 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的语言,即非语言的沟通方式。
在人类的语言出现之前,大自然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交流方式,如动物的叫声、植物的生长等。
这些非语言的方式在大自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传递着信息,调节着生物的行为。
课文通过生动的实例,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奇妙和和谐之美。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
但他们对非语言交流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所涉及的动物和植物知识了解不多,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大自然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学会用课文中的实例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和谐之美,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大自然的非语言交流方式。
2.原因:学生对非语言交流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文原文、相关视频等。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动物叫声、植物生长等视频,引起学生对大自然非语言交流的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了解课文内容。
3.实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非语言交流的特点和作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大自然非语言交流的例子,并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5.总结拓展:总结课文内容,让学生谈谈对大自然非语言交流的认识和感受。
七.说板书设计1.大自然的语言–动物的叫声–植物的生长2.非语言交流的特点八.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初中语文_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影响物候来临的几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训练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分析其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物候学有关知识的过程中,训练筛选信息的能力。
2.理清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几个因素的说明顺序。
(二)教学难点:学习分析、推理,初步了解科学探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积累本教学设计一、问题导入师:同学们,白居易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似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四月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诗人却在高山古寺之中意外发现了始盛的桃花,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笔下的《大自然的语言》。
师出示古诗,让其发现信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古诗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于物候现象的初步思考,体会物候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新授过程(一)明确目标,抓重难点师: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能够事半功倍,学习也一样。
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本课目标。
【设计意图:明确的目标让学生抓住本课学习的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摩拳擦掌显身手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个多音字,辨析并组词。
2.学生齐读在文章中筛选出来的经常应用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中的字词,并做好积累。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语文预习的重视,引导学生时刻注意积累。
】(三)物候知识我来谈明确说明对象“物候学”,通过默读,对关于说明对象的主要信息进行筛选,进而总结出说明文筛选信息的方法。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默读练习,学会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通过筛选课文中相关信息,总结出在阅读中筛选信息的方法。
初中语文_16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寄语】梭洛说过:“心灵与自然相结合才能产生智慧,才能产生想象力。
”课标分析: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
如在第1、2段。
这两段都以时间为序。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要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
本文就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
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科普说明文。
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科普说明文。
对于初中生来说,物候学不是一门易懂的科学。
而文章正式考虑到这一点,并采用了了以下策略。
第一,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喻为“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易于接受。
第二,作者在行文中尽量少运专业术语,而用大众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知识介绍的一清二楚,便于读者掌握。
第三,大量用运优美的词语、描写性的语句和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实力变得生动形象。
枯燥的说明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通过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展开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合作精神,并学有所得。
【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教材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属于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信息传递”中的第二课时。
本课时主要内容是以萨克森科学家莫尔斯为代表的一系列电报通讯的发明和演进过程,介绍电报通讯的意义,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究电报通讯技术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本课时重点和难点是对电报的演进和发明过程的讲述,学生对电报通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的深入理解。
