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标准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绪论至第一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绪论至第一章)一、填空(共10题,每题2分)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一门专门研究 0-6岁儿童语言发生、发展及其教育的学科。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学前儿童语言交往兴趣和习惯;提高学前儿童使用普通话以及本地语言交往的能力;发展学前儿童倾听、表达的能力;引导和提高学前儿童欣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前儿童前阅读和前书写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儿童顺利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岁儿童语言发生、发展及其教育作为研究的对象。
4、自然观察法是指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者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5、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6、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
7、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
8、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
9、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
10、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
二、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1、语言:语言是学前儿童学习概念、发展智力、扩大交往范围、促进社会化发展的基本元素。
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也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
2、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
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
3、调查研究法:是指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者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答案1
一、判断题1.语言能力指的是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听说读写四项。
( √ )2..轶事记录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是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 × )3.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属性。
( × )4.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 √ )5.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
( √ )6.0一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 √ )7.重叠音出现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现象,是婴儿说话所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
( √ )8.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 × )9. 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
( √ )10.词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丰富词汇,要不断为幼儿提供大量新词,让他们去理解和记忆。
( √ )11. 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
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 × )12.识字也是幼儿的学习任务,幼儿园组织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就是帮助幼儿获得识字经验,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程度。
( × )13.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
( × ) 14.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娱乐价值等。
( √ )15.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
( × )16.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
( √ )17.听说游戏主要为了吸引幼儿愉快地参与活动,一般没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
( × )18.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前阅读经验,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
福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福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福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得分:100一、单选题A.行为主义B.先天论C.认知相互作用论D.社会相互作用论正确答案:C2.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
A.前图书制作经验B.前绘画经验C.前文字辨认经验D.前图书阅读经验正确答案:D3.在幼儿园,教师常常采用()的活动形式来帮助幼儿理解体验具体文学作品。
A.故事编构B.故事复述C.故事表演游戏D. .自发游戏正确答案:C4.在帮助幼儿深入理解体验作品内涵时,最重要的是让幼儿切身地感受作品所展示的()A.情感心理和精神世界B.言语结构C.故事情节D.人物形象满分:2分正确答案:A5.文学活动培养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的主要途径有仿编、想象讲述和()。
A.儿歌背诵B. .歌曲表演唱C. .诗歌朗诵D.故事编构满分:2分正确答案:D6.幼儿园的语言教育()A. .很难在游戏活动中进行B.只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C. .贯串于幼儿的一日生活D.只能通过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进行满分:2分精确谜底:C7.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儿童发展的中间环节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
A.教育手段B.教育内容C.教育形式D. .教育评价满分:2分正确答案:B8.处于句法结构发展()阶段的儿童常常用“球球”表示“这是一个球”、“我要球球”等。
A.单词句B.电报句C.完全句D.复合句满分:2分正确答案:A9.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向幼儿提供的前识字经验的具体内容包括()。
A.图书制作的经验B.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C.晓得誊写汉字的工具D.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满分:2分正确答案:B10.一般而言,幼儿园常用的文学作品包括()、童话、生活故事和幼儿散文等A.随笔B.儿童诗歌C.游记D.小说满分:2分正确答案:B11.儿童在学前时期应获得的基本阅读技能包孕观察摹拟书面言语的能力、()和自我调适的技能。
《学前语言教育》形成性作业答案1
《学前语言教育》形成性考试平时作业(一)语言功能篇答案一、填空题: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又被称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P32、语言主要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而言语主要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其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整体性与个体性)、(稳定性与多变性)、(工具与工具使用).P10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是把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3—6岁儿童加强(口语)听说训练。
