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总结]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82dc99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0.png)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主要是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的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的生产特点: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2、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位含义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联系区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环境因素市场、科技、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机械、生产习惯等区位选择综合考虑各区位因素,因地因时制宜,采取合理的生产经营方式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区位变化因素差异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影响由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3、泰国美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地区泰国美南河平原澳大利亚南部区位条件自然条件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稠密,水源充足,是以水稻种植气候温暖,地形开阔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与小麦种植和放牧社会经济条件人多地少,劳动力冲足,粮食需求量大,机械化和现代科技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高水平低生产状况农业景观水田广布牧场和麦地广阔农业结构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经营方式小农经济大规模家庭农产产品用途自己农业商品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混合农业4、影响农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不、浮肿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产条件需求的水份条件不同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合发展种植业;山地是以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坡度大于25度的上帝不得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地区是以发展种植业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是以生长的农作物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关注市场东带,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交通运输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政府政策政府制定相应措施,直接干涉农业生产相应政府决策,在省府规定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农业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力,特高劳动生产率地广人稀地区发展商品农业以机械化为基础劳动力劳动力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二、农业地约的形成1、农业地域:在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951374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9.png)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必修二化学课本的第三章有哪些知识点呢?在这一个章节,我们将会学习有机化合物,而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必修二化学第三章知识一、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概念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定义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分子式相同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的.互称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的互称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分子式不同相同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子式可不同——结构相似不同不同——研究对象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原子二、烷烃的命名:(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
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起汉文数字表示。
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系统命名法:①命名步骤: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三、比较同类烃的沸点:(1)一看:碳原子数多沸点高。
(2)碳原子数相同,二看:支链多沸点低。
常温下,碳原子数1-4的烃都为气体。
高一化学实验知识点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32e9d4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5.png)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1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
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1)城市规模: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2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自然方面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热带地区的城市分布在高原上是因为气候更凉爽)。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温带、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两江交汇处,过河点,河口)。
(二)社会经济方面1、资源:克拉玛依(石油)、伯明翰(煤)、攀枝花(铁)、约翰内斯堡(黄金)。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
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
(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3城市化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407c7f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d.png)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三章人口与城市。
一、人口与城市的关系。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地方。
人口与城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口的支撑,而人口的流动和分布也受城市的影响。
二、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
1. 人口分布不均衡。
全球人口分布不均衡,集中在亚洲、非洲等地区,而北美、南美等地区人口较为稀少。
2. 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更为迅速。
3. 人口向城市集聚。
城市具有吸引人口的功能,因而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趋势十分明显。
