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边缘构件计算

合集下载

边缘构件(新规范)

边缘构件(新规范)

4 4 4 6 6 6 6 6 6
12 12 12 12 14 14 12 14 14
6 6 6 6 6 6 8 8 8
250 200 200 150 150 150 200 150 150
0 0 0 0 0.12 0.20 0 0.12 0.1 0.1 0.1
抗震墙边缘构件计算
抗震等级及墙体 部位、轴压比控 纵筋最小配筋 制点 率 一级(6、7、8 度,底部约束λ c>0.3) bf 暗柱长度 (mm) 400 V=Acor*S 规范要求纵筋最小直径及根数 根数 (根) 8 直径 (mm) 16 最小钢筋面积 (mm2) 1608 最小直径 8 规范要求箍筋最大间距及最小直径 箍筋 最大间距 100 Zvmin 配箍特征值 0.2
0.010 0.010 0.010 0.008 0.010
6 6 6 6 6
14 16 16 14 16
8 8 8 8 8
150 150 150 150 100
0.134 0.12 0.20 0 0
0.134 0.12 0.2 0.1 0.1
0.010 0.010 0.010 0.009 0.011
0.012 0.012 0.012 0.012
0.014
8
16
8
100
0.144
0.144
0.014
特一级(6、7、8 度,底部约束λ c>0.3) 特一级(9度,底部 构造λ c≤0.1) 特一级(9度,底部 约束λ c≤0.2) 特一级(9度,底部 约束λ c>0.2)
0.014
8
16
8
100
Pv(Zv=0.20) 0.917% 0.917% 1.056% 1.167% 1.278% 1.417% 1.528% 1.639%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抗侧力构件。

而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计算则是确保剪力墙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环节之一。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

简单来说,它是位于剪力墙端部、具有更高配筋要求的部分。

其作用在于提高剪力墙在地震等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从而增强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

那么,为什么要对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进行专门的计算呢?这是因为在地震等强烈作用下,剪力墙的端部往往是受力最为复杂和集中的区域。

如果这些部位的配筋不足或设计不合理,就可能导致剪力墙过早破坏,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其一,要确定约束边缘构件的范围。

这通常根据结构的抗震等级、墙肢的轴压比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抗震等级越高、轴压比越大,约束边缘构件的范围就越大。

其二,计算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

配筋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混凝土强度、钢筋强度、构件的截面尺寸、轴力、弯矩等。

常见的计算方法包括按照规范公式进行计算,或者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精确模拟。

在计算配筋时,需要分别计算纵向钢筋和箍筋的配筋量。

纵向钢筋主要承担拉力和压力,箍筋则主要起到约束混凝土、提高构件延性的作用。

对于纵向钢筋的计算,需要根据内力分析结果,按照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确定所需的钢筋面积。

同时,还需要满足规范中对于最小配筋率等要求,以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箍筋的计算则相对复杂一些。

需要考虑箍筋的间距、直径以及箍筋形式等因素。

通常,箍筋的间距越小、直径越大,对混凝土的约束效果就越好。

此外,在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中,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当剪力墙开有洞口时,洞口附近的约束边缘构件计算需要特殊处理,以保证洞口周边的墙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另外,不同类型的剪力墙(如一字型、T 型、L 型等),其约束边缘构件的计算方法也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高层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配箍率计入水平分布筋的设计方法

高层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配箍率计入水平分布筋的设计方法

高层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配箍率计入水平分布筋的设计方法摘要:高层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计入符合构造要求的水平分布筋的规范条文,为广大结构设计师所了解。

但是何种水平分布筋符合构造要求?计入多少水平分布筋用量合适又常常是结构设计师感到麻烦的事情。

本文通过笔者对规范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高层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墙体水平筋;配箍率;具体方法;引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11.7.18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6.4.5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3-2010)》(以下简称《高规》)7.2.15条规定“箍筋体积配箍率,可计入箍筋、拉筋以及符合构造要求的水平分布钢筋,计入水平分布钢筋的体积配箍率不应大于总体积配箍率的30%”。

因为此条规定可以减少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中的箍筋用量受到了很多开发公司和结构设计人员的注意。

但是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因为设计周期短,出图任务重,而计入墙身水平筋的工作量又比常规计算方法大,相当多的结构设计人员还是没有采用。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不计入墙体水平筋的做法常规、简单、便于施工,设计和施工人员更为熟知,但是用钢量稍大。

