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中学文章整理表
人教版初中语文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以及鲁迅的名言
![人教版初中语文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以及鲁迅的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c87a5f61caaedd3382c4d305.png)
初中语文中鲁迅的文章
1、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风筝》散文诗集《野草》;
2、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
3、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阿长和<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4、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5、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故乡》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6、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孔乙己》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
鲁迅名言
1、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5、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6、时间就是性命。
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7、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8、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9、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10、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11、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12、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13、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14、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
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
鲁迅作品选入教材中的篇目梳理及分析
![鲁迅作品选入教材中的篇目梳理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cb9e1d59eef8c75fbfb3af.png)
前言 一向对鲁迅先生敬爱有加,就是前几年 有一些所谓的新潮的看法中掀起的对鲁迅的 所谓不同看法时也没有丝毫的动摇。 从小就读鲁迅作品,究竟有多少篇已不 记得了。中学教材中从一部作品中选入教材 最多的是《呐喊》和《史记》;选入作品最 多的作家,一是鲁迅,从小说到散文到杂文, 二是毛泽东,多是他的论说文。
总之,是时代造就了鲁 迅,也是鲁迅抓住了时代给 予他的机遇。鲁迅是在自救, 也是在救人。现在出不了鲁 迅,太祥和。但我们宁可不 要鲁迅,也不要鲁迅的时代。
现行人教社普高版教材中鲁迅作品篇目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 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有鲁迅 作品如下: 《<呐喊>自序》(第一册),《祝 福》、《拿来主义》(第二册), 《记念刘和珍君》、《灯下漫笔》 (第三册),《药》(第四册), 《阿Q正传》(第五册)。共六册书 (第六册没选)7篇文章。
第中学教材中的选文篇目 中学教材中的选文篇目
《论“花边文学”》(以上1篇杂文在杂文集《花边文学》中); 《战士和苍蝇》(以上1篇杂文在杂文集《华盖集》中); 《无花的蔷薇》、《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 》、《可惨与可笑》、《记念刘 和珍君》(以上5篇杂文在杂文集《华盖集续编》中); 《〈阿Q正传〉的成因》(以上1篇杂文在杂文集《华盖集续编的续编》中); 《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哭范爱农》、《题〈彷徨〉》、《自嘲》(以上4 篇在《集外集》中); 《题〈呐喊〉》、《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自题小像》(以上3篇在《集外 集拾遗》中); 《捣鬼心传》、《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为了忘却的记念》、《我怎么做起小 说来?》(以上4篇杂文在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中); 《门外文谈》、《拿来主义》、《忆刘半农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以上 4篇杂文在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中); 《白莽作<孩儿塔>序》(以上1篇序言在杂文集《且介亭杂文末编》中)…… 因为教材屡有变迁,早已打破了人教版一统天下的格局;而且人教版本身 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当然,相对于地方教材,这种变化较小,是相对比较 稳定的。所以,对以上61篇文章选入教材与否的记忆肯定有错,可能有遗漏, 也会有没被选进过教材的。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里鲁迅文章及选自作品的汇总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里鲁迅文章及选自作品的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ec089acf8c75fbfc67db21a.png)
【备注】此份资料归纳了部编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本里所涉及到的鲁迅写的所有课文的选自作品及我个人总结的记忆规律,方便学生背诵。
假如时间紧,可直接记最后的规律。
七上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七下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八上第5课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八下第1课社戏鲁迅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九上第14课故乡鲁迅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九下第5 课孔乙已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归纳: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的作品有:社戏故乡孔乙已这三篇课文的版本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的作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这三篇课文的版本也和上面三篇一样,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作品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从以上资料中,我个人总结的规律是:(此规律仅适用于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1. 课文题目的字数≦3的,均选自字数少(只有2个字)的《呐喊》;2. 课文题目的字数≧4的,均选自字数更多点(有4个字)的《朝花夕拾》。
即:课文题目字数少的选自字数少的作品,课文题目字数多的选自字数多的作品。
初中语文鲁迅作品归类复习
![初中语文鲁迅作品归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ec2d6b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f.png)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百草园——是“乐园”
自由、快乐[喜爱]
三味书屋——是“牢笼” 枯燥、乏味[厌恶]
《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
1、订正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
藤 2、修改解剖图------( 严格要求学生 ) 野 3、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 先 4、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 ) 生
一、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 周树人 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二、篇目归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孔乙已》 《社戏》 《故乡》
《论雷峰塔的倒掉》 《“友邦惊诧”论》
《朝花夕拾》 散文 《呐喊》 小说
《坟》
杂
《二心集》 文
三、按文体分类来回忆作品
(一)散文——“形散神不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初中语文 鲁迅作品归类复习
鲁迅作品归类复习
复习目的: 1、能够把作品归入到作品集里; 2、学会用文体知识来分析鲁迅作品; 3、能够读懂作品语言;
复习重点:用文体知识来复习作品中心意思; 复习难点:读懂语言,回忆作品的主要内容; 2、阅读作品语言,把握思想内容; 3、求同存异,比较复习; 4、透过作品背景、目的,理解作品思想艺术性。
(三)杂文——针贬时事 “投枪、匕首”
《论雷峰塔的倒掉》 《“友邦惊诧”论》
《论雷峰塔的倒掉》-----针贬时事
雷峰塔倒了(社会新闻)
反
夹
封 普天之下人们欣喜万分 叙
建
夹
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统治 议
同学们再见!
