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堂同步练习题卷:第21课新文化运动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

”文中的“潮流”指A. 民主革命B. 五四运动C. 社会主义运动D. 辛亥革命2.“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 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 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 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 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3.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陈独秀()A. 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B. 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C. 发动新文化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 提倡学术自由,普及4.“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

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5.清末民初“国学”兴起,国学大师刘师培认为“西人社会之学可以考中国造字之原”,又以中土文字的涵义证实西方社会学的观察。

引用西方自希腊、罗马以至近代哲学、宗教、学术的种种观念,来阐明中国的经子诸学“合于西儒”。

王国维主张将中国原有经、史、子、文四部分别纳入哲学、史学、文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等西方的分科系统之内。

这表明他们()A. 复兴国学以抵制西方文化侵略B. 对中国文化持全盘否定态度C. 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D. 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6.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 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 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 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 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7.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2019届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五单元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2019届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五单元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2019届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一、单选题1.“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A.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B.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2.蔡元培先生在《我是怎样做北京大学校长的》里称:“我们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尤其北京大学的学生,是从京师大学堂‘老爷’式学生嬗继下来……他们的目的,不但在毕业,而尤注重在毕业以后的出路……这种科举时代遗留下来的劣性根,是于求学上很有妨碍的……”,就此你认为蔡元培主张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A.反对复古尊孔潮流 B.传播民主科学思想C.造就现代知识分子 D.维护民主共和制度3.“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

”作者“求变”主要针对()A.教育制度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思想观念4.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融铸了中西思想文化精粹,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是指()A.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B.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C.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D.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5.有著名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B.民主与科学的内容已缺乏新意C.对广大民众的影响较小D.阵营内部存在分歧6.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和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胡适得票数名列前茅。

胡适的有关活动对其票数有影响的是:①“文学革命”中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②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③主要宣传实用主义,主张社会主流③李大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④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论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3.胡适提倡“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即不依傍、不育从。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1.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

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

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A.统治者个人喜好B.当时的经济状况C.文人学者的喜好D.现实政治的需要2.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

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A.康有为B.陈独秀C.梁启超D.严复3.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A.自由平等B.民主科学C.物竞天择D.中体西用4.李泽厚曾说:“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的面貌。

”他的这番话,可以直接用于评论( )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5.1921年陈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

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

……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B.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D.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的成分6.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子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先生《狂人日记》这部作品:( )①抨击了儒家的传统道德②推动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③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④全面否定了西方的思想文化A.①③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7.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主要“新”在()A.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8.中西文化论战中,观点异彩纷呈。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课时同步练习卷:第21课新文化运动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课时同步练习卷:第21课新文化运动

第21课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

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B.被全社会所认同C.推动了政治改革D.取得了彻底成功2.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她们)以实际行动反抗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

出现这种现象说明了()A.新文化运动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B.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普及和繁荣C.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比较偏激的思想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3.汉武帝“独尊儒术”、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当前的“孔子热”。

以下各项中,能够比较恰当地解释孔子“命运”的史学观点是()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4.(2017·浙江学业水平考试)《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他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

”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A.倡导民主科学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C.反对愚昧迷信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5.《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

”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

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A.进行社会改良B.推翻君主专制C.开展民众启蒙D.发起国民革命6.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戴着清朝官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青年。

这幅漫画反映了()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7.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

_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跟踪训练题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_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跟踪训练题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第21课:新文化运动1.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这主要是因为蔡元培( )A.一手创办北京大学并坚持聘用陈独秀、李大钊等B.首次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C.提出“学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D.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2.胡适认为:“我们思想新、信仰新,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

”这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新文化运动彻底失败C.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深远D.中西文化融合日益加强3.一般说来,思想启蒙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

主要是因为它(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C.第一次高举社会主义的大旗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4.郭沫若的《天狗》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新文化运动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典范作品之一。

“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作者在这里强调(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C.主张抛弃传统意识形态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5.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D.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6.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胡适在1918年刊发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一文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文学革命( )A.目的是宣传革命思想B.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C.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D.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7.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

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A.思想启蒙B.政治革命C.社会变革D.文化复兴8.鲁迅曾说:“孔夫子到死了以后……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同步练习:5-21新文化运动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同步练习:5-21新文化运动

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

”其根本目的在于()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B.恢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使旧道德、旧思想卷土重来,为其称帝做舆论准备。

A、B两项为D项服务;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2.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答案】 B【解析】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可以看出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实质,B项符合题干要求。

A、C、D 三项表述错误。

3.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的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变之族,方兴未已。

”作者“求变”主要针对()A.思想观念B.军事技术C.经济组织D.教育制度【解析】新文化运动活动的主要领域是思想方面。

4.陈独秀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和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这两位“先生”指的是()A.民主和科学B.新道德和新文学C.美国和法国革命D.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答案】 A【解析】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

