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小学儿童个性的发展

合集下载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治疗,才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可见,在早
期,他的情绪情感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
.
4
爱笑俱乐 部.5来自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
一、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 点
(一)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二)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三)情绪的稳定性不断加强 (四)情绪的可控性不断增强
.
6
(一)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1、多样化的活动丰富了小学儿童的情绪 情感 学习活动 交往生活 劳动、体育活动
.
7
2、小学儿童的情感进一步分化
相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小学儿童的情感分化 逐渐精细、准确。
新生儿:兴奋 —— 抑制
快乐
高兴 喜爱 喜悦 妒忌
喜欢 敬爱 热爱
.
8
3、小学儿童的情感表现手段更为丰富
.
9
• 儿童对声音表情的认知发展情况:
例如怕黑暗、怕老师等。
在生活中,对某些东西感到害怕,是正常的, 但是有些害怕是完全不必要的,甚至有损于 身心健康的,这往往与成人不正当的教育有 关。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害怕的情绪。
.
30
讨论: 如何帮助小学儿童克服消极情绪?
.
31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概述 二、亲子关系 三、同伴关系 四、师生关系
.
3
在他出生的3个月的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 啼哭,他患有腹绞痛,主要靠的是严格的喂
养时间表,除非必要,没有人来碰他,从来
就没有人爱抚他,或者与他一起做游戏。他 母亲常常把他留在小床或围栏里,父亲则把
自己的怨气发泄在他身上。每晚当他哭闹时
就会折磨他。可以说他的父母对他没有进行
一点点的感情投入,只是训练了他如何上厕 所。他不会表达情感。后来经过3年的心理

2020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知识点:个性及其倾向性

2020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知识点:个性及其倾向性

2020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知识点:个性及其倾向性第一节个性的概述识记:1、个性: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2、个性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人在出生后就立即形成的,而是在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形成的。

3、个性的特征: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社会性、个性的个别性。

4、个性的结构:个性倾向性系统(需要、兴趣、志向、世界观);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能力、气质、性格)。

第二节小学儿童的个性倾向性识记: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

2、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根据需要对象的性质,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研究小学儿童需要发展时,一般将需要分为四种:活动需要、认知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

4、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心理动力。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

5、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6、根据兴趣的起因,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根据兴趣的持久性,把兴趣分为短暂的兴趣和稳定的兴趣。

领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层:第一层生理的需要,第二层安全的需要,第三层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层尊重的需要,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五种层次的需要是逐级实现的,必须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2、小学儿童需要的发展的状况小学儿童需要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统一体,各类需要层次的强度趋向是在不断变化发展,其总趋势是由低向高发展的。

(1)小学儿童活动需要的发展。

小学儿童活动需要的发展包括游戏活动需要和活动需要。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

他们开始注重活动的结果,更喜欢对抗性、竞争性的活动,并对智力活动也日益感兴趣。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主题:民主选举班会活动候选人:罗雷、成成、晓菲地点:班级人物:三年一班(8-9岁)全体师生过程:三名候选人进行才艺表演,让学生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班长,得票高的人获胜一、小学儿童的情绪与情感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

※反映客观事物与人需要之间的关系(人的喜怒哀乐从何而来)※主体的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一)有需要,才会有情绪、情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二)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情绪、情感的丰富性。

“悲喜交集”“爱恨交加”(三)需要是否获得满足,决定了情绪、情感的性质(肯定或否定)。

满足—喜爱.愉快;不满足—厌恶.不愉快(四)情绪、情感体验的强度,取决于人的需要状态。

需求愈强,体验愈烈。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在情绪、情感产生时,人们还会出现一些外部反应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情绪、情感的表达过程。

如人悲伤时会痛哭流涕,激动时会手舞足蹈,高兴时会开怀大笑。

情绪所伴随出现的这些相应的面部、声音和身体姿态的变化,我们称其为表情。

(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体态表情)它经常成为人们判断和推测人的情绪、情感的外部指标。