P34、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语言有三种基本属性:一是(符号)属性;二是(工具)属性;三是(信息属性)。
P21二、解释概念:1、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或字形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言语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说出的话和听到的话,又叫“话语”。
言语交际的具体过程,实际上就是言语产生(编码)和言语理解(译码)的过程,是在社会交往中运用语言的过程。
P9—102、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第一语言指的是一个人从小就父母或周围环境里自然学到并用于交际目的的语言,即本族语或母语。
第二语言是指在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或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在这种复杂的“语言接触”环境里,为了和其他民族的人成功地进行交际,人们往往还要学习一种非本族的语言。
P113、双语和双语教育:双语是指个人或集团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一般只会语言不会文字。
双语现象大多出现在多民族国家里。
所谓双语教育,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并非总是学生的第一语言。
双语教育是相对于单语教育提出的,他的体格重要特征是在同一教育机构中,学生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并通过两种语言学习其他知识。
(完整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10~18个月儿童的发音在经过音节发声阶段后,一般进入(前词语发声阶段)2 儿童对于词、句子和语段三个语言结构层次在理解上的发展和获得是指(语言内容的发展)3 儿童抚养者为儿童提供的、经过简化的语言形式被称为(儿童指向语言)4 关于计算机辅助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计算机媒体可取代其他教学媒体)5 整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语言教育目标的整合、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和(语言教育观点的整合)6 某一具体的语言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活动目标)7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本身就是通过规范去学习(规范语言)8 文学作品本身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第一层次的学习是(理解语言符号)9 在听说游戏的幼儿自主游戏阶段,教师处于(旁观者地位)10 言语流畅度的三要素包括流畅性、言语速度和(言语节奏)11 基本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第三步骤是(活动结构的研究)12 3岁左右的儿童有自说自话的现象,这说明他们语言能力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倾听)13 讲述活动为幼儿所提供的语境是(相对正式的)14 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应关系的经验,属于(前图书阅读经验)15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包括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16 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不包括(根据活动结构选择活动内容)17 关于谈话活动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它锻炼幼儿的独白语言)18 谈话活动与日常谈话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目的性)19 关于讲述活动如何提高儿童语言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调节技能,表述不正确的是(讲述活动可增强儿童对讲述内容的敏感性)20 讲述“我喜欢夏天(冬天)”,要说出喜欢什么季节及其原因,这一讲述类型属于(议论性讲述).21 对学前儿童的语言运用技能考察,不包括(情感控制能力)22 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第一步骤是(设置游戏情境)23 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育活动中,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发挥了计算机的(集成功能)24 在幼儿园文学活动中,向儿童展示成熟语言的意义不包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25 早期阅读活动能够让幼儿有机会接触(书面语言)26 活动教育观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7 学前儿童先学会一种语言,然后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这种现象属于(双语延时学习)28 与自闭症情感交往障碍儿童相比,一般性情感交往障碍儿童在语言表达上不会出现(回声式语言)29 在读完一则故事后,教师问幼儿:“你认为他做得对不对?”这种教育行为是为了培养(评析性倾听能力)30 2岁的孩子和5岁的孩子对于玩球话题的谈话有不同的内容,这说明语言话题会受到(儿童发展规律的制约)31 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
奥鹏2020年6月福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在线作业一
1.讲述的独白言语特性,要求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述经历一个()。
A.从独立完整发码到独立完整编码的过程B.从谈话活动到表述活动的过程 C.从表述活动到谈话活动的过程 D.从独立完整编码到独立完整发码的过程【参考答案】:D2.幼儿园的()对培养锻炼幼儿的独白言语具有独特的价值。
A.谈话活动B.听说游戏活动C.讲述活动D.文学活动【参考答案】:C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主要包括()A.对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和对教师设计活动能力的评价B.对儿童语言学习行为的评价和对教师在活动中语言使用规范性的评价C.对儿童语言学习行为的评价和对教师语言教育行为的评价D.对教师设计活动能力的评价和对教师在活动中语言使用规范性的评价【参考答案】:C4.听说游戏的基本步骤是()A.教师引导游戏一一交代游戏规则一一设置游戏情景一一幼儿自主游戏B. 设置游戏情景一一交代游戏规则一一教师引导游戏一一幼儿自主游戏C.设置游戏情景一一教师引导游戏一一交代游戏规则一一幼儿自主游戏D.教师引导游戏一一设置游戏情景一一交代游戏规则一一幼儿自主游戏【参考答案】:B5.()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获得是在关键期内通过语言获得装置逐步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A..先天论B.认知相互作用论C.行为主义D.社会相互作用论6.标志着理解性语言出现的是前语言阶段的儿童进入对语音的(A.辨音阶段B.辨调阶段C.辨义阶段D.辨声阶段【参考答案】:C7.文学作品教学中整合了相关的学习内容,主要是()有效的结合。
A.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B.社会知识、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C. 社会知识、认识知识和学科知识D.认识知识、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参考答案】:A8.幼儿园的文学活动的组织包括学习作品、理解体验作品、迁移作品经验和()四个层次A..用自己的言语概括作品的内容B.学习作品中的优美词句C.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D.分析作品内涵【参考答案】:C9.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语言教育终期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
3. 语言教育评价是语言教育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要素,它通过对其他各要素的评价以及对语言教育整体运行中各个步骤的反馈、诊断和监测,对语言教育整体效果作出评价。
4. 语言有三种基本属性:一是符号属性,指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二是工具属性,指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三是信息属性,指语言是一种信息系统。