5.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

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B.被全社会所认同C.推动了政治改革D.取得了彻底成功【答案】 A【解析】注意时间是1920年,是在新文化运动后,北京政府是指北洋军阀政府,因此题中现象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D两项绝对化了,C项夸大了,这只是北洋军阀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一个措施,还不能说是政治改革。

2019-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作业1精品教育.doc

2019-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作业1精品教育.doc

一、选择题1.近代中国新兴的知识分子不仅公开介绍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及政治制度,而且宣称:中国的哲学、伦理观念、自然科学、社会学说和制度,都应该彻底重估,参考西方重新创造。

这些主张()A.催生了洋务运动 B.促成了戊戌变法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D.指导了辛亥革命解析:选C。

从材料信息看,该派主张不仅要全面学习西方,而且要全面改造中国,中国原有的社会传统文化,都要“彻底重估,参考西方重新创造”,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因此这些主张推动了新文化运动,选C项。

2.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

这幅漫画反映了()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解析:选C。

从民国四年可以看出是1915年,清朝已灭亡,可排除A项。

题干未能体现人民对立宪制度的支持,排除B项。

1915年袁世凯尊孔复古,封建儒家思想依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上的根源,故C项最吻合题意。

D项本身表述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充分发动群众。

3.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有相容”。

下列说法中最符合题意的是()A.陈独秀倡导使用新法B.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C.陈独秀认为新法优于旧法D.陈独秀未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从题干“绝对是两样”“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等信息中,可以看出陈独秀在东西方文化的看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者否定的认识,故选D项。

A、C两项对材料信息理解不全面;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4.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测试

2019-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傅斯年评价某时期的思想时说:“中国人的思想到了这时期,已经把‘孔子及真理’一条信条摇动了,已经临于绝境,必须有急转直下的趋向了。

”“这时期”是指()A. 维新变法时期B. 辛亥革命时期C.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五四运动后2.中西文化论战中,观点异彩纷呈。

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证明,以下论点中相对客观的是A. 杜亚泉:“(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B. 《新青年》:“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

”C. 陈独秀:“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

”D. 李大钊:“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长,济吾静止文明之穷。

”3.《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A. 维新变法B. 辛亥革命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4.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称:“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而非保守的……三,进取而非退隐的……四,世界而非锁国的……五,实利而非虚文的……六,科学而非想象的。

”上述言论意在()A.强调新青年关乎国家兴亡B.提倡向西方学习抵抗外来侵略C.厘清新青年的六大特征D.抨击并全面否定传统儒家学说5.梅光迪说:“吾国近年以来,崇拜欧化,智识精神上,已惟欧西之马首是瞻,甘处于被征服地位。

欧化之威权魔力,深印入国人脑中,故凡为‘西洋货’,不问其良否,即可‘畅销’。

然欧化之真髓,以有文字与国情民性之隔膜,实无能知者,于是作伪者乃易售其术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测试)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测试)1.“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

”上述情景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 D解析“传统均不再神圣”意味着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已被打破,“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隐含时间限制,D项符合要求。

A、B、C侧重于政治变革,传统思想仍然居于统治地位,从时间上看,三个时期内布尔什维主义还未传入。

故D是最佳选择。

2.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

可见这种顽旧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

”文中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革命B.尊孔C.帝制D.亡国答案 C解析从材料中“民国三四年”“复古主义”“忠孝节义”等信息可知,这种思想是指袁世凯推行的“尊孔复古”逆流,这是袁世凯在为其复辟帝制作准备,故文中空缺的是“帝制”二字。

3.某同学查阅《青年杂志》、《狂人日记》、《文学改良刍议》等资料,请推断该同学探究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D.新文化运动答案 D解析题干中的三个资料均与新文化运动有关,故答案为D。

4.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

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

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 D解析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种社会思潮在学生中间流传,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汇集一处,激烈争论,各不相让。

故选D。

5.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

这是鲁迅《狂人日记》中的一段话,从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首倡民主与科学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D.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 C解析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部白话小说,是为了配合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礼教批判而写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复习与练习1新文化运动①、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新青年》、上海②新文化运动的实质:(1)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本质: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2)宣传的核心思想:民主和科学③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社会因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和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与尊孔复古逆流(2)经济政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要求;(3)思想文化:西方思想进一步传入促使激进民主主义者认识提高——既要政治革命,更须思想革命。