如遇对用钢量要求苛刻项目,可采用计入墙体水平筋的做法,但是设计人员需要指明构造做法,以免产生错误,影响工程质量。

下面就此种设计方法的几个问题做以阐述。

符合构造要求的墙身水平钢筋《高规》7.2.15条的条文说明中论述:“本条符合构造要求的水平分布钢筋,一般指水平分布钢筋伸入约束边缘构件,在墙端有90°弯折后延伸到另一排分布钢筋并勾住其竖向钢筋,内、外排水平分布钢筋之间设置足够的拉筋,从而形成复合箍,可以起到有效约束混凝土的作用。

”在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时,要注意是水平筋在墙端的弯折,并勾住其对面的竖向钢筋,水平钢筋之间设置拉筋。

根据规范要求《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图集中第76页给出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构造做法。

剪力墙构造和约束边缘构件计算

剪力墙构造和约束边缘构件计算

剪力墙构造和约束边缘构件计算一、剪力墙的构造剪力墙是一种能够承受水平力的结构墙,通常由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构成。

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墙体的刚性来抵抗侧向力的作用,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

剪力墙一般呈竖向布置,通常位于建筑物的纵向和横向主要结构体系的中部位置,如外立面墙体、内隔墙等。

剪力墙的构造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墙体的宽度和高度:墙体宽度一般取决于墙体本身的受力状况,墙体高度则需要满足建筑物的高度要求和抗倾覆稳定性要求。

2.墙体的开洞:在剪力墙上通常需要开设门窗等洞口,这需要在设计时进行合理的配筋和加强措施。

3. 砂浆缝:在剪力墙的砌筑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砂浆缝宽度,一般为10mm-15mm,以保证砂浆充实度和有效的传力面积。

4.剪力墙的布置:剪力墙一般布置在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中最不利的位置,以提高结构的整体刚性和稳定性。

二、约束边缘构件的计算约束边缘构件是指在剪力墙的两侧或四周设置的构件,它们的作用是对剪力墙施加约束,防止其侧移和破坏。

约束边缘构件可以是钢筋混凝土构件、钢构构件或预制构件等,其计算一般包括约束墙的长度、截面尺寸和加强措施等。

约束边缘构件的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约束边缘构件的位置和布置方式:一般约束边缘构件与剪力墙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螺栓连接或预埋连接等方式。

2.根据设计荷载和约束边缘构件的位置,计算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和截面尺寸:根据结构设计原则和抗震设计规范,计算约束边缘构件的弯矩和剪力,并选择适当的截面形式和尺寸。

3.设计约束边缘构件的加强措施:根据约束边缘构件的受力特点,需要设计相应的加强措施,如加设剪刀撑、加宽截面、配置纵向和横向加固钢筋等。

4.根据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进行约束边缘构件的详细计算和设计:包括截面尺寸的验证、构建图纸绘制等。

总之,剪力墙构造和约束边缘构件计算是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们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结构整体稳定性。

