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的诗歌新思潮,朦胧诗“崛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朦胧诗在艺术维度和
当代名词解释
当代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提出背景:(1)国内:①需要缓和紧张的政治气氛(尤其是知识界)。
②农村和城市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农村的农业合作化进入高潮,城市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国际:50年代中期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
2、“大跃进”新民歌运动答:在毛泽东的倡导下1958年4月开始,全国文联及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地县党委都纷纷发出有关收集新民歌民谣的通知,要求成立“采风”组织和编选机构,开展规模浩大的“社会主义采风运动”,并强调这是一项政治任务。
新民歌运动在毛泽东的提倡和推动下,在郭沫若、周扬等人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发展成为遍及全国的大规模的诗歌运动。
3、“两结合”名词解释答:50年代后期,由于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的分歧,中国结束了向苏联“一边倒”的时代,在文学理论方面也考虑用新的提法来取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另一方面,1958年大跃进运动也要求文学有新的创作方法反映“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代,于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来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造方法,简称两结合。
1960年7月“两结合”创作方法在第三次文代会上得到了正式确认。
“两结合”最为极端、刻板的理论形态是从革命样板戏的艺术实践中概括出来的根本任务论和三突出原则。
4.伤痕文学: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动乱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简答题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简答题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简答题:(1)什么叫朦胧诗?朦胧诗与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当代诗歌有什么不同?朦胧诗有时也被称为“新诗潮”,这一名词首先出现在1980年一篇名为《令人气闷的“朦胧”》的文章中,之后,这起初带有贬义色彩的“朦胧诗”一词却被作为一个正面概念得到广泛的认同。
实际上,“朦胧诗”所指涉的不仅仅是某类诗歌创作,也不仅仅是一个诗人集团,而是一个文学潮流,它的存在意义基本上建立在对于“文化大革命”的质疑和批判之上,因其在艺术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而被成为“朦胧诗”。
朦胧诗成长于“文革”时期,最早可追溯到一群插队在河北安新白洋淀及周围地区的知青诗人组成的“白洋淀诗人群落”的地下创作,诗人有黄翔、食指、芒克、多多、根子等。
“文革”结束后,一些和“白洋淀诗人群落”具有相似风格和倾向的诗歌作品开始以零散的形式出现在报刊上。
1980年春夏,《福建文学》和《诗刊》等刊物又相继集中发表了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人的诗作,至此,朦胧诗彻底浮出水面,形成了一股创作潮流。
1、朦胧诗的内容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五四”人文精神的继承;第一,从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价值角度对动乱年代的苦难历史、人性毁灭、理性沦丧进行反思与批判,以悲壮的姿态,直接承接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意识,特别是“五四”以来的战斗精神。
;第二,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和对奴性人格的否定,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和对主体情感的宣泄,并表现完成这一过程的强烈愿望与信念,体现了一定的自我反思精神;第三,重建一整套不同于十七年诗歌中的那种价值与信念,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
(2)从美学风格看,朦胧诗又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第一,打破现实主义审美模式,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到抽象,由物象转到意象,由明晰转向模糊,不再注重于一个场景、一个过程的具体描摹和对一种政治情绪的表现或“升华”,而是着重于表现多变、曲折和复杂的主体世界。
当代文学史填空选择题目
当代文学史填空选择题目填空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国新文学进入当代文学的标志。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自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4、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5、“伤痕小说”因卢新华的《伤痕》而得名,而最早的“伤痕小说”是刘心武的《班主任》,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宋宝琦和谢惠敏。
6、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
7、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8、80年代中期以后,以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述革命。
9、80年代中期以后,以方方、刘震天等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摒弃了传统的功利性和典型化、英雄化,专注于普通人生和现实生活的原生状态。
10、双百方针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在百花文学时期因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成名也因此被划为“右派”。
11、1956年5月2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12、最早提出散文“诗化”主张的是杨朔。
