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必修一教案-2.1 物质的分类 《分散系及其分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分散系及其分类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起点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设计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及其分类》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本节课第一课时已经以纯净物的分类为例,介绍了简单分类法,本课时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以混合物的分类为例继续深人学习分类的方法。
引入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效应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胶体的性质与溶液、浊液有着本质的区别,仍然体现的是分类的思想。
本节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
布朗运动、电泳现象以及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只是在科学视野栏目中,并不做具体的展开。
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了解胶体概念与丁达尔效应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分类的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把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经过第一章的学习,不仅体会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及其分类。
2..掌握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重点掌握丁达尔效应这个性质。
3.实验能力的培养。
学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并根据实验探究胶体的一些性质。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实验、观察、对比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归纳总结出新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散系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四、教学流程由三位同学配制食盐、泥沙、植物油的溶液分析其共性从而进入今天的课题—分散系,根据分散系和分散剂的状态分为9种,列举相应实例。
根据粒子大小分溶液、胶体、浊液,通过同学举例生活中的胶体,加深对胶体的认识。
利用“科学探究”环节使同学更加深入体会胶体的性质与溶液、浊液有着本质的区别。
探究2、3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能力。
教学设计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正式版
教学设计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正式版文档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易燃物和易爆物2.根据“燃烧和爆炸”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爆炸产生的原因,掌握一些安全知识难点:爆炸产生原因的微观解释【学习过程】一、前提测评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发现有煤气泄漏,小明立即点燃了一支蜡烛准备帮妈妈方作煤气管道周围试一试哪一个地方漏气,他这种做法对吗?你能说出哪些理由。
二、探究新知学习任务:探究爆炸发生的原因学生活动一1: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氢气的燃烧与爆炸思考:为什么刚开始氢气在导管的尖嘴出能够安静的燃烧,而片刻后瓶内的氢气就发生爆炸呢?学生活动2:交流总结:试从微观的角度对以上现象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的分析。
学生活动3:在解释,近两年来媒体经常有报道;山西有许多地方的小煤矿经常发生爆炸,造成大量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
已知瓦斯起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试分析造成爆炸的可能原因。
(CH4学生活动4:小结;由上述的事例和分析你能总结出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请写出来。
学习任务二:探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相关知识学生活动5:自主学习课本P89-90,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示知道爆炸极限的含义学生活动6:练习:(1)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汽油、煤油,不准带上车船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图标,装运红磷的箱子应贴的是()A B C D三、总结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四、学习诊断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轮胎爆炸B火药爆炸C钢铁生锈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2、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时,遇到明火就会,导致有限空间里急剧增大,从而引起。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 物质的分类 《分散系及其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学习目标:1.知道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了解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学习胶体的相关性质;2.通过实验演示,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知道其本质区别,了解丁达尔效应;3.通过对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学习重点:胶体的性质与制备,以及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
学习难点: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方法,并且简单了解了分散系的相关知识,那么我们最学见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又是按什么分的呢?分散质离子的直径大小。
溶液:分散质直径<1 纳米(即10-9m)胶体:1 纳米≤分散质直径≤100纳米浊液:分散质直径>100纳米[讲解]如果将溶液、胶体、浊液这三类物质长期存放,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
