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地及其规划布局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教案之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教案之城市总体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e81704a57f1922791688e88c.png)
第XX讲城市总体布局(4学时)一、城市总体布局的含义在区域规划中的城市布局是把城市看作点,研究地区范围内城市的部署,是解决生产力合理分布问题的结果和反映。
而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布局或者城市总体布局,是把城市看作面,对其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
具体地讲,城市总体指城市物质环境的空间安排,如城市功能分区、各区与自然环境(山、河湖、绿化系统)的关系,以及主要交通枢纽、道路网络与城市用地的关系等。
——城市总体布局通过主要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表现出来,综合反映了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等。
对于城市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存在的问题、自然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分析、城市中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规律的研究(包括各项用地的功能组织)、市政工程设施的配置以及城市艺术风貌的探求,都要涉及到城市的总体布局,而对这些问题研究的结果,最后又都要落实在城市的总体布局中。
——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发展纲要基本明确的条件下,在城市用地评定的基础上,对城市各组成部分进行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
城市总体布局要力求科学、合理,要切实掌握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按照城市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城市发展做出足够的预见。
它既要为城市远期发展做出全盘考虑,又要合理地安排近期各项建设,力求城市总体布局能够促进城市建设的有序性和带来经营管理的经济性。
——城市总体布局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变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总体布局也是不断发展的。
社会改革和政策调整、科学技术的及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交通运输的改进与提高、新资源的发现与利用、能源结构的改变与完善等等因素,都会对城市总体布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主要功能在空间形态演化中的有机构成,它是在研究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虑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及其相关的城市网络、城镇体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关系,分析城市用地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将城市各组成部分按其不同功能要求、不同发展序列,有机地组合起来。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共53张PPT)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共5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34be5d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c.png)
主要案例:北京、巴黎等
2、分散式布局
因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 干道的分割,形成若干分片或分组,就近生产组织 生活的布局形式。
❖ 1) 分散式布局的优点 ❖ ⑴ 布局灵活,城市用地发展和城市容量具有弹性;
❖ ⑵ 环境优美,贴近自然;
❖ ⑶ 各城市物质要素的布局关系井然 有序,疏而有致。
1)、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城市建设始于局部
整体>∑局部
•局部地区建设的集积构成城市整体
•整体对局部的发展有指导意义、导向作用
•局部的规划建设合理与否影响城市整体发展
2)、北京平安大街修建:
从保护城市文化的全局出发,有“面朝后市”的历史渊 源,地下还有唐代墓葬群、元大都城墙遗址、明代雨水 方沟等文物古迹,原规划70米的红线后改为28~33米, 做到“平安大街文物平安”。
“黑线”规定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市政管网;
城市用地布局艺术;
(1)城市总体艺术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关系
价值上。如雨水排放、绿化、 公园、防灾 。 道路、地下管网、通讯、绿化、垃圾处理设施等
一个城市的规划,不仅要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应具有优美的景观。
进行方案比较不能单纯的从狭义的经济观点出发,应当首先考虑城市总体布局的合理性。
4、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
指城市规划布局中要留有发展用地,对外界发展条 件的变化要有足够应变能力和相应措施。
有“弹性”----即是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各组成部分对外
界变化的应变能力。 经济发展速度的调整-----科技创新发展--政策的调整
城市空间布局也要有适应性,使之在不同发展阶段和 不同情况下相对比较合理
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
![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7a08ec9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2.png)
关键词:城市⽤地城市规划 1 城市⽤地适⽤性评价⽅法 城市⽤地评价主要包括⾃然条件、建设条件及⽤地的经济性评价三个⽅⾯。
其中,每⼀⽅⾯都不是孤⽴的,⽽是相互交织在⼀起。
进⾏城市⽤地评价必须⽤综合的思想和⽅法。
1.1 ⾃然条件评价 ⾃然环境条件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必需的⽤地条件,同时也对城市布局、结构、形式、功能的充分发挥有着很⼤的影响。
城市建设⽤地的⾃然条件评价主要包括⼯程地质、⽔⽂、⽓候和地形等⽅⾯的内容。
(1)⼯程地质。
⼀是⼟质与地基承载⼒。
由于地质构造和⼟质的差异,以及受地下⽔的影响,地基承载⼒相差悬殊,故需全⾯了解建设⽤地范围内各种地基的承载能⼒。
特别要注意有些地基⼟在⼀定条件下常常因改变其物理性质和形状⽽出现问题,如湿陷性黄⼟受湿后结构下陷,易导致建筑的损坏;膨胀⼟受⽔膨胀、失⽔收缩都会带来危害;沼泽地处于⽔饱和状态,地基承载⼒较低。
⼆是地形。
包括⼭地、丘陵和平原三类。
平原和低丘地带较好,⼭地问题较多。
三是冲沟。
为⾃然形成的排洪沟,形成切割⽤地,增加⼯程量,造成⽔⼟流失。
四是滑坡与崩塌。
滑坡是指在斜坡上⼤量⼟⽯沿坡滑下;崩塌是指⼭坡岩层和⼟层的层⾯⾬后相对滑动,造成⼭坡体失去稳定⽽塌落。
五是岩溶。
即喀斯特现象,多数为⽯灰岩,在地下⽔的溶解和侵蚀下,岩⽯内部形成空洞。
六是地震。
地震的突然爆发不仅造成地表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且还会引起地裂缝、喷⽔、冒砂等现象。