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设计荷载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刘孝国)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刘孝国)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刘孝国) 1.工程实例:第一类:短肢墙的边缘构件(一):构件信息图一横向墙的信息如下:混凝土墙短肢墙加强区,截面参数(m)B*H=0.300*0.700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NF=3AS=873.(图一取为9)竖向墙肢的信息如下:混凝土墙短肢墙加强区,截面参数(m)B*H=0.300*1.850 墙分布筋间距(mm)SW=200.0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NF=3计算配筋为0(二):边缘构件信息:上部中部下部图二(三):配筋计算结果及过程图二中,竖向墙肢上部(标注上部的地方)边缘构件配筋信息及计算过程:第28号:约束边缘构件抗震等级:3楼层属性:加强层竖向墙肢总长度1850,底部加强区三级短肢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1%(高规规定),墙宽300,所以整个墙肢的配筋为:1850*300*1%=5550(cm2)图二中间部分按照分布筋配筋(分布筋配筋率为0.25%):(1850-400-400)*300*0.25%=787.5剩下的部分两边边缘构件按面积分配,两边面积相同所以上部边缘构件配筋面积为:(5550-787.5)/2=2381.25(cm2)(包括竖向分布筋和阴影区纵筋?)图中横向墙肢的配筋:从构件信息中知道AS=873横向墙肢总长700,计算的时候,aa取40(350-40)*300*0.25%=232.5计算配筋+分布筋=873+232.5=1105.5两边分布筋相等,下面也是232.5图二下部第15号:约束边缘构件楼层属性:加强层由2个边缘构件合并而成(1)纵筋原始数据:阴影区面积(cm2):2700.0:(300*300+300*600=270000)构造配筋率(%): 1.00构造配筋(mm2):2700.00计算配筋(mm2):3487.153487.15=下部配筋面积+分布筋面积+横向墙右侧配筋=2381+873+232.5(2)纵筋当前结果:采用最大构造配筋率的计算结果:3900.00构造钢筋取值:采用求和后,再调整的算法(3900.00)有效阴影区面积(cm2):3900.0构造配筋(mm2):3900.00计算配筋(mm2):4593.07(=3487.15+1105)主筋配筋率(%): 1.18第二类:转角加洞口的边缘构件异形柱框剪的工程,6层,按照规范此工程是3级框架,2级剪力墙,底部一层加强区,构造配筋率0.008Ac和6Φ14中较大值,为其他部位的构造配筋为0.006Ac和6Φ12,那PKPM 里的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率0.94怎么来的?计算过程:由转角的边缘构件和洞口的边缘构件合并而成,洞口的边缘构件由钢筋直径和根数要求决定,所以有:合并前:1、角部边缘构件左边墙肢面积:S1=200*400=80000,构造配筋率P=0.6%,AS1=800*0.6=480,根数控制面积:678.6(6D12)2、洞口边缘构件墙肢面积:S2=200*500=100000,其他部位1,2级剪力墙短墙肢全截面构造控制配筋率:P=1.0%,AS2=1000*1.0=1000,根数控制面积AS2=678.6(6D12)合并后面积:S=200*400+200*300=140000二者面积直接叠加为:200*400+200*500=18000AS=(1000+678.6)*140000/(100000+80000)=1305.6对应的配筋率为:1305.6/140000=0.94%第三类:对于不是短肢墙的约束边缘构件横向墙长900mm,竖向墙长4200横向边缘构件长800,竖向300,抗震等级2级墙厚:200mm构件信息:1.对于横向边缘构件:RLIVE=0.60混凝土墙加强区抗震2级,阴影区面积:400*200=80000横向分布筋:(400-200)*200*0.25%/2=100计算结果50所以横向部分的计算配筋:1331+100=1431构造配筋:1206(6D16)2.对于竖向边缘构件,RLIVE=0.60混凝土墙加强区抗震2级(36)M=3364.N=-1077.As=47.是按照L形端部计算的,两个边缘构件总面积:200*400+200*900=260000阴影区面积:200*800=160000构造配筋:160000*1%=1600计算配筋:1331+100(横向分布筋)+100(竖向分布筋)+47(构件信息)=1578分布筋是按照(400-保护层厚度)*墙厚*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得来所以构造配筋为两个构造面积相加:(1600+1206)*2600/(1600+800)=3040其中2600为阴影区面积,1600800为计算阴影区配筋的时候用的面积,这就是求和调整的过程计算配筋为两个计算配筋结果直接相加:1431+1578=3004第四类:PKPM论坛用户问题这个电梯间左下角应该是边缘构件,计算配筋面积应该是312+959=1271,为什么软件给出的结果是1559呢?我这个边缘构件两边都是长墙,没有短肢剪力墙边缘构件信息:竖向部分:计算配筋+分布筋=312+(400-200)*0.3%=456 横向部分:计算配筋+分布筋=959+(400-200)*0.3%=1103两部分计算配筋相加456+1103=1559(计算值直接取和)两部分构造配筋:阴影区面积*0.6%=(540*240+300*240)*0.6%=1209.66(12)=678.24三者取大值。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简图与边缘构件配筋结果相差很大的原因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简图与边缘构件配筋结果相差很大的原因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简图与边缘构件配筋结果相差很大的原因•根据《SATWE软件说明书》第92页的解释,剪软件说书第的解释剪力墙阴影区的计算主筋的原则如下:•以上原则可以看出,SATWE软件计算边缘构件阴影区面积时是按照单肢墙计算暗柱面积并进行影区面积时是按照单肢墙计算暗柱面积,并进行叠加得到的。

•但经常有设计院的朋友提出,SATWE软件配筋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相加后与边缘构件配筋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相差甚远,边缘构件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往往比配筋简图中经相加后得到的大很多,不知为何?在此,本人拟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与广大设计人员探讨一下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的计算过程。

