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及答案第1课《春》第二课时
《春》课后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春》课后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https://img.taocdn.com/s3/m/a5858dde84868762cbaed556.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春》课后题及答案一、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下来,并细心品味课文中描写的江南春景设题意图: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细心品味,入情入境。
朗读指导: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设题意图: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语言是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也是读者领悟作品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所以品味语言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设置本题的主要意图。
解题思路:1、语言的运用不是孤立的,词语用得是否恰当,是否富有表现力,要看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因此,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根据语境品味语言,应该成为解题的重要思路。
2、如果就语言论语言,那将索然无味,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应该以语言为载体、为中介,品味语言所表现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想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对于这个问题可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像,让学生想像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吗?──“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这样写,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3c8f72dd36a32d737581d2.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
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作者笔下春天的图画,我最喜欢的图画是春风图,喜欢的理由是:当春天的阳光照临大地,杨柳吐出了新绿,微风轻拂,吹到人们的脸上,是那样温暖柔和,已经感觉不到一丝的寒意了。
作者以“吹面不寒杨柳风”引出对春风的描写,接着撷取了一个生活化的令人倍感亲切的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
然后,作者又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的味道:“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最后是写春风中的乐音——鸟儿宛转的曲子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得神韵透彻。
二、课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美。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试找出一些段落细加品味,并跟同学、老师分享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示例:第1段写盼春,是文章的开端。
作者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连用两个“盼望着”,可见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是多么殷切。
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你听,那春天的脚步声近了。
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吗?参考答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
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同时这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启示人们要抓住这大好时光,抓住生机勃勃的春天,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春》课时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春》课时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1a5d8b14afe04a1b171de42.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应和.蓑.笠水zhǎng抖sǒu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合着。
②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精骨,抖搜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的这两句诗极其准确地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假如课文中写春雨、春草的部分也各引用两句古诗来写春雨和早春春草的特点,你觉得引用什么诗句比较准确?(1)写春雨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早春春草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话要注意身份和对象,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回答后面的问题。
刘峰同学原来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可是今年开学以来,受他人影响迷上了电子游戏,平时与同学也在谈游戏,学习投入少了,上课有时也想着游戏内容。
期中考试,成绩大大下降。
这时,他才猛醒,心里很难过,在家里闷闷不乐,有时还发脾气。
面对这种情况,刘峰的妈妈和同学都准备开导他。
他们怎样开导才能产生效果呢?请你替他妈妈和同学分别写几句开导的话。
(1)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春 课时作业(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春 课时作业(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bf35732af90242a995e515.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第1课春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稀疏.(shū) 黄晕.(yūn) 抚摸.(mō)B.嫩.绿(nèn) 朗润.(rùn) 酝酿.(liàng)C.静默.(mò) 撑.伞(chēnɡ) 眨.眼(zhǎ)D.抖擞.(sǒu) 健.壮(jiàn) 落.地(lào)2.下面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翠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瞭亮地响。
改为;改为。
3.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欣欣然.张开了眼()A.然而B.……的样子C.这样D.对(2)一年之计.在于春()A.计算B.主意,计谋C.打算,计划D.策略(3)与轻风流水应和.着()A.声音相呼应B.依照别人的样子做C.和谐D.和悦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5.下面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D.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5、6段,回答问题。
6.请你给选文两段话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
①图①图7.结合语境,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2)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8.选文中“卖弄”本是一个贬义词,用它来写鸟儿是为了表现什么?9.选文调动多方面的感官写出了对春风的丰富感受,请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语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课时训练(附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课时训练(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3a63880066f5335b81218c.png)