(2)⽔⽂与⽔⽂地质。
需获得江河流量、⽔质、流速、洪⽔位、地下⽔储量和可开采量、地下⽔质、地下⽔位等资料。
(3)⽇照。
包括全年太阳照射的天数,以及邻近建筑物是否对⽤地造成阳光遮挡等。
(4)风象。
由风向与风速表⽰。
风向⼀般⽤风向频率(某⼀时期内观测、累计某⼀风向发⽣的次数/同⼀时期内观测、累计风向的总次数)表⽰;风速⼀般⽤平均风速(按每个风向的风速累计平均值)表⽰。
(5)⽓温。
⽇温差较⼤的地区(尤其在冬天),夜间城市地⾯散热、冷却快,⼤⽓层中下冷上热,在城市上空会出现“逆温层”现象,污浊空⽓和有害废⽓难以扩散,将加剧⼤⽓污染。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90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90](https://img.taocdn.com/s3/m/99d85c27b0717fd5360cdca8.png)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90 GB137-90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1-3-1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统一全国城市用地分类,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城市规划,合理经济地使用土地,保证城市正常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城市中设市城市总体规划工作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第1.0.3条编制城市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与规范要求。
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第2.0.1条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第2.0.2条城市用地应按土地使用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
第2.0.3条使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全部或部分类别,但不得增设任何新类别。
第2.0.4条城市用地分类应采用字母数字混合型代号,大类应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应各采用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城市用地分类代号可用于城市规划图纸和文件。
第2.0.5条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必须符合表2.0.5规定: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2.0.5第三章城市用地计算原则第3.0.1条在计算城市现状和规划用地时,应统一以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为界进行汇总统计。
第3.0.2条分片布局城市应先按本标准第3.0.1条规定分片计算用地,再进行汇总。
第3.0.3条城市用地应按平面投影面积计算。
每块用地只计算一次,不得重复计算。
第3.0.4条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应采用一万分之一或五千分之一比例尺图纸进行分类计算,分区规划用地应采用五千分之一或二千分之一比例尺图纸进行分类计算。
现状和规划用地计算应采用同一比例尺图纸。
第3.0.5条城市用地计量单位应为万平方米(公顷)。
数字统计精确度应根据图纸比例尺确定:一万分之一图纸应取正整数,五千分之一图纸应取小数点后一位数,二千分之一图纸应取小数点后两位数。
第3.0.6条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数据计算应统一按附录三表格式进行汇总。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be9c19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4.png)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引言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城市的开展方向、产业布局、根底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
一个合理的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对于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开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的背景和流程,并讨论一些常用的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策略。
背景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是指对城市用地进行规划和布局,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开展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涉及到土地利用、产业布局、住宅区划、公共设施等多个方面。
通过科学的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可以保障城市的经济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流程城市用地布局规划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和分析在城市用地布局规划过程中,首先需要收集各种与城市开展有关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状况、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环境质量等。
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城市的现状和潜在问题。
2. 制定规划目标和原那么在城市用地布局规划中,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划目标和原那么。
规划目标通常包括城市开展的定位和开展方向,原那么那么包括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根底设施建设等。
3. 土地利用评估和分区根据规划目标和原那么,对城市的土地进行评估和分区。
评估土地的适宜用途和潜在问题,然后对土地进行划分,确定各个区域的用地类型和规模。
4. 布局设计和方案选择根据土地分区和规划目标,进行城市用地布局的设计。
设计中要考虑各个用地类型的相互关系和合理的空间布局。
然后从多个方案中选择最适宜的布局方案。
5. 实施和监测确定最终的城市用地布局方案后,需要进行实施和监测。
实施阶段主要包括土地开发、建设和管理等工作。
监测阶段那么是对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良布局方案。
常用的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策略城市用地布局规划中常用的策略有:1.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因此在城市用地布局规划中应尽可能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这可以通过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建筑的密度、推动混合用地和多层次用地等方式实现。
