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法教学大纲学习资料
(完整word版)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课。
本课程重点介绍和评析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并力图结合教学实践中的课堂教学技巧,使学生能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教学,并创造出适合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流派与理论第二章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第三章当今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成果第四章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方法(三)主要参考资料1.齐沪扬、陈昌来《应用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2.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刘珣《对外汉语教学简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4.蒋可心《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5.刘珣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
6.崔永华、杨寄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
7.陈阿宝《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
8.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
9.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
1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12.吕必松《吕必松自选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
13.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
14.张亚军《对外汉语教法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年。
15.国家汉办教学业务处《对外汉语教学与教材研究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
(四)任课教师:张新明(五)时数:54学时(六)考核方式:自选与对外汉语教学法有关的论题,写一篇课程论文。
例如: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可以从各种教学法中借鉴什么?2.怎样运用有关教学法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偏误?3.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汉语的创造性?4.如何解决“结构”和“功能”的矛盾?5.适用于不同学习阶段,或某种课型的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资料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资料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对外汉语教学法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对对外汉语教学法进行复习,总结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供教师和学习者参考。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例如,如果学生的目标是提高口语能力,那么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口语训练、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帮助学生达到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应当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教师可以通过教材选择、课外阅读等方式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等仍然有其重要性,但在现代教学中,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更受到青睐。
这些方法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估的重要性教学评估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应通过各种评估手段,如考试、作业、口语表达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结果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改进的机会。
五、文化因素的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传授,还应包含对中国文化的介绍。
教师应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文化讲座等方式,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六、技术手段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语言学习软件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对外汉语教学法
自觉对比法的基本原则 用母语讲解外语 实践须有理论指导 理解地模仿 文字为基础 四会并重 典范的文学语言作为学习的材料 对自觉对比法的评价 附:自觉实践法
七、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添加标题
按照认知规律
添加标题
调动学生的智力潜能
添加标题
努力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则
添加标题
语言的理解阶段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语言运用阶段
八、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
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
1
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
又称为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
3
语义—意念法(semantico—notional approach)
听说法(Audio-lingual Approach)
听说放在首位 先用耳听 后用口说(audio-oral) 反复口头操练 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 听说法又被称为口语法、结构法、语言学法、句型法、耳口法等。
听说法的历史背景
添加标题
听说法的主要代表人物
添加标题
弗里斯(C.C Fries)
第二章 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Part 02.
一、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以语法为基础用母语来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
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
语法翻译法的教学原则
以语法教学为中心 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
语言材料的内容以突出某种语法形式为准
不同课型有不同的特点
组织教学 复习检查 讲练新内容 导入新课 讲解新知 操练新知
对外汉语教学法提纲
有效对外汉语教学法温习内容第一章总论1.教学法的概念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育大体原那么的方式。
2.教学法的理论支柱包括哪些(一)语言学原理:语言学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要紧理论支柱。
