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的爱情观
李清照的现代爱情观
![李清照的现代爱情观](https://img.taocdn.com/s3/m/a9b8e21a14791711cc7917b3.png)
李清照的现代爱情观一、序论1、一代词宗李清照,生活在儒家理学盛行的宋朝,却拥有一种打破桎梏、超越时代的爱情观。
2、李清照就像是一个从现代社会回到千年前那个年代的穿越者,从她的故事中,和她留下的诗词,我们不难看出一个现代女子的表现。
二、本论——从李清照词里看李清照的爱情观1、少女怀春。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在封建理学束缚下,敢于勇敢表露对爱情的渴望。
2、与赵明诚的闺房之乐。
(1)女扮男装,与丈夫同游东京。
(2)与丈夫分开时,用词表达思念之情,欲使丈夫早归。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占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3)《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尽显闺房之乐。
3、好酒,常醉。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4、骄傲。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敢于表现自己。
(1)“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诗讽刺了所有乐于偏安的宋人,也让赵明诚最终羞愧,抑郁而死。
(2)写《打马图序》,说“博者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表达自己对赌博游戏的精通。
她说过这么一句话:“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
”(3)与赵明诚合作研究金石,写《金石录》5、与张汝州二婚。
宋朝女子讲究守节,李清照顶世俗之风,再嫁张汝州。
6、在妻子告发丈夫需要连坐的情况下,告张汝州以解除婚约,并不惜为此入狱。
认同李清照的观点
![认同李清照的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bd44aa2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2.png)
认同李清照的观点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女词人,她的词作展现了她对于生活、爱情和人性的独特见解。
以下是我对于李清照观点的一些认同之处:
1. 对于爱情的理解:李清照的词作中常常表达了对于爱情的深刻理解。
她认为爱情是人生最重要的一部分,能够给予人们力量和快乐。
她的词作中描绘了爱情的美好和甜蜜,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分离和失去爱人的痛苦之情。
这种对于爱情的真实而细腻的描写,使得她的词作更加有感染力和共鸣力。
2. 对于人性的洞察:李清照的词作中也常常表达了对于人性的洞察和理解。
她对于人们的欲望、情感和矛盾心理有着深刻的认识。
她的词作中呈现了人们在爱情、婚姻和家庭中的复杂情感和选择困境。
这种对于人性的观察和描写,使得她的词作更加真实和有深度。
3. 对于生活的思考:李清照的词作中也常常表达了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她对于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有着深刻的认识,她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于时光流逝和岁月无情的感叹和忧虑。
她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反思使得她的词作更加富有哲理和情感。
我认同李清照的观点,她的词作展现了对于爱情、人性和生活的独特见解,使得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爱情观解读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爱情观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ac9636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b.png)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爱情观解读引言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其中包括了许多才女。
李清照是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被誉为“千古才女”。
她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个人情感和独特的爱情观,直抒胸臆、深入人心。
本文将主要解读李清照在爱情观方面的独特见解,通过分析她的词作以及生平经历,深入探讨她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早年经历李清照出生在一个文化人家庭,父亲李时中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她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学有专长,深受父亲的熏陶。
这使得她在感情世界中有一种独特的见解和抒发感情的方式。
家庭与爱情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受到了家庭的影响。
她在21岁时嫁给了赵明诚,两人过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然而,李清照与赵明诚之间的感情并不和谐,并且不久后丈夫就过世了。
这段婚姻的破裂和丈夫的去世给了她极大的伤痛,也使她对爱情有了深刻的思考。
爱情的起伏和痛苦李清照的词作中充满了对爱情的起伏和痛苦的描写。
她通过词语和形象的描绘,表达出了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和怀念。
例如,《如梦令》一词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些词语透露出了她对逝去的美好时光和深切的思念之情。
对爱情的理解李清照对爱情的理解不仅停留在个人情感层面,更深入地思考了人性、情感和世态炎凉。
她认为爱情是一种复杂而多变的情感,它带给人们欢乐和痛苦,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把爱情比喻为“世上行走的风”,形容了它的飘逸和无形的力量。
爱情的失落和人生的无常李清照的词作中充满了对爱情失落和人生无常的描绘。
她深知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特别是在爱情中更加明显。
在《如梦令》中,她写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表达了她对曾经的爱人的深深思念和对爱情的无奈。
对待爱情的坦然和释怀虽然李清照经历了许多爱情的起伏和痛苦,但她在对待爱情方面表现出了一种坦然和释怀的态度。
她懂得人生苦短,不应将一切希望寄托于爱情,而是应该更加珍惜当下。
李清照词的女性意识与婚姻观念分析
![李清照词的女性意识与婚姻观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2b2ac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0.png)
李清照词的女性意识与婚姻观念分析引言部分的内容:概述:李清照,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之一,以其深情厚意的词作闻名于世。
她在其创作中,通过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社会现实,展现了独特的女性意识和婚姻观念。