•工程实例一工程实例•某剪力墙结构,第二层局部墙肢平面简图如下:此段墙体抗震等级为三级。

由于其位处底部加强区,根据《抗震规范》表6.4.5-3,得到抗震等级为三级的剪力墙结构约束边缘构件最小配筋率为001A 和6Φ14者之间的较大值配筋率为0.01Ac和6Φ14二者之间的较大值。

根据《高规》7.1.8 注1可知,此段L形墙体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均小于8,程序判断为短肢剪力墙并以白色外边线显示由此根据墙体2为短肢剪力墙,并以白色外边线显示。

由此根据《高规》7.2.2-5的规定,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率,三级不宜小于1.0%。

右图所示为SATWE软件计算的此段剪力墙在配筋简图中的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显示,墙体1一端暗柱配筋面积为14,墙体2为0。

根据墙体1《SATWE说明书》中的解释,0表示此段墙体构造配筋。

墙体1和2计算结果文本文件显示如下:墙体1配筋计算结果墙体2配筋计算结果SATWE•软件在边缘构件简图中显示,边缘构件1的配筋面积为5471mm2,边缘构件2的配筋面积为边缘构件2 2381mm2。

•查边缘构件1和2的文本文件计算结果如下文件,计算结果如下:边缘构件1边缘构件1计算结果边缘构件2计算结果•按照《SATWE说明书》的解释,边缘构件1的配筋面积为:1350×2+1200(边缘构件2构造配筋面积)=3900mm2,而程序计算结果为5470.5mm2;边缘构件2为构造配筋,阴影区面积为120000mm2,根据《抗规》表6.4.5-3的要求,0.01Ac=1200mm2,6Φ14=923.16mm2,二者取大值,其构造纵筋配筋面积为1200mm2,程序输出的阴影区配筋面积为2381.2mm2,由此可见二者相差很多。

约束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

从图集上体会,可以看出,约束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构件要“强”一些,主要体现在抗震作用上。

所以,约束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高(如一级)的建筑,构造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低的建筑。

从图集中的配筋情况也可以看出构造边缘构件(如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类似于框架柱,当然也不能说构造边缘端柱一定没有翼缘。

约束边缘构件除端部或角部有一个阴影部分外,在阴影部分和墙身之间还有一个“虚线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加密拉筋或同时加密竖向分布筋。

约束构件是根据抗震等级要求来设计的,截面和墙长墙高有关系,配筋是要进行受力计算的。

构造构件是根据规范做的剪力墙增强构件,根据构造要求设计截面和配筋;“边缘构件”位于剪力墙墙肢的两端。

在水平地震力到来的时候,“边缘构件”(比起中间的墙身来说)是首当其冲抵抗水平地震力的。

约束边缘暗柱是承重结构了,配筋有具体要求的抗震墙边缘构件的箍筋应采用何种形式,阴影部分是否可以用拉筋代替箍筋?答:抗震墙墙肢两端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两类。

抗震墙墙肢的延性与受压区混凝土的变形能力即箍筋的约束有关,抗震墙设置边缘构件是避免墙肢在轴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破坏。

约束边缘构件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暗柱、端柱和翼墙,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变形能力;构造边缘构件相对约束边缘构件,其对混凝土的约束较差。

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长度分别按抗震规范图6.4.7和图6.4.8的要求采用。

对于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必须采用箍筋,阴影范围之外可以采用箍筋或拉筋,但约束边缘构件的边界处应为箍筋。

对于本工程说明第四点:Y区构造图本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约束边缘构件的墙身拉筋加强区(Y区),其构造为:在Lco范围内布置与约束边缘构件(AZ)内箍筋同一直径水平间距为100,竖向间距同墙水平筋间距的拉结筋,同时墙身竖向筋在Lco范围内加密间距100,该范围内竖筋同墙身竖筋.。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模板一:(科技风格)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文献综述第二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基本知识2.1 剪力墙的定义与分类2.2 约束边缘构件的作用与分类2.3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设计要求第三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方法3.1 构件受力分析3.2 构件强度计算方法3.3 构件刚度计算方法3.4 构件的稳定性分析第四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案例分析4.1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参数设定4.2 构件受力分析与计算4.3 构件的强度与稳定性验证4.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五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优化设计5.1 设计目标与约束条件5.2 设计变量的确定5.3 优化算法的选择与应用5.4 优化结果分析与验证第六章结论与展望6.1 结论总结6.2 还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附件:(罗列出所涉及的附件)1. 技术标准《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规范》2. 相关设计图纸和计算报告3. 相关试验数据与结果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设计规范:指国家发布的有关建筑设计的强制性规范,例如《建筑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2. 建筑法:指国家法律法规针对建筑行业颁布的法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模板二:(文学风格)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引言: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是起到关键作用的部分。