5. 3岁前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有次序、有规律的过程,也是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6.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实质上是成人为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创设条件和提供机会,让儿童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与人、物、环境、材料等交互作用过程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二、名词解释题1. 第一语言指的是一个人从小就从父母或周围环境里自然学到并用于交际目的的语言,即本族语或母语。
2.双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本民族语言为主要交际工具,使用频率高;二是第二种语言为主要交际工具,本民族语言反而使用频率低。
双语是指个人或集团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一般只会语言不会文字。
双语现象大多出现在多民族国家里。
3. 强化说是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解释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非常盛行。
强化说以刺激—反应论和模仿说为基础,并特别强调"强化"在儿童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儿童是通过不断的强化学会语言的。
强化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称为联想派大师的斯金纳。
4.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
成人的语言是刺激(S),儿童的模仿是反应(R)。
模仿说可分为早期的机械模仿说和后来的选择性模仿说。
5.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一派提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他们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说明语言发展,认为儿童的语言能力仅仅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语言教育终期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
3. 语言教育评价是语言教育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要素,它通过对其他各要素的评价以及对语言教育整体运行中各个步骤的反馈、诊断和监测,对语言教育整体效果作出评价。
4. 语言有三种基本属性:一是符号属性,指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二是工具属性,指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三是信息属性,指语言是一种信息系统。
5. 3岁前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有次序、有规律的过程,也是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6.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实质上是成人为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创设条件和提供机会,让儿童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与人、物、环境、材料等交互作用过程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二、名词解释题1. 第一语言指的是一个人从小就从父母或周围环境里自然学到并用于交际目的的语言,即本族语或母语。
2.双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本民族语言为主要交际工具,使用频率高;二是第二种语言为主要交际工具,本民族语言反而使用频率低。
双语是指个人或集团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一般只会语言不会文字。
双语现象大多出现在多民族国家里。
3. 强化说是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解释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非常盛行。
强化说以刺激—反应论和模仿说为基础,并特别强调"强化"在儿童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儿童是通过不断的强化学会语言的。
强化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称为联想派大师的斯金纳。
4.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
成人的语言是刺激(S),儿童的模仿是反应(R)。
模仿说可分为早期的机械模仿说和后来的选择性模仿说。
5.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一派提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他们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说明语言发展,认为儿童的语言能力仅仅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5秋福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在线作业一答案
15秋福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在线作业一答案福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25道试题,共50分。
)1.一般认为,儿童从()岁开始出现语音意识.1-1.5.2-3.3-4..4-5正确答案:2.学前儿童把“用皮球打小狗”理解为“小狗打皮球”,采用了理解句子的()。
.语义策略.词序策略.语法策略.非语言策略正确答案:3.渗透的语言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促进学前儿童与教师、同伴之间的有效().语言运用..语言交流.语言理解.语言表达正确答案:4.()不是听说游戏中所包含的语言教育目标的特点。
.练习性.含蓄性.广泛性.具体性正确答案:5.儿童语言的发展包括语言形式和()等方面的发展。
.语音和语法.语言内容和语法.语言运用与语言内容.语言运用和句义正确答案:6.儿童在学前时期应获得的基本阅读技能包括观察摹拟书面语言的能力、()以及自我调适的技能。
.预期的技能.书写的技能.纠错能力.辨字能力正确答案:7.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很难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只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只能通过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进行正确答案:8.下列关于听说游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听说游戏是儿童自发组织的游戏.听说游戏是教师设计来组织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则游戏.听说游戏是语言游戏.听说游戏带有明显的自发言语的特点正确答案:.认知相互作用论.社会相互作用论正确答案:10.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
.前图书制作经验.前绘画经验.前文字辨认经验..前图书阅读经验正确答案:11.在谈话活动中出现谈话内容中断的时候,想延续谈话,则谈话者可采用()。
.修补的方法.轮流的方法.传递的方法.导向的方法正确答案:12.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向幼儿提供的前识字经验的具体内容包括()。
.图书制作的经验.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正确答案:13.前语言获得是指大约()岁前儿童出现的各种语言现象,它为儿童正式获得语言作准备.1.1.5.2.2.5正确答案:14.文学活动培养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的主要途径有仿编、想象讲述和()。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1
一、填空题: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2.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3..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有着惊人相似:一般是从无意义的声音,发展到单词句(独词句)阶段,然后进入双词句阶段,再进入多词句及至最后进入成人句阶段。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
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为: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6.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就必须遵守社会约定,它对人们有强制性。
7.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8.语言的层级体系就是语言的组成规则,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的运转规则。