本文将对李清照的词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女性意识与婚姻观念的变化与发展。
文章结构:本文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
首先,在引言中我们会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并说明文章结构;然后,我们将详细分析李清照的女性意识表现及婚姻观念转变;接着,我们将从社会背景的角度剖析社会对李清照女性意识和婚姻观念产生的影响;随后,我们将探究李清照作品中所描绘的女性形象及婚姻生活,并探讨传统文化对此产生的影响;最后,在结论中总结出李清照词中女性意识与婚姻观念的主要特点,并探讨这些特点对当代社会带来的启示。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李清照词作的分析,深入探究她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和婚姻观念。
同时,通过分析李清照生活背景及当时社会状况,探讨社会因素对其女性意识和婚姻观念的影响。
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分析揭示出诗人李清照不同阶段内在思想感情变化,并得出对当代社会的一些启示。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婚姻观念分析2.1 女性意识的表现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在其作品中展现了独特而鲜明的女性意识。
首先,李清照对自身女性身份的认同感较强。
在她的词作中,经常能够感受到她对于自己女性身份与心理特点的深切体悟和呈现。
其次,李清照对于爱情和家庭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感投入。
她以细腻、真挚而又富有内涵的笔墨表达了作为一个女性所面临的困惑、欢乐、离愁别绪等各种情感体验。
2.2 婚姻观念的转变李清照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具有相对保守的婚姻观念。
然而,她却敢于挑战传统婚姻模式,并提出一种新颖的、追求个人幸福与自由的婚姻观念。
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对于婚姻的不同态度,不再局限于封建婚姻中的束缚和劣势地位。
她更注重婚姻中的亲情和爱情,并以理性和平等的角度来思考婚姻关系。
《李清照集》中的爱情观念与表达方式
![《李清照集》中的爱情观念与表达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f954020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e.png)
李清照集中的爱情观念与表达方式引言李清照(1084年-1155年)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以其深情款款、细腻动人的爱情词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李清照集》中所体现的李清照对于爱情观念的理解以及她所采用的表达方式。
爱情观念1. 真挚执着李清照笔下的爱情观念强调了真挚执着之情。
她认为真正的爱应当经得起时间和考验,无论是喜还是悲都要坦然面对。
例如,在《如梦令》中,她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来表达离别之后的思念之苦。
2. 心灵共鸣李清照关注心灵的相通和共鸣,在她看来,真正的爱应该建立在双方心灵相互交融和理解的基础上。
在《如梦令》中,她描绘了两情相悦的场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里通过描写卷帘人与海棠之间的交流,展示出了她理解爱情的方式。
3. 虚实结合李清照将虚实结合作为表达爱情的手法之一。
她常借物抒怀,利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隐喻内心的情感。
在《声声慢》中,她以春雷隐喻对离别时刻的思念之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表达方式1. 唯美豪放李清照的词作以其唯美豪放而著称。
她用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词语和意境来表达爱情中深沉的情感。
例如,在《如梦令》中,她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描绘明亮月光和水珠般霜花给读者呈现了一种唯美而神秘的氛围。
2. 委婉含蓄虽然李清照的词作具有唯美豪放的特点,但也常常透露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典雅的用词,在字里行间传达情感。
例如,在《声声慢》中,她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婉约之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3. 深沉哀怨李清照的爱情词作还经常流露出深沉哀怨之情。
她用凄婉、悲切的语言来表达对爱情失去或离别带来的伤痛之感。
在《如梦令》中,她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些字句展示了李清照面对离别时内心深处丰富而复杂的感受。
结论通过分析《李清照集》中所体现的爱情观念与表达方式,可以发现李清照将真挚执着、心灵共鸣和虚实结合作为核心理念,并以唯美豪放、委婉含蓄和深沉哀怨的方式将这些观念传达给读者。
李清照的爱情观:探究《如梦令》的内涵
![李清照的爱情观:探究《如梦令》的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a3120fa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7.png)
李清照的爱情观:探究《如梦令》的内涵李清照(1084年-1155年),北宋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
她以其细腻、深情的词作闻名,其中《如梦令》被广泛传诵,并成为了李清照爱情观的代表之一。
1. 李清照简介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她的文学创作中,以抒写女性思想感情为主题,在描绘自己所经历的爱情与婚姻时尤为突出。
2. "如梦令" 的背景和分析背景介绍《如梦令》是李清照创作于南宋末年(12世纪)晚期的一首词。
这首词以描写离别之苦为主题,将作者对亲人离去之感感能将几首古文词相构托而展开辞章节余合整事实德真告人其风彩凄怆而婉约,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词中的爱情观点《如梦令》展示了李清照独特的爱情观。
她以自己个人经历中的离别之感作为表达,其中包含了对爱情的无奈、思念和悲伤的情绪。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将离别之苦与婉约美感相结合,形象而深刻地表达出人们对于爱情纠葛中常见的心灵困扰和无奈。
3. 李清照爱情观的特点情感真挚而细腻李清照的词作体现了她对于爱情的真实理解和深入感悟。
她能够用简洁而富有内涵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深处对于爱情带来喜怒哀乐的体验。
受传统文化影响李清照所处时代秉持着传统文化观念,尤其强调女性应该守贞节、顾家庭。
然而,她却敢于从自身经历出发,去追求自由表达个人内心世界的权利,并把这种感受通过词作表达出来,从而展示了她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超越。
4. 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李清照的爱情观对当代社会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面临困难、分离和挫折时,我们可以从她的作品中汲取力量,消除心灵上的困扰,并努力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结论通过对《如梦令》这首词及李清照爱情观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她对于爱情与人生思考的独特见解。