三、人口与城市的问题。
1. 人口过度集中。
城市人口过度集中会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恶化、社会问题增多等诸多问题。
2. 城市人口老龄化。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3. 城市人口流动。
城市人口流动会导致人口失衡、社会稳定性下降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管理。
四、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
1.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发展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以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五、世界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性。
1. 北半球城市发达。
北半球的城市发达程度较高,经济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较高,如伦敦、东京、纽约等。
2. 南半球城市欠发达。
南半球的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如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城市。
六、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 城市化率不断提高。
中国的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
2.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城市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
七、城市发展的对策。
1. 合理规划城市发展。
采取合理的城市规划,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改善。
2. 加强城市管理。
(完整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a938af879563c1ec4da711f.png)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2、区位因素:自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
3、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比拟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案例: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二、农业地位的形成1、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2、农业地域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开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开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差异:农业地域的形成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果。
3、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混合农业主要是以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为特征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季风水田农业1、分布地区:亚洲季风区〔热带季风区、亚热带季风区、温带季风区〕2、区位优势:〔1〕自然因素①气候:处在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这种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的生长。
②地形:地处平原,地势平坦③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④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2〕社会经济因素①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②生产习惯: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③食物喜好: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物④人均耕地: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这样可以缓解对土地的压力和粮食的需求3、生产特点:〔小农大水利,高产低商技〕①小农经营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拟低④水利工程量大二、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俄罗斯2、区位条件〔1〕自然条件①地势平坦开阔②土壤肥沃③气候温和④降水丰富2〕社会经济条件①交通便利②市场广阔③地广人稀④机械化水平高⑤农业科学技术先进3、根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4、经营方式:国外一般是家庭经营,我国东北和西北一般是国营5、案例: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玉米分布在中部,小麦分布分为北部小麦区和中部小麦区。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7d283e6c85ec3a87c2c585.png)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导语】对高一有机化合物的知识点学习,主要集中在化学必修二的第三章中。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您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仔细地记忆能给你的考试建立更多的得分基础。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一) 1. 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的加成: 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2.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4. 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等5. 酮类、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物质的加成: H2注意:凡是有机物与H2的加成反应条件均为:催化剂(Ni)、加热6. 烷烃与卤素单质: 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水)。
条件:光照.7. 苯及苯的同系物与(1)卤素单质(不能为水溶液):条件-- Fe作催化剂(2)浓硝酸: 50℃-- 60℃水浴 (3)浓硫酸: 70℃--80℃水浴8. 卤代烃的水解: NaOH的水溶液 4.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新制氢卤酸9. 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 6.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浓硫酸、加热10.酯类的水解: 无机酸或碱催化 6. 酚与 1)浓溴水 2)浓硝酸四、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二) 1.常见20种气体:H2、N2、O2、Cl2、O3、HCl、HF、CO、NO、CO2、SO2、NO2、N2O4、H2S、NH3、CH4、C2H4、C2H2、CH3Cl、HCHO、记住常见气体的制备反应:H2、O2、Cl2、NO、CO2、SO2、NO2、NH3、C2H4、C2H22.容易写错的20个字:酯化、氨基、羰基、醛基、羧基、苯酚、铵离子、三角锥、萃取、过滤、蘸取、砷、锑、硒、碲、坩埚、研钵3.