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性质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三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三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三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引言等差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在数学中的运用十分广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本文将会介绍人教版高三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的教学反思和教案。

二、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授课,我们的教学目标是:•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和运用;•能够分析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灵活掌握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本次授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和运用;•等差中项和等差数列的应用。

3. 教学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通过精心准备的PPT和示例,向学生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并阐述等差数列的性质和运用;•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举例和解题过程中的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索等差数列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4. 教学效果经过本次教学,我们发现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讲解等差数列的性质和运用时,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灵活掌握应用技巧。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掌握解题方法,并能够独立解答一些复杂题目。

三、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相关概念、性质和运用,并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等差数列的认识和探索欲望。

第二步:讲授•定义等差数列的概念,并介绍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阐述等差数列的性质和运用,主要包括公差、项、数列取值等。

•介绍等差中项的概念,引入等差中项的应用。

第三步: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并会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应用公式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的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回忆上一节课学习数列的定义,请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表示数列有哪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

我们这节课接着学习一类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

2.由生活中具体的数列实例引入(1).国际奥运会早期,撑杆跳高的记录近似的由下表给出:你能看出这4次撑杆条跳世界记录组成的数列,它的各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2)某剧场前10排的座位数分别是:48、46、44、42、40、38、36、34、32、30引导学生观察:数列①、②有何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字相邻两个数字的差总是一个常数,数列①先左到右相差0.2,数列②从左到右相差-2。

二.新课探究,推导公式1.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强调以下几点: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所以上面的2、3都是等差数列,他们的公差分别为0.20,-2。

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

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

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你对等差数列了解多少呢?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2、体会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3、会简单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体会倒序相加求和的思想方法;2、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对等差数列求和历史的了解,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倒序相加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解决策略】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

利用数形结合、类比归纳的思想,层层深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整理出推导公式的思路,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软件,电脑【教学过程】一、明确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确定本节课中心任务: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那么什么叫数列的前n项和呢,对于数列{an}:a1,a2,a3,…,an,…我们称a1+a2+a3+…+a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用sn表示,记sn=a1+a2+a3+…+an,如S1 =a1, S7 =a1+a2+a3+……+a7,下面我们来共同探究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二、问题牵引,探究发现问题1:(播放媒体资料情景引入)印度泰姬陵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见图),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

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圆宝石吗?即: S100=1+2+3+······+100=?著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就会算,闻名于世;那么小高斯是如何快速地得出答案的呢?请同学们思考高斯方法的特点,适合类型和方法本质。

等差数列的性质教案

等差数列的性质教案

2.2.2等差数列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能选择更方便快捷的解题方法,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过程方法及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并加深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点:理解等差中项的概念,等差数列的性质,并用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加深对等差数列性质的理解,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能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学法:观察,分析,猜想,归纳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首先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主要内容: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n a -1-n a =d ,(n ≥2,n ∈N +),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 (=n a d m n a m )(-+)3.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公差d① d=n a -1-n a ② d =11--n a a n ③ d =mn a a m n -- 二、讲解新课:问题:如果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A ,使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应满足什么条件?由定义得A-a =b -A ,即:2b a A +=反之,若2b a A +=,则A-a =b -A 由此可可得:,,2b a b a A ⇔+=成等差数列 也就是说,A =2b a +是a ,A ,b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定义:若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不难发现,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如数列:1,3,5,7,9,11,13…中5是3和7的等差中项,1和9的等差中项9是7和11的等差中项,5和13的等差中项看来,73645142,a a a a a a a a +=++=+性质1: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m+n=p+q ,则,q p n m a a a a +=+ 即 m+n=p+q ⇒q p n m a a a a +=+ (m, n, p, q ∈N )三.例题讲解。

等差数列的基本定义及性质(教案二)

等差数列的基本定义及性质(教案二)

等差数列的基本定义及性质(教案二)。

一、基本定义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值相等的数列。

这个差值称为公差,记为d,而数列中的第一项记为a1,第n项记为an。

简单来说,等差数列可以表示为:a1, a1+d, a1+2d, a1+3d, …, an-1+d, an其中,d为公差,a1为首项,an为末项,n为项数。

二、性质1.通项公式对于一个等差数列,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这个公式表明了,对于等差数列中的任意一项,我们可以通过首项、公差和项数来求出。

2.求和公式对于一个等差数列,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的公式来求和:Sn = (a1 + an) × n / 2其中,Sn表示前n项和。