(二)心理学原理(三)教育学原理(四)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主若是对教育的心理学方面进行科学研究,为教育提供心理基础。
第二章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各流派的代表人物、特点、代表教材等。
(一)语法翻译法:1.代表人物: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2.教学原那么和特点:(1)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
(2)语言材料的内容以可否突出某种语法形式为准。
(3)运用学习者母语进行课堂教学。
(4)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
(二)直接法:1.代表人物:1) 贝力子。
德国的直接法实践者。
主张按“幼儿学语”的进程和方式来教外语。
2) 叶斯珀森。
丹麦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法家。
3) 帕默。
英国外语教育家。
口传法的代表人物。
4) 韦斯特。
英国外语教育家。
阅读法的代表人物。
5) 艾克斯利。
英国闻名英语教材《基础英语》作者。
2.直接法的优势:是一种有开辟性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把外语教学从书面语引向现代口语,把死记硬背语法规那么变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培育。
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培育。
3.直接法的理论基础1) 语言学理论:句本位思想,许多词的具体意义只有在句子中才能取得确信;先口语后文字。
2) 心理学理论:冯特“语言心理中起要紧作用的不是思维,而是感觉”。
3) 教育学理论:夸美纽斯“由事实到结论”,“实例先于规那么”。
4.直接法的大体原那么1) 直接联系原那么2) 以口语为基础的原那么3) 以仿照为主原那么4) 句本位原那么5) 归纳途径教语法原那么6) 以今世通用语言为教材原那么(三)听说法:1.代表人物:(1)拉多。
(2)弗里斯。
3.听说法的理论基础(1)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2)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4.听说法的大体原那么1) 听说领先2) 反复实践,形成适应3) 以句型为中心4) 排斥或限制母语5) 对照语言结构,确信教学难点6) 及时纠正错误,培育正确的语言适应5.听说法的教学进程:口传语言材料-->仿照经历练习-->句型练习-->对话-->读、写练习(四)视听法1.视听法的理论基础1) 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2) 心理学:关于感觉和知觉的论述。
对外汉语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一、对外汉语教育发展情况1.对外汉语教育基本概念(1)母语与外语(2)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3)目的语与媒介语2、对外汉语学科构架(1)基础理论(2)应用理论(3)应用研究(4)教育实践(5)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3、学科特点(1)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文教学的关系(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4)交际能力4、对外汉语教育发展历史(1)1949年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概况(2)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3)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学术刊物(4)学科地位的确立(5)著名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吕叔湘朱德熙邓懿王还杜荣二、教学模式1、教学法2、教学模式3、语法翻译法4、阅读法5、听说法6、全身反应法7、团体学习法8、暗示法9、自然法10、交际法11、任务式教学12、侵入式教学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1、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2、课程设计3、教学大纲4、结构大纲5、功能大纲6、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7、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四、对外汉语教材及测试1著名的对外汉语教材(1)《老乞大》(2)《语言自迩集》(3)《汉语教科书》(4)《基础汉语课本》(5)《实用汉语课本》(6)《中文听说读写》(7)《新实用汉语课本》2教材的分类(1)综合型教材与分技能教材(2)单元制教材与单课制教材(3)结构型教材与功能型教材3教材选用的原则4语言测试的种类5语言测试的效度6语言测试的信度7汉语水平主干考试及分支考试种类8教学评估第二部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一、第二语言习得基本概念1.习得与学习2.外语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3.语言习得机制4.中介语5.普遍语法6.母语迁移7.化石化8.教师语言、外国人话语9.个体差异10认知风格二、第二语言习得基本理论1.对比分析(1).对比分析(2).对比分析强势说及弱势说(3),对比分析的意义和局限2.偏误分析(1).偏误分析理论背景(2).偏误和错误的区分(3).偏误分析研究的步骤(4)偏误的五个来源(5)偏误分析的贡献(6)偏误分析的局限(7)汉语偏误分析研究3克拉中语言习得假说(1)习得与学习假说(2)自然习得顺序假说(3)输入假说(4)监控假说(5)情感过滤假说4.文化适应理论三、个体差异与学习策略1.关键期假说2.语言学能3.工具型动机与融合型动机4语言习得态度5.学习者焦虑6认知策略7元认知策略8补偿策略9.记忆策略10社会策略11情感策略12场独立与场依存13.语言自我14歧义容忍度第三部分中国文化一、中国文化概说1.中国文化特点(1)农耕型文化(2)伦理型文化(3)三纲、五常(4)宗法制(5)内圣外王2.中国文化的优势(1)阴阳五行的含义及相互关系(2)中国人“天”的概念(3)“天人合一”的含义(4)中和、中庸(5)修身克己二、中国的学术思想1.“诸子百家”的含义2.儒家(1)孔子1)孔子的思想的核心2)孔子的政治思想3)孔子的教育思想(2)孟子1)孟子思想的核心2)孟子的“仁学”理论3)孟子的政治思想(3)荀子1)荀子的“人性观”2)荀子与孟子政治思想的不同3)荀子的唯物主义观(4)两汉经学1)古文经、今文经2)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3)“六经”的内容4)郑学、王学5)“太学”的设立(5)宋明理学1)“理学”的含义2)影响理学形成的因素3)横渠先生4)关学、濂学5)二程6)理学四大家7)朱熹的理学精髓8)闽学9)理学发展的两大高潮时期10)知行合一(6)清朝朴学1)“朴学,,的主要研究内容2)清代朴学的代表人物3)《日知录》4)清代早期和晚期朴学研究的差异3.道家(1)儒家与道家思想的不同(2)道家的代表人物(3)老庄思想的现代意义(4)老子1)老子的“道”2)老子的辩证法思想3)老子的策略思想(5)庄子1)庄子的代表作2)庄子思想的核心3)庄子认为内心修养的途径4.墨家(1)墨家的代表人物(2)战国时代的“显学”(3)墨子的代表作品(4)墨子的思想(5)墨家在逻辑和科技上的贡献5.法家(1)法家的代表人物(2)法家三派(3)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三、民众的信仰世界6.民间三大崇拜(1)出现天地、祖先、军师崇拜的原因(2)天地山川崇拜1)封禅2)史书记载中第一个封禅的皇帝3)五岳(3)祖先崇拜太庙、宗祠(4)君师圣贤崇拜1)文圣、武圣2)封建帝王祭孔7.佛教(1)佛教的创立(2)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3)佛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及原因(4)唐代佛教的发展(5)佛教的基本信仰(6)佛教主要教派(7)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8)佛教四大名山、佛教石窟艺术(9)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道教(1)道教产生的时间(2)早期道教的主要来源(3)道教的基本信仰(4)道教发展的重要阶段及重要人物(5)道教宗派(6)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影响(7)重要道观四、中国古典文学1.