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教案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活动课《我长高了》活动目标: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M和厘M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并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重难点:并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活动准备:每组1把M尺,1根长绳,2个皮尺,2张练习纸教案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师:我们今天就要在这个新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决出一个冠军小组。

你们有信心吗?生大声说:有。

师:既然是测量大比拼,那谁来说一说,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生1:首先要找到物体的两端,然后用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

生2:还要与被测物体保持水平。

(评析:教师将测量这一枯燥的操作活动,融入趣味十足,富有竞争的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活动积极性,使测量更具有挑战性。

)二、展开活动1小组合作分别量出1M、2M长的绳子。

(1)量出1M长的绳子。

师:下面进行第一轮比赛。

我们每个组都有一把M尺,一根绳子,请大家量出1M长的绳子,做出记号。

比比看,哪个小组量得又准又快。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检查测量结果。

师:第×组量的又准又快,请拿出一面小红旗。

你们组量的既准又快,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分工的吗?组:我们组是两个同学拿尺子,两个同学拉绳,一个同学检查,一个做记号。

)师评:他们组不仅分工明确,而且还能互相配合,所以量的又准又快!希望其他组能向他们学习,学会分工、合作,在第二轮比赛中争当第一。

(评析:一句“你们是怎样分工的?”体现了教师重视学生反馈合作过程的思想。

合理的分工,是成功合作的前提。

教师善于从合作过程中,发现善于合作的小组,为大家树立榜样。

)(2)量出2M长的绳子。

师:第二轮比赛,请合作量出2M长的绳子,做好记号,开始。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检查测量结果。

师:第×组量的最快,请拿出一面小红旗,能说说你们是怎么量的吗?组1:在第一次量出的1M后面再量出一个1M,就是2M。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了解自己的身体成长变化,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身成长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长度单位,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观察自己的身体成长变化,了解身高增长的原因。

3. 学会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发现自己身高的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子测量身高,并能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发现自己身高的变化。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每人一把尺子,一个记录本,一份身高变化表。

2. 教室空间足够,以便学生进行身高测量。

3. 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身高增长的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成长,引出本课的主题《我长高了》。

2. 教学长度单位,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尺子测量身高。

3. 学生分组进行身高测量,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测量方法。

4. 学生将测量到的身高数据记录在身高变化表上。

5.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发现自己身高的变化。

6. 学生分享自己的身高变化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7.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测量家庭成员的身高,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8.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身高对比活动,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身高差异。

2. 组织学生进行身高竞赛,鼓励学生关注自身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开展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其他同学的身高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测量身高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身高增长较慢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支持。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了解身高的变化,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 学会使用直尺测量身高。

3. 通过对身高的统计和分析,了解自己的身高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使用直尺测量身高,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难点:理解身高变化与成长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直尺、测量表格、记录本。

2. 学生身高数据收集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高变化,激发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 基本技能学习: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 学会使用直尺测量身高。

3. 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身高测量,记录数据。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了解自己的身高变化。

1.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身高变化与成长的关系。

5.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测量全家人的身高,并进行数据分析,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独立使用直尺测量身高,并正确记录数据。

2. 学生能够通过图表和数据了解自己的身高变化。

3. 学生能够与家长合作完成家庭作业,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延伸:1. 开展“我长高了”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2. 邀请家长参与,了解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期望和关注点。

3. 组织学生进行成长小组活动,互相交流成长过程中的喜悦和困惑。

八、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数学思维的培养。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对身高测量活动的参与度很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 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我长高了教案

我长高了教案

我长高了教案教案标题:我长高了教案目标:1. 了解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知道个体在生活中的生长发育过程;2. 通过学习,了解不同因素对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 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2. 影响个体生长发育的因素;3. 拟定个人生长发育计划。

教学重点:1. 理解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2. 了解不同因素对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个人生活习惯和饮食情况对生长发育的影响;2. 制定个人生长发育计划。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实验器材:尺子、秤、测量身高、体重的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讨论“生长发育”是什么意思,并从生活常识出发,了解生长发育的概念。

二、演示与实验(15分钟)1. 通过实验的方式,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并记录下来;2.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变化。

三、讲解与讨论(25分钟)1. 通过演示实验结果,讲解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2. 与学生讨论个体生长发育的因素,如遗传、营养、运动等;3. 让学生思考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了解不同因素对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四、小组活动(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生活中的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因素;2.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发言人,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五、制定个人计划(2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小组的讨论结果,制定一个个人生长发育计划;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情况,以促进生长发育;3. 学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试行自己的生长发育计划。