(2023版)
2、日暮里和水户 4、匿名信事件
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线索(暗)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中鲁迅文章及选自作品的汇总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中鲁迅文章及选自作品的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8cdcfd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0.png)
【备注】此份资料归纳了部编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本里所涉及到的鲁迅写的所有课文的选自作品及我个人总结的记忆规律,方便学生背诵。
假如时间紧,可直接记最后总结的规律。
七上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七下八上第5课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八下第1课社戏鲁迅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九上第14课故乡鲁迅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九下第5 课孔乙已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归纳: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的作品有:社戏故乡孔乙已这三篇课文的版本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的作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这三篇课文的版本也和上面三篇一样,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作品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从以上资料中,我个人总结的规律是:(此规律仅适用于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1. 课文题目的字数≦3的,均选自字数少(只有2个字)的《呐喊》。
2. 课文题目的字数≧4的,均选自字数更多点(有4个字)的《朝花夕拾》。
即:课文题目字数少的选自字数少的作品,课文题目字数多的选自字数多的作品。
3. 剩下最后一篇特殊的课文就单独记忆,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
《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鲁迅作品归类复习》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鲁迅作品归类复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af60d7ad51f01dc281f1dd.png)
பைடு நூலகம்
2、“排”与课文中孔乙已最后出场付钱的“摸”字各有什么作用?
[排---显示、摆阔气;] [毁坏别人的名誉]
[ 摸---生活拮据] [君子安守贫穷] [以笑衬悲,烘托]
3、“污人清白”是什么意思?“君子固穷”是什么意思?
4、“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表明人们对孔乙已怎样? 起什么作用?
先 抑 后 扬
《藤野先生》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
没 有 民 族 偏 见
在仙台
看 电 影 事 件
弃医从文的原因
爱
国
匿 名 信 事 件
(二)小说——以人物为中心,反映社会生活
《社戏》 《孔乙已》 《故乡》
《社戏》
文章的中心情节是什么?围绕这一中心写了哪些事件? 1、戏前波折 “我”和小伙 伴 坐船 夏夜 看 (赵庄) 戏 2、夏夜行船
3、船头看戏
4、月夜归航
回忆童年趣事 、赞扬真挚友情
《孔乙已》“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外貌、语言、动作----自命清高 迂腐可笑 自欺欺人
哄笑声中出场!
以笑衬悲----麻木、冷漠
◆ 哄笑声中生活?