9.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词、句子。
10.语言系统上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单位。
11.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12.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13.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14.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15.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
16.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其代表性观点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论。
17.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18.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1)
一、填空题:语言能力__就是使用语言的人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把握,语言运用能力则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具体运用的能力。
2.语言符号的__任意性_和_强制性_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3.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_、词_、句子。
组合关系_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5.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_语音__、_词汇_、_语法三个方面。
6.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_、___先天决定论_和__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_。
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_双词句_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8.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__口语_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_的增加、_词类范围__的扩大,以及__词义理解_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二、判断题1.语言就是人类的话语,是可以用来沟通的某种方式。
.×2.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属性。
.×3.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
.×4.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
.×5.“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时间的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属于相关调查旨。
.×6.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
.×7.儿童模仿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8.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9.成人的语言观念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没有多大影响。
15春作业答案福师11春学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在线作业一(最新)
15春作业答案福师11春学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在线作业一单选题:1.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
A. 周围的语言环境和强化对儿童语言学习和获得起决定性的作用B. 人类的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着儿童语言获得的整个过程C. 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以其认知的发展为基础的D. 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儿童与语言交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答案:A2.听说游戏的基本步骤是()。
A. 教师引导游戏——交代游戏规则——设置游戏情景——幼儿自主游戏B. 设置游戏情景——交代游戏规则——教师引导游戏——幼儿自主游戏C. 设置游戏情景——教师引导游戏——交代游戏规则——幼儿自主游戏D. 教师引导游戏——设置游戏情景——交代游戏规则——幼儿自主游戏答案:BA. .很难在游戏活动中进行B. 只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C. .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D. 只能通过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进行答案:C4.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应当()。
A. 提供具有表意性质的材料帮助幼儿获得读写能力B. 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和敏感性C. 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帮助幼儿识字和书写D. 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幼儿认读一定数量的字答案:B5.教师参与评价原则、()、全面性原则和参照性原则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原则。
A. 针对性原则:C. 客观性原则D. 有效性原则答案:C6.不承认一般认知能力之外还存在一个特殊的语言能力,认为所谓的“语言能力”来源于认知发展的是哪项的观点?A. 行为主义B. 先天论C. 认知相互作用论D. 社会相互作用论答案:C7.什么是幼儿园文学活动的首要环节。
()A. .学习文学作品B. 体验作品C. 理解作品答案:A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主要包括()。
A. 对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和对教师设计活动能力的评价B. 对儿童语言学习行为的评价和对教师在活动中语言使用规范性的评价C. 对儿童语言学习行为的评价和对教师语言教育行为的评价D. 对教师设计活动能力的评价和对教师在活动中语言使用规范性的评价答案:C9.标志着理解性语言出现的是前语言阶段的儿童进入对语音的()。
智慧树知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广义上的研究对象是指——6岁的儿童。
A.对B.错答案:对2、幼儿的语言研究只能研究到语言领域的知识内容,其他领域一概不涉及。
A.对B.错答案:错3、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幼儿的主导作用。
A.对B.错答案:错4、完整语言包括()几个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
A.听B.说C.读D.写答案:听,说,读,写5、幼儿教师在组织语言活动时,只是让幼儿坐在位置上听讲的做法违背了()原则。
A.活动性B.综合性C.发展性D.独立自主性答案:活动性6、幼儿“电报式言语”出现在()。
A.1-1.5岁B.1.5-2岁C.2-3岁D.3岁以后答案:1.5-2岁7、婴儿词汇运用的过程中“以音代物”的现象出现在(A.0—1岁B.1—2岁C.2—3岁D.3—4岁答案:1—2岁8、准确的感知语音,是幼儿准确发音的先决条件。
A.对B.错答案:对9、幼儿在3——4岁时就可以熟练掌握数词和量词。
A.对B.错答案:错10、儿童最初的简单句是没有修饰语的,以后便出现了简单修饰语和复杂修饰语。
A.对B.错答案:对第二章1、下列属于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的是()。
A.根据我国社会开展的需要B.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C.依据语言的学科特性及幼儿语言研究的特点D.依据幼儿园教师的兴趣需要答案: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语言的学科特性及幼儿语言研究的特点2、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从高层次目标到低层次目标依次实现的。
A.对B.错答案:错3、()是言语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是幼儿园言语教育义务的总和,也就是幼儿园三年的言语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