本节课的主要课文包括两篇文章。
第一篇为Morse and His Telegraph,主要介绍萨克森科学家莫尔斯的电报发明及其演进过程,对电报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第二篇为The Tragic End of Morse,主要介绍了莫尔斯晚年病情的变化和家庭人员的离世,以及人们对他的赞誉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理解电报通讯的发展历史,了解电报通讯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2) 掌握电报通讯的原理和相关概念;(3) 了解Morse和他的电报发明历程;(4) 学习使用阅读策略,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思维能力;(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和应用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本课以电报通讯的发明为主线,采取导入-整体阅读-分段阅读-合作探究-梳理思路-个性拓展的教学模式,采用活动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构建生动、丰富、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场景。
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如下:1、导入环节(1) 预习导入:让学生自己阅读一片关于莫尔斯的小文章,做小组内交流,了解Morse及其电报发明。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大自然的语言》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大自然的语言》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一)本课地位和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文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从感性向理性认识物候和物候学及相关知识是本文的学习难点。
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除了要巩固所学的说明文相关知识外,还应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学生学法指导和强化学生学法训练,深化和拓展学生知识。
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
在设计教法时,我参考了邱学华先生的尝试教学法,将学生的旧知识、旧经验和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相联系,将学生的课外实践和课内学习相结合,注重从感性向理性的升华,注重学法指导和训练,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内容概要简析《大自然的语言》。
本文介绍物候学研究对象,物候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等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丰收。
作者举例生动典型,读起来亲切可信。
2.疑难讲解①本文说明顺序的条理性文章第一部分(1—3段),从描写温带、亚热带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自然现象入手,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那么,研究物候有什么用途呢?文章顺理成章的在第二部分(4—5段)给以解答,说明了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那么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在第三部分(6—10段)加以具体说明。
最后,第四部分(11—12段),在前文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物候观测的意义,提倡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文章从具体现象入手,有条理的说明有关物候学各个方面的知识。
文章的条理性不仅体现在全文的结构布局上,也体现在段落层次间的说明顺序上,如第三部分说明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时,文章指出共有四个: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初中语文_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感知整篇课文,能筛选相关信息概括要点。
了解有关物候的科学知识。
2、选读一大段,理清说明顺序。
3、精读一小段,品析说明语言的生动、典雅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二、知识回顾:(1)说明文的语言、(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3)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三、教学新课导学目标一:筛选信息,明确说明对象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筛选信息,作适当的批注,完成问题。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导学目标二:理清文章顺序1、大声读6-10自然段,并思考这五个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2、合作探究: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为什么?明确: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
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此外,前三者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
这样使文章条理清晰。
电脑多媒体: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以人们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为序)由主到次: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由空间到时间:纬度、经度、高下古今标志主次顺序的词语是:首先、第二、第三、此外3、学以致用电脑多媒体:(1)用物候现象解释诗人这句感叹。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大自然的语言》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课文,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文章写于20世纪60年代,发表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多次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
这篇课文是一篇以物候为说明对象的事理说明文,作者用生动而又不失严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物候的概念、重要性和影响因素,最后发出加强物候观测、争取农业丰收的呼吁。