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④北京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1912-1927年是北洋军阀在中国统治的历史时期,作为都城的北京自然而然便成为统治的政治中心2北京为何会成为1915年之后一段时间内的新文化运动的中心①1917年,《新青年》从上海随陈独秀迁到北京;进步知识分子担任《新青年》的编辑或撰稿——如李、胡、钱、鲁、刘等人③由蔡元培任校长的北大“兼容并包”、“学术自由”,聘进步知识分子任教,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礼教);——“打倒孔家店”和“鲁迅的“《狂人日记》”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与白话文及文化平民化,形式: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实质:文学革命.后期内容: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4民主和科学的内涵①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人权平等、个性解放、独立人格、共和政体等②科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和盲从等5“打倒孔家店”和“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主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礼教)6认识“打倒孔家店”:①其政治动因和文化内涵(实质)是:“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意识形态)”;②有利于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同步测试

1.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曾指出:“人们经常断言汉语中没有关于‘自由’的词汇,但令人惊奇的事实是,不仅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自由’的真正含义。

汉语中表示‘自由’的字是‘道’……当它在‘自由’这个意义上使用时,被定义为遵循我们本性的法则——率性之谓道。

”辜鸿铭言论的主要目的是()A.推进文学革命B.弘扬传统文化C.提倡自由平等D.否定西方文化2.近代中国,新兴的知识分子不仅公开介绍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及政治制度,而且宣称:中国的哲学、伦理观念、自然科学、社会学说和制度,都应该彻底重估,参考西方重新创造。

这些主张()A.催生了洋务运动B.促成了戊戌变法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D.指导了辛亥革命3.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有人认为:“作为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真正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

”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A.弘扬了传统文化的民主和科学的精髓B.反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理想C.体现了明清以来经世致用的爱国情怀D.反映了治国平天下传统文化的精华5.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阿猫阿狗”“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提出要一个一个地去解决那些“火烧眉毛的紧急问题”。

这说明他()A.试图寻求对社会根本改造的方法B.已经蜕变成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C.主张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D.认为社会改良是当时的救世良方6.近代国人对西学的态度表现为()A.主动效法—自主选择—被动接受B.互相交流—主动效法—自主选择C.互相交流—被动接受—自主选择D.被动接受—主动效法—自主选择7.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二必修3学案:第21课_新文化运动_word版有答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二必修3学案:第21课_新文化运动_word版有答案

第21课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1)政治:民国初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2)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3)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4)阶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5)直接原因: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概况1.“德先生”与“赛先生”(1)提出: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2)民主: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3)科学:①含义:主要指与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同时还包括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内容。

②影响:科学知识逐渐得到普及,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2.“打倒孔家店”与批判旧礼教(1)原因:孔子和儒家学说是维护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

(2)表现:①陈独秀:发表《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

②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抨击最为猛烈,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我之节烈观》等。

(3)实质: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使文学革命旗帜更加鲜明。

4.文化平民化(1)原因:新文化运动的不断深入;平民教育的蓬勃兴起。

(2)表现:平民教育的发展;白话文不断得到推广。

(3)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2.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

”上述情景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后期2.鲁迅曾说:“孔夫子到死了以后……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

”下列史实中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A.朱熹撰写《四书集注》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运动C.康有为发表《孔子改制考》D.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3.郭沫若的《天狗》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新文化运动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典范作品之一。

“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作者在这里强调(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C.主张抛弃传统意识形态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4.1919年,关于中西文化新旧问题,有学者说:“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

”同时有学者则指出:“物质若是开新,道德必跟着开新。

”“物质上、道德上,均没有复旧的道理!”这两位学者的主张( )A.各有合理之处但对西方认识截然相反B.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开始改变C.实质上体现了当时中西文化取舍之争D.反映出欧战破灭了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信心5.“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兰花草》是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写的。

就当时社会背景以及胡适的理想而言,“兰花草”比喻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自强C.民主与科学D.经世致用6.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在文章中写道:“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材料表明鲁迅先生( )A.要求推翻君主专制政体B.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文化C.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D.号召发动群众革命7.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

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

”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 )A.语言发展的规律性B.传统文化的传承性C.中华文明的完整性D.中西文化的关联性8.“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抨激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这是对下列哪本(篇)著作的评价( )A.胡适《文学改良刍议》B.陈独秀《文学革命论》C.鲁迅《狂人日记》D.李大钊《庶民的胜利》9.“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

”这三个时代的共同主题是( )A.君主立宪B.维新变法C.救亡图存D.民主共和10.《女制男》是五四运动后流行于渭南的一首民谣:大石桥,小石桥,母鸡踩着公鸡毛,母鸡打得公鸡跑。

五四运动后,妇女地位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伦理道德遭到否定B.西方启蒙思想得到人们的肯定C.男人观念的变化D.辛亥革命倡导男女平等11.有人指出,无论是作为思想启蒙,还是作为实践启蒙的新文化运动,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