常见的20个非极性分子气体:H2、N2、O2、Cl2、F2、CO2、CH4、C2H4、C2H2、BF3液体:Br2、CCl4、C6H6、CS2、B3N3H6固体:I2、BeCl2、PCl5、P4、C604.20个重要的数据(1)合成氨的适宜温度:500℃左右(2)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甲基橙:3.1~4.4(红橙黄) 酚酞:8.2~10(无粉红红)(3)浓硫酸浓度:通常为98.3% 发烟硝酸浓度:98%以上(4)胶体粒子直径:10-9~10-7m(5)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体积比3:1(6)制乙烯:酒精与浓硫酸体积比1:3,温度170℃(7)重金属:密度大于4.5g•cm-3(8)生铁含碳2~4.3%,钢含碳0.03~2%(9)同一周期ⅡA与ⅢA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11、25(10)每一周期元素种类第一周期:2 第二周期:8 第三周期:8 第四周期:18第五周期:18 第六周期:32 第七周期(未排满)(最后一种元素质子数118)(11)非金属元素种类:共23种(已发现22种,未发现元素在第七周期0族)每一周期(m)非金属:8-m(m≠1)每一主族(n)非金属:n-2(n≠1)(12)共价键数:C-4 N-3 O-2 H或X-1(13)正四面体键角109°28′ P4键角60°(14)离子或原子个数比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CaC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NaCl中Na+周围的Cl-为6,Cl-周围的Na+也为6;CsCl中相应离子则为8(15)通式:烷烃CnH2n+2 烯烃CnH2n 炔烃CnH2n-2 苯的同系物CnH2n-6饱和一元醇CnH2n+2O 饱和一元醛CnH2nO 饱和一元酸CnH2nO2有机物CaHbOcNdCle(其他的卤原子折算为Cl)的不饱和度Ω=(2a+d+2-b-e)/2(16)各种烃基种类甲基―1 乙基-1 丙基-2 丁基-4 戊基-8(17)单烯烃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5.7%,有机化合物中H的质量分数为25%(18)C60结构:分子中含12个五边形,25个六边形(19)重要公公式c=(1000×w%×ρ)/MM=m总/n总 M=22.4×ρ标(20)重要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Mg3N2 CaCO3 KHCO3 C7H1698 H2SO4 H3PO478 Na2O2 Al(OH)3 C6H616 O~CH45.20种有色物质黑色:C、CuO、MnO2、FeO、Fe3O4黄色:Na2O2、S、AgI、AgBr(浅黄)红色:红磷、Cu2O、Cu、NO2、Br2(g)、Fe(SCN)3蓝色:Cu(OH)2、CuSO4•5H2O绿色:Cu2(OH)2CO3、CuCl2溶液、Fe2+6.常见的20种电子式H2 N2 O2 Cl2 H2OH2O2 CO2 HCl HClONH3 PCl3 CH4 CCl4NaOH Na+ - Na2O2 Na+ 2-Na+ MgCl2 -Mg2+ -NH4Cl + - CaC2 Ca2+ 2--CH3 ―OH7.20种重要物质的用途(1)O3:①漂白剂②消毒剂(2)Cl2:①杀菌消毒②制盐酸、漂白剂③制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3)N2:①焊接金属的保护气②填充灯泡③保存粮食作物④冷冻剂(4)白磷:①制高纯度磷酸②制烟幕弹和燃烧弹(5)Na:①制Na2O2等②冶炼Ti等金属③电光源④NaK合金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6)Al:①制导线电缆②食品饮料的包装③制多种合金④做机械零件、门窗等(7)NaCl:①化工原料②调味品③腌渍食品(8)CO2:①灭火剂②人工降雨③温室肥料(9)NaHCO3:①治疗胃酸过多②发酵粉(10)AgI:①感光材料②人工降雨(11)SO2:①漂白剂②杀菌消毒(12)H2O2:①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②火箭燃料(13)CaSO4:①制作各种模型②石膏绷带③调节水泥硬化速度(14)SiO2:①制石英玻璃、石英钟表②光导纤维(15)NH3:①制硝酸铵盐纯碱的主要原料②用于有机合成③制冷剂(16)Al2O3:①冶炼铝②制作耐火材料(17)乙烯:①制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②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实催熟)(18)甘油:①重要化工原料②护肤(19)苯酚:①制酚醛树脂②制合成纤维、医药、合成香料、染料、农药③防腐消毒(20)乙酸乙酯:①有机溶剂②制备饮料和糖果的香料8.20种常见物质的俗名重晶石-BaSO4 明矾-KAl(SO4) 2•12H2O 蓝矾、胆矾-CuSO4•5H20熟石膏-2CaSO4•H2O 石膏-CaSO4•2H2O 小苏打-NaHCO3纯碱-Na2CO3 碳铵―NH4HCO3 干冰-CO2 水玻璃(泡花碱) -Na2SiO3 氯仿-CHCl3 甘油-CH2OH-CHOH- CH2OH 石炭酸-C6H5OH福马林林(蚁醛)-HCHO 冰醋酸、醋酸-CH3COOH 草酸-HOOC―COOH硬脂酸-C17H35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油酸-C17H33COOH甘氨酸-H2N―CH2COOH9.20个重要的化学方程式(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C+2H2SO4(浓) CO2↑+2SO2↑+2H2O(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4)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5)C+H2O(g) CO+H2 (6)3Fe+4H2O(g) Fe3O4 +4H2(7)8Al+3Fe3O4 9Fe+4Al2O3 (8)2Mg+CO2 2MgO+C(9)C+SiO2 Si+2CO↑ (10)2H2O2 2H2O+O2↑(11)2NaCl+2H2O 2NaOH+H2↑+Cl2↑ (12)4NH3+5O2 4NO+6H2O (13)2Na2O2+2CO2=2Na2CO3+O2 (14)4Fe(OH)2+O2+2H2O=4Fe(OH)3 (15)N2+3H2 2NH3 (16)2SO2+O2 2SO3(17)2C2H5OH CH2=CH2↑+H2O (18)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19)CH3CHO+2Cu(OH)2 CH3COOH+Cu2O+2H2O(20)C2H5Br+H2O C2H5OH+HBr10.实验5题I. 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0例(1)称量时,先两盘放大小质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2)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3)在试管中加药品时先加固体后加液体.(4)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5)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6)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7)做可燃性气体燃烧实验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8)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9)除去气体中杂质时必须先净化后干燥,而物质分解产物验证时往往先检验水后检验其他气体.(10)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后做下一次实验.(11)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12)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13)做氯气的制备等实验时,先滴加液体后点燃酒精灯.(14)检验SO42-时先用盐酸酸化,后加BaCl2.(15)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16)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液;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1~2分钟后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17)做气体的体积测定实验时先冷却至室温后测量体积,测量时先保证左右装置液面高度一致后测定.(18)配制Fe2+,Sn2+等易水解、易被氧化的盐溶液,先把蒸馏水煮沸,再溶解,并加少量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19)检验卤代烃中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20)检验蔗糖、淀粉等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后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三) 1.常见的10e-粒子和18e-粒子10e-粒子:O2-、F-、Ne、Na+、Mg2+、Al3+、OH-、HF、H2O、NH2-、NH3、H3O+、CH4、NH4+18e-粒子:S2-、Cl-、Ar、K+、Ca2+、HCl、HS-、O22-、F2、H2S、PH3、H2O2、CH3F、N2H4、CH3OH、CH3NH2、C2H62.常见物质密度对比密度比水轻的:苯、甲苯、乙醇、氨水、乙酸乙酯、油脂、Na、K密度比水重的:CCl4、硝基苯、溴苯、苯酚、浓硫酸、浓硝酸3.极易溶于水的物质气体:NH3、HF、HCl、SO2、HCHO液体:CH3OH、CH3CH2OH、CH3COOH、H2SO4、HNO3、乙二醇、丙三醇4.