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过渡]生活中,我们将淀粉溶解在热水中,然后加热煮沸,就熬成了汤,可以较长时间稳定地存在;而向豆浆里加入石膏,就变成了豆腐,是什么原因呢?黄河里的水奔腾不息,为什么泥水就不变清呢?在灯光下,有雾的夜晚,为何显得更加明亮。
今天我们重点先来研究胶体的性质。
[板书] 分散系及其分类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胶体[板书]一、胶体1.胶体的分类[投影](1)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①粒子胶体②分子胶体[讲解]如:Fe(OH)3胶体胶粒是由许多Fe(O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投影] (2)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①气溶胶②液溶胶③固溶胶[讲解]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Fe(OH)3溶胶、Al(OH)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物质的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
第一節物質的分類第2課時分散系及其分類學習目標:1.知道分散系的概念和分類,瞭解膠體是一種分散系,學習膠體的相關性質;2.通過實驗演示,能區分溶液、膠體、濁液,知道其本質區別,瞭解丁達爾效應;3.通過對膠體的本質特徵和性質的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學習重點:膠體的性質與製備,以及溶液、膠體、濁液的本質區別。
學習難點:膠體的製備與性質。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引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分類方法,並且簡單瞭解了分散系的相關知識,那麼我們最學見的分散系溶液、膠體、濁液又是按什麼分的呢?分散質離子的直徑大小。
溶液:分散質直徑<1 納米(即10-9m)膠體:1 納米≤分散質直徑≤100納米濁液:分散質直徑>100納米[講解]如果將溶液、膠體、濁液這三類物質長期存放,我們會發現溶液是最穩定的。
不論存放的時間有多長,在一般情況下溶質都不會自動與溶劑分離;而濁液很不穩定,分散質將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來,如河水中夾帶泥沙會逐漸沉降;膠體則介於二者之間,在一定條件下能穩定存在,屬於介穩體系。
[過渡]生活中,我們將澱粉溶解在熱水中,然後加熱煮沸,就熬成了湯,可以較長時間穩定地存在;而向豆漿裏加入石膏,就變成了豆腐,是什麼原因呢?黃河裏的水奔騰不息,為什麼泥水就不變清呢?在燈光下,有霧的夜晚,為何顯得更加明亮。
今天我們重點先來研究膠體的性質。
[板書] 分散系及其分類二、推進新課教學環節一:膠體[板書]一、膠體1.膠體的分類[投影](1)根據分散質微粒組成的狀況分類:①粒子膠體②分子膠體[講解]如:F e(O H)3膠體膠粒是由許多F e(O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徑在1nm~100nm之間,這樣的膠體叫粒子膠體。
又如:澱粉屬高分子化合物,其單個分子的直徑在1nm~100nm範圍之內,這樣的膠體叫分子膠體。
[投影] (2)根據分散劑的狀態劃分:①氣溶膠②液溶膠③固溶膠[講解]如:煙、雲、霧等的分散劑為氣體,這樣的膠體叫做氣溶膠;AgI溶膠、F e(O H)3溶膠、A l(OH)3溶膠,其分散劑為水,分散劑為液體的膠體叫做液溶膠;有色玻璃、煙水晶均以固體為分散劑,這樣的膠體叫做固溶膠。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让学生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和各类分散系的性质;3. 培养学生对分散系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分散系的分类及各类分散系的性质。
教学难点:1. 分散系的分类及各类分散系的性质。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PPT或黑板;3. 教学用具(如图片、模型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质分类知识,如纯净物和混合物。
2. 提问:混合物中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什么?3. 学生回答:分散系。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讲解分散系的分类及各类分散系的性质。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不同类型的分散系案例(如溶液、胶体、浊液等);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分散系的性质和特点;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类分散系的性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 强调分散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五、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分散系的分类及各类分散系的性质;2. 分析各类分散系的实际应用场景。
六、互动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分散系的性质和应用;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七、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 讲解练习题,解答学生疑问。
八、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分散系的分类及各类分散系的性质;2. 强调分散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各类分散系的性质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六、分散系的数学描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散系中粒子的尺寸和分布对体系性质的影响;2. 让学生掌握分散系中粒子尺寸的数学描述方法;3. 培养学生对分散系粒子尺寸分布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散系的概念,掌握分散系的分类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散系的概念,分散系的分类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散系的分类依据,各类分散系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类分散系的图片和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分散系的分类方法和依据。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各类分散系的实例物品或图片。
3. 教学卡片或黑板,用于展示和总结分散系的分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分散系实例,如牛奶、雾、沙尘暴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现象的特点,从而引出分散系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分散系的概念,解释分散系是由分散剂和分散质组成的混合体系。