诗词作品及诗人(1)《诗经》(2)《楚辞》(3)乐府诗(4)建安七子(5)宋词派别2.散文及其作者(1)先秦散文(2)西汉散文代表作(3)骈体文代表作(4)古文运动(5)三苏3.辞赋及其作者(1)先秦辞赋(2)散体大赋代表作(3)宋代辞赋代表作4.戏剧及戏剧家(1)元曲四大家(2)元杂剧代表作(3)明传奇代表作(4)南洪北孔5.小说及小说家(1)刘朝小说代表作(2)四大奇书(3)清小说代表作五、中国风俗习惯1.茶酒与烹调(1)中国饮茶史(2)《茶经》(3)八大菜系2.衣冠服饰(1)中国古代服饰的最大特点(2)中国服饰史上的革新3.民族祥瑞动物中国民族祥瑞动物及其象征意义4花草树木(1)花木对中国人的象征意义(2)花中四君子(3)岁寒三友5.崇尚和禁忌(1)十二生肖(2)中国人的数字迷信(3)中国人的方向与颜色迷信(4)中国人的避讳之俗六、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七、中外文化交流1.丝绸之路(1)路上丝绸之路(2)海上丝绸之路2.佛教东传和西行求法(1)佛教东传(2)西行求法3.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4.郑和下西洋5.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1)《马可波罗游记》(2)利玛窦(3)西方传教士的贡献第四部分跨文化交际理论一、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1.“文化”的含义2.文化的分类3.文化的特性4.稳性文化的基本内容5.语言和文化的关系6.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7.组成交际行为的八个重要因素8.影响交际的因素9. “跨文化交际”的含义10.对外汉语教师了解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必要性二、文化定势1.“文化定势”的含义及特点2.文化定势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3.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三、世界观、民族性格、价值观、思维方式、民族中心主义1.中国人与欧美人世界观的差异2.中国人民族性格3. “价值”的含义及特点4. Hofstede衡量价值观的尺度5.中国人与欧美人价值观的差异6. “思维方式”的含义7.西方国家典型的思维方式分类8.思维方式与语言文字的相互关系9.中国人与欧美人思维方式的差异10.民族中心主义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四、汉语语构文化、语义文化、语用文化1.汉语独特的语构文化的主要体现2.不同语言中词汇意义的对应关系分类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应强调的基本语用文化五、非语言符号与跨文化交际1.非语言交际手段在交际中的功能2.人体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3.中国人与欧美人世间观的差异六、文化休克、跨文化交际能力1.“文化休克”的含义及表现2.文化休克的四个发展、阶段3.避免或解决文化休克的方法4.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内容第五部分语音及语音教学一、语音常识1.语音的性质(1)语音的物理性质(语音四要素)1)音高2)音强3)音长4)音色(2)语音的生理性质1)发音器官2)发音部位3)发音方法(3)语音的社会性质1)同样的概念、意义在不同语言、方言中的语音形式不同2)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方言中具有不同的功能2.音节和音素(1)音节(2)音素3.元音和辅音(1)元音和辅音(2)元音和辅音的差异(3)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元音和辅音4.声母、韵母和声调(1)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节(2)声母(3)韵母(4)声调(5)零声母5.辅音、元音和声母、韵母的关系(1)声母和辅音的关系(2)韵母和元音的关系6.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韵母(1)普通话韵母按构成成分分类(2)单韵母(3)复韵母(4)鼻韵母(5)韵头(介音)、韵腹和韵尾7.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韵母和现代汉语的“韵”(1)韵和押韵(2)韵母和韵的差异8.汉语语音的特点(1)汉语是汉藏语系的一种,是词根孤立型的语言1)语音的谱系分类:汉藏语系2)语音的结构分类:孤立语(2)没有复辅音(3)元音占优势(4)有声调9.音位(1)音位(2)音位归并的原则(3)音位和音位变体(4)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音位描写二、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原则1.语音教学的重要性(1)语音是语言的载体,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学习语言的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概述1.1 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1.2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1.3 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1.4 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方法2.1 直接法2.2 情景教学法2.3 任务型教学法2.4 交际法2.5 全身反应法2.6 文化导入法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内容3.1 汉语语音教学3.2 汉语词汇教学3.3 汉语语法教学3.4 汉语汉字教学3.5 汉语文化教学第四章:对外汉语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4.1 教学计划的原则和制定方法4.2 教学计划的结构和内容4.3 课程设计的原理和方法4.4 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编写第五章:对外汉语教学评估与测试5.1 教学评估的原则和类型5.2 教学评估的方法和工具5.3 教学测试的设计和实施5.4 教学评估报告的编写第六章:对外汉语教学技巧6.1 教学导入的技巧6.2 教学互动的技巧6.3 教学反馈的技巧6.4 教学举例的技巧6.5 教学创新的技巧第七章: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7.1 教学资源的类型与特点7.2 教学资源的开发原则与方法7.3 教学材料的编写与选用7.4 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7.5 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利用第八章:对外汉语教学组织与管理8.1 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8.2 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8.3 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8.4 教学档案的建立与管理8.5 教师职业发展与继续教育第九章: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9.1 教学案例的选择与整理9.2 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9.3 教学案例的启示与借鉴9.4 教学案例在教学研究中的应用9.5 教学案例库的建立与维护第十章: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与发展趋势10.1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内容10.2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10.3 国际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10.4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政策与发展规划10.5 对外汉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成长路径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对外汉语教学概述难点解析: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本质,明确其目标与任务,掌握不期的发展特点,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
