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篆刻艺术

合集下载

齐白石篆刻概述

齐白石篆刻概述
仿黄易的印亦有极好的范本,如较早的印章“一丘一壑自谓过之”(图6)印侧有用何绍基体刻的印文释文,后署“丁酉秋”及刻画朱文小印“齐氏金石”。丁酉为一八九七年,齐氏三十三岁(虚龄三十五岁),此时齐氏在书法上正在临仿何子贞书体。另有一方印是“我生无田食破砚”(图7),印侧有黎鲽庵的边款云:
钝叟有此印,寄老仿之,直得神似,近来以铁书称者,吾家松庵,鲧公而外,他人未许梦见斯种也,戊戌春,三鲽庵获观识此。 此印其实是仿黄易的,丁敬(钝叟)无此印,而只有一印“竹解心虚是我师”(图8),风格与此印相类似。齐白石所刻的这一方印,与黄易的原作相比较,的确十分相像(图9),但改略横长印为稍竖长印,由此字体反而显得瘦长均称,其用切刀的转角处亦比原印稍圆润,另有情趣。综上二印可见,齐白石即使是临仿前人,亦不为方寸形状所限制。齐白石后来主张不
又参以秦权量铭文的意趣,不断锤炼,至八十岁达到高潮,最终完善了自己大刀阔斧,直率雄健的篆刻风格。
齐白石的篆刻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他从治印入手,未曾于《说文》和小学方面下过工夫,更未上溯到商周的金文,在这一点上,与其诗文有某种“相通”点。他仅将篆书当作一种艺术化的字体,故而印文常不合于“六书”的篆体,甚至以僻字、俗字入印,自我作古,这在当时一方面是受《康熙字典》之影响,而另一方面正是齐白石张扬个性,将自然、天真的民间文化气息带入其篆刻创作的一个重要体现。
2.齐白石从未接受过正规的科班教育,故而较少地受“成法”的限制,在汲取传统文化营养方面,能取前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又不落他人窠臼。因无“师承”的羁绊,有利于形成自己个性鲜明的艺术。
3.齐白石早年做雕花木工,虽然篆刻起步较晚,但由于有手工艺基础,腕力足,摹仿力强,加之勤奋,因此形成了其成熟期的篆刻雄悍直率,不事雕琢,具有阳刚之美。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绘画题材 1.动物(花、鸟、虫、鱼), 主要是虾。
2.人物。动态、静态写生。
艺 术 修 养
中国画正因为有了诗、书、印的文化介入而更 加光彩夺目,亦增添了无限内涵。要做到“四绝” 是很不容易的,不仅需要旺盛的精力和高超的驾驭 力,还要具备全方位的学养以及多重技巧。而齐白 石便是具有这样能力的建国以来的第一人。齐白石 题《雨更图》诗曰:“逢人耻听说荆关,宗派夸能 去汗颜。自由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表 达了白石老人的胸襟与抱负。有时诗中表达画家的 绘画理论及感悟是很值得学习和思考的,比如白石 老人的题画诗中写道:“山外楼台云外风,匠家千 古此雷同。卅年删尽雷同法,赢得同掎骂此翁。”
1、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上个世纪我国涌 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艺 术家,其中有一位著 名的国画大师,在 1953年被国家文化部 授予“人民艺术家” 的称号,他是谁?
人民艺术家—— 齐白石 (1863-1957)
齐白石生平简介 齐白石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中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之一,也是一位诗书画印无 所不精的全能型艺术大师之一。 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 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十二岁学粗木工,兼习画。亦 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 画、刻印为职业。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 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其篆刻 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 齐白石是在各方面造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大师,他跨越了两个世纪,活到将 近百岁。继清末民初海派画家之后,他把传统中国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的 人品、绘画、诗句、书法、篆刻,无不出类拔翠。他的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 画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齐白石,生于公元1863年,卒于1957年, 长期侨居北京。 齐白石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仅在12岁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私塾。他砍柴、 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干,15岁学雕花木工,挣钱养家。那时雕花,差不多千篇 一律,他突破陈规,“造出许多新的花样”。人称 “芝木匠”. 齐白石27岁时开始绘画生涯,60岁后定居北京,以篆刻卖画为生,日本 人和法国人买走了不少。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 术家”称号。1955年 度获国际和平奖。

国画大师齐白石

国画大师齐白石

国画⼤师齐⽩⽯2019-08-05齐⽩⽯,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齐⽩⽯在绘画、诗⽂、书法、篆刻等⽅⾯成就卓越,他将诗、书、画、印融为⼀体,融⼊他的书画艺术之中,他是⼀位杰出的艺术家、我国唯⼀荣获世界和平奖的书画艺术家,世界⽂化名⼈,⼀位近现代的书画艺术⼤师。

