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七章货币需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题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题是解决资本主义社 会普遍存在的失业问题。凯恩斯认为,货币数 量会通过影响利率进而影响到投资,从而影响 到有效需求的大小,并最终影响到就业和国民 收入。可见在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中,货币与利 息一起构成解释充分就业的重要依据。

11
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认为,货币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人们持 有不生息的货币是因为心理对流动性的偏好。 而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的偏好”或人们的货 币需求是由三个动机所决定的: 1. 交易动机——人们持有货币以满足日常交易 的需要; 2. 预防动机——人们为应付意外的、临时的或 紧急需要的支出而持有的货币; 3. 投机动机——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人 们便根据对利率变动的预期,为了在有利的时 机购买证券进行投机而持有的货币。
1958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 托宾
(J.Tobin)发表了《流动性偏好—对付风 险的行为》一文,提出了著名的资产选 择理论,用投资者避免风险的行为动机 重新解释流动性偏好理论,开创了资产 选择理论在货币理论中的应用。是对凯 恩斯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26
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
凯恩斯的理论无法解释人们既持有货币、又 持有债券这种现象,更无法说明人们同时持 有收益率各不相同的其他多种金融资产这一 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事实。 托宾1958年发表《作为应付风险之行为的流 动性偏好》,用投资者避免风险的行为动机 重新解释了流动性偏好理论。 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不仅得出了投机性货币 需求与利率呈反向变动关系的结论,而且还 通过人们资产组合的选择和调整行为,解释 了货币与其他各种金融资产同时被人们所持 有的现象。
13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提出了投机性 动机的货币需求。凯恩斯认为,投机动机产生的关 键在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当利率高时,人们预 期将来利率会下降,由于债券价格与利率的变动成 反比,即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会上升,那么,现在以 低价买进债券将来就会获利。因此,人们就会抛出 货币,购买债券,即人们的货币需求减少,加快了 货币流通速度。 反之,当利率低时,人们预期将来利率会上升,债 券价格会下降,那么,现在卖出债券,持有货币, 货币需求增加,减缓了货币流通速度。 因此,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货币 流通速度V或其倒数K并非常量,它们的变动取决于 利率的变动,与利率正相关。

27
现代货币数量论
1956年弗里德曼发表了题为《货币数量
论——一种重新表述》的论文。这标志着货 币数量论的重新复活。弗里德曼认为货币 数量论并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 水平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的理论,即货 币需求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把货币 也看作是资产的一种形式,因此,人们在 决定保留自己的财富时,决定用货币还是 选择其它资产?弗里德曼将资产选择理论 应用到货币上来
但是,就理论基础而言,流动性偏好论以一 种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其财富的心理动 机为出发点,把心理因素作为影响货币需求 的出要因素,用心理分析来代替经济分析, 其科学性显然是值得怀疑的。 流动性偏好论作为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货 币仅指现金,完全抹杀了各种存款货币在经 济中所起的作用。因而在抽象基础上产生的 流动性偏好论,其理论的可行性与适用性也 就是很有限的。
21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货币交易需求理论的发展:“平方根定 律” 货币预防需求理论的发展:“立方根定 律” 货币投机需求理论的发展:托宾的资产 选择理论
22
1.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发展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威廉· 鲍莫尔和耶 鲁大学的詹姆斯· 托宾分别独立地发展 了类似的货币需求模型。他们的研究 发现,即使是交易性的货币需求,对 利率水平也很敏感。提出了著名的平 方根公式。
6
剑桥方程式(Cambridge Equation),该方程式 表明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存量与国民收入保持 一固定和稳定的比例。 人们之所以愿望持有货币,是因为货币有以下 两个属性。1.交易媒介;2.财富贮藏。用货 币贮藏财富取决于其他可作为储藏财富的财产 的回报率和预期回报率,这些回报率发生变化, K也可能发生变化。 交易方程式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货币流通上,因 此货币发挥交易职能;而现金余额说的研究重 点放在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不仅为了交易, 也为了储藏。

7
两种学说的比较与共同缺陷 现金交易说与现金余额说的相同之处是 两者都将货币数量作为物价变动的原因, 并且所得结论是相同的。 从形式上来看,费雪的交易方程式和剑 桥方程式之间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区别, 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变形。但是, 从公式内涵的经济意义角度来看,二者 是有本质区别的。
8
wenku.baidu.com
23
“平方根定律”



鲍莫尔(W.J.Baumol)的存货模型是对凯恩斯交易动 机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交易 动机的货币需求只是收入的函数,而与利率无关。 鲍莫尔则通过分析,发现即使是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 也同样是利率的函数,而且同样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平方根公式:
M kY r
14
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政策含义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建立为其解决失业问
题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凯恩斯认为, 利息率由货币的供应与需求所共同决定的, 其中,货币供给取决于中央银行,货币需求 则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 1.在流动性偏好一定的情况下,中央银行 增加货币供应MS↑→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增 加↑,人们将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债券的 需求增加,导致债券的价格P上升↑→利息率 r下降↓,使得利息率低于资本的边际效率→ 投资增加I↑→有效需求↑→国民收入↑→就业 量↑; 反之,则相反。
15
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政策含义
2.当货币供给量Ms大量增加,使利率r降到
某一低限以后,货币需求Md变得无限大。 这是因为利率r降到某一低限以后,人们一 致预期未来利率会上升,债券价格P会降低, 这时,人们只愿意持有货币,货币需求曲线 变成与横轴相平行的直线,该直线部分称为 “流动性陷阱”,也就是说,在该直线部分,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因此,无论货 币供给量增加多少,都被“流动性陷阱”所 吸收,而无法使利率下降,结果也就无法刺 激投资需求。同时还有另一种情况,即由于 资本家边际收益率的预期极低,这就导致投 资对利率缺乏弹性,即使降低利率,资本家 也不增加投资。
18
对流动性偏好论的评价