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儿童进入学校以后,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化,他们的情绪、情感在内容、深刻性、稳定性、可控性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发展。

随着实践活动的领域扩展了,学习活动、集体生活、劳动、文体活动和社会生活对儿童提出更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一旦被儿童接受,便会成为他们的社会生活需要。

需要满足与否,都会产生相应的情感,从面使得情感内容不断丰富。

多样化的活动丰富了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

一是学习活动,学习内容会引起儿童情感的发生。

二是集体生活、劳动和公益活动;小学儿童的情感进一步分化,由于知识经验的积累,小学儿童的情感分化逐渐精细、准确。

以笑为例,小学儿童除了会微笑、大笑外,还会羞涩地笑、嘲笑、冷笑、苦笑、狂笑等,就说说本案例中的学生会因晓菲吃饭慢而嘲笑她;小学儿童情感的表现手段更为丰富,常常采用侧过脸去,嗤之以鼻,以表示他的厌恶。

学前教育中的孩子的个性和发展阶段

学前教育中的孩子的个性和发展阶段

学前教育中的孩子的个性和发展阶段在学前教育中,孩子的个性和发展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而教师和家长应该倾听和理解孩子,满足他们的个性发展需求。

一、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在学前教育阶段,孩子的个性特点正在形成和发展。

有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社交,而有的孩子内向害羞、喜欢独自玩耍。

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有助于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不足之处。

例如,有些孩子对音乐有天赋,可以引导他们参加音乐培训;有些孩子喜欢自然科学,可以提供与此相关的学习材料和实验机会。

通过充分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可以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二、尊重孩子的发展需求每个孩子的发展阶段不尽相同,他们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和学习。

教师和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发展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在学前教育中,孩子的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情感等方面都在不断发展。

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例如,对于运动发展较快的孩子,可以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对于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参与演讲和表演。

三、建立积极正面的教育环境为了促进孩子的个性和发展阶段,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一个积极正面的教育环境。

教师应该注重与孩子的互动和沟通,关注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通过鼓励和赞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与教师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家长的关注和支持对孩子的个性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教育环境中,教师和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他们的行为和态度会对孩子的个性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言行举止,给孩子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信念。

总结起来,学前教育中孩子的个性和发展阶段需要得到充分重视和关注。

教师和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的发展需求,并建立积极正面的教育环境。

小学孩子个性发展教案

小学孩子个性发展教案

小学孩子个性发展教案个性发展是小学阶段儿童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培养孩子的个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挥自己的潜力。

本文将分十二个小节,探讨小学孩子个性发展的教案。

第一部分:认识个性发展的重要性个性发展是指培养孩子独特的个性特征,包括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

个性发展对于孩子的自我认知和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了解自己的个性,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找到自身优势,培养自信心,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展示自己。

第二部分: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比如喜欢什么样的活动、擅长哪个学科等等。

在进行个性发展教育时,首先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可以通过观察、交流和评测等方式,准确了解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并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第三部分: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孩子的个性,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引导孩子参与各种兴趣小组,培养他们的特长技能;组织一些创意性的活动,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部分:重视孩子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培养孩子个性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

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通过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孩子自我探索和反思,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五部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个性发展中很重要的一项能力。

通过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鼓励孩子进行艺术创作、安排一些开放性的任务和项目,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部分:建立积极的沟通方式沟通是培养孩子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

建立积极的家校沟通平台,定期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同时,也要教育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第七部分: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对于孩子个性发展十分重要。

通过培养孩子的情绪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游戏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

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doc

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doc

一、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认知:感知觉、思维、记忆个性:自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克制)人格及情绪发展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

简言之,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一般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有人把学习、记忆、语言也包括在内。

认知能力是指认知的水平而言,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就是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

1、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2、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3、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4、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5、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

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个性与社会性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个性是指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所具有的独立特点,社会性是个体与他人交往和互动的能力。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小学儿童的发展情况。

