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1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1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1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1)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门课程教学,使学生能以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为轴线,获得我语文学艺术起源、发展、演变的基本认识;系统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现象、代表作家、经典作品、代表性文体形式等。

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使其能对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代表作家、经典作品选的思想内涵、艺术价值,乃至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进行科学地判断和评价。

培养提高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典籍的阅读理解、分析鉴赏能力,以及研讨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和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操和审美修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成以下几方面的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和丰富的文学现象,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爱国情操。

同时,探究先民文化创造的辉煌与艰辛,培养终身学习专业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支撑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7[学会反思])。

课程目标2:通过学习,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大致脉络,背诵相当数量的经典诗文,具有分析、解读多样经典文本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

课程目标3: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致力于丰富和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

通过学习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文化,并具备跨学科的知识。

同时,本课程还将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反思能力。

通过学会分析和解决学科问题以及教育教学问题,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支撑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和7[学会反思]。

课程目标4:初步掌握对早期文化现象的解读和理解,提高对早期文献的鉴赏和分析能力,培养学无止境的意识。

针对复杂的学科问题,能够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探讨。

或通过作业、小论文等形式,表达自己在学科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严谨准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满足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7[学会反思];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

中国古代文学Ⅰ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Ⅰ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I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也是中文专业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学好这门课程,对于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和成就,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论能力,对于全面提高传统文化修养和文学素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目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及诸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化、联系交融等情况,掌握本大纲规定的文学史的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分析评论能力、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即借助于注释和有关资料,能读懂中等难度的古代文学作品,能独立地分析、评论中国古代的作家及作品,比较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征,能写出观点明确、文从字顺的学术论文,具备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为先秦文学史,其基本内容包括文学史和作品选两大部分。

设置本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知识与能力兼顾,重在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本大纲所列文学史各阶段的知识点及作品篇目,是教师教学讲授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范围。

教师讲课应具有指导性、启发性和示范性。

讲课时应突出重点、难点,不应面面俱到,一般性地重复教材。

对于作品的讲解分析更应突出重点,应避免繁锁和面面俱到的赏析。

至「对具体问题怎样去讲述,教师具有相对的自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

我们在本大纲中尽量反映近几十年学术的发展,吸收新的学术成果。

大纲中所开列的作品篇目,有•部分阅读作品。

在重点讲授的作品中,应有•部分要求学生能够背诵。

具体篇官话叫做雅言。

'雅’字也就是’夏'字,也许原是从地名或族名来的。

”可见雅是指夏地之声。

《诗经》中雅诗分为《小雅》、《大雅》两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1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1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1》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是使学生系统了解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概况,并通过阅读、鉴赏各时期主要作家的代表作品,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及评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其传统文化的水平,为以后的专业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文学各时期社会特点与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

2.熟悉各时期的主流文体、文学成就、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3.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赏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4.受到道德情感、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学识修养的陶冶。

四、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一)(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Ⅰ)课程编号:182132总学时数:48学时讲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先修课程:古代汉语教材:《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参考书目:章培恒、骆玉明编著,《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通过系统地介绍先秦两汉时期重要的作家、作品,包括《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汉乐府民歌、《史记》、《汉书》等,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发端及此期文学的基本发展状况,了解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化遗产。

并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学知识,增强古代文学修养,提高鉴赏和利用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具有深厚文学功底的中文人才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必要的古代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鉴赏与评论的方法,为今后从事文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求必须了解先秦两汉文学史上的主要文学现象,能够通过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勾勒出文学史发展的脉络。

能够将文学现象放在文学史中加以关照,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能够在课本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中国古代文学(一)》授课课时分配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十五章。

第一章:总绪论主要内容是: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中国文学的演进。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重点、难点:文学史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方法,中国文学宏观演进的特点。

第二章:先秦文学绪论主要内容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先秦文学的形态。

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重点、难点:重点是先秦文学的形态、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古代文学史(一)》教学大纲

《古代文学史(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先秦文学第一节先秦文化总论先秦文学的时间断限和主要样式;先秦文学的发展过程;先秦文学的基本特征:应用性与现实性、独创性与典范性、鲜明的地域特征。

第二节原始歌谣与神话原始歌谣的产生及主要内容;神话的定义;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自然神话、创世神话、英雄神话、传奇神话;神话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诗经》的结集与流传《诗经》的产生时代;《诗经》作品的分类:风、雅、颂;《诗经》的作者以及结集、流传与应用的情况。