流动性偏好论在货币需求理论的发 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第一次 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来研究,明确提 出了货币在现实经济中作为资产的功 能。流动性偏好论第一次提出了货币 需求的利率弹性问题,强调货币需求 与利率的关系,这也是对货币理论的 一大贡献。
19
对流动性偏好论的评价
第七章 货币需求理论
1、传统货币数量论
现金交易学说(费雪方程式) 现金余额学说(剑桥方程式)
2、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
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4、现代货币数量论
1
传统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是 说明货币数量的变化决定物价水平变化的理 论。 18世纪与19世纪的许多经济学家,如休谟 (David Hume)与李嘉图(David Ricardo) 对此学说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20世纪初叶,经费雪(Irving Fisher)、马歇 尔(A· Marshall)及庇古(A· E· Pigou)等人的 研究,古典货币数量学说才达到最高境界。 他们提出的现金交易学说和现金余额说,才 初步创立了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模型。
9
两种学说的共同缺陷是:
1.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以充分就业的假设
为前提的,而这种假设是不符合现实的; 2.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是一种长期的均衡 理论和静态理论,长期Md=Ms,V不变; 3.将利率排除在货币分析以外; 4.没有研究方程式中各项因素之间的相 互关系。
10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3
这样,由于V、T是常数。而M是自变数,因 此可得出结论:货币数量M的变动导致物价P 的同比例变动。 如果将交易方程式改写成货币需求方程式, 则为: M PT

V

这表明,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货币 是一种交易媒介。由于该方程式强调货币的 交易功能, 故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也被称为 “现金交易说”。

12




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 是收入的增函数,与利率没有直接的关系。若以L1表示 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Y表示收入,则其函数式 为: L1=L1(Y),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利息率,是利率的减函 数,若以L2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r表示利率,则其 函数式为: L2=L2(r), 这样,这三种动机的货币总需求为: L= L1(Y)+L2(r)。
1 2

1 2
24
2.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发展—— “立方根定律”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惠伦(Whalen)发表 《现金的预防需求的合理化》一文,提出 了货币的预防性需求同样受利率变动的影 响。 货币的预防性需求的影响因素:收入和支 出状态;持有货币的成本 惠伦模型

25
3.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发展

20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凯恩斯的《通论》发表以后,在西方经 济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称为“凯 恩斯革命”。其理论流行于西方各国并 引起了众多的信奉者,形成了所谓的 “凯恩斯学派”。这些后来的研究者以 凯恩斯《通论》的基本理论体系为基础, 不断在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 等方面对凯恩斯的学说进行补充和完善。
4
现金余额说(剑桥方程式)
现金余额说是以马歇尔和庇古为首的英国剑
桥大学经济学家创立的。他们从另一个角度 研究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剑桥的经济学家不仅仅将交易水平和影响人 们交易方式的制度作为研究货币需求的关键 因素,还探讨在不同环境中,人们意愿持有 的货币数量,人们持有货币余额的动机,即 分析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同时没有排除利 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16
流动性陷阱图示
i L M0 M1
流动性陷阱
i1 O Q
17
由于这种“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使得货
币政策不能成为实现充分就业的有效工具, 而唯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增加财政支出, 扩大投资,以直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 因此,只有财政政策才能促成充分就业。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凯恩斯提出,国家必 须对经济进行直接的调节和干预。

2
现金交易学说(费雪方程式)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欧文· 费雪于1911年出版了《货币的购买力》 一书,创立了现金交易说,并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 MV=PT 其中,T为以不变价格表示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或实际总产 出,PT=名义总收入(交易总值);M—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V—货币流通速度,MV=货币总值。 假定 1. V是由经济中影响个人交易方式的制度、社会惯例、个人习 惯、技术发展状况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所决定的。由于这些 因素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在长期内变动也极慢,因此,V在短 期内是稳定的,故可视为常数。 2. 一般物价水平是完全被动的,完全由其他因素决定,是一 个因变量,P对M、V、T没有影响。 3. 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T由资源技术条件 所决定,变化极小,故可视为常数。
5
现金余额说(剑桥方程式)
他们认为,经济主体愿意持有的平均货币数
量或现金余额,也即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在国 民收入中是一个稳定的比例K。因此货币需 求可用公式表示为: M=KPY 其中,K表示国民收入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 比例,它是货币流通速度V的倒数。取决于社 会的商业习惯和制度等因素,在短时间内不 变。剑桥学派采用K,而不采用V,是与剑桥 方程式强调货币需求有关的。
两种学说的比较与共同缺陷
两种学说的不同之处是:费雪强调了技术上的 因素,并排除在短期内利率对货币需求的任 何可能的影响,而剑桥学派却强调了个人影 响,没有排除利率的影响。 1.交易方程式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而剑 桥方程式强调货币的持有; 2.交易方程式注重货币的流通速度以及经 济社会等制度因素,而剑桥方程式重视人们 持有货币的动机; 3.交易方程式所指的货币数量是某一时期 的货币流通量,而剑桥方程式所指的货币数 量是某一时点人们持有的货币存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