(word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对外汉语教学法英文名称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总学时: 72学时学分: 4学分适用对象: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先修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课程包括对外汉语教学论、汉语语言要素教学、汉语言语技能训练等三个部分。
系统介绍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以及言语技能训练的内容、目标、原则、方法和技巧等,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辅以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1、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应分为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训练两大环节,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调实践运用。
通过课程的讲授和训练,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对外汉语语音、汉字、语法、词汇等汉语语言要素教学的内容和重难点,并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了解听力、会话、阅读、书面表达等汉语言语技能训练的特点、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掌握基本训练方法和技巧;能独立完成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切实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效率。
2、课程教学目标(1)基本理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地了解第二语言教学法相关理论,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从宏观上把握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的学科性质、任务和目的.了解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密切关系;了解不同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以及在此方面所作的研究;掌握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特点、优缺点,以及对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影响。
(2)基本知识汉语语言要素教学法的学习,使学生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视角深入了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特点;理解教学原则,全面把握语言要素教学的内容和重难点,并掌握常用的教音、正音、词语释义、以及汉字和语法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大纲Ⅰ、课程概述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大纲是为了规范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制定的教学计划。
本课程大纲旨在明确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Ⅱ、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
我们的教学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熟练听懂并流畅表达日常生活对话;2.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阅读并理解简单的课文和文章;3. 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语法和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4.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用汉语书写简单的短文。
Ⅲ、课程内容本课程分为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四个模块。
具体内容如下:1. 听力(Listening)该模块旨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话和简短的演讲。
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用语、问候和介绍、购物和旅游、餐厅和交通等。
2. 口语(Speaking)该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汉语进行日常生活交流。
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用语的运用、购物和旅游对话的模拟、餐厅和交通场景的口语练习等。
3. 阅读(Reading)该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中文课文和文章。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的阅读和理解、生活实用信息的获取、简单文章的阅读等。
4. 写作(Writing)该模块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中文写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经验的写作、旅行日记的撰写、简单议论文的写作等。
Ⅳ、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听力练习等。
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合作,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Ⅴ、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主要分为形ative评价和summative评价两部分。
形ative评价旨在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价和小测验等。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是为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本科学生设计的一门入门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学会运用这些理论和技巧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二、课程目标:1.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2.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技能,如教学设计、教学执行、教学评价等;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教学团队协作效能。
三、教学内容:1.对外汉语教学基本概念与理论(200字):-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2.对外汉语教学原理与方法(800字):-对外汉语听说教学方法;-对外汉语阅读写作教学方法;-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方法。
3.对外汉语教学设计与实施(800字):-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分析;-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准备与使用;-教学评价与反馈。
4.对外汉语教学实践(200字):-学生教案设计与实施;-分组合作与互助学习;-教学反思与提升。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平时表现(30%):包括课堂参与、课后作业等。