A.幼儿园言语教育的总目标B.幼儿身心发展目标C.幼儿园言语教育年龄阶段目标D.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答案:幼儿园言语教育的总目标4、以下不属于《指南》中语言教育目标的书面语言子领域的核心经验的是()。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参考答案
1.幼儿园的()是指幼儿在一个相对正式的语境中,采用独白语言,将某个事件、事物或看法表达出来的一种语言活动。
A.讲述活动B.谈话活动C.辩论活动D.听说游戏活动2.()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就某一主题进行交谈,是人们运用语言最常见的方式,也是幼儿交流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A.讲述活动B.谈话活动C.辩论活动D.听说游戏活动3.()是指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讲述出来,要求将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事情发生的原因、发展的顺序等交代清楚。
A.叙事性讲述B.说明性讲述C.实物讲述D.看图讲述4.()的内容主要是静态的事物,包括实物、场景、特征、状态、态度、观点等。
A.叙事性讲述B.说明性讲述C.实物讲述D.看图讲述5.()是指使用具体的物体帮助幼儿讲述,包含真实的物品、玩具、教具和外在自然景物等,具有真实可感的特点。
A.叙事性讲述B.说明性讲述C.实物讲述D.看图讲述6.()要求儿童不仅能观察到图片上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要特征,而且能观察到细节部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A.描述性看图讲述B.创造性看图讲述C.实物讲述D.看图讲述7.()要求儿童不仅要讲出图片的主要和次要内容的特征和相互关系,而且要根据图片上提供的线索,编成简短的有情节的故事A.描述性看图讲述B.创造性看图讲述C.实物讲述D.看图讲述8.()主要通过给儿童提供一套无序号的图片,让儿童根据画面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想象,按照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简单情节可能发生的顺序,将无序的图片排出一定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连贯的情节,并将故事的内容讲述出来;A.描述性看图讲述B.创造性看图讲述C.排图讲述D.看图讲述9.在()中,教师不直接提供讲述的凭借物,而是向儿童提供各种构图材料,如积塑玩具、贴绒图片、立体图片等,让儿童根据一定的主题自由构思,将这些有人物、动物、花草树木、天气状况的图片摆放在背景图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2017年电大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精品文档下载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2.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为: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和教育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5.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词、句子。
6.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7.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8.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9.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1.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
2.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
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产生交际倾向学习“交际”规则扩展交际功能。
4.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5.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包含的语词数量、句子中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6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
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答案][福建师范大学]2020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在线作业一-2
答案在最后1.讲述的独白言语特性,要求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述经历一个()。
A.从谈话活动到表述活动的过程B.从表述活动到谈话活动的过程C.从独立完整编码到独立完整发码的过程D.从独立完整发码到独立完整编码的过程2.幼儿园的()对培养锻炼幼儿的独白言语具有独特的价值。
A.谈话活动B.讲述活动C.文学活动D.听说游戏活动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主要包括()。
A.对教师设计活动能力的评价和对教师在活动中语言使用规范性的评价B.对儿童语言学习行为的评价和对教师语言教育行为的评价C.对儿童语言学习行为的评价和对教师在活动中语言使用规范性的评价D.对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和对教师设计活动能力的评价4.听说游戏的基本步骤是()。
A.设置游戏情景--教师引导游戏--交代游戏规则--幼儿自主游戏B.设置游戏情景--交代游戏规则--教师引导游戏--幼儿自主游戏C.教师引导游戏--设置游戏情景--交代游戏规则--幼儿自主游戏D.教师引导游戏--交代游戏规则--设置游戏情景--幼儿自主游戏5.()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获得是在关键期内通过语言获得装置逐步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A.认知相互作用论B.行为主义C.社会相互作用论D.先天论6.标志着理解性语言出现的是前语言阶段的儿童进入对语音的()。
A.辨音阶段B.辨调阶段C.辨声阶段D.辨义阶段7.文学作品教学中整合了相关的学习内容,主要是()有效的结合。
A.认识知识、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B.社会知识、认识知识和学科知识C.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D.社会知识、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8.幼儿园的文学活动的组织包括学习作品、理解体验作品、迁移作品经验和()四个层次A.用自己的言语概括作品的内容B.学习作品中的优美词句C.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D.分析作品内涵9.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
A.周围的语言环境和强化对儿童语言学习和获得起决定性的作用B.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儿童与语言交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以其认知的发展为基础的D.人类的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着儿童语言获得的整个过程10.社会相互作用论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在儿童语言正常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2020年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供参考)
2020年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供参考)本文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的作业1,包括填空题和判断题两部分。
填空题: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研究和语言教育的过程。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和教育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4.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词、句子。
5.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研究之中。
6.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7.前儿童语言研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8.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9.学前全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听、说、读、前书写以及外语等全面的语言能力。