⽂化部授予他“⼈民艺术家”的称号。

齐⽩⽯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央⽂史馆馆员,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齐⽩⽯以⽂⼈画为根基,挖掘民间传统,探讨雅俗结合,为传统花鸟画注⼊了蓬勃之⽣机。

他善画花鸟鱼⾍。

他作画善长将阔笔⼤写的花卉与⼯细草⾍合于⼀图,⽤笔雄浑健拔,⽤墨滋润淋漓,⽤⾊浓艳泼辣,极为简括传神。

他除了绘画,在诗、书、画印⽅⾯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传世作品有《虾趣图》、《千帆过尽图》、《鳞桥烟柳图》等,并著有《⽩⽯诗草》、《⽩⽯印草》等。

齐⽩⽯⼀⽣勤奋,⾃⾷其⼒,品格⾼洁,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述及其它之稿和⼿卷多卷。

齐⽩⽯,1864年1⽉1⽇(清同治三年癸亥冬⽉廿⼆)出⽣于湖南湘潭县⽩⽯铺杏⼦坞,1957年9⽉16⽇(丁⾣年⼋⽉⼆⼗三⽇)病逝于北京,终年94岁。

齐⽩⽯宗族派名纯芝,⼩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别号⽩⽯⼭⼈,遂以齐⽩⽯名⾏世,并有齐⼤、⽊⼈、⽊居⼠、红⾖⽣、借⼭翁、借⼭吟馆王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龙⼭社长、三百⽯印富翁、百树梨花主⼈等⼤量笔名与⾃号。

齐⽩⽯家道贫寒,少时读书⼀年,作过农活,学过⽊匠,后改学雕花⽊⼯,习摹《芥⼦园画传》并据此以作雕花新样。

⾃1888年起开始学画。

1890年⼆⼗六岁时转从萧芗陔、⽂少可学画像,⼆⼗七岁开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书画。

三⼗七岁拜硕儒王闽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黎松庵、杨度等结为诗友。

⾃四⼗岁起,他离乡出游,五出五归,游遍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等地,饱览名⼭⼤川,取法⾃然,汲取素材,作下⼤量写⽣画稿。

随着视野的开阔,他的技艺精进,创作的诗、书、画、印更为可观,已由民间画⼯进⼊⽂⼈画家的⾏列。

论文:齐白石的绘画艺术

论文:齐白石的绘画艺术

论文:齐白石的绘画艺术齐白石(1863-1957)中国近、现代画家、篆刻家。

原名纯芝,后名璜,字渭清,又字兰亭,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寄园、寄萍、寄萍堂主人、老萍、萍翁、寄欢乐、幻仙奴、阿芝、木居士、老木一、三百石印富翁、杏子坞老民、借山吟馆主者、借山翁、星塘老屋后人、湘上老农等。

齐白石的艺术,总的可分5个阶段:27岁前,为民间雕花艺匠,接受民间美术和民间审美观念熏陶阶段;27~40岁,在从事民间画像、民间工艺的同时,全面学习文人绘画,提高诗、书、画、印诸方面修养阶段;40~50岁左右,以文人艺术家身份出游各地广泛观察、观摩与结交各界人士阶段,画风由工笔逐渐转向大写意。

55~65岁,定居北京,接受陈师曾指劝,苦心“衰年变法”阶段;65~94岁是绘画创作的高峰期,艺术臻于化境。

齐白石艺术的渊源,一是明清以来富于革新精神的画家徐渭、朱、石涛、金农、黄慎、吴昌硕的传统,他博采众家而融为一体。

二是从浙派到赵之谦再上追秦汉碑版的刻印传统,融会篆、隶、八分和魏碑,而自成洗练奇崛、排夏纵横的作风。

三是民间工艺和民间绘画刚健清新风格的滋育。

他将文人传统与民间传统、文人修养与农民气质自然而然的结合起来,雅俗兼得,从而成为现代艺术史上的奇迹。

齐白石的绘画,以花鸟草虫为大宗,且兼工、写两种作风,俱造诣高深。

他的写意人物画与山水画虽不及花鸟草虫多,但在艺术上的成就却毫不逊色甚至更为突出,与山水画一样,齐白石在人物画领域的成就也常常为其花鸟画的盛名所遮蔽。

然而在白石老人一生的艺术创作中,人物画却是其不懈致力的方向,它与山水画、花鸟画一起,组成了齐白石绘画艺术多姿多彩的风格面貌,营造出一个关于齐白石的艺术神话。

而其最早的声名鹊起也得益于人物画的创作。

齐白石早期的人物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民间广泛流行的题材入画的。

另一类则专作画像。

26岁时,齐白石拜萧乡、文少可为师,转习民间画像之法。

虽则以“写真”为活计有着种种不堪,却是齐白石早年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国画艺术——齐白石的绘画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而举办的中国艺术大展,包括了“齐白石画展”,由这些作品虽难以窥其全貌和最高水准,但也可以看出齐白石艺术之一斑。