《大自然的语言》对帮助中学生科学认识身边的自然现象,培养中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篇章地位在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已经编排了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和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等事物说明文,因此学生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的《大自然的语言》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说明文阅读和学习基础。
但从事物说明文过渡到事理说明文的学习,知识更加抽象化,学习难度也随之提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在第四学段“学生应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八年级下册教材中事理说明文的学习被安排到了第2单元,体现了对科普类文章教学和学生阅读能力构建的重视。
这一单元全部由以自然科学为主题的事理说明文组成,在说明时往往引用较多的数据和现实中的例子,更容易使中学生直观的感受说明文内在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
《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层次分明,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同时写作语言比较浅近、生动,篇幅较短,在整个单元中学习难度较小,所以被放到了单元第1课的位置。
通过对它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掌握事理说明文的阅读和分析的方法,再推广到其他同类课文,体现了难度梯度。
在本单元最后还有以“说明的顺序”为主题的写作训练,这启示我们在进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时,应重点关注说明顺序和文章内在逻辑的分析。
二、写作特色(一)写景式导入-抓住物候的季节特征与一般的说明文相比,《大自然的语言》的开头显得与众不同,它没有直接提出本文要说明的对象,而是先给我们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2
介绍贵州黔灵山公园的导游词贵阳,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相传有一位老和尚来到贵阳,发现在贵阳的某座山上,汇聚了大量的天地灵气,于是老和尚来到这里倒栽了一棵松树,结果,这棵松树居然存活了,而且枝繁叶茂,证明了老和尚的话,这位老和尚就是有名的赤松和尚。
于是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寺庙,名曰“弘福寺”,意为弘扬佛法,造福天下。
而这座汇聚了天地灵气的灵山,则叫做“黔灵山”。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山就是黔灵山了,它由大罗岭、象王岭、白象岭、檀山、杖钵峰、狮子台、关刀岩、宝塔峰和北峰组成。
现在的黔灵公园就是由黔灵山为主体,后又开辟了黔灵湖,动物园,麒麟洞,二坝和三岭湾等景点。
在我的右手边是索道,如果想先登上山顶可以从索道出发。
如果想去看看大熊猫、孔雀、狮子老虎的游客,可以从三岭湾、麒麟洞去参观动物园。
不过“玩山”的人,特别是朝山拜佛的香客,大都沿着“九曲径”慢慢爬上去。
现在我们脚下的九曲径共有____级台阶,____个“之”字拐,因有____个大弯道而称为“九曲径”。
沿着山道旁的石壁上,有许多石刻,从“第一山”、“黔灵胜境”到“南无阿弥陀佛”……引导人们走近佛门,感受“心既是佛”的境界。
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巨大的“虎”字,这是清朝的石刻。
为什么在这佛山上会有“虎”字?大家都知道,虎是山中之王,以虎镇山,还有什么妖魔鬼怪敢接近呢?于是,佛法弘扬,得一清净之地。
走到上面还有一个“吹螺壁”,一些奇妙的小洞遍布在石壁上,洞眼大小象手指一样,如果用嘴贴着石壁可吹出海螺鸣叫的声音,传说吹响小洞,就能使人长寿。
九曲径的最后,还有一个泉亭,叫做洗钵池。
到了这里,我们就走完九曲径了,各位游客,现在我的右手边这幅大型石雕叫做“九龙浴佛”,它说的是释迦磨尼诞生时,有九条龙吐水为他沐浴。
左手边就是弘福寺了。
平时寺门只会开边上的小门,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在佛教,这叫做山门,分别代表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如果中间的门开了,那就是遁入空门,出家当和尚了。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9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9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学问的科普文章。
是人教版八班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学校生来说,物候学不是一门简单懂得的科学。
而本文在文中尽量削减专业术语,运用美丽的词语、描写性的语句和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事理变得生动形象,无疑是一篇科学性、学问性和趣味性很强的科普佳作。
二、学情分析说明文是八班级上册重点学习的一种文体,本册有两单元课文内容均为说明文。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要重点引导同学对于说明文的学习及说明文学问的把握。
通过对前一单元的学习,同学对于说明文已经有了初步的熟悉和把握,本单元是对说明文学问的进一步熟悉与积累。
本课属生动性说明文,生动好玩的语言会调动同学的主动性,有利于同学对说明文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学问。
2、了解物候学问。
〔二〕教学质量1、学会默读、速读找到中心句并精确提炼信息,逐步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力量。
2、把握文章的说明挨次,理解文章的条理性。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理清课文的说明挨次,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2、学习文章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培育同学快速检索重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力量。
2、品尝语言的精确、生动,提升同学对语言的感悟、运用力量。
3、丰富科学学问,激发探究自然神秘的爱好,养成严谨的科学看法。
二、教学过程:〔课文比较长,同学预习时,可以借助课后练习一,从这四个方面来熟识一下课文。
〕〔上课前请同学听两首熟识的歌谣轻松一下,观赏观赏大自然美景。
〕〔一〕问题导入,激发爱好秋色正浓,很想和同学坐在野外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不过,坐在教室里也不错,可以穿越时空。
老师先带同学们一起去绍兴吼山的桃花节看一看那些又秀丽又淘气的桃花。
说它淘气,是由于去年3月21日桃花节开幕时,他们中的很多桃花已经谢了,而今年19号开幕,桃花园还见不到她们的踪迹,使很多慕名前来的游客兴奋而来,绝望而归,我们说桃花的初开期一般在三月二十日左右,为什么去年这个时候初桃已谢,而今年还未开花呢?同学们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1、天气温和得早,桃花就开得早了,气温底,桃花就开得迟。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编】一. 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各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生物之间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从而增强对大自然生物的兴趣和认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生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大自然充满好奇。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存在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耐心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例分析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例的引入和分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掌握相关专业术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2.教学难点:对某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生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的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资料,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PPT,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