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学生通过讨论和实践,了解了个体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促进生长发育;3.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了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讨论和制订个人计划等方式培养了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三课时我长高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三课时我长高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三课时我长高了教案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三课时我长高了教案我长高了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并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动手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卷尺、直尺、米尺,可以测量身高的体重秤,学生记录统计表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活动师问:你们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两手伸开有多长?你的步长是多少?教室的门宽是多少?窗户宽是多少吗?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这些答案呢?[设计意图]:提出问题,为活动的进行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践活动1、测量身高。

师:1、“你的身高是多少?”我们怎样做就可以知道?2、我们班谁最高?谁最矮?哪个高度的人最多?3、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生: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使用统计表让我们非常清楚的知道同学们的身高情况。

认识统计表。

生:分小组合作,用测量工具测量身高。

一边测量一边记录。

测量完后进行讨论交流。

观察统计表,在小组内交流从表中了解的信息。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组是如何做的?生:展开组与组之间的讨论,交流心得,形成共识。

2、测量活动。

师: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测量什么?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结合周围的实际情况实地进行测量。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尺子的首末端要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学生汇报测量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表获得有用的信息。

巩固测量方法,建立长度观念。

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堂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生:学生谈收获。

四、随堂检测课堂检测A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一棵大树高12()。

我长高了 教案

我长高了 教案

我长高了教案教案标题:我长高了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认识到身高的增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 掌握使用合适的单位测量身高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人类身高的增长规律。

2. 掌握使用合适的单位测量身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身高的增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教学准备:1. 图表或图片展示人类身高的增长规律。

2. 测量身高的工具,如尺子或测量仪器。

3. 学生个体身高数据的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身高增长规律的图表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身高增长经历,以及他们所知道的身高增长的原因。

Step 2:探究身高的增长规律(15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了解身高增长的基本规律。

指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人类的身高是如何增长的?- 男性和女性的身高增长速度是否相同?- 身高增长是否在不同年龄段有所差异?Step 3:测量身高(15分钟)学生使用尺子或测量仪器测量自己的身高,并将数据记录在个体身高数据的记录表格中。

鼓励学生使用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如厘米或米。

Step 4:数据分析(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数据,绘制柱状图或折线图,展示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比较不同学生之间的身高差异,并讨论可能的原因。

Step 5:总结(5分钟)通过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到身高的增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受到遗传、营养和锻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鼓励学生珍惜自己的身体,并提醒他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Step 6:拓展活动(可选)(15分钟)学生可以通过调查家庭成员或其他同学的身高数据,进一步分析身高增长的规律,并与自己的数据进行比较。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发现,并展示在课堂上。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使用科学方法,设计更多的实验或调查,探究身高增长的相关问题。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测量身高的方法,学会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身高。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我长高了》这一章节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身高的测量方法,学会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身高。

2.2 教学内容认识身高尺,学习测量身高;理解身高数值的含义,学会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身高;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测量身高的方法,学会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身高。

3.2 教学难点理解身高数值的含义,以及如何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身高。

第四章: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童话故事引入《我长高了》这一章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身高尺,了解身高的测量方法,并尝试测量自己的身高。

5.3 课堂讲解讲解如何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身高,以及身高数值的含义。

5.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互相测量身高,并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了解学生对身高测量方法和数字符号表示身高的掌握程度。

6.2 评估方式课堂问答、实践活动、小组讨论。

6.3 评估内容测量身高的准确性、数字符号表示身高的正确性、团队协作能力。

第七章:作业布置7.1 作业目的巩固学生对身高测量方法和数字符号表示身高的掌握。

7.2 作业内容测量家人的身高,并用数字和符号表示,写一篇关于身高的小短文。

7.3 作业要求准确测量、正确表示、文字清晰、语句通顺。

第八章: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8.2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精选2篇)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精选2篇)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精选2篇)实践活动:我长高了篇1课题:我长高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36-37教学目标: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正确测量实物难点:测量方法教学过程设计预计学生活动课堂摘记1、引导测量,2、激发兴趣十一长假小朋友们都做了些什么?玩得很开心吧。

这节课我们就在课堂上玩,看谁玩得最好,又能学到本领。

我们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经常听小朋友说,咱们是大哥哥大姐姐了,为什么这么说啊。