(城市规划)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城市规划)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55132915fbfc77da369b113.png)
(城市规划)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第2.0.3条使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但不得增设任何新的类别。
第2.0.4条城市用地分类应采用字母数字混合型代号,大类应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应各采用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城市用地分类代号可用于城市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第2.0.5条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必须符合表2.0.5的规定: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2.0.5第三章城市用地计算原则第3.0.1条在计算城市现状和规划的用地时,应统一以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的范围为界进行汇总统计。
第3.0.2条分片布局的城市应先按本标准第3.0.1条的规定分片计算用地,再进行汇总。
第3.0.3条城市用地应按平面投影面积计算。
每块用地只计算一次,不得重复计算。
第3.0.4条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应采用一万分之一或五千分之一比例尺的图纸进行分类计算,分区规划用地应采用五千分之一或二千分之一比例尺的图纸进行分类计算。
现状和规划的用地计算应采用同一比例尺的图纸。
第3.0.5条城市用地的计量单位应为万平方米(公顷)。
数字统计精确度应根据图纸比例尺确定:一万分之一图纸应取正整数,五千分之一图纸应取小数点后一位数,二千分之一图纸应取小数点后两位数。
第3.0.6条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的数据计算应统一按附录三表的格式进行汇总。
第四章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第4.0.1条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应以本标准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以下简称建设用地)的远期规划控制标准。
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九大类用地,不应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
第4.0.2条在计算建设用地标准时。
人口计算范围必须与用地计算范围相一致,人口数宜以非农业人口数为准。
第4.0.3条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应包括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三部分。
城市用地及其规划布局
![城市用地及其规划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6d6e943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4.png)
城市用地及其规划布局1. 简介城市用地及其规划布局是城市规划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涉及到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
城市用地及其规划布局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2. 城市用地分类根据城市功能和利用方式的不同,城市用地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居住用地:用于建设住宅和住宅配套设施的土地,是城市中人们居住的主要地区。
•商业用地:用于建设商业建筑和商业设施的土地,包括购物中心、超市、餐饮店等。
•工业用地:用于建设工厂、仓库和其他工业设施的土地,是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农业用地:用于进行农业生产和农田保护的土地,保障城市的食品安全和农民的生计。
•公共设施用地:用于建设公共设施的土地,包括学校、医院、公园、体育场等。
3. 城市用地规划原则城市用地规划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3.1 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用地规划布局应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倡导绿色低碳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3.2 经济效益原则城市用地规划布局应注重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合理配置城市资源,推动城市产业的发展。
通过优化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
3.3 社会公平原则城市用地规划布局应强调社会公平,均衡城市各区域的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的分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缩小城市内部发展差距。
3.4 文化保护原则城市用地规划布局应注重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
通过合理规划文化用地和保护区域,保护城市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4. 城市用地规划布局的方法城市用地规划布局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4.1 集约化用地布局集约化用地布局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提高城市用地的利用率,实现用地的紧凑和集约。
这种布局方式可以减少土地的消耗,降低城市用地的开发压力,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
最新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最新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a74face6137ee06eff91886.png)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报批稿已经编制完成,即将于2012年世界末日之前实施执行,这将对规划编制与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吧1总 则1.0.1为统筹城乡发展,集约节约、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制定、实施和监督城乡规划,促进城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1.0.3编制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 语2.0.1城乡用地 town and country land指市(县)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等,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等。
城乡用地内各类用地的术语见表3.1.2。
