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案例——第一节《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鸦片战争前夕世界形势及清政府的腐朽没落统治;鸦片走私;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时空过程;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
2.能力培养
①通过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探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问题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鸦片战争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以及阅读史料获取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等。
3.德育目标
①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之际,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为开辟海外市场进行全球殖民扩张的必然结果。
②通过讲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③通过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分析,教育学生奋发图强,为国家强大而读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
难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
课前准备
利用电脑制作动态鸦片战争示意图,虎门硝烟电影录像片段、鸦片战争相关历史图片。
学生:组织学生做好预习。如: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或“导学式”教学法,课前可将预习提纲和课上重点讨论的问题印发给学生,适时布置学生进行预习。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课是高中学段第一节历史课,教学设计的基点在于贯彻落实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个方面的基本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与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鸦片战争的重点和基本的历史知识,开始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近代中国国情和人文精神的思想教育。
2.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应从起始年级抓起。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要紧密结合高一学生的学段和年龄特点,开始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历史思维能力训练,使学生在掌握重点历史知识的同时,使历史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3.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以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式”和“双主导学”(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自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检测练习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等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
4.在教学媒体手段上,本节教学设计适时播放影视录像片段、鸦片战争演示战争进程示意图、介绍相应历史资料,借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以及适度增加信息量。
【课堂实录】
(多媒体课件画外音导入)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
在那时,千年的中华帝国,连同它光辉灿烂的文明被
一场外来的血与火打败了,中华民族开始沦落为殖民
地、半殖民地。中英两国远隔万里,为什么会在19世纪的上半叶
发生了一场血与火的较量呢?首先,我们一起来听一个
发生在200多年前的一个小故事。
(师生一起聆听马戛尔尼子爵访华的故事录音,同时屏
幕呈现文字内容;通过学案材料一,探讨马戛尔尼子爵
访华的原因,略)
师:1792年的时候,马戛尔尼来了,试图通过和平外
交的方式打开中国大门,但遭到了中国的拒绝。那么,
接下来英国会怎么做?
生:会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下面我们一起研究学案材料二:自乾隆末年以来,
官吏士民,狼艰狈獗,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
五六。……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
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
乎皆不可以支日月,奚暇问年岁?
(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
师:你能简单描述出龚自珍生活年代(1792~1841) 的一些情况吗?
生:清朝从乾隆末年就开始衰落了。当时社会秩序十分混乱;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经济凋敝;吏治十分
腐败;国库亏空。
师:很好!乾隆末年中国社会在思想观念等其他方面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我们接着分析材料三:
学案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
洋各国及尔国所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
洋行,俾得日用有资。(摘自乾隆帝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之国书,1793年)
师:根据材料判断,当时中国人思想观念是怎样的?
生: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盲目自大,自以为是。
师:很好。那么,你认为中国人对世界不了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师:基于上面内容的分析,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生:英国侵略中国是必然的,并且从双方综合国力的比较看,战争一旦爆发,中国难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师:很好!十九世纪上半期中英两国社会状况的差异决定了中英之战必然爆发,并且也正是中英两国这种
社会状况的差异构成了中国战败的必然性。马戛尔尼对
中国社会的描述无疑是对的。但是,大清帝国这一艘破
旧的战船它并没有马上沉没,而是在这之后摇摇晃晃了
一个多世纪后才宣告寿终正寝。屈辱和苦难伴随着清政
府,也伴随着中国。而所有这一切的起点,就是鸦片战
争,战争的导火线是鸦片问题
师:1799~1839年英国对华鸦片输入呈现出什么态势?
生:迅猛增长。
师:是什么驱使着英国商人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而且是冒着掉脑袋的危险进行武装走私?
生:巨额的利润。
师:对。问题是,对于万恶的鸦片贸易,英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