因此,李清照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一。
宋代女性词人李清照的婚姻观与生活境遇分析
![宋代女性词人李清照的婚姻观与生活境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86f38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9.png)
宋代女性词人李清照的婚姻观与生活境遇分析引言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闪光的女性词人,她以其细腻的感情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在她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婚姻和生活境遇的思考和感悟。
本文将通过分析李清照的婚姻观和她所面临的生活境遇,探讨她在宋代时期作为一个女性词人所经历的挑战和反思。
李清照的婚姻观李清照在其词作中多次体现出对于婚姻关系及其局限性的深思。
她以纯真浪漫、高贵美好等方式描写了早年与其丈夫赵明诚相知、相恋并最终成婚。
然而,在后来的日子里,她逐渐意识到婚姻不仅仅是甜蜜与幸福的象征,还有时会带来失望、苦楚和无法抉择。
例如,在《如梦令》一词中,李清照描述了婚姻之间的隔阂和失落: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首词表达了她对于婚后生活的迷惘和心灵的寻求,暗示着她在夫妻关系中的困境与苦闷。
另外,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中,李清照写道: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时人只有刁蛮事,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里,她明确地指出了婚姻中社会因素的影响。
作为一个女性词人,李清照意识到社会对女性角色的限制和身份认同。
李清照的生活境遇李清照在宋代时期作为一个女性词人,面临着许多特殊的生活境遇。
首先,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较低,家庭、婚姻等因素对于女性的影响较大。
李清照作为文人家庭的女儿,她的婚姻受到了家族的期望和安排,给她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压力。
其次,李清照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
宋代晚期,战乱频繁,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李清照经历了多次迁徙和流离失所。
这种不稳定的生活环境无疑对她的创作和心理状态产生了深刻影响。
李清照对婚姻观与生活境遇的思考与反思李清照在词作中表达了对婚姻观与生活境遇的思考与反思。
她通过写词抒发内心情感,并用隐喻手法将对婚姻和生活境遇的困惑展示给读者。
同时,在她笔下也能看出一些积极正向的态度和观点。
例如,在《如梦令》中描述了夫妻之间纠葛及彼此间默契:“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表达了她对夫妻关系的忍耐与坚守,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南宋词人李清照的爱情观与女性意识
![南宋词人李清照的爱情观与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95b5e05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1.png)
南宋词人李清照的爱情观与女性意识引言李清照(1084年-1151年),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以细腻婉约、深情浪漫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重点探讨李清照的爱情观与女性意识,并分析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后世影响。
李清照的爱情观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表达了丰富而复杂的爱情观。
她对于爱情的理解与描写常常充满睿智和感伤之情。
1. 物我合一的思想李清照认为,爱情是一种使人们心灵交融、身心合一的感受。
她通过描写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表现出了对于爱情追求完美和渴望精神融合的渴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2. 对爱情的执着和坚持李清照对于爱情有着独特的执着和坚持,她在词中表达了对于爱情的无尽思念和捉摸不定的心境。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 爱情与离别之痛李清照的词作中经常描写离别之痛,反映了她对于爱情无限留恋和伤感的体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李清照在南宋时期是一位拥有卓越才华和自主意识的女性代表。
她在作品中展现出了关于女性地位、婚姻制度等问题上的洞察力和辩证思考。
1. 对传统女性角色的思考李清照对传统女性角色进行了深入思考,并通过自己丰富而个性化的创作,打破了传统固有观念对女性角色的定义。
“脉脉孔雀东南飞,回眸一笑百媚生。
”2. 对婚姻制度的批判李清照在她的作品中对于婚姻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强调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自主权利和尊重。
“君莫舞阳台,我歌月徘徊。
”3. 自立与自主意识李清照通过自身文化修养和才华展示了女性追求自立与自主意识的价值观。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清照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后世影响李清照作为南宋时期的女词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后世文学中留下了深远影响。
1. 对女性地位提升的影响李清照通过她个人的努力和才华展现了女性的无限潜力,对后来女性地位的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婚姻观与女性自由意识考察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婚姻观与女性自由意识考察](https://img.taocdn.com/s3/m/62cfc10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6.png)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婚姻观与女性自由意识考察引言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女性诗人,生于宋代。
她的作品以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风格和切中心灵的表达而闻名于世。
然而,除了她的文学才华,她的婚姻观和对女性自由意识的思考,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李清照的婚姻观爱情的追求李清照对婚姻抱有深刻的思考和追求。
她在其诗作中表达了对真正的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不愿将婚姻仅仅视为一种权利的交易。
她追求的是一种心灵的契合和真挚的情感连接。
婚姻中的平等李清照在诗中也表达了对婚姻中平等的渴望。
她对传统男尊女卑观念持批判态度,主张男女在婚姻中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