重要的电极反应式阳极:4OH--4e-=2H2O+O2↑ 2Cl--2e-=Cl2↑ M-xe-=Mx+阴极:Cu2++2e-=Cu 2H++2e-=H2↑负极:M-xe-=Mx+ H2-2e-=2H+ H2-2e-+2OH-=2H2O正极:2H++2e-=H2↑ O2+4e-+2H2O=4OH- O2+4e-+4H+=4H2O5.化学仪器上的“0”刻度(1)滴定管:“0”刻度在上.(2)量筒:无“0”刻度. (3)托盘天平:“0”刻度在刻度尺最左边;标尺中央是一道竖线非零刻度.Ⅳ棉花团在化学实验中的用途(1)作反应物①纤维素硝化反应时所用脱脂棉是反应物.②用棉花团包裹Na2O2粉末,然后通过长玻璃管用嘴向Na2O2粉末中吹气,棉花团能燃烧.(2)作载体①用浸用NaOH溶液的棉花吸收HCl、HBr、HI、H2S、Cl2、Br2、SO2、NO2等气体.②焰色反应时可用脱脂棉作盐或盐溶液的载体,沾取盐的固体粉末或溶液放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焰色.(3)作阻挡物①阻挡气体:制NH3或HCl时,由于NH3或HCl极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气压减小,会导致外部空气冲入,里面气体排出,形成对流,难收集纯净气体,在试管口堵一团棉花,管内气体形成一定气压后排出,能防止对流.②阻挡液体:制C2H2时,若用大试管作反应器,应在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泡沫和液体从导管口喷出.③阻挡固体:A.用KMnO4制取O2时,为防止生成的K2MnO4细小颗粒随O2进入导管或集所瓶,堵塞导管.B.碱石灰等块状固体干燥剂吸水后变为粉末.在干燥管出口内放一团棉花,以保证粉末不进入后续导管或仪器Ⅴ检查气密性①微热法:如图甲.A.把导管b的下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捂热试管a,B.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C.松开手后,水又会回升到导管b中 ,这样说明整个装置气密性好.②液差法A.启普发生器:如图乙.向球形漏斗中加水,使漏斗中的液面高于容器的液面,静置片刻,液面不变,证明装置气密性好B.简易发生器:如图丙.连接好仪器,向乙管中注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静置片刻,若液面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③液封法:如图丁.关闭活塞K从长颈漏斗加水至浸没下端管口,若漏斗颈出现稳定的高度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6. 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 烯烃和环烷烃;7.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 炔烃和二烯烃;8.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醇和饱和醚;9.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10.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
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0df352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b.png)
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氧的性质与氧气的制法氧气是我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气体之一,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
首先,氧气是无色、无味、不可燃烧的气体,它能够促进燃烧过程中的反应。
其次,氧气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可以溶解于水中。
最后,氧气在常温下能够与大多数元素反应,形成氧化物。
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多种。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分解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过氧化氢经过升温分解,产生氧气和水。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电解水来制取氧气,通过电解可以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第二节氢气的性质与制法氢气是一种轻、无色、无味、不可燃的气体,它是地球上最轻的元素。
氢气具有很高的燃烧性,它在与氧气混合并点燃时会爆炸。
此外,氢气还具有不易与其他元素反应的特点。
制取氢气的方法有多种。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金属与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常用的反应有锌与盐酸的反应、铝与盐酸的反应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电解水制取氢气。
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对于火焰的熄灭具有很强的作用。
二氧化碳也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可以溶解于水中形成碳酸。
此外,二氧化碳还是一种酸性气体,它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多种。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酸和碳酸盐的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例如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金属与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例如大理石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第四节化学计量与元素分子的计算化学计量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化学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反应的量比等内容。
化学计量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基础,可以通过反应方程式来计算。
元素分子的计算是化学计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化学式来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化学式可以是分子式或者简化式,分子式表示了一个分子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简化式则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最简比例。
在化学计量中,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进行计算。
例如,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反应量比,可以推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完整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48bce0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c.png)
完整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的知识点。
以下是重点内容的概述:1.物质与化学反应在此部分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以及物质的性质。
重点内容包括:物质的分类:无机物和有机物;元素和化合物。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性质的观察和性质的本质。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化学反应的条件和类型。
2.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在这一部分,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的相关知识。
重点内容包括: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要素;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化学计量: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应用。
3.气体与溶液这一部分介绍了气体和溶液的性质和相关概念。
重点内容包括:气体:气体的性质和特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溶液:溶液的组成和性质;浓度的计算和应用。