第四节《诗经》的内容《诗经》的内容主要有:颂赞诗、怨刺诗、征役诗、婚恋诗、农事诗、礼俗诗。

《诗经》中《风》、《雅》、《颂》的内容也有区别。

《颂》用于庙堂祭祀,主要是颂赞之作。

《雅》出自各级贵族之手,内容主要是颂赞和怨刺。

《国风》来自各个不同的地区,它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广泛地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作者的生活和感情。

第五节《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诗经》产生于北方,风格平易质朴;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鲜明的形象性、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诗歌形式。

《诗经》的影响:“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写实精神;颂美与怨刺的传统;赋比兴手法以及纯熟的创作技巧;灵活多样的诗歌形式和生动丰富的语言。

第六节历史散文的形成与《尚书》古代历史散文的形成;《尚书》的写作特点。

第七节《春秋》《国语》《春秋》的有关常识和写作特点;《国语》的有关常识和思想特征;《国语》的写作特点:婉而多讽,平实而剀切的文章风格、有些人物对话写得风趣生动,情态宛然。

在记言时往往用简略的语言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形成首尾完整的故事。

第八节《左传》的编纂和思想倾向《左传》的书名、作者、编写体例和内容。

《左传》的思想特点:维护维护制与民本思想。

第九节《左传》的写作特点《左传》的文章细密详赡,富于文采,同时又微婉蕴藉,意味深长,具体表现在:精彩细密的叙事尤其是战争描写、个性鲜明的人物、微婉巧妙的辞令。

第十节《左传》作品选讲《郑伯克段于鄢》作品内容:本文通过鲁隐公元年郑庄公在鄢地打败共叔段这一历史事件,表现了春秋时期统治者内部为争权夺利而骨肉相残的斗争。

3-1中国古代文学1教学大纲

3-1中国古代文学1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1》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课程要求中国古代文学1是讲授我国先秦时期文学发展历史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与中国古代历史、哲学、伦理学以及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文学的前导课程和相关知识积累主要是中学阶段的语文、中国历史等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中国古代文学2、3,以及专业选修课中国文学批评史等的先修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1课程内容丰富,先秦是中国各种体式的文学孕育产生和发展的时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诗歌和散文方面。

远古时代的歌谣和神话是中国文学的起点,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的先秦诗歌,叙事性的历史散文和说理性的诸子散文在先秦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此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先秦时期中国文学的孕育产生与发展繁荣的脉络、特点、原因和主要成就,丰富和完善有关中国古代文学最初阶段的知识结构,关注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能够从文学思想、艺术特色方面解读文学作品,为学好先秦以后的中国各代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在距今几千年的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已创造了的灿烂文化与文学,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和精神。

通过本课程系统的教学及实践,培养学生从事汉语言文学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能力,为从事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奠定基础,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学的语文教学工作。

中国古代文学1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不能免修。

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先秦时期中国文学的孕育产生与发展繁荣的脉络、特点、原因和主要成就,丰富和完善有关中国古代文学最初阶段的知识结构,掌握重要的代表作品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方法,培养学科专业素养。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热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支撑毕业要求3.1;3.3)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科学方法,独立阅读、理解、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古代文学1》教学大纲

《古代文学1》教学大纲

《古代文学1》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古代文学1》课程编号:0113005B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32总学分:2开课学期:3适用专业:新闻学先修课程:《古代汉语》开课学院:文学院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古代文学1》是新闻学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具有文学性、历史性和艺术性的特点。

《古代文学1》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对学生完成以下方面的教育:1.通过学习《中国文学史》(一、二卷)和先秦至五代时期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中国古代文化、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特别是较为系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知识,使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具备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2.帮助学生获得阅读、分析、鉴别、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与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系的科学精神。

3.将文学史知识与学生人格的培育和趣味的养成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美学修养和语言文学修养,使学生具备新闻学专业所要求的一些重要素质,包括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掌握基本的文学作品知识和文学史常识,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学悠久传统和主要特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学生自学、讨论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五、考核方式考查。

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参照考勤和平时作业)六、课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讲授课时第一编绪论先秦文学绪论2第一章《诗经》2第二章先秦叙事散文2第三章先秦说理散文2第四章屈原与楚辞2第二编第一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2第二章司马迁与《史记》2第三章两汉乐府诗2第三编第一章建安风骨2第二章陶渊明2第三章谢灵运、鲍照的创作2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的小说2第四编第一章盛唐诗人群体2第二章李白2第三章杜甫2第四章韩孟诗派与柳宗元2第五章唐传奇2第六章李商隐2合计32七、教学内容: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学、学习目的要求、学习方法。