2.期中考试(30%):测试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期末项目(40%):学生需设计一堂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并进行实际教学演示。
六、教材参考:1.《对外汉语教学导论》(朱小曼,吴树战著)2.《对外汉语教程教学设计》(白岩著)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谷长厚著)七、其他要求:1.学生应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2.学生需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并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项目;3.学生需认真准备期末项目,并按要求进行实际教学演示;4.学生需遵守教学纪律,尊重他人观点,保持课堂秩序。
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资料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资料1、教学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办法的总和。
例如:暗示法、阅读法、发现式教学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学活动中方法体系的个别部分。
例如:扩展法、演示法、课堂提问法2、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例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是指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方法体系的个别部分。
例如:实物法、图片法、替换法、顺口溜巧记形近字3、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单位、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行为4、教学单位:教学单位是指教学活动相对集中的某个教学时段,它分为教学课时、教学单元和教学阶段。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有学期总课时和课文课时两种。
教学单元:教学单元是由若干课文组合起来的较大的教学单位。
划分的标准是多元的。
教学阶段:教学阶段是比教学单元大、时间跨度长的教学单位。
5、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布置课外作业。
6、讲练新内容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环节。
讲练新内容包括:操练新知、讲解新知、操练新知7、巩固新内容花时不多,却至为重要。
8、教学步骤是比教学环节小一级的教学结构单位,或者说是教学环节的下位概念。
环节包括步骤,每个环节往往是由若干步骤串连起来实现和完成的。
教学步骤的安排和组织能反映出教学的心理活动过程,也体现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落实。
9、教学行为指与教学有关的具体活动。
它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单位。
10、对外汉语教学一般教学过程的流程:①分析阶段,包括确定起点状态、分析教学任务、陈述教学目标三个方面。
②实施阶段,包括设计有效的教学技术、适应个别差异和民族差异的教学、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教学方案实施四个方面。
③反馈阶段,包括测量与评估教学结果、诊断与补救教学两个方面。
11、分析阶段包括:确定起点状态、分析教学任务、陈述教学目标12、了解教学对象的汉语程度和汉语水平尤为重要,这是确定教学起点的前提。
《对外汉语教学系列专题》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系列专题》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Series课程编号:学时:36 学分:2.0一、课程教学对象对外汉语教学系列专题是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重要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五邑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的三年级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学生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有36学时的理论教学。
本课程主要以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本体教学为研究对象,着重讨论语音、汉字、词汇、语法和文化等方面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及灵活多变的针对外国人的教学能力。
通过具体理论的学习学生应该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学科特点和学科理论研究的内容、范围;了解对外汉语各个教学阶段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原则;掌握课堂教学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文化教学以及听、说、读、写技能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学生应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理论、教学理论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熟悉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和特点,为能胜任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打好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不断提高技能的基础。
三、对先修课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先修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只有先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教学理论和语言习得理论,才能更好地学习各门专项技能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数:36)第1章绪论(2学时)1.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C)2. 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和内容(C)第2章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6学时)1.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探讨(B)2. 对外汉语教学原则和教学法研究(A)3.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及评估(A)第3章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6学时)1. 汉语语音本体研究(A)2. 语音教学概论(B)3. 语音要素教学研究(A)4. 国别语音教学(A)第4章对外汉语汉字及汉字教学研究(6学时)1. 汉字本体研究(B)2. 汉字教学理论(A)3. 汉字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A)第5章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6学时)1. 词汇本体研究(A)2. 词汇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A)3. 分阶段词汇教学(A)第6章对外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研究(6学时)1. 汉语语法本体研究(A)2. 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B)3. 语法教学的原则和方法(A)4. 语法项目的分级与排序(A)第7章对外汉语文化教学(4学时)1.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基础理论研究(B)2. 跨文化交际(A)3. 语言与文化(A)4. 文化教学实践(B)五、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商务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主要参考文献[1]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 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六、考核方式以考查方式为主,结合平时作业及论文写作综合评定成绩。