3.准备生物模型或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物结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生动实例,如蜂鸟的振动翅膀、蝴蝶的颜色变化等,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生物之间的交流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生物之间信息交流的种类和特点。
在此过程中,注意讲解相关专业术语,如“触角”、“信息素”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生物之间的交流方式。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5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5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简案),欢迎参阅。
初中语文_16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大自然的语言》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初中语文八年级第四单元说明文单元中,这一单元明确要求学生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注重观察、讲究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为了使青少年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易于接受本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作者在语言富于感染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尽量使语言生动、形象、传神。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人格化,取得生动传神,引人入胜的效果。
真正做到了专门知识通俗化,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
因此,根据课程标准七至九年级阶段目标提出的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本课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以科学为专题的,选编的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是学生系统学习说明文知识的单元。
本册共编排了两个单元的说明文,第三单元的课文是事物说明文,第四单元的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是事理说明文的开篇之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3、学情分析: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本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其作用何在,以及所举事例能否用别的例子代替,这是学习的难点。
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
初中语文_【课堂实录】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传统课文,文中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课文告诉读者,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作者把迷人的大自然景物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和基础,并用既生动又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及物候学知识,不但能丰富读者的科学知识而且能激发读者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并积累了一些有关说明文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学时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并学习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难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五、教学策略: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学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和煦的春风,艳丽的骄阳,缤纷的落叶,皑皑的白雪,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和我们交流,只要认真倾听,相信你一定能听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凭借音乐感知画面形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地志趣,在本节课教学中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出示学习目标:【设计意图】目标导引使学生的学习有方向,有依据。
(三)夯实基础:1.走近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
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
2.读准字音翩然()孕育()农谚()簌簌()萌发()连翘()风雪载途()销声匿迹()草长莺飞()衰草连天()【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字词的认知、理解,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夯实语文基础,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实到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大自然的语言》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一)本课地位和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文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从感性向理性认识物候和物候学及相关知识是本文的学习难点。
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除了要巩固所学的说明文相关知识外,还应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学生学法指导和强化学生学法训练,深化和拓展学生知识。