本文旨在详细描述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计算过程,以及设计中应注意的细节。

第一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基本知识1.1 剪力墙的定义及分类1.2 约束边缘构件的作用及分类1.3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要求的探讨第二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方法探究2.1 构件受力分析的应用2.2 构件强度计算方法的研究2.3 构件刚度计算方法的探索2.4 构件的稳定性分析及规范要求的讨论第三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案例分析3.1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参数设定3.2 构件受力分析及计算的结果3.3 构件的强度与稳定性验证及讨论第四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优化设计探索4.1 设计目标及约束条件的考虑4.2 设计变量的确定与分析4.3 优化算法的选择与应用4.4 优化结果的分析及验证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1 研究总结与成果回顾5.2 本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改进方向附件:1. 技术标准《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规范》2. 相关设计图纸及计算结果汇总表3. 相关试验数据及结果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设计规范:指国家发布的有关建筑设计的强制性规范,例如《建筑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2. 建筑法:指国家法律法规针对建筑行业颁布的法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计算实例

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计算实例

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计算实例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实例来介绍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个参数:1. 约束边缘构件的横截面积(单位:平方米);2. 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单位:米);3. 钢筋的直径(单位:毫米);4. 钢筋的间距(单位:毫米);5. 钢筋的层数。

接下来,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 计算钢筋的截面积钢筋的截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_s = frac{pi d^2}{4}$,其中 $d$ 是钢筋的直径。

假设钢筋直径为 12 毫米,则钢筋的截面积为 $A_s = frac{pi times 12^2}{4} = 113.1$ 平方毫米。

2. 计算钢筋的体积钢筋的体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_s = A_s times l times n$,其中 $l$ 是钢筋的间距,$n$ 是钢筋的层数。

假设钢筋间距为150 毫米,钢筋层数为 3 层,则钢筋的体积为 $V_s = 113.1 times 0.15 times 3 = 50.9$ 立方毫米。

3. 计算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_c = A_c times l$,其中 $A_c$ 是约束边缘构件的横截面积,$l$ 是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

假设约束边缘构件的横截面积为 0.3 平方米,长度为 4 米,则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为 $V_c = 0.3 times 4 = 1.2$ 立方米。

4. 计算体积配箍率体积配箍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ho_v = frac{V_s}{V_c}$,其中 $V_s$ 是钢筋的体积,$V_c$ 是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

代入以上计算结果,得到体积配箍率为 $rho_v = frac{50.9}{1.2} = 42.4%$。

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进行了演示。

通过计算体积配箍率,可以更好地了解钢筋在约束边缘构件中的分布情况,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剪力墙是一种结构墙体,用来承受建筑物的水平荷载,其作用是通过阻碍墙上部的位移使其起到稳定建筑的作用。

在剪力墙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以及核心区面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计算内容。

1.边缘构件体积计算:剪力墙的边缘构件是负责承担墙上部位移的构件,其体积的计算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确定剪力墙的高度和宽度,记为H和B。

2)然后,确定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宽度,记为W。

3)计算边缘构件的面积,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V_edge = (H - 2W) * B其中,V_edge表示边缘构件的体积。

2.配箍率计算:配箍是为了增加混凝土的受力面积,提高其承载能力而设置的,配箍率是表征配箍量大小的指标。

通常,剪力墙的配箍率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具体数值根据设计规范而定。

配箍率的计算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确定剪力墙的高度和宽度,记为H和B。

2)然后,确定剪力墙的钢筋配箍间距,记为s。

3)计算剪力墙的配箍横截面积,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A_s=(H-2d)*B*(1/s)其中,A_s表示配箍横截面的面积,d表示剪力墙内外面到配箍横截面中心的距离。

3.核心区面积计算:剪力墙的核心区域是剪力墙内部的一个狭长区域,其面积的计算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确定剪力墙的高度和宽度,记为H和B。