对外汉语教学法 教学大纲 打印版
第一章总论教学步骤:1,“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课程性质和意义1.1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汉语作为外语或者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1.2 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思考:为什么要学习教学法理论呢?提示:不了解理论,就不能甚至无法领会诸多外语教学法流派的精髓,也无法在自己的教学中自觉、有意识地、恰当地引进和采纳各种外语教学的好方法。
2,教学法的理论支柱2.1 讨论: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
2.2 教学法理论支柱之一:语言学原理为什么?(1)一切外语教学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都跟语言有关。
如何对待并且处理这些语言学原理、语言要素和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就构成了不同教学法的原则和特点。
(2)每一种语言学派的兴起,都会形成以这种语言理论为基础的新外语教学法流派。
1) 十七八世纪,机械语言学——语法翻译法2) 二十世纪4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听说法3) 二十世纪60年代,转换生成语言学——认知法4) 二十世纪70年代,社会语言学——功能法2.3 教学法理论支柱之二:心理学原理2.3.1 心理学研究什么?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活动情感、意志-->心理过程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脾气、内外向-->个性倾向和特征2.3.2 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及个性倾向等等的研究,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外语教学方法。
1) 十九世纪后期,实验心理学诞生,提出“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感觉而非思维”,导致了直接法的产生。
2) 二十世纪40年代,在巴甫洛夫两个信号系统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自觉对比法。
3) 二十世纪40年代以后,在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听说法。
4) 二十世纪50年代,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视听法。
5) 二十世纪60年代,在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作用下,产生了认知法。
6) 二十世纪70年代,提出“习得理论”和“监控理论”,倡导自然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对外汉语教学法英文名称:The Teaching Methodology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课程代码:01226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学时数:3学分54学时适用专业:对外汉语修订人:韩明 修订日期:2007年3月10日审核人:韩明 审核日期:2007年3月15日审订人:莫其逊 审订日期:2007年3月20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本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
语言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法的科学性体现在它符合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规律,能够经受教学实践的检验。
教学法的艺术性体现在它的创造性、形象性和感染力等方面,教学风格与方法的独特性与多样性是教学法最鲜明的特点。
本课程把教学法介绍的重点放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能,使学生对对外汉语教学法有系统、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二)课程目的 本课程主要介绍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语言要素和综合、听力、口语、阅读及书面语表达等技能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能针对汉语的特征和教学对象,科学地设置课型,更好地选择、分析、利用教材,设计好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技巧,从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留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本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应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各环节的训练。
本课程由理论教学、教学实践活动两个部分组成。
这些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以便保证课程的完整性。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1章 概论(理论讲授3学时) 了解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了解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结构的组成,掌握选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的基本原则。
讲授内容: 1.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资料1. 引言对外汉语教学法是指在非汉语母语国家或地区,为了使汉语学习者能够有效地掌握、运用汉语语言和文化,通过一系列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的汉语教育活动。
本文旨在提供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复习资料,帮助汉语教育从业者回顾和巩固自己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2. 教学目标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使其能够自主学习、自主运用汉语。
同时,对外汉语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兴趣和自信心,并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涵盖语音、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方面。
教学内容应结合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目标,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和教学材料,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4. 教学方法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包括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其中,交际法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通过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设置实际的学习任务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情境教学法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意识,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和场景进行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评估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系统、全面、客观地评价和反馈的过程。
