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分析沉积相

合集下载

测井分析沉积相

测井分析沉积相

七)填积(Aggradation and Channel Filling)
主要是指河道内的充填沉积,这一过程是河流携带的大 量沉积物在流水的能量小于颗粒自身的重量时,沉积物发生 卸载并充填于河道内的堆积形式。
八)浊积(Turbidity Accretion or Deposition)
是指沉积物和水的混合物中由流体紊动向上的分力支撑 颗粒,使沉积呈县浮状态,并与上覆水体形成明显的密度差, 在密度差引起的重力作用下,沉积物沿着(水下)斜坡流动 并向前堆积的过程。
曲流河
辫状河
注意油层水淹后曲线形态畸变
曲流河环境模式及典型曲线
(2)利用梯形图或星形图进行相分析
综合分析 模式分类 模式识别
星形图
教材P136
直方图
梯形图
(3)应用地层倾角测井 进行相分析
绿模式
识别层理类型 判别古水流方向 推断砂体延伸方向
蓝模式
红模式
教材P136
第四节 碎屑岩的八大沉积作用
三)侧向加积(Lateral Accretion),简称侧积
广义的侧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堆积于一个斜坡地貌上,而整个加 积过程中并不发生改变这一斜坡的地形特征,只引起沉积物向下坡 方向进行侧向移动或堆积。这里主要是指发生在河道内部,由于河 道的弯曲使水流形成侧向运动并造成沉积物重新分布的过程,它是 形成曲流点沙坝(也称边滩)的主要成因机理。
沉积作用是形成各种沉积环境的主要成因机理,这里所 指的沉积作用是单个成因单元(砂体)形成时的沉积方式, 它是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基础和内容,这是由于不同的 沉积作用具有不同的非均质性响应关系。为此,在前人的基 础上,将碎屑岩的沉积作用归纳为八个字。
即:垂、前、侧、漫;筛、选、填、浊。

成像测井在地质构造沉积分析及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成像测井在地质构造沉积分析及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成像测井在地质构造沉积分析及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从成像测井技术在我国地质油藏的实践应用来看,就测量方法而言,可将成像测井技术分成电成像测井技术与声成像技术两种形式,主要有地层电阻率成像测井、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阵列感应成像测井、井下声波电视等。

从广义视角来看,成像测井技术还设计核磁共振粗巨额ing技术、偶极子阵列声波测井技术等。

标签:成像测井;地质油藏;应用与探究成像测井蕴含大量的地质信息,能够准确、直观的了解到地下油藏的地质特征,从沉积、构造等多个视角对地质特征进行分析与探索。

将成像测井运用到裂缝性储层研究中,能够有效提升研究工作的直观性与有效性,最大程度上满足裂缝油气藏的各种需求。

为此,本文将针对成像测井技术在地质油藏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1.成像测井技术在地质构造解释方面的运用井眼成像资料能够将地质构造特征直观的描述出来,是地质油藏勘探信息的主要来源,在地质油藏勘探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将成像测井技术运用到地质构造中能够确定地质构造倾斜角的方向及其走向、对小到裂缝级的断层进行清晰识别,为地震解释内幕断层提供帮助,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标定、验证从中得出地质构造的剖面图,提升对地震解析的精确度,绘制井旁地质坡面图,为井间地层对比提供帮助。

通过运用成像测井技术开展地质构造研究工作,能够准确获取地层构造倾角与断层断点位置的相关影像资料,且这些影像资料同地震资料之间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与统一性。

通过借助井旁地质剖面图能够对井区之外的地质构造情况进行合理推算,并结合地震剖面图对井间地层进行更精细的对比与分析,为后期地质研究与开采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有效提升地质勘探工作的准确性与高效性,保证地质油藏开采工作的安全性。

2.成像测井技术在地质沉积分析方面的运用测井信息能够将地层的流体性质、物性、岩性等多项信息综合反映出来。

从沉积微相研究视角来看,通常仅将常规测井信息用在识别岩性、定性判断沉积韵律工作中,借助高分辨率成像测井技术为沉积分析提供层理、层面、岩石雷度、古水流方向等具有较高关键性、重要性的沉积构造信息。

测井曲线沉积相分析

测井曲线沉积相分析

6.1 单井沉积相分析沉积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即指一定的沉积环境以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特征的综合。

沉积相标志的获取和确定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地质、地震与钻井。

钻井资料——岩心与测井是地下沉积相确定的最直接、最可靠的相标志,也是进行层序划分的核心内容之一。

综合地质与测井特征两方面的研究,结合区域地质研究资料,研究了单井的沉积相发育特征,总结出其纵向演化和横向相变规律。

6.1.1 测井沉积相研究6.1.1.1 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从一组能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响应中,提取测井曲线特征,包括幅度大小、形态、接触关系及组合特征,结合其它测井解释结论将地层剖面划分为有限个测井相,并用岩心资料加以验证,从而建立用测井资料描述地层沉积相的模式。

岩心或岩相分析是测井识别沉积相或微相的地质基础。

由于各类测井曲线所反映的地质特征不同,因而在相识别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表6-1),如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可以反映沉积物垂向粒序、韵律以及沉积结构特征和水动力能量的变化;地球化学测井、能谱测井可反映岩石组分的成熟度,进而分析母岩性质、古地理背景、源区的远近。

另外测井曲线在垂向上的组合规律也是判断沉积微相组合规律的有效方法。

6.1.1.2 表征岩性、层序特征的测井相标志碎屑岩储层沉积相分析常用的测井曲线是反应岩性变化的自然伽马(GR)和自然电位(SP),有时也配合电阻率,当然不同的地区也有区别,因地而异。