2)然后,确定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宽度,记为W。

3)计算核心区的面积A_core = (H - 2W) * B其中,A_core表示核心区的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只是一种基本方法,具体的计算还需要根据设计规范和具体的工程要求进行调整。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如墙体的强度、墙体中钢筋的布置方式等。

因此,在实际计算中,建议参考相关的结构设计规范,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计算。

剪力墙和约束边缘构件混凝土计算规则

剪力墙和约束边缘构件混凝土计算规则

剪力墙和约束边缘构件混凝土计算规则剪力墙和约束边缘构件在混凝土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分别用于增强结构的抗剪能力和约束边缘的变形,从而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剪力墙和约束边缘构件的计算规则。

一、剪力墙的计算规则剪力墙是指在建筑结构中承受水平荷载并能够提供抗剪强度的墙体。

剪力墙的计算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剪力墙的布置和尺寸:剪力墙的布置应满足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要求,通常布置在结构的外围或内部承重墙上。

剪力墙的尺寸要根据设计荷载和混凝土的抗剪强度来确定。

2. 剪力墙的抗剪强度计算:剪力墙的抗剪强度计算通常采用剪力墙法或剪力墙-框架法。

剪力墙法是指将结构简化为由剪力墙承担荷载的系统,通过计算剪力墙的抗剪强度来确定结构的稳定性。

剪力墙-框架法是指将剪力墙和框架结构相结合,通过剪力墙和框架的相互作用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剪能力。

3. 剪力墙的开裂和挠度控制:剪力墙在受荷时容易出现开裂和挠度过大的问题。

为了控制开裂和挠度,需要通过合理的剪力墙布置和增加剪力墙的抗剪强度来提高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二、约束边缘构件的计算规则约束边缘构件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用来约束边缘变形的构件,如边梁、边柱等。

约束边缘构件的计算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约束边缘构件的布置和尺寸:约束边缘构件通常布置在结构的边缘处,用来约束边缘的变形和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约束边缘构件的尺寸要根据设计荷载和材料的强度来确定。

2. 约束边缘构件的约束能力计算:约束边缘构件的约束能力计算通常采用弯矩和剪力的计算方法。

通过计算约束边缘构件的约束能力来确定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约束边缘构件的开裂和挠度控制:约束边缘构件在受荷时容易出现开裂和挠度过大的问题。

为了控制开裂和挠度,需要通过合理的约束边缘构件布置和增加约束边缘构件的约束能力来提高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总结剪力墙和约束边缘构件是混凝土结构中重要的计算要素,它们的合理布置和设计对于结构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

由于《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中对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考察较多,而《规范》中无具体计算公式,特整理如下,转载请注明出处。

1、计算依据:
2、计算公式
(1)体积配箍率:s A l A n cor i Si i ∑=v ρ
(2)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为c (最外层钢筋,即箍筋到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箍筋直径为φ,如果题中明确给出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则可以根据箍筋与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关系求出c 。

(3)根据《规范》,箍筋长度l 为箍筋中心线长度,混凝土核心截面面积Acor 为最外层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面积。

2、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计算简图及计算:
①li 如图中所示;②Asi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A ;③ni 可从题中图形数出;③s 一般题中给出;④Acor 计算公式如下。

(a )暗柱
Acor=(bw-2c-2φ)×(h-c-2φ)
(b )有翼墙
Acor=(b+bw+b-2φ)×(bf-2c-2φ)+(h+c )×(bw-2c-2φ) (c )有端柱
Acor=(bc-2c-2φ)×(hc-2c-2φ)+(h+c )×(bw-2c-2φ) (d )转角墙(L 形墙)
Acor=(bw+b-c-2φ)×(bf-2c-2φ)+(h+c)×(bw-2c-2φ)。

(整理)约束边缘构件

(整理)约束边缘构件

1::关于约束边缘沿构件的长度lc是设计图籍的规定详见03G101-1 P49页(附图1),具体数值和抗震等级有关。

具体的含义其实就是在这个LC长度范围内钢筋配筋的增加2:bw表示剪力墙的厚度,bf表示二相交剪力墙的另一边墙的厚度,hc和bc分别为约束边缘端柱的截面高度和宽度尺寸。

这些符号详见附图2举报6.4.1抗震墙的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5。

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不宜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16;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

6.4.2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在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

6.4.3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小应小于0.20%;钢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300MM,最小直径不应小于8MM。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纵向及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 3%,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6.4.4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钢筋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