毛泽东于1956年5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为文艺界解放思想、繁荣创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动,是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13、农村小说的两个作家群:赵树理等的山西作家群(山药蛋派)、柳青等陕西作家群14、50年代前期,文艺界发生了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斗争,主要有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AAA】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作为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的诗歌新思潮,朦胧诗“崛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
朦胧诗在艺术维度和精神维度上全然不同于当时的主流诗歌,它大量使用现代派诗歌的手法,它肯定个体存在的价值……这些使它在青年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
《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相信未来》食指(原名郭路生)出自《食指的诗》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地炉台,当灰烬地余烟叹息着贫困地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地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中国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试题(一)含答案第一篇:《中国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试题(一)含答案《中国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试题两份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的答案写在前面的括号里(10分;1×10)()1、《青春之歌》的故事发生在()。
A.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B.从“五四”运动到抗战爆发这一历史时期C.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这一历史时期D.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新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之一的作家是()。
A.牛汉 B.穆旦C.绿原D.周涛()3、《茶馆》中王利发的处事哲学是()。
A.“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B.“实业救国” C.“积德行好”D.“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4、标志着小剧场运动复兴的事件是()的上演。
A、《茶馆》B、《陈毅市长》C、《绝对信号》D、《野人》()5、下列诗歌中讴歌了“文革”中被害烈士张志新的是()。
A、《将军三部曲》B、《小草在歌唱》C、《致橡树》D、《一代人》()6、被誉为“台湾的鲁迅”的作家是()。
A、张我军B、白先勇C、赖和D、余光中()7、将改革文学推向高潮的作品是()。
A、《沉重的翅膀》B、《乔厂长上任记》C、《浮躁》D、《新星》()8、标志着新时期文艺界全面“解冻”的一个重要事件是()。
A、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B、天安门诗歌运动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9、新时期报告文学崛起的标志性作品是()。
A、《中国姑娘》B、《哥德巴赫猜想》C、《中国的“小皇帝”》D、《祖国高于一切》()10.标志王蒙从社会反思进入文化反思的小说是()。
A、《春之声》 B、《蝴蝶》C、《活动变人形》D、《青春万岁》二、填空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写在空白处(10分;1×10)1、陆文夫的小说----------通过对食客朱自冶的描绘,概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个历史阶段的经验教训,《井》则通过-----------的悲剧形象的塑造揭示了无主名杀人团的罪恶。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指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该方针是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目的的,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研工作领域的表现,文艺工作者在为工农兵服务的前提下,可以运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来创作。
在该方针的鼓舞下,文艺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逐步活跃起来。
2.八个样板戏样板戏指文革时期一些优秀的大中型舞台艺术作品,这是当初江青为体现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指导方针,所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中国式的文艺“改革”。
1967年5月9日至6月15日八个样板戏同时在北京上演,对样板戏的宣传登峰造极。
这八个样板戏分别为:《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及交响音乐《沙家浜》。
“样板戏”的数量正是在这一时期被确认为“八个”的。
3.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
十年文革期间,无数知识青年被卷入了上山下乡运动中。
“伤痕文学”的出现直接起因于上山下乡,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
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
4.改革文学中国自1978底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
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
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5.朦胧诗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
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新诗潮和后新诗潮的比较分析