各类测井曲线所反映的地质特征不同:SP、GR、电阻率曲线主要反应沉积物在垂向上的粒序变化和韵律,以及沉积结构特征和水动力能量的变化。

通过分析测井曲线的组合形态、幅度、顶底接触关系、光滑程度等基本要素来确定单井测井相特征,综合分析后确定单井沉积相的类型。

本地区可以识别出来的曲线形态包括以下几种:(1)钟形曲线下部最大,往上越来越小,是水流能量逐渐减弱或物源供应越来越少的表现。

其特点底部突变、顶部渐变,即为向上变细的韵律,反映出正粒序结构,典型的代表为曲流河点坝或河道充填沉积的产物(图6-1a)。

测井相分析

测井相分析

常用的测井资料:自然电位;电阻率;地层倾角; 体积密度;中子孔隙度;声波时差等。
2、测井相与沉积相
“测井相”或“电相”于1970年提出,
指能够表征沉积物特征,并据此辨别沉 积相的一组测井响应(参数)。 测井相与沉积相相当(存在密切关系), 但并非一一对应,
必须用已知沉积相对电相进行标定。
3、测井相分析方法
测井相标志:曲线形态、幅度、光 滑程度、接触关系等。
测井相分析技术:按照判别方Biblioteka 分 为:(1)人工测井相分析;
(2)自动测井相分析。
人工测井相分析
单层曲线形态(自然电位曲线),可以反映→
●粒度、分选及其垂向变化;
●砂体沉积过程中水动力和物源供应的变化。
曲线形态特征(要素)主要包括:
⑴幅度√ ⑵形态√ ⑶顶、底接触关系 ⑷光滑程度 ⑸齿中线 ⑹多层组合形态
(二)测井相分析 受取心数量少等因素限制,人们更 注重测井信息的利用 ●选择测井组合●测井相与沉积相
●测井相分析方法
1、测井组合
不同测井方法对岩性、物性、流 体性质等反映能力不同
不同岩层在测井曲线上有不同的 特征。 测井相分析之前,应首先选择有效 的测井组合。
搜集岩屑资料→总结测井资料划分岩性规律→定 性判断岩性。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摘要:沉积相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沉积相;沉积岩;沉积物;岩石;测井;地震;沉积相的研究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一、地质方法:①沉积岩和沉积物的研究:利用各种方法和技术研究沉积岩和沉积物的岩性、结构和构造,确定岩石类型,分析其成因。

②沉积相分析:在了解盆地结构、构造和演化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对比,综合应用沉积岩和沉积物的颜色、岩性、结构和构造等特征,分析沉积相,恢复古地理和古环境。

③建立相模式:在大量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可以起到标准、对比和预测作用的相模式。

二、地球物理方法:特定的岩石,具有特定的物理响应,因此用反演的方法,根据岩石的物理响应可以研究其岩性特征,所以可以用地球物理方法来研究沉积学的某些问题。

用地球物理方法来研究沉积相可分为测井和地震两种方法。

①测井相分析法: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从一组能够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响应中,提取测井曲线的变化特征,包括幅度、形态等定性方面的曲线特征以及定量方面的测井参数值来描述地层的地质相,运用各种模式识别方法,利用测井相进行地层的岩性、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测井相分析的基本步骤为:a.建立测井曲线和测井参数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b.选择测井曲线和测井参数,并对之进行深度较正和环境影响较正;c.对所选择测井曲线和测井参数进行主成份分析;d.对主成份进行聚类分析;e.对测井相进行判别归类,确定最终测井相,最终测井相具有单一的地质特征,与沉积相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②地震相方法:根据地震相参数如振幅、连续性、频率、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和层速度等可确定地震相类型和空间展布范围。

在实际工作中,常选择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作为地震相类型的主要依据,其它参数作为辅助参数。

在把地震相向沉积相平面转化的过程中可确定沉积体系的成因类型,在转相过程中应与盆地古地理背景结合、充分利用钻、测井资料与地震相之间的内在联系。

目前已建立各种地震相模式与其相应的相参数。

测井曲线与沉积相的关系

测井曲线与沉积相的关系

①钟型: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钟状。

曲线从下往上幅度突然变高,然后逐渐下降,慢慢恢复到泥岩基线,它反映出沉积环境从低能突然变为高能,之后又从高能缓慢恢复到低能的情况。

岩性具正粒序结构,底部与泥岩呈突变接触关系,一般对应于底冲刷,顶部与泥岩渐变接触,反映了逐渐减弱的水动力特征,是由中—粗粒砂岩至中—细砂岩组成的、由粗变细的曲流河边滩或辫状河心滩砂体上部的沉积特征。

如由多个冲刷面、叠置的边滩或心滩与薄泥岩夹层组合在一起,因每个叠置砂体的粒级及含泥量的韵律性变化,可使钟形曲线多次叠加而呈宏观的圣诞树形;②光滑箱型: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箱状,它反映沉积过程中物源丰富和水动力条件较强。

砂岩层顶、底均为突变接触。

根据箱型曲线是否齿化,可进一步分为光滑箱型和锯齿状箱型两种曲线形态。

光滑箱型自然伽马曲线光滑或微齿化,内部结构较均匀,岩性较单一,无粉砂或泥岩夹层,曲线底部呈突变关系,顶部突变或略显正韵律变化特征,反映物源充足、强而稳定的水动力特征,在本区多是由含砾粗砂岩和中—粗粒砂岩组成的具有多韵律叠置的辫状河心滩沉积特征;③锯齿状箱型:与上面的光滑箱型非常相似,自然伽马曲线齿化,岩性组合通常是有多个向上变细的正旋回组成,内部结构不均匀,可能发育有多个泥岩夹层,反映了水动力条件强但不稳定、强弱平凡交替的特征,在本区指示了由中—粗粒砂岩或中—细粒砂岩组成的多韵律叠置辫状河心滩和河道充填沉积特征;④漏斗型: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漏斗状,反映沉积环境的能量从弱到强,然后突然变弱的变化特征。