《古代文学1》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文学1》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文学1》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古代文学1课程编号:0115017B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32总学分:2开课学期:第二学期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先修课程:开课学院:文学院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主干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

教学中,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及诸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化、联系交融等情况,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具备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分析评论能力、口头笔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修养、美学修养和语言文学修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文学史与作品选相统一,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五、考核方式学期中写两次小论文,期末考核方式为考查六、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学时课堂讲授讨论课习题课其它总绪论、神话传说2诗经31历史散文31诸子散文31楚辞42秦文学及两汉政论散文、汉赋2《史记》与《汉书》42汉代诗歌31合计248七、教学内容绪论(1学时)【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总体发展情况,理解推动中国文学演进的诸因素,掌握文学发展线索与基本特征历程,使学生对文学史这门学科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内容】1、中国文学史学的历程及撰写文学史著作的要求;2、推动中国文学演进的诸因素;3、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教学重点】中国文学的分期及各阶段文学的特点。

【教学难点】中国文学演进的内外因素。

【学时数】课堂讲述1学时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1学时)【教学目标】了解神话在我国文学宝库中占有的重要位置,理解神话的思维特征及其演化过程,掌握神话的内容。

【教学内容】1、神话的产生2、神话的内容3、神话的思维特征及其演化过程。

《中国古代文学1》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1》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00131048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1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中国古代文学1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上古至“五四”运动以前的中国文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掌握历代文学思潮和代表作家作品,提高文学鉴赏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着重研读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欣赏、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1.中国古代文学1课程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使用,共32学时。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采用教师讲授、分析,与学生自行阅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组织学生自行阅读的前提下,写出书面发言提纲,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文学鉴赏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3.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4.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讲授、对话、讨论以及实际运用能力考查等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已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习的学生。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习题的选择以围绕教材筛选出的练习题为主,同时在讲授过程中加以扩充,实践环节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诗歌朗诵,观看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并对著名作家和作品进行课堂辩论,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考核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掌握历代文学思潮和代表作家作品,能结合社会现实对作家作品作恰当的评析。

《中国古代文学1》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1》教学大纲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咏物赋,京都大赋等基本概念。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都赋》、纪行赋与述志赋。 难点:赋的演变,赋的不同特点。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班固、张衡的京都赋 第二节 述行赋和抒情小赋
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散文在西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
难点:《庄子》的创作手法和文学价值。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第二节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第四节 《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 第五节 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楚辞的基本知识及其重点篇章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 就,认识《楚辞》在诗歌史上的发展与创新意义。
4、5 节
第四章第 1 节 先秦说理散文《论语》,《老子》
4
第四章第 2、3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庄子》散文的艺术
4

成就
第四章第 4、5 《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先秦说理散文
4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备注
讨论:东西神话差异
讲授 3 课时,讨论 1 课时(儒家思想的时 代意义) 讲授 3 课时,讨论 1 课时(大丈夫人格) 讲授 3 课时,讨论 1 课时(韩非子思想与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神话内容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难点: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的散失和演化
第二章 《诗经》
1.教学基本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1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307120总学时:60学分:3.5课程类别:限制性选修课开课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课程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1)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任务:本课程包括文学史和作品选两部分。

以文学史为线索讲授各个时期(或各阶段)文学的概貌、特点、地位,对中国古代作家和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

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轮廓,掌握本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各个历史时期(或阶段)文学发展的概况、重要的文学现象和重要作家及作品。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爱国情操,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力、自豪感,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文学理论知识阅读、分析、评价古代文学作品,从而加深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生借助注释,能阅读中等难度的古代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并熟读或记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并能运用文艺理论,独立地分析、评述古代作家及作品,把握它们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基本特征。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编先秦文学教学内容:概说中国文学的起源。

先秦文学的特点:诗乐舞紧密结合,文史哲不分,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

第一章原始口头文学第一节原始诗歌的起源,原始诗歌的内容和主要形式特点。

第二节神话的产生及其特征,神话的内容分类,著名神话讲评,神话对世文学的影响。

学习篇目:*《弹歌》、*《伊耆氏蜡辞》、*《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标有*为重点学习篇目)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中国文学的开端——原始诗歌和神话传说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掌握原始诗歌的起源和特点、神话的产生过程及其本质特性、神话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把握上古歌谣、神话的特点、性质等问题。