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
在设计教法时,我参考了邱学华先生的尝试教学法,将学生的旧知识、旧经验和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相联系,将学生的课外实践和课内学习相结合,注重从感性向理性的升华,注重学法指导和训练,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内容概要简析《大自然的语言》。
本文介绍物候学研究对象,物候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等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丰收。
作者举例生动典型,读起来亲切可信。
2.疑难讲解①本文说明顺序的条理性文章第一部分(1—3段),从描写温带、亚热带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自然现象入手,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那么,研究物候有什么用途呢?文章顺理成章的在第二部分(4—5段)给以解答,说明了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那么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在第三部分(6—10段)加以具体说明。
最后,第四部分(11—12段),在前文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物候观测的意义,提倡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文章从具体现象入手,有条理的说明有关物候学各个方面的知识。
文章的条理性不仅体现在全文的结构布局上,也体现在段落层次间的说明顺序上,如第三部分说明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时,文章指出共有四个: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初中语文_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_⼤⾃然的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然的语⾔教学设计教学⽬标1、学习快速筛选并概括⽂章要点,理清⽂章的说明顺序;(重难点)2、掌握本课“举例⼦”等说明⽅法的作⽤,揣摩本⽂准确严谨、⽣动优美的语⾔;(重点)3、了解简单的物候科学知识,培养热爱⼤⾃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新课导⼊⾸先我们来看⼀段视频,同学们边看边想,它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学⽣谈感受)的确,我们的⼤⾃然,如此的神秘奥妙,让⼈⼼⽣向往,想去认识他,探寻它的奥妙。
可是,⾯对如此复杂的⼤⾃然,我们如何⼊⼿呢?有⼀门学科叫物候学,就是专门研究这些奇妙的⼤⾃然的现象。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起⾛进⼤⾃然的语⾔。
⼆、了解学习⽬标。
三、看预习1、了解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象学家、地理学家。
他在⽓象学、⽓候学、地理学等⽅⾯的造诣很⾼。
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份成就都是和他的⾟勤⼯作分不开的。
2、积累字词萌发翩然连翘衰草连天草长莺飞风雪载途周⽽复始销声匿迹四、忆旧学回顾以前所学过的说明⽂知识。
1、通常采⽤的说明顺序有哪三种?2、说明⽂中常⽤到的⼗种说明⽅法。
3、说明⽂语⾔的特点是什么?五、究⽂本(⼀)快速默读阅读课⽂,⽤⼀两句概括回答问题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是什么?3、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由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的顺序能不能调换,引出对全⽂说明顺序的思考。
)(三)判断说明⽅法,并以作⽐较为例分析其作⽤。
你能⽤以下格式,来分析⼀下⽂中的作⽐较的说明⽅法的作⽤吗?“把_____和_____相⽐较,突出说明了_____的特征(或_____的事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
”(四)说明⽂语⾔的准确性和⽣动性。
1、试分析下列划线词语怎样体现了说明⽂语⾔的准确性?①、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②、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刺槐的花期⽐1961年迟⼗天左右,⽐1960年迟五六天。
大自然的语言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教材分析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单元教材分析——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九单元一、说教材:《大自然的语言》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主题单元下的第一篇文章。
它是一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知识性诗歌,从一些最为常见的现象入手为我们介绍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
诗歌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训练语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加强儿童诗歌教学,对小学生语言、情感和审美等方面的熏陶和教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诗歌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适合他们反复朗读和吟诵的诗歌,它的美与情趣给予儿童别样的感受。
在诗心与童心的互渗中,诗人把故事和真诚织进优美的诗句中,用心灵和孩子们歌唱交流,为他们创建了充满想象和真情的乐园。
正如金波先生所说:“诗歌是儿童感情上的营养品”。
着名文学评论家樊发稼也充分肯定了诗歌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他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契合关系……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儿童心性的好诗歌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色彩,烙上一重烙印,带来一种节奏。
从目前我们使用的北师大版的教材来看,尤为重视诗歌的作用。
从每册课本上看,都有为数不少的诗歌作为范文选入。
以三年级为例,共有六个单元将诗歌当做精读课文出现并要求会背,分别是《礼物》《小小的书橱》《天外来客—陨石》《最美的花束》《大自然的语言》和《信》。
《大自然的语言》这首诗歌具体介绍了7种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高飘预示晴天;蚂蚁搬家要下雨;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飞秋天到;鱼鳞的圆圈,树的年轮都是“一圈一岁”以及“三叶虫”推测地质。
同时诗歌又可以分为表示天气变化、季度变换、推测年龄、推测地质四个板块。
其中描写“三叶虫”这个小节对于学生而言难于理解的,是本诗歌的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观察与发现”。
这表明不仅仅要局限于“看”,而是调动各种感官,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有所“发现”。
大自然的语言学情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学情分析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简介: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