岩性主要为反韵律的薄层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对应砂体厚度小(2m左右),砂体顶部与泥岩突变接触,底部与泥岩渐变接触,砂岩主要发育于上部,反映突发性的洪水流溢岸沉积,如决口扇和决口河道,多个决口扇的连续发育可形成叠置漏斗型曲线。

⑤指型曲线: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指状,曲线幅度高,表明物源少而沉积环境能量强。

岩性一般为细一中砂岩,厚度一般小于2m与上下泥岩突变接触,是决口扇和决口河道的典型曲线特征。

《测井沉积相》课件

《测井沉积相》课件

01
结论与展望
测井沉积相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石油与天然气勘探
测井沉积相研究对于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确 定储层类型、储层厚度、物性特征等关键参数,提高勘探成功率。
地质灾害防治
了解测井沉积相特征有助于预测和防治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 等,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环境保护与治理
通过测井沉积相研究,可以评估土壤污染状况,为环境治理和修复提 供科学依据。
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测井沉积相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沉积环境可分 为河流沉积相、湖泊沉积相、三角洲沉积相等,按照岩石性质可分为砂岩沉积 相、泥岩沉积相等。
测井沉积相研究的意义
01
02
03
资源勘探
通过对测井沉积相的研究 ,可以了解地下资源的分 布和储量,为资源开发提 供依据。
油气勘探
通过测井沉积相的研究, 可以了解油气藏的形成和 分布规律,提高油气勘探 的成功率。
地球物理反演
利用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可以将测井 信息转化为地层结构和岩石物理性质 的高分辨率图像。
01
测井曲线特征与沉 积相
测井曲线的基本特征
幅度特征
测井曲线显示地层岩石的电导率、介 电常数等物理性质的差异,通过分析 这些差异,可以推断地层的岩性、含 油性等信息。
形态特征
测井曲线在图上的形态变化,如幅度 、宽度、边缘形态等,可以反映地层 的沉积环境、沉积物的粒度、分选性 等信息。
测井曲线与沉积相的关系
河流相
测井曲线表现为锯齿状或 指状,反映沉积物粒度变 化大,层理发育,常见于 河流沉积环境。
三角洲相
测井曲线形态呈现钟形或 箱形,表明沉积物粒度逐 渐变细,层理逐渐变薄, 常见于三角洲沉积环境。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析报告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析报告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析报告1. 引言沉积相和沉积体系是描述地质研究中重要的概念。

沉积相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形成的沉积特征和岩石特征的综合,而沉积体系则是沉积相在相互关联的空间上的总体表现。

本报告旨在对沉积相和沉积体系进行分析和解释。

2. 沉积相的定义沉积相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尺度内具有相似沉积特征的地质单元。

它反映了在该地区沉积作用发生时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条件。

沉积相的研究对于研究过去的环境条件、沉积作用的影响以及油气和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相可以根据沉积构造、沉积物类型、沉积结构和岩石组合等方面进行划分和定义。

常见的沉积相包括三角洲相、海滨相、湖相、河道相等。

不同的沉积相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沉积物组合,可以通过地层剖面、物相图和地球物理资料等进行识别和解释。

3. 沉积体系的定义沉积体系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尺度内具有一致性的沉积相相互组合形成的地质体系。

它是由多个沉积相所组成的,反映了不同沉积相之间的空间和时间关系。

沉积体系的研究对于解释区域地质演化、预测沉积物储量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体系可以根据主导沉积相、地貌和沉积层序等特征进行划分和描述。

常见的沉积体系包括海陆过渡体系、断陷湖盆体系、潮汐沉积体系等。

不同的沉积体系具有不同的沉积相组合和沉积构造,可以通过钻井、地震资料和岩心分析等进行研究和解释。

4.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的分析方法4.1 相关地质图件分析方法 - 根据地层剖面图、物相图和陆地地貌图等进行沉积相的识别和分析。

- 利用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等设备对沉积岩样本进行岩相和矿物分析。

4.2 钻井分析方法 - 通过钻井岩心的不同组分、厚度和孔隙度的变化,来判断不同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的存在与分布。

- 利用钻井测井资料,如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声波测井数据,解释沉积体系的特征和性质。

4.3 地震资料解释方法 - 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等信息,分析沉积体系的展布、结构和时空变化。

测井曲线识别沉积相

测井曲线识别沉积相
利用测井曲线特征 识别沉积相
2012年6月
1
汇报内容
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测井相分析
结论
2
一、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沉积微相研究必须依靠大量的岩芯资料和测井资料。在 识别大相、亚相的前提下, 岩芯资料是地下沉积相研究最重要 的信息。但是, 研究区内取芯资料往往是有限的, 对沉积微相的 平面展布必须借助测井信息, 根据测井曲线的形态、幅度、光 滑程度、组合特征等方面进行测井相的分析, 识别不同的沉环 境对应的测井响应。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前缘席状砂沉积相与测井相关系图
19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前缘席状砂沉积相与测井相关系图
20
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测井相分析
结论
21
三、结论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 将岩芯资料结合测井曲线来识别沉 积微相确实是可行的、有效的。它能反映沉积物的岩性、流体 性质等多种地质信息, 能够较好的实现岩性- 电性的转化。值得 注意的是, 并不是所有的测井曲线的形态与沉积微相是一一对 应的关系, 因此在判相时要结合多种资料来相互补充、相互验 证。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5
一、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2、曲线形态:曲线的形态分为箱型、钟型、漏斗型、齿形、指 型等。测井曲线的形态可以反映岩性、粒度、分选性、泥质含量、 含钙与否等特征, 进而反映沉积过程水动力能量、物源供给情况 和沉积旋回类型。
6
一、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7
一、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1、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平原环境中灾变 期间形成的水上分流河道在水下的延伸,一般以砂岩、含砾砂 岩为主,砾岩相对较少、较细,其层序表现为底部为冲刷面。 在测井曲线特征方面主要表现为: 自然伽马、自然电位、视电 阻率和声波时差为箱形,,上圆锥形和钟形,,越往上游其幅度 值越大。

