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习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第2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
第十章第二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答案:A知识点: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解析:解答: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它们的体积之和,这表明分子间存在间隙,两种液体混合时,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中,总体积变小,所以所得溶液体积小于100mL,这与分子的构成.质量和体积大小.分子的运动无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两种液体混合,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造成的.2.下列哪种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块会使水变甜C.天空中飞舞的雪花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答案:C知识点: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解析:解答:A.闻到花香扑鼻,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B.放入水中的糖块会使水变甜,是因为糖分子扩散到水中,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C.雪花飞舞,是雪花在风的作用下被扬起,分散到空气中,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D.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时因为分子间有间隙,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分析:分子动理论包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进行分析判断即可.3.下列关于微观粒子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0℃以下水变成了固体冰,分子停止了运动从而保持一定的形状C.大风扬尘天气,空中飘满了沙尘降低了能见度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D.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其中电子在原子内是静止不动的答案:A知识点: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解析:解答: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金属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该选项说法正确;B.0℃以下水变成了固体冰,分子仍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空中飘满了沙尘是物体的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其中电子在原子内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停地做绕原子核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分析: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③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不停地运动.4.夏日,荷花盛开,漫步在荷塘边,闻到淡淡的花香,这是因为()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答案:D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解析:解答:能闻到淡淡花香是因为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进入鼻腔引起嗅觉.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选D.5.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答案:D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解析:解答: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这是因为海绵内有很多空隙,里面充满了空气,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是宏观的物体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看到的是由分子组成的水的运动,墨水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分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还存在着间隙.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在日照下比在阴暗处干得更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液化石油气经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答案:C知识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析:解答:A.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所以在日照下水分子运动得较快,蒸发得较快,不符合题意;B.菠萝蜜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是香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不符C.水沸腾时,对壶盖做功,把壶盖掀起,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符合题意;D.石油气经压缩后液化,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①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剧烈.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③水沸腾时,对壶盖做功,将壶盖掀起.④石油气经压缩后液化,体积减小.7.下面四个现象中,能作为支持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证据的是()A.炒菜时,香气四溢B.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两滴水银靠近时,自动结合成一滴D.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压缩答案:A知识点: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解析:解答:A.炒菜时,满屋飘香,是香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从而使房间内飘满香味,故A正确.B.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故B错误.C.两滴水银靠近时,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C错误.D.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压缩,是因为分子有一定的体积,故D错误.故选A.分析:由分子的基本性质可知,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解答本题需要从分子的角度来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8.学习了热学知识后,小明对一些常见现象进行了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尘土飞扬,是因为分子之间没有了相互作用的引力知识点: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解析:解答:A.热胀冷缩的原因是微粒之间的间隔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但微粒本身的大小不会变.故A解释错误;B.由于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破镜不能重圆”,故B解释错误;C.花香四溢,是因为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到到人的鼻子中,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故C 解释正确;D.尘土是固体颗粒,尘土飞扬是物体的机械运动.故D解释正确.故选C.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时,分子间作用力几乎没有.9.下列事例中,哪一个事不能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A.刮风时尘土飞扬B.在皮肤上擦点酒精,立即就能闻到酒精的味道C.在墙角堆煤,过一段时间,墙表面及其内部靠近表面的一浅层都变黑了D.衣箱中的卫生球变小了,衣服上充满了卫生球的气味答案:A知识点: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解析:解答:A.分子很小,不能直接用眼睛看到,所以刮风时尘土飞扬,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该选项符合题意.B.在皮肤上擦点酒精,立即就能闻到酒精的味道,说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在墙角堆煤,过一段时间,墙表面及其内部靠近表面的一浅层都变黑了,说明煤炭分子不断的运动,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衣箱中的卫生球变小了,衣服上充满了卫生球的气味,说明卫生球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体现了分子之间有间隙.10.下列与分子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B.花香四溢说明分子是运动的C.铁.水.空气.磁场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D.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答案:B知识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析:解答:A.由于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破镜不能重圆”,故A错误;B.花香四溢是扩散的结果,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B正确;C.铁.水.空气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传递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物质,叫磁场,它不是由分子组成的,故C错误;D.固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固体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故D错误.故选B.分析:(1)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等于平衡位置时,引力等于斥力,即分子力等于零;(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之一,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磁场是存在于磁体周围的,可对放入其中的其它磁性材料产生磁力作用的物质,它传递着磁极间的相互作用;1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B.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C.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D.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知识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析:解答: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的改变,而不是分子发生变化,故A 叙述错误;B.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的较大,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分子之间的间隔会变小,故B叙述正确;C.水加糖变甜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C叙述正确;D.铁块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D叙述正确.故选:A.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12.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B.松软的大馍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C.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用热水相比较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渍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答案:D知识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析:解答: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隙太大已经失去了相互的作用力,故不符合题意.B.松软的大馍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在固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强,用手捏大馍,体积变小,是因为压强增大导致体积变小的,故不符合题意.C.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固体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不符合题意.D.用热水相比较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渍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温度高分子内能大,分子运动剧烈.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分子的扩散运动以及分子间的作用力来进行分析解答.A.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B.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答案:D知识点:分子动理论与热现象的缘由解析:解答:A.