6.4.5一级和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9度)时不宜超过0.4,一级(8度)时不宜超过0.5,二级不宜超过0.6。

6.4.6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抗震墙结构,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应按本章第6.4.7条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小于表6.4.6的规定值时可按本章第6.4.8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一、二级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两端应设置符合约束边缘构件要求的翼墙或端柱,洞口两侧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不落地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墙肢两端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剪力墙构造和约束边缘构件计算

剪力墙构造和约束边缘构件计算

bf(翼墙宽度)
200
lc(约束边缘构件延墙肢长度)
500
500

翼墙lc
1100 1100
λv(配箍特征值)
0.12 0.20
纵向钢筋面积
2700
箍筋或拉筋竖线间距
150
体积配箍率限值ρv
0.770% 1.283%
L形翼墙
bf(翼墙宽度)-X bf(翼墙宽度)-Y lc(约束边缘构件延墙肢长度)-X lc(约束边缘构件延墙肢长度)-Y λv(配箍特征值)
纵向钢筋面积 箍筋或拉筋竖线间距 体积配箍率限值ρv
二级抗震
λ≤0.4 λ>0.4
200
200
500
500
500

600
0.12 0.20
1600
150
0.770% 1.283%
C50 23.1
端柱
bc(端柱延墙肢方向长度) hc(端柱垂直墙肢方向长度)
lc(约束边缘构件延墙肢长度) λv(配箍特征值) 纵向钢筋面积
箍筋或拉筋竖线间距 体积配箍率限值ρv
二级抗震
λ≤0.4 λ>0.4
400
400
700
700
0.12 0.20
2500
150
0.770% 1.283%
HRB400 360
墙体尺寸
bw
hw
300
2100
暗柱
lc(约束边缘构件延墙肢长度) λv(配箍特征值) 阴影区长度 纵向钢筋面积
箍筋或拉筋竖线间距 体积配箍率限值ρv
二级抗震
λ≤0.4 λ>0.4
400
420
0.12 0.20
400
400

高规、混规、抗规关于剪力墙的要求

高规、混规、抗规关于剪力墙的要求

规范关于剪力墙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一、一般规定1、剪力墙结构应具有事宜的侧向刚度,其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平面布置简单、规则,宜沿两个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两个方向侧向刚度不宜相差过大。

②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

③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

2、剪力墙不宜过长,较长剪力墙宜设置跨高比较大的连梁将其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度与墙段长度之比不宜小于3,墙段长度不宜大于8m。

3、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按本章规定设计,不小于5的按框架梁设计。

4、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②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较大值③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宜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5、楼面梁不宜支撑在剪力墙或核心筒的连梁上。

6、当剪力墙或核心筒墙肢与其平面外相交的楼面梁刚接时,可沿楼面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想连的剪力墙、扶壁柱、暗柱,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设置沿楼面梁轴线方向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时,墙的厚度不宜小于梁的截面宽度。

②设置扶壁柱时,其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其截面高度可计入墙厚。

③墙内设暗柱时,暗柱的截面高度可取墙的厚度,暗柱的截面宽度可取梁宽加2倍墙厚。

7、楼面梁水平钢筋进入剪力墙的锚固段水平投影非抗震时不小于0.4Lab,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0.4Labe;当锚固长度不满足要求时,可将楼面梁伸出剪力墙形成梁头,梁的纵筋深入两头后弯折锚固。

8、暗柱、扶壁柱应设置箍筋,一、二、三级时不小于8mm,四级及非抗震时不应小于6mm,切均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1/4;箍筋间距一、二、三级时不应大于150mm,四级及非抗震时不应大于200mm。

9、当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大于4时,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

二、截面设计1、墙厚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及层高或无支高度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及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180mm及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宜小于180mm及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

由于《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中对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考察较多,而《规范》中无具体计算公式,特整理如下,转载请注明出处。

1、计算依据: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7.2.5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11.7.18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10 第6.4.5条;
2、计算公式
(1)体积配箍率:s A l A n cor i Si i ∑=v ρ
(2)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为c (最外层钢筋,即箍筋到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箍筋直径为φ,如果题中明确给出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则可以根据箍筋与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关系求出c 。

(3)根据《规范》,箍筋长度l 为箍筋中心线长度,混凝土核心截面面积Acor 为最外层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面积。

2、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计算简图及计算:
①li 如图中所示;②Asi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A ;③ni 可从题中图形数出;③s 一般题中给出;④Acor 计算公式如下。

