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第4章-道路交通流理论(1)
交通工程学交通流理论习题解答
《交通工程学第四章交通流理论》习题解答4-1在交通流模型中,假定流速 V 与密度k 之间的关系式为 V=a(1-bk)2,试依据两个边界条 件,确定系数a 、b 的值,并导出速度与流量以及流量与密度的关系式。
1解答:当 V=0 时,K =Kj ,••• b =—;k j当 K = 0 时,V =V f ,• a =V f ;2把a 和b 代入到 V=a(1-bk)K•- V =V f 1-—— l 心丿又 Q =KV流量与密度的关系 Q=V f K 1 4-2已知某公路上中畅行速度 V f =82km/h ,阻塞密度 K j =105辆/km,速度与密度用线性关系模型,求:(1) 在该路段上期望得到的最大流量; (2) 此时所对应的车速是多少?解答:(1) V — K 线性关系,V f =82km/h , K j =105 辆/km•- V m =V f /2=41km/h , K m =K j /2=52.5 辆/km, •- Q m =V m K m =2152.5 辆/h (2) V m = 41km/h4-3对通过一条公路隧道的车速与车流量进行了观测,发现车流密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具有 如下形式:乂 =35.9 ln 180k式中车速V s 以km/h 计;密度k 以/km 计,试问在该路上的拥塞密度是多少?_ 180解答:V =35.9In ——k拥塞密度K j 为V=0时的密度,,180 门…ln 0K j•- K j =180 辆/km4-5某交通流属泊松分布,已知交通量为 1200辆/h,求: (1 )车头时距t> 5s 的概率;(2) 车头时距t> 5s 所出现的次数; (3) 车头时距t> 5s 车头间隔的平均值。
解答:车辆到达符合泊松分布,则车头时距符合负指数分布,Q=1200辆/h流量与速度的关系Q=K j 1V f r-t—x 」翅(1) P(h t—5)=e i 二e 3600二e3=0.189(2) n=P(h K5)XQ=226 辆/h5»訂水4-6已知某公路q=720辆/h ,试求某断面2s 时间段内完全没有车辆通过的概率及其 出现次数。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
交通⼯程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交通⼯程学:交通⼯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效、快捷、舒适的⼀门技术科学。
(构成要素:⼈、车、路;⼿段:探讨、规律;建⽴:法律、法规;⽬的:安全、快捷、⾼效)2、交通⼯程发展:①步⾏时代;②马车时代;③汽车时代;④⾼速公路时代;⑤智能运输时代。
3、交通⼯程学科的建⽴与发展:①基础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年代末);②交通规划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③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90年代);④智能化交通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
4、交通⼯程学科的外延(相关学科):①社会科学⽅⾯;②⾃然科学⽅⾯;③⼯程设计⽅⾯。
5、交通⼯程学的性质:是⼀门兼有⾃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6、交通⼯程学科的特点:①系统性;②综合性;③交叉性或复合性;④社会性;⑤前瞻性;⑥动态性。
第⼆章交通特性分析1、驾驶⼈的交通特性:⑴驾驶⼈的职责和要求,⑵驾驶⼈的反应操作过程,⑶驾驶⼈的⽣理、⼼理特性:①视觉特性:视⼒、视野、⾊感;②反应特性;③驾驶⼈的⼼理特点和个性特点。
2、乘客的交通特性:①乘客的交通需求⼼理;②乘车反应;③社会影响。
3、道路交通特性:⑴道路⽹体系;⑵道路⽹布局;⑶道路⽹密度。
4、车辆交通特性:①设计车辆尺⼨;②动⼒性能:最⾼车速,加速度或加速时间,最⼤爬坡能⼒;③制动性能:制动距离或制动减速度,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制动时汽车的⽅向稳定性;④快速公交车辆特性。
5、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地点、某⼀断⾯或某⼀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按交通类型分,有机动车交通量、⾮机动车交通量和⾏⼈交通量,⼀般不加说明则指机动车交通量,且指来往两个⽅向的车辆数。
6、平均交通量(ADT)以辆/d为单位,表达式为:(1)年平均⽇交通量(AADT)(2)⽉平均⽇交通量(MADT)(3)周平均⽇交通量(WADT)7、交通量的时间分布:⑴⽉变化:⼀年内各⽉的交通量变化成为⽉变化;⽉变化系数:⽽年平均⽇交通量与⽉平均⽇交通量之⽐称为交通量的⽉变化系数(或称为⽉不均衡系数,⽉换算系数),公式:⑵周变化:指⼀周内各天的交通量变化,⼜称⽇变化;周变化系数:年平均⽇交通量除以某周⽇的平均交通量。
交通工程学——交通流理论
29
二、排队论的基本概念
排队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 输入过程:是指各种类型的“顾客(车辆或行人)”按怎样的规律到达。 输入方式包括:
泊松输入、定长输入、爱尔朗输入 排队规则:是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排队规则包括:
等待制、损失制、混合制 服务方式: 指同一时刻多少服务台可接纳顾客,每一顾客服务了多 少时间。服务时间分布包括:
28
二、排队论的基本概念
“排队”与“排队系统” 当一队车辆通过收费站,等待服务(收费)的车辆和正在被服务
(收费)的车辆与收费站构成一个“排队系统”。 等候的车辆自行排列成一个等待服务的队列,这个队列则称为“排
队”。 “排队车辆”或“排队(等待)时间”都是指排队的本身。 “排队系统中的车辆”或“排队系统消耗时间”则是在指排队系
由λ=360/3600=0.1
P(ht ) e t 同样P,(来自车10头) 时e距小0.1于1010s的0.概37率为:
P(ht) 1 et 0.63
19
二、连续性分布
由上例可见,设车流的单向流量为Q(辆/h),则λ=Q/3600,
于是负指数公式可改写成:
Qt
P(ht) e 3600
负指数M分布的1 均值M和方差D分别为:
6辆及其以上的概率为: P(k5) 0.4456
至少为3辆但不多于6辆的概率P为(k:6) 1 P(k5) 0.5544
恰好为5辆车的概率为:
P(3k6) 0.5442
P(5) 0.1606
9
一、离散型分布
例2:已知某信号灯周期为60s,某一个入口的车流量为240辆/h,车 辆到达符合泊松分布,求: 在1s、2s、3s内无车的概率; 求有95%的置信度的每个周期来车数。 解:1)1s、 2s、3s内无车的概率
第4章 交通流理论
其他常用分布形式
爱尔兰分布:
kt e p(h t ) i! i 0 T
T:观测时间间隔的平均值 T:车头时距(s) H:车头时距的观测值 当k=1时,为负指数分布 当k>1时,为爱尔兰分布
k 1
i
kt T
K:确定分布曲线形状的参数
T2 k 2 s
a) 车头时距t > 5s的概率; b)在1小时内,车头时距t>5s所出现的次数;
在次要车流通行能力研究中的应用
e e c Q次 1 e 0 1 e c 0
e Q次 1 e 0
4.2.3 连续型分布
4.2.3.1 负指数分布
4.2.3.2 移位负指数分布
4.2.3.1 负指数分布
(1) 基本公式:
P(h t ) e t
P(h>t)——到达的车头时距h大于t秒的概率;
λ ——车流的平均到达率(辆/s)。 推导:由 P e t 可知,在计数间隔t内没 k 有车辆(k=0)到达的概率 P e t ,这表 0 明,在具体的时间间隔t内,无车辆到达,则上 次车到达和下次车到达之间,车头时距至少有t, t 即 P(h t ) e 。
– 参数模型:交通流参数之间的关系 – 宏观模型:描述车队的运动规律 – 微观模型:描述单个车辆的运动规律 – 静态模型:不随时间改变的稳恒交通 流随空间分布的规律 – 动态模型:时间改变的稳恒交通流随 空间分布的规律
4.2 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
4.2.1 交通流统计分布的含义
4.2.2 离散型分布
4.2.2.3
基本公式:
负二项分布
• 适用条件:车流受到干扰。车辆到达起伏幅度比较
《交通工程学 第四章 交通流理论》习题解答 答案
《交通工程学 第四章 交通流理论》习题解答 4-1 在交通流模型中,假定流速 V 与密度 k 之间的关系式为 V = a (1 - bk )2,试依据两个边界条件,确定系数 a 、b 的值,并导出速度与流量以及流量与密度的关系式。
解答:当V = 0时,j K K =, ∴ 1jb k =; 当K =0时,f V V =,∴ f a V =;把a 和b 代入到V = a (1 - bk )2∴ 21f j K V V K ⎛⎫=- ⎪ ⎪⎝⎭, 又 Q KV = 流量与速度的关系1j Q K V ⎛= ⎝ 流量与密度的关系 21f j K Q V K K ⎛⎫=- ⎪ ⎪⎝⎭ 4-2 已知某公路上中畅行速度V f = 82 km/h ,阻塞密度K j = 105 辆/km ,速度与密度用线性关系模型,求:(1)在该路段上期望得到的最大流量;(2)此时所对应的车速是多少?解答:(1)V —K 线性关系,V f = 82km/h ,K j = 105辆/km∴ V m = V f /2= 41km/h ,K m = K j /2= 52.5辆/km ,∴ Q m = V m K m = 2152.5辆/h(2)V m = 41km/h解答:35.9ln V k= 拥塞密度K j 为V = 0时的密度,∴ 180ln 0jK =∴ K j = 180辆/km 4-5 某交通流属泊松分布,已知交通量为1200辆/h ,求:(1)车头时距 t ≥ 5s 的概率; (2)车头时距 t > 5s 所出现的次数;(3)车头时距 t > 5s 车头间隔的平均值。
解答:车辆到达符合泊松分布,则车头时距符合负指数分布,Q = 1200辆/h(1)1536003(5)0.189Q t t t P h e e e λ-⨯-⨯-≥====(2)n = (5)t P h Q ≥⨯ = 226辆/h(3)55158s t t e tdt e dt λλλλλ+∞-+∞-⎰⋅=+=⎰4-6 已知某公路 q =720辆/h ,试求某断面2s 时间段内完全没有车辆通过的概率及其 出现次数。
第四章 交通流理论
各种类型的“顾客”按怎样的规律到达
定长输入:顾客等时距到达; 泊松输入:顾客到达时距符合负指数分布; 爱尔朗输入:顾客到达时距符合爱尔朗分布;
(2)排队规则
排 队 论 基 本 原 理
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
损失制:顾客到达时,若所有服务台被占,该顾
客就自动消失,永不再来;
第三节 排队论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Queuing Theory
排 队 论 概 述