4.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此部分中,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
重点内容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
5.酸碱与盐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酸碱和盐的概念及其性质。
重点内容包括:酸碱的定义和性质:酸和碱的定义;常见酸碱的性质和特征。
盐的概念和性质:盐的定义和性质;常见盐的命名规则。
以上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小结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f0f039de0b4c2e3f562763d2.png)
物质分子的元素 组成、原子的结 合或排列情况
化学键类型及空 间结构等信息, 不适于表达复杂 物质的结构
整理版ppt
4
甲烷
CH4
分子式本身 就是最简式, 空间结构为 正四面体。
整理版ppt
5
乙烯
乙烯的组成与结构:
(1)乙烯组成的表示方法: C2H4
注:最 简式: CH2
CH2=CH2 (2)空间构型:乙烯为_平__面__结构,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___共__平。面
+Br2 FeBr3
+HBr
浓 H2SO4
+HO-NO2
△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CH3COOH+2Na 2CH3COONa+H2↑
CH3CH2OH+HBr
△
+H2O
CH3CH2Br+H2O
注:卤素的取代可按照溴的取代进行书写,自己练习。
整理版ppt
23
4.加聚反应
2C2H5COOH + 5O2
4CO2 + 6H2O
C6H12O6(s)+6O2(g)
6CO2(g)+6H2O(l)
整理版ppt
21
2.加成反应
CH2=CH2+Br2
催化剂 CH2=CH2+H2 △ CH3CH3
催化剂 CH2=CH2+HCl △ CH3CH2Cl
CH2OH—(CHOH)4—CHO+H2
所含官 -Cl 能团
NO2
—OH②
整理版ppt
12
一 卤素: 1.取代反应
(1)CH4+Cl2
CH3Cl+HCl;
CH3Cl+Cl2 CH2Cl2+HCl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物知识点汇总-最新教学文档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物知识点汇总-最新教学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4a5a0db5ef7ba0d4a733b6f.png)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物知识点汇总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小编准备了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物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有机代表物质的物理性质1. 状态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醋酸(16.6℃以下)气态:C4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液态:油状: 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粘稠状: 石油、乙二醇、丙三醇2. 气味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苯及同系物、萘、石油、苯酚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甜味:乙二醇、丙三醇、蔗糖、葡萄糖香味:乙醇、低级酯苦杏仁味:硝基苯3. 颜色白色:葡萄糖、多糖淡黄色:TNT、不纯的硝基苯黑色或深棕色:石油4. 密度比水轻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烃、乙醇、低级酯、汽油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烃、碘代烃5. 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6. 升华性:萘、蒽7. 水溶性:不溶:高级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同系物、萘、蒽、石油、卤代烃、TNT、氯仿、CCl4 能溶:苯酚(0℃时是微溶) 微溶:乙炔、苯甲酸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与水混溶:乙醇、苯酚(70℃以上) 、乙醛、甲酸、丙三醇二、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1. 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 烯烃和环烷烃;2.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 炔烃和二烯烃;3.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醇和饱和醚;4.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5.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6. 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 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如n=7,有以下五种: 邻甲苯酚,间甲苯酚,对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7.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2N(n2)的类别异构体: 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三、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1. 烷烃与卤素单质: 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水)。
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197bf7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4.png)
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积累通过化学学习,我们可以认识自然界纷繁复杂和变幻无穷的物质,知道不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了解重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积累,欢迎参阅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积累1. 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的加成: 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2.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4. 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等5. 酮类、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物质的加成: H2注意:凡是有机物与H2的加成反应条件均为:催化剂(Ni)、加热6. 烷烃与卤素单质: 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水)。