3. 分散系的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类型。
4. 溶液:介绍溶液的概念,展示溶液的实例,如盐水、糖水等,让学生理解溶液的特点。
5. 胶体:介绍胶体的概念,展示胶体的实例,如牛奶、豆浆等,让学生理解胶体的特点。
6. 浊液:介绍浊液的概念,展示浊液的实例,如泥浆、沙尘暴等,让学生理解浊液的特点。
7. 总结与练习:通过对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比较,总结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9.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分散系的分类图,加深对分散系分类的理解。
10.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深入理解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特征。
2. 学会使用分散系分类图,对实例进行分类。
3. 掌握分散系分类的依据和原则。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分散系概念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高中化学必修一《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新版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一、课标要求1.化学1的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
内容标准第4点: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化学1的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内容标准第2点: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二、教材分析教材将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效应放在物质的分类中介绍,安排在“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之后进行,其功能和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在学习本课题内容时,首先要突出分类方法,要充分认识本课题是在学习了纯净物的分类之后,学习混合物的分类方法。
从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的新的切入点。
同时由于胶体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中,本课题的学习,不仅是学生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也能起到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生活实际、高科技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对胶体性质的介绍,教科书虽然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但布朗运动、电泳现象、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在“科学视野”栏目中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对胶体的性质进行必要的介绍。
三、学情分析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溶液、浊液的基础知识,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2.学生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3.经过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体会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4.本班学生化学基础比较好,学习化学的兴趣浓厚,自学能力比较强,喜欢探究和合作。
四、教学目标1.体会分类研究的方法在化学概念(分散系)中的运用。
2.引导学生们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胶体的本质特征,建立科学的物质观。
3.利用探索性实验、模拟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们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应用。
2.1.2 分散系及其分类 教案-重庆市天星桥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能根据不同分散系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1能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
2能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目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ຫໍສະໝຸດ 目标导入【情景导入】
以复习和事实引入:
1.首先,复习初中学过的有关混合物的概念: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混合物;
2.接着,通过引导学生们观察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铁胶体以及泥水的宏观现象,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三种液体都属于混合物,其表现出来的宏观现象却大相径庭,进而引出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分散系及其分类。
进行思考并给出答案
1.及时把握学生对于新知的掌握情况;
2.根据学生对于新知的把握情况及时进行课程的调整。
知识讲解
1.讲解分散系分类的两种方法:(1)按照分散系以及分散质的种类进行分类(了解);(2)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进行分类(重点);
2.强调“结构决定性质”,进而将溶液、胶体、浊液的外观特性、稳定性、扩散速度的快慢以及由粒子直径直接导致的现象——能否通过半透膜和滤纸进行一一比较;
3③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3.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1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崇尚真理;
2关注与胶体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
3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和基本概念;3.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分散系;4. 能够应用分散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1.1 分散系的定义1.2 分散系的特点第二章:分散系的分类2.1 溶液2.2 胶体2.3 浊液2.4 气体分散系第三章:溶液的性质和制备3.1 溶液的性质3.2 溶液的制备方法第四章:胶体的性质和制备4.1 胶体的性质4.2 胶体的制备方法第五章:浊液的性质和制备5.1 浊液的性质5.2 浊液的制备方法教学步骤:1. 引入分散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通过示例和实验,展示不同类型的分散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散系的分类;3. 分别讲解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4. 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分散系的性质和制备方法;5. 通过习题和案例分析,巩固学生对分散系的掌握,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表现;2. 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3. 习题和案例分析的完成情况。