哄笑声中离去……
(社会悲剧)
◆抨击封建科举制度,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人们精神的麻木。
《故乡》
《孔乙已》 《故乡》 《社戏》
《朝花夕拾》
《呐喊》 《鲁迅全集》
《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风筝》 《雪》
《野草》
三、按文体分类来回忆作品
鲁迅文章摘抄600字
![鲁迅文章摘抄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8149fc1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5.png)
鲁迅文章摘抄600字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以尖锐的思想和深刻的揭示社会弊端而备受赞誉。
以下是鲁迅文章的摘抄,用以展示他的思想和风格:1.《狂人日记》:“我终于忍无可忍,我穿上我的长袍,在我的房间里来回地踱。
从未有这样令我得意的时候。
差不多一切难于忍受的事情,到了今天,都集合起来了,全在这几十个小时里一齐施行——难道这不够荣幸么?”2.《狂人日记》:“人的头发若是有最小的分量,是能够压断大理石碑的。
这有时可能比我方才所说的还加厉一些。
我愈看愈生气,觉得这实在是天理不容的。
”3.《阿Q正传》:“阿Q走,步子一步子犹豫,他其实已经完全羞煞为怒了。
但他还是忍住了,决定不打他......”4.《阿Q正传》:“人永文的话,几乎同时钻入阿Q的心裡。
他鼓吹的话已经穿了硬壳,射入阿Q的心裡了。
”5.《孔乙己》:“连北村所说什么话也没有听到了,他就在那里捧腹大笑起来;看样子真像一个快活人。
可是他的笑,连丁丑红扇子也瞧得出有点别样似的。
”6.《疯狂者》:“他们加以嘲笑,他们在他们的文学上关于疯狂的描写,即可以使离疯狂更近一步的,都合乎与他们的体制。
他们嘲另一类人,那是个不由自主的疯狂状态。
他们以为他们自己的疯狂,有理智的疯狂。
”7.《故乡》:“听见四遍,大概可以从视觉上仿佛回到生养我的地方了。
”8.《故乡》:“要知道乡愁是种至虚至无的东西,换不来一个早晨。
——它和回忆,是有区别的。
”9.《写在北平人民的翻译家们》:“应当借他们之口以宣布,已经到了英文应该改为中国了。
”10.《挣扎》:“要到南方一点,就不能向北去;要到北方一点,就不能向南去。
要回去,就不能往前;要往前,就再不能回去。
”以上是对鲁迅文章的一些摘抄,通过这些摘抄可以感受到他的思想犀利和对社会现象的深思熟虑。
他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国人的思想觉醒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鲁迅散文选集
![鲁迅散文选集](https://img.taocdn.com/s3/m/d94d9a7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2.png)
鲁迅散文选集第一章:离别的告别我站在火车站的月台上,目送着那列载满了离别的列车渐行渐远。
车窗里的人影渐渐变得模糊,仿佛是时间抹去了所有的痕迹。
离别的心情像是一把利刃,深深地割进了我的心里。
第二章:陌生的城市踏上这座陌生的城市,我感到一种无尽的孤独。
街道上行走的人们匆匆而过,他们的目光中没有一丝温暖。
我试图找到一处可以栖息的角落,却发现这个城市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我安放自己的灵魂。
第三章:游走的影子我在这个城市里游走,像是一个无所依靠的影子。
我走过繁华的商业街,看到一排排灯火辉煌的商铺,却发现这里的人们只追逐着物质的繁华,而忽略了心灵的寂寞。
第四章:寻找的脚步我开始寻找这个城市中的一丝温暖。
我走进了一家咖啡馆,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外面匆匆而过的行人。
咖啡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我仿佛感受到了一丝安慰。
第五章:人们的故事在这个咖啡馆里,我遇到了一位老人。
他告诉我关于这个城市的故事,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那些被淹没的记忆。
我听着他的叙述,仿佛看到了这个城市的真实面貌。
第六章:温暖的相遇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我遇到了一个陌生的面孔。
我们相互看着,似乎看到了对方心中的孤独。
我们走到一起,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彼此的痛苦。
在这个瞬间,我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第七章:别样的旅程我和陌生的伙伴一起开始了一场别样的旅行。
我们走过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寻找着被遗忘的美丽。
我们走进了一个古老的庙宇,看到了历史的沧桑。
我们走进了一个艺术家的画室,看到了创造的力量。
第八章:回归的感悟最终,我回到了火车站的月台上。
我看到了那列载满了离别的列车,仿佛是在告诉我,旅程的终点就在这里。
我回望着这座城市,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思索。
这场旅行让我明白,人类的情感和渴望是如此相似,我们都在追求一份真正的归属和温暖。
在这篇文章中,我试图通过一个人的旅行经历,展现出一个城市的冷漠和人们的孤独。
同时,我也试图表达出人类的共同情感和渴望。
通过丰富多样的词汇和流畅的句式,我希望读者能够感受到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感和景象,仿佛身临其境。
鲁迅有哪些文章在语文课本上
![鲁迅有哪些文章在语文课本上](https://img.taocdn.com/s3/m/4f604ac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6.png)
鲁迅课文有哪些呢?