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材分析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相处才能良性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并掌握生动形象地说明这一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拓展延伸,转化课堂所学的物候学知识。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1、朗读法。
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小组合作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
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
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
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具准备】多.【第一课时内容说明】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2分钟)师:咱们广因为地理原因,四季的界限不是很分明,老师想考考大家的智慧,看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几幅图片识别它们分别是什么季节。
多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顺序打乱)图片分两张展示绿油油的菜花,冬雪点缀的梅花(一组),夏日的荷花,红红的秋枫。
(一组)生:七嘴八舌一下子就明确了。
师:请大家回顾第一节课所学的有关科学知识想一想,这些与气候有着密切关系的自然现象,我们叫做什么?生:物候现象。
二、从标题入手进行重点讲解(3分钟)师:很好!我们已经明确物候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说明对象,那么同学们有没有细心地发现作者竺可桢写这篇文章时并不是用的“大自然的语言”这一标题,是什么标题呢?生:(反应不快)可以打开课本寻找答案。
生: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师:为什么这样改呢?一生:吸引读者。
《大自然的语言》教法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材教法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普类的说明文,在教学时就要注意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从基础知识看,说明文五个方面需要掌握:说明的对象、方法、顺序、语言、时代。
当然,不同的说明文应结合班上实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性质《大自然的语言》是对大自然的现象加以说明。
我在教学时,首先从课后的第一题的1小题引入,让学生朗读课文,我提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语。
这样就可以提示分析说明文的方法,也就是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学生反映就在教材中找到。
同时知道物候语是了解随着季节变化和这种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也就是大自然的语言,从而把事物的本质,认真的指导学生分析特征、性质。
不仅可以更理解文章的层次、内容、而且对培养学生的严密的思维能力也是有益的。
二、采用改写与原文作对比来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把第一、二段的文字进行了改写,然后与原文做对比分析,这样就能突出原文文字的生动形象、典雅优美的特点,能更好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关系,也出色地勾画了大自然的迷人色彩。
既以多姿多彩的画面激起阅读的兴趣,也为下文讲解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三、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说明文的方法多种多样,我在教学时讲到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时,着重让学生独自看到: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晚,农作物受到低温侵害的例子这一段,就是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呢?举例子。
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本段的内容三、分析说明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说明文的主要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或生产过程的文章,常时其自身的变化规律与时间顺序统一起为的进行说明。
我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前三段时,让同学们通过朗读去体会,指导学生回答,很快知道了了说明文的顺序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结合使用,在讲到决定物候的四个因素时,顺带分析了什么是逻辑顺序,表现在首先、其次、然后、此外等词语。
这样的指点,学生就知道了影响物候变化的四个因素,学生不仅知道了说明顺序,而且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大自然地语言》教材分析报告
单元教材分析——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九单元一、说教材:《大自然的语言》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主题单元下的第一篇文章。
它是一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知识性诗歌,从一些最为常见的现象入手为我们介绍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
诗歌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训练语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加强儿童诗歌教学,对小学生语言、情感和审美等方面的熏陶和教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诗歌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适合他们反复朗读和吟诵的诗歌,它的美与情趣给予儿童别样的感受。
在诗心与童心的互渗中,诗人把故事和真诚织进优美的诗句中,用心灵和孩子们歌唱交流,为他们创建了充满想象和真情的乐园。
正如金波先生所说:“诗歌是儿童感情上的营养品”。
著名文学评论家樊发稼也充分肯定了诗歌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他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契合关系……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儿童心性的好诗歌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色彩,烙上一重烙印,带来一种节奏。
从目前我们使用的北师大版的教材来看,尤为重视诗歌的作用。
从每册课本上看,都有为数不少的诗歌作为范文选入。
以三年级为例,共有六个单元将诗歌当做精读课文出现并要求会背,分别是《礼物》《小小的书橱》《天外来客—陨石》《最美的花束》《大自然的语言》和《信》。