表2.0.1城乡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代码codes 用地类别中文名称Chinese英文同(近)义词EnglishH建设用地development landE非建设用地non-development land2.0.2城市建设用地 urban development land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
城市建设用地内各类用地的术语见表 3.2.2。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指上述用地之和,单位为hm2。
表 2.0.2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代码codes 用地类别中文名称Chinese英文同(近)义词EnglishR居住用地residential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commercial and business facilitiesM工业用地industrialW物流仓储用地logistics and warehouseS交通设施用地street and transportationU公用设施用地municipal utilitiesG绿地green space2.0.3人口规模 population人口规模分为现状人口规模与规划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应按常住人口进行统计。
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城市总体布局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b5ae3e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3.png)
三、城市用地适用性的评定
• 二)用地评价内容
1、用地类别 一类用地: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城市 各项设施建设需要,一般不须或只须稍加措施即可用于 建设用地。 二类用地: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 作为建设用地。(如坑塘) 三类用地:是不适于修建的用地,用地条件极差必须给 予特殊工程措施后才能用以建设的用地取决于科学技术 的发展和经济条件。(如填海工程)
三、城市用地适用性的评定
2、评价内容 ①地基承载力 ②地下水位高低 ③地貌(阶地、冲沟、洼地、平地) ④土地组成物质(质地),粘土、沙土、壤土、腐质土 ⑤坡度 ⑥洪水淹没程度(防洪标准)
四、城市总体布局
•
总体布局是城市社会、经济、自然条件以及工程技
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反映。
•
城市总体布局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的自然条件
四、城市总体布局
•
地区的发展变化 对于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有以下三
方面:
1、地区工农业生产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 ①国家工业化,把重要的骨干工厂和若干重要工业部门集中
在城市由国家办,配套、零部件工业由乡镇企业或周围中小 城市办,使大城市腾出手来发展新技术和高精产品。
②农业生产影响城市规划布局 a)农业用地、劳动力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b)城市周围农业是城市副食的生产基地,对城市居民 生活有密切的调节作用。 c)农业基本建设,农村居民点建设与城市对外交通
各部门对生产、生活用水的水量分配、水质要求、取 水标高等方面存在矛盾,这都影响城市总体布局及有关部 门的规划。
二、城市用地的用途分类 与构成类型
• 1、分类 • 分为:10个大类、43中类、78小类
十大类: R 居住用地: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绿地 C 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商服企业、文教、卫生、科技 M 工业用地:工业区,包括库房、铁路专路 W 仓储用地:仓储企业、库房、堆场、包装加工 T 对外交通用地:铁路、公路(过境)、港口、飞机场 S 道路广场用地:市、区级道路、广场、停车场 V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市、区级市政公用设施,构筑物 CT 绿地:市、区级居住区级公用绿地,园地(包括公园) P 特殊用地:军事、外事、保安用地 E 水域及其它用地:水域、闲置地、露天矿
第5章 城市用地构成及规划
![第5章 城市用地构成及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aa5dcb0c03d8ce2f006623e7.png)
A52、A53、 A59共计13小类。
3 城市用地类型
城市用地分类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
各类商业、商务、娱乐康体等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 用地以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内的事业单位用地。
中类:商业设施用地(B1)、商务设施用地(B2)、娱乐康体用地(B3)、公
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B4)、其他服务设施用地(B9)等共计5类;
社区附属绿地), 服务设施用地(RX2,住区主要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幼托、文化体 育设施、商业金融、社区卫生服务站、公用设施等用地,不含中小学用地), 其中二类居住用地中类下又设保障性住宅用地(R20), 共计7个小类。
3 城市用地类型
城市用地分类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
行政、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机构和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 的服务设施用地。
空闲地 其他未利用地
3 城市用地类型
城市用地分类
代 码 R A B M W S U G 居住用地
residential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8大类、35中类、44小类)
范围
住宅和相应服务设施用地
用地类别
公பைடு நூலகம்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
行政、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机构和设施用地,不包括居 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W)
物资储备、中转、配送、批发、交易等用地,包括大型批发市场以及 货运公司车队的战场(不包括加工)等用地。
中类:一类物流仓储用地 (W1)、二类物流仓储用地 (W2) 、三类物流
仓储用地(W3)共计3类;以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程度 划分。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_GBJ_137-90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_GBJ_137-90](https://img.taocdn.com/s3/m/8b9837b310661ed9ac51f339.png)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关于发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通知建设部(90)建标字第32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_90为国家标准,自1991年3月1日起施行。