首先,小学儿童的个性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个性逐渐形成,受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一些孩子可能天生比较内向,而另一些孩子则比较外向。

个性特点也可能包括情绪稳定性、积极性、自尊心等。

其次,小学儿童的个性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

比如,一些性格外向的孩子可能更容易结交朋友,喜欢与他人合作;而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可能更喜欢独自活动,不善于与人交流。

这些个性特点也会对他们的学习方式产生影响,比如对待学习任务的态度和方法。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还将开始体验社会性的发展。

社会性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也是与他人相处并建立关系的一种能力。

小学儿童通过与同伴和家庭成员的互动,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

在人类社会中,与他人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儿童开始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例如家庭关系和同伴关系。

他们学会了在家庭和学校中遵守规则和组织规模,逐渐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与他人的相处,他们发展出一些关键的社会技能,如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还体现在他们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意识到他人也有感受和需要,开始主动表达对他人的爱和关心。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友善的品质。

通过参与一些集体活动,比如参加学校的运动会、班级的团体活动等,小学儿童有机会锻炼和发展自己的社会性。

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

个性特征会影响一个人与他人的互动方式,而社会环境也会对个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榜样,帮助他们发展出积极健康的个性和社会性。

小学阶段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

小学阶段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

小学阶段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
1、小学阶段儿童的情感逐步发展,从情感的表现方式来看,仍然显得比较外露、易激动、不够稳定持久。

喜怒哀乐很容易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从情感反映的内容来看,变得越来越丰富,出现了与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相联系的理智感;热爱班集体,进而扩展到学校集体的荣誉感、友谊感、责任感、审美感;控制情感能力逐步增强。

2、小学阶段儿童的意志还比较薄弱,主动性、独立性和坚持性比较差,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

小学阶段正是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要重视孩子意志的培养。

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由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性,使得他们自我评价的水平较低,这表现在:
①他们善于评价别人,但还不能正确评价自己;
②他们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但不大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
③他们的评价标准是变化的,昨天的好朋友,今天就可能翻脸。

第十章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ppt课件

第十章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ppt课件

生殖期 生殖期 生殖期
23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小学儿童处于埃里克森所划分的第四发展阶段,该阶段的发展任
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这一阶段是
关于自我生长的决定性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在学习活
18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 `二 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9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选择配偶,成为具有现实和社会化的成人。
16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小学时期正是弗洛伊德所谓的潜伏期。他 认为,随着儿童进入潜伏期,其性的发展开始 呈现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阴霾在潜意识中。 `二 这个时期,儿童没有被压抑的情感,是一个相 当平静的时期,儿童可以将精力完全放在社会 可接受的追求中,如学习、游戏和运动等,他 们开始专注于社会情感的发展。
3-6
主动-内疚
儿童试图像成人一样做事,试图承 担他们能力所不及的责任。如果父 母能积极支持儿童从事的游戏和智 力活动,儿童会发展更多主动性。 如果父母经常嘲笑儿童的活动,儿 童就会产生内疚感。有时候儿童在 主动工作时,往往会与别人主动性 发生冲突,这时也会产生内疚感。
性器期
6-12

中小学生个性的发展

中小学生个性的发展

中小学生个性的发展摘要中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个性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

本文旨在探讨中小学生个性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教育对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一、中小学生个性的发展特点中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特点,表现形式各异。

2.塑造性:中小学生的个性在不断塑造中,受到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共同影响。

3.脆弱性:中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需要得到正确引导和保护。

二、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家庭环境:家庭是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学生的个性产生深远影响。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会对中小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包括同伴关系、社会风气等。

3.学校教育:学校是中小学生的主要教育场所,学校教育方式、教师的教育理念等都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影响。

三、教育对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教育在中小学生个性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引导作用:教育可以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保护作用:教育可以保护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避免受到不良影响而走向极端。

3.激发潜能:通过教育,可以激发学生个性潜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

四、结论中小学生个性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成长为积极向上、有个性的个体。

希望这篇关于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文章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教案设计中的学前儿童个性发展

