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就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无法解释的、新的症状与体征。输血不良反应广义上包括输血过程中与输血后因输血操作、血液成分本身、血液质量、外来物质与微生物传播引起的副作用与疾病;输血不良反应下以上不包括血源性传染疾病传播。此外,输血不良反应的判定应通过实验室检查或其她方法证实不良反应与输血有关。
一般情况下,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开始出现症状、体征与临床表现的时间,将输血不良反应分为即发型反应(acute transfusion reaction)与迟发型反应(delayed transfusion reaction)。即发型反应指输血当时与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的反应;迟发型反应指输血后几天、十几天或几十天发生的反应。
按输血反应的机制分为免疫介导(immune mediated)与非免疫介
导(nonimmune mediated)两大类。这两者皆有急性与慢性的分类,且皆有非感染性的与感染性的并发症。引起免疫性输血反应(immune transfusion reaction)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
为免疫介导的非感染性输血反应,大部分与血型抗原相关。人类血型众多复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等血液成分都具有相应的血型相关抗原。仅红细胞而言,2002年国际输血协会(ISBT)血型命名委员会已确认的红细胞血型有29个系统,200多个抗原。世界上除同卵双生子外,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因此,不同个体输血时所导致的免疫输血反应就是困扰输血安全的一大难题。非免疫介导的输
血不良反应主要与血液质量反映安全、成分血液输注不当有关。
输血反应也可以按照临床表现及造成的并发症进行分类,如果过敏反应、输血后紫癜、肺水肿、枸橼酸盐中毒、空气栓塞与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败血症等。其中红细胞输血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最严重,死亡率最高;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与过敏性反应最为多见。
输血反应还可以按照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成分进行划分。
以上4种分类方法为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分类方法,她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交叉。例如,溶血反应根据病发缓急可分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与迟发性溶血反应,根据免疫介导因素可分为免疫性溶血反应与非免疫性溶血反应。输血反应可能出现一种或多种输血反应,当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输血反应时,其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结果要进行综合判断。
输血不良反应的划分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很大差别。原因在于:1、普通药物成分稳定,而血液制品随着储存时间的不同,其功能剂量有很大差别。2、一般药物质量安全的可控程度强,可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病原微生物灭活,而血液制品要考虑到血液成分的活性与功能,其病原微生物灭活问题一直亟待解决的难题。3、药物不良反应仅涉及药物本身性质,输血不良反应涉及输血全过程,既包括客观因素,也包括输血操作等主观因素。
因此,根据输血不良反应的诱因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输血成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输血后紫癜等;第二类:血液质量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如AIDS、肝炎、梅
毒、CMV感染、疟疾、细菌污染引起的败血症等;第三类:输血不当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如空气栓塞、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1、原因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属于血液成分引起的免疫反应,大多数发热反应与多次输入HLA不相合的白细胞、血小板有关。有人发现54%发热反应患者的微量淋巴细胞毒反应呈阳性,输血次数与阳性反应发生率呈正相关。由于多次接受输血或妊娠,受血者血中产生白细胞、血小板溶解而释放热源,导致发热反应。另外由于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结合珠蛋白等,因个体间差异能激发产生的同种抗体,也可引起发热反应。
2、症状与体征一般在输血开始15分钟至2小时,突然发热、畏寒、寒战、出汗,体温可达38~41℃。某些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与头痛。血压多无变化,30分钟至2小时后症状逐渐缓解,7~8小时体温恢复正常。在全麻状态下,发热反应很少出现。
3、诊断
1)输血开始至2小时以内体温升高1℃,并伴有发热症状。
2)受血者有多次输血或多次妊娠史,既往有输血发热反应病史,或受血者或献血者血清中有HLA,粒细胞与血小板抗体。
4、鉴别诊断
1)应同轻症溶血性输血反应鉴定。
2)应同细菌污染反应相鉴别。
3)患者原发疾病引起的发热反应。
5、治疗
1)立即停止输血,但保持静脉输液畅通。反应较重者,将剩余血送输血科(血库)与检验科进行检验。
2)注意保暖、解热、镇静。一般口服阿斯匹林或地塞米松等。伴有紧张或烦躁者可口服西泮,苯巴比妥等。
3)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测体温、血压1次。
4)高热严重者给予物理降温。
6、预防
1)采、输血器具与制剂的制备过程做到无致热原。
2)采血与输血应严格无菌操作。
3)反复发生输血发热患者,最好输去白血球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
4)如意明确患者体内有HLA抗体,有条件的医院可用微量淋巴细胞毒交叉实验,筛选献血者,或用HLA配型来筛选献血者。
二、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包括单纯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更严重者可出现呼吸障碍、过敏性休克等表现。过敏反应就是较常见的输血反应,据统计其发生率为1%~3%。
1、原因
1)IgA抗体与IgA同种异型抗体(抗-A2m):由于多次输血可使缺乏IgA患者产生类特异性抗-IgA(抗-a)抗体,当再次输血
时可引起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多次输血也可使受血者产生亚特异性-IgA1或IgA2(抗-a1或抗-a2)及同种异型抗体(抗-A2m),同样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这类免疫性抗体多属IgG,它与抗原IgA结合后,可吸附并激活补体,产生血管活性物质,一起过敏反应。
2)过敏体质: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平时对某些物质(如花粉、尘埃、牛奶、鸡蛋等)过敏,输血浆时,特别就是含有变性蛋白血浆,会引起过敏反应。另外受血者对某些药物(青霉素等)过敏,而接受用过青霉素等药物的献血者血液,也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还有不少受血者对镍过敏,由于输血器使用的镍钢针,输血时可也可引起过敏反应。
3)被动获得性抗体:极少数过敏体质的献血者,体内已产生对某些物质的抗体,可随血转移给受血者,当受血者接触到相关过敏原时,即可发生过敏反应。例如献血者血清中有抗青霉素抗体,当属给正在接受青霉素治疗的患者时,即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另外,献血者因多次妊娠产生高效价的抗-HLA抗体,如将其血液输给患者时,也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4)IgA同种异型抗体:由于不同个体间IgG重链(y-链)抗原性的差异,经输血或多次妊娠产生同种异型抗体(抗-Gm),当再次输入血浆或免疫球蛋白,引起过敏反应。
5)免疫球蛋白多聚体:静脉注射的免疫球蛋白制剂中,多聚体不得超过5%,如果多聚体含量增大,大量的多聚体便可激活补体,产生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过敏反应。此外,静脉注射的免疫球蛋白制剂中还可能含有炎性介质,释放纤维蛋白溶酶、血管舒缓素、激肽释放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