我长大,我长高了,是吧!这节课我们就来给自己做一次小小的体检。

同学们做过体检吗?都有哪些项目?由于我们设备不是很齐,这节课咱们只能完成一些有关测量的体检。

老师宣布体检站正式成立,首先我们得聘请一批的小医生。

测量绳子。

测量出一米并做上记号,2米,3米……恭喜你们,你们都被录取了。

那今天这节课我们都要测量哪些项目呢?请小朋友打开信封看一看。

谁给大家说一说?那么怎样测量呢?我们就以身高为例子,回忆以下,医生是怎么给你测身高的?那么今天我们有哪些工具?我们可以怎样测量?要注意些什么?请小组讨论,并组织汇报。

必要时请学生上台演示。

一会我们测量尽量使小组的每个同学都能测量一次,你有什么好办法?小组开始测量身高并做好记录。

请小组同学选择你们感兴趣的项目并进行讨论,怎样测量?由组长进行记录,并派一名同学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试说!小组同学对体检表中各项进行测量。

3、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测量。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用我们手上的工具还可以测量什么?你想去测量什么?小组同学合作测量,并做好记录,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4、拓展延伸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从你们家到学校是多远?怎么测量呢?我们自己身上有没有测量工具?你打算怎样测量?5、作业:测量你感兴趣的物体长度并做好记录。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身高的生长规律。

培养学生使用长度单位测量身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身高生长的变化和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身高数据进行处理和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自己身体成长的意识,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身高的生长规律。

学生能够使用长度单位测量身高,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表达。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预测未来的身高。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身高数据进行处理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直尺、测量仪器等。

身高数据记录表。

3.2 环境创设:安排一个合适的环境进行身高测量活动,如教室或操场。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讨论学生们的身高情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长高了》。

让学生分享自己身高的变化,激发学生对身高生长规律的兴趣。

4.2 观察与体验:让学生分组进行身高测量,记录每个学生的身高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身高数据的变化,探索身高生长的规律。

4.3 数据分析:让学生将身高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身高的变化趋势。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等,对身高数据进行处理和表达。

4.4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预测未来的身高。

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身高数据进行处理和表达。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评价:观察学生在身高测量和数据分析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评价学生对身高生长规律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5.2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身高测量和数据分析过程中的表现。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身高的兴趣。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身高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测量和记录自己的身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身高生长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身高生长变化的认识2. 身高测量的方法3. 身高数据的记录和处理4. 身高生长规律的理解5. 身高生长的应用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身高生长变化的认识,身高测量的方法,身高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难点:身高生长规律的理解,身高生长的应用练习。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身高测量工具(如尺子)3. 学生身高记录表4. 与身高生长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学生身高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身高生长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身高生长变化的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身高生长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身高的生长变化。

3. 身高测量的方法:教授学生正确的身高测量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4. 身高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教授学生如何记录和处理身高数据,包括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

5. 身高生长规律的理解:通过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身高生长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6. 身高生长的应用练习:设计一些与身高生长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的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身高生长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9. 板书设计:设计合理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10. 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身高生长变化的认识,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评价学生对身高测量方法的掌握,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了解自己的身体成长变化,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测量、数据处理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使用长度单位(如厘米、米)进行测量。

2. 学会通过身高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

3. 学习如何整理和表达数据,包括绘制统计图。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身高尺、测量工具、记录表、统计图模板等。

2. 学生分组:每组4-6人,每组选一名组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成长,引出本课主题。

2. 学习测量方法:教师示范如何使用身高尺测量身高,学生跟随操作,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身高测量,组长负责记录数据。

4. 数据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整理和表达数据,学生绘制统计图,展示小组身高数据。

5.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展示统计图,全班同学一起分析身高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身高测量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2. 学生绘制统计图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学生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测量家庭成员的身高,并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记录和统计,体会数学在家庭中的应用。

2. 课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次活动的过程和收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为下一课做准备。

七、教学难点:1. 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身高的准确测量。

2. 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整理、表达和分析的方法。

3.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八、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 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避免测量过程中发生意外。

《我长高了》教案

《我长高了》教案

《我长高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三章《长度的测量》,详细内容为第二节“我长高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使用直尺正确测量长度,并能够运用这一技能进行实际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用直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理解长度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测量的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直尺、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同学们在操场上测量身高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1)讲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

(2)介绍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并进行单位换算。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小明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铅笔长度为15厘米。