《大自然的语言》这首诗歌具体介绍了7种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高飘预示晴天;蚂蚁搬家要下雨;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飞秋天到;鱼鳞的圆圈,树的年轮都是“一圈一岁”以及“三叶虫”推测地质。
同时诗歌又可以分为表示天气变化、季度变换、推测年龄、推测地质四个板块。
其中描写“三叶虫”这个小节对于学生而言难于理解的,是本诗歌的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观察与发现”。
这表明不仅仅要局限于“看”,而是调动各种感官,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有所“发现”。
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及其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教学本课时应重点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探究大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教材分析——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九单元一、说教材:《大自然的语言》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主题单元下的第一篇文章。
它是一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知识性诗歌,从一些最为常见的现象入手为我们介绍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
诗歌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容之一,也是学生训练语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加强儿童诗歌教学,对小学生语言、情感和审美等方面的熏和教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诗歌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适合他们反复朗读和吟诵的诗歌,它的美与情趣给予儿童别样的感受。
在诗心与童心的互渗中,诗人把故事和真诚织进优美的诗句中,用心灵和孩子们歌唱交流,为他们创建了充满想象和真情的乐园。
正如金波先生所说:“诗歌是儿童感情上的营养品”。
著名文学评论家樊发稼也充分肯定了诗歌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他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契合关系……毫不夸地说,一首契合儿童心性的好诗歌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色彩,烙上一重烙印,带来一种节奏。
从目前我们使用的北师大版的教材来看,尤为重视诗歌的作用。
从每册课本上看,都有为数不少的诗歌作为文选入。
以三年级为例,共有六个单元将诗歌当做精读课文出现并要求会背,分别是《礼物》《小小的书橱》《天外来客—陨石》《最美的花束》《大自然的语言》和《信》。
《大自然的语言》这首诗歌具体介绍了7种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高飘预示晴天;蚂蚁搬家要下雨;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飞秋天到;鱼鳞的圆圈,树的年轮都是“一圈一岁”以及“三叶虫”推测地质。
同时诗歌又可以分为表示天气变化、季度变换、推测年龄、推测地质四个板块。
其中描写“三叶虫”这个小节对于学生而言难于理解的,是本诗歌的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观察与发现”。
这表明不仅仅要局限于“看”,而是调动各种感官,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有所“发现”。
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及其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教学本课时应重点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探究大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体会用平实、通俗、有趣的语言,来解释深奥的大自然知识的特点。
这首诗歌的教学目标是:1、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
2、语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朗读的节奏。
3、情意目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本诗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处理教材(长文短讲)。
(2)重视朗读训练,把握诗歌节奏。
(3)利用白板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更好地互动。
(4)重视自读自悟。
(5)紧扣单元主题,注重知识的拓展。
教具准备:制作白板课件二、说学生: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首先已有预习的习惯和自读的能力,也有不同方法识记生字的能力与愿望。
其次,学生对朗读课文的兴趣比较浓厚,课外阅读也有一定的积累,兴趣广泛,因此,他们对大自然的语言也比较熟悉。
相信他们在理解课文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对课文容作出补充。
通过学习之后,学生能够并且乐于将自己平日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照诗歌的形式进行仿写。
三、说教法:为了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宜采用“情境教学”,在白板教学的配合下,拉近文本与学生的生活距离,为学生认识大自然的语言感悟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提供直观视觉,把学生带入情境。
同时紧扣课后的思考题抓住重点小节。
因为课后思考题是大纲对学习这篇课文提出的具体要求。
同时把质疑问难贯穿了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学会去观察生活,发现奥秘。
四、说学法:这是一首知识性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
不论是什么样的语文学习基础的孩子在接触本文时估计都会很容易被这首小诗简洁的语言、活泼的文字所吸引。
而且这首小诗,无论是在识字、阅读与理解感悟上都不会给学生造成太大的障碍,课堂上需要教师去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读书时间,尤其是朗读的时间,让学生悄然走入这份大自然的召唤中,去观察思考、去感悟那妙不可言的自然之语,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五、说环节:领悟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下面重点说说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设计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孩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在读中理解和感悟。
并且结合如今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发达的特点,通过搜索有关大自然的图片以及相关的谚语,让学生更清楚、更直观地理解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的仿写水到渠成。
(二)、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年轮、妙不可言”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并在一定的观察方法指导下力求有所发现。