齐白石是大器晚成的艺术家,约65到95岁(1927-1957),是他最成熟、最富创造力的30年:题材、体裁、形式、表现手段高度成熟与稳定,作品不仅数量多,且精气弥满。

(1)本文从作品的选材、精神意义、创作机制与风格特色诸方面,对其盛期作品略加分析。

经验世界古往今来的中国画家,所画农村题材之丰富,未有超过齐白石者。

根据远不完全的统计,其作品中,具名花草约80种,蔬果约40种,树木约15种,鱼虫50余种,禽鸟30余种,家畜走兽约15种,工具什物约30种,具名人物鬼神(不算肖像等)50余种,具名山水风景约40种。

上述题材,画家经验过的占绝对多数。

到盛期,现实题材几乎占百分之百。

因此,齐白石画中的世界,基本是一个“经验的世界”(2)。

齐白石一生为家庭生计奔波劳碌,从来就着眼于现实,不沉湎于幻想和虚妄。

晚年画题多源自回忆。

重视直觉经验,是他和临摹画家的根本区别。

有意思的是,这一特色也拉开了他与写生画家的距离;后者常常只强调对景描绘,脱离了直观对象(模特儿)就手足无措。

临摹家和写生家虽然很对立,但在轻视直接经验这点上,却是一致的;他们不是缺乏经验,而是缺乏将昔日经验化为视觉图像和艺术形态的能力或努力。

齐白石画一草一木也联系着自己的经历。

“拟画借山老梅树,呼儿同看故园花”,“隔院黄鹂声不断,暮烟晨露百梅祠”,“借山馆”和“百梅祠”都是他在家乡时的居所,画梅引起的是乡情和“故园”之思,这和“梦绕清溪三百曲,满天风雪一人孤”(边寿民题画梅)的情致是大不同的。

画荷亦如此。

齐白石的家乡多水塘,盛产莲子,种荷、采莲是农家劳动生活的重要内容。

他晚年画荷莲的冲动,大多与这些劳动记忆有关。

画藤亦如此。

齐白石画瓜果菜蔬,相伴随的更是对乡村生活的怀念。

如《题画扁豆》:“篱豆棚阴蟋蟀鸣,一年容易又秋风。

《齐白石演示文稿》课件

《齐白石演示文稿》课件

章法多变
02
齐白石在篆刻中注重章法的变化,使印章更具艺术性和审美价
值,这种章法创新影响了后来的篆刻家。
内容创新
03
齐白石的篆刻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传统的元素,还有创新的
题材,这种内容创新影响了篆刻艺术的发展。
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融合传统与现代
齐白石的艺术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观念,为现代艺 术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给人以独特的视觉冲击。
章法多变
齐白石的篆刻作品在章法上多有变 化,既有传统的布局,也有创新的 尝试,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刀工精细
齐白石的篆刻作品刀工精细,每一 笔、每一划都经过精心琢磨,使得 印章的艺术效果达到极致。
书法作品
行书
齐白石的行书作品流畅自然,既有古意,又有新意。他的行书线 条流畅、婉转自如,给人以美的享受。
市场的认可度
总结词:价值连城
详细描述:齐白石的作品在市场上备受追捧,价值不菲。他的画作屡创拍卖纪录,成为收藏家竞相追逐的珍品。市场的认可 度充分证明了齐白石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民众的喜爱程度
总结词:家喻户晓
详细描述:齐白石的作品深受广大民众喜爱。他的画作以简洁明快的风格和富有生活气息的题材吸引 了众多观众。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齐白石的艺术成就在中国艺术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国内外艺术界的 认可和赞誉,被誉为“中国画坛巨匠 ”。
02 齐白石的作品展示
绘画作品
花鸟画
齐白石的绘画作品中,花鸟画是 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他以 独特的笔墨和色彩,将自然界的 花卉、鸟类描绘得栩栩如生,充

齐白石篆刻介绍

齐白石篆刻介绍

齐白石篆刻介绍齐白石(1864-1957),字敬之,号琴瑟,晚号石鼓老人,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湖北咸阳,是中国现代书画史上的伟大艺术家之一,也是篆刻大师之一。

齐白石篆刻早年受到咸阳木刻名家吴声玉、杨叔子的影响,后又向陶宗仪、赵之谦等学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齐白石的篆刻作品,现存较多的是1900年至1930年代的作品,主要有《石鼓文》、《玄秘塔题记》、《桃花潭水》等。