第一课春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水涨.()酝酿.()蓑.衣()薄.()烟应和.()黄晕.()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并造句.①酝酿——造句:②花枝招展——造句:③卖弄——造句: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4.写出四个含“春”字的成语及含“春”字的四句古诗.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阅读鉴赏:生命之芯李雪峰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但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到了暮秋时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③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④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妻子摘得一串不留.我很惋惜那些没有彻底紫透的葡萄,埋怨妻子说:“有些还没有完全熟透呢,怎么一下子就摘尽了?”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我很不解,摘葡萄和扫落叶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不摘葡萄那些叶子就永远不会凋落吗?⑤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个夜晚或半天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令人痛惜不已.⑥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⑦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莅临了……我不由对葡萄叶充满了敬意.⑧我们的生命果实是什么呢?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呢?我们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生命使命而生活的吗?什么才是我们人类生命的真正秋天呢?⑨春天的庭院里,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选自《新语文学习》,有删改)5、阅读第①自然段,请品味“昏睡的葡萄藤醒了”这句话中“醒”字的妙处.6、第①、第⑤自然段都用了较多篇幅描写葡萄叶,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7、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内涵?9、阅读全文,你从葡萄叶子夭折的生命历程中得到了什么感悟?10、本文的写作思路是:11、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春天的?请用恰当的小标题给每幅图画进行概括.12.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风qīng qiāo qiāo________的,草软绵绵的()的.(2)风里带来些新fān________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rùn shī________的空气里酝酿().(3)鸟儿将cháo________ān_______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éng yǐn bàn________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wǎn zhuǎn ________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ùn________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5)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________戴着lì________.13.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作简要分析.(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3)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14.按要求默写课文.(1)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阅读(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1)“小草偷偷地...,.绿绿的....”这一句里...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加点的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的几个动词用的有什么妙处?(3)本与了春草的哪些特征?(二)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4)本段利用人的哪几种感觉来写春花的?请举例说明.(5)你发现本段写景的层次了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6)这是一幅“春花图”,写到“蜜蜂”和“蝴蝶”,其作用是什么?(7)本段有实有虚,虚写的部分是?作用是?第二课时作业:16、(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1)用两个字概括春雨的特点,体现这两个字的句子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2)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牛毛、花针、细丝的共同点都很细,但也有不同点,请你说说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3)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4)写出两句你学过的古诗词里描写“春雨”的诗句.(二)“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5)本段调动人的哪几种感官,分别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6)品析语句,说说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说明喜欢的理由.句式是:我喜欢,因为 .如:我喜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因为它运用引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把春风的和煦、温暖生动形像地表现出来.(7)自然界美丽多姿,我们生活在其中,必定有好多让我们喜爱的景物,请你尽可能地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安排好合适的顺序,写出一段让人向往的写景片段.附参考答案1、zhǎng niàng suō bó hè yùn2(造句略)①比喻事情逐渐成熟的准备过程②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③故意显示,炫耀.这里是褒义3、(1)反复、拟人(2)拟人(3)比喻、排比(4)引用、比喻、拟人4、成语:春暖花开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春风满面(符合要求即可)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春眠不觉晓春风吹又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5、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蓄积一冬力量的葡萄藤在初春时节发芽(睁开叶芽)、长叶(叶子舒展)的生命苏醒状态(充满生命活力),蕴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6、结构上起到照应、对比的作用;内容上,用前面葡萄叶生长旺盛的喜悦来反衬后面葡萄叶过早凋落的无奈,突出果实是叶子生命的灯芯.(答出反衬即可,意思对即可)7、十分喜爱——痛惜不已——充满敬意8、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命的价值所在,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使命的崇敬.作物是为果实而生的,它们的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一旦果实夭折,作物的生命也就黯淡了,提前进入生命的秋天.(意思对即可)9、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生命的真正目的,为什么生命使命而生活.