3.公差的性质公差有以下的性质:① 两个相邻的项之间的差值等于公差d。

② 对于任意两个项,它们之间的差值可以表示为d × (m - n),其中m和n分别表示这两个项的下标。

③ 如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均为正数,那么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正数。

④ 如果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均为负数,那么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负数。

4.项数的性质项数有以下的性质:① 对于任意一个等差数列,我们都可以通过首项、末项和公差来求出项数。

② 当n大于2时,等差数列的第n项与第n-1项之间的差值是公差。

③ 任意三个项构成的子等差数列,其公差等于原等差数列的公差。

三、应用等差数列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数列求和、数学证明、概率统计等方面。

在数列求和中,我们可以通过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来求出前n项的和。

在数学证明中,等差数列可以用来证明某些数学定理,例如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

在概率统计中,等差数列可以被用来模拟某些随机变量的分布。

等差数列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其基本定义和性质对于我们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掌握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课题:等差数列课程要求1.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等.2.掌握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3.掌握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知识梳理1.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那么它的通项公式是*1(1)()n a a n d n N =+-∈.3.等差中项如果A =2a b +,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4.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n k a a n k d n k N =+-∈.(2)若{}n a 为等差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3)若{}n a 是等差数列,则*2,,,(,)n n m n m a a a n m N ++∈也是等差数列. (4)数列232,,,m m m m m S S S S S --也是等差数列.5.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其前n 项和1()2n n a a n S +=或1(1)2n n n S na d -=+. 6.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2*1()()22n d d S n a n n N =+-∈ 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n S An Bn A B ⇔=+为常数,*)n N ∈ . 7.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最值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10,0a d ><,则n S 存在最大值; 若10,0a d <>,则n S 存在最小值.例题讲解例1(1)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4+a 5=24,S 6=48,则{a n }的公差为 ( )A .1B .2C .4D .8【解析】方法一:基本量计算45116127242615484a a a d a S a d d +=+==-⎧⎧⇒⎨⎨=+==⎩⎩ 方法二:性质的应用45536342443()482a a a a d S a a +=⎧-⇒==⎨=+=⎩例1(2)已知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中奇数项之和为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是( )A .5B .4C .3D .2【解析】方法一:基本量计算111=520159525303S a d a S a d d +=⎧=-⎧⎪⇒⎨⎨=+==⎪⎩⎩奇偶 方法二:性质的应用3015535S S d d --=⇒==奇偶例2(1)在等差数列{a n }中,a 3+a 9=27-a 6,S n 表示数列{ a n }的前n 项和,则S 11= ( )A .18B .99C .198D .297【解析】方法一:基本量计算11121027(5)59a d a d a d +=-+⇒+=1111115511(5)99S a d a d =+=+=方法二:性质的应用396663279a a a a a ++==⇒=1161199S a ==例2(2)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若a 1+a 2+a 3=5,a 7+a 8+a 9=10,则a 19+a 20+a 21=________.【解析】方法一:基本量计算112311920211789125335183572032110518a a a a a d a a a a d a a a a d d ⎧=⎪++=+=⎧⎪⇒⇒++=+=⎨⎨++=+=⎩⎪=⎪⎩方法二:性质的应用78912319202178918()()5()3620d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d =++-++=++=+++=例3(3)已知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1=-2017,S 20172017-S 20112011=6,则S 2021=________. 【解析】方法一:基本量计算 依题意有:1(1)2n S n d a n -=+ 于是:2017201111(1008)(1005)36220172011S S a d a d d d -=+-+==⇒= 于是:2021202120202021(2017)260632S ⨯=⨯-+⨯= 方法二:性质的应用 依题意有:数列{}n S n为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 则有:201720116'6'120172011S S d d -==⇒= 于是:202112020'20172020320211S S d =+=-+= 解得:20216063S =。

小学数学等差数列教案【优秀8篇】

小学数学等差数列教案【优秀8篇】

小学数学等差数列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数学等差数列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等差数列教案大班

等差数列教案大班

等差数列教案大班一、教学目标:1. 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3. 能够运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1. 运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2. 发现等差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学书籍。

2. 黑板、粉笔。

3. 习题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学生对数列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每天步行的步数。

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的性质。

步骤二:讲解(20分钟)1. 通过教学课件,详细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 指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给出相关的示例。

3. 鼓励学生自己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帮助他们理解公式的由来。

步骤三:练习(25分钟)1. 分发练习题,并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老师逐个讲解题目的解答过程,同时解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应用等差数列进行计算。

步骤四:拓展(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车速、水位的变化等。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找出更多生活中的等差数列应用,并分享给全班。