齐白石以篆刻装璜论画,视篆刻为“石上画”,刻刀为“画笔”,将篆刻与书法、绘画融合,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独特见解。

他的篆刻作品,麻利精巧,形神兼备,刀法秀逸,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齐白石的作品,刻印时精准、传神,几乎做到了无可挑剔的程度。

他的篆刻作品,在尺幅大小上变化很大,有的作品只有0.8厘米见方,有的作品则高达1.8米以上,但不管尺寸大小如何,他的作品都展现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令人叹为观止。

齐白石擅长用“平”、“立”、“圆”、“合”的技法来表现不同的主题,其篆刻作品丰富多彩,内容涉及佛教、道教、历史、文学等方面。

其中,最为有名的作品当属《石鼓文》。

这部作品刻划细腻、神韵流畅,是中国篆刻史上的经典之作。

《石鼓文》是一部唐代的碑刻,是唐玄宗时期刻于南京石鼓山的石刻碑文,全文有7000多字,主要记述了释尊入岳麓山,庵舍黄粱,坐忘庵中“爆竹一声添一日”的寓言,和释迦牟尼在净慧寺说法教导弟子的事情。

齐白石以剪影、阴影的手法,将这部古文诠释得精彩绝伦,其篆刻版更是以神来打磨,俨如真迹。

除了《石鼓文》,齐白石篆刻的其它作品中,还有《桃花潭水》、《玄秘塔题记》等,也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被誉为中国著名篆刻作品之一,也成为青年篆刻爱好者学习的经典范本。

总之,齐白石是篆刻艺术的巨擘之一,他的篆刻作品丰富多彩,艺术价值极高,无论在篆刻史上、还是在中国书画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在现代艺术史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和独特性。

近代名家印章学习-现代篆刻艺术

近代名家印章学习-现代篆刻艺术
篆刻同样有着这样的发展趋势,由手工凿刻,到模范铸造,再 到文人治印,它的文化传承有着清晰的脉络,而其中的元朱文使 得治印得规整有着促进作用。
现代篆刻艺术
元代朱文印章的简称,后则成为一种印章篆刻之风格流派。其风格静雅秀逸, 工致隽美,是篆刻工稳一路的代表形式,对明清时期诸多流派印风有重要影响。 虽称元朱文,但实则起源于宋代,是伴随着宋、元时期文人印章的兴起而逐渐 形成、发展起来的。到元代吾丘衍、赵孟頫成型而得到了普遍肯定。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仓石、仓硕、苍石、昌石 等,别号缶庐、苦铁、朴巢、老缶、大聋、酸寒尉、缶道人等。浙江安吉人。诗、书、 画、印四绝,其艺术影响至今,是进入近现代崛起的第一位杰出的艺术家。
黄士陵(1849—1908),字牧甫,一作穆甫、穆父,号倦叟,晚年别署黟山人、 倦游窠主等。安徽黟县人。
现代篆刻艺术
齐白石篆刻,早年受浙派影响,后改学赵之谦。同时吴昌硕、黄士陵对他都有过 不少的影响。进而窥探先秦古玺、秦汉印和秦汉铭文及六朝碑版的文字造型,且兼 融《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秦权量铭文,创造了平直纵横、简约雄强独 特的入印文字。其章法别出心裁,朱白对比大起大落达到了极限;线条斜直呼应, 敬侧相生,其手法常常出人预料,却又每印平稳,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艺术感染 力;刀法发展了赵之谦“丁文蔚”印的技法,大刀阔斧,迅疾畅达,霸悍之气溢于 印面。齐白石的篆刻艺术,在近现代确立了大师的地位,为中国篆刻史谱写了新的 篇章。
现代篆刻艺术
篆刻艺术发展到晚清,呈现了多姿多彩的流派格局,从技法到理论已趋于完备、 成熟。到了近现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全盛时期,印家们已不再满足于流派的门户之见, 而是从先秦印到明清流派之间融会贯通,锐意创新,形成个性突出,面目新颖而多元 的局面。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篆刻家有吴昌硕、黄士陵、钱瘦铁、王禔、陈师曾、 齐白石、赵泥古、邓散木、来楚生、陈巨来等。在这些名家中,影响最大的当首推吴 昌硕、黄士陵、齐白石。

浅谈齐白石篆刻艺术的特点及成就

浅谈齐白石篆刻艺术的特点及成就

大 众 文 艺大78中国的篆刻艺术起源于商代,前秦印形态各异,秦印简洁、清晰,两汉及魏晋南北朝印端正庄严,唐宋元印清秀、雅致,明清现代印仿古、创新、百家争鸣。

各个时期印章所表现的特征都与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息息相关。

齐白石身处我过封建社会晚期、民国和新中国建设三个时期,对篆刻艺术的理解和运用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齐白石是集诗书画印四门类艺术于一身的艺术大家,在篆刻和绘画方面又有更突出的艺术成就,和他本人的生活背景、艺术经历有很大影响。