教学难点:留存的作品较少,需要灵活掌握。

第二章诗经教学内容:第一节《诗经》的定名分类、收集编定、时代地域、流传注本。

第二节雅颂:宗教性、训诫性;史诗:反映贵族生活现实。

第三节国风:反映劳动生产的主题;反映战争、徭役的主题;反映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的主题;讽贬统治阶层荒淫骄奢的主题。

第四节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赋比兴的要义以及影响(叙事、描写、抒情);现实主义传统的开创;四言诗的里程碑及其语言节奏的特色。

学习篇目:*《关雎》、《氓》、《黍离》、《君子于役》、《伐檀》、《硕鼠》、《蒹葭》、*《七月》、《采薇》、《生民》。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关于《诗经》的篇数、定名、编集、分类、地域、流传等一些基本知识;了解《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特别是赋、比、兴三种表现方法。

加深对《诗经》是我国文学现实主义源头这一问题的理解。

教学重点:《诗经》的诗歌内容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风、雅、颂、赋、比、兴的艺术。

第三章楚辞教学内容:第一节《楚辞》的文体概念和地方特色。

第二节《楚辞》的产生、编集、成书及《楚辞》作家。

第三节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其作品:《离骚》、《九章》、《九歌》等其它作品。

第四节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学习篇目:*《离骚》(节选)、《湘夫人》、《山鬼》、《国殇》、《橘颂》、《哀郢》、《九辩》、(节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关于《楚辞》的一些基础知识,如地方特色、产生、编集和代表作家等;体会《离骚》中表现的屈原这一文学形象及其爱国奋进精神,加深对楚辞是我国文学浪漫主义源头这一问题的理解。

教学重点:把握楚辞这种新诗体。

教学难点:《离骚》的象征艺术表现手法。

第四章历史散文教学内容:第一节散文产生的源头和过程:甲骨卜辞和《周易》卦、爻辞,青铜器铭文。

第二节《左传》的体例、成书与作者、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尤为叙事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节《国语》的体例、成书和作者、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尤为谏对之词的语言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节《战国策》的体例、成书和作者、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人物、情节、语言特色、策略之言的气势辞采)及对后世散文、辞赋、戏剧的影响。

学习篇目:《周易·屯·六二》、《尚书·泰誓》、《春秋·僖公十六年·正月》、*《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召公谏厉王弭谤》、《勾践灭吴》、《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历史散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先秦散文的概况,史传文学(特别是历史散文在体例、情节叙述、人物描写方面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对后代文学的影响,汲取其表现方面的优长。

教学重点:理解《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思想内容及文学价值,培养学生阅读原著的能力。

教学难点:对历史散文中的细节描写的真实性评论分析。

第五章诸子散文教学内容:第一节诸子散文的产生和发展。

《论语》与《孟子》、《墨子》1.孔丘的生平、思想和文学主张;《论语》的编纂和传授;《论语》的文学特点和文学性。

2.孟轲的思想;《孟子》的文体特点与文学性(对话体:论辩技巧和寓言运用)。

3.墨翟、《墨子》与墨家学派。

第二节《庄子》庄周的身世:《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改造神话虚构寓言、奇特诙谐的深厚的浪漫色彩;行云流水跌宕起伏的行文;形象生动的语言。

第三节《荀子》与《韩非子》1.荀况的生平、著作与思想。

2.《荀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3.韩非的生平、著作与思想。

4.《韩非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散文的影响。

学习篇目:《论语》(论学十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季氏将伐颛臾章、长沮桀溺耦而耕章、子路从而后章)《孟子》(*齐恒晋文之事章、不动心章、大丈夫章、舍生取义章《庄子》(*《逍遥游》节录、《秋水》节选)《荀子》(*《劝学》节选、《成相》节选)《韩非子》(*《五蠹》节选、和氏)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诸子散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诸子散文的文学色彩,了解《庄子》、《孟子》的文学表现手法方面,及其对后代文学的影响,汲取其表现方面的优长。

教学重点:熟读精彩片断、格言、警句。

教学难点:《庄子》的寓意。

第六章先秦寓言教学内容:第一节先秦寓言的产生和流传。

第二节战国时代书面寓言繁荣的原因;寓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学习篇目:*庖丁解牛、*浑沌之死、郢书燕说、郑人买履、自相矛盾、丁氏穿井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寓言文学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寓意,艺术形象的生动性和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自读先秦寓言。