排队论也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是研究“服务” 系统因“需求”拥挤而产生的等待行列或排队的 现象,以及合理协调“需求”与“服务”关系的 一种数学理论。是运筹学中以概率论为基础的一 个重要分支。 在交通工程中,排队论在研究车辆延误、通行能 力、信号配时以及停车场、收费厅、加油站等交 通设施的设计与管理诸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Poisson distribution belongs to discrete function with only one parameter. In traffic engineering Poisson distribution equation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arrivals of vehicles at intersections or toll booth, as well as number of accident (crash) Poisson distribution is appropriate to describe vehicle’s arrival when traffic volume is not high. When field data shows that the mean and variance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e can no longer apply Poisson distribution.
交通流理论
4.4 跟驰模型
x n 1 t T x n x n t 1 t x n T 1 t m lx n t x n 1 t
? m=0,l=0时,为线性模型 ? m=0,l=1时,为非线性模型 ? m=…,l=…时,为……模型
4.4 跟驰模型 二阶微分方程,积分一次,成为一阶微分方程
4.3.3 M/M/N系统
1. 简述
4.3 排队论模型
平均到达率λ 平均服务率为1/μ ρ= λ/μ,服务强度ρ/N
≥1不稳定 <1稳定
4.3 排队论模型
4.3.3 M/M/N系统
简述——两类多通道服务
1)单路排队多通道服务——排成一条队等待数 条通道服务
4.3 排队论模型
2)多路排队多通道服务——每个通道各排一队,每个通道只为 其相对应的一队顾客服务,顾客不能随意换队。
运用模型时的留意点:关于参数m=λt可理解为时间间隔 t 内的 平均到达车辆数。
4.2 概率统计模型
4.2.1 离散型分布
2. 二项分布:
适用条件:车辆比较拥挤、自由行驶机会不多的车流 基本模型:计数间隔t内到达k辆车的概率
P (k ) C n k n t k 1 n t n k,k 1 ,2 ,.n ..
4.4 跟驰模型
4.4.4 非线性跟驰模型
线性跟驰模型的局限性
后车的反应仅与两车的相对速度有关,而与车辆间距无关。
非线性跟驰模型
1959,Gazis
灵敏度系数λ与车头间距成反比
x n 1 t T x n t x n 1 tx n t x n 1 t
其中
Vm
Vf 2
4.4.5 跟驰模型的一般形式
计算公式由M/M/1系统的计算公式确定
交通工程学课件
如图4.11所示,当C=0.50 时,间距值的摆动衰减很快;当 C=0.80时,其罢动逐渐减小;C=1.57时,摆动停止衰减 ,其间距基本稳定;当C=1.60 时,摆动幅度逐渐增大 。可见,C=1.57为线性跟驰模型中车头间距从稳定到非 稳定的临界值。 渐近稳定:一列处于跟驰状态的车队仅当C<0.5时,才是 渐近稳定的。 与局部稳定相比较,这里C=0.50时,车头间距的摆动衰减 很快。头车运行中的扰动是以 1/λ(s/辆)的速率沿车队向后传播。当C>0.5时,将以增大变 动幅度传播,增大了车辆间的干扰,当干扰的幅度增大 到使车间距小于一个车长时,则发生追尾事故。图4.12 显示了一列有8辆车的车队,可知,前车改变运行状态后,后车也 要改变。但前后车运行状态的改变不是同步的,而是 延迟的。这是由于驾驶员对于前车运行状态的改变要 有一个反应的过程,这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感觉阶段——前车运行状态的改变被察觉; 认识阶段——对这一改变加以认识; 判断阶段—— 对本车将要采取的措施做出判断; 执行阶段—— 由大脑到手脚的操纵动作。 这四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假设反应时间 为△t,前车在t时刻的动作,后车要经过△t在(△t+t)时 刻才能作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是延迟性。
1.制约性 在一队汽车中,后车跟随前车运行,出于对旅行时间的考 虑,驾驶员总不愿意落后很多,而是紧随前车前进,这 就是“紧随要求”。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跟驶车辆要满 足两个条件:一是后车的车速不能长时间大于前车的车 速只能在前车速度附近摆动,否则会发生碰撞,这是“ 车速条件”;二是前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个安全距离, 即前车刹车时,两车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从而有足够的 时间供后车驾驶员做出反应,采取制动措施,这是“间 距条件”。显然,车速高时,制动距离长,安全距离也 应加大。紧随要求、车速条件和间距条件构成了一队汽 车跟驰行驶的制约性,即前车的车速制约着后车的车速 和两车间距。
东大版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部份:交通工程学课后思考题解答第一章:绪论1-1简述交通工程学的概念、性质、特点、与发展趋势概念: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散布、运行与停住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计划、设计、监管、管理、安全的理论和有关设施、装备、法律与法规。