(2)讲解测量方法,强调尺子放置的位置、读数等细节。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合作,用直尺测量周围物品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1)请学生分享测量过程中的经验与心得。

(2)探讨如何正确快速地测量长度,提高测量效率。

六、板书设计1. 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2. 长度单位及换算3. 直尺的使用方法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直尺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将测量结果换算为其他长度单位,如米、分米等。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拓展作业:(1)探讨如何使用其他测量工具,如卷尺、软尺等。

(2)尝试用非标准单位(如脚步)进行长度测量,并与标准单位进行对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尺子放置不稳定、读数不准确等。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活动课《我长高了》活动目标: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并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重难点:并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活动准备:每组1把米尺,1根长绳,2个皮尺,2张练习纸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师:我们今天就要在这个新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决出一个冠军小组。

你们有信心吗?生大声说:有。

师:既然是测量大比拼,那谁来说一说,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生1:首先要找到物体的两端,然后用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

生2:还要与被测物体保持水平。

(评析:教师将测量这一枯燥的操作活动,融入趣味十足,富有竞争的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活动积极性,使测量更具有挑战性。

)二、展开活动11米、2米长的绳子。

(1)量出1米长的绳子。

师:下面进行第一轮比赛。

我们每个组都有一把米尺,一根绳子,请大家量出1米长的绳子,做出记号。

比比看,哪个小组量得又准又快。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检查测量结果。

师:第×组量的又准又快,请拿出一面小红旗。

你们组量的既准又快,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分工的吗?组:我们组是两个同学拿尺子,两个同学拉绳,一个同学检查,一个做记号。

)师评:他们组不仅分工明确,而且还能互相配合,所以量的又准又快!希望其他组能向他们学习,学会分工、合作,在第二轮比赛中争当第一。

(评析:一句“你们是怎样分工的?”体现了教师重视学生反馈合作过程的思想。

合理的分工,是成功合作的前提。

教师善于从合作过程中,发现善于合作的小组,为大家树立榜样。

)(2)量出2米长的绳子。

师:第二轮比赛,请合作量出2米长的绳子,做好记号,开始。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检查测量结果。

师:第×组量的最快,请拿出一面小红旗,能说说你们是怎么量的吗?组1:在第一次量出的1米后面再量出一个1米,就是2米。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活动课《我长高了》活动目标: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并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重难点:并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活动准备:每组1把米尺,1根长绳,2个皮尺,2张练习纸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师:我们今天就要在这个新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决出一个冠军小组。

你们有信心吗生大声说:有。

师:既然是测量大比拼,那谁来说一说,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生1:首先要找到物体的两端,然后用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

生2:还要与被测物体保持水平。

(评析:教师将测量这一枯燥的操作活动,融入趣味十足,富有竞争的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活动积极性,使测量更具有挑战性。

)二、展开活动1小组合作分别量出1米、2米长的绳子。

(1)量出1米长的绳子。

师:下面进行第一轮比赛。

我们每个组都有一把米尺,一根绳子,请大家量出1米长的绳子,做出记号。

比比看,哪个小组量得又准又快。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检查测量结果。

师:第×组量的又准又快,请拿出一面小红旗。

你们组量的既准又快,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分工的吗组:我们组是两个同学拿尺子,两个同学拉绳,一个同学检查,一个做记号。

)师评:他们组不仅分工明确,而且还能互相配合,所以量的又准又快!希望其他组能向他们学习,学会分工、合作,在第二轮比赛中争当第一。

(评析:一句“你们是怎样分工的”体现了教师重视学生反馈合作过程的思想。

合理的分工,是成功合作的前提。

教师善于从合作过程中,发现善于合作的小组,为大家树立榜样。

)(2)量出2米长的绳子。

师:第二轮比赛,请合作量出2米长的绳子,做好记号,开始。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检查测量结果。

师:第×组量的最快,请拿出一面小红旗,能说说你们是怎么量的吗组1:在第一次量出的1米后面再量出一个1米,就是2米。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实践活动:我长高了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实践活动:我长高了教学设计

课题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课时教学内容教材36、37页。

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

2、渗透统计内容,使学生逐步积累一些对统计知识的感性认识。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活动,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教师电脑、4米长的毛线4根。

学生米尺、1团毛线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活动引入: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下面老师要通过一些活动检查一下,看哪些同学牢牢地掌握了前面的知识。

1、剪毛线:(1)请同学们拿出一团毛线,量出1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100厘米并肩下来,同桌之间互相拿给对方看。