沉积相研究

沉积相研究

沉积相研究(单井划相)沉积相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油藏范围内储集体所属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进而揭露储集砂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展布及其纵、横向连通性的非均质特征,建立沉积模式,并深入探讨沉积微相对油气的控制关系。

正确识别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是进行油田勘探和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

沉积相的概念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

相和环境的含义是有区别的。

沉积相是特定沉积环境的产物,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沉积相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根据某沉积物的空间分布情况判断其上下左右存在的沉积物类型及其储渗特征。

沉积物空间变化的这种规律性,称为“相序递变规律”。

沉积相的分类沉积相按其规模大小一般分为以下四级:一级相——相组:如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

二级相——大相:如陆相中的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等。

三级相——亚相:如三角洲相中的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等。

四级相——微相:如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分支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等。

沉积相分为碎屑岩沉积相和碳酸盐沉积相。

由于碎屑岩储集层比较常见,因此,重点介绍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

表1是冯增昭等(1993)的分类方案。

由于亚相和微相的划分方案比较复杂,在此不在一一介绍。

表1 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相分析就是根据“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运用比较岩石学的方法,根据沉积岩的各种特征即相标志来分析形成时的各种环境条件,从而最终达到恢复古地理的目的。

相分析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井剖面相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

由于相分析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本期主要讨论单井剖面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讨论。

单井剖面相分析1.相标志的研究能够反映古代沉积条件和环境特征的标志,通常称为相标志或环境成因的标志。

沉积体系分析是从详细观察和描述相标志开始的。

确定沉积体系的标志主要包括:岩石学、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古生物学、自生矿物、颗粒结构和测井相等标志作为沉积相划分的主要依据,地震相仅作为沉积相判别的辅助标志。

基于测井相的乌南油田下油砂山组沉积相分析

基于测井相的乌南油田下油砂山组沉积相分析

长江大学学报 ( 自然 科 学版 ) 2 1 年 9 第 7 第 3 :理工 00 月 卷 期 J u n l fY n t nv ri ( a c E i S p 2 1 。V 17No 3 c & E g o r a o a gz U i s y N t i dt e e t S ) e . 00 o. . :S i n
古 近 一 近 系 沉 积 主 要 受 昆 仑 山 前 扇 三 角 新 洲 沉 积 体 系 和 尕 斯 湖 泊 体 系 控 制 。 中 新 世 早
表 1 下 油 砂 山 组 测 井 相 类 型
期 ,尕斯 断 陷形 成较 大 规 模 的稳 定 内陆 湖 区 , 上新 世下 油砂 山组 以后 ,湖水 逐渐 向北 、向东 迁移 ,研 究 区大部分地 区处 于滨 湖相沉 积范 围
沉 积 微 相 。研 究表 明 ,乌 南 油 田下 油 砂 山组 主 要 为 一套 三 角 州 与 滨 浅 湖 沉 积 体 系 ( 浅 湖 亚 相 可 继 续 划 滨
分 为 坝 、 沙 滩 、泥 坪 微 相 ) 三 角 洲前 缘 亚 相 主 要 发 育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 河 口坝 、远 砂 坝 一 状 沙 微 相 。 , 席
第 7卷 第 3期 :理工
郝 晓磊等 :基于 测井相的乌南油 田下油砂山组沉积相分析
.4 7. 7
3 沉 积 微 相
1 水 下分 流 河道微 相 ) 水下 分 流河 道砂 岩 分 选性 较 好 ,杂 基 含 量 相对 较 少 。水 下 分 流 河 道微 相 的
自然伽 马 ( GR) 曲线 异 常 幅度 中 ~ 高 , 自然 电位 ( P) 曲线 呈 箱 形 或 钟 形 ,幅度 中一 ,光 滑 程 度 呈 S 高 现 微齿 状或 光 滑形 2种 ,齿 中线水 平 或下倾 ,反 映一 种 由加 积式 到前 积式 的结构 ,低 至 中 幅度 反 映 出沉

测井沉积相沉积特征分析

测井沉积相沉积特征分析
所谓测井相,就是表示沉积物特征,并可使该沉积物 与其它沉积物区别开的一种测井响应。测井岩相=f(密度、 声波、中子、伽马、电位第、4页电/共阻142率页 、自然伽马能谱等)。
利用“测井相”研究岩性
1.可建立岩石成份与测井响应之间关系。 2.岩石结构和测井响应之间可建立关系
岩石结构包括:粒度、分选、磨圆程序等均可在 测井曲线上可反映出来。 3.岩石构造与测井响应之间关系 4.测井相与地质相对应关系
第15页/共142页
第16页/共142页
岩石组合及层序的测井解释模型
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在纵向上有不同的岩相组合,在横向上有 不同的分布范围及沉积体的几何形态,砂体的内部具有不同的粒度,分 选性,泥质含量。
一、测井曲线要素及其常规组合测井曲线地质意义
1.幅度:分为低幅 、中幅 、高幅三个等级 2.形态
2.测井曲线自动分层;
3.确定测井相;
把相应每条曲线平均值算出来, 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存储 空间,即形成一个数组-测井 相。
测井相图形式:
①蜘蛛网图:以每个点为中 心;
②阶梯状图
第12页/共142页
砂岩
石灰岩
第13页/共142页
第14页/共142页
测井相分析成果的主要用途
由于测井相分析能够获得深度准确、质量较高的单井岩 相柱状图,故它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确定井剖面地层的岩性,研究岩相特征。 2.为单井解释、多井评价确定地层模型提供依据。 3.研究地层层序关系,进行地层对比。 4.研究油田储集层的纵、横向变化及油气层分布,予测有利 含油气区。 5.提供各类岩相统计结果,对研究区域性的生、储、盖条件 极为有利。 6.进行沉积相与构造地质研究。
据曲线形态分为光滑、微齿、齿化三个等级