总共有《一件小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记念刘和珍君》、《药》、《为了忘却的记念》、《〈呐喊〉自序》、《祝福》、《藤野先生》、《孔乙己》、《狂人日记》、《阿Q正传》、《阿长与〈山海经〉》、《鲁迅自传》、《灯下漫笔·节选》、《拿来主义》、《流产与断种》、《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等30多篇文章,入选了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
鲁迅的文章特点是简练,就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
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
文章,幽默,辛辣干脆,全近讽刺。
具有伟大的思想性和伟大的革命性,还因为穷毕生之力,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伟大的文学丰碑。
鲁迅的语言风格是独特的,独特到别人难以摸仿的程度。
没有扎实的知识做底子,就算是摸仿,也只能是鹦鹉学舌,得其表而难入其里。
初中语文经典课文
![初中语文经典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9138af1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7.png)
初中语文经典课文1. 作者及背景。
- 作者鲁迅,这篇文章写于1926年9月18日。
当时鲁迅正处于生活辗转,心情苦闷之时。
他通过回忆童年趣事,表达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2. 内容分析。
- 结构上,文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描写百草园的生活,充满了生机与乐趣。
从菜畦、石井栏、皂荚树等植物,到鸣蝉、黄蜂、叫天子等动物,细致地描绘出百草园是一个儿童的乐园。
这里有雪地捕鸟等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的描写用词精准,如“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生动地展现了捕鸟的过程。
- 第二部分写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
虽然有对封建私塾教育的一些刻板之处的描写,如只能对着先生的戒尺和那瞪眼的孔子牌位读书等,但也有在课间折腊梅花、寻蝉蜕等小乐趣,表现出儿童的天性难以被完全束缚。
3. 艺术特色。
- 描写手法多样。
既有对百草园景物的细致描写,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运用了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从整体到局部地描写百草园的景色。
- 语言简洁生动,富有童趣。
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将昆虫的鸣叫拟人化,充满了儿童的幻想色彩。
4. 主题思想。
- 文章通过对比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枯燥的学习生活,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同时也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1. 作者及背景。
- 作者朱自清,写于1925年。
当时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家庭关系也在时代的浪潮下经受考验。
朱自清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与父亲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情感关系。
2. 内容分析。
- 文章以“背影”为线索。
开篇点题,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文章脉络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文章脉络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9b2c40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1.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文章脉络整理
1.片段一(1),明朗的笑声。
开篇直接描写,别具一格。
寥寥几笔,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便跃然纸上。
2.片断二(2),写鲁迅先生走路轻捷快速。
3.片断三(3~13),写作者到鲁迅家中做客的事情。
4.片断四(14~17),鲁迅先生开玩笑。
5.片断五(18~23),受鲁迅先生的影响,“我”也乐观起来。
6.片断六(24~26),写鲁迅先生关心、帮助青年。
7.片断七(27~30),写鲁迅先生对随意使用校样纸不以为意。
8.片断八(31~34),写许先生的忙碌,侧面表现鲁迅先生的生活。
9.片断九(35~40),写看电影。
10.片断十(41~42),写鲁迅先生的休息。
11.片断十一(43~54),用白描手法描写了鲁迅先生的三件小事,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
12.片断十二(55~60),写吃鱼丸的事情。
13.片断十三(61~63),写鲁迅先生包书也要包到整整齐齐。
14.片断十四(64~67),写鲁迅先生拼命工作,无暇休息。
高中学过的鲁迅的文章有哪些
![高中学过的鲁迅的文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c4a6e0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d.png)
高中学过的鲁迅的文章有哪些鲁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在我们高中语文课本上就有好几篇是他写的文章,你还记得高中,我们学过哪些鲁迅的文章吗?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高中学过的鲁迅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学过的鲁迅的文章篇1:故乡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
我的故乡好得多了。
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
仿佛也就如此。
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
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须赶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
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
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谈搬家的事。
宏儿没有见过我,远远的对面站着只是看。
但我们终于谈到搬家的事。
我说外间的寓所已经租定了,又买了几件家具,此外须将家里所有的木器卖去,再去增添。
母亲也说好,而且行李也略已齐集,木器不便搬运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
“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
”母亲说。
“是的。
”“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