3、、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并读出诗歌的节奏。
从而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4、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想象世界,整合课外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
在此过程中深入体会本文是如何用平实的、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的知识的。
5、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自然的语言具体指的是什么。
(四)、教学难点:1、第八小节的关于“三叶虫”化石。
2、发现诗歌中规律性的语言,练习仿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联系实际,激趣导入:(1)、老师这儿有一段不说话的电影,同学们一个画面一个画面仔细地看,如果看明白了,就在心里给每一幅画面配上一句话。
(这一设计意图在于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对于大自然的语言有初步的了解。
)(注:多媒体展示:电闪雷鸣、公鸡打鸣、黄叶纷落、燕子低飞、腊梅花开……一幅幅出示后整体定格在一个大画面上。
这是为了加强学生仿写时对图像的感知,有利于仿写。
)(2)、同学们,你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画面,其实天气、动物、植物告诉我们的信息也是语言。
(板书:“语言”)这些都是谁的语言?(补充板书:“大自然的”)。
(3)、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首优美的小诗,写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生齐读课题两次)师:大自然也有语言?它的语言是怎样的?我们能读懂吗?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共同去学习、去发现吧!2、以读促悟,汇报交流:(1)、师:在学习这首小诗之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先看看学习要求:a、读准字、词的读音。
b、思考: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哪几种大自然的语言(用——画出)?文中有一个四字词语总写大自然语言特点的,这个四字词语是什么?(用圆圈标出)(生自由朗读课文,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手的习惯。
)(2)、师:同学们自由朗读的方式可真多啊!(师适当地表扬读得较好的同学。
)(3)、师:生字朋友也来凑热闹了,我们看看同学们是否熟悉它们?(师抽查读字词,形式有:指名读、开火车,男女生赛读;找一找多音字;选词说一说句子)(4)、师:同学们对生字朋友真好啊!每个都认识了。
哪些同学能够准确地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二个思考题?生: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大树(年轮)、大鱼(鱼鳞)、三叶虫化石这几种大自然的语言。
师:那么多种的大自然语言,文中用了一个四字词语去形容它,究竟是哪四个字呢?生:文中描写大自然语言特点的四字词语是:妙不可言!师:非常好!我们大家都知道了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那么究竟妙在什么地方呢?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朗读课文2至8小节,边读边思考哪种大自然语言你最感兴趣?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3、学生汇报、交流:以第二小节为例:生:我最感兴趣的大自然语言是白云飘得高高,因为我知道了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师:请你来说说这一小节大自然的语言奇妙在什么地方?生:我们只要看到白云飘得高高,就知道明天是晴天。
师:哪位同学能够告诉老师,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只要看到白云飘得高高,就知道明天是晴天?如果把高高换成“很高”,好吗?师:其实俗话说:“云是天气的招牌”。
云的形状、高低、移向直接反映了当时天气运动的状态,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变化,民间很重视看云测天。
白云飘得高,就说明空气的湿度低,云层中含的水分少,天气就会是晴天。
(出示万里无云的图片)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看到的是乌云,你们猜猜那明天又会是怎样的天气?(出示乌云密布的图片)师:其实民间有许多谚语是看云的颜色来预测天气,其实老师还搜集了几句有关云的谚语,一起来读读,好吗?a、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b、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c、云往东,刮狂风。
云往西,披蓑衣。
云往南,水漂船。
云往北,好晒麦。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旧联系:1、回顾课文:大自然用什么跟我们说话?2、巩固生字,辨字组词。
3、总结上节课的学法,指导自学:师:请同学们按照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剩下的小节,好吗?(师生一起总结学法)(1)、把你喜欢的那一小节的大自然语言同桌或前后互相读一读(2人、4人为一组都可以)。
(2)、选出代表说说这一小节讲的是什么大自然的语言?(3)、想想这节大自然的语言奇妙在什么地方?(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生自学剩下的小节。
(教师巡视指导)(1)、学习第三小节:师:请说说你喜欢的这个小节,大自然的语言奇妙在什么地方,好吗?生:我喜欢的是第三小节,因为这个小节讲了大自然的语言是可爱的蚂蚁:看到蚂蚁忙着搬家,就知道出门要带雨伞。
生:这个小节说到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地方是:看到蚂蚁忙着搬家就知道天要下雨了。
师:你们当中有见过蚂蚁搬家的吗?给大家说说,(听别人说的也行)。
老师这里有一幅关于蚂蚁搬家的图片,请大家看看!蚂蚁搬家真的会下雨吗?那又是为什么呢?那好,你们知道该怎么读这一小节了吧?每个人都给自己的同桌读一遍,看他(她)满意吗?师:大自然真的很奇妙啊,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都可以天气,其实啊除了蚂蚁可以告知我们天气外,还有很多动物的行为都可以告诉我们天气情况,下面请同学们看!拓展有关动物和天气的事例。
(蜻蜒低飞天要下雨。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蚂蚁搬家晴必雨,蜘蛛结网雨必晴。
)(师总结有关动物的大自然语言,让学生积累后面仿写的素材。
)(2)学习第四、五小节。
师:大自然已经把语言写在水面和,你们来读读吧,看看从这两个小节中的朗读中能有什么发现?(这两个小节都是讲大自然用他独特的奇妙方法告诉人们季节的到来)(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解决“逗点”,“省略号”各指什么?)蝌蚪(通过蝌蚪形象的图片与逗号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蝌蚪与逗号之间的相似点)大雁编队南飞(图片人字形或一字形)生:第四小节告诉我们看到蝌蚪在水里游就知道春天的到来。
大自然还有很多的事物可以告诉我们季节的到来,文中除了第四小节,第五小节通过大雁同样告诉我们秋天的到来,因为:大雁编队南飞,不就是“……”一串?大自然在上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师生齐读)(3)、师:刚才这几个小节中所说的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平时我们留心观察的同学都会发现,下边再说的可能我们就不多见了,还是我来出示图片,大家猜一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