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A不正确;B.尘土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尘土飞扬,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B错误;C.弹簧能够被压缩,是因为弹簧变短,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C错误;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故选D.分析:根据对分子动理论的掌握分析答题.14.在公众场所,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会“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被动吸烟是因为烟雾分子比较大,人容易吸入肺中B.这个人抽烟,烟雾扩散到周围空间,空气中含有烟的分子,并在不停的运动C.烟雾分子保持静止,人自己主动吸烟雾D.一个人吸烟,其余人羡慕也跟着吸烟答案:B知识点:分子动理论与热现象的缘由解析:解答:一个人在房间吸烟,由于烟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所以整个房间充满烟味.由题意可知,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B.分析: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吸烟,则不仅有害自己的健康,也有害于他人的健康,因为烟草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如CO.尼古丁.焦油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构成这些有害物质的微粒会不断运动,从而造成他人被动吸烟,也就是常说的“二手烟”.或醋瓶,可闻到酒香或酸味;③走过面包房,可闻到面包香味;④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水会变红.你认为,下列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哪种能较好地解释上述现象?()A.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是有空隙的:B.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是紧靠着排在一起的C.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是不停地运动的D.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答案:C知识点:分子动理论与热现象的缘由解析:解答:①湿的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②打开白酒瓶或醋瓶,可闻到酒香或酸味;③走过面包房,可闻到面包香味;④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水会变红,都是扩散现象的结果,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故选C.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做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据此分子答题.二、填空题16.把红墨水滴入一杯冷水里,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全变红了,这是_______现象,它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_______,同时也表明分子间有_______.如果红墨水滴入一杯热水中,水很快就变红了,这又说明了_______.答案:扩散;无规则运动;空隙;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知识点: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解析:解答:把红墨水滴入一杯冷水里,不搅动,一段时间后水全变红了,这是扩散现象,它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表明分子间有空隙.故答案为:扩散;无规则运动;空隙;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17.墨水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有关.答案:温度.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故答案为:温度.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18.“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古诗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前一诗句是指分子_______加快,说明周围的气温突然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答案:无规则运动;升高.知识点: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解析:解答:春晴天暖,气温升高,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分子的扩散加快,从而使人可以闻到浓浓的花香.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升高.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花香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越快,人们闻到的花香味越浓烈.19.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和_______.答案:无规则运动;引力;斥力.知识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析:解答: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引力;斥力.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常见的扩散现象就说明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0.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认识它.如“满架蔷薇一院香”说明_______;铅笔很难被拉断说明_______.答案: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知识点:分子动理论与热现象的缘由解析:解答:“满架蔷薇一院香”属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答案为: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扩散现象是分子的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三.简答题和实验题21.分子间存在引力,物体内部的分子必然由于引力的作用而无间隙的团聚在一起是吗?请你用实验或一个现象来说明.答案: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也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会由于引力的作用而无间隙的团聚在一起,扩散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知识点: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解析:解答: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也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会由于引力的作用而无间隙的团聚在一起,扩散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分析: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②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斥力.22.学习了分子的相关知识后,小明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观察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几种猜想:A.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有关;B.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研究猜想A是否正确,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热水和冷水,同时各滴入一滴蓝墨水,观察两杯水的颜色变化的快慢(如图所示).小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运动与物质温度之间的关系.(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2)为验证猜想B,小明和同学们又设计出如下实验方案:取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各滴入一滴蓝墨水,观察两杯水的颜色变化的快慢.请你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一条即可)______.答案:(1)墨水在热水中扩散较快;物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2)应该控制水和酒精的温度相同;(墨水应该同时滴入水和酒精中;滴入水和酒精中墨水的质量应该大致相同).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解析:解答:(1)在本题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墨水在热水中扩散较快,可得出的结论是物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2)实验中,为了比较分子热运动的情况与液体温度的关系,应该控制水和酒精的温度相同.并且墨水应该同时滴入水和酒精中,还应控制滴入水和酒精中墨水的质量应该大致相同.而从题干的操作来看,并没有很好的做到这几点.故答案为:(1)墨水在热水中扩散较快;物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2)应该控制水和酒精的温度相同;(墨水应该同时滴入水和酒精中;滴入水和酒精中墨水的质量应该大致相同).分析:通过两杯水的温度不同,现象快慢不同,结合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即可确定答案.在进行探究时,还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23.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1)图______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______;(2)图______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______.答案:(1)ad;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2)be;分子间存在引力.知识点: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分子间的作用力;扩散现象.解析:解答: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答案为:(1)ad;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2)be;分子间存在引力.分析:○1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几天后,硫酸铜和水之间扩散现象变得越来越明显,分界线越来越模糊,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现象;○2当玻璃接触水面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距离较近,故两种分子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引力,说明玻璃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分子引力;○3酒精与水充分混合后,得到溶液的体积小于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4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这是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压紧后撤去压力也不易分开,是因为压紧过程使得两铅块有较多分子被挤压靠近产生了分子间引力,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24.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1)如图1,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______,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______.(2)图2是______现象,说明______.图3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______.(3)如图4,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______,说明。