我们更应该像以果实为灵魂的葡萄叶那样,把握住美好年华,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人生才有意义;我们应以敬畏生命的态度关注和思考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从中得到人生有益的启迪.(围绕生命的使命“我们的灵魂”、怎样才能有意义地生活展开即可)10、盼春——绘春——赞春11、草、花、风、雨、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12、略13、(1)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花之多,表现出欢欣跃动的活泼情趣.(2)运用比喻修辞,突出了春风的和煦、温暖的特点.(3)运用拟人的手法,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14、(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15、(1)“偷偷地”和“钻”,写出了小草出土的情状,那破土而出的挤劲——“钻”表现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春草出现的惊喜之情.接着从它的质地和色彩——“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的“新”(2)连用六个动词,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春草带给人的欢乐(3)情态、质地、色泽、长势(4)视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味觉:“花里带着甜味儿”;听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幻觉:“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5)空间顺序:树上、花下、地面,高低结合(6)衬托出春花开的繁茂,浓郁.(7)“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让人由春花联想到秋实16、(1)a细,b轻.(2)牛毛多而细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3)“一层薄烟”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春雨细密迷蒙的景状,一个“笼”字准确地写出了这层薄烟的情状,一个“全”字,意境展现得相当开阔.(4)略(5)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和煦温暖;嗅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清新芳香;视觉:“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和悦;听觉:“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悦耳.(6)(7)略。
七年级上册语文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课时练第1课《春》03(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课时练第1课《春》03(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0ab58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b.png)
《第1课春》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yūn)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B.舒活舒活筋骨..,抖擞.(sǒu)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C.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bei)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D.有撑.(chēng)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立.的。
2.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反复、拟人)B.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比喻)C.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讽刺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
(排比)D.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设问)二、现代文阅读“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鹏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3.选文中引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是谁的哪首诗里的句子?4.用三个字概括这段文字。
5.作者是从人的哪四种感觉来写春风的。
每种角度各找一个例句。
6.春风的特点是?7.本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有?三、语言表达8.指出下列语句的修辞方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9.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生动性。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2)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四、句子默写10.请写出几句带“春”字的古诗名句。
《春》同步练习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课】
![《春》同步练习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课】](https://img.taocdn.com/s3/m/cce986e1d4d8d15abf234e49.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课《春》同步检测及答案(时间:35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成绩: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5分)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 )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cuì()的hóu()咙,唱出wǎn()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 )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liáo()亮地响。
2.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5分)A.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B.朗润(明朗润泽)C.卖弄(向别人讨好)D.宛转(形容歌声抑扬动听)3.下面一段话的顺序已被打乱,如将其还原,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5分)①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②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③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②①③D.③④②①4.课文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比较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和括号中的词,你觉得哪个用得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5分)(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长)出来。
(2)蜜蜂嗡嗡地闹.(叫)着。
(3)(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吹)着你。
5.下列句子都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在后面的括号中写出所用的修辞手法。
(20分)(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4)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二、课内语段阅读“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课时练习 【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课时练习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cd570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63.png)