她希望婚姻能成为一种平等而尊重彼此的关系。
个体选择的权利李清照坚信每个个体都应有自主选择自己婚姻对象的权利。
她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干涉,认为婚姻的决定权应该掌握在个人手中。
她主张个人的自由意志和自主决策应成为婚姻选择的基础。
李清照女性自由意识的考察反对束缚的思想李清照的作品中透露出对束缚和限制的厌恶。
她以独立自由的个体形象出现,主张女性应该追求自身独立和自由的思想。
她反对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期待,呼吁女性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行动。
追求艺术与创作李清照对艺术和文学的追求展现了她的自由意识。
她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到诗歌中,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现实的理解。
她坚信,通过创作可以实现自我的价值和自由表达。
对传统约束的挑战李清照挑战了当时传统的女性角色和行为规范。
她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渴望,不被社会对女性的预设期待所束缚。
她不断地探索和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以实现自己的自由和独立。
结论李清照作为宋代女诗人,她的婚姻观和女性自由意识的探索,具有时代意义和普世价值。
她的思想观念对后世的女性解放和平等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她以独立自由的形象,呼吁女性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选择能力。
她的文学作品成为女性自由意识的标志,值得我们持续深入研究和借鉴。
李清照的诗思想感情总结
![李清照的诗思想感情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52ce46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4.png)
李清照的诗思想感情总结李清照(1084年-1155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
她的诗思想和感情表达深受后世文人的赞赏和倾慕。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爱情、家国和悲凉命运的独特诠释,表达出她绵长而深沉的思想和丰富多彩的感情。
李清照的诗思想主要集中在爱情和生活哲理两个方面。
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对爱情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诠释。
她以细腻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渴望和失落。
她清晰地意识到婚姻并非爱情的终点,而是关系的起点,她的诗中呈现出对婚姻不完满的痛苦和对未来的期许。
她的诗中既有对爱情的执着和痴迷,又有对人生苦难和辗转反侧的思考。
在李清照的诗思想中,也有非常浓厚的生活哲理。
她以自然和日常生活为背景,借用鲜活的形象和意象来表达她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她关注人性的善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描绘人们的生活琐事和人情冷暖,表达了她对于社会现象和人伦关系的深刻洞察。
她的诗中融入了许多深刻的哲理,如“玉树临风千夫指,罗衣何事两相愁”、“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等,这些诗句常常令人产生共鸣和沉思。
李清照的感情表达非常丰富多彩,她既有对父母的思念和感恩,也有对爱人的深情和依恋。
她的诗中充满了对日常琐事的感慨和对不幸遭遇的痛苦。
她描绘出自己在流离失所、身心疲惫中的痛苦神情,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抱怨。
她的情感非常真实和直接,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诗思想和感情总结起来可以用四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真挚、悲凉、激情和洞察。
她用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爱情和生活的追求和思考;她的诗中流淌出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情绪,表达了对生命的抱怨和对命运的无奈;她的诗中充满了激情和独特的表达方式,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她对人性的洞察和对生活的思考让她的诗作具有思想深度和内涵。
李清照的诗思想和感情表达展示出了她作为女性词人独特的魅力和才情。
她的作品虽然主题局限于个人的情感和命运,但却蕴含着超越时空和性别的普世价值和深刻哲理。
李清照诗词背后的情感世界古代女性的心声如何触动现代人
![李清照诗词背后的情感世界古代女性的心声如何触动现代人](https://img.taocdn.com/s3/m/8c7911a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e.png)
李清照诗词背后的情感世界古代女性的心声如何触动现代人李清照诗词背后的情感世界——古代女性的心声如何触动现代人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诗词以婉约柔媚、抒发情感而著称,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然而,她的诗词不仅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更融汇着古代女性的心声,触动着现代人的心灵。
一、对爱情的细腻表达李清照的诗词中流露出深刻的爱情触动,这种情感的表达在当时的女性诗人中极为罕见。
她以细腻的笔触,讴歌了爱情中的甜蜜和痛苦,引发了读者对于爱情的共鸣。
例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几句简单的诗句,却展现了深深的思念和对爱人的期待之情。
二、对婚姻的无奈和痛苦古代女性的命运常常受限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婚姻更是受到重重束缚。
李清照的诗词中时常流露出对婚姻的无奈和痛苦,反映了古代女性心灵的挣扎。
她的《醉花阴》一词,诉说了自己深爱的丈夫的离去,以及此后再婚带来的心理冲突和痛苦,揭示了古代女性在婚姻中的无奈处境。
三、对人生的哲思和苦闷李清照的诗词中也蕴含着一种对于人生的哲思和苦闷。
她独特的才情和对人生的思考,使诗词中常常透露着对人生的痛苦和迷茫。
她的《醉花阴》中就反映了自己人生起伏的心路历程,并反思了人生的无奈和矛盾。
四、对于家国的忧虑和追忆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然而李清照的诗词中却不乏对于国家和家国的忧虑和追忆。
在她的诗词中,家园的荣辱和国家的兴衰是她关注和思考的重要主题。
例如《如梦令》中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通过对故国的思念和追忆,她抒发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国家命运的牵挂。
李清照的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深刻的内涵触动着现代人。
她的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情感和心声,既反映了过去古代女性的命运和心理,又启示了现代社会女性在情感和心理层面上的共鸣和关怀。