(必考题)初中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一章《分子动理论》经典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 ,乙分子沿x 轴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 p 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分子势能的最小值为-E ,若两分子所具有的总能量为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乙分子在P 点(x =x 2)时,加速度最大B .乙分子在P 点(x =x 2)时,动能为EC .乙分子在Q 点(x =x 1)时,处于平衡状态D .乙分子的运动范围为x ≤x 12.如图所示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p E 与两分子间距离r 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r 大于r 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 .当r 小于r 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 .当r 等于r 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D .当r 由r 1变到r 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在数值上等于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B .气体压强是由气体分子间的相互排斥而产生的C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D .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4.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大,布朗运动越剧烈C .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D .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5.若以M 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 m 表示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表示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m 和V 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A VN m ρ= B .m A V N V =⋅ C .A M N V ρ< D .AM m N >6.某物质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μ,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则单位体积中所含分子个数为( )A .A N ρB .AN μ C .A N μρ D .A N ρμ7.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悬浮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B .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 .布朗运动是指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 .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成悬浮颗粒的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8.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 ,乙分子沿x 轴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P E 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图中分子势能的最小值为0E -。
初中物理同步练习题九年级上册-1.分子动理论
第一章第一节分子动理论一、选择题1.端午情浓,粽叶飘香。
端午节那天,小明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
这种现象表明()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走进公园闻到花香B.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C.扫地时尘埃在空中飞舞D.用盐腌菜,菜变咸了3.在如图1-K-1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图1-K-1A.图甲:打开醋瓶盖能闻到醋味B.图乙:端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C.图丙: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D.图丁: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4.一模晓彤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手指封闭注射器筒口(如图1-K-2所示),推压注射器的活塞,发现水很难被压缩。
晓彤的实验说明()图1-K-2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存在间隙C.分子间存在引力D.分子间存在斥力5.如图1-K-3)图1-K-3A.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分子间有间隙D. 分子间存在引力6.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
如图1-K-4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图14A.固态、液态、气态B.气态、固态、液态C.固态、气态、液态D.液态、气态、固态7.有关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之间、液体之间,不能发生在固体之间。
②扩散现象主要说明物质的分子一直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③有时分子间只有引力,有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④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⑤两磁体相互排斥,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⑥小时候我们吹过的肥皂泡泡,弹性好不易破主要是分子引力起了作用。
⑦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⑥D.②⑤⑥8.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欣欣同学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A.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9.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好题》初中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一章《分子动理论》经典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在数值上等于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B.气体压强是由气体分子间的相互排斥而产生的C.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D.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2.2020年3月3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通知》,指出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气溶胶微粒是悬浮在大气中的肉眼不可见的微小颗粒。
关于封闭环境中的气溶胶微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气溶胶微粒运动会减慢B.气溶胶微粒在空气中的无规则运动可以看作布朗运动C.气溶胶微粒受到的空气分子作用力的合力始终为零D.气溶胶微粒越大,运动越明显3.有关理想气体的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则气体的压强可能增大B.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D.气体分子的内能减小,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4.已知地球的半径为6.4×103km,水的摩尔质量为1.8×10-2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个/mol,设想将1g水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估算1m2的地球表面上分布的水分数目约为()A.7×107个B.3×108个C.3×1011个D.7×1010个5.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邻的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变小,斥力变大B.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压下后反弹是由分子斥力造成的C.用显微镜观察布朗运动,观察到的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什么物质,只要它们的摩尔数相同就含有相同的分子数B.分子引力不等于分子斥力时,违背了牛顿第三定律C.lg氢气和1g氧气含有的分子数相同,都是6.02×1023个D.阳光从缝隙射入教室,从阳光中看到的尘埃的运动就是布郎运动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等温压缩,气体的压强增大,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 )A.气体分子每次碰撞器壁的平均冲力增大B.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器壁上受到气体分子碰撞的次数增多C.气体分子的总数增加D.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目不变8.2020年3月3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通知,指出新冠病毒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1 分子动理论 同步练习(含答案)
1.1 分子动理论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N95”型口罩(如图所示)对直径为0.075 μm±0.020μm的非油性颗粒(如粉尘、PM2.5、飞沫、微生物)具有95%以上的过滤效率,它由三层构成:内层吸水层,中间过滤层,外层疏水层。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B.过滤效率高,是因为口罩材料分子之间没有空隙C.中间过滤层通过工艺带上静电,可以增强对颗粒的吸附能力D.内层吸水层能够有效吸收呼出的水蒸气,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A.做饭时,香气扑鼻B.下雪时,雪花飘飘C.扫地时,尘埃飞舞D.烧水时,白气升腾3.为了预防感冒,有人常在屋里放一碟醋,不久整个房间就会充满醋味,这一现象表明()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D.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空气分子没有运动4.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B.液体很难被压缩C.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粘在一起D.美味佳肴香气扑鼻5.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雪花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两磁铁相互排斥,说明分子间有斥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D.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6.如图所示,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该现象主要说明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D.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7.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紧紧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事实说明()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来”的原因是()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C.分子是很小的D.分子间存在间隙9.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是A.红水在水中扩散B.扫地时尘土飞扬C.气味鉴别物质D.美味佳肴香气扑鼻二、多选题10.关于物质的构成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C.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空隙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破裂处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很微弱11.关于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注射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B.乙图: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丙图:雪花飞扬,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丁图: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时,水的温度越高墨水扩散越快三、填空题12.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世界各地陆续爆发。
(教科版)9年级上课时测试卷:初中物理 《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同步练习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同步练习1.铁块和铜块相互接触后不发生热传递现象,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A.热量 B.比热容 C.内能 D.温度2. 燃料热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为1 kg的无烟煤的热值小于质量为2 kg的无烟煤的热值B.因为酒精的热值高于干木柴的热值,所以燃烧酒精放出的热量一定比燃烧干木柴放出的热量多C.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料时,放出热量多的燃料热值大D.同种燃料完全燃烧时的热值大于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值3.(多选)在“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大小”的实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四种液体加热,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如果四次实验中,在相同时间内,水、甲、乙、丙吸收的热量相等,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 J·(kg·℃)-1,则由上述条件可得( )A.第1次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B.第1、2次实验中,甲液体吸收的热量比水吸收的热量多C.乙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 J·(kg·℃)-1D.丙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4.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昆明之所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与滇池息息有关,所以保护滇池人人有责。