条件:光照.7. 苯及苯的同系物与(1)卤素单质(不能为水溶液):条件-- Fe作催化剂(2)浓硝酸: 50℃-- 60℃水浴 (3)浓硫酸: 70℃--80℃水浴8. 卤代烃的水解: NaOH的水溶液 4.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新制氢卤酸9. 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 6.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浓硫酸、加热10.酯类的水解: 无机酸或碱催化 6. 酚与 1)浓溴水 2)浓硝酸四、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1.常见20种气体:H2、N2、O2、Cl2、O3、HCl、HF、CO、NO、CO2、SO2、NO2、N2O4、H2S、NH3、CH4、C2H4、C2H2、CH3Cl、HCHO、记住常见气体的制备反应:H2、O2、Cl2、NO、CO2、SO2、NO2、NH3、C2H4、C2H22.容易写错的20个字:酯化、氨基、羰基、醛基、羧基、苯酚、铵离子、三角锥、萃取、过滤、蘸取、砷、锑、硒、碲、坩埚、研钵3.常见的20个非极性分子气体:H2、N2、O2、Cl2、F2、CO2、CH4、C2H4、C2H2、BF3液体:Br2、CCl4、C6H6、CS2、B3N3H6固体:I2、BeCl2、PCl5、P4、C604.20个重要的数据(1)合成氨的适宜温度:500℃左右(2)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甲基橙:3.1~4.4(红橙黄) 酚酞:8.2~10(无粉红红)(3)浓硫酸浓度:通常为98.3% 发烟硝酸浓度:98%以上(4)胶体粒子直径:10-9~10-7m(5)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体积比3:1(6)制乙烯:酒精与浓硫酸体积比1:3,温度170℃(7)重金属:密度大于4.5g•cm-3(8)生铁含碳2~4.3%,钢含碳0.03~2%(9)同一周期ⅡA与ⅢA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11、25(10)每一周期元素种类第一周期:2 第二周期:8 第三周期:8 第四周期:18第五周期:18 第六周期:32 第七周期(未排满)(最后一种元素质子数118)(11)非金属元素种类:共23种(已发现22种,未发现元素在第七周期0族)每一周期(m)非金属:8-m(m≠1)每一主族(n)非金属:n-2(n≠1)(12)共价键数:C-4 N-3 O-2 H或X-1(13)正四面体键角109°28′ P4键角60°(14)离子或原子个数比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CaC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NaCl中Na+周围的Cl-为6,Cl-周围的Na+也为6;CsCl中相应离子则为8(15)通式:烷烃CnH2n+2 烯烃CnH2n 炔烃CnH2n-2 苯的同系物CnH2n-6饱和一元醇CnH2n+2O 饱和一元醛CnH2nO 饱和一元酸CnH2nO2有机物CaHbOcNdCle(其他的卤原子折算为Cl)的不饱和度Ω=(2a+d+2-b-e)/2(16)各种烃基种类甲基—1 乙基-1 丙基-2 丁基-4 戊基-8(17)单烯烃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5.7%,有机化合物中H的质量分数为25%(18)C60结构:分子中含12个五边形,25个六边形(19)重要公公式c=(1000×w%×ρ)/MM=m总/n总M=22.4×ρ标(20)重要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Mg3N2 CaCO3 KHCO3 C7H1698 H2SO4 H3PO478 Na2O2 Al(OH)3 C6H616 O~CH45.20种有色物质黑色:C、CuO、MnO2、FeO、Fe3O4黄色:Na2O2、S、AgI、AgBr(浅黄)红色:红磷、Cu2O、Cu、NO2、Br2(g)、Fe(SCN)3蓝色:Cu(OH)2、CuSO4•5H2O绿色:Cu2(OH)2CO3、CuCl2溶液、Fe2+6.常见的20种电子式H2 N2 O2 Cl2 H2OH2O2 CO2 HCl HClONH3 PCl3 CH4 CCl4NaOH Na+ - Na2O2 Na+ 2-Na+ MgCl2 -Mg2+ -NH4Cl + - CaC2 Ca2+ 2--CH3 —OH7.20种重要物质的用途(1)O3:①漂白剂②消毒剂(2)Cl2:①杀菌消毒②制盐酸、漂白剂③制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3)N2:①焊接金属的保护气②填充灯泡③保存粮食作物④冷冻剂(4)白磷:①制高纯度磷酸②制烟幕弹和燃烧弹(5)Na:①制Na2O2等②冶炼Ti等金属③电光源④NaK合金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6)Al:①制导线电缆②食品饮料的包装③制多种合金④做机械零件、门窗等(7)NaCl:①化工原料②调味品③腌渍食品(8)CO2:①灭火剂②人工降雨③温室肥料(9)NaHCO3:①治疗胃酸过多②发酵粉(10)AgI:①感光材料②人工降雨(11)SO2:①漂白剂②杀菌消毒(12)H2O2:①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②火箭燃料(13)CaSO4:①制作各种模型②石膏绷带③调节水泥硬化速度(14)SiO2:①制石英玻璃、石英钟表②光导纤维(15)NH3:①制硝酸铵盐纯碱的主要原料②用于有机合成③制冷剂(16)Al2O3:①冶炼铝②制作耐火材料(17)乙烯:①制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②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实催熟)(18)甘油:①重要化工原料②护肤(19)苯酚:①制酚醛树脂②制合成纤维、医药、合成香料、染料、农药③防腐消毒(20)乙酸乙酯:①有机溶剂②制备饮料和糖果的香料高三年级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化学必修2第三章知识总结
![化学必修2第三章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92dd1fe910ef12d2af9e7b5.png)
2009年东莞中学高一化学复习材料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总结一、常用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总结(1)四氯化碳,硝基苯,溴苯等物质,密度比水大,无色不溶于水。
(2)烷烃,酯,油脂,苯等物质,密度比水小,无色不溶于水。
(3)乙醇,乙酸等物质和水互溶,有机物之间互溶(4)烃类沸点规律:总碳原子越多,沸点越高;同碳原子,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练习:1、能用于鉴别水,苯、乙醇、四氯化碳的一种试剂()A、溴水B、酸性KMnO4溶液C、金属钠D、碳酸钠溶液2、只用水不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A.乙醇和乙酸B.乙酸乙酯和乙醇C.苯和四氯化碳D.溴水和溴苯3、下列五种烃①2—甲基丁烷②2,2—二甲基丙烷③戊烷④丙烷⑤丁烷,按它们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①C. ④⑤②①③D.③①②⑤④KEY: 1、B 2、A 3 D二、主要官能团的化学性质的总结1、C=C 主要的性质:(1)加成(卤素,卤化氢,水等)(2)使酸性KMnO4褪色,同时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2、-OH的主要性质:(1)与活泼金属钠,钾,钙,镁等反应,反应类型置换或取代(2)乙醇在Cu或Ag催化剂下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使酸性KMnO4褪色,使重铬酸钾从橙色变为绿色,并且生成乙酸。
(3)酯化反应(或叫取代反应)3、-COOH的主要性质:(1)酸的通性:使酸碱指示剂,与活泼金属,与碱,与某些盐反应(2)酯化反应(或叫取代反应)4、-COOR 酯基:水解反应:在酸性条件生成酸和醇;在碱性条件,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羧酸盐和醇例如:CH3COOCH2CH3 + H2O CH3COOH+ CH3CH2OHCH3COOCH2CH3 + NaOH == CH3COONa+ CH3CH2OH5、-CHO的主要性质:与新制备的氢氧化铜或银氨溶液反应练习:1、下列变化,是通过取代反应来实现的是()A.CH3CH2OH ─→CH3CHO B.CH2=CH2 ─→ CH3-CH2BrC─→ NO2D.CH3COOH ─→ CH3COOC2H52..的是A.莽草酸的分子式为C7H4O5B.莽草酸的分子之间可能发生酯化反应C.莽草酸中含有苯环D.莽草酸能使溴水褪色3.某有机物的结构为下图所示,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①可以燃烧;②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OHOHHO C—O—CH2CH=CH2CH2OH—COOH③能跟NaOH溶液反应;④能发生酯化反应;⑤能发生加聚反应;⑥能发生水解反应A.①④B.只有⑥C.只有⑤D.④⑥4、苹果酸(HOOC—CH—CH2COOH常用于汽水、糖果的添加剂,OH写出苹果酸分别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Na②Na2CO3③CH3CH2OH(H2SO4,△)KEY; 1 C D 2 BD 3 B4 ①2HOOC—CH—CHCOOH + 6Na ─→ 2NaOOC—CH—CH2COONa + 3H22OH ONa②HOOC—CH—CH2COOH + Na2CO3─→2NaOOC—CH—CH2COONa + H2O+CO2OH OHHOOC—CH—CH2COOH + CH3CH2OH CH3CH2O OOC—CH—CH2COOCH2CH3 + 2H2O OH OH三、去杂质1、已知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CO2。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729dd6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3.png)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的运动