文章针对齐白石四门类艺术中的篆刻艺术所展现特点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进行分析,从中可以得到一些艺术感悟。

齐白石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集书画印于一身的艺术家,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寄萍老人等。

齐白石篆刻艺术历程分为四个时期:描摹时期,主要是师从于黎铁庵,后来又钻习丁敬、黄易两家刀法,处于齐白石篆刻艺术的萌芽时期,针对前辈的印谱加以摹仿,代表作品有《我生无田食破砚》。

成长时期,这一时期齐白石对篆刻家赵之谦的印谱进行研究,融合了汉印的格局,刀法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具显古朴意趣,同时深受黄牧甫、吴昌硕、陈师曾等篆刻家的影响,齐白石与陈师曾亦师亦友,陈师曾师从吴昌硕,而齐白石这一时期恰出吴派印风风行,不难从他的篆刻艺术中寻找到吴昌硕和陈师曾的篆刻意趣,代表作品有《乐石室》。

成熟时期,齐白石钻研《三公山碑》,刀法、笔法为之一变,研习秦权,平直纵横,协调自然代表作品有《老夫也在皮毛类》。

升华时期,这一时期也可以说是齐白石篆刻艺术的巅峰时期,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用到干净利落,刀法、笔法和章法融会贯通,高古、朴素、雄浑,代表作有《齐白石藏》。

齐白石篆刻艺术的特点及成就。

一、融笔法与刀法,独具一格。

齐白石的笔法特点,多把《祀三公山碑》等篆书变化为较易辨识的简体篆书。

齐白石曾说:“吾人欲致力刻印,首宜临摹古代文字,然后弃去帖本,自行书写,帖本上所有者,故能一挥面就,然帖本所无者,亦需信手写出,如此用功,始能挥洒自如,不然必为帖本所限矣。

王福庵齐白石书法篆刻比较

王福庵齐白石书法篆刻比较

王福庵与齐白石书法篆刻比较浅析【摘要】王福庵与齐白石同属于清末民国和解放初期的书法家篆刻家,但他们二者相比而言,王福庵书法篆刻属于尚“雅”者,齐白石书法篆刻则属于尚“俗”者。

他们都是以自身独特的篆书入印,二者一个属于阳春白雪,如“大家闺秀”。

一个属于下里巴人,像“山野村姑”。

以《天发神谶碑》作为突破口,是齐白石选择的基点。

而以铁线篆为自己终身的追求,是王福庵振兴浙派的关键之所在。

【关键词】齐白石;王福庵;书法篆刻;西泠印社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青,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

湖南湘潭人。

近现代中国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擅画花鸟、虫鱼、人物、山水,衰年变法,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其书工篆和行草书,取法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i王福庵(1880--1960)原名寿祺,字维季;后更名王褆,号福庵,又号屈瓠、别署罗刹江民,晚号持墨老人等,浙江仁和(杭州)人。

精算术,工二篆、八分,喜蓄印,自称印傭,精刻印,得浙派神髓。

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民国时期“浙派”领军人物。

ii 从二人的成长背景看,王福庵自小在官宦世家长大,属书香门第,幼时诗文书画金石文字具学,青年己有名气,中年游艺京师,接触者具为社会上层人物,老年成为一代印坛领袖。