滇池对昆明气候的调节作用,主要是因为( )A.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 B.水具有较大的密度C.水具有较大的内能 D.水具有较高的温度5.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区分事实与推论。
则下列表述中: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后,红棕色的 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正确的是(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6.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
(必考题)初中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一章《分子动理论》经典测试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沿x轴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分子势能的最小值为-E,若两分子所具有的总能量为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分子在P点(x=x2)时,加速度最大B.乙分子在P点(x=x2)时,动能为E C.乙分子在Q点(x=x1)时,处于平衡状态D.乙分子的运动范围为x≤x12.密闭在钢瓶中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强增大,该气体在温度T1、T2时的分子速率分布图像如图所示,则T1()T2。
A.大于B.等于C.小于D.无法比较3.若已知某种气体的摩尔体积,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不能估算出这种气体A.每个分子的质量B.每个分子的体积C.每个分子占据的空间D.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4.如图所示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p E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 .当r 等于r 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D .当r 由r 1变到r 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5.用电脑软件模拟两个相同分子在仅受相互间分子力作用下的运动。
将两个质量均为m 的A 、B 分子从x 轴上的-x 0和x 0处由静止释放,如图甲所示。
其中B 分子的速度v 随位置x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取无限远处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间距离为x 1时分子力为零B .A 、B 间距离为2(x 1-x 0)时分子力为零C .释放时A 、B 系统的分子势能为2212mv D .A 、B 间分子势能最小值为2221mv mv - 6.在油膜实验中,体积为V 的某种油,形成直径为d 的圆形油膜,则油分子的直径近似为( )A .22V dπ B .22V d π C .24d V π D .24V d π 7.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分子之间的距离为某一个值0r 时,分子所受的斥力和引力相等,则此时( )A .分子具有最大势能B .分子具有最小势能C .引力和斥力都是最大值D .引力和斥力都是最小值8.已知地球的半径为6.4×103km ,水的摩尔质量为1.8×10-2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个/mol,设想将1g 水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估算1m 2的地球表面上分布的水分数目约为( )A .7×107个B .3×108个C .3×1011个D .7×1010个 9.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邻的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变小,斥力变大B .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压下后反弹是由分子斥力造成的C .用显微镜观察布朗运动,观察到的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 .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10.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C .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论什么物质,只要它们的摩尔数相同就含有相同的分子数B .分子引力不等于分子斥力时,违背了牛顿第三定律C .lg 氢气和1g 氧气含有的分子数相同,都是6.02×1023个D .阳光从缝隙射入教室,从阳光中看到的尘埃的运动就是布郎运动12.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高浓度气溶胶颗粒传播。
八年级物理下册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同步练习(含解析) 粤教沪版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一、单选题1.小明把一瓶酸奶、一个粽子放在冰箱里,过了一晚,他闻到从冰箱拿出的酸奶瓶有股粽叶的清香.此现象说明()A.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酸奶瓶对粽叶分子有引力C. 粽叶的内能大于酸奶瓶的内能 D. 粽叶的温度高于酸奶瓶的温度2.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mm深.这个现象说明()A. 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温度越高,固体分子运动越剧烈C. 固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 固体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3. 小明妈妈正在厨房忙着晚餐,小明刚进门就闻到了糖醋的味道,这是因为()A. 糖醋分子之间有引力 B.糖醋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糖醋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 糖醋由分子组成4.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有的物质分子间无论距离大小都只存在引力B. 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C.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 “沙尘暴起,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5. 美丽的泉城济南,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以下泉城美景的形成,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是()A. 趵突泉,泉水清澈见底 B. 千佛山,寺内暮鼓晨钟C. 大明湖,湖面荷花飘香 D. 植物园,处处花团锦簇6.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是因为()A. 大气压的作用B.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C. 铅块间正负电荷相互吸引 D. 铅块分子间存在引力7.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可以说明物理原理,你认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B. 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C. 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D.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过一会儿都蒸发了,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8.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实验是()A. B.C. D.9.有关分子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的水中水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0℃的冰中,水分子没有运动B. 秋天的早晨,茫茫群山,白雾缭绕,是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走进葡萄园,果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 早晨,小洋起床开门,见满天雪花飞舞,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0.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A. 分子间没有间隙B.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C. 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D.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二、填空题11.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___现象,说明分子在________;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台成一滴.表明________.12.不法商贩出售含有有毒物质的橡皮擦、涂改液.若学生在考试时使用了这种有毒橡皮擦或涂改液,则这些有毒物质会在教室内慢慢________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13.“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必考题)初中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习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密闭在钢瓶中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强增大,该气体在温度T 1、T 2时的分子速率分布图像如图所示,则T 1( )T 2。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无法比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给自行车的轮胎打气越来越困难,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B .把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C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强一定增大D .气体压强的大小只与温度和气体分子的总数有关3.在国际单位制中,阿伏加德罗常数是N A ,铜的摩尔质量是μ,密度是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铜原子的质量为A N μB .一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μρC .1m 3铜中所含的原子数为A N μD .m kg 铜所含有的原子数为m N A4.以M 表示水的摩尔质量,m V 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 、v 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四个关系式:①A m V N m ρ=,②A M N v ρ=,③AM m N =,④m A V v N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①和②都是正确的B .①和③都是正确的C .②和④都是正确的D .①和④都是正确的 5.已知铜的摩尔质量为M ,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M NB.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N MC.1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MN ND.1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ρM N6.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分子之间的距离为某一个值0r时,分子所受的斥力和引力相等,则此时( )A.分子具有最大势能B.分子具有最小势能C.引力和斥力都是最大值D.引力和斥力都是最小值7.如图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8.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9.关于布朗运动,如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C.悬浮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D.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10.儿童的肺活量约为2L,在标准状态下,空气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分子热运动》练习题 (39)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分子热运动》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如图4所示,氢原子结构的各种模型图,其中正确的是()2.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固体、液体、气体B.气体、液体、固体C.固体、气体、液体D.液体、固体、气体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的是()。
A.铁棒折断后不能自然对接在一起B.固体很难被压缩C.气体容易被压缩D.磁铁与磁铁之间有时相互排斥4.把装满空气的瓶子倒扣在装满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瓶口间先用玻璃隔开。
当抽掉它们之间的玻璃片后,可以看到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完全相同。
这是因为()。
A.二氧化氮比空气密度大B.两种气体之间形成了对流C.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二氧化氮分子很小5.下列社会实践中的实例,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洒水的地面会变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C.扫地时,尘土飞扬D.房间里放了一篮子苹果,满屋飘香6.对图5所示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甲图:因为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所以再铜片上留下了较深的划痕B.乙图:因为分子不停地运动,所以墨水在温度不同的水中扩散的快慢不同C.丙图:由于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因此白磷能在水下燃烧D.丁图:由于流体压强的大小与流速有关,因此人应站再安全线外7.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打开香水瓶盖后,满屋充满香水味B.在阳光下扫地时,能看到尘土飞扬C.把糖放入水中后,不久整杯水都变甜了D.衣箱里的樟脑块不断变小,箱内充满樟脑味8.夏天,长时间使用空调会使室内的空气变得十分干燥。