由此表明新文化运动( )A.宣传了民主和科学思想B.推动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思想解放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担负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12.1919年胡适写成剧本《终身大事》,剧中女主角田亚梅的父母以八字不合等为理由阻挠她与陈先生的结合,后来她背着父母跟陈先生跑了。

这一角色在当时竟无人敢演。

这一现象表明( )A.北洋政府倡导尊孔复古B.五四运动推动了婚姻自由C.文学革命以新女性作为创作主题D.新文化运动对移风易俗的作用有限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政治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根本,只有首先解决政治问题,其他一切问题才会有转机。

如果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即便在文化上来一次革命,彻底否定传统,实行全盘西化,也无法解决问题。

——马勇《文化的根本在政治——新文化运动方向选择的反省》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请以新文化运动前后的相关史实加以分析说明。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诗人徐志摩(1897—1931)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我查过我的家谱,从永乐以来我们家里没有写过一行可供传诵的诗句。

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材料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

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材料三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其步步皆踏实地,不若幻想突飞者之终无寸进也。

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

青年勉乎哉!——《敬告青年》(1)结合时代背景,探究徐志摩24岁之前对“相对论或民约论”感兴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

为此,胡适等人提出了什么主张?(3)结合材料三,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价值。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

”上述情景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后期解析“传统均不再神圣”意味着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已被打破,“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隐含时间限制,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侧重于政治变革,且这些时期传统思想仍然居于统治地位,从时间上看,这三个时期内布尔什维克主义还未传入。

答案D2.鲁迅曾说:“孔夫子到死了以后……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

”下列史实中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A.朱熹撰写《四书集注》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运动C.康有为发表《孔子改制考》D.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解析材料中鲁迅认为权势者为了自己的目的抬高孔子。

袁世凯夺取政权后,为了恢复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所以选择B项。

朱熹、康有为与“权势者”不符,故排除A、C两项;D项陈独秀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反对孔子,与材料信息矛盾。

答案B3.郭沫若的《天狗》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新文化运动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典范作品之一。

“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作者在这里强调(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C.主张抛弃传统意识形态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解析新文化运动中,郭沫若塑造了“天狗”的形象,“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把全宇宙来吞了”,既显示了“天狗”磅礴的气势,又透射出其万钧之力,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天狗”横扫旧宇宙,把一切传统秩序都当作日月星辰吃掉的精神。

结合相关史实可判断,作者否定作为封建专制统治思想的儒家学说,主张抛弃中国正统思想。

故选C项。

答案C4.1919年,关于中西文化新旧问题,有学者说:“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

”同时有学者则指出:“物质若是开新,道德必跟着开新。

”“物质上、道德上,均没有复旧的道理!”这两位学者的主张( )A.各有合理之处但对西方认识截然相反B.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开始改变C.实质上体现了当时中西文化取舍之争D.反映出欧战破灭了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信心解析题干中两位学者对西方的态度是一致的,都有开新即学习西方的主张,所不同的是在文化上一个主张复旧,一个主张开新,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开始转变是在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故B项错误;C项与题干主张相符,故正确;题干中有学习西方的主张,故D项错误。

答案C5.“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兰花草》是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写的。

就当时社会背景以及胡适的理想而言,“兰花草”比喻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自强C.民主与科学D.经世致用解析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919年”和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的史实能得出“兰花草”指的是民主和科学的结论。

答案C6.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在文章中写道:“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材料表明鲁迅先生( )A.要求推翻君主专制政体B.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文化C.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D.号召发动群众革命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封建的旧道德、旧礼教、旧文化进行彻底的批判,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

题干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传统文化的否定。

答案B7.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

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

”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 )A.语言发展的规律性B.传统文化的传承性C.中华文明的完整性D.中西文化的关联性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可知,林纾强调欧洲没有将他们的“古文”拉丁文废除,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优秀文学作品都是以古代汉语为载体的,要学习、研究、继承古代文化,就不能废除文言文,也就是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性,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8.“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抨激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这是对下列哪本(篇)著作的评价( )A.胡适《文学改良刍议》B.陈独秀《文学革命论》C.鲁迅《狂人日记》D.李大钊《庶民的胜利》解析根据材料“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鲁迅创作的《狂人日记》,对封建礼教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并揭露礼教实为“吃人的礼教”。

这引起了广大青年的共鸣,该作品深受他们的喜爱。

故选C项。

答案C9.“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

”这三个时代的共同主题是( )A.君主立宪B.维新变法C.救亡图存D.民主共和解析《时务报》《民报》《新青年》分别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创办的杂志,三者的共同主题是救亡图存。

答案C10.《女制男》是五四运动后流行于渭南的一首民谣:大石桥,小石桥,母鸡踩着公鸡毛,母鸡打得公鸡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