《春》课时练一、基础知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liáng)卖弄(nong)曲子(qǔ)B.烘托(hōng)黄晕( yùn )抖擞(sǒu)C.婉转(zhuǎn)应和(hé)嘹亮( liáo)D.朗润(rùn)清脆(cuì)摇曳(zhuài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呼朋引伴(招引) B.欣欣然(的样子)C.一年之计 (打算) D.应和(和谐)3.对本文结尾的三个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个比喻是表现春天生命的开始,一切都是新的,给人以希望。
B、第二个比喻是描写春天给人带来美的想象力。
C、第三个比喻是强调春天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
D、这三个比喻生动地揭示了春天的个性“新”、“美”、“力”,热情洋溢地赞美了春天。
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热烈的追求。
4.按原文填空。
(1)在描绘春草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春草的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春草之多、分布之广。
(2)作者用比喻句赞颂春天,突出了其新、美、力的特征,这三个比喻句是: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5.请从下边的文字中分别找出写各种感觉的句子(把句子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春》 课时精练及答案(含两套试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春》 课时精练及答案(含两套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2f54452910ef12d2bf9e721.png)
训练一春【基础考查】1.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及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朗润.(rùn)迷藏.(cánɡ)宛.转(wǎn)赶趟.儿(tànɡ)B. 应和.(hé) 烘.托(hōnɡ)鸟巢.(cháo) 繁花嫩.叶(nèn)C. 瞭.亮(liáo) 风筝.(zhenɡ)黄晕.(yūn)抖擞.精神(sǒu)D. 卖弄.(nonɡ)酝酿.(liànɡ)薄.烟(báo) 披蓑.带笠(suō)【答案】A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撑伞傍晚笼罩花枝招展B.静默薄烟脚步抖擞精神C.蓑笠舒活风筝稀稀疏疏D.睡醒烘托斜织披衰戴笠【答案】D【解析】D.衰→蓑。
故选D。
3.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勤奋是烈火,烈火能点燃希望的灯塔;勤奋是灯塔,灯塔可以照亮前进的方向。
(暗喻、顶真)B.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拟人)C.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比喻)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拟人)【答案】C【解析】虽然有比喻词“仿佛”,但是没有本体和喻体,所以不是比喻,结合“闭了眼”看出应该是想象。
故C错误,选C。
4.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柔嫩的柳丝低垂在湖面上,轻柔地__________(触摸抚摸摸索)着微动的湖水。
(2)每天清晨,那个广场都会迎来许多体格__________(健康强健健壮)的年轻人,他们精神饱满地跳街舞。
【答案】抚摸健壮【解析】根据词义的差别结合语境选词。
(1)触摸:用手接触后轻轻移动。
抚摸,指用手轻轻地揉法按着,来回移动。
摸索:试探着,寻找。
“轻柔”与“抚摸”搭配,并与前面的“柔嫩”相(2)健康:指(人体)发育良好,机理正常,有健全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课课练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课课练](https://img.taocdn.com/s3/m/3730948aa8114431b90dd8c9.png)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课课练第1课春一、字词积累。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朗.润()水涨.()酝酿..()清脆.()宛.转()应和.()巢.()薄.烟()黄晕.()蓑.衣()抖擞.()2. 写出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1)和:①应和()②和面()(2)藏:①捉迷藏()②宝藏()(3)晕:①黄晕()②晕头转向()(4)涨:①涨红()②涨水()(5)薄:①薄命()②薄饼()3. 组词区分下列形似字。
(1)嘹()缭()潦()(2)蓑()衰()哀()(3)笼()茏()拢()(4)薄()礴()簿()4.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2)比喻姿态优美、打扮艳丽,迎风摆动。
()5.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当周围很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安静恬静)(2)皮匠看看他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的脸上。
(安静恬静)二、病句辨析与修改。
6. 下面是小升同学写的关于“网络谣言”的作文片段,请按要求修改。
①近年来,互联网的剧烈发展为人们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新的、广阔的空间。
与此同时,许多无中生有、肆意恶搞的网络谣言亦频繁出现。
②不仅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甚至污染了网络环境,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抵制、反击网络谣言,人人有责。
①句存在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换成“”。
②句语序不合理,应改为:第2课济南的冬天一、字词积累。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水藻.()贮.蓄()澄.清()狭窄.()发髻.()镶.上.()绿萍.()宽敞.()2. 写出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1)和:天气暖和.(),小和.()在家和.()泥抹墙;他讲原则性,是非面前从不和.()稀泥,也不随声附和.()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我和.()了。
”(2)着:你这着.()真绝,让他干着.()急,又无法着.()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
3. 组词区分下列形似字。
(1)贮()伫()(2)澄()橙()(3)髻()鬃()鬓()(4)镶()嚷()攘()二、语句仿写。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同步练习及答案附课文知识点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同步练习及答案附课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c765fb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3.png)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同步练习及答案附课文知识点一、选择题1. 《春》一文的作者是谁?A. 老舍B. 朱自清C. 茅盾D. 冰心2. 下列哪项不是《春》中描述的画面?A. 春风图B. 春雨图C. 春雪图D. 春花图3.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中,哪一个词最能体现小草的生命力?A. 偷偷B. 钻C. 嫩嫩D. 绿绿4. “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在《春》中主要描绘了什么?A. 春天的风B. 夏天的雨C. 秋天的叶D. 冬天的雪5. 下列对《春》中“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描绘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B. 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C. 暗示人们要勤奋努力D. 体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6.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句话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 拟人、排比B. 比喻、夸张C. 拟人、对偶D. 比喻、排比7. 《春》中“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这句话表达了什么?A. 鸟儿对春天的喜爱B. 鸟儿对人类的恐惧C. 鸟儿对繁殖的期待D. 鸟儿对食物的渴望8. 下列哪项最能概括《春》这篇文章的主旨?A. 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B. 讲述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感受C. 表达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D. 倡导人们要珍惜春天的时光二、填空题1. 《春》的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