教学评估应结合教学目标和要求,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方法,包括考试、作业、项目、口语表达和听力测试等。
6. 教学资源对外汉语教学资源是指能够支持教师教学和学习者学习的各种教育资源。
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材、教辅、多媒体教具、网络资源等。
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理论和方法,组织和实施的教学活动。
教学实践应注重教师的教学观察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体验。
8. 结语对外汉语教学法是一门复杂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学科,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希望本文提供的复习资料能够帮助汉语教育从业者回顾和巩固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学大纲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编码】3B010258 【课程类别】必修课【学分数】2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学时数】34【编写日期】2012-06-26一、教学目标《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主要介绍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任务,相关的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理论,语言习得理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各种流派,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以及综合、听力、口语、阅读及写作等技能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能针对汉语的特征和教学对象,科学地设置课型,更好地选择、分析、利用教材,设计好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技巧,从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留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本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应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各环节的训练。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第一章总论2学时(理论讲授)主要内容: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基本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教学要求:一、掌握外语教学法背后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二、熟悉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基本特点;三、了解外语教学法理论与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学法和外语教学法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外语教学法理论与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学法和外语教学法之间的关系。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思考讨论:1.对外汉语教学同“英语教学”比较相似还是跟“中小学语文教学”比较相似。
为什么?2.列出你认为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掌握的知识,学生分若干小组,互相交流。
3.要求学生阅读《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李泉编著,商务印书馆出版),谈谈自己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认识。
(二)第二章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 4学时(理论讲授3学时+实验实践1学时)主要内容:各教学法流派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
教学要求:一、掌握各教学法流派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二、熟悉各教学法流派之间的差异与关联;三、了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和应用不同教学法流派的理论。
重点、难点:各教学法流派之间的差异与关联及其选择和应用。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课堂讨论:1.有人常用“钟摆”来比喻教学法流派的变迁,你对这个比喻有什么看法?2.找一本英语教材,然后分析一下这本教材采用了什么教学法。
(三)第三章语言教学的过程与原则 2学时(理论讲授)主要内容:1.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2.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3.课堂教学一般过程;4.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要求:一、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五大环节、四项基本原则;二、熟悉五大环节的具体操作和灵活运用,四项原则的具体贯彻;三、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和原则。
重点、难点:五大环节的具体操作和灵活运用,四项原则的具体贯彻。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讨论:1.请同学回忆一下,上英语课的时候老师的基本流程是怎么样的?2.你喜欢老师“满堂灌”吗?为什么?活动:1.把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分别阅读课本P35-P38的内容,然后,每组选一个同学分别来向全班解释什么是“教学单位”,什么是“教学环节”,什么是“教学步骤”,什么是“环节”。
要求适当举例说明。
2.观看对外汉语教学录像(小班课和活动课),分析他们在教学中运用了哪些教学原则?(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四)第四章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对象 2学时(理论讲授)主要内容:1.教材的选择;2.教材的处理;3.教学对象。
教学要求:一、掌握教材选择处理原则和方法、教学对象分析的具体内容;二、熟悉不同类型的教材、不同类型特征的学习者;三、了解学习者的分类,并能综合分析。
重点、难点:学习者的分类与综合分析。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讨论:1.请介绍一本你认为比较好或者比较喜欢的英语教材,并说明为什么。
2.欧美学生对学习汉字常有畏难情绪,你有什么办法吗?活动:1.给学生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目录(上面有非常多的教材),请学生分组讨论面对众多教材,应当如何选择,可请学生们列出选择教材的思路。
教师然后总结选择教材时应考虑的因素。
2.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给一本对外汉语教材,让学生翻阅,然后汇报该教材的指导思想和内容体系。
3.利用网络查找:目前来华留学生的国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情况。