教学资源:1. 教学PPT和教案;2. 实验设备和材料;3. 参考书籍和学术资料。
第六章:气体分散系的性质和制备6.1 气体分散系的性质6.2 气体分散系的制备方法教学步骤:1. 引入气体分散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和讨论气体分散系的性质和特点;2. 通过实验和示例,展示气体分散系的制备方法,让学生掌握气体分散系的制备技巧;3. 分析气体分散系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气体分散系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2. 学生完成实验和制备任务的情况;3. 学生完成习题和案例分析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学PPT和教案;2. 实验设备和材料;3. 参考书籍和学术资料。
第七章:分散系的应用7.1 溶液的应用7.2 胶体的应用7.3 浊液的应用7.4 气体分散系的应用教学步骤:1. 通过实例和案例,介绍溶液、胶体和浊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2. 分析不同分散系的优缺点,让学生了解其在特定领域的应用;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分散系在环境保护、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在新人教版教材中位于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分散系的概念既承接了初中关于溶液、浊液的相关知识,也是对上节课中“物质的分类”的进一步细化。
胶体作为一类重要的分散系,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对胶体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完善认知结构,体会化学的实用价值,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多方面的素养。
与旧人教版相比,新人教版删除了从状态角度对分散系的划分(9种分散系),改为讨论胶体的分类,避免了旧教材中的分散系分类矛盾。
新教材还将胶体的介稳性、电泳、聚沉等拓展部分删除,只保留了最核心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把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很多的分散系、胶体的实例,初中物理中学过光的散射,为丁达尔效应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学习过氢氧化铁是一种沉淀,难以理解胶体这种存在状态。
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新的切入点。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及胶体的性质。
2、能根据牛奶及其他物质的丁达尔效应进行推理、归纳,形成初步结论。
3、能利用胶体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评价目标】1、通过对牛奶的认识过程,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分散系和胶体的系统认识水平。
2、通过对牛奶除杂实验设计,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水平以及概念归纳水平。
3、通过对牛奶的全面认识的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水平。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散系的概念及分类;胶体的丁达尔效应2、教学难点: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牛奶的历史)2、探究法(牛奶的探究)3、实验法(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丁达尔效应)4、任务驱动法(去除牛奶中的乳糖)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以牛奶的探究为情境,首先通过对牛奶是混合物的初步认识,自然引出分散系的概念;接着对稀牛奶丁达尔现象的剖析,完善分散系的分类以及胶体的定义,通过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加深理解胶体的存在状态,并利用分类思想对胶体进行分类;最后,引导学生设计除去牛奶中乳糖的方法,把本节课所学知识拓展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了解胶体的一些用途,能用胶体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各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其筛选信息,收集、整理知识地能力。
通过学生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推理、探索、归纳、实验探究的能力,严肃、认真、求实的实验态度、善于置疑的学习品质。
3.情感目标:通过胶体性质的知识与我们周围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增强求知欲。
二、教学方式1.实验探究:设计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溶液、胶体、浊液的对比探究实验,以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来展开知识地学习与研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多媒体辅助:主要是丁达尔现象的FLASH,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丁达尔现象,把抽象的微观世界变成生动形象的动画,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3.资料搜索:知识再现于生活,查找有关胶体运用的资料,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利用所学知识,揭开自然界和周围生活中某些现象神秘的面纱,突出知识的价值。
并学会利用各种资源(网络、书籍)等方法自学。
三、教学构思在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中除了讲述课本的内容之外,也先把分散质的概念提出来。
[老师提出问题]我们尝试了从各种角度去考虑如何把纯净物进行分类,那我们想想用合适的分类方法来认识混合物。
[学生讨论]从状态分类,从用途分类等等,但是不能清晰的说明分散系的含义[老师提示]混合物可以理解为某些物质分散在某种物质当中[学生阅读]了解什么是分散系——化学上把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什么是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什么是分散剂——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