新诗潮与后新诗潮的比较分析70年代末,尤其是80年代之后,诗歌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称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
朦胧诗在当时作为一种新诗潮,是七八十年代之交中国大陆文坛上令人瞩目的诗歌现象。
就在“朦胧诗”受到保守的、教条主义的艺术标准的则难事,另一些更年轻的大学生诗人迅速“崛起”,他们脱胎与“朦胧诗”而又很快地超越了“朦胧诗”,以“pass北岛”的勇气把新诗潮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这些诗人被称为“后朦胧诗人”、“后新诗潮”、“新生代”和“第三代诗人”等。
可以说新诗潮与后新诗潮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与区别。
两种诗潮产生渊源和主要方向的比较总体上看,“朦胧诗”的发展以它的“命名”为分界,分为“前朦胧诗”阶段和命名后的论争和影响阶段。
前者基本上存在于地下和民间,后者主要发生在公开的诗坛。
“前朦胧诗”阶段。
在1980年“朦胧诗”被命名之前,自70年代中,这类诗作就开始较多地出现了,但它们基本上只流传于民间,以食指、芒克为最先,北岛、江河、舒婷、顾城等继之。
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如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芒克的《城市》、《天空》,北岛的《回答》,顾城的《生命幻想曲》,舒婷的《船》。
从1980年开始到1983年,“朦胧诗”发展进入了公开诗团,开始了他的影响与论争时期。
1980年后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
“朦胧诗”已经开始为公开接纳。
不过,所代表的作品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艺术风格,而另一些更加充分地体现了他们不同于现实主义传统的新的审美追求的作品,则引起了较大的争议。
所以,紧接着便出现了章明在《诗刊》上发表了的《令人气闷的“朦胧”》的文章,“朦胧诗”由此得名。
而“新生代”或“第三代”是一个相当庞大而又十分庞杂的群体,尽管是一个复杂的集群,方向众多,头绪纷纭。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政治抒情诗——政治抒情诗,“诗人”会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
这种评述和反应,一般来说不可能出现多种视角和声音,因为其精神上的“资源”,来自当时对现实历史所作的统一叙述。
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即“实际上是抽象的思想,抽象的概念。
女性文学——女性文学研究本是一种西方的文学批评观念,它产生于80年代末的欧美。
以美国的格蕾·格林和英国的科拉·卡普兰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企图“改写所有由男性文化体系衍生出来的种种规范、典律”,“揭开久经压抑、掩藏的躯体、无意识以及文化、语言中的深层欲望”;其分析方法则“结合了语言学结构主义理论、马克斯主义、心理分析和解构论”。
我国的女性文学始于上世纪80年代,指的是关注女性生存状态与主体思想的文学作品,其作者不一定是女性。
女性主义文学源于英美,带有女权主义色彩,代表人物如波夫瓦以女性关心话题为主题、面向女性读者的文学。
百花文学——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
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
在中国,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
朦胧诗,是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现的以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为代表的“新诗潮”。
它最初以民间文学双月刊《今天》为阵地,活跃于80年代初,解体于1984年。
作为一种文学范式,朦胧诗成功地开创了一个文学的时代,将意象艺术的长处推向极致;同样作为一种文学范式,高密度的意象损伤了诗歌原本拥有的活力和流动感,使得这一诗歌范式无力继续。
归来诗人是指因50年代政治运动等原因,被迫离开诗坛,又因70年代末的思想解放运动而重返诗坛的中老年诗人。
归来诗人由三类诗人组成。
归来诗人的诗被称为“归来之歌”。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预先,一版)填空题大多为作品(人物、情节等)和作家,一些文学史内容一、名词解释1、伤痕文学: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
作品中充满了往昔的苦难,其基调是愤懑不平的宣泄,情感过于强烈,说教意味浓烈。
在新时期文学中起到了引领潮流、冲破束缚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代表作有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等。
2、反思文学:继伤痕文学产生后出现的文学现象,超越暴露、控诉的情感式宣泄,引入思考、理性分析的成分。
其具有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思想容量,揭露社会历史悲剧并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同时以启蒙式话语突出了极左政治与传统封建思想造成人的深刻异化,赞美不屈不挠的人性力量和知识分子的执着信仰。
但也削减了伤痕文学的忏悔和绝望,一定程度上回避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性质。
代表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1979,开端标志),王蒙《布礼》、《蝴蝶》,古华《芙蓉镇》等。
3、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以追求国家现代化为灾难重建的途径。
代表作有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路遥《人生》等。
4、“三个崛起”:新时期有关朦胧诗讨论中出现的三篇文章,分别是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
这些文章倡导的“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为“朦胧诗”提供了理论支持。
5、《芙蓉镇》:古华所作的长篇小说。
主要描写了主人公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摆米豆腐摊子致富盖楼。
“四清”运动时,被“政治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自杀。
“文革”期间,胡玉音更饱受屈辱,但得到“右派”秦书田的同情并相爱,两人均收到惩罚。
新高考现代诗歌鉴赏之“朦胧诗”
一、新高考现代诗歌鉴赏之“朦胧诗”
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种诗歌流派,以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江河、食指、芒克等先驱者为代表。