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地表温度(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存在液态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的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它们会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地方时差,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影响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如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二、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
地形平坦开阔、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深厚等有利于农业发展。
人文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工业基础等。
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支持、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等有利于农业发展。
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如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类型、分布和产量等有直接影响;市场、交通、政策等人文因素则影响农业生产的规模、结构和效益等。
综上所述,地理必修二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运动和农业区位因素,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0b05c3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2.png)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三章,氧气和硫、氮、碳、硅、磷、硫和氯化氢,共11个专题。
第三章为本学科高中阶段第一部分的最后一章。
本章内容分为三节,即原子结构与性质、原子的基本性质和定律、电解质溶液。
第一节、原子结构与性质1、原子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的电子排布表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意义①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目②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③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因此,元素符号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常用的符号④原子序数为该元素质子数的整数倍⑤质子数为零时,该元素为0(例如)⑥核电荷数可以大于质子数⑦原子序数的数值只取近似值⑧一般不使用离子符号⑨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一样,永远写在化学式中。
2、原子的基本性质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情况原子的半径及变化规律电离能的大小和正负价元素的电离酸碱的强弱判断方法:看颜色、写离子方程式、用定义、设计实验。
稀有气体单质的制备卤素单质的性质氯化钠、硫酸铜晶体、溴化钠、氯化钡等卤化物、硝酸钾、碳酸钙(纯的)等饱和食盐水溶液是由盐和水组成的混合物,它们没有确定的组成;对照定义找答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溶液中溶剂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分数=1+(1-(1/R))也就是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1-(1/R))=1+(1-(1/R))溶液中溶剂质量分数=1-(1/R)就是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1-(1/R))原理:原子得失电子,带上或带下正电,生成原子或失去电子。
(不同元素阳离子不同)注:稀有气体原子得失电子,既不带电,也不失电子。
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常见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都是2,只有氟是3(氟的化合价为-1)。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情况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价层电子数=核电荷数,配位数=核外电子数=电子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总结]
高一地理期末的复习进行到必修二第三章的时候,需将知识点总结起来。
下面是小编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总结,欢迎翻阅。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总结(一)
1、传统工业区发展的区位特点(以鲁尔区为例)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较近;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交通;
⑤、广阔的市场(注:鲁尔区形成了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少数重工业部门高度集中工业地域)
2、传统工业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以鲁尔区为例):
①、生产结构单一;
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⑤、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注: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是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
3、传统工业区综合整治措施(以鲁尔区为例):
①、调整工业结构(减少钢铁工业数量、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新建或引入技术水平高的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械等部门的中小企业);
②、调整工业布局(工业布局向西部和南部扩展、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③、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开展工业旅游、发展金融服务业);
④、优化环境(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植树造林)
4、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②、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5、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以季风为主(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
②、地处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
④、人多地少,生活习惯导致粮食需求量大(稻米是当地居民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⑤、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7000年历史)6、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①、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
②、便利的交通运输(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水运同全国铁路、公路网相衔接);
③、地广人稀;
④、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电力、化肥、农药;
⑤、先进农业科技7、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
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大规模机械化经营;
②、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和,草类茂盛,优良的天然牧场;