[老师提出问题]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法有9种,将全班同学分成九组,各组代表一种分散体系,完成三份任务:第一:自己组代表的分散体系,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最少提出两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2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教案
2、1、2 分散系及其分类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三种分散系的区别,从而掌握胶体、渗析等知识。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3.物质的分类是新教材中变化比较大的一节,本节课的核心是化学研究思想,化学学习方法的课。
教学难点: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了解胶体的一些用途,能用胶体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通过各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其筛选信息,收集、整理知识地能力。
二、预习导学1.分散系概念2.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3.分散剂的状态为标准进行分类4.溶液、胶体、浊液的性质;特别是胶体的特性。
三、问题引领,导学探究问题1:我们尝试了从各种角度去考虑如何把纯净物进行分类,那我们想想用合适的分类方法来认识混合物。
混合物可以理解为某些物质分散在某种物质当中,化学上把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什么是分散质?什么是分散剂?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师生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2: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法有9种,寻找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设计意图:思维的发散,让学生意识到分散系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普遍存在。
师生活动:尽可能多地写出你所知道的例子。
2、对分散剂是水的部分分散系研究问题3:以分散剂为液体为例再分类,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3种(注:1nm=10-9m)设计意图:体会同一事物又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等。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活动。
问题4:这种分类方法很明确,但是实际生活当中却不方便衡量。
如果两份外观几乎一样的液体,该如何鉴别?三种分散系的比较:问题5:为什么一束光射向胶体和溶液时,会出现不同的现象?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生活动:学生交流并归纳。
问题6:为什么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颜色为什么逐渐加深?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生活动:学生交流并归纳。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篇一: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作为一堂实验课,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实验,每个结论的得出都来自学生亲手做的实验,而非课本或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
建构理论指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学记中如此说“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意思是:引导学生而不给以牵掣;激励学生而不是强制使之顺从;启发学生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结论。
引导而不是牵掣,就能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激励而不是强制,学生就能感到学习的快乐;启发而不是代替学生得出结论,就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之增长与重组”。
胶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类物质,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这个物质,以及把性质再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满足了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
也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二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设计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及其分类》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混合物体系。
因此,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新的切入点。
教科书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分类方法介绍了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得出9种分散系,然后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引出了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性质。
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胶体的这一重要性质的基础上,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
值得注意的是,教科书最后有意识地点明了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与纳米科技发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高科技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物质的分类
分散系及其分类一、目标瞭望台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种类2.了解胶体的性质和丁达尔效应二、微课直播间任务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种类【情景再现】以上三幅图分别是CuSO4溶液、某悬浊液和雾,它们在分类上都可以分为一类,叫做分散系。
大家阅读一下书本上相关内容,了解一下分散系的概念,并且找出分散系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问题解决】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