判断题:1.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2.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
×3.动物也有语言,我们日常说的所谓“莺声燕语”就是动物的语言。
×4.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
√5.文字突破了语言交际中的时空限制,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6.体态语可以脱离语言而独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所以它能代替语言交际的功能。
×7.聋哑的人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8.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
×9.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
×10.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运用社会交往规则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
2.口头书面话语书面的符号
3.语言获得语言学习语言教育
4.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法
5.音位语素词句子
6.独词句的出现从独词句到双词句
7.语音词汇语法
8.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9.语言观念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
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
(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
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
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
(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3.首先,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
其次,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
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
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社会服务,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
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
4.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分离。
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
语言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
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行,思维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
5.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约定俗成”的含义:第一,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
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就对人们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接受它,如果破坏约定擅自更改,就必然遭到社会的拒绝。
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6.第一,从语言的层级看,语言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二,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这些单位互相影响。
第三,各个单位之间的组合具有功能上的联系,同时一个单位往往有许多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互相替换。
7.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认为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
先天决定论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这种理论这种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一个语言学习装置。
儿童接触一定数量的语言后,就会利用这种装置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学会了具体的语言。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
作用。
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
8.(1)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①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环境。
语言中各要素的复杂程度造成了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习得方式和习得顺序的不同;家庭和社会的文化素质以及幼儿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很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儿童的语言习得也有影响。
②教育的差异。
(2)成人语言观的影响
成人的语言观念可以体现在对待口语和书面语的态度,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地位,对本民族语和外语的态度等等,这都对儿童的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论述题(共10分)
(1)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
首先,儿童在与成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接触到了语言环境,这个环境为他们提供了种种语言模型,足以用来选择。
只有那些他们能够理解、能够模仿的模型,才会被有意识地挑选上,并被不断地加以模仿和练习。
其次,与此同时,儿童将语言模型稍加改动,增添、减少或变换个别语言单位,作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种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的创造性和变通式的模仿,正是儿童主动参与语言构建的过程。
此外,成人在与儿童交流时,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儿童对语言的接受和模仿,成人所提供的语言模型也会受到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
这就是儿童对语言环境的反作用力。
(2)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语言个性化的过程。
每个儿童所依托的语言环境都不一样,既有的经验和语言的积累使得儿童在交往中带有鲜明的个性印记。
特定的语言习惯显现其语言个性,这种个性可以从语言使用的句式、词汇、口头禅甚至是语调体现出来。
除去语言表达的形式的个性化之外,语言内容同样呈现出个性色彩。
不同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对话题的偏好、句式的选择都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
在学习过程中的速度、效果,运用语言交际的积极性也各有不同。
(3)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语言综合化的过程。
语言本身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语音和语义是必须结合在一起学习的,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就是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
同时,语言的学习也和儿童在其他领域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儿童的成长成熟通过语言的成长成熟表现出来。
(4)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循序渐进、逐步累积的过程。
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会经历从无到有、积少成多、逐步完善等过程。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2答案
第二至三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