齐白石是农家弟子,幼时放牧,青年木工,中年开始接触书画篆刻诗文,壮年游历既广,接触愈多,老年变法,遂成一代大师。

一、书法艺术比较从书法上比较,齐白石书法主要以行草书与篆书见长。

行草在融李北海、何绍基、吴昌硕后为一炉,最终化为自己成熟的书风,多用于跋画或书名、书写日记、题识、便笺等。

他于篆书取法除了《天发神讖碑》、《汉祀三公》以外,更多的兼取东汉及魏晋南北朝的隶篆碑版和摹印篆。

齐白石却一变“篆尚婉而通”常态,于方整中见生机,在篆隶间抒发豪情(见图3.8)。

齐白石-

齐白石-

部 分 作 品 欣 赏
齐白石画的虾下笔有神,栩栩如生。可他在开始学习画虾的 时候,只会临摹,画的虾一点也不活,都是很呆调的。后 来经过自己养虾、观察、写生,几十年,如一日,终于把 虾画得活灵活现。成为了世界杰出的艺术家。
艺术特色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深入观察,加以融汇
提炼,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范。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 上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 极为精细。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 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 创造精神,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 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摹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 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他 的画无论山水、花卉或虫草,都能给人明朗、清新、简练、 生气勃勃之感,并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达到了形神兼 备、情景交融的境界。 其作品以写意为主,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工笔细密 的写生虫鱼巧妙结合,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强烈,画 面生机蓬勃、雅俗共赏,独树一格。
齐白石是在各方面 造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 大师,他跨越了两个世 纪,活到将近百岁。继 清末民初海派画家之后, 他把传统中国画推到了 一个新的高峰。他的人 品、绘画、诗句、书法、 篆刻,无不出类拔翠。 他的风格对现代乃至当 代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极 为巨大的影响。
白石(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 篆刻家。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 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 南湘潭人。十二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 兼习画。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 为乡里人画衣冠像。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 画、刻印为职业。生平推崇徐渭、石涛、吴昌 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 独特不群的风貌。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 的热爱。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 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 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中 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齐白石的简介和作品鉴赏

齐白石的简介和作品鉴赏

齐白石的简介和作品鉴赏
齐白石(1864年-1957年),字慎行,号稚叟,四川绵阳人。


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篆刻家。

齐白石是中国画坛上的巨擘,对于中国画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齐白石的画作风格独特,充满了生气和活力,给人以独特的艺术
感受。

他擅长画花鸟、山水和人物等各类题材,尤以花鸟画最为出色。

他的花鸟画极富韵律感,以狂放的笔墨表现出花草虫鱼的生动形态,
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

他的山水画则以浑厚、豪放为主,大胆运用
笔墨,表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色。

而他的人物画则以耐人寻味的神态和
丰富的情感传达出深厚的内涵。

齐白石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篆刻家。

他的书法字体遒劲有力,蕴含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他的篆刻作品则以刚劲有力的线条和独特的
风格闻名,展现了他对于篆刻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创造力。

齐白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在艺术创作中积极探索,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创造出了独属
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被誉为中国画坛的
瑰宝,对于后世的艺术家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朽者不朽——齐白石解读综述

朽者不朽——齐白石解读综述

朽者不朽——齐白石解读综述内容摘要:齐白石先生一生倾情于艺术,出生寒微却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了一代画坛巨匠,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艺术珍宝和宝贵财富。

齐白石是近现代艺术史上集诗、文、书、画、印于一身的大艺术家,从齐白石的《虾》,我们在体验到画家笔墨的刚柔、浓淡和渗化等构成的气韵、节奏和独特的艺术情趣的同时,体会到群虾是多么自由自在地竞游,充满生命活力,感受到生命力的跃动,领悟到作者发自内心的对自然的爱与对一切生命的赞扬。

那笔墨节奏中所蕴含着的生命运动,是画家自身心灵中生命力的传递,酣畅的笔墨与质朴的艺术语言,可爱的艺术形象与作者的精神感情合一,使人心灵受到向上的冲击。

齐白石的造型和构成技巧,在全世界同代的艺术家中也是在一流的水平上。

他从民间走来,集中和化合了文人画的精华与民间艺术的活力,凝聚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又把它还归于人民,奉献给包括现代知识分子在内的中国的乃至世界的人民大众,而无愧于"人民艺术家"这一崇高的荣誉。

关键词:齐白石传统民间艺术中国画画风一、齐白石生平简述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93岁。

他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齐白石出身贫寒,做过农活,曾居住于湖南省涟源市杨市镇。

1877年,跟随叔祖父学过木匠,次年改学雕花木工,从民间画工入手,曾习古人真迹,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

他学诗文书法,游山川名胜,作幕僚寓客,终于成了诗、书、印、画全人神品的千古伟人;他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的精神统一得完美无瑕,使中国画得到国际的重视;他朴实谦虚、自信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兼济,工书俱佳,不愧为人民的艺术家。

齐白石的绘画艺术

齐白石的绘画艺术

齐白石的绘画艺术齐白石(1863-1957)中国近、现代画家、篆刻家。

原名纯芝,后名璜,字渭清,又字兰亭,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寄园、寄萍、寄萍堂主人、老萍、萍翁、寄欢乐、幻仙奴、阿芝、木居士、老木一、三百石印富翁、杏子坞老民、借山吟馆主者、借山翁、星塘老屋后人、湘上老农等。

齐白石的艺术,总的可分5个阶段:27岁前,为民间雕花艺匠,接受民间美术和民间审美观念熏陶阶段;27~40岁,在从事民间画像、民间工艺的同时,全面学习文人绘画,提高诗、书、画、印诸方面修养阶段;40~50岁左右,以文人艺术家身份出游各地广泛观察、观摩与结交各界人士阶段,画风由工笔逐渐转向大写意。