测井曲线识别沉积相

测井曲线识别沉积相
15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河口砂坝沉积微相的与测井相关系图
16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河口坝沉积微相的与测井相关系图
17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3、分布于河口砂坝前部或侧翼, 通常由粉细砂岩到泥质粉细砂 岩、细粉砂岩、粉细砂岩与泥互层,韵律不明显或反韵律特征, 测井曲线为螺丝钉形中幅指状、中幅手套形。
18
16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河口砂坝沉积微相的与测井相关系图17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河口坝沉积微相的与测井相关系图18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3分布于河口砂坝前部或侧翼通常由粉细砂岩到泥质粉细砂岩细粉砂岩粉细砂岩与泥互层韵律不明显或反韵律特征测井曲线为螺丝钉形中幅指状中幅手套形
3、接触关系。测井曲线的接触关系能够反映沉积时不同阶段 水动力条件的强弱及物源供给情况,分为突变型和渐变型两类。 顶部突变表示物源供给中断,底部突变表示与下伏岩层存在剥 蚀接触关系;顶部渐变表示物源供给逐渐减少至中断,底部渐 变表示物源供给逐渐增加。
8
一、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9
一、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4、曲线的光滑程度:测井曲线的光滑程度从一方面上反 映水动力条件的稳定性,分为光滑、微齿和齿化等类型。 曲线光滑表示物源丰富,水动力条件稳定,齿化曲线表示 韵律性沉积,水动力条件呈间歇性变化,微齿化介于两者 之间。
10
一、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11
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测井相分析
结论
12
22
谢谢!
23
13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测井相关系图
14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2、河口坝沉积微相:河口坝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河口处。岩 相以Sh、Fs、Sh—Sd为主,岩性为细砂岩,砂岩中常见油斑和 油侵现象。其下部发育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顶部出现平行层 理,此外滑塌变形层理,泄水构造也非常发育。自然伽马曲线 为低值,中—厚层,曲线形态呈典型的漏斗型,底部渐变,顶 部突变,较为光滑,它反映水动力条件增强、物源供给量增加, 表征反粒序的沉积序列结构特征。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测井相分析及沉积相识别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测井相分析及沉积相识别

中图分 类号 :P 3 61
Lo i a i sa l i nd s d m e a y f c e d n i c to s d on gg ng f c e na yssa e i nt r a i si e tf a i n ba e i BP e a e wo k n ur ln t r
第4 0卷 第 1 期 2 1 年 2月 02 文 章编号 : 0 11 8 (0 20 .0 80 10 -9 62 1 ) 10 6 -4
Hale Waihona Puke 煤 田地质与勘探 c LGE ) DGY&D ( I QA 【I P oR i
Vb . I 40N O. 1 Fe b.2 2 01
W U Ca c n L Z u n f n a . I h a gu
(c o lf eo re n at c ne C iaU i ri Sh o R suc dE r S i c, h nv sto nn o a h e n e y fMii g&Tc n l y X zo 2 6 C ia eh oo , uh u2 1 , hn) g 1 1
基于 B P神 经 网络 的测 井相 分析 及沉积 相 识别
吴灿 灿 ,李壮福
(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 与地球科 学学院,江苏 徐 州 2 1 1) 2 16
摘 要:测 井相 分析 是研 究地层 沉积相 的一种手段 。 利用基 于 B P神 经 网络 的测 井相分 析进行 沉 积相
识 别研 究 ,首先将 已知 地 区地 层 剖面 划分 为有 限的测 井相 ,通过 对岩 心及 其对应 的 沉积相 进行研
Ab t a t Lo g n a i sa a y i sa me h d t t d e i e t r a i so eb sso e r l ewo k F r t s r c : g i g f c e n l ssi t o s u y s d m n a y f c e n t a i f o h BP n u a t r . is , n weh v i i e t e k o r a f ta i r p i o u t i t d l g i g f c e . e o l e e m i e t e a e t d v d n wn a e so r t a h cc l mn i o l o h s g n mie o g n a i s Th n we s u d d t r n h ta s o m a i n l r l t n f o e e to a i s t e i e t r a i s o h a i f m ah m a ia t o s n r n f r to a e a i r m lc r f ce o s d m n a y f c e n t e b s s o t e t l me h d a d o c k o e g h o g e e r h o o e n o r s o d n e i e t r a i s T k n d a t g fs c e a i n h p n wl d e t r u h r s a c n c r sa d c r e p n i g s d m n a y f c e . a i g a v n a e o u h r lto s i e t b i h s t e s d me t r a i s l r r .u i g M A s a l e h e i n a f ce i a y sn s y b TLAB o l o o e t b ih t e BP n u a ewo k m o e o t o b x t sa ls h e r ln t r d lt su y t e c r c e itc ft e l g i g c r e o o e i n a y f c e sta n n a l s, l s iy t e e ta — t d h ha a t rsi s o o g n u v fk wn s d me t r a i sa r i i g s mp e c a sf h x c h n r to fl g i g c a a t rsi s S a a a e s r h o a i n o d me t r a i s Ap l a i n s o a i n o g n h r c e i t , O t ti c n m k u et e f r t fs i n a y f c e . p i to h wst t o c h t m o e c h