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彼此关系。
使道路交通加倍安全、高校、快捷、舒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性质: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发展趋势:智能化和系统化1-2简述我国的交通现状与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任务现状:综合运输六点;公路交通三点;城市交通四点任务:即重点研究的那些领域1-3简述城市交通畅通工程的目标和重点任务目标:提高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科学化水平。
重点任务:改善道路条件,优化交通结构,强化科学管理,规范交通行为1-4简述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重点及作用。
范围:交通特性分析技术、交通调查方式、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技术、道路交通系统计划理论、交通安全技术、道路交通系统管理技术与管理计划、静态交通系统计划、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计划、交通工程的新理论新方式新技术作用:良好的交通条件与高效的运输系统能增进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和城市各项功能的发挥、山区开发、旅游开展。
经济方面能扩大商品市场与原材料的来源,降低生产本钱与运输费用,增进工业、企业的发展与区域土地的开发,提高土地价钱与城市的活力,交通的发展还可实现运输的专业化、便捷化、批量化与运费低廉化。
从而有可能更大的范围内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同时也可增进全国或地域范围内人口的合理流动。
第二章:交通特性2-1交通特性包括那几个方面?为何要进行分析?意义如何?分析中要注意什么问题?特性:人-车-路大体特性、交通量特性、行车速度特性、交通密度特性、交通流大体特性及其彼此关系、交通要素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
第4章 道路交通流理论
?
案例
例4-4,求二项分布参数n,p方法
《交通工程学》
3. 负二项分布
(1)基本公式
1 k x P( X x) Cxk p ( 1 p ) , k 1
x 0,1,2,
式中:p、k为负二项布参数。0<p<1,k为正整数。
到达数小于x的概率:
k 1 k i P( X x) C x p ( 1 p ) k 1 i 1 x
• 广义模型
k n V Vf( 1 ) kj
《交通工程学》
(2)交通量-密度之间的关系
数学模型
Greenshields模型导出
K V Vf( 1- ) Kj
K Q KV KVf( 1- ) Kj
上式是二次函数关系,可用一条抛物线表示,如图;
《交通工程学》
《交通工程学》
• 算例
净损失时间l2:指最后一辆车从离开引道进入交叉到 绿灯信号再次开始之间的时间。也即:
可用时间:不包括红灯时间,也不包括启动损失时间 和净损失时间。 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是基于饱和交通比率、损失时 间和信号配时而得出的。
《交通工程学》
4.2 交通流概率统计模型
车辆的到达数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随机性,描述 这种随机性的统计分布规律的方法有两种:
《交通工程学》
(3)流量—速度之间的关系 • 数学模型
以速度—密度直线模型为基础:
v K Kj( 1- ) vf
v2 Q Kv Kj(v) vf
《交通工程学》
特征描述:???? 《交通工程学》
《交通工程学》
《交通工程学》
《交通工程学》
三、间断流特征
《交通工程学》
交通工程学-第4章-道路交通流理论
连续流设施
间断流设施
无外部因素导致周期性中断。 高速公路、限制出入的一般公路路
段。
由于外部设备导致交通流周期性中断。 一般道路交叉口。
6
4.1 交通流特性
二、连续流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Uninterrupted Flow)
7
4.1 交通流特性
二、连续流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Uninterrupted Flow)
4
0.1954 0.6289
P(k8) 0.95
具有95%置信度的来车数不多于8辆。
32
4.2 概论统计模型
2、二项分布 ➢ ⑴ 基本公式
P (k)C n kpk(1p)nk
式中:
P(k)—在计数间隔t 内到达k 辆车的概率; λ—平均到车率(辆/s);
t —每个计数间隔持续的时间(s);
n—正整数 ;
计算机技术
交通规划 交通控制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
4
4.1 交通流特性
交通流定性和定量的特征称为交通流特性。它可用交通流 量、速度和交通密度三个基本参数来描述。
一、交通设施种类(Types of Facilities)
1、连续流设施:指在该设施下无外部因素而导致交通流周期性中断 的设施。
➢ (Uninterrupted-flow facilities are those on which no external factors cause periodic interruption to the traffic stream.)