教案设计中的学前儿童个性发展

教案设计中的学前儿童个性发展在教育中,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学前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儿童的个性,帮助他们发展成为独立自主、有创造力和积极向上的人。

本文将探讨教案设计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一、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和特点个性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独特的心理品质,包括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对于培养其独立思考、自我意识和社交能力至关重要。

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将在以后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其成长和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样性: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

2.塑造性:儿童的个性可以通过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得以塑造和发展。

3.相互作用性:儿童的个性受到遗传因素、家庭环境以及学校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教案设计中的个性发展策略在设计教案时,我们应该积极考虑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以下是几个个性发展策略的案例:1.兴趣导向: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促进个性发展的关键。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和选用符合学生兴趣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并培养其个性特长。

2.灵活性:教师应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学习风格。

例如,在安排小组活动时,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可以根据学生个性的多样性调整小组成员的搭配,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与才能。

3.情感教育: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对于个性的塑造至关重要。

在教案设计中,可以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精神和情绪管理能力。

例如,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听他们的心声,并通过反馈和鼓励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4.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应该尊重其个性差异。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个体化的辅导方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个性特长,并帮助其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此阶段,儿童经历着许多身心变化和社交经验,这对于他们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家长和教育者促进儿童健康的发展。

一、个性发展个性是指人的独特的特质和行为方式。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个性开始显现并逐渐稳定。

他们可能展现出不同的情绪、兴趣、态度和行为习惯。

儿童个性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包括:1. 探索和自我认知阶段:小学儿童开始主动探索自己的兴趣和喜好。

他们开始形成对自己的认知,并逐渐发展出独立的个性。

2. 自信和自尊阶段:随着学业和社交技能的增加,儿童的自信心也会增强。

他们更加独立,并开始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自豪。

3. 情绪调节和表达阶段:小学儿童逐渐学会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他们开始学会用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感受。

为了促进小学儿童的个性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

不要强迫他们符合某种标准或期望,而是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独特之处。

2. 提供积极的认可和支持:儿童在个性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的认可和支持。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表达对他们的赞赏,并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目标。

3. 培养情绪管理技能:教育儿童如何辨别和管理情绪是个性发展的重要部分。

教导他们使用适当的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感受,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情绪调节机制。

二、社会性发展社会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

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与其他人建立更为复杂的社会联系,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包括:1. 同伴关系的形成:小学儿童开始在学校和社交活动中结交朋友。

他们开始理解友谊的概念,并与同伴互动。

2. 合作和团队合作:通过集体活动和小组任务,儿童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和共同解决问题。

他们开始理解协作和相互依赖的重要性。

3. 社会规范和道德发展:小学儿童逐渐学会识别和理解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是指孩子在学龄前期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独特的、稳定的特点和行为方式。

个性是构成一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既受遗传基因的影响,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是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对他们的整个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过程。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个性发展的最主要环境,家庭成员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个性产生深远影响。

学校和社会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广泛的社交机会和多样化的学习经验,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1.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提高:3-6岁是孩子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快速提高的阶段。

孩子开始认识自己的名字、性别,懂得区分自己和他人。

他们会成为对自己情感、兴趣和能力有自我评价的主体,表现出自尊心的形成。

2.情绪表达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情感表达能力逐渐增强,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他们开始懂得关心他人,懂得分享和表达爱意。

3.社交技能的培养:学前儿童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开始有一定的朋友圈子。

他们能够适应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需求,尝试与人分享玩具和游戏。

4.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非常喜欢进行角色扮演和想象游戏,他们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力进行丰富多样的游戏和活动。

这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5.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提高:学前儿童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够按照规则和约束进行游戏和活动。

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会等待、分享和尊重他人。

6.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经历了很多新的学习和体验,开始表现出对一些领域的兴趣和喜好。

他们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和游戏来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资源:家庭和学校应该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发展出独特的个性特点,并学会适应社会环境。