2. 《春》中描写春花竞相开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春》中描写春风和煦、芳香四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春》中写鸟鸣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 《春》中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b2fad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1.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同步练习及答案第1课《春》同步练题基础积累】.1.《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作者________,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
朗润()抖擞()撑伞()薄烟()hōng。
tuō()yùn niàng(。
)suō(。
)衣应和()水涨起来了()散在草丛里()捉迷藏()3.根据意思用相应的词语填空。
1)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____________(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2)春天像小姑娘_________(比方姿态精美)的,笑着,走着。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模样,__________(欢欢喜喜的模样)张开了眼。
4)唱出_______(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4.根据作者的思路,《春》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个中作者运用五个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绘春天美妙的情景.5.这篇课文多处运用叠词,说说以下句子中叠词的表达感化.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风轻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6.请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818c1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d.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
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作者笔下春天的图画,我最喜欢的图画是春风图,喜欢的理由是:当春天的阳光照临大地,杨柳吐出了新绿,微风轻拂,吹到人们的脸上,是那样温暖柔和,已经感觉不到一丝的寒意了。
作者以“吹面不寒杨柳风”引出对春风的描写,接着撷取了一个生活化的令人倍感亲切的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
然后,作者又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的味道:“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最后是写春风中的乐音——鸟儿宛转的曲子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得神韵透彻。
二、课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美。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试找出一些段落细加品味,并跟同学、老师分享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示例:第1段写盼春,是文章的开端。
作者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连用两个“盼望着”,可见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是多么殷切。
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你听,那春天的脚步声近了。
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吗?参考答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
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同时这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启示人们要抓住这大好时光,抓住生机勃勃的春天,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春》课后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春》课后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https://img.taocdn.com/s3/m/14725147f18583d04964599e.png)
《春》课后练习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春》的作者是,字,我们学过他的另外的篇散文。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蓑衣()酝()酿()应和()黄y ”n()抖s•u ()3.体会下列句中词语的生动性: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③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4.本文最后三段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仿照这种句式,以“秋天”为内容,写三个句子。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5.第一段写草,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草的特征:,突出了春草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第一段虽写春草,但写了人的动作行为,目的是()A.草地上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通过这些动作行为就可以反映出来C.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间接地写草地,突出草地的嫩绿可爱D.写了春草,又写了人的动作行为,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7.作者写春花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几个方面的特征?8.划线句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写春花花色艳、品种多,可用成语来概括。
9.描写春花的文字,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10.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虚写的句子是:。
11.文中写春花是描写,写蜜蜂等是对春花的描写。
12.文中的“你”和“我”是指:。
(二)【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部编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课后训练
![部编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课后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02fdd46dd4d8d15abf234ee9.png)
部编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课后训练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③①⑥②⑤④ B.③⑤②⑥①④ C.③⑥①②⑤④ D.③②①⑥⑤④。
5.对《春》结尾的三个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个比喻是表现春天生命的开始,一切都是新的,给人以希望。
B.第二个比喻是描写春天给人带来美的想象力。
C.第三个比喻是强调春天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