因此人们常在室内放上一盆清水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这种方法可以说明()A.水分子由原子构成B.水分子的体积变大C.水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D.水分子在不断运动9.春天到来,学校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流行病传染,对以下两种防护措施物理解释正确的是()A.用消毒液擦试教室门窗后,可以闻到气味,这是升华现象B.用消毒液擦试教室门窗后,可以闻到气味,这是凝华现象C.用醋熏教室时,对醋加热使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D.用醋熏教室时,对醋加热使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减缓10.从分子运动的观点看,物体受热膨胀的原因是:()A.物体内各个分子体积变大;B.分子无规则振动加快,振动范围增大;C.物体各分子间挤进了空气;D.分子间斥力增大,分子间距离变大.11.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
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训练(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及答案
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和内能阶梯训练(每题10分,共100分;完成时间30分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物质是由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2.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现象。
这一现象间接的说明:。
**3.关于扩散现象,下面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在气体和液体之间才发生扩散现象B.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C.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力的作用D.扩散现象与温度的高低无关**4.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当温度降低,内能随着。
冰冷的冰块具有内能,当温度升高,内能随着。
将该冰块从一楼移动到四楼,它的内能将。
知识的应用**5.下列社会实践中的实例,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2001年武汉市中考题)A.洒水的地面会变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C.扫地时,尘土飞扬 D.房间里放了一篮子苹果,满屋飘香**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是分子热能和分子动能的总和B.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内能就越大C.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0℃的冰块不具有内能和机械能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7.一块咸菜,放在水里泡一段时间,就会变淡了,这是因为。
知识的拓展***8.洗衣服时,洗衣粉在冷水中需很长时间才能溶完,而在热水中很快就能溶完,这是因为。
***9.有一铁块的温度降低了,则()。
A.它一定是放出了热量 B.它一定是对外做了功C.它的内能一定减少了 D.它的机械能一定减少了***10.在下列常见的生活事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B.冬天写作业时手冷,用嘴向手上呵呵气C.喝很热的茶时,先向水面上吹吹气D.阳光下,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升高(2003年江苏泰州中考题)分子动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分子动理论指出:物质是由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初中物理九年级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于关于分子动理论的描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B 、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通常是很多的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0OC 时分子运动停止了D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2、下列事例中,哪一个事例不能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 A 、衣箱中的卫生球变小了,衣服上充满了卫生球的气味 B 、在皮肤上擦点酒精,立即就能闻到酒精的味道C 、在墙角堆煤,过一段时间,墙表面及其内部靠近表面的一浅层都变黑了D 、看到雪花在空中飞舞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热量就减少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 、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D 、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它们的内能相等 4、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论解释的是( )A 、春天,柳絮飞扬B 、夏天,槐花飘香C 、秋天,黄沙扑面D 、冬天,雪花飘飘5、下面列举的现象中,由于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是( ) A 、酒精涂在手背上觉得凉 B 、把铁钉钉进墙里,铁钉变热 C 、水被太阳晒热 D 、烧红的铁块放在冷水中温度降低6、下列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A 、水温从80O C 上升到90OC B 、把铁圆柱体拉成细铁丝 C 、砖块的体积减少一半D 、水结成冰7、质量相同的A 、B 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 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A 、液体A 的比热容大B 、液体B 的比热容大C 、两种液体比容相等D 、无法比较 图1-18、如图1-2,右图中的矿泉水从20O C 加热到700C ,吸收的热量是( )A 、5×105JB 、4.2×103JC 、9×103JD 、1.26×105J9 、下图1-3是物理上的一些插图,对插图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 )图所示装置是演示液体的扩散的B 、(b)图所示装置是演示固体的扩散的C 、(c) 图所示装置是演示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D 、(d)图所示装置是演示内能转化机械能的10、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下图1-4不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图1-2 图1-311、在每年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旅游季节,游人很远就能闻到桂花芳香。
(完整版)分子热运动习题(含答案)
分子热运动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1.下面描述的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春风杨柳万千条B.夏日炎炎似火烧C.金秋桂花遍地香D.寒冬北国白雪飘2.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如图)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扩散现象C.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存在斥力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B.炒菜时加盐,使菜有了咸味 C.少量工业区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 D.校园里兰花盛开,清香怡人4.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其中反映了“扩散”这一物理事实的一句是()A.绿树荫浓夏日长B.楼台倒影入池塘C.水晶帘动微风起D.满架蔷薇一院香5.如图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这主要是()A.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导致的B.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排斥力导致的C.由于墨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导致的D.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导致的6.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纷飞7.关于图中的四个实验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A. B. C. D.8.2012年5月31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禁烟日,主题是“生命与烟草的对抗”.公共场所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自身的健康,也会使他人被动吸烟,他人被动吸烟是因为()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间有作用力 D.分子很小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9.下面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B.金属很难被压缩,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C.0℃冰,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将停止D.只有不同的气体之间能够发生扩散现象三、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0.如图所示,用吸盘吸住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表明玻璃板和水的接触面处分子之间存在______ 力.11.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这是升华现象,打开衣柜门能闻到樟脑的气味,这是______ 现象,这表明______ .12.2015年的国庆节,小陈一家开车去黄山旅游,他们开车到加油站加油,工作人员开始加油时,小陈闻到一股刺鼻的汽油味,这是______ 现象.13.五月玉兰花绽放时,在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此现象说明分子在______ ;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 .粉笔折断后不能再接在一处是因为______ .14.在医院等公共场所有“禁止吸烟”的标志,这是因为在公共场所“一人吸烟,多人被动吸烟”,这种说法的理由是:______ .15.新装修房屋到处弥漫着剌鼻的味道,这是______ 现象,说明了分子______ 做______ 运动.16.铁棒很难被压缩是因为______ ,冰箱中的食物相互“窜味”属于______ 现象.1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 (选填“上”或“下”)瓶.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做______ 运动.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______ 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18.收获芒果的季节,果园里四处飘荡着芒果的香味,这是芒果的芳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______ 运动;泡茶要用滚烫的开水,因为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_ 有关.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19.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滴一滴红墨水,5分钟之后观察到的情景如图所示,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______ .20.在两杯等量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滴一滴墨水,发现热水杯中先混合均匀,说明:______ .分子热运动习题(含答案)【答案】1. C2. A3. A4. D5. D6. B7. D8. A9. AB10. 引11. 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2. 扩散13. 无规则运动;斥力;分子间距离太大14. 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5. 扩散;不停的;无规则16. 斥力;扩散17. 下;无规则运动;④18. 无规则;温度19. 剧烈20.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解析】1.解:A、春风杨柳万千条,是杨柳枝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夏日炎炎似火烧,说明夏天的温度高,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金秋桂花遍地香,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此选项符合题意.D、寒冬北国白雪飘,是雪花在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无论是液体还是固体,它们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要把它与物质运动区别开来.2.解: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故选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是中考的热点,应加强学习.3.