测井沉积相

测井沉积相
以红模式矢量的倾向代表砂体迁移方向或河道中心方向古流向与物源区方向相反24河道化砂体陆表区辫状河道曲流河道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滨岸带河控水下分流河道潮河控分流河道潮道nb3曲流河点砂坝综合沉积模式图点砂坝倾角模式图cal116cal216深度地层倾角矢量图gr15020609040b7井h8段中一个点砂坝实例古流向河道中心方向nb3井明下段点砂坝沉积分流河道中的倾角模式cal116cal216深度地层倾角矢量图gr15020609040b7井p2段中一个分流河道实例cal116cal216深度地层倾角矢量图gr15020609040b7井h5段中一个分流河道实例swsw206090ls2井水下分支河道微相岩电特征图2750m仅1swsw206090ls2井水下分支河道微相岩电特征图cal116cal216深度地层倾角矢量图gr15020609040b7井p8段中一个潮道沉积实例cal116cal216深度地层倾角矢量图gr15020609040b7井h5段潮河混合水道实例分流河口坝倾角模式cal116cal216深度地层倾角矢量图gr15020609040b7井p1段中一个河口坝沉积潮控实例swsw206090ls1井河口坝沉积河控岩电特征图中部为1期河口坝swsw206090ls1井远砂坝沉积岩电特征图cal116cal216深度地层倾角矢量图gr15020609040b7井p8段中一个潮道沉积实例典型近端浊积岩序列及其测井响应特征据watlas1987图28深水浊积扇序列及其测井响应特征据w
O
P
K PH2井-H7,8
薄片照片6 中-细粒次石英砂岩,长石溶蚀(rónɡ shí)严重(k=362md,p=20.9%)
精品资料
F
D
F
PH1井-H2 薄片(báo piàn)照片7 中粒次石英砂岩,长石溶蚀严重(k=3856md,p=26.3%)

利用SP曲线与GR曲线分析沉积相

利用SP曲线与GR曲线分析沉积相

利用SP曲线和GR曲线分析沉积微相(赵宏波)长庆石油勘探局录井公司在曲线要素中,SP曲线和GR曲线幅度反映在测井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地层沉积时水动力能量的强弱;SP曲线和GR曲线形态反映物源供给的变化和沉积时水动力条件的变化;SP曲线和GR曲线顶、底部形态的变化反映沉积初、末期水动力能量和物源供给的变化速度;SP曲线和GR曲线的光滑程度反映水动力对沉积物改造所持续时间的长短;SP曲线和GR曲线的齿中线组合方式反映沉积物加积特点;;SP曲线和GR曲线包络形态反映在大层段内垂向层序特征和多层砂在沉积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一、SP曲线和GR曲线测井基本原理用淡水泥浆钻井时,地层水矿化度小于泥浆滤液矿化度,在砂岩段形成扩散电位——在井眼内砂岩段靠近井壁的地方负电荷富集,地层内砂岩段靠近井壁的地方正电荷富集,导致砂层段井眼泥浆的电势低于砂层电势,正象一个平行于地层且正极指向地层的“电池”(第一个)。

在泥岩段,泥浆滤液与地层水之间存在矿化度差及选择性吸附作用形成吸附电位——在井眼内泥岩段靠近井壁的地方正电荷富集,地层中泥岩段负电荷富集,导致泥岩段井眼泥浆的电势高于地层电势,正象一个平行于地层且正极指向井眼的“电池”(第二个)。

又因为泥浆和地层各具导电性,正象两条导线把以上两个“电池”串联了起来而形成回路,这样在地层中电流从砂岩段(第一个电池正极)流向泥岩段(第二个电池负极);在井眼中电流从泥岩段(第二个电池正极)流向砂岩段(第一个电池负极)。

在此回路中,地层也充当电阻的作用,总电动势等于扩散电动势和吸附电动势之和。

用M电极在井眼中测的自然电流在泥浆中产生的电位降即得自然电位曲线。

其值在正常情况下与对应地层中泥质含量关系密切,砂岩中泥质含量增加,则电位降下降,异常幅度减小;砂岩中泥质含量下降,则电位降上升,异常幅度增大。

另外,当泥浆柱与地层流体间存在压力差时发生过滤作用形成过滤电动势——动电学电位。

(如图1)+-+-+-●●●●●●●●●-+●●●●●●●●●●●●●●●●-+●●●●●●●●●●●●●●●●●-+●●●●●●●●图1 SP 曲线原理示意图沉积岩的放射形取决于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主要取决于粘土和泥质的含量,粘土和泥质含量越高放射性越强。