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叫分散剂。
【问题探究1】那么分散系是不是也可以进一步进行分类呢?【问题解决】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1.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下图用交叉分类法进行了分类。
【问题探究2】按照以上组合完成下表,各举一例【问题解决】2.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下图使用了树状分类法进行了分类。
也可以用以下图来表示【典例剖析】例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 m的颗粒物,下列有关PM2.5说法不正确的是()A.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B.PM2.5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D.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PM2.5污染解析 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100 nm 之间,而PM 2.5的颗粒物的直径接近于2 500 nm ,B 错误。
答案 B任务2了解胶体的性质和丁达尔效应【问题探究1】那么溶液、胶体和浊液在性质上有何差别呢?【问题解决】让我们再回到一开始的那三幅图,CuSO 4溶液就是个稳定的分散系,无论存放多久,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那个悬浊液很不稳定,放置稍长时间,分散质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下来;而雾就是属于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一旦条件破坏,就会“云飞雾散”,所以属于介稳体系。
【问题探究2】那么如何区别一些透明的胶体和溶液呢?【问题解决】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上进行观察,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学习目标:1.知道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了解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学习胶体的相关性质;2.通过实验演示,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知道其本质区别,了解丁达尔效应;3.通过对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学习重点:胶体的性质与制备,以及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
学习难点: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方法,并且简单了解了分散系的相关知识,那么我们最学见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又是按什么分的呢?分散质离子的直径大小。
溶液:分散质直径<1 纳米(即10-9m)胶体:1 纳米≤分散质直径≤100纳米浊液:分散质直径>100纳米[讲解]如果将溶液、胶体、浊液这三类物质长期存放,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
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过渡]生活中,我们将淀粉溶解在热水中,然后加热煮沸,就熬成了汤,可以较长时间稳定地存在;而向豆浆里加入石膏,就变成了豆腐,是什么原因呢?黄河里的水奔腾不息,为什么泥水就不变清呢?在灯光下,有雾的夜晚,为何显得更加明亮。
今天我们重点先来研究胶体的性质。
[板书] 分散系及其分类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胶体[板书]一、胶体1.胶体的分类[投影](1)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①粒子胶体②分子胶体[讲解]如:F e(O H)3胶体胶粒是由许多F e(O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投影] (2)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①气溶胶②液溶胶③固溶胶[讲解]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F e(O H)3溶胶、A l(OH)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板书]2.胶体的制备实验探究:胶体的制备步骤:1、取烧杯盛25 mL蒸馏水(不用自来水,是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聚沉),加热至沸腾;2、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一般不用稀溶液,因稀溶液水解程度大,可能会浑浊,且滴加速度不能过快,更不能将FeCl3溶液加到蒸馏水中以后再煮沸,否则会生成沉淀)3、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观察所得红褐色液体是F e(O H)3胶体。
[提问]胶体和溶液的外观特征相同(透明澄清),如NaCl溶液和淀粉溶液,那么可用怎样的物理方法加以鉴别呢?[学生活动]一代表上台演示。
操作:将分别盛有等量硫酸铜溶液和F e(O H)3胶体的两烧杯并排置于桌面上,用激光教鞭从一侧(光、两烧杯在一条线上)进行照射,同时于垂直方向观察。
现象与结论:当光束通过形成一条光亮红色通路的液体为F e(O H)3胶体,无此现象的为硫酸铜溶液。
操作:将Fe(0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与结论: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
这说明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比较大。
[归纳] 三种分散系的比较[讲述]当一束强光照射胶体时,在入射光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道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早在19世纪由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研究发现。
故称其为“丁达尔效应”。
而溶液无此现象。
因此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那么,造成胶体和溶液这种性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投影比较][设问]胶体除具有丁达尔效应外,还有何其他性质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8上的科学视野,了解胶体的其它性质。
教学环节二:胶体的性质 [板书] 二、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过渡]由于胶体分散质粒子比溶质粒子大得多,以致使光波传播改变了原来的方向。
尽管如此,我们的肉眼仍看不到它的存在。
超显微镜可帮助我们了解胶粒的情况。
发生光散射 不易发生光散射光亮通路 无光亮通路[多媒体动画模拟]胶粒的布朗运动。
[旁白]用一黑色小球代表胶体粒子,用动画模拟胶粒的无规则运动。