③、距海港近,交通便利,促进了商品化经营,广阔的市场需求(注:牛肉远销西欧的原因;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①、围栏放牧;②、划区轮牧;③、种植饲料;④、开辟水源;⑤、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研究)8、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温凉、潮湿,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9、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城市(注: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工业集聚还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工业地域按形成时间可分为: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是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有的出于同样的考虑,有的则是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在吸引投资者建厂,形成空间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业联系)、按
发展程度可分为: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面积大、往往由于工业地域的扩展而形成工业城市)、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面积小,发育程度低,发展潜力小))
10、传统工业区主要分布地区是: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总结(二)
1、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2、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3、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4、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5、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
6、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
7、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
8、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9、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10、生产协作联系:
工序-协作(布)工业聚集
部件-生产(车)工业分散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总结(三)
1、新工业区主要分布地区是: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慕尼黑地区,以及美国硅谷、日本的硅岛(九州岛)等
2、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形成条件:
①、大批廉价劳动力;
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③、发达的信贷体系;
④、意大利高度开放的经济;
⑤、政府的大力支持3、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特点:
①、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雇员一般在250人以下;
②、以轻工业为主,生产成本低廉、工艺考究、质地优良、款式新颖的轻工业产品;
③、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
④、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仅从事单一的专业化生产;
⑤、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形式,生产过程分散(注:意大利的新工业区,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企业之间是彼此的协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 4、高技术工业的主要特点(与传统工业相比):
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
②、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短;
③、研究开发费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④、产品面对世界市场5、美国硅谷崛起原因:
①、位置优越,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
③、全世界的人才高地(斯坦福大学);④、便捷的交通,通达速度快,主要是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
⑤、军事订货(特有的条件);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6、主要交通运输的方式技术经济特征比较(由大到小、由快到慢、由好到差):
①、按运量:海运铁路河运公路航空;
②、按投资:铁路公路航空河运海运;
③、按运费价格:航空公路铁路河运海运;
④、按速度:航空铁路公路海运河运;
⑤、按灵活性:公路航空铁路河运海运;
⑥、按生产效率:海运河运铁路航空公路;
⑦、按连续性: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河运;
⑧、按稳定性: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河运(注:货物运输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距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 7、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①、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扬州城市衰落的原因:①、大运河淤塞;②、海上交通运输的发展;③、京沪铁路的建成)
8、每个商业企业空间形式上都表现为大小各异的点,商品的流动所凭借的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线路和一定数量的仓库在空间形式上除表现为一定数量的点以外,更多地表现为联络各点的线,众多的点和线的衔接,在购、销、存、调各环节的运动循环中相互联系与制约,也相互交错和联结,形成商业网点
9、商业中心是行使商业职能的城市或城市内的区域(广义的商业中心包括全国性商业中心和地方性商业中心;狭义的商业中心包括商业街和商业小区等多种组织形式,是商业网点
的一种比较高级的形式)
10、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
(1)水泥厂、酿造厂:
①污染类型:空气污染
②区位选择:将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者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2)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
①污染类型:水源污染,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3)化工厂、炼油厂
①污染类型:既污染大气,又污染水源
(4)发电厂、钢铁厂
①污染类型: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②区位选择:
a 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b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看过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总结的还看了:
1.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2.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3.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
4.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5.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
6.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7.高一地理必修2第3章复习提纲
8.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9.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教案
10.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试题及答案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