D.这三个比喻生动地揭示了春天的个性“新”、“美”、“力”,热情洋溢地赞美了春天。
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热烈的追求。
6.(2019·山东临沂)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首,这些诗歌按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
B.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集、诗人、学者,著有诗集《春水》,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D.《海燕》的作者是俄国作家高尔基,他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一一《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7.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2)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4)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 )(5)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二、填空1.《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_散文,全文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2.“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_________《绝句》中的诗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春》课时练(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春》课时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c23ac75a8102d277a22f9d.png)
《第1课春》课时练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选词填空。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________(A.长B.冒C.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________(A.触摸B.抚摸C.轻抚)着你。
(3)春天像________(A.健康B.健壮C.强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3.下面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翠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瞭亮地响。
______改为______;______改为______。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宛转.(zhuǎn)撑.伞(chēnɡ)抖擞.(sǒu)B.烘.托(hōnɡ)应.和(yīnɡ)欣.然(xīn)C.酝.酿(yún)戴笠.(lì)黄晕.(yùn)D.鸟巢.(cháo)朗润.(yùn)稀疏.(shū)5.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__,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散文的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等。
6.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5、6段,回答(1)~(3)题。
(1)第5段文字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6段中“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这一句仅仅是写树叶子、小草的颜色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斜织”一词用得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01课春(第02课时)-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01课春(第02课时)-同步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1d5420ddccda38376baf7a.png)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胳膊.()抖擞.()应和.()支撑.()摇曳.()宛.转()抚.摸()嘹.亮()2.根据拼音写汉字。
()张开了眼。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 xīn rán()(2)鸟儿将窠cháo()安在fán huā nèn yè()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éng yǐn bàn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ǜn()的光,hōng tuō()(4)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戴着lì()的。
他们的草屋,xī xī shū shū的,在雨里jìn g mò()着。
3.填空。
(1)《春》的作者,原名,号,后改名自清,字。
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
1927年写的《》、《》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
(2)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3)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课文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比较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和括号中的词,你觉得哪个用得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1)小草从土里钻(长)出来。
(2)蜜蜂嗡嗡地闹(叫)着。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吹)着你。
1.作者写春风是通过哪几种感官来写的?风是无形的,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作者分别通过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
触觉:先引用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又运用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与柔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及答案第1课《春》第二课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及答案第1课《春》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9d1d3970ed630b1c58eeb556.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及答案第1课《春》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时训练一、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这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3.“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4.课文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结合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作简要分析。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5.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A.描写质地的:B.描写色泽的:C.描写生长旺盛的:6.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鸟儿将窠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D.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及答案第1课《春》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时训练一、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这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3.“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4.课文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结合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作简要分析。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5.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A.描写质地的:B.描写色泽的:C.描写生长旺盛的:6.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鸟儿将窠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D.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第2自然段的描写对象是,其特征是。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什么第二课时课时训练答案一、1.人们在草地上愉快地活动,间接地写出了春草的茂盛与可爱。