李清照诗词背后的情感世界,正是通过她那独特的方式,将古代女性深沉的内心世界传递给了现代的读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https://img.taocdn.com/s3/m/6266225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b.png)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1000字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词作品多以艳丽、愁苦的爱情为主题,描绘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遭受的各种磨难、困顿和悲伤。
在她的词作中,愁情是一种非常突出的主题,其深刻地表现出了李清照对于爱情、生活和美好事物的无尽眷恋和追求。
李清照的愁情体现了她对生命的无尽憧憬。
她的词常常反映出她对于传统封建社会的不满和疑惑,特别是对于女性地位和自由的思考和探讨。
同时,在她的词中,爱情被赋予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意义,表达了她对于真挚、纯粹的情感的不断追求和渴望。
正因为如此,她的词中充满了愁情,而这种愁情的表现也让她的词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感人至深。
其次,李清照的愁情体现了她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在她的词作品中,爱情被渲染成一种非常美好、无尽的情感,因此愁情也被赋予了一种非常美好的色彩。
她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把爱情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艺术氛围。
这种追求美好的情感体现了她对生活的优美和完美的不懈追求,也让她的词作品更加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最后,李清照的愁情体现了她对于自己价值的认同和肯定。
她的词作品充满了对于爱情的感悟和思考,因此也可以理解成她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肯定。
在她的词作品中,愁情被赋予了一种非常真挚、纯粹的情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她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于生命的热爱。
这种情感渗透到每一行词中,表现出了她对于生命和自身价值的重视和认同,也让她的词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打动人心。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词作品中愁情的体现是非常突出的,他所表现的情感深刻、真挚,表现出了她对于美好、生命和自己价值的追求和认同。
她的词作品令人感动、真挚,对人们的情感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套教案二论李清照的爱情观
![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套教案二论李清照的爱情观](https://img.taocdn.com/s3/m/41a35f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e.png)
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套教案二论李清照的爱情观。
一、李清照的爱情观1.爱情的真实性李清照的爱情观是真挚的。
她在《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不知何处遥想。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湖秋色蕙帐飘。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思念男子的女子,她常常在夕阳下的溪亭思念他。
这个场景真实而动人,表现了李清照对爱情的认真态度。
2.爱情的生命力李清照视爱情为生命力。
在《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写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她用“舞榭歌台”和“斜阳草树”来表达爱情的生命力和力量,使古老的爱情故事具有新的生命力,并使人们感受到爱情的永恒和美好。
3.爱情的苦涩李清照认为,爱情是一种苦涩的体验。
在《如梦令》中描绘了一段悲剧性的爱情故事,情人最终无法在一起。
她用“常记溪亭日暮,长恨人心不如水”表达了她对爱情的苦涩感受。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李清照通过“蒹葭叶叶、送君归去”暗示了她的爱情遭遇,使人感受到爱情的悲凉和孤独。
4.爱情的坚持李清照认为,爱情要坚持。
在《如梦令》中,“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表达了她对爱情的坚持。
爱情需要两个人的共同付出和尊重,这需要时间和耐心。
她的爱情观中充满了对爱情的坚持和信仰,这也是她对恋爱的态度非常积极的原因。
二、李清照的爱情观的现实意义李清照的爱情观不仅仅是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更是一种现实意义。
她的爱情观告诉我们,爱情是一件让人感觉到生命力的东西,因为它可以唤起我们的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她的爱情观也告诉我们,爱情不是一件轻巧的事情,需要人们用真诚和坦率去面对。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爱情充满生命力和美好。
李清照的爱情观也告诉我们,爱情是一种需要坚持的品质。
当我们遇到爱情中的苦涩和坚持时,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需要有勇气去坦然面对,能够坚定地走下去。
这也是她的爱情观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李清照的爱情观是非常深刻的,她通过诗歌表达了爱情的真实性、生命力、苦涩和坚持的品质。
诗人的爱情观从李清照到白居易古代诗人的恋爱哲学
![诗人的爱情观从李清照到白居易古代诗人的恋爱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a08ef2d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1.png)
诗人的爱情观从李清照到白居易古代诗人的恋爱哲学诗人的爱情观从李清照到白居易古代诗人的恋爱哲学古代诗人在表达爱情的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恋爱哲学。
从李清照到白居易,他们的诗作描绘了不同的爱情观,从细腻温婉到豪放深沉,从纯真的少女之爱到成熟的人生感悟。
一、李清照的爱情观李清照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多以爱情为主题,展现了她细腻温婉的爱情观。
李清照的爱情观强调情感的真挚和纯洁。
她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建立在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而不是物质利益或权力地位。
她在《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这表达了她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她也在一些作品中流露出对逝去爱情的悲伤和惆怅。
比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些词句展现了她对逝去爱情的留恋之情,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无奈。
李清照的爱情观注重对细节的描绘。
她能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