市规划司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0年7月2日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第250号文的要求,由我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主编,并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
在本标准的编制过程中,标准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城市规划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外标准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工作,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鉴于本标准系初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规划工作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交我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百万庄,邮政编码100037),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0年3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统一全国城市用地分类,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城市规划,合理经济地使用土地,保证城市正常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城市中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工作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第1.0.3条编制城市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与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第2.0.1 条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第2.0.2条城市用地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
第2.0.3条使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但不得增设任何新的类别。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5b6ef6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14.png)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主编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 1991年3月1日第一章总则第1。
0。
1条为统一全国城市用地分类, 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城市规划, 合理经济地使用土地, 保证城市正常发展, 特制订本标准。
第1.0。
2条本标准适用于城市中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工作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第1。
0.3条编制城市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第2.0.1条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第2.0.2条城市用地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第2.0.3条使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 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但不得增设任何新的类别。
第2。
0。
4条城市用地分类应采用字母数字混合型代号,大类应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应各采用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城市用地分类代号可用于城市规划的图纸和文件.第2.0。
5条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必须符合表2。
0。
5的规定: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2。
0。
5第三章城市用地计算原则第3。
0.1条在计算城市现状和规划的用地时,应统一以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的范围为界进行汇总统计。
第3.0。
2条分片布局的城市应先按本标准第3.0.1条的规定分片计算用地,再进行汇总.第3.0.3条城市用地按平面投影面积计算。
每块用地只计算一次,不得重复计算。
第3。
0。
4条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应采用一万分之一或五千分之一比例尺的图纸进行分类计算, 分区规划用地应采用五千分之一或二千分之一比例尺的图纸进行分类计算.现状和规划的用地计算应采用同一比例尺的图纸。
第3。
0。
5条城市用地的计量单位应为万平方米(公顷)。
数字统计精确度应根据图纸比例尺确定:一万分之一图纸应取正整数,五千分之一图纸应取小数点后一位数,二千分之一图纸应取小数点后两位数.第3.0.6条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的数据计算应统一按附录三附表的格式进行汇总。
城市土地与城市用地规划
![城市土地与城市用地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c8a4c1658f5f61fb6366637.png)
坡度与城市规划建设
有利于城市排水 影响城市道路、铁路、机场等 建设适宜坡度 地形地貌与城市布局形态
水文与水资源条件
水文与水文地质
水体的作用:
有利因素:水源、水运、改 善气候、泄洪、排水、稀释 污水、美化
B.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
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现状,包括质量、数量、容量与改 造利用的潜力等,都将影响到土地的利用及旧区再开发的可能性与经济性。
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包括商业服务、文化教育、邮电、医疗卫生等设施的 分布、配套及质量等,是土地利用的重要衡量条件。尤其是在旧区改建方面, 土地利用的价值往往要视旧有住宅和各种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改建后所能得益 的多寡来决定。
A.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方面
城市的布局现状是城市历史发展过程的产物,有着相当的恒 定性。对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的评价,应着重于这样几个方面。
✓ 布局结构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城市各功能部分的组合与构成的 关系,以及所反映的城市总体运营的效率与和谐性。
✓布局结构能否适应发展,城市布局结构形态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 将对城市整体的增长、调整或改变的可能性产生影响。
我国土地市场因此而形成了三个级别:一级市场为国家垄断,二、 三级市场为竞争经营。
✓一级市场:国家控制(包括行政划拨),主要是提供土地增量; ✓二级市场:通过市场规律实现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三级市场: 土地使用者通过房产交易使土地间接进入市场流通。