p—二项分布参数, pt/n。
均值M和方差D分别为: :
33
4.2 概论统计模型
2、二项分布
交通工程学第四章公式,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道路交通流理论4.1交通流特性4.1.2连续流特征1. 总体特征交通量、行车速度、车流密度是表征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
此三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为:(4—1)式中:——平均流量(辆/h);——空间平均车速(km/h);——平均密度(辆/km)。
能反映交通流特性的一些特征变量:(1)极大流量,就是曲线上的峰值。
(2)临界速度,即流量达到极大时的速度。
(3)最佳密度,即流量达到极大时的密量。
(4)阻塞密度,车流密集到车辆无法移动()时的密度。
(5)畅行速度,车流密度趋于零,车辆可以畅行无阻时的平均速度。
2. 数学描述(1)速度与密度关系格林希尔茨(Greenshields)提出了速度一密度线性关系模型:(4—2) 当交通密度很大时,可以采用格林柏(Grenberg)提出的对数模型:(4—3)式中:——对应最大交通量时速度。
当密度很小时,可采用安德五德(Underwood)提出的指数模型:(4—4)式中:—为最大交通量时的速度。
(2)流量与密度的关系(4—5)(3)流量与速度的关系(4—6)综上所述,按格林希尔茨的速度—密度模型、流量—密度模型、速度—流量模型可以看出,、和是划分交通是否拥挤的重要特征值。
当、、时,则交通属于拥挤;当、、时,则交通属于不拥挤。
4.1.2间断流特征在一列稳定移动的车队中观察获得的不变的车头间距被称为饱和车头间距,假设车辆进入交叉耗时为,那么一个车道上进入交叉的车辆数可以按式(4—7)计算:(4—7)式中:——饱和交通量比率(单车道每小时车辆数);——饱和车头时距(s)。
然而,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总会受到周期性的阻隔。
当交通流开始移动时,前几辆车耗时均大于。
将前几辆的超时加在一起,称为启动损失时间:(4—8)式中:——启动损失时间(s);——第辆车的超时。
4.2 概率统计模型4.2.1离散型分布1.泊松分布(1) 基本公式, (4—9)式中:——在计数间隔内到达辆车或个人的概率;——单位时间间隔的平均到达率(辆/s或人/s);——每个计数间隔持续的时间(s)或距离(m);——自然对数的底,取值为2.71828。
交通工程学交通流理论习题解答
《交通工程学 第四章 交通流理论》习题解答 4-1 在交通流模型中,假定流速 V 与密度 k 之间的关系式为 V = a (1 - bk )2,试依据两个边界条件,确定系数 a 、b 的值,并导出速度与流量以及流量与密度的关系式。
解答:当V = 0时,j K K =, ∴ 1jb k =; 当K =0时,f V V =,∴ f a V =;把a 和b 代入到V = a (1 - bk )2∴ 21f j K V V K ⎛⎫=- ⎪⎪⎝⎭, 又 Q KV = 流量与速度的关系1j Q K V ⎛= ⎝ 流量与密度的关系 21f j K Q V K K ⎛⎫=- ⎪ ⎪⎝⎭ 4-2 已知某公路上中畅行速度V f = 82 km/h ,阻塞密度K j = 105 辆/km ,速度与密度用线性关系模型,求:(1)在该路段上期望得到的最大流量;(2)此时所对应的车速是多少?解答:(1)V —K 线性关系,V f = 82km/h ,K j = 105辆/km∴ V m = V f /2= 41km/h ,K m = K j /2= 52.5辆/km ,∴Q m = V m K m = 2152.5辆/h(2)V m = 41km/h解答:35.9ln V k= 拥塞密度K j 为V = 0时的密度,∴ 180ln 0jK = ∴ K j = 180辆/km 4-5 某交通流属泊松分布,已知交通量为1200辆/h ,求:(1)车头时距 t ≥ 5s 的概率;(2)车头时距 t > 5s 所出现的次数;(3)车头时距 t > 5s 车头间隔的平均值。
解答:车辆到达符合泊松分布,则车头时距符合负指数分布,Q = 1200辆/h(1)1536003(5)0.189Q t t t P h e e e λ-⨯-⨯-≥====(2)n = (5)t P h Q ≥⨯ = 226辆/h(3)55158s t t e tdt e dt λλλλλ+∞-+∞-⎰⋅=+=⎰ 4-6 已知某公路 q =720辆/h ,试求某断面2s 时间段内完全没有车辆通过的概率及其 出现次数。
第4章 道路交通流理论
������=������ ������
������������ ������������
= ������������
������=������
������������ ������������
������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
一. 离散型分布
(2)递推公式
������ ������ = ������−������ ������ ������ ������ + ������ = ������ ������ ������ + ������
式中:Km—为最大交通量时的密度。
交通工程基础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三. 连续流的数学关系
(K1,V1) (K2,V2)
交通工程基础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三. 连续流的数学关系
流量与密度的关系
������ = ������������������ 流量与速度关系 ������ = ������������ ������ = ������������ ������ ������ − ������������ ������ ������ − ������������ ������������ ������ − ������������
交通工程基础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一. 离散型分布
④ 到达数大于等于k的概率:
������(≥ ������) = ������ − ������(< ������) = ������ −
������=������ ������−������
������������ ������−������ ������!