教学难点:寓言的多重寓意。

第二编秦汉文学教学内容:概说秦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特点,汉代文学的成就和特点,骚体赋和新体赋组成的辞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叙事散文的发展和七言诗的孕育。

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秦李斯《谏逐客书》和西汉贾谊《过秦论》(节选)第二节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史记》成书、叙事艺术、人物刻画、风格特征、地位和影响。

第三节《汉书》及东汉散文;《吴越春秋》、《论衡》和《潜夫论》简介学习篇目:*《项羽本纪》(节选),《报任安书》,《苏武传》(节选)第二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西汉新体赋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马司相如的作品代表新体赋的最高成就,西汉后期新体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

学习篇目:枚乘*《七发·观潮》,司马相如《子虚赋》(节选)第二节东汉新体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

张衡的《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开创抒情小赋的先河。

学习篇目:张衡*《归田赋》。

第三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两汉乐府诗乐府和乐府诗,乐府诗内容和叙事手法。

学习篇目:*《陌上桑》、*《十五从军征》、《上邪》、《有所思》。

第二节东汉文人诗班固、张衡、秦嘉的诗;辛延年:《羽林郎》、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学习篇目:*《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客从远方来》、《迢迢牵牛星》教学要求:通过秦汉文学的教学,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这段文学发展的概貌和特点,掌握重要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作家作品。

教学重点:掌握汉赋作品特征及其对后世韵文文学的影响。

教学难点:枚乘《七发》要求学生自译达到信、雅、达的要求。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教学内容:概说文学发展历程,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玄学和佛教对文学的影响,生死、隐逸、求仙三大主题及山水诗产生与兴盛。

第一章建安文学第一节曹操与曹丕曹操的文坛领袖地位,曹丕与七言诗。

学习篇目:曹操*《短歌行》、曹丕《燕歌行》。

第二节曹植政治悲剧与诗歌才华的展现,骨气奇高和辞采华茂的风格,五言诗的发展,后世诗人的认同。

学习篇目:*《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并序]》。

第三节王粲、刘桢及蔡琰“七子之冠冕”王粲,仗气爱奇的刘桢,蔡琰与《悲愤诗》。

学习篇目:王粲《七哀诗》。

第二章正始诗歌第一节阮籍的诗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阮籍组诗《咏怀诗》的出现,苦闷与旷达,深远的滋味与隐约曲折的风格。

第二节嵇康的诗学习篇目:阮籍《咏怀诗》*其一、其三、其四;嵇康《幽愤诗》。

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政治漩涡中诗人们的浮沉,逞才成为创作的目标,繁缛成为太康诗风的特征。

学习篇目:陆机*《赴洛道中作》其二,潘岳《悼亡诗》其一。

第二节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咏史诗的诗风,游仙诗的诗风,玄言诗的诗风。

学习篇目:左思《咏史》其二。

第四章陶渊明第一节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第二节田园诗及其他。

第三节陶诗艺术及其渊源,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陶渊明的典型意义及其影响。

学习篇目:*《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其一、其三,*《饮酒》其五。

第五章南北朝诗文第一节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及山水诗的兴盛,鲍照及其创新。

学习篇目:谢灵运《过始宁墅》、*《登池上楼》,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其六。

第二节永明体与齐梁诗坛沈约、谢朓与永明体,齐梁诗人集团,宫体诗的发展。

学习篇目:沈约《别范安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第三节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北朝文化与文学,南北文风的交融,庾信文章老更成。

学习篇目:庾信*《拟咏怀》其三。

第四节南朝骈文与写景文成就元嘉三大家,诗体赋与写景文,《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学习篇目:丘迟《与陈伯之书》,吴均*《与朱元思书》、《洛阳伽蓝记·洛阳大市》。

第五节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与吴越风情,北朝民族及其风俗。

学习篇目:*《西洲曲》,《子夜歌·始欲识郎时》《折杨柳歌辞》其一、其三,*《敕勒歌》。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小说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第二节志怪与志人小说。

学习篇目:*《搜神记·韩凭妻》、*《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

教学要求:通过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教学,使学生较为全面了解这阶段文学发展的线索、概貌、流派和特点,掌握重要的文学现象和代表作家作品。

教学重点:建安诗歌的特点;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