2.C3.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
4.(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百花怒放的春天的喜爱之情。
(2)“像母亲的手”,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作者对春风的感受,表达了对温柔的春风的喜爱之情。
5.质地:嫩嫩的,软绵绵。
色泽:绿绿的。
旺盛: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6. D二、1.济南的冬水温暖多情2.“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渲染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附录:初中作文写作技巧1:审题(明确题意)2:选材,确定中心3:列好提纲,确定详略2在以上基础上注意以下五条:1:题目(新颖,命题作文例外)2: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
(龙头凤尾)3:用词妥当,修辞正确。
(力求语言的准确生动)4: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让人读着顺畅,有一气呵成之势)5:巧设布局,详略得当。
如果能文情并茂那更好。
文:指文采,文笔情:指感情解析:半命题作文题型解析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时限定题目部分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
其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性,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
纵观近年来全国中考,半命题作文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四种常见的作文类型中,半命题作文是最不容忽视的,也应是我们备考练习的重点内容。
下面是归纳的几种常见命题形式:一是前空型。
如“是我致胜的魔杖”、“的种子在我心中种下”、“的岁月”、“ 刷新着我的生活”等。
二是后空型。
如“因为有”、“错过”、“追寻那渐远的”等。
三是中空型。
这类题型要联系前后内容,确定写作的方向。
如“有陪伴的日子”、“留一份…….给你”、“藏在里的精彩”等。
四是“两空”型。
这种命题要运用一定的联想和想象,把空缺之处补充完整。
如“因为我更”、“为画上”等。
解决策略半命题作文写作,关键在于高明补题、精心构思。
如果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则容易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题目现象。
如何把半命题变为有利于自己发挥特长的命题,可以说是一种技巧和艺术。
因此,要掌握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写作时才会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第一步仔细斟酌补好题目1.准确理解,辨清题意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好题目。
我们应对题目认真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如“我读”,从句子成分来分析,明显地缺少了宾语,加上宾语这就行了吗?不行。
还要抓住至关重要的关键词。
把握住了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
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甚至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迷惑和干扰因素。
上面例题中的“读”就是关键词语,重点扣住“读”的程度或过程,把最能反映特殊爱好而自己又沉醉其中的那个事物名称填上就行了。
如《我读四大名著》《我读澜沧江的浪花》《我读妈妈那颗期盼的心》等等。
2.细处入手,以小见大如果拟题过大,往往难以下笔。
以“善待”这一半命题作文为例,不少考生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写《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时间》《善待大自然》……,显然,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写起来不易把握,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
如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因此补题要避免雷同,要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
如以《善待地球》为题,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抓住几个真实的、震撼人心的镜头,注意细节取胜,让人感受到地球被毁坏的惨状和大自然警钟长鸣的力量,挖掘出深刻的立意。
3.诗意命题,匠心独具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
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请以“曾经错过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近几年来,诗意化的命题逐渐走进了中考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审题和构思的难度。
考生要将诗意化命题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出来,使作文立意深刻含蓄。
如上述命题,大多数考生补题为:一段友情、一次机遇、一个道歉等。
如此补题易于构思行文,但均出自提示语中,造成雷同,毫无特色。
我们不妨展开想象,化实为虚,补出新意。
在文题的横线上补上:一轮明月、一米阳光、那个季节、那缕芬芳、暗香盈袖的日子、梦想拔节的日子……这些文题新颖生动,既富有诗意,又蕴有理趣,能激发读者美好的遐想。
第二步理清思路立意出新不难看出,半命题作文的立意,实际上往往与作者的补题构思同步进行。
考场作文立意水平的高下决定着作文的成败,而立意水平的高下又取决于作者平时的生活积淀和感悟人生、提炼思想的水平。
下面谈谈半命题作文立意的三点要求:1. 准确。
准确是前提,立意不准,全盘皆输。
求准,首先就是要准确理解文题中的关键词语:也有人称之为“题眼”“题魂”。
立意前须把握题中已有的修饰或限制性词语,准确理解已给文字的含义十分重要。
同时,半命题作文如果有引语,往往以精辟优美、寓意深刻、情感浓郁的语句导人作文情境,或阐释,或举例,或提示,往往有着激发写作情思、界定选材范围的作用。
2. 新颖。
即对题中已有概念的理解要避开一般层面而取题意允许的新层面。
例如“拒绝”一题,一般考生在横线上补充上“自卑”“儒弱”“平庸”“自我封闭”等宾语,构成动宾短语,这类文章都含有自我审视和校正的色彩。
有的考生却能避开这一般模式,机智地补出别具一格的题目,闪烁出与众不同的文学色彩、哲理色彩,如《拒绝再玩》《拒绝长大》《拒绝末日》等。
在求新的同时,所补题目须利于我们选用自己熟悉的、有感情、有特色的题材,这样就能做到有材料可写,有情可抒发。
3. 深刻。
这不是指故作高深,而是指由表象进入本质,由感性进入理性。
例如作文题“我多想”,你若补“唱”,则文章未免肤浅;你若补“飞”,这比“唱”可能要好一些,但也流于一般。
其实所补写的内容可实可虚,可近可远,你只要大胆发挥想象,尽可以游览于草木山水之间,徜徉于琴棋书画之中,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较为丰富深刻的人生思考。
例如有位考生拟题《我多想把你留住》,作者从运河水当年的清澈、宁静写到现在的浑浊、喧嚣,写到了人对大自然的毁坏,也感悟到世态沧桑和“水如人生”的哲理,平中见奇,于一般中见深刻。
第三步明确要求写出特色有的半命题作文前有引语,要谨慎审视,提取关键词语和切题联想。
在文题的后面,往往都有一个“要求”,常对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字数等方面作了一些限定。
审这些要求的方法与全命题作文的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