●含义:所谓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这样一些特征。
●艺术特色: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象征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诗歌】论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论“朦胧诗”的艺术特征【关键字】诗歌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
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
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求构成朦胧诗的思想核心,而意象化、象征化和隐喻性,则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
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舒婷、北岛、顾城、江河、杨炼等)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下面,本文将从朦胧诗的思维方式、语言艺术两个方面予以论述。
一、思维方式:诗歌精神的嬗变文革十年断裂的艺术空白为朦胧诗提供了恣意纵横的广阔诗意空间,听命于直觉的驱动,朦胧诗人们顿悟到诗歌它不能镜子般被动地再现外在生活,而应曲笔涉入折射外在生活的心理空间,从而抵达诗歌质的本性,进而对人生、社会、自我进行思考和感悟,从他们灵感迸放出来漫天的绚丽烟花里,此时的诗歌是个“在这里,寻常的逻辑沉默了,被理智和法制规定的世界开始解体,色彩、音响、形象的界限消失了,时间和空间被超越,仿佛回到宇宙的初创期,世界开始重新组合——于是发生变形。
”[2]以此寄托急剧变幻的现实留在他们心灵深处的风暴以及寻求自由的心灵。
灵感迸放出了意象的火花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经过长时间的“冰川”冻结后,灵感像决口的河堤,从冰缝里迸发出来,晶莹、高洁、绚丽……它使朦胧诗人们将意象作为思维活动的主要凭借,进行艺术的感觉、思考和创造。
变化莫测的婀娜灵感窜出来时,朦胧诗人们适时地将情感协调力的缰绳兜头抛去,以心灵的综合成意象符号的情感空间。
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呵!……”(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在短短的诗节中,作者把“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实物名词加上定性的动词和形容词后,形成了一组组语言表达简洁而潜台词又十分丰富的意象画面,并且把它们集中排列,就象电影的蒙太奇一样,尽管这些生活现象表面上看来互不相干,可在整体内涵上又如此的丰富和谐,深深地震撼着一个又一个读者。
当代文学思潮期末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思潮名词解释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
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
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2、“样板戏”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
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
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
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
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4、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
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7、反思文学:通过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作品称为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
如《内奸》(方之)、《李顺大造屋》(高晓声)、《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布礼》(王蒙)、《人到中年》(谌容)、《芙蓉镇》(古华)等。
论朦胧诗1
目录内容提要: (1)一、朦胧诗的起源 (3)(一)回顾五、六十年代诗歌的特点 (3)(二)朦胧诗的出现及特点 (3)二、朦胧诗的成就 (5)(一)历史成就 (5)(二)艺术成就 (5)三、朦胧诗的争论 (8)四、朦胧诗的优缺点 (12)(一)朦胧诗的优势 (12)(二)朦胧诗的缺点 (13)参考文献: (14)论朦胧诗内容提要:朦胧诗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生的现代主义思潮。
作为一股艺术变革力量,它伴随“人”的觉醒,与僵化雷同的艺术形式断裂,催生出具有现代意义的美学原则和诗歌观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灿烂而凝重的一页。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指以一代青年为主体的当代早期先锋诗歌运动。
朦胧诗的精神内涵主要体现了以下三点:1、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
2、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
3、在人道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改变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的崛起。
关键字:朦胧诗起源成就争论优缺点正文:朦胧诗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生的现代主义思潮。
作为一股艺术变革力量,它伴随“人”的觉醒,与僵化雷同的艺术形式断裂,催生出具有现代意义的美学原则和诗歌观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灿烂而凝重的一页。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指以一代青年为主体的当代早期先锋诗歌运动。
朦胧诗是孕育于“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朦胧诗的作家群则是以生长在“文革”时期的年轻人为主。
他们生活在那个特殊混乱的时代,现实中的黑暗给予了他们写作的动力。
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是朦胧诗的重要特征。
它高度宣扬主体意识,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观真实而摈弃客观再现。
朦胧诗的精神内涵主要体现了以下三点:1、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