目前我国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主要有三种:协议出让、招标出让和拍 卖出让,其中拍卖出让的市场化程度最高。
6000
≥8000
津
素
新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3)
![新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3)](https://img.taocdn.com/s3/m/a2ce37aaccbff121dd3683f2.png)
1.0.1为统筹城乡发展,集约节约、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制定、实施和监督城乡规划,促进城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1.0.3编制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城乡用地town and country land指市(县)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等,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等。
城乡用地内各类用地的术语见表3.1.2。
表2.0.1城乡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2.0.2城市建设用地urban development land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
城市建设用地内各类用地的术语见表 3.2.2。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指上述用地之和,单位为hm2。
表2.0.2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2.0.3人口规模population人口规模分为现状人口规模与规划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应按常住人口进行统计。
常住人口指户籍人口数量与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数量之和,计量单位应为万人,应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2.0.4人均城市建设用地urban development land per capita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除以中心城区(镇区)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为m2/人。
2.0.5人均单项城市建设用地single-category urban development land per capita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设施用地以及绿地等单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除以中心城区(镇区)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为m2/人。
城市用地规划布局
![城市用地规划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e71dfc3e0912a2161479297c.png)
一、城市用地规划布局1、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立足全局的综合性原则立足区域的地方性原则——城市发展的内、外部条件抓住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矛盾近远结合,力求科学合理集中紧凑,节约用地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兼顾旧区与新区的发展需要保护环境,美化城市2、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它是研究城市各项主要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
(1)集中的城市布局形态城市各项用地集中连片。
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是便于集中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城市各项用地紧凑,有利于社会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较适合中小城市,但应注意近期和远期的关系,避免城市在发展中用地混杂和干扰的现象。
这种类型的城市形态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网格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和环状等。
网格状的城市形态较为完整,易于各类建筑的布置,但容易导致单调;环形放射状城市由环形和放射形道路组成,城市交通的通达性好,有很强的向心紧凑发展趋势,但易造成城市中心的过度集聚和拥挤;星状城市往往是环形放射道路沿主要交通走廊发展的结果;带形城市大多受地形限制,沿主要交通轴向两侧发展,城市组织有一定优势,但过长会导致交通物耗过大;环形城市则是带形城市在特定情况下的发展,除非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否则城市用地向环形中心扩展的压力很大。
(2)分散的城市布局形态最主要的是组团状城市,即一个城市分为若干块不连续的用地,每一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的河流或铁路站场、森林所分隔。
这种发展形态根据城市用地条件灵活布置,容易接近自然,比较好地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的关系,并能使各项用地布局各得其所。
不足之处在于城市道路和各类工程管线的投资和经营管理费用较大。
此类城市布局的重点在于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度,既要分工合理,又要在各个组团形成一定的规模,创造一定的就地生产生活条件,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压力。
星座式是分散式城市形态中典型的一种类型,主要大城市及其周围卫星城镇组成的布局形式。
2021年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2021年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0812e9fe45c3b3566ec8bc1.png)
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欧阳光明(2021.03.07)1 总则1.0.1 为统筹城乡发展,集约节约、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制定、实施和监督城乡规划,促进城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1.0.3 编制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城乡用地 town and country land指市(县)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等,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等。
城乡用地内各类用地的术语见表3.1.2。
表2.0.1 城乡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2.0.2 城市建设用地 urban development land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