胶粒的运动情况如同花粉颗粒在水里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板书]2.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设问]为什么胶粒的运动是不停的、无秩序的呢?[讲述]胶粒作布朗运动,是因胶粒受水分子来自各方面的撞击、推动,而每一瞬间在不同方向上所受合力的大小不同,所以每一瞬间胶粒运动速率和方向都在改变,因而形成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布朗运动使胶粒难于静止沉降,这是胶体稳定的一个因素。
相比之下,浊液却无此性质,为什么呢? [投影比较]分散系[设疑]若给F e (O H )3胶体通直流电,胶体粒子的运动会怎样呢? [播放录像]F e (O H)3胶体的电泳实验,请观察:现象:通电后,U 型管里阴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浅。
[讲述]从现象可看出,阴极附近Fe (O H)3胶粒增多了,说明在电场作用下,胶粒作了定向移动。
[设问]通电后,F e (O H )3胶粒移向阴极,说明Fe (O H)3胶粒具有什么样的电性? [回答]Fe (O H )3胶粒带正电。
[小结]像F e (OH )3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板书]3.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设疑]为何胶体粒子会带电呢?胶体是否带电?F e (O H )3胶粒为何带正电?[分析]胶体粒子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可吸附溶液中的离子−→−F e (O H )3胶粒只吸附阳离子,带正电−−→−通电向阴极移动−→−阴极区液胶体分散质粒子小 浊液粒子大 发生光散射 重力作用为主 光亮通路 沉淀浊液不稳定受水分子撞击胶粒难于静止体颜色变深。
[投影归纳]胶体粒子小−→−表面积大−−−−→−吸附离子带电−−−−→−通直流电向电极作定向移动。
[多媒体动画模拟]电泳现象。
[旁白]图中大球表示胶粒,表示被胶粒吸附的离子的种类。
胶粒因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而带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
[讲述]一般来说,在同一胶体中,由于胶粒吸附相同的离子因而带同种电荷,如F e (O H )3胶粒带正电荷。
但胶体本身不带电,我们不能说F e (O H )3胶体带正电。
那么,哪些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哪些胶体粒子带负电荷呢?[投影归纳]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土壤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
但并非所有胶粒都带电荷。
[点击试题]1.Fe(OH)3胶体中,分散质是___,作____ (定向或不规则)运动。
2.NaCl 溶液中,Na +和Cl -作____运动。
通直流电后作___运动,Na +向___极移动,Cl -向___极移动。
1.许多聚集的Fe(OH)3分子 无规则 2.无规则 定向运动 阴 阳[讨论]同一胶体中胶粒带同种电荷,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对胶体的性质有何影响?[讲述]由于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而不易聚集沉降,这就是胶体一般稳定的主要原因。
[投影小结]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不易聚集;布朗运动能克服重力作用,胶粒不易沉积。
[过渡]方才,我们分析了胶体稳定的原因,其中胶体粒子带电是重要的因素。
那么,能否想出针对性的办法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粒彼此聚集长大而沉降呢? [归纳投影]1.加电解质;2.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演示]向盛有Fe (O H )3胶体的试管中滴入MgSO 4溶液,振荡。
观察。
现象:产生浑浊。
[板书]4.胶体的聚沉:分散质粒子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思路:胶粒−−−−→−中和电荷聚集变大−−−−→−重力作用“沉淀” 方法:加电解质溶液;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过渡]以上我们紧紧围绕胶体粒子大小的特征,研究了胶体所具备的重要性质。
借此,可以认识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板书]5.胶体的应用[点击试题1]在水泥和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这种做法应用的主要原理是( ) A.电泳B.渗析C.凝聚D.丁达尔现象[讲述]以上一例是胶体电泳性质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电泳原理还可用于医学诊断(如血清纸上电泳)和电镀工业上。
[解析]使用高压电,即利用外加电场,使气溶胶胶粒向电极移动而聚集,从而除去烟尘。
答案:A[板书](1)工业除杂、除尘。
[点击试题2]已知土壤胶粒带负电,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等的下列肥料,肥效较差的是( )A.(NH 4)2SO 4B. NH 4HCO 3 C NH 4NO 3 D .NH 4Cl[解析2]土壤胶粒带负电荷,则对含N 的NO 3-有排斥作用,这样NO 3-将不被土壤吸附,而随水流失,而其他肥料中的含N 的离子全是阳离子,易被土壤胶粒吸附,故NH 4NO 3肥效相对较低。
答案:C[板书](2).土壤的保肥作用[点击试题3]自来水厂曾用绿矾和氯水一起净水,请用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叙述有关的原理。
答案:2Fe 2++Cl 2===2Fe 3++2Cl -,Fe 3++3H 2OFe(OH)3+3H +,Cl 2+H 2OH ++Cl -+HClO ,HClO 起杀菌、消毒作用,Fe(OH)3 有胶体性质,其带正电的Fe(OH)3胶粒吸附带负电的水中悬浮物、泥沙等而造成聚沉而达到净水目的。
[板书](3)明矾的净水作用。
[点击试题4]为什么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解析4]河水中粘土等胶粒,遇海水中电解质而发生凝聚作用,逐渐沉降为三角洲。
[板书](4)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点击试题5]豆浆里放入盐卤或石膏,为什么可制成豆腐?[解析5]盐卤或石膏为电解质,可使豆浆里的蛋白质胶粒凝聚并和水等物质一起聚沉而成凝胶(豆腐)。
[板书](5)豆腐的制作原理[小结]胶体的应用很广,随着技术进步,其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扩大。
[设问]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多少?你认为本课重点是什么?[总结]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胶体的性质,并了解了胶体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
那么胶体性质与胶体粒子大小的关系是什么?[投影归纳]1. 胶体粒子直径较溶质粒子大不能通过半透膜丁达尔效应.....................................使用本文档删除后面的即可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文档服务需求,为大家节约时间文档来源网络仅供参考欢迎您下载可以编辑的word文档谢谢你的下载本文档目的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下载方便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打造全网一站式精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