2、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
朦胧诗在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
围绕北岛、舒婷、顾城,谈朦胧诗在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
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中国新诗传统不同的美学原则,其核心精神就是在“文革”封建专制主义下迷失、绝望而痛苦的一代对人的反思,对人的自我价值的现代确认,对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心灵自由与解放的追求。
贡献:朦胧诗最大的贡献是唤醒了一种现代意识,一种新诗现代化的意识。
首先,朦胧诗人以自我为核心构建了一个新的抒情形象。
朦胧诗的出现,正是在对历史进行重新思考的过程当中,寻找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朦胧诗人的叛逆性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在北岛、顾城、舒婷的诗歌中得到非常明显的体现。
比如舒婷的诗《一代人的呼声》,“我推翻了一道道定义;我砸碎了一层层枷锁;心中只剩下一片醒目的废墟······但是,我站起来了,站在广阔的地平线上,再没有人,没有任何手段,能把我重新推下去。
”这首诗塑造了“我”的形象从一片废墟中站起,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再没有人能够将我打倒,注意塑造自我形象,对人的自我价值进行确认。
北岛的《回答》写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告诉你,世界/我-不-相-信!”诗中这个傲岸的“我”在对这个不义的世界与历史宣战之后,毅然表达了愿以个体的自我来承担属于全部人的一切,特别是人的苦难,此时的“我”是一代人中最清醒和坚定的灵魂,诗中最撼人心魄的是诗人对黑暗势力的连珠炮般的轰击,那么激烈而坚定,那一连串“不相信”所代表的正是善良与正义的呼声,也代表了人民的不可欺、历史的大浪淘沙。
试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新诗潮”(一)
试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新诗潮”(一)内容摘要:朦胧诗作为新时期文学中第一只报春的燕子,其所继承和开启的现代精神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某种经典和范式效应。
诗歌的实验潮流悄悄地诞生和崛起,形成了被人们称为“第三代”或“新生代”的诗歌新潮,实现了对朦胧诗的又一次跨越。
关键词:朦胧诗诗歌实验第三代诗歌五四新文化运动,拉开了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序幕。
胡适、郭沫若等人做了最初的尝试。
之后,湖畔、新月、象征、现代、九叶等流派的诗人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创新,使中国的现代新诗有了一个崭新的发展。
历史进入20世纪50年代之后,继承延安时期文学的新理念和发展方向,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新时代文学愈来愈进入一个高度极致化写作的红色经典时代。
就人的角度而言,这是一个主体或个人普遍沉沦的时期,新诗走进了一条单纯为政治服务的死胡同。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1978年底,中国的新诗迎来了她的新生。
崛起的新诗潮,即所谓“朦胧诗”就像一只报春的燕子,飞入了人们的视野。
新时期文学最壮观也是最辉煌的一页无疑是“人的归来”,而作为一只春燕的朦胧诗,显然是最早向人们传布了人的主体性复苏的信念。
顾城一语道破了这类新诗所蕴含的新质和内在价值:“是因为它出现了‘自我’。
在朦胧诗人这里,人从宏大的叙述中脱胎而出,开始被表述为具有独立价值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自我。
”也正如李泽厚先生所深情感叹的:“一切都令人想起五,四时代。
人的启蒙,人的觉醒,人的主义,人性复归……都围绕着感性血肉的个体从作为理性异化的神的践踏蹂躏下要求解放出来的书体旋转。
‘人啊,人’的呐喊遍及了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人”终于复归到一个新的主体性时代。
新诗潮一方面继承了五四新文化的主体性传统,另一方面又是在新的时代中西文化交汇和撞击的环境下产生的。
因而它突出体现了启蒙主义关于普遍主体与自由解放的信念与理念,而“主体性”、“人的自由与解放”、“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等思想形态,更是贯穿了整个诗歌文本的灵魂和命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
作为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的诗歌新思潮,朦胧诗“崛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
朦胧诗在艺术维度和精神维度上全然不同于当时的主流诗歌,它大量使用现代派诗歌的手法,它肯定个体存在的价值……这些使它在青年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相信未来》
食指(原名郭路生)
出自《食指的诗》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地炉台,当灰烬地余烟叹息着贫困地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地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绕,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回答》
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瞬间》
杨炼
这一刻,世界并不存在
你问:看那远处
大海为什么晃动着阴影
我无法回答你,我不知道
那月光铺成的道路尽头
是什么在等待我们
那海和天空之间,星星消失的地方连时间也没有确切的命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呵,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雨夜》
北岛
当水洼里破碎的夜晚
摇着一片新新叶
像摇着自己的孩子睡去
当灯光串起雨雨滴
坠饰在你的肩头
闪着光,又滚落在地
你说,不
口气如此坚决
可微笑却泄露了内心的秘密
低低的乌云用潮湿的手掌
揉着你的头发
揉进花的芳香和我滚烫的呼吸路灯拉长的身影
连接着每个路口,
连接着每个梦
用网捕捉着我们的欢乐之谜
以往的辛酸凝成泪水
沾湿你的手手绢
被遗忘在一个黑漆漆的门洞里即使明天早上
枪口和血淋淋的太阳
让我交出青春、自由和笔
我也决不会交出这个夜晚
我也决不会交出你
让墙壁堵住我的嘴巴吧
让铁条分割我的天空吧
只要心在跳动,
就有血的潮汐
而你的微笑将印在红色的月亮上每夜升起在我的小窗前
唤醒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