(2)请你说一说剪下的绳长分别相当于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

2、夺红旗比赛:谈话:接下来,我们进行夺红旗比赛教师测量台上学生比划的长度,看那位同学比划的长度最接近1米,这位同学及他所代表的这个组为胜利者。

二、问题探究:谈话:同学们,你们一天天在长大,在长高,你想不想将自己每一年的某个特殊纪念日的身高测量出来,并记录下来,每一年都比比看自己长高了多少?请一名同学将剪下的绳子上台拿给全班的学生看,并分别说出绳子的长度。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1)请全班学生用手比划出1米的长度给老师看。

(2)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用手比划出1米的长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测量身高及测量其它物体的长度。

(板书:我长高了)1、用电脑依次出示以下问题:(1)你的两手伸开有多长?(2)你的步长是多少?(3)你的身高是多少?(4)你的书桌有多高?(5)教师的门、窗有多宽?三、测量身高:1、用电脑出示下面的表格(课本36页黑板上的表格)(1)你知道怎样测量身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在地上站平,不抬头,不踮脚,测量的同学把盒尺的0刻度让被测的同学加在两脚之间,拿一把尺子使被测同学的头顶通上面的刻度对齐,就测出准确的身高了。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了解身高的增长与时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实践等方式,探究身高的增长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以“我长高了”为主题,通过身高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引导学生探究身高的增长规律。

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测量和数据分析方法,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

学生对身高增长与时间的关系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

第三章: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数据分析,探究身高的增长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身高增长与时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身高数据表格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软件或工具,进行身高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学生的身高数据,引发学生对身高增长的关注和思考。

提出问题:“你们发现自己身高有变化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5.2 探究身高增长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身高测量,收集身高数据。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身高数据,探究身高增长规律。

5.3 数据分析与展示: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身高增长与时间的关系。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探究过程和发现。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应用能力。

我长高了教案

我长高了教案

我长高了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长高的原因和过程。

2. 能够掌握长高的方法和技巧。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定个人长高计划。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纸和笔。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示意图,引导学生讨论:“你们有没有发现自己在长高呢?为什么会长高呢?”听取学生的回答,激发学生对学习主题的兴趣。

Step 2:介绍简要介绍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包括婴儿期、童年期、青春期等。

告诉学生人体能够长高的原因是骨骼、肌肉和器官的生长发育。

Step 3:探究分组或个人探究现象:不同的人为什么在青春期长高的速度和时机不同?让学生在小组内或个人自学努力找到答案。

Step 4:分享与讨论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进行分享和讨论。

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科学的运动、良好的睡眠等方法来促进身高的增长。

Step 5:总结总结课上的内容和学生的讨论,强调长高需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方法。

告诉学生只有坚持努力,才能获得理想的身高。

Step 6:拓展提供一些相关的科普读物或视频让学生在课后深入学习和了解更多关于身高增长的知识。

Step 7:巩固与练习让学生用笔记下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制定一个个人长高计划,明确自己要改善的生活习惯和需要进行的运动锻炼。

Step 8: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完成个人长高计划,并将计划的执行情况写成一份报告交给老师。

Step 9:反馈与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人长高计划报告进行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改进和调整自己的计划。

同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进行评价。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我长高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我长高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我长高了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把握,并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动手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实践活动。

教学预备:实物投影、卷尺、直尺、米尺,能够测量身高的体重秤,学生记录统计表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活动问:你们想明白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两手身开有多长?你的步长是多少?教室的门宽是多少?窗户宽是多少吗?如何样做就能够明白这些答案呢?[设计意图]:提出问题,为活动的进行做好预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践活动1、测量身高。

你的身高是多少?我们如何样做就能够明白?我们班谁最高?谁最矮?哪个高度的人最多?你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我们专门清晰的明白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摸索后回答:能够使用统计表让我们专门清晰的明白同学们的身高情形。

认识统计表。

用测量工具测量身高。

一边测量一边计录。

测量完后进行讨论交流。

观看统计表,在小组内交流从表中了解的信息。

指名回答。

2、测量活动。

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测量什么?学生进行测量。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尺子的首末端要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学生汇报测量情形。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表获得有用的信息。

巩固测量方法,建立长度观念。

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成?学生谈收成。

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随机观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味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看,一边提问,爱好专门浓。

我提供的观看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亮,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看,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数学综合实践课我长高了