他们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并与他人建立关系。

这种发展在认知和情感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个性发展方面,小学儿童经历了许多的变化。

他们开始展现出不同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喜欢特定的活动或优先选择某些类型的任务。

他们也会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并开始根据这些价值观和信念行动。

此外,社交性的发展也是小学儿童的重要任务之一。

他们开始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并发展出与他人相处的技巧。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学习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

他们也开始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并开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个性特点可以影响一个人与他人的互动方式。

例如,一个外向的孩子可能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联系,而一个内向的孩子可能更倾向于独立行动。

同时,社会性的技能也可以影响个性的发展。

通过与他人互动,孩子们可以学会适应他人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对自己的个性进行调整。

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对小学儿童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这种发展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自我形象。

它们还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有效的沟通技巧。

通过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孩子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并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尽管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在小学阶段是重要的,但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和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一些孩子可能更早地展现出成熟的个性和社会性特点,而其他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支持。

教育家和家长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来促进他们的发展。

总之,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是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

通过发展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建立良好的社交技能,孩子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并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家和家长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来促进他们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识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2、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3、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

第二节对心理的基本认识识记:1、人脑的结构: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大脑。

2、神经系统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3、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易变的反射。

它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4、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领会:如何正确的认识人的心理?科学的心理观或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3)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识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实验法等。

第二章第一节注意的概述识记: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无预定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3、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4、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5、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又不需太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6、注意不是独立心理过程,是一种心理状态。

7、注意时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

领会:1、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1)客观条件。

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逐渐适应学校生活,遵守学校规则;
社会性特点: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逐渐学会与他人相处,建立友谊关系; 逐渐发展出亲社会行为,如分享、合作、助人等。
社会性形成因素
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
家庭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场所,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家庭经 济条件等都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 生影响。
02
小学儿童个性发展
个性定义及特点
小学儿童个性特点
小学儿童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 期,表现出以下特点
矛盾性
内心充满矛盾,如独立性与依 赖性并存。
个性定义
个性是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 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总和,包 括性格、气质、能力等。
可塑性
个性尚未定型,易受环境和教 育影响。
发展性
个性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具 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个性发展阶段
学前阶段(3-6岁)
小学阶段(7-12岁)
此阶段儿童个性初具雏形,主要表现为活 泼好动、好奇好问、模仿性强等特点。
此阶段儿童个性逐渐形成,主要表现为自 我意识增强、情感丰富且不稳定、道德观 念逐渐形成等特点。
初中阶段(13-15岁)
高中阶段(16-18岁)
此阶段儿童个性基本定型,主要表现为独 立性增强、自我意识突出、价值观逐渐形 成等特点。
小学阶段(7-12岁)
此阶段儿童开始适应学校生活,建立 友谊关系,逐渐形成亲社会行为。
初中阶段(13-15岁)
此阶段儿童进入青春期,面临身心变 化和社交压力,需要更多的社交支持 和引导。
高中阶段(16-18岁)
此阶段儿童逐渐成熟,开始独立思考 和决策,需要更多的自我探索和社会 实践机会。
04
小学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关系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与塑造
性格是最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 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一、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特点 (一)婴儿性格的萌芽
两岁左右,随着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了最初性格方面 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合群性 2.独立性 3.自制力 4.活动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 学前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和引导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世界观等要素。它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动 力因素,决定着一个人的活动倾向性、积极性,集中地体现了个性的社会实质。 个性倾向性是构成个性的核心。
一、学前儿童需要的发展和引导 需要是学前儿童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是个体在一定生活条件下,即在一定社 会和教育的要求或自身的要求下产生的对于一定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个体对其存 在与发展条件的欲求的心理倾向,是个体活动的内在动力。 学前儿童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需要越简单、越低级,生理 需要越占主导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前期,孩子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加, 出现了模仿成人活动的探索性需要、游戏的需要及与伙伴交往的需要等。
(一)学前儿童动机发展的特点
1.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 2.从直接近景性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 3.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二)学前儿童良好动机的培养 学前儿童的动机主要和自己的需要、直接兴趣有关。儿童动机的培养 不是孤立的,应放在整个个性的整体结构之中。
(二)幼儿气质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1.幼儿期儿童的气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2.幼儿气质具有稳定性 3.3—4岁为幼儿气质发展的关键期
最近有研究进一步探讨了3-5岁儿童气质的不同方面在影响母亲教养方 式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儿童气质的不同方面在影响母亲教养方 式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是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积极气质因素, 有的是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有的则为没有显著影响作 用的中间型气质因素。