交通工程基础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中职教育-《交通工程学》课件:第4章 道路交通流理论1(吴芳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大于四辆车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
❖ 离散型分布与连续型分布描述事件的内容
– 离散型分布主要描述一段固定时间或距离内到达交通的波动性
– 连续型分布描述事件之间时间间隔的分布称为连续型分布。连续型分布 常用来描述车头时距、或穿越空档、速度等交通流特性的分布特征
若令m=λt为在计数间隔内平均到达的车辆(人)数,则上 式可写成为:
① 到达数小于k辆车(人)的概率:
P( k ) k1 miem
i0 i!
② 到达数小于等于k的概率:
P( k ) k miem
i0 i!
③ 到达数大于k的概率:
P( k) 1 P( k) 1 k miem
i0 i!
λ——平均到达率(辆/s或人/s);
t——每个计数间隔持续的时间(s)或距离(m);
n——正整数;
Cnk
n! k!(n
k )!
通常记p=λt/n,则二项分布可写成:
P(k ) Cnk pk (1 p)nk , k 0,1,2, , n
式中:0<p<1,n、p称为分布参数。
对于二项分布,其均值M=np,方差D=np(1-p),M>D。 因此,当用二项分布拟合观测数时,根据参数p、n与方差, 均值的关系式,用样本的均值m、方差S2代替M、D,p、n 可按下列关系式估算:
• 在第一个环节上,重点研究设计什么样的模型才能对所 关心的交通流现象有一个很好的描述,此环节的关键是 对系统的识别,也即对所研究对象的充分认识。这种认 识越深刻,所建立的模型就越符合实际;
• 在第二个环节上,重点研究如何确定模型中的参数使模 型得以具体应用,参数的确定是一项非常具体、细致的 工作,其好坏直接决定了模型的应用效果。优秀的交通 流模型应该只包含若干个有现实的变量和参数,而且它 们是容易测量的。
4第四章 交通流理论
2. 渐近稳定
是引导车向后面各车传播速度变化。
如扩大其速度振幅,叫做不稳定,如振幅逐渐衰 弱,则叫做稳定,这称为渐近稳定。
36
4.3
线性模型的稳定性
随着C值的增加,两车之间的车头间距逐渐的成为不稳定。这是 由于,如果对出现的事件,延迟反映的时间T过长,反应太强烈 (������大,表现在油门过大,或脚刹车踏得过重),则在作出反应 时,情况可能已偏离实际上的需求。
3
Contents 目录
1、概述 2、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 3、排队论的应用
4、跟驰理论简介
5、流体动力学模拟理论
4
2.1
交通流统计分布的含义与作用
交通的到达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随机性,描述这种随 机性的统计规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概率论中的
离散型分布为工具,考察在一段固定长度的时间内
到达某场所的交通数量的波动性;另一种是以概率 论中的连续性分布为工具,研究上述事件发生的间 隔时间的统计特性。
dk d (kv ) 0 dt dx
用流体力学的理论建立交通流的运动方程:
dk dv 0 dx dt
41
5.1
Q K
车流连续性方程
△x △t
Q
(K-△K,Q+△Q ) (K,Q)
Q+△Q K-△K
Ⅰ
Ⅱ
K
42
5.2
车流波动理论
列队行驶的车辆在信号灯交叉口遇到红灯后,即陆续停车排 队而集结成密度高的队列,绿灯启亮后,排队的车辆又陆续
单路多通道系统(M/M/4系统)计算各相应指标并比
较之。
25
3.2
M/M/1系统及其应用举例
26
3.2
M/M/1系统及其应用举例
道路交通流理论
n
n
f
i 1
i 1
i i
N
i
• 其中:n——观测数据分组数; • fi——计算间隔T内到达xi辆车(人)发生的次(频) • •
数; xi——计数间隔T内的到达数或各组的中值; N——观测的总计间隔数。
泊松分布
• 递推公式
P( X 0) e m P( X x) P( X x 1) x
算p、n: • p=(m-S2)/m • n=m/p=m2/(m-S2)(取整数)
二项分布
• 递推公式
P( X 0) ( 1 p) n n x 1 p P( X x) P( X x 1) x 1 p
• 应用条件:车流比较拥挤,自由行驶机会
不多的车流。
• 均值m显著大于方差S2。
n
2 χ 检验
• 确定统计量的临界值 • 当n相当大时,就可以应用χ2分布确定上式统计量 • • •
的临界值,作为取舍H0的依据。 当选定了置信度水平α后,根据自由度DF的值, 可由表8-1查出临界值。 判定统计检验结果 2 比较 的计算值与临界值,
2 2
• 若 ≥ ,则假设H0被接受,即认为随机变量
负指数分布
• 若车辆到达符合泊松分布,则车头时距就
是负指数分布。 • 在记数间隔t内没有车到达的概率为