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鲁迅必背课文
![鲁迅必背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c1407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0d.png)
鲁迅必背课文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超有趣的呢。
鲁迅把他小时候的百草园描写得就像一个神秘的小世界,什么碧绿的菜畦呀,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光是听着就感觉特别好玩。
还有那个叫美女蛇的传说,小时候读的时候又害怕又好奇。
在三味书屋的部分呢,能看到那时候小孩子读书的样子,像在课桌上刻“早”字,感觉鲁迅小时候就是个很有毅力的人呢。
二、孔乙己这篇文章有点让人心酸。
孔乙己是个很特别的人物,他穿着长衫却站着喝酒,说明他身份很尴尬,想装个文化人,可又没什么钱。
他知道“茴”字的四种写法,却连个秀才都考不上。
大家都取笑他,他却还在维护着自己那点可怜的尊严。
最后因为偷东西被打折了腿,只能在角落里慢慢消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小人物的悲哀。
三、祝福祥林嫂真的好可怜。
她一开始到鲁镇的时候,还比较有活力,但是后来经历了丈夫死了,孩子被狼吃了这些悲惨的事情。
她反复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周围的人却从同情到厌烦。
她想捐门槛来赎罪,可是根本就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在祝福的热闹氛围中悲惨地死去,这也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
四、藤野先生这篇课文里鲁迅在日本的求学经历很让人感慨。
藤野先生是个特别好的老师,他对鲁迅很关心,帮他改讲义,还关心他的解剖实习。
鲁迅对藤野先生也充满了敬重和感激之情,藤野先生那种毫无民族偏见的品质真的很可贵。
而且从这篇文章里也能看到当时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一些状态,比如那些不务正业,只知道玩乐的留学生。
五、阿长与〈山海经〉阿长这个人物特别鲜活。
她虽然有很多毛病,像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之类的,但是她很关心鲁迅。
特别是她给鲁迅买来了山海经,这让鲁迅对她充满了敬意和感激,这也体现了小人物身上那种质朴的善良。
初中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初中学过的鲁迅的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32e2904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2.png)
初中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哎呀呀,说起初中学过的鲁迅的文章,那可真是有意思极了!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哇,那里面的百草园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宝藏乐园!你能想象吗?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这简直就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呀!还有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多生动啊!这不就跟咱小时候找好玩的地儿一样嘛。
再说说《阿长与<山海经>》,阿长虽然有点粗俗,还有那么些小毛病,但是她对迅哥儿那可是真心的好呀!就像咱身边那些看着不起眼但对咱特别好的长辈似的。
我记得文中说她给迅哥儿找来了《山海经》,这可把迅哥儿高兴坏了,那书在迅哥儿眼里不就像是闪闪发光的宝贝嘛!
还有《社戏》呀,迅哥儿和一群小伙伴去看戏的经历多让人羡慕!划船去,晚上回来偷罗汉豆吃,多有趣呀!这情景就好像咱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玩,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小冒险和欢乐。
呐,这些文章不就是鲁迅给咱展现的一个个精彩的小世界嘛!它们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生活百态。
鲁迅那文笔,真的是厉害得很嘞!他能把那些普通的事儿、普通的人写得那么鲜活,那么让人印象深刻。
咱读着这些文章,
就好像走进了那个时代,和鲁迅一起经历着这些事儿呢。
这些文章就是宝藏,值得我们反复去品味,去感受呀!真的,不读可太可惜啦!。
初中学过的鲁迅的课文
![初中学过的鲁迅的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56ade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e.png)
初中学过的鲁迅的课文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深层次问题。
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一些鲁迅的经典课文,包括《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等。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这几篇课文。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非常特殊的小说。
小说通过主人公狂人的视角,揭示了社会的假面具和人性的复杂性。
狂人在小说中呼啸着抨击社会的假面具和虚伪,他追求真理和自由。
但狂人始终无法逃脱社会压力和人性的局限,在文末他疯了。
这篇文章不仅揭示了社会的荒谬和虚伪,更深刻的是探讨人性的本质。
通过狂人的遭遇,让我们思考自我、人性、社会、文化等深层次的问题。
《药》是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医生在病人面前使用化学药品,却摇身一变成为骗子。
这篇文章质问现代医学是否过于依赖化学药品,是否缺乏对自然治愈力量的尊重。
同时,也让人们重新审视医生职业道德和医疗行业的问题。
这篇课文反映了现代科技快速发展,对人类带来的福祉和威胁两重面的现实。
《阿Q正传》描写的是一个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身份卑微贫穷的阿Q,在逃避现实和尊严的追求中,嘲弄、羞辱、侮辱各方,并最终被更强权的社会力量压倒的悲剧故事。
它准确地描绘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矛盾和阶级鸿沟,让读者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
鲁迅通过阿Q这个形象,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阶级和人性问题,引起对人性光辉价值的关注。
总的来说,鲁迅的作品深刻深入,内容丰富多样,他针砭时弊、嫌贪嗔痴,倡导人道,鼓舞民族自信心和创造精神。
他的思想深邃独到,其鲜明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对于新时代的文学创作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初一到初三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初一到初三学过的鲁迅的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2fad9ac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6.png)