3. 整理学生的发现,鼓励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回顾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并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等差数列的计算和应用。

2. 引导学生进行等差数列的推广,如等差数列的和公式等。

3.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题和挑战题,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七、教学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生的评价。

2.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或考试题,检查学生对等差数列的掌握程度。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教案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教案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通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等差数列的定义2. 等差数列的性质3.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4.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5. 应用举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及应用。

2. 利用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和通项公式。

3. 运用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列举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 等差数列的定义: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特点。

3. 等差数列的性质:讲解等差数列的性质,如相邻两项的差是常数等。

4.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解释其含义。

5.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讲解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并给出应用实例。

6.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等差数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和通项公式的重点。

8.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等差数列的应用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和通项公式。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和通项公式的掌握程度。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八、课时安排:2课时九、教学资源:教材、教案、PPT、练习题等。

十、教学拓展:1. 等差数列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人口增长、工资增长等。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及教案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及教案

教案: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及教案第一章:等差数列的概念1.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如计算连续自然数的和)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

1.2 等差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即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一个常数。

解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1.3 等差数列的性质探讨等差数列的性质,如相邻两项的差是常数,首项和末项的关系等。

第二章:等差数列的求和2.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概念,即前n项的和。

解释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n/2 (a1 + an),其中Sn表示前n项的和。

2.2 等差数列的求和应用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前n项和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和。

探讨等差数列求和的其他方法,如分组求和、错位相减等。

第三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3.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解释如何推导出该公式。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和数学归纳法推导出通项公式。

3.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运用通项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特定项的值。

探讨等差数列的特定项的性质,如第n项的值与首项和公差的关系。

第四章:等差数列的性质和求和4.1 等差数列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如相邻两项的差是常数,首项和末项的关系等。

利用性质解决问题,如找出等差数列中的特定项的值。

4.2 等差数列的求和引导学生运用前n项和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和。

探讨等差数列求和的其他方法,如分组求和、错位相减等。

第五章:等差数列的综合应用5.1 等差数列的应用问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工资、统计数据等。

5.2 等差数列的综合练习提供一些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问题。

分析和解答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等差数列的知识。

第六章:等差数列的图像和性质6.1 等差数列的图像引导学生绘制等差数列的图像,展示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数学等差数列教案「篇一」一、等差数列1、定义注:“从第二项起”及“同一常数”用红色粉笔标注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一)例题与练习通过练习2和3 引出两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由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特点,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对问题的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

(二)新课探究1、由引入自然的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强调: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f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数学表达式:an+1—an=d (n≥1) ;h4z+0"6vG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组数列,由学生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 9 ,8,7,6,5,4,√ d=—12、2、2、2、2、2、2、2、2、2、74√ d=0。

013、3、3、3、3、3、3、√ d=04、4、4、4、4、4、4、×5、5、5、5、5、5、×其中第一个数列公差<0,>0,第三个数列公差=0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2、第二个重点部分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归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我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给出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d,由学生研究分组讨论a4 的通项公式。

通过总结a4的通项公式由学生猜想a40的通项公式,进而归纳an的通项公式。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若一等差数列{an }的首项是a1,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得:a2 — a1 =d 即: a2 =a1 +da3 – a2 =d 即: a3 =a2 +d = a1 +2da4 – a3 =d 即: a4 =a3 +d = a1 +3d猜想: a40 = a1 +39d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此时指出:这种求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里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办法——————迭加法:a2 – a1 =da3 – a2 =da4 – a3 =dan+1 – an=d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到 an– a1= (n—1) d 即 an= a1+(n—1) d (1)当n=1时,(1)也成立。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2.2《等差数列》 教案5篇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2.2《等差数列》 教案5篇

2.2 .1等差数列的概念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概念(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对比,建立等差数列模型,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情景1:把班上学生学号从小到大排成一列:如:1,2,3,4,…,63,64.问题1:请学生归纳出上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521(,+∈≤≤=N n n n a n 。

问题2:把上面的数列各项依次记为64321,,,,a a a a ,学生填空:()()()1,,1,163642312+=+=+=a a a a a a问题3:上面的数列有什么特点,你能用数学语言(符号)描述这些特点吗?(教师引导,学生完成)11+=-n n a a (2≥n ),或者写成 11=--n n a a (2≥n ).注:强调2≥n ,原因在于1-n 有意义。

问题4:提问学生,能用普通语言概括上面的规律吗?数列后一项等于前一项加“1”,或者 数列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为“1”. 上面的数列已找出这一特殊规律,下面再观察一些数列并也找出它们的规律。