小学个性发展教案

小学个性发展教案

小学个性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性的概念,认识到个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如自信、独立、坚强等。

3.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发挥优势,改进不足。

4.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

二、教学内容:1. 个性与个性品质2. 培养积极个性品质的方法3. 正确认识自己,发挥优势,改进不足4. 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学生对个性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个性的概念,阐述个性品质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积极个性品质的表现,如自信、独立、坚强等。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具备的积极个性品质,以及如何培养这些品质。

4. 案例分析: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5. 情景模拟:设置一个模拟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培养积极个性品质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实践。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个性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自己个性品质的认识和评价。

3. 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

2. 相关案例材料。

3. 情景模拟道具。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个性品质。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发言,提高课堂互动性。

3. 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5.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简答题分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简答题分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简答题分析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1.小学教育的特点小学教育的特点包括:(1)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义务性;(3)小学教育的基础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2.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

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具有继承性。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表现为:(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

5.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2015下】(1)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

使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和体力劳动专门从事教与学的活动。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有了明显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知识分子,使人类间接经验有了相当数量和程度的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内容。

(3)文字的出现,有了记载和传递间接经验的工具,使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6.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7.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者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小学儿童气质的发展
(一)内涵
什么是气质?
它是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因 素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及灵活性
、指向性方面。
特点:
独特性、遗传性、稳定性
(二)气质的分类
1、希波克拉底的体液气质说 抑郁质
黑胆汁

胆汁质

黄胆汁

黏液
内向型性格缺点
缺点: 不自信、容易敏感多虑、容易过分焦虑、容易情
绪化、 容易缺乏安全 感、有时会表现得比较自私自利、相 对比较脆弱、比较不直接明了、有时会过于拐弯抹角,性格 相对比较孤僻、容易比较消极、容易悲观、有时容易比较挑 剔、容易目光狭小、容易心胸狭窄、有时会比较迂腐、容易 唠叨不休、容易小气吝啬、容易小题大做、有时报复心会比 较强、容易嫉妒、比较不随和、会比较拘于小节、比较优柔 寡断、容易婆婆妈妈、容易没有立场、易于妥协、比较缺乏 主见、相对比较不善于处 理人际关系等。
逃避退缩 孤僻、冷漠 内向 胆小 积极改变 开朗、友好、大方
三、小学儿童性格的类型
1、按人的心理机能划分,有: 理智型:深思熟虑,沉着冷静,善于自控。 情绪型:心境多变,多愁善感,容易冲动。 意志型:目标明确、积极主动、坚定果敢。
2、按人的心理活动倾向性来分:
内倾型和外倾型
两型性格
外倾/外向型
意见分歧型 易生气、警惕性高、两面讨好、投机 民主型 独立、直爽、协作、亲切、安全等
(三)学校教育对性格形成起着主导作用
教育态度
专制的
学生特点
情绪紧张、冷淡与攻击混合、 不能自制
民主的 放任的
情绪稳定、积极、态度友好 无团体目标、无组织纪律
(四)社会角色对性格形成起着影响作用
如:职业。
警察要果敢顽强;教师要严谨细致、耐心。 (五)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性格形成有重要作 用
两型性格类型
内倾/内向型
内向性格比较安静,富于想象的,爱思考的,退 缩的,敏感的,害羞的和防御性的,对人的兴趣 相对比较淡漠.
外向性格比较乐观积极主动,爱交际,好 外出,相对比较坦率,比较随和,比较乐于 帮助他人,容易轻信,易于适应环境.
外向型性格类型
定义:容易将自己的想法、意志、情 绪的喜怒哀乐流露或传达给自 己以外的第三者,有此倾向者 为外向型。