解:A、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符合题意;B、炒菜时加盐,使菜有了咸味,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不合题意;C、少量工业区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不合题意;D、校园里兰花盛开,清香怡人,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不合题意.故选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称为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扩散现象的了解,知道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与微小物体的运动区分开来.4.解:A、绿树荫浓夏日长,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正确.B、楼台倒映入池塘,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正确.C、水晶帘动微风起,是由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不正确.D、满架蔷薇一院香,香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D正确.故选D要解答本题需掌握:(1)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2)一切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即分子运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5.解: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这是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的缘故,故D正确.故选D.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扩散现象的理解,还要知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题目难度不大,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6.解:A、柳絮飞扬是由于柳絮较轻,飘浮在空气中,随空气流动而运动.不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B、荷花飘香,荷花并没有运动,而是荷花中具有香味的物质的分子不断运动,使周围空气扩散着该物质的分子.属于分子运动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C、黄沙扑面,黄沙的小颗粒在风力作用下悬于空气而四处飘荡.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D、雪花飘飘,空气中水遇冷凝结成似花的冰粒从天而降,受到空气的阻力而飘飘.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微粒很小,肉眼是看不到的,并且在做永不停息地运动.生活中的扩散、挥发等现象都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分析现象时,注意分析是由物质的小颗粒形成的现象,还是由构成物质的微粒形成的现象,虽然现象相似,但形成现象的本质是的很大不同的.7.解:A、实验中,用力向下压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棉花开始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实验中,抽取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实验中,水蒸气把橡皮塞推出,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D、实验中,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吊住大钩码,说明由于分子引力两个铅棒粘在了一起,故D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由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可得出各现象演示的规律,而后再据题目中的提示信息选出合适的答案即可.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内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的掌握,是一道综合性题目.8.解:由于烟草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如CO、尼古丁、焦油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构成这些有害物质的分子会不断运动,从而造成他人被动吸烟,也就是常说的“二手烟”.因此在公共场所应禁止吸烟.故选A.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吸烟,则不仅有害自己的健康,也有害于他人的健康,因为烟草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如CO、尼古丁、焦油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构成这些有害物质的微粒会不断运动,从而造成他人被动吸烟,也就是常说的“二手烟”.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吸烟,则不仅有害自己的健康,也有害于他人的健康,会应用微粒的基本特征解释某些生活中的现象.9.解: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故A正确;B、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故B正确;C、任何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D、扩散现象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故D错误.故选AB.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状态,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注意用分子观点解释的现象都是用肉眼看不见的现象.10.解:当玻璃接触水面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距离较近,故两种分子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引力,弹簧测力计要将玻璃拉起需提供比玻璃重力大的力.故说明玻璃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分子引力.故答案为:引.本题可根据实验现象结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内容进行解答.本题考查分子间的作用力,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1.解: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变小,这是它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打开衣柜能闻到樟脑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答案为: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和分子运动现象,内容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解:在加油站加油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汽油味,这是汽油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故答案为: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本题考查了扩散现象,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3.解:闻到花香,是芳香物质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斥力,固体、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所以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粉笔折断后不能再接在一处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太大,大于能产生相互作用力的距离.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斥力;分子间距离太大.两种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此题考查了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道基础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是分子间作用力的难点.14.解:在公共场所“一人吸烟,多人被动吸烟”,这种说法的依据是: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烟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周围人会被动吸烟.故答案为: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动理论记住三句话: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15.解:新装修的房屋内到处弥漫着刺鼻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答案为:扩散;不停的;无规则.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有些分子的运动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本题考查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知识以及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是中考的重点考查的能力.16.解:(1)铁棒的分子间距离很近,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铁棒很难被压缩;(2)食物“窜味”是冰箱内不同食物的分子由于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对方造成的,属于扩散现象.故答案为:斥力;扩散.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回答: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并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要注意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17.解: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把二氧化氮放在下方.分子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所以在30℃时,气体扩散最快.故答案为:下;无规则运动;④.①扩散现象,是指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两只瓶内的气体颜色变化,来反映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由于空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气体,所以一般情况下空气处于二氧化氮气体的上方.②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快.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定义的理解和掌握,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说明问题,要尽可能的排除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干扰因素.18.解: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果园里四处飘荡着芒果的香味,这是芒果的芳香分子做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泡茶要用滚烫的开水,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茶泡的越快.故答案为:无规则;温度.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19.解:由于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红墨水,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答案为:剧烈.解决本题需掌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本题考查扩散的实际现象,掌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就变快了,该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20.解: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快,冷水温度低,分子运动慢,所以热水杯中墨水扩散快,冷水杯中墨水扩散慢,这个实验表明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故答案为: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是: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着间隙.(2)物体的温度越高,组成物体的分子运动越快.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中考物理总复习《分子动理论》专项测试卷(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分子动理论》专项测试卷(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微粒的尺度最大的是()A.电子B.质子C.原子D.原子核2.如图所示是小霞喜欢的美食潮州鱼蛋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煮粉前,锅中已沸腾的水温度一直升高B.粉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汽化形成的C.闻到粉鲜美的味道,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汤汁喝起来烫嘴,主要原因是滚烫的汤汁含有较多的热量3.金秋时节,金桂飘香,这说明()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可以再分4.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5.“4.20”雅安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抗震减灾刻不容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震发生时伴有次声波B.废墟中自救时,用砖敲打墙壁,利用固体传声效果好C.闻到防疫消毒剂气味是扩散现象D.救援时用紫光外线生命探测仪探测生命迹象6.下列由烹调联想到的物理知识,认识不正确的是()A.