情景2:看幻灯片上的实例(1)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共设置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位:kg ): 48,53,58,63.(2)水库的管理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

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18m ,自然放水每天水位下降2.5m ,最低降至5m 。

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组成数列(单位:m ):18,15.5,13,10.5,8,5.5.(3)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金计算下一期的利息。

按照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

如,按活期存入10000元钱,年利率是0.72%,那么按照单利,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组成的数列是:10072, 10144, 10216, 10288, 10360.(4)全国统一鞋号中,成年女鞋的尺码最小的是21码,相邻两个鞋号间隔0.5码,最大的是25码,组成的数列:21,21.5 ,22 ,22.5 ,23 ,23.5 ,24 ,24.5 ,25.问题5:请学生写出上面的数列,观察这些数列的特点,并用数学语言(符号)描述这些特点:(1)51=--n n a a ,2≥n ,+∈N n ;(2)5.21-=--n n a a ,2≥n ,+∈N n(3)721=--n n a a ,2≥n ,+∈N n ;(4)5.01=--n n a a ,2≥n ,+∈N n 问题6:观察并归纳上面这些数列的共同特征,用数学语言(符号)描述这些特点:1n n a a d --=(d 是常数),(2≥n ,+∈N n )满足这种特征的数列很多,我们有必要为这样的数列取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及教案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及教案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及教案第一章:等差数列的概念1.1 等差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的顺序性和连续性。

引入等差数列的定义,解释公差的概念。

1.2 等差数列的性质探讨等差数列的性质,如相邻两项的差为常数,首项和末项的关系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归纳总结等差数列的性质。

第二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概念,理解通项公式与数列的关系。

通过示例和引导学生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探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求指定项的值等。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目的方式,加深对通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第三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3.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前n项和的概念,理解前n项和的含义。

引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解释首项和末项的关系。

3.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探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公式。

通过示例和练习题目,引导学生应用前n项和公式解决问题。

第四章:等差数列的求和性质4.1 等差数列的求和性质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求和性质,如等差数列的求和与项数的关系等。

引入等差数列的求和性质,如等差数列的求和与首项和末项的关系。

4.2 等差数列的求和性质的应用探讨等差数列的求和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求特定项的和等。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目的方式,加深对求和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第五章:等差数列的综合应用5.1 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引入等差数列的综合应用,如人口增长模型、投资收益等。

引导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2 等差数列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探讨等差数列在数学竞赛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等差数列在竞赛中的应用。

提供一些数学竞赛题目,引导学生挑战自我,提高解题能力。

第六章:等差数列的图像与性质6.1 等差数列的图像引导学生回顾数列图像的基本知识,如数列的点表示等。

等差数列的性质教案

等差数列的性质教案

等差数列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及计算方法,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等差数列的规律,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与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及计算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2.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分析和应用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引入数列的概念,回顾等差数列的定义和前两项的求法。

2.基础知识讲解(20分钟)(1)等差数列的概念: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特点。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并解释通项公式的含义。

(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推导并解释前n项和公式的含义。

3.例题引入(15分钟)给学生出一道例题:“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10,公差是3,求第10项的值。

”通过让学生利用通项公式求解,引导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计算方法。

4.锻炼训练(20分钟)出一些类似的例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解答,并进行讲解。

5.巩固练习(20分钟)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理解和掌握。

6.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应用等差数列在生活中。

四、教学手段1.板书:绘制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2.多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展示等差数列的相关例题和计算过程。

3.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五、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教学内容和例题。

2.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内容和例题。

3.黑板、彩笔:辅助板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

课堂上的例题练习和讲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讨论,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下节课中,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应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进行拓展和延伸。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标题: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引言:等差数列是数学中重要且常见的概念之一。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和应用。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等差数列。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b.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c. 能够应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b.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b.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c. 培养学生合理竞争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等差数列的定义:a. 介绍等差数列的概念和符号表示;b. 通过具体数列的例子说明等差数列的特点。

2. 等差数列的性质:a. 探究等差数列的公差和项数之间的关系;b. 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c.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等差数列的应用场景等。

3. 等差数列的应用:a. 分析等差数列在数学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b.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a. 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b. 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特点和应用。

2. 探究法:a. 设置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等差数列的公式和性质;b. 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探究,互相交流思路和成果。

3. 案例法:a. 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等差数列解决问题;b.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和讨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a.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程度;b. 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表现;c.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逻辑过程的准确性。