P(0) e
距≥t的概率:
t
• 即P(0)为车头时距≥t的概率。于是,车头时
P(h t ) e
t
负指数分布
• 于是,车头时距≥t的概率:
P(h t ) e
• 车头时距<t的概率:
Q VS 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间断流中,速度、密度等指标不足以表征服务水平。而延误通常用于 表征间断流服务水平的一个指标。大体说来,有两类延误: ➢ ①停车延误:指车辆用于横穿公路所消耗的停车总时间; ➢ ②运行延误:指车辆理想运行时间与实际运行时间的差值,它包括 停车延误和由运行速度低于理想速度而造成的延误。 ➢ 相比之下,停车延误用得较多。
当t=2s时, m= λt =0.133, P(0) e 0.133 0.875 当t=2s时, m= λt =0. 3, P(0) e 0.3 0.819
30
4.2 概论统计模型
⑷ 应用举例
2)有95%置信度的每个周期来车数的含义为:来车数小于 或等于k辆的概率≥95%时的k值,即:
P(k) 0.95 ,求这时的k
9
4.1 交通流特性
二、连续流特征(续)
2、交通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相互关系
1)速度与密度关系
➢ (1)线性模型——格林希尔茨 ( Green shields )模型
➢ 1933年,格林希尔茨( Green shields )提出了速度—密度线性关 系模型,且模型与实测数据有良好 的吻合性。
K
K=0 → V=Vf
1、总体特征(General Characteristics)
➢ 表征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是交通量Q (Volume or rate of flow)、
行车速度Vs (Speed)、车流密度K (Density)。
➢ 基本关系:
Q KV
➢ 三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可用三维空间图和二维平面图来表示,如图41和图4-2所示。图中反映交通流特性的主要特征变量:
V Vf (1 K j )
K=Kj → V=0 K=Km → V=Vm
Q → Qmax
图4–3的三个特殊点A、C、E,其中C点的速度为Vm,
密度为Km,即Qm=Vm·Km等于矩形面积。
10
4.1 交通流特性
二、连续流特征(续)
➢ (2)对数模型——格林柏(Greenberg)模型
➢ 1959年,格林柏(Greenberg)提出了用于密度很大时的对数 模型。
➢ ⑵ 递推公式
P(0) (1 P)n
P( k 1)
nk k 1
p 1
p
P( k )
均值M和方差D分别为: M=np D=np(1-p)
➢ ⑶ 应用条件
➢ 当交通拥挤时,车辆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行驶受到约束的交通流 符合二项分布,而且观测数据得到的方差S2小于其算术平均值m, 即S2 / m < 1。
式中:
P(k)—在计数间隔t 内到达k 辆车的概率; λ—平均到车率(辆/s); t —每个计数间隔持续的时间(s); n—正整数 ;
p—二项分布参数, p t / n 。
均值M和方差D分别为: M=np D=np(1-p)
参数p、n 的计算(n 取整数):
33
4.2 概论统计模型
2、二项分布
29
4.2 概论统计模型
⑷ 应用举例
例:已知某信号灯周期为60s,某一个入口的车流量为240辆 /h,车辆到达符合泊松分布,求:
✓ 在1s、2s、3s内无车的概率; ✓ 求有95%的置信度的每个周期来车数。 解:1)1s、 2s、3s内无车的概率:
λ=240/3600(辆/s ),
当t=1s时, m= λt=0.067 P(0) e0.067 0.9355
➢ 图4-10显示了一列车队通过信号交叉口的情形,当信号变为绿灯时, 车队开始进入交叉口。如果从车队进入交叉口的停车线时开始记录 车头间距,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第一个车头间距相对较长, 第二个车头间距比第一个车头间距略短,第三个又比第二个更小一 点,如此类推。最后(一般在第四与第六个之间),进入交叉口的 车辆的车头间距大小一致。
Q
K
jV
(1
V Vf
)
14
4.1 交通流特性
二、连续流特征(续)
15
4.1 交通流特性
二、连续流特征(续)
16
4.1 交通流特性
二、连续流特征(续)
2、连续交通流的拥挤分析
1)交通拥挤的类型 ➢ ①周期性的拥挤:在同一地点和同一时间重复出现的交通拥挤。 ➢ ②非周期性的拥挤:由某种偶然事件造成的交通拥挤。
2、间断流设施:指那些由于外部设备而导致交通流周期性中断的设 置。
➢ (Interrupted-flow facilities are those having external devices that periodically interrupt traffic flow.)