下次课做个简单汇报。
(五)第五章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4学时(理论讲授3学时+实验实践1学时)主要内容:1.课堂教学的准备;2.教案的撰写;3.组织教学;4.文化导入与跨文化意识培养;5.课堂活动与课外实践。
教学要求:一、掌握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教案的撰写、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二、熟悉教案撰写和课堂教学的组织;三、了解教案撰写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
重点、难点:教案撰写实践和组织教学。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讨论:1.假设你是一个老师,你在备课的时候你要考虑哪些因素。
列出你们认为重要的方面。
2.给学生复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教案设计》中的部分教案,请学生讨论教案的构成要素。
教师总结。
3.选择一本对外汉语教材,看看教材中有哪些文化内容,教材是怎么处理的?观看对外汉语教学示范录像,分析讨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基本方法。
(六)第六章阅读课型的课堂教学实施6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课堂实践2学时)主要内容:1.阅读的过程与特点。
2.阅读课的课型特点及阅读训练的原则。
3.汉语阅读的主要技能。
4.汉语阅读技能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5.观看教学示范DVD“阅读课”。
6.阅读训练微型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要求:一、掌握阅读的过程与特点,阅读课的课型特点及阅读训练的原则,汉语阅读的主要技能,汉语阅读技能训练的方法与技巧;二、熟悉精读课和泛读课的课堂教学要点及操作方法;三、了解对外汉语精读课和泛读课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
重点、难点:重点:阅读课的课型特点及阅读训练的原则,汉语阅读的主要技能,汉语阅读技能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难点:汉语阅读技能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讨论:1.你觉得精读课主要教什么?可以回忆一下你的英语课。
2.结合杨惠元著《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中附录二:综合课教案中词汇教学部分的内容,来分析一下杨老师在词汇教学中用了那些方法。
3.崔永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书中有一个泛读课的教学案例,请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谈谈泛读课和精读课的区别。
(七)第七章口语课型的课堂教学实施4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课堂实践2学时)主要内容:1.说话技能及其训练内容。
2.口语课的课型特点及口语训练的原则。
3.口语表达技能的训练方法。
4.口语交际技能的训练方法。
5.观看教学示范DVD“初级口语”。
6.口语训练微型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要求:一、掌握口语技能及其训练内容,口语课的课型特点及口语训练的原则,口语表达技能和口语交际技能的训练方法;二、熟悉口语课的课堂教学要点及操作方法;三、了解对外汉语口语课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
重点、难点:重点:口语课的课型特点及口语训练的原则,口语表达技能的训练方法,口语交际技能的训练方法。
难点:口语交际技能的训练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讨论:1.发给学生教材《汉语口语速成》(基础篇、提高篇)和《汉语教程》(第二册上、下),请学生谈谈看了教材,谈谈这两本教材的区别。
2.在你的中学时代,有没有口语课?你的口语能力有没有提高?怎么提高?3.请班里英语口语最好的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提高口语的。
4.一个英语口语很好的人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能力?5. 找一篇口语课文,按照培养交际能力的要求来设计教案。
(八)第八章听力课型的课堂教学实施4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课堂实践2学时)主要内容:1.听话的心理过程及心理特点。
2.听力课的课型特点及听力训练的原则。
3.听力技能的内容。
4.听力技能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5.现场观摩对外汉语听力课。
6.听力训练微型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要求:一、掌握听力的心理过程及心理特点,听力课的课型特点及听力训练的原则,听力技能的内容,听力技能的训练方法与技巧;二、熟悉听力课的课堂教学要点及操作方法;三、了解对外汉语听力课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
重点、难点:重点:听力课的课型特点及听力训练的原则,听力技能的内容,听力技能的训练方法。
难点:听力技能的训练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讨论:1.留学生住在中国,每天听到的都是汉语,那么有必要专门开一门听力课吗?列出你赞成或者反对的理由。
2.回顾你自己的学习英语的经历,你认为造成你听不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把他们排序。
3.你同意听力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吗?有没有例子能证明?4.想一想你上英语听力课的经历,听了今天的课后,你有什么收获?5.如果要你做一个总结,你认为在听力教学中,特别重要的5项重要内容是什么?跟同学交流一下。
(九)第九章写作课型的课堂教学实施4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课堂实践2学时)主要内容:1.汉语书面语表达的性质。
2.汉语书面语表达的内容。
3.汉语书面语表达的方法与技巧。
4.书面语表达训练微型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要求:一、掌握汉语书面语表达的性质、写作的理论基础,汉语写作的内容,写作教学的步骤,汉语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二、熟悉写作课的课堂教学要点及操作方法;三、了解对外汉语写作课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
重点、难点:重点:汉语书面语表达的内容,汉语书面语表达的方法与技巧。
难点:汉语书面语表达的方法与技巧。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讨论:1.想想你对写作的态度。
当你听说要写作文时,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你认为你对于写作的态度和你学习写作时的态度一样吗?2.你用英语写过作文吗?跟你用中文写作文有什么不同?你的英语老师教作文跟中文老师教作文有什么不同?想想你的英语老师的教学方法。
3.有人认为,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主要是帮助留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因为在生活中,他们用得着,其他诸如“命题作文”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你对此怎么看?4.学完本章以后,能否设计出一些活动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十)第十章测试2学时(理论讲授)主要内容:1.测试的基本原理。
2.测试与教学的关系。
3.测试的一般分类及作用。
4.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测试项目。
5.对外汉语教学测试的特点及步骤6.命题的要点及方法教学要求:一、掌握测试的基本原理、测试与教学的关系、测试的一般分类及作用、主要测试项目、对外汉语教学测试的特点及步骤、命题的要点及方法;二、熟悉测试的分类、对外汉语教学测试的特点及步骤;三、了解对外汉语测试命题的要点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