外向型性格特点
特点:比较活泼大方、比较豪爽、直接、比较乐 观、比较主动积极、比较爱打报不平,比较喜欢帮 助他人,能够同情弱者,比较有激情,有感染力, 为人相对比较慷慨,不拘小节,比较不计仇,勇 敢、开朗、比较有竞争意识,比较有冒险精神, 比较雄心勃勃、果断、自信、直率、坦荡、独立、 热烈、比较有挑战意识,比较有进取精神,有敢作 敢为的 英雄主义性格因素等性格特征。
,工作能力强,能从事多样化、多变性的工作;在集 体中精神愉快,朝气蓬勃;兴趣广泛而多变,感情丰 富而不专一;浮躁轻率,好大喜功。 代表人物:孙悟空、王熙凤
(3)粘液质(稳重型):稳、静、慢
缄默、沉静、稳重,专一;交际适度,不易激动,不易
发脾气,不易流露情感,很少主动显露才能;有惰性不
灵活,执着有韧性,因循守旧,不善创新。 代表人物:刘备、唐僧
外向型性格缺点
攻击性强,容易好斗、暴力、比较逞强好胜,比较自我、 相对比较没有耐心、有时比较粗鲁、比较容易暴躁易怒、 相对比较浮夸、容易比较自负、容易想得少、做得快、 相对比较不安定、头脑相对比较简单、容易蛮干、有时 会比较无理、容易骄傲、不易与人合作,强制、不考虑 他人,有时比较霸道、不承认错误,容易贪得无厌,物 质主义,享乐主义、相对占有欲望会比较强烈,容易顽 固固执、容易放纵自己,有时会比较傲慢、比较爱出风 头、有时会比较夸张、比较喜欢吹牛和喜欢炫耀自己、 容易过于乐观,容易得意忘形、忘乎所以等性格缺点。
内向型性格类型
定义:不轻易将自己的想法、意志、 情绪的喜怒哀乐流露或传达给 自己以外的第三者,有此倾向 者为内向型。

内向型性格特点
特点: 比较认真、负责、仔细、比较注重细节、 内心情感比较丰富、相对比较敏感、直觉力比较强、 幻想力比较丰富、相对比较精打细算、能够坚持不懈、 持久不变、相对比较节俭、性情比较平和、比较体谅、 比较踏实可靠、追求完美、条理比较清晰、比较谦虚 谨慎、性格比较温顺、有比较强烈的团队精神、有一 定地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比较善于分析归纳、观察 力比较强等性格特征.
老大:有优越感
值得信赖,真心诚意,计划性强,有主见,苛求, 严谨,富有学者风度、事业上卓有成就。
居中者:生不逢时
因出生太晚而无法享受老大所得到的特殊照顾,因出生太 早而享受不到老小所拥有的自由和宠爱。 不爱惹事生非的折中主义者和调和主义者,既有强烈的独 立意识,又善交朋友。
老小:后来居上
无忧无虑,感情丰富,思想单纯、不甘寂寞, 爱出风头;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和鼓励、娇生惯养 ,容易冲动,情绪急躁、多变。
④低年级儿童对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学习的活 动感兴趣,中年级以后,游戏因素在儿童兴 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 ⑤儿童阅读的兴趣,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 外阅读,从童话故事、文艺作品进而发展到 科普读物。在阅读过程中,小学生对读物中 的人物有强烈的模仿倾向。 ⑥小学生在社会政治生活方面的兴趣在逐步扩 大和加深。
性格的独特性
不同的遗传、生活与教育环境形成独特 的心理特点。 4 性格的功能性 人格是一个人生活和事业成败、喜怒哀乐 的根源。
二、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一)个体出生背景对性格形成有着起始作用 母体的特定环境、男女性别、子女排序等。
如:孕妇情绪不安不仅影响胎儿的体重,也会影响胎 儿的智力和人格。
加以重视,将会成为形成不良个性的因素。
1、发挥儿童积极气质特点。
2、尊重和理解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气质差异;采
用更策略的方法来克服和改善消极气质特点
胆汁质:训练自制力(站岗),不大声训斥,
抑制急燥;
多血质:表扬适度,批评具体,担任班干部;
粘液质:参加集体活动,提供发言机会;
抑郁质:多鼓励、少批评,找个伙伴,安排具 体工作。
第二节小学儿童个性的发展
人的个性包含的内容很多,本 节主要从兴趣、气质、性格三 个方面来分析小学儿童个性的 发展
一、什么是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探 求某种事物,获得某种事物的伴有良好情绪体验的个 性倾向。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吸引力,有
了这个吸引力,学生就会深深地被学习内容所吸引,
神经活动的神经过程有三个基本特征:强
度、平衡性、灵活性;
根据这三个特征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组合,
产生不同的神经活动类型,其中最典型的
有四种: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强度 强 平衡性 不平衡 灵活性
高级神经活 动类型 兴奋型
气质类 型 胆汁质