Acor=(bw-2c-2φ)×(h-c-2φ)
Acor=(b+bw+b-2φ)×(bf-2c-2φ)+(h+c)×(bw-2c-2φ)
Acor=(bc-2c-2φ)×(hc-2c-2φ)+(h+c)×(bw-2c-2φ)
(d)转角墙(L形墙)
Acor=(bw+b-c-2φ)×(bf-2c-2φ)+(h+c)×(bw-2c-2φ)。

G 19 约束边缘构件配筋详解

G 19 约束边缘构件配筋详解

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概念:混规6.6.3 高规7.2.151、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抗震等级2、确定lc的长度3、确定阴影区的范围(lc减阴影区长度需要调整),也由此确定了非阴影区的范围.一般都无lc,也就是没有非阴影区,因为墙体很长的时候轴压比小,很短的时候lc会小于阴影区的。

4、确定阴影区箍筋及拉筋直径,沿竖向及水平间距5、确定非阴影区箍筋及拉筋直径,沿竖向及水平间距6、纵筋直径、根数的确定7、看satwe计算结果,箍筋及竖向钢筋是否满足计算要求。

8、插件的使用,提高绘图速度。

总结:体积配箍率不满足的时候怎么办?加密箍筋;加大直径;墙体水平筋代替(注明做法或者加做法大样);增加拉筋;组合配筋。

几个要注意的问题:(1)暗柱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200mm时,要考虑归并。

(2)是否满足高规7.2.2-5(3)约束边缘构件要特别注意墙体钢筋是否计入体积配箍率的问题以及非阴影区是否设置封闭箍筋的问题,通过试算得出结论。

注意问题: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墙体水平筋配筋与箍筋是否相符。

一般情况下墙体水平筋的贡献不会超过30%。

(4)如果竖向钢筋直径大于16的时候,如18、20等,注意保护层厚度同钢筋直径,就不是15了,一般总说明会有这么一句话的。

(5)竖向间距一般取值为100、150,但是有些设计院为了省钢筋,会调整间距为125、110等,正好满足体积配箍率,此时宜仔细计算为宜;还有一种做法是箍筋拉筋用组合配筋,用软件分别计算相加即可。

(6)注意T形截面的非阴影区的确定。

(7)小墙肢,箍筋全高加密。

(8)(9)归并的问题作业要求:案例一的模板图画完之后,底部加强区要求拿出首层来画YBZ和GZB各五个,画墙体配筋图,另外再画标准层任意一层的GBZ 图,至少画五个。

都要有计算书,画的越多越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计算表
矩形截面
暗柱宽暗柱长箍筋直径拉筋直径拉筋肢数箍筋1长度箍筋2长度箍筋3长度拉、箍筋间距 水平筋直径水平筋长度水平筋间距箍、拉筋体积配箍率水平筋所占体积配箍率总体积配箍率轴压比砼抗压强度规范限值箍、拉筋配箍占比纵筋配筋面积30090010101820820014082020200 1.05%0.33% 1.37%0.4119.10 1.06%98.64%2700 200450881000150810202000.67%0.52% 1.19%0.4119.10 1.06%63.20%900 200500881000150811202000.65%0.51% 1.16%0.3519.100.64%101.46%1000 200550881000150812202000.63%0.50% 1.13%0.3519.100.64%98.32%1100 200600881000140813202000.65%0.53% 1.19%0.3519.100.64%102.56%1200
暗柱宽暗柱长箍筋直径拉筋直径拉筋肢数箍筋1长度箍筋2长度箍筋3长度拉、箍筋间距 水平筋直径水平筋长度水平筋间距箍、拉筋体积配箍率水平筋所占体积配箍率总体积配箍率轴压比砼抗压强度规范限值箍、拉筋配箍占比纵筋配筋面积25040088100012589702000.71%0.51% 1.22%0.4119.10 1.06%67.31%1000 2004501010100015081020200 1.07%0.52% 1.59%0.4119.10 1.06%100.73%900 2005001010100014081120200 1.10%0.55% 1.65%0.4119.10 1.06%103.60%1000 2005501010100014081220200 1.06%0.54% 1.60%0.4119.10 1.06%100.13%1100 2006001010100013081320200 1.11%0.57% 1.69%0.4119.10 1.06%104.77%1200 200700882000100815202000.96%0.73% 1.69%0.4119.10 1.06%90.49%14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