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流行歌曲进行古诗词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流行歌曲进行古诗词教学
我是一名初三语文教师。九月份一开学,按照惯例,我们先从古诗词讲起。学完《词五首》后,便反复地检查学生的听写,内容包括作者、朝代、出处、名句、中心等。印发了历年中考典型试题,分门别类进行归纳。几天下来,学生和老师都苦不堪言,效果却不尽理想。我开始思考寻找一些生动有趣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我在学生中进行调查:
1.你们喜欢这些诗词吗?为什么?
生:不喜欢,读不太懂。没意思,除了考试就没多大用处了。
2.除了应付考试,你平时会主动读诗词吗?如果不读,一般都会做什么?
生:一般不会。上网、听歌、看小说、聊qq……
90后的孩子们眼界开阔,思维灵活,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很多,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比较浮躁,难以静下心来读书。此外,古典诗词确实离现代生活较远,一些词语晦涩难懂,不易掌握。如《诗经·蒹葭》中“蒹葭”“溯洄”“沚”“坻”等字,书写错误率极高。但初中所选古典诗词,俱为文质兼美之作,且大多数作品通俗易懂。学生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是不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出问题了呢?一味从字词句出发,割裂了诗词的整体美感。学生看到的不是一篇篇意境优美、用词典雅的诗词,而是被肢解得七零八落的只言片语。一味死记硬背,只能是错误百出了。
那么,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手机响了起来,王菲的声音飘了出来。对啊,流行歌曲啊!如果能利用学生喜欢听流行歌曲这一特点,激发其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一定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为此,我特意留意了一下歌曲中的古诗词。
在流行歌曲中加入古典诗词元素渐渐成为时尚,受到年青一代的热烈追捧。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直接为古典诗词谱曲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台湾歌手邓丽君曾经出版过一张名为《淡淡幽情》的个人专辑,其中收录了十二首诗词,包括后来被王菲翻唱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等名家作品,客观上起到了传承经典的作用。八七版《红楼梦》也是直接给诗词谱曲,如《枉凝眉》《葬花吟》等。《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即为明代杨慎的《临江仙》。这些歌曲的出现为诗词的普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二、借用或化用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创作出新作
如s.h.e的《长相思》的rap部分出自李清照的《声声慢》;陆毅、张静初的《明月光》(电影《七剑》插曲)中穿插了李白的《静夜思》;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中的结尾语句,化用了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的诗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伊能静的《念奴娇》引用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上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
灰飞烟灭。”
华语歌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方文山,更是将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做到了极致。其代表作《东风破》《发如雪》《菊花台》《青花瓷》《兰亭序》《千里之外》中诸如“灯盏”“古道”“漫草”“琵琶”“菊花”“阁楼”“戎军”“墨香”“青花”“秋心”“铜镜”“宣纸”,都可以联系到古典诗歌,透出一种典雅之美。如《东风破》中“酒暖回忆思念瘦”,典出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水向东流”,容易让人联想到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经典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再赘述。
我想,学生在听这些歌的时候,如果能知道一些歌词的出处,或是意识到其中融入了古典诗词的因素,那就一定不只是觉得旋律好听、歌词优美,而且听觉会“敏锐”起来,心也跟着“敏感”起来。无意识的“听”也就会变为有意识的“品”了。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主动”在那些带有民族风格的作品中“寻找”古诗词的影子。这种“敏感性”一旦形成,将会延伸到流行歌曲以外的其他领域,学生的语文素养便会随之提高。这与课标中提到的“大语文”概念是一脉相承的。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一定会大幅提高。
把歌曲放到课堂上,在歌声中进行古典诗词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涉及语文与音乐学科的交叉融合,让一些平时成绩不太好但热爱音乐的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领会
到语文学习不只是局限在课堂狭小的空间里,只要用心,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热爱,就一定能学好语文。
此外,把流行歌曲的歌词,放到课堂上来分析,既丰富了教材内容,带给学生新鲜感、时尚感,又让学生把流行与经典联系起来,促进思维的碰撞、灵感的迸发,实在不失为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