测井沉积相分析课件

测井沉积相分析课件

局限性分布
某些特殊环境的沉积相只在特定 的地理区域内分布,如沙漠中的 风成沉积相、沼泽中的泥炭沉积
相等。
04
测井沉积相分析实例
实例一:河流沉积相分析
总结词
通过测井曲线特征,识别河流沉积相类型,分析其形成过程和特点。
详细描述
河流沉积相分析是测井沉积相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测井曲线,可以识别出不同类型河流的沉积特征, 如河道、河漫滩、河口等。这些特征的形成与河流的水动力条件、搬运能力、沉积物的粒度、矿物成分等因素 有关。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预测地下岩层的分布和储层性质,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测井沉积相分析概述
测井沉积相分析的定义
测井沉积相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地层测井数据,研究地层的沉积特征、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等,进而确定地层的 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环境。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中所形成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特征,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古生物化石、地球化学 特征等。
测井沉积相分析的重要性
确定地层归属和层序关系
评估油气储量和产能
通过测井沉积相分析,可以确定地层 的层序关系,进而确定地层的归属和 分布范围。
通过测井沉积相分析,可以评估油气 储量和产能,为油气田开发方案制定 提供依据。
指导油气勘探开发
测井沉积相分析可以为油气勘探开发 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帮助确定油气 的富集区域和储层分布。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测井数据采集与处理
测井数据采集方法
声波测井
通过测量声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 度、幅度衰减等参数,推断地层 的岩性、孔隙度、裂缝等特征。
成像测井
通过高分辨率的传感器,获取地 层的二维或三维图像,直观展示 地层的结构特征和沉积构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井相图
测井相分析实例
(1)、三角洲相 三角洲水下分流水道一 般为中高幅钟形或箱形; 河口坝为漏斗形; 远砂坝为中-低幅漏斗形 或指形; 分流河道间则为低幅齿 形或平直曲线。
测井相分析实例
测井相分析实例
(2)、辫状河 心滩:自然电位幅 度大,较圆滑,曲 线形态为箱形或柱 形。 辫状水道:厚度小 于心滩,自然电位 幅度中等,为钟形 或齿化钟形。
五)筛积(Sieve Accretion) 主要是指发生在冲积扇的扇中平原,大量砾石已堆积的前 提下,细粒物质沉积在搬运卸载的过程中,因前期堆积的砾石 形似筛子一样具高渗透性,使细粒物向下渗透并产生选择性沉 积的过程。 六)选积(Winnowing or Swashing Accretion) 是由于汇水盆地的波浪作用使浪基面以上的沙质颗粒产生 来回的淘洗而形成滩坝的沉积作用,通常可发育较好的冲洗层 理,这是由于沿岸流、回流及波浪共同的作用结果。
表 2-12
沉积作用 粒度特征 沉积构造 韵律及规模
碎屑岩系八大沉积作用的储层表征及勘探开发中的问题
砂、泥岩 发育状况 测井曲线 形态 地震反 射特征
孔、渗与粒度的 层内非均质性 勘探开发问题 注采问题 对应关系 以大型板状、 槽 中等偏好,对应关 A. 通常缺乏良A.防止出砂, 速敏问有利于注聚合 以粗粒沉积 不明显的正韵律, 无规则或具叠加 状交错层理为 粗粒部分达 中 强 震 幅系无明显的规律, 好的盖层,泥题较为严重, 开采太物,降低中下 垂积 为主,通常 以及突变叠加正韵 高幅锯齿 正韵律的非均质 主, 小型流水沙 85%或 90%以 的下凹, 下最大渗透率通常为 岩和夹层不发快,砂随油而出;部的渗透率, (Vertical 为砾岩或含 律 (复合韵律) ; 通 状箱形 性,变异系数中 Accretion) 纹一般不太发 上, “砂包泥” 切谷 于底部,但无明显 育; B. 勘探前B.防止出水, 即防止开采速度应是 砾粗砂岩 常规模较大 等,级差大 育 的规律 景位于下游 水锥或水窜现象 稳中求慢 粒度可粗可以 低 角 度 板 状 向上变粗的反韵上、下可发育 良好的注水开 有利的勘探区 细,但通常交错层理为主, 律结构特征;规模良好的泥岩, 强震幅反 明显的反韵律非 发层段 典型的漏 好而大,最大渗透 带位于含砂率如何确定砂体的走 前积 为 中 细 砂可 见 流 水 或 浪的大小取决于地形下部泥岩色深 S 形或雁 均质性,变异系 (Progradation) 斗形 率位于顶部 25% ~ 55% 之向与范围 岩;可见大成 小 型 沙 纹 及的陡缓、位置及沉质纯,而上部 行排列 数中偏大 间 量的云母 槽状交错层理 积物的供给量 色浅质杂 沉积构造种类 注聚合物的良 勘探前景位于 可粗可细,齐全, 以多组低向上变细的渐变正砂 岩 占 50 ~典 型 的 钟 强烈的正韵律非 防止水锥或水窜现好层段 侧积 两侧,取决摩 极好,中等偏大 均质性,变异系 象;注意射孔位置, (Lateral 常以中粗砂角 度 下 切 型 板韵律结构;规模中70% ; 砂 泥 间形 或 锯 齿 擦与惯性因素 Accretion) 岩为主 状 交 错 层 理 为等偏大 互 状的钟型 数和级差大 不可注水 的强弱 特色 以小型流水沙 韵律不明显,但多大套泥岩,夹 孔、渗对应关系变 由于其层很 漫积 以粉、细砂纹为特点, 可见 指状或小 似均质层,变异 开发中如果小层可 为小型反韵律,厚砂岩或薄砂泥 化不大,与粒度不 