城市建设用地内各类用地的术语见表3.2.2。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指上述用地之和,单位为hm2。
表2.0.2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2.0.3 人口规模 population人口规模分为现状人口规模与规划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应按常住人口进行统计。
常住人口指户籍人口数量与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数量之和,计量单位应为万人,应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2.0.4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urban development land per capita 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除以中心城区(镇区)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为m2/人。
2.0.5 人均单项城市建设用地 single-category urban development land per capita用地、交通设施用地以及绿地等单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除以中心城区(镇区)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为m2/人。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用地标准GBJ50137-2011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用地标准GBJ50137-2011](https://img.taocdn.com/s3/m/c436ca1190c69ec3d5bb759a.png)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目录发布时间正文内容附录编辑本段发布时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span]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80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公告现批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37-2011,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2.2、3.3.2、4.2.1、4.2.2、4.2.3、4.2.4、4.2.5、4.3.1、4.3.2、4.3.3、4.3.4、4.3.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编辑本段正文内容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总则1.0.1为统筹城乡发展,集约节约、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制定、实施和监督城乡规划,促进城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1.0.3编制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2.0.1城乡用地town and country land指市(县)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等,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等。
城乡用地内各类用地的术语见表3.1.2。
表2.0.1城乡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代码codes 用地类别中文名称Chinese英文同(近)义词EnglishH 建设用地development landE 非建设用地non-development land2.0.2城市建设用地urban development land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26
2)大量用水的企业 火力发电厂、造纸厂、炼油厂、石油化工、氮肥厂等 用地应尽可能靠近丰富的水源地,并尽可能地缩小与水源 的标高差 选择用地时应注意工业生产对水质的要求,如造纸、食品 等均对水质有特殊的要求
3)大量用电的要求 铝厂、铁合金厂、电炉炼钢厂、水泥厂等 用地应尽可能靠近电源 如采用高压输电(架空线路),必须有一定的开阔地带 发电机电压直接输电的允许距离:10Kv,4~5Km 6Kv,3~4Km 3Kv,1.5~2Km
滨水城市的防洪排涝问题,山区城市的山洪问题 城市相对湿度比郊区低,对城市居住环境有较大影响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10
4、地形条件 1)地形条件对规划和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城市规划布局、平面结构与空间布局——特色的创造、 城市轮廓线的形成。
如河谷、低山区、山区、平原、水网地区等
14
三、城市用地选择
(一)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城市用地选择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城市用地选择须由用地适用性评价的成果为依据,同时根据 规划和建设的需求,综合考虑,对用地的适用性评价作出 综合考虑。 1、建设现状 2、基础设施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生态环境 5、文化遗存 6、社会问题 (二)用地选择的原则(P.81)
(三)城市用地的价值:使用价值、经济价值 (四)城市用地的区划:行政区划、用途区划、房地产权属 区划、地价区划、环境区划、农业区划等 (五)城市用地的归属与管理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3
二、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
(一)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评价 1、地质条件 (1)地基承载力(地耐力):影响建设造价 一般地耐力要求:最好>150Mpa(1T/M2=10Mpa) 最低≥100Mpa (2)地震 ——依据地震基本烈度,进行设防标准的确定 基本烈度——百年内该区可能出现的最大烈度,是设 防的依据 设计烈度——切实而经济的烈度 ——考虑地震时,土地改变情况。如:土质的液化等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24
(4)交通运输——良好的交通区位 1)工业用地应有利于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考虑接轨(专用线)的要求 工业用地应在国家干线、接轨站、编组站的同侧 专用线应尽量不穿越河流、深谷、起伏较大的地区 2)沿江、沿海的工业用地,应考虑建港的要求 港址应选择在岸线稳定、冲刷变化不大、水域较宽、水深 可供船舶安全离靠、地质地形良好的河段、海岸,并有足 够的陆域布置生产及辅助设施使用 3)工业用地应尽量靠近公路干线或靠近适于修建进厂公 路支线的地方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5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6
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1)水文条件: ——江河湖海(泊)等地表水的状况 使用价值:城市水源地、水运交通等 环境价值:改善气候、稀释污水、排除雨水、美化环境 地表水的防洪问题(灾年的水位、设防标准、重现期)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2