初一到初三学过的鲁迅的文章鲁迅,一个伟大的中国作家,他的作品非常经典,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从初一到初三,我们学过了许多鲁迅的文章,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等。
这些作品不仅给我们带来了阅读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它们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指导意义,让我们深思和反思。
首先,我们学过的鲁迅的文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
比如,《阿Q正传》这篇小说,通过阿Q这个人物的塑造,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阿Q虽然是个可笑的人物,但他身上所代表的阿Q精神却是我们生活中存在的负面态度。
这样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丑恶,并引发了我们对社会进步的思考。
其次,鲁迅的作品全面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比如,《狂人日记》这篇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疯狂和思想的混乱,表达了对于现代社会的绝望和无奈。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和选择,矛盾和悲观的情感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这让我们明白,人性是复杂多样的,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有冷静的头脑和正确的判断。
最后,鲁迅的作品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指导意义。
比如,《论语录》这篇文章,鲁迅通过对国学经典《论语》的评论,告诉我们要注重实际行动而不是空谈。
他强调了“行”字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付诸实践,努力去做。
这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值得我们牢记的道理。
鲁迅的作品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指导,让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他的笔触生动、鞭辟入里,引发了我们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通过学习鲁迅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社会,更好地为自己的人生规划方向。
让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用爱与坚持去改变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
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
运用对比手法
故乡
对辛亥革命不彻底和辛亥革命后中国广大农村麻木、萧条的情况不满;对未来中国道路,新一代的发展心存希望;对中国农民、知识分子的生活现状的不如意希望有所改变。
运用对比手法
鲁迅中学文章整理表
主要内容
写作特色
孔乙己
从孔乙己这一面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这一面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的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景物描写极具特色,采用写意笔法
阿Q正传
表达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思索及对人的思考
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小说采用了悲喜交融的表现手法。
用“传记”式结构,塑造了一个圆满的典型形象。
心理描写及讽刺艺术
社戏
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
脉络分明,记叙有序
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突出品质
语言朴素,精练深刻,有浓厚感情
为了忘却的纪念
既深情地颂扬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与人品,又有力地控诉了反动派屠杀人民的罪行。同时还抒发了作者怀念烈士、憎爱分明、坚信革命一定胜利的思想感情。
矛盾冲突,悲愤交织。
旁征博引,借古讽今。
运用了委婉曲折的笔触,借题发挥,弦外有音。
拿来主义
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以小见大,就近取譬,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的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运用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衬,使文章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白莽作《孩儿塔》序
怀念战友白莽(徐祖华),肯定他在进步诗歌创作上的贡献,并明确指出诗集《孩儿塔》的历史地位。
运用各种比喻、拟人等手法
以动写静,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
采用写意笔法
论雷峰塔的倒掉
赞扬了白娘娘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决战到底的反抗精神,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人民的残酷本质,鞭鞑了那些封建礼教的卫道者,从而表达了人民对“镇压之塔”倒掉的无比步深入
行文含蓄,语言幽默,爱憎分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对封建社会的不满。
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
.运用对比方法
藤野先生
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突出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以咸亨酒店为中心的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孔乙己形象的作用。
精巧含蓄的布局
药
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愚弄人民的罪行,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惋惜地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
明暗两条线相结合
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场景描写
寓意深刻的主题,巧妙合理的结构,慧眼独具的见解,非凡高超的技巧,简明生动的描写,准确精练的语言
抒情美、音乐美、精炼美
用白描手法写外形、语言
运用博喻、排比、对比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