数学综合实践课我长高了

实践活动课--------我长高了
教学目标:
1、会选取适当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相应长度的测量。

2、在测量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

3、培养学生用数学作数学的意识
重点:数据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小朋友,不知不觉我们已经一年多了,在这期间,我们不但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本领,我们的身体也在快快的生长着,长高了多少呢?量量就知道了。

二、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轮流测量记录,让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测量的项目有:身高、步长、臂长、黑板长、桌子高和宽度。

数据 1 2 3 45
1、身高
2、步长
3、臂长
4、桌高
5、其他
活动开始,教师巡回指导
三、小组汇报
四、讨论交流:看了统计表你了解了什么?指名说说
五、课堂小结:你学到了什么?学的怎么样?
六、布置作业:随堂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活动课《我长高了》活动目标: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并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重难点:并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活动准备:每组1把米尺,1根长绳,2个皮尺,2张练习纸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师:我们今天就要在这个新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决出一个冠军小组。

你们有信心吗?生大声说:有。

师:既然是测量大比拼,那谁来说一说,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生1:首先要找到物体的两端,然后用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

生2:还要与被测物体保持水平。

(评析:教师将测量这一枯燥的操作活动,融入趣味十足,富有竞争的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活动积极性,使测量更具有挑战性。

)二、展开活动1小组合作分别量出1米、2米长的绳子。

(1)量出1米长的绳子。

师:下面进行第一轮比赛。

我们每个组都有一把米尺,一根绳子,请大家量出1米长的绳子,做出记号。

比比看,哪个小组量得又准又快。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检查测量结果。

师:第×组量的又准又快,请拿出一面小红旗。

你们组量的既准又快,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分工的吗?组:我们组是两个同学拿尺子,两个同学拉绳,一个同学检查,一个做记号。

)师评:他们组不仅分工明确,而且还能互相配合,所以量的又准又快!希望其他组能向他们学习,学会分工、合作,在第二轮比赛中争当第一。

(评析:一句“你们是怎样分工的?”体现了教师重视学生反馈合作过程的思想。

合理的分工,是成功合作的前提。

教师善于从合作过程中,发现善于合作的小组,为大家树立榜样。

)(2)量出2米长的绳子。

师:第二轮比赛,请合作量出2米长的绳子,做好记号,开始。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检查测量结果。

师:第×组量的最快,请拿出一面小红旗,能说说你们是怎么量的吗?组1:在第一次量出的1米后面再量出一个1米,就是2米。

师:其他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组2:我们组是把上次量的1米对折过来,又得到一个1米,合起来就是2米。

)师:你们认为哪种测量方法最好呢为什么请第二组也拿出一面小红旗,有了这种好办法,再量3米、4米时,还用米尺吗?生:不用,对折就行了。

师评:看来,测量时,我们要选择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这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

(评析:充足的实践活动,给了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2组的同学在第1次测量的基础上,经过观察、思考,发现了对折的方法。

这是学生推理意识的具体体现。

师生的正确评价,使2组的每一个同学尝到了合作带来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2量出课桌的长、宽、高,并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课桌的长是()厘米。

课桌的宽是()厘米。

课桌的高是()厘米。

(1)学生讨论分工方法。

师:咱们学校打算定做一批这样的课桌,第三轮比赛就是,请大家帮帮忙,量出课桌的长宽高,填在表格里。

大家先讨论一下,要想准确、快速地量出这3个数据,你们打算怎样分工合作呢?生:我们是两个同学量长,两个同学量宽,一起量高。

师:老师相信,其他组也有了各自的分工方法,下面开始吧。

(评析:为了达到快速测量,结果准确,教师提出如何分工的问题。

再次强调了分工的重要性,渗透了合作学习的方法。

)(2)生活动,师指导。

(3)集体讲评。

师:请说一下,你们组的测量结果。

组1:课桌长120厘米,宽55厘米,高80厘米。

师:其他组和他们的结果一样吗?生:我们量出的课桌长是119厘米。

师:同学在测量时,都会出现一些误差,不要紧。

刚才,我看大家表现的都非常好,请每个组都拿出一面小红旗。

(4)总结比赛情况。

师:通过前三轮的比赛,第×组暂时领先,其他组也不用着急,我们还有比赛。

(评析:独生子女自我表现欲特别强烈,缺乏合作能力。

针对这一弱点,强化了小组活动的评价。

“第×组暂时领先”的话语,把个体竞争转化为群体的竞争,组与组的竞争。

在小组内出现的是互动、互助的局面。

有意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联系生活,综合运用。

(1)出示:姓名性别年龄身高头围胸围师:通过测量我们不仅可以知道一些物体的长度,还能检查我们的生长发育情况。

一年一次的体检到了,学校委派张老师来当小小体检站的站长,由于大家都会测量,所以我想聘请大家来当本站的医生,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师:请看这张小小体检表,先观察一下,需要测哪几项?生:要测身高、胸围、头围、。