55~65岁,定居北京,接受陈师曾指劝,苦心“衰年变法”阶段;65~94岁是绘画创作的高峰期,艺术臻于化境。

齐白石艺术的渊源,一是明清以来富于革新精神的画家徐渭、朱、石涛、金农、黄慎、吴昌硕的传统,他博采众家而融为一体。

二是从浙派到赵之谦再上追秦汉碑版的刻印传统,融会篆、隶、八分和魏碑,而自成洗练奇崛、排夏纵横的作风。

三是民间工艺和民间绘画刚健清新风格的滋育。

他将文人传统与民间传统、文人修养与农民气质自然而然的结合起来,雅俗兼得,从而成为现代艺术史上的奇迹。

齐白石的绘画,以花鸟草虫为大宗,且兼工、写两种作风,俱造诣高深。

他的写意人物画与山水画虽不及花鸟草虫多,但在艺术上的成就却毫不逊色甚至更为突出,与山水画一样,齐白石在人物画领域的成就也常常为其花鸟画的盛名所遮蔽。

然而在白石老人一生的艺术创作中,人物画却是其不懈致力的方向,它与山水画、花鸟画一起,组成了齐白石绘画艺术多姿多彩的风格面貌,营造出一个关于齐白石的艺术神话。

而其最早的声名鹊起也得益于人物画的创作。

齐白石早期的人物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民间广泛流行的题材入画的。

另一类则专作画像。

26岁时,齐白石拜萧乡、文少可为师,转习民间画像之法。

虽则以“写真”为活计有着种种不堪,却是齐白石早年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

中国篆刻艺术家的故事

中国篆刻艺术家的故事

中国篆刻艺术源远流长,有很多著名的篆刻家,包括齐白石、吴昌硕等。

这些艺术家在篆刻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追求。

齐白石是中国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擅长画小虾小虫等小动物,同时也在篆刻方面颇有建树。

他年轻时很喜欢篆刻,曾拜访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等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印就刻好了。

” 齐白石真挑了一担础石来,夜以继日地刻着,一边刻,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

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么专心致志地刻呀刻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淤泥却越来越厚。

最后,一担础石统统都化为泥了,齐白石也练得了一手好篆刻艺术,他刻印雄健、洗炼,独树一帜,达到了炉火纯青境地。

吴昌硕是清末民初时期的一位篆刻家,他的篆刻风格独特,自成一家。

据说,吴昌硕在年轻时曾在一个月夜看到一个老人卖东西,他觉得老人的名字很奇怪,就上前询问。

老人告诉他自己姓钱,吴昌硕便与他聊了起来。

在聊天中,吴昌硕向老人请教篆刻的技巧,老人送给他一本关于篆刻的书。

从此,吴昌硕便走上了篆刻之路。

这些艺术家的故事都表明了他们在篆刻艺术上的追求和坚持。

他们的作品和故事都成为了中国篆刻艺术的一部分,为后人所敬仰和传承。

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自用印300方(上篇)

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自用印300方(上篇)

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自用印300方(上篇)齐白石的三百方石印为其家属在1956年捐献,其中除去少量是为家人、学生和他人所刻印章外,大部为其自用印这些印章充分反映了齐白石篆刻艺术的发展轨迹及印风的形成过程其中尤以七八十岁时所刻大量用于画上的词句印章为典型北京画院收藏齐白石300方印印文:吾友梅花材质:青田石身健穷愁不须耻(朱文)说明:此印为齐白石早期学丁黄印作品,约三十五岁前后临作。

臣璜之印(白文)说明:早期仿汉印之作,约成于三十二岁至四十岁间。

我生无田食破砚(朱文)说明:此印为齐白石早期学丁黄印作品,款为友人黎鲽庵所刻。

戊戌为清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时齐白石三十六岁。

时间:1898(戊戌)边款:钝叟有此印,寄老仿之,直得神似。

近来以铁书称者,吾家松弇鲸公而外,它人未许梦见斯种也,戊戌春三,鲽庵获观识此。

印文:齐濒生(白文)说明:早期学明人法,约刻于三十二岁至四十岁间。

纵1.8cm;横1.8cm;高4.7cm印文:心无妄思(白文)边款:齐大摹前人。

说明:此印仿丁敬,齐白石三十二岁至四十岁为学丁黄阶段,故断此印约刻于三十二岁至四十岁间。

印文:砚田农(白文)纵2.3cm;横2.2cm;高2.5cm说明:此印仿丁敬,齐白石三十二岁至四十岁为学丁黄阶段,故断此印约刻于三十二岁至四十岁间。

齐大(朱文)材质:寿山石说明:此印据笔者查检,首见于齐白石《山水》(《选临〈芥子园画谱〉》之六—八,画着录于《齐白石全集》第一卷,湖南美术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