她的词作中经常使用花草、昆虫等自然元素来比喻爱情中的心情和情感。
通过这种方式,她把爱情与自然相融合,使人们感受到了她内心深处的情感。
二、白居易的爱情观相比李清照,白居易的爱情观更加豪放深沉,他的诗作更多地探讨了人生和爱情的关系。
白居易的爱情观注重现实与理想的平衡。
他认为爱情是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不应该过分放纵。
在他的作品中,他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但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与传统价值。
他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表明他对生活中的变迁和无常之感的思考。
白居易的爱情观强调追求内在的美和精神层面的交流。
他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建立在互相尊重和共同成长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外在的容貌或身份地位。
他在《琵琶行》中写到:“一弹一十指,十指弹心弦。
心而念其念兮,不知其何锥。
”这展现了他对爱情之美的领悟和对精神交流的追求。
白居易的爱情观注重人生的感悟和对时光的思考。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爱情主题探析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爱情主题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db7ab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1a.png)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爱情主题探析引言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深受后世赞誉,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其中,她以爱情主题著称。
本文将探讨李清照在宋代创作中所表现出的爱情主题及其特点。
1. 李清照的爱情观李清照生活在一个封建社会,她对于爱情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她认为爱情是一种真实而纯粹的感情,能够带给人们温暖与快乐。
同时,她也深知到爱情的种种困扰与痛苦。
2. 李清照的恋人形象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塑造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恋人形象。
有时候是一个温柔体贴、深情款款的男子;有时候则是一个迷离多变、难以捉摸的男子;还有时候是一个消失不见、只留下思念与悲伤的男子。
这些恋人形象展现了李清照对于爱情的多样理解和表达。
3. 李清照的爱情表达方式李清照的词作中,她通过细腻而含蓄的文字,将自己内心深处对于爱情的思念和感悟娓娓道来。
她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景抒怀等,表达出自己对恋人的眷恋之情。
她的词作带有浓郁的个人色彩,饱含着真挚动人的情感。
4. 李清照词作中常见爱情主题李清照在其词作中探讨了许多与爱情相关的主题。
比如失去爱人后的无尽思念、面对分离与离别时所产生的悲伤和苦闷、以及对于世俗礼教束缚下错误之恋所造成的挣扎等等。
这些主题体现了李清照对于不同类型爱情不同层面理解和反思。
结论通过对李清照词作中爱情主题进行探析,我们可以看到她在宋代文学史上所占据重要地位。
她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于爱情的思考与感悟娓娓道来。
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她深深扎根于封建社会中女性身份所带来的限制和困扰,也反映出她对于人生、情感和自我价值等问题的独立思考与追求。
注:本文字数已超过2500个字。
浅析李清照的情爱观
![浅析李清照的情爱观](https://img.taocdn.com/s3/m/4ef98099fe4733687f21aab8.png)
浅析李清照的情爱观摘要: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难得的杰出女词人,她从女性独特的审美视角抒发了真实的女性情怀,把女性对情感的深切体验化入词中,传达了浓厚的女性情爱意识、个性意识和对爱情意义的思考。
体现了一个封建知识女性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和独特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李清照个性闺情词情爱观第一章:李清照的个性铸因及其表现1.1李清照成长的家庭环境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这其中就点明了父母对子女今后人格形成的重要性。
诚然,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和不可低估的。
而李清照生活在距今九百多年前的宋代,在那样一个封建礼教社会,李清照又是在怎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为她成为一代婉约词宗,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她的作品更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亘久的迷人光芒历来为人们所激赏和称道。
她的词意境开阔,音韵流转,语言精审,雅俗共赏,情真意切,犹如出水芙蓉,风格清丽,她的散文优美,骈赋功力极深厚。
这样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必定有不凡的父母。
不错,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少时即很有才华,而性格又十分倔强。
《宋史》本传云:“其幼时俊警异甚,有司方以词赋取士,格非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遂登进士第。
”其举进士是神宗熙宁九年,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之际。
在科举方面,诗赋取士和经义取士也是变法派与守旧派的斗争焦点之一。
而李格非独用意经学,并且取得了进士,可见他是一位具有独立见解,不肯趋时附俗的真正的学者。
虽已步入仕途,但李格非仍坚持自己做人的秉性,不慕名利,自得其乐的心态,一守自己的高风亮节。
这对李清照后来南渡后所赋的《咏遇乐》所吟出的:“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所体现出来的清高气节不无影响。
《宋史》本传说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
同时李格非身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与苏轼文风一脉相传。
他作论文强调一个“横”字,根据他的解释这个“横”字至少包括两点含义:一是直行曲施,逆见错出,具有举世莫当地气势;二是逞其自得,冲绝畦径。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爱情哲学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爱情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4fc36f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0.png)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爱情哲学引言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而李清照作为宋代的一位女性词人,以其深情细腻的词作和独特的爱情哲学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李清照在她的诗词中所表达出来的爱情观和对人生的思考。