师:回想一下,医生是怎么给你测身高的?生:(边说边演示)头要挺直,不能低头,也不要仰头。

师:那怎么测头围和胸围呢?生:不要把尺子拉的太松,也不要太紧,在头部和胸部绕一圈就可以了。

师:但是,由于天气冷了,同学们穿的比较厚,所以我们在测量胸围时,尺子可以拉的紧一些。

生:(边说边示范)手臂要抬平,不要往前,也不要往后,否则量出的数据就不准。

(2)小组讨论。

(评析:测头围和胸围难度较大,教师及时指导示范,很好地体现了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的角色。

)师:老师为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张“小小体检表”,想请你们小组合作,量出每个人的头围、胸围和身高。

请你们先讨论一下,怎样分工合作怎样合理使用米尺和皮尺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准确测量并填好表格。

(3)小组汇报。

师:你们是怎样分工的?组1:我们是两两合作,互相测量。

师:老师觉得,两两合作,互相测量,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而且人人都可以做一次体检医生。

不过大家也可以采用你们自己的方法进行测量,下面就进行第四轮的体检比赛,开始吧!(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注意观察指导,并让量出身高的小组把自己小组成员的姓名贴在身高统计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评析:量身高,贴身高统计图的活动设计,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实践中经历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

很好地把统计知识融入测量知识中。

)(5)进行健康教育。

A出示制作好的身高统计表。

师:这是同学们在活动中做出的咱们班的身高统计表,观察一下,你可以看出什么?生:××最高,×××厘米的人数最多等等。

师:132厘米还可以怎么说呢?生:1米32厘米。

师:刚才在活动中,是第×组最先完成任务,请拿出一面小红旗。

B引导学生看对照表。

师:我们量出了身高、头围、胸围,那怎样才能看出我们的生长发育情况呢?老师这里有一张6~8岁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课件出示)。

6~8岁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左面是男生的数据,右面是女生的数据。

同学们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怎么样(生自由说)师:你身高多少呢(超出这个范围了,看来你的身材是偏高或偏低的。

)师:你的胸围是多少厘米呢从对照表上你可以看出你的身材怎样(偏胖或偏瘦。

)师:同学要想健康成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对,大家今后要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让自己的身体变的更棒!这张体检表虽小,可是作用却非常大,请大家保存好这张表,以后每年给自己体检。

(评析: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

通过观察对照表,了解了生长发育的常识,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分析数据的学习方法。

)师:在刚才的测量比赛中,每个组配合的都很不错,请每个组再拿出一面小红旗!(6)总结比赛情况,决出冠军小组。

三、课外延伸师:大家还想测什么?生:黑板,腿长,步长等。

师:刚才有同学想测量步长,那什么是步长呢(课件演示)步长就是我们平时走路一步的距离。

从脚尖到脚尖的长度,或者是从脚跟到脚跟的长度就是步长。

(课件演示,从脚尖到脚跟的错误量法。

)师:老师这里有个问题想问大家,从你们家到学校是多远,怎么测量呢?生:用卷尺等。

师:要是我们什么测量工具都没有怎么办我们自己身上有没有测量工具生:步长。

师:同学们,现在就可以找你们的好朋友合作,测量出你的步长。

生量步长,师指导。

师:放学后,试着量出从家到学校有多远,明天把结果告诉老师,好吗?(评析:课虽结束,但实践活动并未到此为止。

适时的课外延伸,再次激发起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

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测量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

)。

课后反思数学活动实践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生活联系。

设计与学生密切联系的事件,让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知识带到课堂,使学生感到无比的亲切。

所以在活动中才会自由的发挥自己,展现自己。

但是实践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形式上的活泼,而不注意引导学生在实践时应该注意什么,怎么去实践。

所以只有建立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的基础上,实践课才会有意义。

通过设置竞赛的游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而且有些活动必须通过小组中的配合才能成功。

使学生积极的与他人交流,在合作中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真正体会到小组合作的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