(二)城市用地的特征 1、自然特征:不可移动性、空间定向性、耐久性 2、归属特征:社会隶属关系(如使用权、产权) 3、经济特征: 区位经济价值(地价差异) 开发价值(生地与熟地) 所有权价值(所有权的出让和转让) 4、法律属性: 土地不动产的资产类别 通过法律而具备法律属性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21
2、城市中工业用地的比例关系 15~25%,10~25m2/人 其中: 城市规模越大,工业用地所占比例一般越低 没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 工业用地的比重最大不宜超过30%。
3、工业用地在城市布局中的作用:工业用地的布局会影响 和制约其它用地的布局。
第四章
城市用地及其规划布局
第一节
(一)概念
城市规划
城市用地
一、城市用地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 确定城市用地的规模和范围 · 进行用地的功能组合和划分 · 合理利用并节约土地
定义:是指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它们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建设 规划区范围而尚待开发使用的土地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8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9
(3)温度: 城市“热岛效应” :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 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过程散发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 比较外要高的现象。 (4)降水与湿度
雨量的多少及降水强度对城市排水设施有较突出的影响
重要的城镇、工业重心、大城市按100年一遇,200年一遇较核验证;一般城 镇按20~50年一遇
(2)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状况(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 流动态势等),作为城市水源,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利用 · 水位下降所引发的地面沉降 · 地下水的水质污染 地下水的补给措施 · 统一管理,合理开采 · 加强植被,减少径流 · 开挖蓄水池,保留水面,以加强渗透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4
(3)滑坡与崩塌 常发生在丘陵或山区、河道、路堤等 用地选择应避免使用不稳定的坡面或采取工程措施
(4)冲沟 水土流失、切割土地增、增加建设工程投入 对地表水导流、绿化、修建护坡工程等 (5)矿藏 资源之一,其分布与开采影响到城市用地的选择和城市 布局的形态 如:淮南市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25
(5)防洪: 1)工业用地应避开洪水淹没区,并应高出最高洪水位0.5 米以上 设防标准:大、中型企业——百年一遇 小型企业——五十年一遇 2)厂区不应位于大型水库坝址下游地带 (6)其它要求 1)大运输量的要求 冶金、煤炭、电力等企业 用地应尽可能地靠近原料产地,并争取设置铁路专用线 应尽可能利用航运,争取能从船上直接经厂区装卸货物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17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18
(二)城市用地的用途分类 1、中、小城市(P.85 图4-3-1) 市区(中心城区) 小城市 郊区 中等城市
市区 近郊区 远郊区
2、大城市(P.85 图4-3-1) 市区(中心城区) 近郊区(Suburb, Suburbia) 大城市 近郊工业区 远郊区(Exurb, Exurbia)、城镇 卫星城(镇)等
如: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居住用地
绿地系统 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或区中心位置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22
(二)工业用地的选择
1、工业用地的一般要求 (1)形状和大小 一般应较为规整,不宜过于狭长或形状奇特 应有足够的面积,满足扩建的可能性 (2)地形和地势 1)地形:最大纵坡:i=2%,(0.5%≦i≦2%) 最小纵坡:i=0.5% (大于排水沟纵坡i=0.3%) 利用重力运输的工厂,最好布置在大斜坡上 2)地势:结合工厂的规模、特点和要求进行选择
(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
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与工程适宜程度 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 作用: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1、用地评定的要求(P.78)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12
2、用地评定的分类 对城市用地作出适宜性区划。一般分为三类: 一类用地:一般不需要或只需要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 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进行 建设的用地。对设施或项目有一定的限制 三类用地:不适宜于建设的用地 不同地区不能做用地质量类比 3、用地评定的成果 包括图纸和文字说明——城市规划文件之一 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进行城市土地质量的综合评价, 确定用地适宜性区划,提出土地的工程控制要求 可根据用地的具体情况分别标出各项分析与评定的内容, 如地下水深线、洪水淹没线、地形坡度、地基承载力、地 下矿藏分布范围等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15
四、城市用地的分类
(一)城市用地的性质分类 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1、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主要原则: (1)土地使用性质单一、分类明确的用地,按性质归类。
如:公园——公共绿地,道路——道路用地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7
3、气候条件 (1)太阳辐射——住宅和建筑物的最佳朝向 ——日照间距(Insolation Standard) (2)风象 1)风向玫瑰图、风速图 2)污染风向玫瑰图 fp=f·λ 或依据污染系数作图 污染系数=风向频率/风速 2)静风和微风——盆地和峡谷地区 静风:V<0.1m/s 空气滞留,不利污染扩散 城市布局、道路走向、绿地分布等方面,应考虑有利于 城市的自然通风,如楔形绿地、风道等开敞空间
(2)独立地段的单位用地,按单位主要性质归类
如:大学校园内的仓库、实习工厂、宿舍等均应归于高等院校用 地(C61) 注:单位内的职工生活区(含住、公、道、绿等用地),应划归 ( R)
Principles of Ur质的用地,应按实际使用的主要性质 归类
如:颐和园——应为公共绿地(G1),而不是文物古迹用地(C7) 故宫博物院——文化娱乐用地(C3),而不是文物古迹用地(C7)
(4)多功能的用地应按使用的主要性质归类;难以确定时, 应按底层使用的主要性质归类
如:商住楼、多功能综合楼
(5)利用上空和地下作多种用途的用地,应按地面使用的 主要性质归类
2、城市用地分类(P.84,表4-3-1,需要熟记) 采用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 46中类,73小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