李清照与爱情爱情的多样性李清照笔下描绘的爱情不仅包含了纯洁浪漫的婚姻之爱,还涵盖了师徒之间、姐妹之间、友谊之间等各种形式。
她通过多样化的描写展现了不同类型的感情,从而丰富了她作品中关于爱情主题的内涵。
情感与责任李清照在词作中强调了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存在着较为纠结复杂而真实的关系。
她认为,爱情不仅是甜蜜和悲伤交织的感受,更是一种需承担责任和面对艰难抉择的态度。
她的词作中常常表达出对于爱情与生活交织的挣扎和矛盾的描写。
婚姻制度与女性处境李清照在宋代这一封建社会中,处于女性地位的她对婚姻制度和女性角色有着深刻的认识。
她既是受宠厚爱又面临压迫束缚的典型代表,这种矛盾成为了她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李清照深刻反思了婚姻制度对于女性权益的影响,并倡导了个体追求自由与快乐的意识。
爱情哲学与人生思考忧患意识与追求真实在入世之后,李清照更加关注人间现实中所存在的困苦、挣扎、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
她通过作品表达了对社会问题和人们现实处境的深切关怀,呼唤人们具备强大的忧患意识,并勇敢从现实折射出来进行反思和改变。
人生观及生命本质李清照的词作中常常融入了对生命和人生的思索。
她通过抒发自身经历和感悟,表达出对人生无常和有限的认知,呼唤人们珍惜每一个时刻,并从中体验到爱的温暖与意义。
爱情与宿命李清照在她的诗词中深刻地揭示了爱情与宿命的关系。
她认为,人们在一段感情中往往受制于外部环境和内心的纠结,但也同时相信,只要真挚坚定地追求爱情,就能够战胜命运的束缚。
结论通过对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作品中关于爱情哲学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她以敏锐、细致以及豪放不羁的态度来回应社会现象、突出个体追求与现实局限之间存在着复杂而深刻的哲学问题。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婚姻观念与情感表达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婚姻观念与情感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9a88feb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6.png)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婚姻观念与情感表达引言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性词人之一。
她以其独特且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当时文学界和后世读者们的广泛赞誉。
本文将讨论李清照在其作品中所体现的婚姻观念以及对情感的表达方式。
李清照与婚姻观念李清照生于南宋时期,这个时期也被称为“密婚时代”,政治和社会环境对妇女权益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塑造了她对于婚姻的看法。
不同于传统封建社会中对于妇女地位的束缚和夫权思想,李清照展示了她在情感和家庭关系方面自主而开放的态度。
她主张平等、共处、信任和相互理解成为幸福家庭关系的基础。
李清照作品中情感表达方式1.对爱情的诗性阐释:李清照以独特而细腻的词艺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的思考和感受。
她将自身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以及时展现出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
她通过描绘爱情的美好与苦难,折射出人世间普遍存在的悲欢离合。
2.女性视角的表述:李清照执着地追求女性主体性的诗意表达。
她在作品中经常使用第一人称来阐述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情感体验,这反映出李清照试图颠覆传统文学作品中对女性话语权力缺失的局面。
3.对逝去时光的回忆:李清照常常将回忆悲伤和幸福旧事联系起来,用以抒发对已逝时光流转不停、岁月无情之感慨。
她以幽怨而含蓄之态度,唤起读者共鸣并引发耐人寻味的思考。
结论在宋代文化环境下,李清照能够以自己个性鲜明的方式,塑造并表达属于自己的婚姻观念和情感。
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她对婚姻与爱情的独特见解,更凸显出她对女性主体性的坚持追求。
李清照以其卓越的词艺成就让我们深入思索着那个时代女性的婚姻观念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成为后世女性作家们所引领和尊敬的榜样之一。
*以上内容由百科全书小助手根据主题填充并用Markdown语言进行格式化编写。
《李清照集》中的爱情主题解析
![《李清照集》中的爱情主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ff445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d.png)
《李清照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诗集,由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所撰写。
这部作品中涵盖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其中之一就是爱情主题。
通过对《李
清照集》中爱情主题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清照对于爱情的独特见解
和表达方式。
首先,在《李清照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爱情的执着和思考。
在很
多作品中,李清照描绘了自己深深地陷入爱情之中,并倾注了大量的思考和情
感表达。
这种执着不仅反映了李清照个人对于爱情的追求,也寄托了她对于社
会和人生意义的思索。
其次,《李清照集》中呈现了丰富多样的爱情形态。
无论是宿命般的相思之苦、恋人之间的互动、婚姻生活中遭遇到的挫折与忍耐,还是对逝去伴侣或亲友回
忆与哀悼之情,都被诗篇生动地描绘出来。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作者
对于不同形式爱情的细腻描摹和深入探索。
第三,《李清照集》中爱情主题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的感性表达和对生活细节
的关注。
诗集中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激情与柔情,还关注了日常生活中琐碎的细节。
例如,李清照通过描写两情相悦时花开花谢、四季更替等自然景象来抒发
对于爱情变迁的思索与感叹。
此外,在一些作品中,《李清照集》呈现了女性视角下对于爱情的独特观察和
体验。
这使得作品更具有代表性,能够引发读者共鸣和思考。
总之,《李清照集》中的爱情主题是多样而丰富的,通过诗歌艺术方式展现出
李清照多层次、多维度的思考和感悟。
从婚姻、宿命到亲情,从忍耐到欢乐,
作者以她独特而深邃的文学才华向我们诠释了爱情在人生中占据重要位置,并带给我们深刻而持久的思考和感悟。
论李清照爱情观对其词创作的影响
![论李清照爱情观对其词创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c15750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11.png)
论李清照爱情观对其词创作的影响
李清照生活在宋代,出生于一个财富家庭,从小在家中受到传统的文化教育,并接受“咏物诗”、“抒情诗”和“唱和诗”等文艺活动的影响。
她从小就熟悉字句,擅长书法,成为宋朝气节最高的文章家。