煎:煎锅手柄一般用塑料制造,主要是利用了塑料的导热能力弱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菜蒸熟D.腌:菜与配料放久了能入味,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7.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以下哪个现象:()A.铁块很难被压缩B.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铁管很难被拉长D.红墨水滴在热水中散开8.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抽去玻璃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只有气体分子间才有间隙B.图乙中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说明固体分子间有引力C.图丙中橡皮塞从容器中被推出去时,气体内能增大D.图丁中迅速压下活塞时硝化棉燃烧,说明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小,不容易被压缩9.新冠病毒一般呈球形,直径在75~160nm之间,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病毒粒子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B.温度越高,构成新冠病毒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D.佩戴口罩可防感染,是因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没有空隙10.2022年10月12日,三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的“问天”实验舱,为全国的中小学生进行了第三次天宫授课。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1.1分子动理论(word版,含答案解析)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1.1分子动理论一、单项选择题(共14小题;共42分)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相互吸引力很大B. 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没有空隙C. 液体容易流动,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没有吸引力D. 晶体熔化时吸收热用于破坏分子的有规则排列,所以温度不升高2.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诗词、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下列俗语蕴含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A.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平面镜成像特点B.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C. 四两拨千斤——省力杠杆D. 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3. 对于飘在空中的尘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它和一个分子差不多大B. 它包含有几个分子C. 它有几个“纳米”D. 它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4. 我国很多的民间谚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谚语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A. 小小秤砣压千斤——等臂杠杆B. 摘不到的镜中花——光的折射C. 墙内开花墙外香——扩散现象D. 下雪不冷化雪冷——凝固放热5. 图中的示意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A. 甲是气态B. 乙是液态C. 丙是固态D. 甲是液态6.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其原因是A. 玻璃板受到重力B. 玻璃板受到浮力C. 玻璃板受到大气压力D. 玻璃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及其他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B. 宇宙不光由物质组成C. 有的物质在运动,有的物质静止不动D. 构成宇宙的成分尚未研究清楚8. 傍晚,小民到江边游玩。
堤坝上百花绽放、花香四溢,江上波光粼粼、渔舟唱晚。
小民联想起一些物理知识,请你判断,他的观点中正确的是A. 堤坝上花香四溢,这是扩散现象B. 江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减小C. 渔船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D. 江上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9. 以下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的是A. 一根细铅丝很难被拉断B. 沾在物体上的灰尘能被抖掉C. 液体很难被压缩D. 用浆糊很难把两块木头粘合在一起10. 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C.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D. 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完整版)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习题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B.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C.粉笔蹭到衣服上,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D.冬天,雪花漫天飞舞2.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 )A.分子间没有空隙B.分子间存在着引力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4.把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毫升.这个现象说明( )A.分子间有间隙B.分子是有质量的C.分子间有力的作用D.分子是可以再分的5.下列事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A.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B.用胶水能把两张纸粘合在一起C.磁铁能把铁钉吸住D.金属固体很难被分开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A.富裕老窖的瓶盖一开,酒香四溢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7.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B.分子间存在着斥力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8.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暖花开时,能闻到花的香味B.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的气味C.空气中飘动的浮尘D.在盛有热水的杯子中放几片茶叶,过一会整杯水都变成茶水9.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把煤堆在墙角,过一段时间墙角变黑B.空气能被压缩C.打开香水瓶的盖子,整个房间很快充满香气D.用盐水腌蛋10.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有和.11.吸烟有害健康,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一会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分子在.所以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你对吸烟者提出一个合理的建议:.12.目前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正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虽然该病毒的传播机制还未确定,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感染病毒的有效措施.专家称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有大量病毒的飞沫,会使1m范围内的其他人吸入而被感染,所以与感染病人近距离接触须带口罩.一粒飞沫的直径约为1×10-6~5×10-6m(分子直径约为1×10-9m),由此可判断飞沫分子.(选填“是”或“不是”)牵手中考1.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风吹时,风车转动B.滴在地砖上的油污,时间越久越难擦净C.水往低处流D.烟从烟囱里冒出来2.关于动理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存在空隙B.物体内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D.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3.两块光滑且表面干净的玻璃紧贴在一起不能结合成一整块,原因是( )A.两块玻璃分子间的距离较大,作用力太小了B.两块玻璃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C.两块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太小,表现为相互排斥D.两块玻璃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太慢了4.下列事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A.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B.用胶水能把两张纸粘合在一起C.磁铁能把铁钉吸住D.金属固体很难被分开5.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铅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6.分别把充满红棕色气体NO2和H2的无色集气瓶,按图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都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可观察到图甲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图乙中需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能由此现象的出的结论是(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间有间隙C.H2的密度比NO2的密度小D.分子由原子构成7.把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放在桌上,小心地往每杯水中滴入两滴红墨水,杯中水变红说明_____________;热水杯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说明_________________.8.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会散开,这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从而使固体和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物体能够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________,而固体、液体又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9.炒菜时,香气四处飘逸,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铁丝很难被拉断,表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力.10.将50mL的水和50mL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11.给少量碘微微加热,看到瓶中有紫色碘蒸气生成,这属于________现象.12.吸烟有害健康.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表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在公共场所,为了他人的健康,请你给吸烟者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取气密性良好的两只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的是________,原因是(用分子的观点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B2.C3.A4.A5.B6.C7.B8.C9.B 10.D 10.光的反射扩散现象11.做无规则运动请勿在公共场所吸烟12.不是1.D2.C3.A4.B5.A6.D7.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快8.引力有间隙斥力9.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10.小于间隙11.升华12.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13.空气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小,容易被压缩。
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中考复习——分子动理论(强化练)
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中考复习——分子动理论(强化练)2019-2020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
如图所示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
其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A. 摩擦阻力B. 大气压力C. 分子引力D. 分子斥力2.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描述正确的是()A. PM2.5是一种细颗粒物,我肉眼看不见,所以它属于分子热运动B. 长期紧密接触的两个金属块很难分离,说明固体分子间间距很大C. 八月桂花,十里飘香。