2. 作业评价:a. 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准确性;b. 学生对等差数列应用问题的解答和思考深度。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教案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教案

一、等差数列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性质;2. 能够识别和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3.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内容:1. 等差数列的定义:介绍等差数列的定义,即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是常数;2. 等差数列的性质:介绍等差数列的性质,如任意一项都可以用首项和公差表示,任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公差等;3.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介绍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即第n项等于首项加上公差乘以(n-1)。

教学活动:1. 通过实例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的性质;2.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并找出其首项和公差;3. 引导学生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通过练习题巩固。

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目标:1. 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2. 能够计算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3.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

教学内容:1.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介绍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即数列中前n项的和;2.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介绍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即利用首项、末项和项数的关系进行计算;3.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介绍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如前n项和与首项、末项和项数的关系。

教学活动:1. 通过实例引入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2.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练习计算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并运用其性质;3. 引导学生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题巩固。

三、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学目标:1. 理解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其推导过程;2. 能够运用求和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3. 掌握求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内容: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介绍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前n项和等于首项加末项乘以项数除以2;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介绍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公式的来源;3.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介绍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如计算特殊数列的前n项和。

等差数列教案(多篇)

等差数列教案(多篇)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概念,进而引出等差数列的定义。

2. 讲解:等差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

3. 举例:给出几个等差数列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公差。

4. 练习:让学生练习判断一些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并找出它们的首项和公差。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等差数列的任意一项。

2. 讲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 (n-1)d$,其中$a_1$ 是首项,$d$ 是公差,$n$ 是项数。

3. 推导:引导学生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推导出前$n$ 项和的公式。

4. 练习:让学生运用通项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任意一项,以及求前$n$ 项和。

三、等差数列的性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有哪些性质。

2. 讲解:等差数列的性质有:①首项和末项的平均值等于中项;②相邻两项的差等于公差;③前$n$ 项和的公式为$S_n = \frac{n(a_1 + a_n)}{2}$。

3. 举例:给出一些等差数列,让学生观察并运用性质进行判断。

4. 练习: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问题,如求等差数列的中项、判断两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等。

四、等差数列的应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讲解: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①计算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②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③解决与等差数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工资增长、人口增长等。

3. 举例: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进行解决。

4. 练习: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工资总额、预测人口增长等。

五、等差数列的综合练习1. 给出一些关于等差数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解答疑惑。

3.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和应用。

等差数列性质教案

等差数列性质教案

等差数列的性质【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性质,能选择更方便,快捷的解题方法。

(2)会用等差数列性质的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能力目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高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体验从特殊到一般认知规律。

【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在实际应用中找出题目所用的性质。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学法指导: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合本课的实际需要,作如下指导:利用有个别到一般,进行归纳,猜想、在证明的思路学习本节知识,有助于加强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案设计】 一、学前探究1、在 数列{}n a 中,若1n na a d +-=则数列为______3、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m+n=p+q ,则,_____当m=n ,则____4、已知{n a } 、{n b }均为等差数列,p,q 为常数,则数列{n n pa qb +},则数列为____二、学后测评1、在等差数列{}n a 中,1910a a +=,则5a 的值为______2、等差数列{}n a 中,3737a a +=,则2468a a a a +++=______3、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5109,29a a ==求公差及通项4、2、在等差数列{}n a 中, ()n m a a n m d =+-,所以d=_____ {}.____),2(511,311=≥=-=-n n n n a n a a a a 则中,已知数列【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差数列的性质
民和高级中学 刘永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性质,能选择更方便,快捷的解题方法。

(2)会用等差数列性质的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能力目标: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高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体验从特殊到一般认知规律。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在实际应用中找出题目所用的性质。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学法指导: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合本课的实际需要,作如下指导:利用有个别到一般,进行归纳,猜想、在证明的思路学习本节知识,有助于加强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案设计】 一、学前探究
1、在 数列{}n a 中,若1n n
a a d +-=则数列为______
3、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m+n=p+q ,则,_____当m=n ,则____
4、已知{n a } 、{n b }均为等差数列,p,q 为常数,则数列{n n pa qb +},则数列为____
二、学后测评
1、在等差数列{}n a 中,1910a a +=,则5a 的值为______
2、等差数列
{}
n a 中,
3737
a a +=,则
2468a a a a +++=
______
3、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5109,29a a ==求公差及通项
4、
2、在等差数列{}n a 中, ()n m a a n m d =+-,所以d=_____ {}.____),2(511,311=≥=-=-n n n n a n a a a a 则中,已知数列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