爱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李清照也受此影响而写出了许多著名的爱情诗篇,抒发出对爱情的追求和幻想,宛若亲身历经。
从《六么令》到《如梦令》,在短短的几首诗中,以清新甜蜜、充满激情的诗句,抒发出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甚至勇敢地突破历史的传统,让爱情的火焰在她的诗里熊熊燃烧,而不畏传统礼教的压抑。
总而言之,李清照的爱情观对她的词创作影响巨大,不仅使她的诗篇增添了情趣,更使她的诗句里充满了浪漫和情感,这就是李清照所著诗作独具风格的原因之一。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清照的爱情观
[摘要]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唯一一位堪称大家的女性文学家,有着常人不可比拟的造诣,而她的爱情和婚姻也令当世不解、令后人惊叹不已。
她的独特爱情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
这种有先进意识的爱情的形成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自身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李清照;女性意识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作家,不仅她的作品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她的爱情也是至今受人关注和向往的。
李清照的两次婚姻中,既有难得的幸福,又有不可避免的不幸。
而在她的爱情中我们可以发现她毫无封建女性的卑顺之气,本着男女平等的意识,抛弃了封建传统强加于女性身上的束缚,追求志同道合的爱情。
因此,她的爱情体现出突出的女性意识。
一、李清照爱情中突出的女性意识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个男权社会,文化传统也是男子本位的文化传统。
女性处于边缘地位,被排除在社会的名利场之外。
她们只属于家庭,不属于社会。
“嫁人”几乎是向她们敞开的唯一“职业”,因此她们对婚姻有更多的憧憬和设想。
如黑格尔所说:“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得最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和推广成为爱情。
爱情成为整个生命。
”[1](P327)而在这种极力宣扬男尊女卑的时代里,婚后女子大都老实服帖地接受丈夫的辖制。
司马光也宣扬这种男尊女卑的观点,他在《训子孙》中说:“夫,天也;妻,地也;夫,日也;妻,月也;夫,阳也;妻,阴也。
天尊而处上,地卑而处下。
日无盈亏,月有圆缺。
阳唱而生物,阴和而成物——故妇专以柔顺为德,不以强辩为美也。
”(《训子孙》)
对女性而言,禁忌颇多,防范弥严,出现了“诸妇必须恭敬,奉舅姑以孝,事丈夫和,无故不出中门,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如其淫狎,即宜屏放”(《郑氏家范》)等禁锢说教。
妇女处在卑下位置,坚守着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支配自身命运的权利。
而李清照没有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女子那样逆来顺受,恪守女子以含蓄温柔、敦厚顺从为美的传统道德,而是以清醒的女性意识向世人宣告自己是作为有内心感受的活生生的人的存在,积极争取爱情中的人格独立平等。
这种爱情理想超越了时代,确切的说是对时代意识形态的超前。
1、清晰的自我形象。
首先,自我形貌形象的关注。
当女性从沉重的男权社会中觉醒,以自己的视角观察人生时,她们发现的第一个美好形象就是她们自己。
李清照的词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她的心路历程记录。
因而词中对自我形象的描写是其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描写爱情的词中。
如“绣面芙蓉一笑开”(浣溪沙),将自己比做一株出水芙蓉,亭亭玉立,袅袅娜娜。
更多的时候这种形貌形象的描写是通过咏花委婉含蓄地表示出的。
如《减字木兰花》是对自己美貌的自信,“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犹带彤霞晓露痕”。
这是多么美丽的花呀!含苞待放,红艳欲滴。
词的下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李清照写花是为了突出自己容颜之美,这里可见其对自己容貌的自信,才会有“云鬓斜簪”,“让郎比并看”。
李清照在写相思之苦时,也没有忘记对自我形象的美化。
如《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西风中,满蕴着愁苦,无力摇摆的菊花,正是被思念煎熬的容颜憔悴的女词人。
这里没有因相思而起的蓬头垢面,没有百无聊赖,而是像菊花一样,虽有愁苦不能摆脱,但仍有一种凄楚的美丽,这美让人怜,让人痛。
人们在花上看到自己的青春美貌,也感悟到青春美貌的短暂和脆弱。
对大多数女性来说青春美貌是她们获得爱情和婚姻的唯一资本,李清照虽然是个才女,青春美貌仍然是她的一笔巨大财富。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中表达了女词人对花的怜惜,对青春红颜易逝的无限伤感。
其次,人格形象的关注。
几千年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灌输和压抑,无数次自我选择斗争的失败,使女性的自我意识渐渐沉寂了。
自我意识的彻底丧失带来的是对生活的“责任式”对待和知天乐命的生活态度。
生活对于她们不再是一种生命的追求、幸福的体验、享乐的获得,而完全的外在于她们,变成一种负担、一种折磨。
这种情况下女性往往只是卑弱、屈辱和依附的载体,在她们的爱情婚姻中只有卑顺、服从。
而李清照的爱情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她特别看重人格的独立。
她在情感中体现的是一个真正属于女性的自我,是一种独立的人格形象。
她在情感中有女性的娇羞,但仍保持着女子的自尊自爱,她也因爱而失落惆怅、幽怨和痛苦,然而这绝不是作为依附者失去依附对象的愁苦埋怨,是主体自我情感的流露。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极写相思之深。
但从“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话语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情是双向的,是女性同所爱之人的相互交流。
又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词人极写相思、孤独、寂寞,而我们看不出任何人格依附的痕迹。
同时“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人比黄花瘦”等话语中,可见一个清冷空寂、吐着幽香的美学意境中孤影伶仃的女性形象,这是李清照自我人格清幽高洁的体现。
作者以爱菊的陶渊明自喻,这不是她的女性意识的失落而是独立人格的展示,同时也是平等意识的体现。
总之,在李清照的爱情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独立的人格,如果说第一次婚姻中她的形象还有点柔弱的话,那么在第二次婚姻中则体现出她更明显的人格特点。
在第二次的毫无半点爱情的婚姻里,李清照便以决绝的态度,不惜身受牢狱之苦,
甘心冒世人讥笑之耻,与之(张汝舟)离异,这里可见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强个性和追求男女平等的高洁人格。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禇斌杰.李清照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4.
[3]江之淮.古今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5]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