强 弱
平衡
平衡
灵活
不灵活
活泼型
安静型 弱型
多血质
黏液质 抑郁质
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皮亚杰: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乌申斯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 杀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乔布斯:我确信我爱我所做的事情,这就是这些 年来支持我继续走下去的唯一理由。
关于学习兴趣,你是怎样理解的? 如果有人问我,小学教学中什么最 重要?我会说,第一,是兴趣;第二,
思维水平 权衡性 求知欲
二~四年级 四~六年级
稳定发展 迅速发展
六年级是高峰期 发展缓慢
灵活性
2、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指那些经常影响人的活动或受人控制的 稳定的情绪状态
强度
发展较快
持久性 主导心境 情绪稳定性
低落
二年级的低于其他年级 无显著差异
3、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就是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 水平方面的特点。 高峰
(二)性格的特征
1 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主要标志,在一定程度上体 现了人的本质属性。
2
性格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1)人格的跨时间持续性 (2)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
说明其性格的稳定性,但随着环境、社会地位等的不同 性格就会发生变化,所以性格又是可塑的。
下一页
3
外向型与内向型的特征比较
外向型
A.与他人相处精力充沛 B.喜欢成为注意的中心 C.行动之后思考 D.喜欢边想边说出声 E.随意的分享个人情况 F.说的多于听的 G.高度热情地社交 H.反应快,喜欢快节奏 I.注重广度而不是深度
内向型
A.独处时精力充沛 B.避免成为注意的焦点 C.思考之后行动 D.在心中思考问题 E.更封闭,更愿意在经过挑选 的小群体中分享个人的情况 F.听的比说的多 G.不把高兴和兴奋表达出来 H.仔细考虑后才有所反应 I.喜欢深度而不是广度
(4)抑郁质(柔弱型):弱、细、柔
表情迟滞而羞涩,动作缓慢 代表人物:林黛玉
;忸怩,怯懦,腼腆,迟疑 ,孤僻;性情脆弱,感受能 力强,易动感情;心思细密 ,感情细腻,做事小心谨慎
,对人关怀备至;优柔寡断
,胆小退缩。
2、巴甫洛夫的是兴趣!只不过我愿意这样理解:
第一个是激发兴趣,第二个是保持兴
趣。
小学儿童学习兴趣的特点 ①在整个小学时期内,最初,小学生对学习的 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 对学习的内容或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 兴趣。 ②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不同 学科内容产生初步的分化性兴趣。 ③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 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的因果关系的兴趣在初 步发展着。
(发展较快)
特点: 发展程度表现出不平衡、不等速 在小学儿童的性格发展中,六年级是性格发展的关键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