5
4.1 交通流特性
第四章 道路交通流理论
1
第四章 交通特性
■ 内容介绍
一、主要内容
4.1 交通流特性 4.2 概率统计模型 4.3 排队论模型 4.4 跟驰模型 4.5 流体模拟理论
二、基本要求
掌握连续流与间断流的特征分析、离散型概率统 计分布模型和连续型概率统计分布模型、排队论 模型、跟车模型以及车流波模型等经典交通流理 论模型。
即λ=240/3600(辆/s ),当t=60s时,m=λt=4
来车的分布为:
P(k )
mk k!
em
4k k!
e 4
求: P(k) 0.95 的k值。
31
4.2 概论统计模型
⑷ 应用举例
k
P(k)
P(≤k)
k
P(k)
P(≤k)
0
0.0183 0.0183
5
0.1563 0.7852
1
0.0733 0.0916
24
4.2 概论统计模型
在道路上观测车流时会发现:每个时间间隔内来车数目不存在规律,
事先也不可能知道某一时间间隔内来车数,只有当车辆来到时才有惟一确
定的数量,并且任何一个时间间隔内的来车数与其前后任何一个时间间隔
内的来车数无关。这说明道路上车流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车辆行驶过
程是一个随机变化过程,交通流分布规律符合概率论数理统计分布规律,
计算机技术
交通规划 交通控制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
4
4.1 交通流特性
交通流定性和定量的特征称为交通流特性。它可用交通流 量、速度和交通密度三个基本参数来描述。
一、交通设施种类(Types of Facilities)
1、连续流设施:指在该设施下无外部因素而导致交通流周期性中断 的设施。
➢ (Uninterrupted-flow facilities are those on which no external factors cause periodic interruption to the traffic stream.)
6
0.1042 0.8894
2
0.1465 0.2381
7
0.0595 0.9489
3
0.1954 0.4335
8
0.0298 0.9787
4
0.1954 0.6289
P(k8) 0.95
具有95%置信度的来车数不多于8辆。
32
4.2 概论统计模型
2、二项分布 ➢ ⑴ 基本公式
P(k) Cnk pk (1 p)nk
连续流设施
间断流设施
无外部因素导致周期性中断。 高速公路、限制出入的一般公路路
段。
由于外部设备导致交通流周期性中断。 一般道路交叉口。
6
4.1 交通流特性
二、连续流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Uninterrupted Flow)
7
4.1 交通流特性
二、连续流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Uninterrupted Flow)
对于由几个现场 观察不能判断的瓶颈 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交 通模式的交通拥挤分 析,可通过图4-9所 示的密度等值线图来 研究。
19
4.1 交通流特性
三、间断流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Interrupted Flow)
1、信号间断处的车流 (Flow at a Signalized Interruption)
➢ 极大流量Qm —Q-V曲线上的峰值; ➢ 临界速度Vm —即流量达到极大时的速度; ➢ 最佳密度km —即流量达到极大时的密度; ➢ 阻塞密度Kj —车流密集到所有车辆基本上无法移动时的密度; ➢ 畅行速度Vf —车流密度趋于零,车辆可以畅行元阻时的平均速度。
8
4.1 交通流特性
二、连续流特征(续)
➢ 图4-11是对应于车辆在车队中的位置所绘的车辆进入交叉口的平均 车头间距。
20
4.1 交通流特性
三、间断流特征(续)
21
4.1 交通流特性
三、间断流特征(续)
22
4.1 交通流特性
三、间断流特征(续)
2、关键变量及其定义
➢ 1)饱和交通量比率S(Saturation flow rate):,也称饱和流率,指在 一个信号为绿灯的单个车道上,进入交叉口且不停的车辆数量,即:
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到达的车辆数,或在一定的路段上分布的车辆 数,是随机变数,描述这类随机变数的统计规律用的是离散型分布。常 用的离散型分布有如下三种:
1、泊松分布 ➢ ⑴ 基本公式
26
4.2 概论统计模型
一、离散型分布
1、泊松分布(续) ➢ ⑴ 基本公式
27
4.2 概论统计模型
一、离散型分布
1、泊松分布(续) ➢ 用泊松分布拟合观测数据时,分布参数m按下式计算:
28
4.2 概论统计模型
一、离散型分布
1、泊松分布(续) ➢ ⑵ 递推公式
➢ ⑶ 应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