从物理学角度它属于分子的扩散现象D. 马德堡半球实验还可证明分子间有引力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光年是时间的单位C. 水0℃时结冰是因为分子停止运动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4.下列有关厨房的物理知识,说法不正确的是()A. 拧开香油瓶盖香味扑鼻,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B. 菜刀刀口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力C. 挂勺子用的塑料挂钩的吸盘,是大气压的作用D. 饺子在油中煎比在水中煮容易焦,说明油的沸点比水高5.生活中与“热”相关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夏天用电风扇吹飞能使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B. 下课后擦黑板时教室内封笔屑随处飞扬,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把冰块放在手心,感到凉,是因为冰的内能为零D. 用水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6.《舌尖上的中国》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下列对厨房中的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1/ 17A. 能闻到饭菜的香味是分子扩散的结果B. 抽油烟机能吸走厨房内的油烟是因为抽油烟机内部气体流速快气压小C. 电饭煲的发热体是用超导材料制成的D. 拎油瓶时手握住瓶颈没滑落的原因是:手给油瓶的摩擦力与油瓶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7.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B. 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热量的物体温度一定升高C. 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做功冲程的功能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温度低于0℃的室外,仍有水蒸气存在8.下列有关于声和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医生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说明声能传递信息B. 利用回声可以测量月亮和地球之间的距离C. 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斥力,不存在引力D.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9.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谚语、俗语.下列是对有关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 “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B.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低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C. “花气习人知昼暖”--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D.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因为声音的反射结果10.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中,错误的说法是()A. 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B. 卢瑟福在a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C.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D. 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1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手触摸静电球时,头发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现象,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 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使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至滑动变阻器的最左端向上C. 滴入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入冷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 拉动玻璃板,玻璃板脱离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中考复习——分子动理论(强化练)A. 拦河大坝的截面上窄下宽呈梯形,应用了连通器原理B. 超导技术可应用于电饭锅和远距离输电线C. 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用手将触电人拉开D. 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13.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打开茶叶盒,茶香飘满屋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B. 泡茶时,部分茶叶漂浮在水面上是由于茶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C. 茶水太烫,吹一吹凉得快是由于吹气加快了茶水的蒸发D. 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个削平的铅块被紧压在一起不易分开,是因为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B. 腌制咸鸭蛋,利用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有规则运动C.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D. 常用水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15.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C. 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6.熟透了的苹果熟透离开树枝后,总是落向地面,这是由于它受_____力作用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B.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C.粉笔蹭到衣服上,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
D.冬天,雪花漫天飞舞
2.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 )
A.分子间没有空隙
B.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4.把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毫升.这个现象说明(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是有质量的
C.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D.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5.下列事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
A.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
B.用胶水能把两张纸粘合在一起
C.磁铁能把铁钉吸住
D.金属固体很难被分开
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
A.富裕老窖的瓶盖一开,酒香四溢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
7.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 )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8.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暖花开时,能闻到花的香味
B.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的气味
C.空气中飘动的浮尘
D.在盛有热水的杯子中放几片茶叶,过一会整杯水都变成茶水
9.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把煤堆在墙角,过一段时间墙角变黑
B.空气能被压缩
C.打开香水瓶的盖子,整个房间很快充满香气
D.用盐水腌蛋
10.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有和.
11.吸烟有害健康,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一会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分子在.所以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你对吸烟者提出一个合理的建议:.
12.目前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正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虽然该病毒的传播机制还未确定,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感染病毒的有效措施.专家称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有大量病毒的飞沫,会使1m范围内的其他人吸入而被感染,所以与感染病人近距离接触须带口罩.一粒飞沫的直径约为1×10-6~5×10-6m(分子直径约为1×10-9m),由此可判断飞沫分子.(选填“是”或“不是”)
牵手中考
1.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风吹时,风车转动
B.滴在地砖上的油污,时间越久越难擦净
C.水往低处流
D.烟从烟囱里冒出来
2.关于动理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存在空隙
B.物体内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D.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3.两块光滑且表面干净的玻璃紧贴在一起不能结合成一整块,原因是( )
A.两块玻璃分子间的距离较大,作用力太小了
B.两块玻璃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
C.两块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太小,表现为相互排斥
D.两块玻璃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太慢了
4.下列事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
A.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
B.用胶水能把两张纸粘合在一起
C.磁铁能把铁钉吸住
D.金属固体很难被分开
5.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铅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6.分别把充满红棕色气体NO2和H2的无色集气瓶,按图甲、乙两种方
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都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
可观察到图甲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
图乙中需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能由此现象的出的结论
是(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间有间隙
C.H2的密度比NO2的密度小
D.分子由原子构成
7.把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放在桌上,小心地往每杯水中滴入两滴红墨水,杯中
水变红说明_____________;热水杯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说明_________________.
8.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会散开,这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从而使固体和
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物体能够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________,而固体、液体又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
9.炒菜时,香气四处飘逸,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铁丝很难被拉断,表明分子间存在
________力.
10.将50mL的水和50mL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_____(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1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
11.给少量碘微微加热,看到瓶中有紫色碘蒸气生成,这属于________现象.
12.吸烟有害健康.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
表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在公共场所,为了他人的健康,请你给吸烟者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取气密性良好的两只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
用手指堵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的是________,原因是(用分子的观点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C
3.A
4.A
5.B
6.C
7.B
8.C
9.B 10.D 10.光的反射扩散现象11.做无规则运动请勿在公共场所吸烟12.不是
1.D
2.C
3.A
4.B
5.A
6.D
7.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快
8.引力有间隙斥力
9.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
10.小于间隙11.升华
12.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
13.空气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小,容易被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