薄,往往被忽 (Overbank 岩为主 小型槽状交错 型舌状 系数和级差小 作均质层考虑 Accretion) 度小范围广 互层,泥包砂 明显 视, 层理 筛积 粒级变化 注意水敏问题 粗粒部分达 “贼层”的严重 (Sieve 大,双众态 高幅锯齿 无明显的孔、渗对 砾石可呈 90% 以 上 , 缺 杂乱反射, 非均质性,变异勘探开发中问题类似于垂向加积, Accretion) 或多众态分块状、 无明显的韵律特征 状尖咀形 应关系,最高渗透 叠瓦状排列 泥,范围受限 丘状叠置 系 数 和 级 差 极缺泥,防止出砂,防止出水太快 布,多级颗 或楔形 率位置不确定 于扇体 大, 粒支撑 选积 冲洗层理、 浪成 良好的注水开 幅度不大 (Winnowing 粒度中等偏小 型 砂 纹 及 不以反韵为主,可见90% 以 上 为 强 反 射 席孔、渗对应关系一反或复合韵律非有利于注水开 发层段 的漏斗形 正韵律要防止水锥 Accretion) 细,分选好 同 方 向 的 交 错正韵律及复合韵律 砂,缺泥 状 般很好 均质性 发,高能高产 或箱形 层理 填积 难于开采 粒度一般偏以 槽 状 交 错 层 砂 岩 不 足 中幅锯齿 较弱的正韵律非厚度偏小,储 (Aggradation 细,个别可理为主, 板状交小型渐变正韵律 40% , “泥包 孔隙对应较好 小层难以对比 and Channel 状钟形 均质性 量不大 达中粗砂 错层理不发育 砂” Filling) 浊积 粒度变化 层序多,规模多 个 中 等 孔、渗通常变化大, 无明显的规律,寻找低位扇体注意夹层的分布对开采速度要稳 多具鲍玛序列 丘状下超, (Turbidity 大,混杂堆 韵律类型多样 较大,砂多于幅 锯 齿 状 难以预测,与粒度多为偏正的复合的分布与空间油气的影响, 防止出 或粗尾递变 较为杂乱 Accretion) 集 泥 钟形 的关系不好 韵律非均质性 叠置 砂
沉积作用是形成各种沉积环境的主要成因机理,这里所 指的沉积作用是单个成因单元(砂体)形成时的沉积方式,பைடு நூலகம்它是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基础和内容,这是由于不同的 沉积作用具有不同的非均质性响应关系。为此,在前人的基 础上,将碎屑岩的沉积作用归纳为八个字。 即:垂、前、侧、漫;筛、选、填、浊。
一)垂向加积(Vertical Accretion),简称垂积
广义的侧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堆积于一个斜坡地貌上,而整个加 积过程中并不发生改变这一斜坡的地形特征,只引起沉积物向下坡 方向进行侧向移动或堆积。这里主要是指发生在河道内部,由于河 道的弯曲使水流形成侧向运动并造成沉积物重新分布的过程,它是 形成曲流点沙坝(也称边滩)的主要成因机理。
以上三种沉积作用也是盆地充填的三种最基本形式,并已被大 多数地质家和油田工作者广泛地采纳和使用,可以说它们是碎屑岩 形成过程中最基本的三种沉积物堆积方式。
是指沉积物以底负载方式搬运,当沉积物的重量超过流 水所能携带的能力时,开始发生沉积并形成沉积物的垂向增 长。这种作用的主要结果是形成辫状河砂体——心滩沉积, 沉积物的垂向堆积称之为垂向加积。
二)前积或进积作用(Progradation)
广义的前积作用,是指碎屑物于一定环境下,不断地向前加积, 故也称顺流加积(Downstream Accretion)。通常文献和教科书中 的前积,主要是指河流所携带的沉积物在遇到地形突然开阔、坡度 变陡时,所形成的顺流向沉积作用,即沉积物在地形开阔和坡度增 加的部位,开始卸载并逐渐向前推进或堆积的过程。 三)侧向加积(Lateral Accretion),简称侧积
测井曲线类型很多,它们可以从不同方面反映岩层 特征及所含流体性质。测井相分析一般选用自然电 位或自然伽玛曲线,并辅以微电极和电阻率曲线。
2、 测 井 相 类 型
教材P134
曲线要素图
单井相分析
在岩芯观 察和描述 的基础上 编制单井 相图,然 后结合区 域地质资 料和其它 资料分析 和确定沉 积相、亚 相与微相 类型。
七)填积(Aggradation and Channel Filling) 主要是指河道内的充填沉积,这一过程是河流携带的大 量沉积物在流水的能量小于颗粒自身的重量时,沉积物发生 卸载并充填于河道内的堆积形式。
八)浊积(Turbidity Accretion or Deposition)
是指沉积物和水的混合物中由流体紊动向上的分力支撑 颗粒,使沉积呈县浮状态,并与上覆水体形成明显的密度差, 在密度差引起的重力作用下,沉积物沿着(水下)斜坡流动 并向前堆积的过程。 碎屑岩不同沉积作用的非均质性响应表现在:垂积 —— 无 规则非均质性;前积 —— 明显的反韵律非均质性;侧积 —— 强烈的正韵律非均质性;漫积 —— 似均质层;筛积 ——出现 “贼层”的严重非均质性;选积 —— 反韵律非均质性;填 积——较弱的正韵律非均质性;浊积——复合非均质性。
曲流河
辫状河
注意油层水淹后曲线形态畸变
曲流河环境模式及典型曲线
(2)利用梯形图或星形图进行相分析 综合分析 模式分类 模式识别
星形图
直方图
教材P136
梯形图
(3)应用地层倾角测井 进行相分析
绿模式
识别层理类型 判别古水流方向 推断砂体延伸方向
蓝模式
红模式
教材P136
第四节 碎屑岩的八大沉积作用
四)漫积(Overbank or Sheet Flow Accretion)
漫积通常是指冲积扇环境的漫流沉积作用,即形成冲积扇 端的片汜沉积。本文把它拓展为由于河水或洪水漫过堤岸,远 离河道,流速减慢,大量悬浮物质卸载形成的冲积泛滥平原沉 积。这种定义与国外文献中的Sheetflow Deposition 相当,主要 是由于漫岸流将悬浮物携带到泛滥平原堆积而成,沉积物在垂 向上可以逐渐增厚,其搬运方式为悬浮负载。
1、测井相分析
1、基本概念:利用测井曲线形态进行沉积相分析称为测 井相分析,也称为电相(electrofacies)。
通过分析取芯井典型沉积微相类型对应的测井曲线响应, 建立岩性和电性之间的对应关系。最终实现根据测井曲线 即能判别岩性和沉积相。 目的是将在取芯井确定的沉积微相类型推广到非取芯井。
2、用于测井相分析的测井曲线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