该册约成于一九〇二年,故此印刻成时间下限约为一九〇二年。

印文:一相思(白文)二齐璜(朱文)三濒生(朱文)四濒生齐氏(朱文)五一别故人生百忧(朱文)六“阔边长方框”(无字)六面印青田石无年款尺寸:纵2.2cm;横2.2cm;高1.4cm苹翁(朱文)材质:寿山芙蓉木人(朱文)纵0.8cm;横0.8cm;高4.3cm印文:齐白石(朱文)尺寸:纵1.7cm;横2cm;高4.8cm印文:小名阿芝(朱文)纵2cm;横2cm;高5.4cm老白(白文)尺寸:纵1.2cm;横1.4cm;高3.1cm印文:一一阕词人(白文)二吾年八十二矣(白文)材质:青田石乐石室(白文)时间:1914(甲寅)纵2.2cm;横2.2cm;高4cm印文:五十以后始学填词记(白文)纵1.8cm;横2.1cm高4.3cm印文:一借山主人(朱文)二齐白石(白文)印文:濒生(朱文)纵0.8cm;横0.8cm;高2.3cm印文:一老苹辛苦(白文)二齐璜印(朱文)三齐房之印(白文)四齐人(朱文)五阿芝(朱文)材质:寿山石印文:平翁(白文)材质:寿山石时间:1918(戊午)印文:苹翁(白文)边款:戊午,草莽之中,白石老人。

论齐白石的艺术精神

论齐白石的艺术精神

论齐白石的艺术精神摘要:齐白石是20世纪杰出的画家之一,他拥有着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发自本心的最质朴的本质天性,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成就。

齐白石是一位多方位的艺术前辈,他在花鸟、山水、人物、书法篆刻、诗文方面均有极高的造诣。

他的绘画雅俗共赏,质朴典雅,篆刻作品亦将拙中见美表现的淋漓尽致……关键词:艺术风格;求变;不似之似引言:中国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道成而上,艺成而下。

在艺术这条道路上,历代大家都贡献出属于自己的智慧,在这艺术长河中,齐白石以其独特的绘画表现形式和其特有绘画对待事物的童心童趣,创造出了无限艺术珍品,传承和弘扬了民族精神。

齐白石是一位了不起的艺术家,他一生笔耕不辍,创作出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为后世画坛树立新风和榜样。

他的艺术作品简洁明了而富有内涵,清新自然而富有意境。

他对于艺术形象有自己的执着,经过反复的提炼取舍,精益求精,以至到最后的炉火纯青的境地。

白石老人自己的美学理念,促进着他不断向前进步。

齐白石40岁之前属于早期的启蒙阶段,这段时期主要是以临摹古人的作品为主,主画工笔花鸟。

早年的绘画比较清新工整细致,同时这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

中期绘画渐渐开始有所改变,画风渐趋雄肆,开始使用大写意笔法。

万年的齐白石绘画艺术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率真烂漫,古朴清新,为画坛注入了激情的血液。

齐白石平素所画皆是他所见过之物,虫鱼鸟兽,笔盘果蔬这些日常常见之物便在白石老人的笔下焕发出无限的生机。

白石老人他在绘画上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与其书法、篆刻的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卓尔不凡的花鸟画齐白石的花鸟画,是明末以来大写意花鸟艺术传统与审美发展到现代社会的产物,具有时代文化生活的新气象。

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才情胆识大胆创新,所取得的成就丰富了写意花鸟画新的发展内涵。

齐白石花鸟画所蕴含的写意及审美特质,首先来自他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探求。

特别是明代以来大写意花鸟画的精研学习,为他花鸟画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白石的篆刻艺术
齐白石篆刻的基本特色是“胆敢独造”,在艺术面貌上是以“苦心经营”达到“藏巧于拙”,形成“铁笔疏狂”、“直肆雄健”的印风。

齐白石的篆刻艺术,对现代中国篆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思想感情和艺术主张,通过其作品将朴素执著、怀乡恋土、变革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直接表达出来。

如果说战国秦汉时期的古印,在制作上主要是一种技艺,明清时期的印人把篆刻发展成一门艺术,齐白石则通过篆刻作为倾诉感情、寄托理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方寸之间把这门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作品系列展之九“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的金石心迹”于近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此次展出的齐白石三百方石印中,除少量是为家人、学生和他人所刻印章外,大部为其自用印。

这批篆刻精品在他的创作中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其文献性弥足珍贵,其艺术性自成系统。

这些印章充分反映了齐白石篆刻艺术的发展轨迹及印风的形成过程,其中尤以大量钤盖于画上的诗文印章为典型,为我们研究齐白石篆刻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材料。

齐白石一生治印无数,“三百石印斋”是齐白石的斋号之一,他也常以“三百石印富翁”为号,并很早就见于他的书画作品上。

巧的是,北京画院正好收藏了三百方齐白石的石印,本文择其一二印拓,以飨读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